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助学金申请理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
员
关系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户口性质 申请理由
声
明
本人提出上述申请出于自愿,保证今后按照国家的户口政策办理户口迁移,不提出无理要求。 申请人签名: 年 月 日
不满十四周岁申请人须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作出如下声明: 本人是申请人父亲/母亲/其他监护人,本人同意申请人提出这项申请。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贫困生资助体系;贫困程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11-03
为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问题,党和政府从2007年起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等内容组成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学生及家长对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政策的广泛了解以及贫困生资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使得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成为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使高校在贫困生认定及国家助学金评选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近年来我院也采取了许多办法确认贫困学生及贫困的程度,有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需要引起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重视的问题,有的问题已经超出了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所能应对的范畴。本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梳理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对贫困生资助体系重要性的再认识
2007年9月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本科、高职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决定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意见》中规定“助学贷款”和贫困学生认定工作由高校完成,2009年9月起,“助学贷款”改进为生源地贷款,具体由中国农业银行和开发银行操作。但贫困生认定和资助工作目前仍然由高校承担,由于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制度和办法,贫困生认定已成为困扰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一道难题。因此,解决贫困生认定难,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制度,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变得异常突出和紧迫。要解决好贫困生认定这个现实问题,就必需尽快建立一套有效的贫困生的衡量标准。
二、现有贫困生认定体系出现的问题分析
1.评定模式单一。目前,我国对贫困大学生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模式,现许多高校普遍采取的认定模式为:高校以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的资助比例为依据,根据各院系或专业的学生数,按照比例确定各院系被资助的人数,各院系再按照同样的办法确定各班级人数,然后根据学生申请、班级评定、院系行政部门(党总支)核实的方式确定最后被资助人员。不可否认这种认定模式具有较好的监督功能,同时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带有一定的平均主义色彩;二是受认定比例的限制(平均20%),些专业或班级贫困生人数相对较少,为完成任务把并不贫困的学生也认定为贫困学生,造成资助经费未能用在刀刃上。
2.资助的覆盖面和经费额度均偏大。财政部、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上调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将平均资助标准由年生均2000元上调至3000元,且覆盖面占学生总数的20%,在还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贫困学生认定标准和操作程序的前提下,这样的资助面偏大,使得有限的财政资金存在浪费现象。我们认为应减小资助的覆盖面和经费额度,把资金通过设置高校勤工助学岗位,以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3.真假贫困生难以界定,假冒贫困生现象滋生。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贫困生认定方法,依据的是生源地政府提供的“贫困证明”和由学生本人填写经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但一些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存在很大的“水分”。我们在2010年秋季学期的贫困学生认定工作中,针对个别班级申请人数多而资助名额有限的困境,采取了电话访问生源地村干部的办法,结果所有受访村干部都说自己的学生家庭贫困,之后我们由辅导员召开专门的认定会议,申请人先逐个陈述申请理由,之后由全班学生投票表决,以票数多少来确定资助人。但此种方法对口才好、善于表现的学生以及平时与同学关系好的学生有利。随着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度会更大,给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很大压力和困扰。
三、对促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几点建议
1.要改革贫困生的认定机制体制。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保证资助资金使用的效益与效率。现行的贫困学生认定是通过学生提交的由学生所在地行政部门盖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初步确认贫困生。2010年9月我系对一个班级提交了“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初步确认为贫困的学生逐个电话回访了当地村委会主任(或村支书),回访的结果都证实他的学生家庭贫困。这也让我们认识到改革并完善贫困生的认定机制的迫切性,今后要想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需尽快改革贫困生认定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力争使进入贫困生档案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确确实实的贫困生。
2.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由于地域原因造成的贫困。2007年11月,我院由学生资助中心牵头,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参加,组成几个工作小组,对当年认定的安徽省内的贫困学生家庭进行走访,我带队参加了阜阳、淮南两个地区14名贫困学生的家访,走访中发现绝大部分贫困学生尤其是地处太和、界首和临泉农村的学生家庭确实非常贫困,但也有极个别处于城市边缘的学生家庭并不贫困。但并未采取进一步且行之有效的措施纠正。2009年暑假,我院又组成四个工作组对福建、四川、山东和黑龙江等省的当年认定的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抽查走访,我参加了福建省贫困学生的家庭访问,通过走访发现地处福建山区的学生家庭,由于交通闭塞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差,存在地域性贫困的问题。2012年11月,我院再次组织了对已经认定为贫困学生的家庭抽查走访,取得了很好的审查核实效果。通过对贫困学生家庭的走访,我们这些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深感责任重大,也感到要尽一切可能做到公平与公正,把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及家庭的关怀落到实处。从贫困学生家庭回来时我们的工作人员连在饭店吃一餐饭都感到来自内心的自责,也让我们尽己所能给贫困学生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3.沿用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数据。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财政部、教育部根据生源情况、平均生活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各省资助面。其中:东部地区为10%、中部地区为20%、西部地区为30%。我们认为,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大一新生的贫困学生认定工作,可部分或全部沿用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数据,因普通高中的资助工作,考虑了东、中、西部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将信息延伸到大学,可以克服学科专业及地区间贫困学生分布不均的问题,又能解决新生刚进校,辅导员、班主任短时间难以摸清学生真正贫困与否的工作现状。对短时间解决高校对大一新生的贫困学生认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4.要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队伍培训工作,建立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贫困生资助工作队伍的建设是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工作人员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作人员应了解国家最新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加强现代化办公学习,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真正为贫困生排忧解难。
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如何更加公平公正地解决好这一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贫困学子的人性关怀是值得每一位学生管理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如何鼓励贫困学生自强自立,家穷志不穷,拓展渠道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奋斗开创美好的未来,过一种有尊严又自立的生活,需要政策制定者和落实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蕊.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5):237.
[2]周延琴.段晓菲.当前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问题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7,(12):131-132.
[3]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Z].
[4]蓝超英.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