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日诗

节日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日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日诗

节日诗范文第1篇

早在前几天,怀集一些地方也在过“十月十”节、“十月十三”节,形式和寓意与“十月十四”节相同,都是邀请没过这个节日的亲友来家中吃节或“送节”,以庆贺晚造丰收。这些传统的“十月节”古已有之,年年传承。

如同“十月节”这样的民俗节日,怀集县每个月至少有一个节日,有的月份甚至出现四五个节日,除其他地方共有的之外,有不少是当地独有的。据统计,该县一年间的岁时节日就有近30个。

在一年中,最隆重、时间延续最长的节日当数春节,俗称“过年”。在怀集农村,人们在除夕夜就守岁迎接新年。年初一凌晨燃放鞭炮后,首先向祖先敬上茶、果、糕点等供品,然后举行舞狮、舞龙、舞马、舞凤和放“孔明灯”等活动。这一天,大部分地区都是三餐吃素。年初二开始吃荤,俗称“开年”,各家各户皆杀鸡庆贺。年初五“放马”,年初七“人日”,十五“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至正月二十才算过完春节。怀集的正月二十还有一种寓意,就是新结婚的新娘要回娘家挑谷种返夫家,预示着春天播种季节到了,过节后就要开耕了。

怀集的二月二“抢炮节”和二月十九的“炮会节”,也是很有特色的民间节日。农历二月初二,怀集一些地方沿袭几百年历史的风俗习惯举行“抢炮”活动,几十个人为争抢一个“炮乸”而叠罗汉式滚爬在泥地上,场面激烈热闹,目的是寄托人们对平安吉祥、美好生活的渴望。而农历二月十九日在连麦镇、中洲镇等地举行的“炮会节”,则是四方八邻的村民敲锣打鼓,吹奏八音,舞动醒狮,抬着三牲和鞭炮,集中到观音庙附近的空旷草坪上,男士身穿黑色长袍、头戴黑礼帽,妇女穿着黑襟衣、头戴黑布巾,在有节奏的鼓乐声中,先向观世音菩萨鞠躬作揖拜谒,随后燃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持续一两个钟头,场面蔚为壮观,目的也是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和谐。

三月三称“禁春”节,在当地,是日有“不入园圃,不走亲戚,不外借物件,也不借火种”等禁忌,俗例煎蛋卷、吃糯米饭,如诗洞镇等地以此日为“南歌节”,男女彻夜对歌,或借歌找情侣。

四月初八为“牛王节”,在肇庆市唯一的民族乡——下帅壮族瑶族乡最为热闹。相传古时的这一天,壮族的祖先在打猎中捕获一头野牛,并驯养成家牛,后来逐步代替人力拖犁之苦。壮族人民为了铭记牛的功劳,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牛王诞节”。每年的这一天,壮民们便清扫牛栏,祭牛王神,不役牛,让耕牛休息一天,并用香茅、嫩竹叶、艾叶青等,包裹黄栀子或枫叶榨汁浸过的糯米蒸煮,或用熟薯藤叶拌甜酒喂牛,让牛更加体健力壮,目的是保护耕牛,祈求牛群繁盛,粮食丰收。为此,壮乡瑶寨的村民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欢庆,不但杀鸡宰鸭椿糍邀请亲友喝酒,还表演春牛舞、采茶舞等民间艺术节目庆贺,“牛王诞节”因此成为下帅乡最有特色的民俗节日。

六月初六是桥头镇的“耍岩节”,四面八方的游客都聚集燕岩观赏万燕飞舞、攀岩绝技表演的壮观场面。“七月半”是中元节,又称“鬼仔节”,俗例对新丧亲人,男的在十三日,女的在十四日,请喃么佬诵经“超度亡魂”,谓之“应目莲七”,有人于晚上沿河边或路边点香烛焚纸钱和撒水饭、豆腐之类食品,言是以此飨阴间饿鬼,俗称“施幽”。那时夏收刚结束,人们需要休养竭息、庆贺丰收,所以这个“七月半”节也特别隆重。该县上坊片在十三、十四两天过节,下坊片在十四日过节,马宁、梁村等镇有少数村寨在初十至十五都过节。“中秋节”是国人共有的节日,但怀集一些地方是八月初二过节,有的村寨则在八月十二或十三日提前过节。在梁村镇湘田村,这里的村民都是八月十三过节的,因为他们的祖先是道家过去斋“三宝”,中秋节不杀牲不吃肉,所以提前三天过节,这种风俗在当地一直沿袭下来。

九月的“重阳节”除登山、敬老活动外,上坊片不少村寨还有“九月九,跑火篓”活动,各村寨的青少年,手举禾秆扎就的火篓,飞快地跑到指定地点后,马上用水灭火篓,意在消灭火灾,但这种活动现在很少见了。而十月秋收后,十月十、十月十三、十月十四过节就多以杀鸡宰鸭、樁糍粑为主。“冬至”节在农村并不算隆重,民间说“有钱冬,无钱空”,意为这个节可过可不过,有的地方认为冬至日短,在冬至前就简单过节了,但城镇的人就较热闹。

据怀集县文史专家介绍,怀集的岁时节日是广东最多的,而且很有当地特色,这与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人们信仰和民俗习惯有密切联系。据悉,怀集古为南粤地,至南朝刘宋元嘉时,仍属待开发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那时“民瑶杂居”,风俗习惯各不同。解放前怀集属广西省平乐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5月才划入广东省,属西江专员公署。

链 接

怀集民间艺术汇演喜迎新年

■特约记者 徐维宁

2012年岁末,怀集县城体育中心彩旗飘扬,鼓乐齐鸣,隆重举行该县首届民间艺术节。龙鱼舞、春牛舞、贵儿戏、凤舞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民间艺术精品精彩汇聚,竞相绽放,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的“民间艺术嘉年华”,为怀集百万人民喜迎新年送上一台丰盛的文化盛宴。

艺术节上,来自全县19个乡镇和县直机关的29支民间演出团队800多名演员身穿盛装,激情演绎,“龙鱼舞”、 “火龙舞”、“竹韵舞” 等表演依次上场,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的民间歌舞,将演出现场推向一个又一个。

节日诗范文第2篇

没有人希望紧张的活着,但又不得不紧张的活着,所以节日成为我们的期待,若能在节日来临之际,给您的家人,朋友,客户稍上一句问候,那个温馨相信我们自己也感受到。我个人是从事OKCRM外贸软件的研发销售,在软件中就很注重这一点,希望借助软件工具的帮助,让业务员们可以省心,把工作做好。

1月

元旦[1/1]

腊八节[1/17,农历十二月初八]

2月

世界湿地日[2/2]

除夕[2/8,农历十二月三十]

春节[2/9,农历正月初一]

情人节[2/14]

元宵节[2/23,农历正月十五]

3月

全国爱耳日[3/3]

妇女节[3/8]

植树节[3/12]

国际警察日[3/14]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15]

世界森林日[3/21]

世界水日[3/22]

世界气象日[3/2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24]

4月

愚人节[4/1]

清明[4/5]

世界卫生日[4/7]

世界地球日[4/22]

5月

国际劳动节[5/1]

青年节[5/4]

全国碘缺乏病日[5/5]

世界红十字日[5/8]

国际护士节[5/12]

国际家庭日[5/15]

全国助残日[5/15,第三个星期日]

世界电信日[5/17]

国际博物馆日[5/18]

全国学生营养日[5/20]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

世界无烟日[5/31]

母亲节[5/8,第二个星期日]

6月

国际儿童节[6/1]

端午节[6/11,农历五月初五]

世界环境日[6/5]

全国爱眼日[6/6]

父亲节[6/12,第三个星期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17]

国际奥林匹克日[6/23]

全国土地日[6/25]

国际反日[6/26]

7月

日[7/1]

党诞辰纪念日[7/1]

中国人民纪念日[7/7]

世界人口日[7/11]

8月

八一建军节[8/1]

七夕情人节[8/11,农历七月初七]

9月

劳动节[9/2]

中秋节[9/18,农历八月十五]

国际扫盲日[9/8]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16]

世界爱牙日[9/20]

国际和平日[9/20,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聋人节[9/22]

世界旅游日[9/27]

10月

国庆节[10/1]

重阳节[10/11,农历九月九日]

国际音乐节[10/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2]

国际住房日,世界建筑日

[10/3,第一个星期一]

世界动物日[10/4]

全国高血压日[10/8]

世界视觉日[10/8]

世界邮政日[10/9]

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

国际盲人节[10/15]

世界粮食节[10/16]

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

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

联合国日[10/24]

万圣节[10/31]

11月

中国记者日[11/8]

119消防宣传日[11/9]

世界糖尿病日[11/14]

国际大学生节[11/17]

感恩节[11/28]

12月

世界艾滋病日[12/1]

世界残疾人日[12/3]

节日诗范文第3篇

37%的人通过网络寻求送礼灵感

根据谷歌《2012节日季消费者意向报告》,网购消费者比去年增加了3%,传统购物渠道都有所下降。37%的人会选择在网络上寻求送礼灵感。移动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假期购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55%的人选择电脑搭配智能手机完成购物交易。

40%的女性迷恋节日促销商品

消费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女性是半数消费品、商品的购买者,控制着国内消费额的60%,决定着77.5%的家庭购买力。女性虽然购物比较“挑剔”,但很多时候少了一些理性,超过40%的女性都对节日促销商品有购买欲,这个比例大大超过了男性。

1件母婴产品=7.8件服饰箱包鞋

据《中国女性网民消费行为报告》:服饰、箱包、鞋是女性网购最多的品类,高达78.9%。中国女性网民每在网上购买1件母婴产品,就预示着同时有1.3件家具厨具、1.7件食品饮料、2.4件IT数码家电、2.6件图书音像、4.7件美容护肤、7.8件服饰箱包鞋帽以及1.9件其他的产品被卖出。

光棍节支付宝总交易高达191亿元

2012年的光棍节,一个原本属于光棍的节日,成了电商企业狂欢数钱的盛宴。当日仅在天猫平台上,就产生了接近1亿笔的交易和8000多万个需要邮寄的包裹,并以支付宝总交易额191亿元收官。

4.25亿人出游

2012年的中秋国庆假期被称为“史上最长的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其中,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双节期间共接待3425万人次,门票收入17.7亿元。

节日诗范文第4篇

1、寒食古诗描写了传统节日寒食节。

2、《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3、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4、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来源:文章屋网 )

节日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亲 思家 思乡

思亲怀乡,是一切远游客子共有的情怀,也是人类拥有的共同美好情感。“有情天地内,多感是诗人”(唐·顾非熊),感情丰富、感受敏锐的唐代诗人,用朴素真挚的诗笔表达了自己眷恋故乡、思念亲人的生活体验和真情实感。思亲怀乡乃人之常情,但在不同的环境下这一情感的内涵也会有所不同。唐诗表现了人们在各种特定情景下的乡思亲情,使这一题材真挚感人,且丰富多彩,像节日思亲便是其中一类。传统佳节,合家团聚,欢聚一堂,理所应当,然有时却异乡作客、他乡漂流、远乡回望,王维重阳登高、白居易冬至贺节、高适除夜守岁,值此佳节之际,诗人却欢愉之情甚少,愁苦之感倍生。他们利用对写法与对比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宦游人漂泊的伤感独语,远行者飘流的辛酸滋味,羁旅客飘零的凄然神伤,表达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共同心声,质朴的诗句之中透露出一丝幽幽的酸楚、一缕浅浅的忧郁和一股淡淡的感伤。

一.思亲:宦游人漂泊的伤感独语

王维于重阳节忆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古代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相聚登高,插茱萸,饮酒。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旅居京华时所作。对于十七岁的王维来说,“独在异乡为异客”,两个“独”字一个“异”字,凸显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漂泊感,展示一种身世浮萍的孤独感,彰显一种异乡流浪的悲凉感。“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哀伤幽怨的神色中一瞥充满温情的目光。“佳节”既是事实现状,也是自己孤独无依情感纽带所系。唐代是一个浪漫的朝代,一个开放的时期,也是一个特重节令的时代,人们用各种娱乐游艺活动,来冲淡节日中祭祀、禁忌、祈福等宗教内涵,来冲淡积压中日常生活中的悲凉和无助。晚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有云:“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在一个悲伤的节令里,人们追逐着快乐,用快乐来缘饰自己对时光的恐惧。现代歌谣《中华民谣》唱的是往日的岁月又上心头,“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插满头……”秋日登高远望,目送雁阵,头插,欢快淋漓,然醉人的笑容之下仍是寂寞满怀。这种快乐,包含着团聚和亲情,蕴藏着和谐与温馨。“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九月九的酒》),重阳应聚首却难,该快乐而忧愁,却漂流他乡,愁绪不断,思念不断。这种愁绪,寄托了凄凉与悲伤,蕴藉了孤独与流浪。

“遥知兄弟登高处”,一“知”即对往日的回忆,于故乡的思恋,对于漂泊的王维,具有极大的诱惑,家乡兄弟欢聚,在彼此亲昵而关切的打量与寻问之中,缥缈着一丝隐隐的缺憾。思念的感伤,弥漫的深情,一个孤独的人,就这样感动了,在异乡的秋风中深深地感动着。茱萸成为了思念的载体,“遍插茱萸”是一个理想,但它只能招来一阵袅袅的秋风,在长安和蒲州之间浮动,寒意阵阵袭人。“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采桑子·重阳》)重阳节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凝结了生活的内涵,如此真切而形象,具有普遍而悠久的意义,成为节令的一个情感标志。“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的客思情愁,非王维一人独有,隐隐之中透露出淡淡的感伤,“临川多悲风,秋日苦凄凉。客子易为戚,感此用哀伤。”(阮瑀《杂诗》)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对写与对比手法的精妙结合。首先是对写的手法。前两句直笔深入,后二句从对方落笔,谓之对写法。清人浦起龙称之为“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浦起龙《读杜新解》)之意象创造手法。这一方法,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创造手法,莫如说,是对人们情感经验的成功提炼,对人们情感世界的更深刻、更细腻的挖掘。在怀人思亲的世界里,情到深处,所谓刻骨铭心,朝思暮想,它已不再是一种抽象的念头或执著的想法,而是眼前幻化出所怀所思之人的具体场景、具体形象和具体言谈行止,一句话,是历历在目、耿耿于怀的一个活生生的对象,凭藉于此,聊以慰怀。《诗经》中许多杰出的怀人诗,就采用了此类艺术手法,把自己思恋的情感通过对方的行为来体现,“诗从对面飞来”。如《诗经·周南·卷耳》描摹了一个不胜思恋之苦的思妇形象,文字纯是思妇的想象之词,思妇之苦幻化成远行的丈夫对自己的不胜思念。《诗经·魏风·陟岵》描写役夫对家人的思念,呈现的却是登高之处遥想父母兄长对自己的牵肠挂肚。《诗经·豳风·东山》刻画了戍卒的家园幽思,镶嵌了妻子等候丈夫归来的细节。

对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蓄,也是袁枚所谓“诗文贵曲”(《随园诗话》)之妙,这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唐诗中最为传诵的当属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的《月夜》

从对方入手,写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光。诗中写道:今夜在鄜州,只有妻子独自看月了。可怜我那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夜雾沾湿了妻子浓密的发丝,清冷的月光使她的玉臂感到寒意。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倚着薄帷望月,让月光照干彼此的泪痕。此诗的妙处,正如明人王嗣奭《杜臆》所说:“意本思家,而偏偏写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女儿之不能思,又进一层。”从对面落笔,写出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对写之至,儿女“未解忆”,不但衬托出妻子内心的孤苦,而且诗人怜惜儿女的一片慈父之情,也跃然纸上,感人肺腑。施补华谓《月夜》诗为“无笔不曲”(《岘佣说诗》),究其原因,乃对写法之结果,处处曲写,尽置想象之辞,将诗人一往情深的爱怜写得深沉感人,顿挫郁积,令人味之不竭。

“遥知兄弟登高处”,一个“知”字,遥相呼应,不具体表达自己如何思亲,而从对面落笔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这样既曲折表达出家人对自己的思念,又更深一层地写出了对家人的相忆和体贴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经写出,便万口传诵,表达了人人容易遇到的事实和人人容易产生的感情。故俞陛云说:“诗到真切动人处,一字不可移易也。”(《诗境浅说续编》)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

其次是对比的手法。一是内容的反差对比。以乐时写哀情,倍增其哀。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欢快的时刻,应是融融泄泄,不应是愁绪满怀,哀思盈膺。重阳登高,冬至贺节,除夜守岁,节日之热闹,欢聚之快乐,人生之繁华,于王维、白居易、高适而言,却是孤独、凄凉、寂寞充斥诗里行间,忧愁、感伤、悲戚萦绕胸次心间。王维逢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一语道破心机,语虽平淡,情已深挚,非情动于衷不可解也。旅居为“客”,漂泊他乡,此一层意也;为“异客”,孤寂比客尤甚,此二层意也;“异乡”之“异客”,又着一“异”字,凄凉倍生,此三层意也;“独”在异乡为异客,突出一个“独”字,哀伤幽怨,此四层意也。客居他乡,客心凄然。二是形象的映衬对比。用孤单作愁思,愈见其愁。“遍插茱萸少一人”,“遍插茱萸”与“少一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相忆之情与孤独之思相得益彰。

质朴之中见深厚。真理是朴素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像家常话一样脱口道出的诗句,朴素无华,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迹,却高度概括了人们“独在异乡”时的普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佳节思亲这一生活现象体验的深刻。

二.思家:远行者飘流的辛酸滋味

白居易于冬至日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念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冬至是一个与新年媲美的人文节日,民间至今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俗语,有“肥冬瘦年”之谚。唐人又以“小岁”称冬至,白居易在小岁日对酒吟出了“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的佳句。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放假,民间互赠饭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如年。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趣味,如今在他乡的客店碰上这个佳节,该如何过呢?“抱膝灯前影伴身”,“抱膝”,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渲染环境,又照应“夜”、烘托“影”,“伴”字,绾和“影”与“身”,着一个“伴”字,世运之沧桑,人事之变幻,自身之凄凉流离、悲怆孤寂俱在其中。“影”乃“身”之魂灵,“身”乃“影”之躯体,身随影动,影与心通,“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残灯无焰影幢幢”(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抱膝灯前影伴身”之经历,但凡有此阅历之人皆亲身体验过,诵之令人倍感亲切,柔肠万种。“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羌村三首》)那是杜甫之悲欣交集,“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临江仙》)那是晏几道之喜出望外,“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那是李商隐之郁闷孤寂,“抱膝灯前影伴身”,此乃香山居士之思家情结,何等曲致、何等深婉、何等含蓄、何等隽永。

“想得家中夜深坐”,一个“想”字,思接千里,思家之情溢于言表。明明是自己思家,却说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家中夜深围坐,絮说远行未归之人,驿馆孤灯影伴,想念家中围聚之亲,两厢映照,思之愈切,念之愈切,情之愈切。独在旅途,只影伴身,孤于行程,一心思亲。白居易冬至日“抱膝灯前影伴身”,思家无限,“抱膝灯前影伴身”,“影”与“身”构成淡淡的映照,思家之情与孤寂之感如影随身。

三.思乡:羁旅客飘零的忧郁神伤

高适于除夕夜思乡: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为何叫作除夜?光阴过去为除,《诗经·唐风·蟋蟀》有云:“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的最早使用。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当此之时而不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除夕之夜,传统习俗,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人却于万家灯火其乐融融之时,却“旅馆寒灯独不眠”,一个“寒”字,“寒”气袭人,旅馆之凄凉,除夜之凄寂,“客心”之“凄然”,着一“寒”字,情愫尽现,境界全出。“霜鬓明朝又一年”,一个“霜”字,“霜”意盎然,思之久、恋之深、想之苦,跃然纸上,得环其中。将故乡之思与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的时间流逝的临界点,诗意盎然,思绪不断。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除旧迎新之际,更具有宏大的盛唐气象和普遍的生活意义,将北固山下的具体景象升华为一幅宏伟雄奇的海日除夕图,含蓄了生命新旧交替的哲思诗魂。除夜之诗,含蓄哲思,涵咏不尽,体味无穷,积极向上,乐观宏达。除夜之时,心境平淡冲和者也有: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白居易《除夜》

多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怡然自得,是那种“七十期渐进,万缘心已忘”的闲适和“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三年除夜》)的惬意。这其中不乏一种诙谐与,然缺少一份昂扬与激情。除夜之时,感受“霜鬓”、“衰鬓”与“愁颜”者亦有:

旅馆谁相同?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长期漂泊,客中寂寞,除岁夜阑;他乡逆旅,寒灯相亲,人何以堪。孤苦冷落,苍茫百感,寥落辛酸,凄苦万端;一意连绵,寄慨深远。

“故乡今夜思千里”,一个“思”字,联系两地,客心凄然思故乡。沈德潜说“作故乡之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亲人思念诗人,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光,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蓄。高适除夕夜“客心何事转凄然”,眷恋不断。“旅馆寒灯独不眠”,“寒灯”与“独”相映成趣,相忆之情与孤单之思油然而生。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罗邺《雁》:“想到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写思乡之情,都从对面着笔,有异曲同工之妙。

“每逢佳节倍思亲”,它表达了人人容易遇到的事实和人人容易产生的心情。以上三首节日思亲唐诗运用对写和对比的艺术手法,迫使读者探寻所呈现的简朴语言中的更深刻意义。每逢佳节,正是诗人情感最活跃,也是最脆弱的时候;倍思亲,正是诗人情感最直露,也是最深沉的体验。思从对面飞来,诗从对面飞来。诗作境界开阔,意义宏远,将难尽之情尽于意象之中,不浅露,不直白,委婉深沉,一波三折,余韵无绝。

参考文献:

[1]张明非.唐诗咀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张爱华.唐诗二十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4]宇文所安 贾晋华.盛唐诗[M].北京:三联书店,2004.

[5]李浩.唐诗的美学阐释[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元洛.唐诗之旅[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7]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尚永亮.唐诗艺术讲演录[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李敬一.壮哉唐诗[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8.

[10]王兆鹏 邵大为 张静 唐元等.唐诗排行榜[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1]王先霈.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