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交车让座

公交车让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交车让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交车让座

公交车让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交车让座;奖励;措施

众所周知,公交车是人们出行的一种十分重要且方便的交通工具。公交车上讲究文明体现着个人高尚的素质,而公交车让座就体现着个人素质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并从细微之处促进社会和谐。可是近年来已有不少在公交车上因座位问题而引发的破坏和谐的事件,如一小伙因不让座而被扇耳光,又如二人抢座而破口大骂,它们不断地给人们以道德的反思。虽然不让座不一定代表道德水平低,因为不让座行为的实施有诸多因素,如身体不适、有残疾、当时的特殊情况引发的心理问题等,但是谁也无法排除道德缺失问题的存在。在此背景下对公交车让座实行奖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搭建一座桥梁。

据调查,有部分人同意对让座实行奖励,另有一些人反对实行奖励,他们认为让座是一种道德行为,而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内化的价值观念,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所以让不让座全凭人们自觉,而实行奖励有些虚荣的成分,“虚荣若浮云,转眼消散”。不过既然有不道德的行为存在,我们就不能置之不理,实行奖励无可厚非。真正需要关心的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的问题。

2006年北京公交集团正在进行奥运文明服务3年规划。年底为彻底解决公交车甩站问题,开展“明星乘客”评选,乘客主动让座,公交公司将给予奖励。公交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乘客不仅可以对公交司售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对见义勇为、主动给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乘客让座的“明星乘客”,公交集团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006年10月武汉公交推行奖励文明 ,让座50次赠30元公交卡。

2013年3月7日,某辆公交车上有人让座,驾驶员拿起送话器说了这段话:各位乘客,拥挤的车厢有乘客主动让座,他们这一做法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支持了我的工作,在这里我为他点上一首歌表示感谢,随后一首《相亲相爱一家人》缓缓而来。这一幕被网友记录并发到微博上,表示“太善解人意了”。

我们可以看到,各地让座的奖励措施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即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其中,人们对精神奖励颇加赞扬,而对于物质奖励的现象争议不断。支持者看到的是此类做法的利,即它可激发人们的让座意识,反对者则看到了此类做法的弊端,即它不会对社会道德缺失问题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甚至会诱发或加强人们错误的思想倾向,诸如拜金主义、行为动机失调、酬报的劳动观、自私自利、责任感缺失、集体意识淡漠等,在他们看来,用物质奖励来抚慰道德实为社会的悲哀。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定义。物质奖励指对劳动者个人或集体给予物质方面的奖赏和鼓励,包括发奖金、奖品。对劳动者实行物质奖励,是为了从物质利益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其从个人利益上去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自己的劳动成果。物质需要是人的基础需要,衣食、隹、行等条件的改善,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物质奖励能够强化按劳分配的观点,并起榜样作用,这是物质奖励的心理学意义。精神奖励指对生产和工作中作出成绩和贡献的劳动者个人或集体给予的荣誉性奖赏和鼓励。主要包括表扬,记功,记大功,通令嘉奖,颁发奖章奖状,在报刊、电台宣传先进事迹,授予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它是一种强化激励的手段。精神奖励的心理学意义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物质需要获得满足时,精神需要则往往成为某些人的主导需要,能激发人的荣誉感,还能激发人的进取心、责任感和事业心。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一个有形,一个无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物质奖励是精神鼓励的物化,精神鼓励是物质奖励的升华。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其目的都是呼唤爱心,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好这两种激励方法,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因时发挥它们的最佳效应、最大作用。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物质奖励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它更为那些本来不愿意让座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追求“实惠”的人们所重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他们宁愿为了蝇头小利而牺牲享受,再加上人们贪婪的本性,很容易出现新的矛盾,例如两人为了争着让座而在公交车上发生不快,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发生,而它又是由物质奖励背后隐藏的经济问题引起的。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属意识形态范畴,依靠经济杠杆来推动和提升,是将道德货币化,背离了道德的厚重内涵。据调查,大部分的人是愿意让座的,他们对于让座的物质奖励有些“害怕”,“我几乎每次都给老人让座,但如果有这个政策,我倒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怕别人说我为了物质奖励才让座。” 还有武汉公交“让座有奖”首日遇尴尬:让座还得奖呀?美德跟利益挂钩,会使让座者的人格受到伤害。到2008年3月16日晚6时许,来自武汉公交公司的统计称,当日已发放爱心卡500余张,回收6张。这些让座者普遍表示,这种方式很新颖,支持一下,但不会去领这个奖。所以,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必须慎重实行物质奖励,它不一定起作用,还增添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副作用大。另一方面,如果整个国家所有的美德都需要用国家的物质奖励来唤醒,这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不让让座问题变性,物质奖励不宜于在全国推广,也不适合长期实行。

精神奖励管长远,治根本,它是个人品行的见证,也是自己永远值得向别人讲述的“资本”。心理学研究,人类具有向善的本性。毕竟让座问题本是一个思想道德问题,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让座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说起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它们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一直是需要全国人民携起手来提高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看到在国外旅游景地中专门用来提醒中国人注意文明旅游的汉字标识语。没有人会质疑单纯的精神奖励,它成本低,深入人心,带给人幸福感,是甜美的回忆。如果大家都在用文明的方式生活和工作,个别人也会慢慢被爱心感染。如此一来,事半功倍。

让座奖励是为迎接奥运而采取的在短时间内可以见效的办法,具有应急性,而且它的物质奖励与荣誉挂钩。给让座的人发奖是公司行为,是对公民道德的一种奖励和赞赏,同时可以鼓励其他人让座。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之下,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快乐其实真正源自高尚的心灵,而那些微不足道的有形的奖赏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综上,物质奖励可以有,但不是必要的,可以作为在非常时期实行的非常手段,物质奖励的多少可据道德缺失的严重程度来定,奖励时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如发“文明标兵”证书,政府需要将物质奖励的目的进行清楚而广泛的宣传,边试行边注意消极现象的发生、问题的解决和人们让座心理的调查。精神奖励可通过公交车上的音响装置实施,如有播音员讲一段奖励的话,然后再放一段音乐奖给让座的人,最后呼吁人们多献爱心,当然,还要不停地宣传雷锋精神和八荣八耻。当人们意识到献爱心的简单一举到了不得不用物质奖励作为强化手段来向人们“乞讨”的地步的时候,人们也就会明白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在哪里,到那时候才真正是社会的悲哀。我们都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无论怎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理性地考虑让座问题,形成自觉让座的好风气。

参考文献:

[1]董珈彤 青年文学家文化论坛 论公交车让座背景下引发的道德缺失问题

公交车让座范文第2篇

你就站起来让座。

其实,不是每个人都那么伟大,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别人灌输思想,一定要被道德绑架,或者是做个多好的孩子。

你只是在一瞬间,想起了你年迈的父母,你让座,只是希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温暖和可爱一点,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来到其他地方坐公交,希望也可以有人如你一样,站起来,让给他们座位。

让他们在这漫长而又颠簸的一路上,不至于站到腿疼。

其实我觉得,这个世界也不需要每个人都有那么伟大的思想,每个人都想着去拯救世界,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又朴实,没有必要把自己活成夸张得像武侠故事里面的人物。

只是突然就这样想。

公交车让座范文第3篇

以前每次坐公交车我都要做好拥挤和冲刺的准备。每次放学等公交车时,一看到车来了,大家就拼命挤,乱作一团。由于我个子小,好几次被人挤下车,差点摔倒。在车上常常可看到不让座,乘客乱扔垃圾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有一次在县府门口,1路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老人,看样子有70多岁,上车时,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只看见老人颤悠地抓住扶手,身体不住地摇晃,但是满车人,没有一个人表示要让座,所见乘客都没有文明的意识。直到康乐路时,有人下车了,老人刚想走过去坐,可是,没想到一个小伙子一个箭步冲过去,堂而皇之地坐在那里,老人无奈了,只得下车步行。后面又上来了一位孕妇,挺着肚子,上车之后,所有人都像没看见她一样,她只得扶着肚子,小心翼翼地往里走,我心里不禁想到,所有人怎么那么不文明,没看见有一位孕妇吗?还不让座!

如今,在我们这个不大的小城市里,文明到处散播着,在公交车上,让座、不乱扔垃圾等现象到处可见。

有一次在财政局门口,上来了一位老人,大约80来岁了,因为是高峰期,车坐满了人,可是,大家一看见老人上来了,都纷纷站起来,给老人让座,老人看见,开心地说:“如今和以前相比,差别可真大呀!”

还有一次在电力大厦那里,上来了一个残疾人,是一个瘸子,因为是放学,有很多的小学生,非常的挤,可是。同学们看见了残疾人在车上,于是说:“叔叔您这里坐吧!”残疾人说:“谢谢你们。”

公交车让座范文第4篇

坐公交车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需要出示证件,这位太原老妪的做法确实比较雷人。孕妇、老人都是特需乘客,遇到这种情况大家理应互相体谅。然而,各种抢座的极端事例在公交车上却时有发生。在西安的公交车上就发生过这样一幕: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太太和一个3岁的小男孩抢起了座位,孩子的母亲和老太太发生了争吵,车上的乘客看着座位上的老太太和含着眼泪的孩子,也不知道谁对谁错、该说什么好。中华民族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老太、孕妇、小孩之间却因为区区一个座位屡屡发生争执,是不是很不和谐?

公交车上座位之争频发,引起了不少争议,一些地方甚至试图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北京曾经规定,对公交车上不让座者要进行媒体曝光,有的地方甚至欲出台“不让座罚款50元”这样的处罚措施。其实,这是非常荒唐的做法。抢座问题之所以存在,其根本原因是城市公交车数量少、车上的座位不够,不能满足所有乘客人人有其座的需要。换言之,是公共交通部门和政府的服务不力以及工作滞后,才造成了公交车乘坐中诸多乱象的发生。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广大乘客其实都是受害者,公共交通部门和政府才是真正的过错方。有过错的一方不去反省自己、痛下决心改进工作,反倒将责任完全推给了乘客,还理直气壮地搞出些“不让座罚款”之类的新花样来。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他们凭什么这么牛?谁给他们的权力?

然而,老妪抢座索要孕妇证一类的事情不仅是雷人那么简单,甚至不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折射出的更是政府公共交通建设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政府部门工作不力不该让公众当替罪羊。

公交车让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交让座”;道德;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虽然国家也一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国家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措施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行政部门反响大,民间反响小,所以精神文明建设迟迟不见质的提升。这在社会中也表现在各个方面,而道德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目前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公交让座”现象中体现的道德问题做一些思考与分析。

一、道德的内涵与功能

1.道德的内涵

广义的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道德观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认为道德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存在永恒的道德和超阶级的道德。还认为道德具有历史延续性,一些历史上先进阶级道德中的积极成分,也会被后来的人们加以利用,并赋予其新的阶级内涵。

2.道德的功能

广义的道德具有认识功能、评价功能、调节功能、教育功能、平衡功能。

认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道德,对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首先,认为道德在阶级社会里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统治阶级运用本阶级的道德理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而被统治阶级则运用自己阶级的道德理论来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理论作斗争。其次,认为,道德还可以对那些没触犯法律的人的行为作出规范,来调整本阶级人们之间的关系,缓解内部矛盾。最后,认为,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阶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道德需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公交让座”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1.“公交让座”问题的现状

2016年7月2日,在安徽合肥11路公交车上,一个老年人要求一个独自坐着并且咳嗽的小朋友为其让座,并掏出自己的“老年证”证明自己。但小女孩没有为其让座,该老年人便辱骂小女孩及其母亲“滚下车”。此事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网友的不满情绪,认为这个老人“倚老卖老”“为老不尊”。国家发“老年证”本是为了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现在却被当成了特权,这和发“老年证”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

公交车本是为方便公众出行、缓解交通压力的带有公益性质的大众交通工具,现在却由于公交车上一系列不文明现象,使本该尊老爱幼、助残扶弱以体现人文关怀的公交车,变成了紧张的空间,导致现在年轻人乘坐公交车“如履薄冰”,生怕没有注意到哪个老人在站着而处于尴尬的境地,甚至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明明有空座位就在身边,但有的年轻人就是不坐,他们想的是宁可多站一会,也不惹不必要的麻烦。

2.“公交让座”问题的原因

首先,这当然和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关。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人具有自利性的本质,即使他帮助别人或者是做公益,也是出于自我心理的满足,这就涉及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是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如果价值取向是遵循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公交让座”这个问题中,也许就会主动积极地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如果价值取向是从消费与服务的角度来考虑,也许就会倾向于不让座。其实公交车“让座”与“不让座”的问题,也可以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丰富不一、矛盾的状况。

其次,“公交让座”问题还反映出社会中一些人法治观念淡薄。例如,在公交车上出现的不让座就骂人甚至打人的现象。比起那些“不让座”人的不道德行为,这些骂人打人的行为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条例;但是在这类案例中,并没有看到那些被骂或被打的人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那些骂人打人者,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骂人打人的行为已经违反了相关法律条例。这充分暴露出我国现阶段一些人法治观念淡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我们不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来违反法律。

最后,世界观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人们对世界有怎样的认识,在看待具体的问题时就会有相应的看法。如果认为这个世界是友善的、互帮互助的关系,那么在“公交让座”这个问题上,也许年轻体壮的人群就会为老弱病残孕让座,这时公交车就会成为一个体现人情关怀的场所。相反,如果认为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人们之间是充满矛盾和竞争关系的,那么在“公交让座”这个问题上,也许有些人就不会主动给他人让座,这时公交车内就会形成一种紧张的气氛。

三、针对“公交让座”问题的解决路径

1.政府要加引导

道德是人们的共同的行为准则与规范,需要国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宏观角度、全社会范围来引导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积极的道德观,使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公正有序的风气;老年人也不应该为老不尊、倚老卖老。政府应该对一些积极的道德事件进行奖励,以此来引导公众积极向善。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法治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使人们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也可以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主动遵守法律。例如在“公交让座”这个问题上,如果有很好的法律意识,就算碰到一些不让座的行为,也不会动不动就辱骂、殴打他人,也就不会造成以暴制暴的现象,给道德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2.个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人的世界观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发展与生存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在成长过程中,努力建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这样,在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时,才会有更加客观合理的认识,也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舒畅。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用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例如,在“公交让座”这个问题上,如果看到一个年轻人没有给老年人让座,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责他,而是应该考虑得更加全面,考虑到也许他今天身体不适,也许他在想事情而没有注意到旁边的老年人,这时可以采取沟通协商的办法来解决,也许这个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张正华.从“让座”与“不让座”行为看日本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

[2]马志国.由“集体不让座”谈谈“从众心理”[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3]吴婷婷.如何面对公交“让座门”?[J].公民导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