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产业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产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产业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范文第1篇

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简单。在许多农村产业发展中,说到产业发展主要是针对其中一个产业,比如,某村进行蔬菜种植,就只进行蔬菜种植,而不进行其他产业的发展,其实在进行蔬菜种植时可以尝试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或养殖业等。农村产业的结构单一,没有朝着多方向发展,这样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差。如果市场上有变化,他们的农产品无法卖出去,很多都会烂在地里。另外,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也比较简单,首先是面向市场不够广阔,一般产品只是在本地区出售,而没有面向国内外的大市场。其次是专业化的分工不够明确,没有组织贸工农、产供销的一体化。最后是没有实行企业化经营方式。

2.产业化链条短,农业效益普遍不高。目前,农村的多数农副产品都是以初在级产品和原料的形态直接进人消费市场,产业链非常短,产品没有附加值或附加值不高,利润空间白白浪费。大多数农产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比例偏低,产业链短,综合利用效益低。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虽然有些农村也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个,但农民参合率达不高,基本上没有规范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说是有名无实。

4.精品名牌建设步伐不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品购销大多处于无组织状态,产品没有经过统一的商品化处理,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进展缓慢,除了少数品牌具有一定影响外,绝大多数农副产品鲜为人知。

5.基础设施建设差。交通、邮电等发展不是很快,造成农村信息不畅,对外部的信息很难得到,对自己的有关信息也很难让外部知道,农民增收受制约大。

6.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民信贷存在不少困难,“门槛”高,农民向金融部门贷款,手续繁多,利息率高,没有人愿意为其担保,一般农民不敢奢望。对经济条件差,越是需要金融机构支持的农民往往越难得到贷款。

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

1.重视农村教育,加强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培养人才。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无论是管理技术还是加工技术,都应该适应现代的产业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断采用新的管理技术及加工技术`因此必须重视农村教育,加强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主要有两点:一是农村管理部门,要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农村发展相关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帮助他们掌握和发现新的产业生长点,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

2.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农村产业的内部结构。首先,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农村产业结构更加的合理。随着当前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农村产业发展也很快,但问题也随之增多,因此有必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其次,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双赢”;再次,深化农村产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农村产业的质量和扩大农村产业的规模。大力发展农村生态产业。

农村产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问题;对策

1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文化的行业间发展差距显著

我国“城富村贫”的两极化趋势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在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时,乡村还尚未形成相关产业链。文化产业内容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亦存在区域差距明显的问题,部分农村文化项目得到迅速发展,深入人心,而部分农村却发展欠佳,未能得到有效推广,诸如乡土乡风等民俗类文化项目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就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而言,不同行业间发展状况受方式、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差距。

1.2结构性矛盾十分明显,缺乏内生动力

文化产业覆盖面广,涵盖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制造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文化服务行业等。从制造业整体来看,重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60%,相比之下,文化产业中的产品生产及设备所占比例和规模都非常小。在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中,2014年文化产业中从事文化设备、用品等生产工作的工人占24%,增加值占23.3%。

1.3文化产品产量少,技术含量低

人们文化活动的选择范围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的推动之下呈现日趋丰富的趋势。而一些农村地区文化发展较之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即使对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迫切,可供农民选择的文化活动依然仅限于打牌、看电视等单一形式,这些文化活动已经不适应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也大大限制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因为农民的文化品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显著提高,单调的文化生活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以科技、体育、卫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成为了农民新的追求。

1.4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系统性的政策支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明确的定位。农村文化产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采取了现代化的经营形式,但其在盈利模式与发展方向上仍然不适应现代企业的标准。第二、缺乏有力的政策给予农村文化产业经济支持。尚未具备常态化和制度化的社会投资、捐助与赞助等优惠政策,且尚未出台其他诸如市场准入政策、税收减免等资政策。第三、农村文化产业缺乏科学引导。较之民营企业,农村文化产业虽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但是盈利较少,经济效益小,政府为此对农村文化产业疏于管理,投入力度小。

2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由于尖锐的人地矛盾以及工业的盲目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增加到18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两项占国土面积的38%。土地沙漠化面积呈现骤增趋势,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潜在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还有16万平方公里。因此,处理好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兼具长期性与艰巨性的任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利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农村产业和经济结构呈现优化和升级趋势。农村走向城市的已经不再仅仅限于肉、蛋、菜等实物农产品,而是已经涉及到锣鼓、剪纸等文化领域,实现了增加农民收入和丰富城市居民生活的双丰收,且大大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2制定合理的治理结构以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在党委各级宣传部门设立专门科室处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统筹建设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统一筹划、起草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统筹优化农村文化产业布局、设计产业门类等。建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由宣传部相关职能部门带头,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研究人员,出版社以及广播媒体等部门,乡村基层政府以及文化产业代表等为成员单位,定期以会议的形式讨论并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用以解决农村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诸如其发展中遇到的农商对接、引入人力资源困难、存在行政壁垒等相关问题。

2.3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发掘和培养农村人才

农民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创造主体。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素质与技术专长必不可少。而今农村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十分匮乏,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整体经济水平难以提升,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不可忽视的障碍。因此,发掘和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势在必行。对内,我们要巩固已有文化产业,增强其生命力与竞争力,并且拥有根据自身需要发掘有用人才的能力;对外,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把更多高素质人才吸引到文化建设事业之中。管理层中的人才发掘工作更是不可懈怠,建立一套高效人才培养机制,吸引并留住人才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通过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人才的发掘、吸引、培训和应用机制,最终使高素质的人才发自内心地想留在农村,为农村的文化产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4完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农村文化龙头企业的专业研究力量,牵头编制区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在不同时期相应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原则、发展战略步骤、保障机制等,并结合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规划加以统筹规划和考虑。在发展规划的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尤其是农村文化资源的存量及开发现状、文化特质的传承凝炼及渗透力状况;同时须兼顾当前农村文化市场容量及拓展空间;要致力于促进与城市文化产业间的要素流通、优势互补及融合式一体化发展;充分考虑我国目前所处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等时代背景,不仅要在“农”字上打好特色牌、发展牌更须谨慎打好农村资源合纵连横牌。

参考文献

[1]汪兆旗,熊婧洁.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02).

农村产业发展范文第3篇

一、北山镇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北山镇人民创造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有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化,也有灿烂多姿的自然风景,为打造北山镇“诗歌之乡”体验园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一)四川省政府命名的中国“诗歌之乡”北山镇位于通川区北端,是达州北部重要城镇,素有“巴达咽喉”之称。北山镇自古诗歌鼎盛、名人辈出,自清代以来就一直文风鼎盛。而今,北山镇籍学子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是建国以来,出现了以梁上泉为代表的众多北山镇诗人,这些诗人在诗歌创作的同时,在歌词创作方面也蜚声全国。其中,梁上泉的《小白杨》家喻户晓,梁芒的《集结号》音乐传遍神州;青年诗人邓成彬近年来潜心歌词创作,出版了歌词集《一起精彩》。此外,一直生活在北山镇的魏贤楷等,也出版有诗集。(二)当地丰富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资源北山镇的旅游资源主要以诗歌文化为核心,向外依次为其他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诗歌文化资源主要是以梁上泉、梁上明、杨伯云、张喜道、夏长元、邓成彬、魏贤楷等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其他文化资源包括:(1)遗址遗迹:苏坪寺、禹王宫、铁佛寺、寨子门、龙王庙,以及衙门村的清朝古建筑群等古代文化资源;(2)民间习俗:每逢传统佳节,北山人民登东面拾阶而上,到点兵山进行祭祀朝拜;(3)民间文学:以巴渠童谣为代表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资源包括:(1)水域风光:洞滩河、板桥河、江陵水库、大滩沟水库等;(2)自然农业:核桃种植、紫薇花种植、鱼塘垂钓、柑橘园、李子园等;(3)由自然资源衍生的特产:通川灯影牛肉、达州脆李、红海游龙酸辣粉、鸡油大汤圆、顺江薄饼、沸腾鹅肠、松菌炖鸡、通川柑橘、石锅鱼等。充分利用北山镇的诗歌文化资源,打造北山镇“诗歌之乡”体验园,将发展先进文化具体化、符号化,实现由“虚”向“实”的转化,这一创意具有前瞻性、创意性。这不仅可以寻找发展文化的符号载体,也可以为四川省达州市建设旅游文化中心寻找突破口。

二、北山镇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困境

(一)开发粗糙,影响力小。当今国内小城镇规划普遍欠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撑。北山镇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但该镇的规划建设缺少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文化资源开发经验不足,前期规划理念落后,对当地文化研究不够详细深入,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山水资源开发是国内旅游资源开发最多的板块,北山镇也不例外。2012年,北山镇决定凭借独特的山水资源,重点开发黑糜峰、丰梅岭、北山、宝山、荷花、明月等六大山水资源板块,前几年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与完善,但该规划缺少特色,太过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而忽略了文化塑造。(二)主次颠倒,不合实情。受大多数诗歌体验园的影响,北山镇目前的诗歌文化开发以《诗经》等古代诗歌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2014年底,该镇丰登村已修建了一条800米的诗文展陈走廊,以适当的符号载体,设置了中国自《诗经》开始3000多年来的代表作品、诗人、流派等方面,凸现“3000年华夏诗歌路”、“六艺”景观、“诗人会所”,但目前的诗文开发内容缺少特色。开发内容没有集中在清末之后的近现代,与北山镇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并缺乏地方特色。(三)内容单一,缺乏底蕴。诗歌取材来源于一方水土,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但目前北山镇的诗歌文化开发仅集中于诗歌方面,停留于诗歌文本展示阶段,对于诗歌的来源和所映射的时代背景、民风民俗结合较少。(四)新诗式微,发展困难。北山镇诗歌文化的发展也存在危机,主要在于它的代表诗人及作品多为现代诗人和新诗,而传统诗词较少。近年来,中国传统诗词受到群众的喜爱,各地举办传统诗词大会等活动。传统诗词热、新诗对群众的吸引力弱,且诗歌不似小说那样通俗易懂,其本身对人的文化层次需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北山镇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北山镇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色化、品牌化战略

小城镇在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劣势的情况下,在文资源开发方面要在“特”字上做文章。北山镇被誉为“中国•达州诗歌之乡”,入手点为北山镇独特的诗歌文化,从精致性专业性、诗歌民风相结合、突出亮点重点、创新形式四个方面打响北山品牌。(一)开发精致,注重专业。首先,体验园的整体建筑规划要统一而不单一,每个建筑物都应展现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其次,内容要丰富饱满,环环相扣,避免出现小景点间一盘散沙的情况;再者,诗歌体验园,重在诗歌,“体验”二字要着重诗歌的解读与外化,辅以相应的场景设置有利于提高游客游览体验,直接表达诗歌内涵。设计内容应该尽量避免与国内其他诗歌园的重复和同化。将北山镇的山水资源与诗歌文化、民风民俗相结合,形成依山傍水的诗歌园地。这一做法不仅能以北山镇的实际景观为依托,用大规模规划、开发代替小规模的、只有诗歌文化的文化景观,同时以北山镇的地理环境、民俗民居为背景,更加自然的将诗歌文化与北山镇的民俗文化相结合,具有北山特色,打响北山品牌。(二)突出重点,主次分明。例如以梁上泉为代表所创作诗歌为主,其余中华传统文化应作为北山镇的诗歌内容的补充呈现,避免将不属于北山镇特色的诗歌文化作为开发的主要内容,主次分明。(三)诗人结合,提高素质。诗歌是诗人对民风民俗的提炼,民俗文化是诗歌的外化表现。在诗歌园内将北山镇的民风民俗的历史发展同时展现在游客眼前,有利于游客更好的理解诗歌。同时加强民宿、食品特产等开发,以农家乐、采摘园等形式体现。开发商和政府在前期应对村民进行培训,以提高村民的素质,适应旅游的需要。引导他们不断探索与适应游客文化,开阔村民视野,提高认识水平,为城镇化发展打下思想基础。同时,提高村民在旅游方面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实现警民联防,将传统古建筑保护纳入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四)凸显亮点,扩大宣传。在诗歌文化有所式微且北山镇古代诗歌较少的大背景下,打造北山镇诗歌品牌要突出北山镇亮点,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方式进行宣传。在内部形式上,通过视频展示、游客互动等形式增强诗歌园参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北山镇诗歌体验园官方网址,除诗歌园简介以外,重点设置北山镇民风民俗和诗歌专栏,对每周的北山镇的新变化进行播报,利用互联网传播的迅捷性,吸引更多游客。

四、北山镇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规划

(一)建设诗歌文化体验园。针对北山镇诗人群,设计北山诗歌展示馆,重点突出梁上泉与《小白杨》,梁芒与《集结号》,青年诗人邓成彬与《一起精彩》三个部分;针对定居北山镇的梁上明、杨伯云、张喜道、夏长元等诗人,设计北山诗歌体验馆,主要包括如下。1.小白杨馆:梁上泉简介;《小白杨》全诗;《小白杨》歌曲视频及背景故事视频播放;《小白杨》塑像及军人生活情景塑像群。2.青年诗人馆:梁芒、邓成彬简介;主要作品展示及解读;视频展示。3.当地诗人馆:梁上明、杨伯云、张喜道、夏长元简介;达州籍诗人作品、手稿、生平事迹等收藏展。(二)建设农耕文明和生态文化体验园。北山镇应结合该地农耕文明和生态文化,推出系列体验园,形成环绕格局,主要包括如下。1.农耕文明体验园:培植原生态人文景观,视频展示北山镇人民生活情景(包括生活情景拍摄,特色文化展示等),展示北山镇人民生活情景塑像。2.生态文化体验园:建设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中心,以自然环境优美的“大风湖”(大滩沟水库)为中心,建设生态农业基地和旅游接待中心。

五、结语

农村产业发展范文第4篇

――建立信息化工作三大载体,构建了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乡镇企业信息统计系统逐步健全完善,形成了全国乡镇企业统计报表制度,建设了一支乡镇企业信息统计专业人员队伍,建立了乡镇企业信息统计直报系统。农产品加工信息化服务系统初具雏形,开发建设了全国农产品加工监测预警直报系统、技术专家评审系统、数据分类查询系统、数字期刊和视频在线展示系统。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作用突出,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功能不断优化升级,拓展了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农产品加工国际标准跟踪信息网跟踪、分析国际组织与主要贸易国的农产品加工标准,实现了标准动态信息服务;中国休闲农业网加强休闲农业产品推介、宣传,推动了消费与“三农”的互动。

――确立信息服务多层次目标,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推广。高端主攻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建立了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依托科研单位和骨干企业建设200多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了专业领域信息服务网络,研发关键技术,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中端主攻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建立了农产品加工需求数据库、技术成果数据库和专家数据库,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对接活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了近2000项农产品加工科研成果,解决了600多个技术难题;低端主攻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建立了果蔬、马铃薯等农产品产地烘干、贮藏、保鲜初加工示范点,面向广大农户和微小企业,传播适合农户的产地初加工、储藏的技术信息,推广技术与装备。

通过信息化的带动,促进了新时期乡镇企业转型发展,通过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在拓展农业功能上下工夫,在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上找出路,乡镇企业在推动“三农”中不断有所作为,发展成就世人瞩目。

――乡镇企业贡献突出。2009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超过9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总量的28%,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6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47%;吸纳农民就业总量达到1.56亿人,对农民增收贡献超过三分之一,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力军;支农建农及补助农村社会性支出总额390多亿元,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同时,乡镇企业通过向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农村二三产业转型,延长了农业价值链、产业链、效益链、就业链、组织链,拓展了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促进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设计;园林规划;生态产业

一、新农村住宅特点及设计规划原则

1.1 新农村住宅特点

要做好新农村住宅的规划设计,就必须深入地研究新农村住宅的特点。新农村住宅使用功能较为复杂,所处的环境贴近自然,具有独特的乡土文化。

在我国,农村住宅不仅仅有确保农民生活和居住的功能空间,很多功能空间还兼具生活和生产的双重要求,除此之外,还配置了供农机具、谷物等的贮藏空间以及室外的晾晒场地和活动场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农村住宅的建设应具有适用性、灵活性和可改性,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适应可持续友展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反复建设劳民伤财。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村庄、不同的民族也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民情,即便在同一个地区,对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活习俗、邻里交往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认识和要求,其宗族、邻里关系极为密切,十分重视代际关系。因此,在农村住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服务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适应各自不同的要求。

农村住宅通常受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使用对象对生产、生活的具体要求的影响,即使在同一个村落,有时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注重保留原有地方风貌,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村住宅。

1.2 设计规划原则

首先,要充分结合现有当地自然环境及自然景观,积极保护生态,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与此同时,要注重村庄的空间型式和网络结构,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次,优化村庄布局结构,扩展建设的发展空间,从而适应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要尽可能节约土地。再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强化邻里交往。满足当前农村多样化的需要,规划多样性的户型。最后,要建设完善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居住质量。

二、新农村建设园林规划的必要性

2.1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角度谈必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所谓新是指“创新”、“先进”、“现代”,新农村包括创新的建设思路、先进农村科技和文化思想及现代的致富理念,建设新农村就是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在我国传统的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总是沿用“建设―破坏―恢复”的发展模式,这样是不可能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建设模式,以创新的手法和思想,应用园林建设的思想和手段来解决农村建设中环境改造的问题,使得其创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适宜居住的新农村。在农村建设上勇于创新,将园林规划思想融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创造性的提出,它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从根本上遏制农村环境的恶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建设―破坏―恢复”的建设模式,保持了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相贯于现代建设理念的核心便是和谐,所以将园林规划的思想融入农村建设是和谐发展的体现。

2.2 从农村文化发展角度谈必要性

传统思想即为相传成统的思想,而农村文化又是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思想的民俗文化。我国农村文化正是继承并发展了华夏的传统思想,农民对土地、山水、动植物等天地自然的情意是难以言表的。他们珍爱自然,创造自然。中国的园林正是起源于人民的生产斗争(开山、治水)。中国的造园史也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理念,即人为自然一员,人与自然协调统一,讲究天人合一,并提出以人为大、以大为天及自然为君、人则为臣等天人共容的哲学思想。他们每日的耕作也从侧面映射出传统造园的理法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的自然化,自然的人化等种种理念,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是那么浑然一体那么的交融相洽。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思想正好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将其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给农村的特色文化提供更大的展示机会,使农村文化得到充分发展。

2.3 从园林美感角度谈必要性

园林美感是指人在园林建设基础上获得的在视觉、心灵等感官上的享受,这也正是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

园林景观既然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那么,体现美学规律的普遍的艺术创作原理,必然成为其致关重要的组成部份。如对比衬托、均衡匀称、色调色差、节奏韵律、景物造型、空间关系、比例尺度、“底、图”转化、视差错觉、感受认知、审美情趣、意念意境等。园林景观设计,充分利用这些艺术原理,融汇贯通,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富有审美特征,又具精神内涵的人居环境和人化的自然。

三、关于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3.1 开发农村特色生态旅游业

农村生态旅游是以广大农村地区资源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业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8],对于农村农业、经济、文化、环境等诸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是加快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农村生态旅游开发应重点实施特色项目开发。包括: 特色休闲农业开发,河南省农村存在着多种特色农业,比如焦作的怀山药、开封的西瓜、中牟大蒜等;特色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一方面以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以农家乐、家庭式旅游为主的景区与农户联动发展的战略,另一方面,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开展农村文化之旅。

3.2 农业生态工程建设

首先,要探索适地发展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与技术。农业生态工程是有效地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高效、高生产力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为减少农业废弃物的环境负面影响以及提高其利用效率,可以采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循环和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的生态工程模式。其次,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配套硬件,必须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是建设一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抓好小型抗旱水源建设、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面上除涝工程建设,合理布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形成田园化生产格局。

3.3 环境生态建设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治理不能仅仅局限于村镇的环境整治,应从源头上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生态恢复与污染治理,主要体现在: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强污染治理,禁止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加强对农村生活、养殖为主的生活垃圾的收集,然后集中进行资源化、能源化生态处理,同时,可适当发展适合乡镇和农村聚集点的能源生态工程、农村给排水工程,减少和防止村镇面源污染,逐步引导乡镇和农村建立清洁的、可持续的生活消费方式;保护濒危生物资源和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建设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 高建明.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