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学生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通过实验、图片和讨论等途径获得。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探究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加深体验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我在授课时应以实验探究的方式突出化学学科的特色,以此激发、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前期分析
1.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为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从教材的设置看,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既是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又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同时本课时要介绍的金属性质研究获取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时乃至本章的内容将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有关金属的性质,在知识目标实现方面没有障碍;在学习钠、铝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具备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等基本理论,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设计实验以及如何提取重要信息,避免学生只顾看实验现象而忽视了思考的情况出现,需要教师适时且适当地点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
化学学习方法的养成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北京奥运烟花营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引出本节内容。
学习新课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延展性,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师生评价并出示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这些反应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小结】略。
【深入探究】金属这些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请同学们完成教材46页思考交流3。
【释疑】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也就是结构决定性质,Mg的性质初中已经学过,下面重点学习Na、Al两种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在大家的桌上有一种新的金属――钠,看一看它是如何保存的?
【观察回答】闻、看后答出是煤油。
【设疑】钠为什么存放在煤油中呢?钠有什么样的性质?
【实验探究1】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3-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
【设问】同学观察钠的切面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追问】钠常温下尚能与氧气反应,如果是加热呢?你估计反应现象如何?
【实验探究2】演示实验3-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说明:钠的燃烧实验在坩埚中进行比较规范,但不易观察,改在石棉网上进行。操作时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钠先熔化成白色小球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小结】 以上两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Na,氧化剂都是O2 。Na与O2反应条件的不同,产物不同。
【过渡】相当多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与氧气反应,比如铁和镁,回忆镁带燃烧有什么现象?也有些金属的性质我们不是非常熟悉,比如铝,铝能否在酒精灯焰上点燃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讨这个问题。
【科学探究1】加热铝箔。
现象:铝箔熔化并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原因:Al2O3的熔点(2050℃)远高于铝的熔点,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低落。
【科学探究2】先用砂纸打磨铝箔后加热。
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原因:铝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快又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视野拓展】阅读资料卡片,了解铝的氧化膜。
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单质都表现出还原性。当遇到氧化剂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还能被Cl2、S等其他非金属所氧化。
【过渡】铁、铝或铜制水壶可用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不反应,是不是所有金属都不与水发生反应呢?
【板书】2.金属与水的反应
【师生小结】略。
五、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氧、硅、铝、铁)的相对含量
(2)掌握Na、Al的重要性质,认识Na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3)知道铝的氧化膜对内层金属的保护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3、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钠、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铝箔、酒精灯、火柴、坩埚、三角架、泥三角、坩埚钳、砂纸。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金属制品,大到飞机、坦克、航母,小到缝衣服的针,说明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这一章,我们来研究几种重要的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
【板书】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回忆初中所学有关金属的性质,回答下列思考题:
【思考】
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分别为: 氧、硅、铝、铁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2、地球上金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 化合态
为什么? 金属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写出下图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思考金属在反应中的性质(氧化性还是还原性)
(1)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金属的性质 还原性
(2)镁条燃烧 2Mg + O2 ======= 2MgO
金属的性质 还原性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 + 2AgNO3 ==Cu(NO3)2+ 2Ag
金属的性质 还原性
(4)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金属的性质 还原性
4、上面四幅图基本概括了初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 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的上述性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还原剂
为什么? 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
【过渡】金属的这些性质将是我们今后研究某一金属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认识一种活泼金属Na的性质
【板书】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展示金属Na,Na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相信大家都听过“真金不怕火炼”,说明有些金属(如:Au)即使在很高的温度下也不与O2发生反应,而有些金属(如:Fe)在常温下就能与O2发生反应,金属Na又如何呢?
【实验探究一】――常温下Na在空气中的变化
取一小块金属Na,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Na的颜色、光泽、感受Na的硬度,新切开的Na表面在空气中发生什么变化?(注意:凡是接触Na的用具都必须是干燥的,取用Na后剩余的应放回原瓶)
小结:1、Na的物理性质: 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地柔软、密度比煤油大、熔点低、易导电、易导热
2、新切开Na的表面: 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很快变暗,生成白色固体
(这说明Na与空气中的O2发生了反应)
3、反应方程式:4Na + O2 === 2Na2O
标出各元素化合价,判断该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找出氧化剂与还原剂。
【过渡】Na在常温下就可以和O2发生反应,如果我们改变反应条件,对Na进行加热,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实验探究二】――加热条件下Na在空气中的变化
把一小块金属Na放在坩埚里,加热,有什么现象?
现象:Na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2Na + O2 ======== Na2O2
标出各元素化合价,判断该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找出氧化剂与还原剂。
【总结】Na与O2反应,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过渡】Al与Na都是活泼金属,那么Al与O2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呢?
【实验探究三】――铝箔与O2的反应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
结论:在常温下,Al的表面生成一层Al2O3薄膜,保护了内层金属
2、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
结论:在加热条件下,Al的表面会很快生成一层Al2O3薄膜,从而保护内层金属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反应方程式:4Al + 3O2 ======= 2Al2O3
【思考】若要观察Al的燃烧,可采取哪些措施?
(1)增大Al的接触面积,将铝箔换成Al粉
(2)增大O2的浓度,在纯氧中反应
【思维拓展】其余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Fe + 3Cl2 ===== 2FeCl3
Fe + S ===== FeS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初步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一些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一.课前预习
1.金属的活动性:K
Ca
Sn
Pb(H)
Pt
Au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其他物质反应的难易程度
(1)金属的位置越靠_______
,它的活动性_________
(2)位于________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______________
。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的打“×”
①Ag+H2SO4
===
②Al+HCl===
③Fe+H2SO4
===
④Cu+HCl===
(3)位于______________
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__________
的金属从它们的______________
里置换出来。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的打“×”
①Fe
+
CuSO4
===
②Al+Mg
Cl2===
③Cu+
AgNO3===
④Ag+Zn
Cl2===
二.针对性练习
1.下面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能与其余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该金属是(
)
A.Ag
B.Cu
C.Al
D.Zn
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汞与硝酸银溶液
B.铜与硝酸镁溶液
C.锌与硫酸亚铁溶液
D.铁与硫酸铜溶液
3.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
4.将过量的铁粉投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在滤液里含有的物质是(
)
A.FeSO4
B.CuSO4
C.Fe2(SO4)3
D.H2SO4
5.不法分子贩卖的假银圆大多是锌的某些合金。鉴别真假银圆时,可以将其浸入
(
)
A.澄清石灰水
B.硫酸铜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糖水
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举出符合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种常见金属(写化学式)
;并写出在Y表面有银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假如X、Y、Z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
8.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含有Mg、Al、Cu、Ag等金属。为了回收重金属,将旧手机部件浸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含有的金属是(
)
A.Cu、Ag
B.Mg、Al
C.Al、Cu
D.Mg、Ag
9.某金属单质R,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反应,但能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R可能(
)
A.Fe
B.Mg
C.Ag
D.Cu
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需试剂如下,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Fe、Ag、CuSO4溶液
B.
Cu、Ag、FeSO4
C.
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D.
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11.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12.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于是他与小新开始探究。
提出问题: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
猜想:①小新认为是黄金;②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
查阅资料: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锌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设计实验:①小新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②小宝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与结论:①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______。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②小宝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学习;课堂教学
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形式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应确立指导小组学习的策略,如遵循小组学习的基本原则、精心设计小组学习的问题等。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是一种开展教学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小组学习的教学策略是卓有成效的。使用这种教学策略,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一、小组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重视形式,缺乏合作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开展小组学习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没有精心设计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而是随意的、盲目的安排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将近60%的时间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座,然而只有5%的学习任务要求小组共同完成。与之相对照,学生只有8%的时间单独就座,却有80%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独立完成。教师事先并未处理好学习任务与座位安排的关系,因此为学生设计的小组活动方法模糊不清,学生们收到的是混乱的信息。
(二)重视结果,忽视合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一种帮助的角色;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另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好”学生在小组内侃侃而谈,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却放任自流。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由“好”学生代表本组发表观点即可,而对小组学习过程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却被忽视了。
(三)重视稳定性,忽视学生的具体性。把班级分成小组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且为教师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机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教者要认识到学生是个变量。首先,小组人数是个变量,不应固定,虽然小组的人数没有一个绝对的最少和最多的规定,但5~7个人一组往往是最佳的选择。其次,学生个体是个变量,学生的智力、性格、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等是不同的。但是教者恰恰很少关注这些因素,常常采取的是固定的组员在同一时间内、面对同一教学手段、思考同一问题等教学情景下学习,致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强迫学生达到同一教学要求的学习。
(四)重视学习内容,忽视学生的交往。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交往是其成长发展社会性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的需求之一。
二、指导小组学习的策略
(一)遵循小组学习的基本原则。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原则。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小组学习的支持性条件,它要求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应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小组学习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态度和师生间的情感。由于小组学习便于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因而要求教师具有包容的态度,使学生能进行最广泛的思想交流。教师要相信学生能承担较多的责任,应具有一种“学生和我一起学习”的思维方法。二是促进学生相互作用的原则。小组中有的成员积极提供信息,介绍资料,对观点和信息解释、分析论证、综合概括;有的成员承担管理任务,控制小组的学习过程,促使合作学习的参与者紧密配合以保证小组学习卓有成效。在小组中角色是不断变化的,是灵活的。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在不断地成长,对合作的态度、参与合作的能力也会发生较好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小组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三是有利于小组发展的原则。在小组学习中,教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和发展小组凝聚力。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指导小组的发展。
(二)精心设计小组学习的问题尽管由于儿童年龄的不同,所教的科目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有40%到60%是以教师提问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平均每70秒左右时间便会提出一个提问。许多研究证明这些提问绝大部分是关于事实回忆类型的。儿童只是被简单的要求给教师回忆一些信息,并按照信息最初传授他们时的精确的形式。这种对事实提问的较大依赖证明在教学中语言只有非常少的成分被用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这不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批评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探索性的问题设计,对小组学习显得格外重要。
(三)对小组学习的有效调控在小组活动情境中,由于学生各自的认知结构上的差异,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同,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然而,有时这种认知冲突只是流于一般的或是错误的认识;也有时候这种认知冲突会转变成为两派的竞争,一方试图将其意图、观点强加于另一方,甚至于全组。教师应当起到一个促进者与指导者的作用,评价小组的进展情况,调节冲突,指导学生正当的讨论研究。其实,一个无反应、无冲突的小组可能使教师更感到困难。这时,需要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使学生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问题和建议,使讨论得以顺利地进行。
三、要给学生创设创新的条件和环境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________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汽油挥发,蔗糖溶解水中。
2、________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如:木炭燃烧,铁生锈。
3、物质在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毒性、腐蚀性。
4、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________。例如:溶解性、导电性。
二、选择题
1、你正在做的这套练习题所用的纸张,其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可燃
B.不溶于水
C.白色
D.易撕碎
2.下列叙述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常温下,碳酸氢铵是白色粉末状固体
B.加热能使碳酸氢铵分解
C.煤油能燃烧
D.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火柴能燃
3、下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密度比空气小
B.无色无味
C.能跟氧气反应
D.难溶于水
4、“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
)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好
D.化学性质稳定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可燃冰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6、需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
(
)
A.白醋与水
B.铁丝与保险丝
C.铜与铁
D.煤粉与黑火药
7、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台风
B.
雪灾
C.
山体滑坡
D.
森林火灾
8、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木已成舟
C.
百炼成钢
D.
大浪淘沙
9、下列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发
B.
燃烧
C.
爆炸
D.
变色
10、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
颜色
B.
状态
C.
硬度
D.
可燃性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状态、熔点
B.
硬度、密度
C.
溶解性、可燃性
D.
导电性、挥发性
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
A.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
C.
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
D.
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
13、需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白醋和水
B.
铜和铝
C.
食盐和蔗糖
D.
煤粉和黑火药
14、下列叙述表明化学性质的是(
),表明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粮食酿酒
B.
镁条能燃烧
C.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D.
金属易生锈
15、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16、下列有关我们所熟悉的物质的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食盐能溶于水
C.蔗糖是甜的
D.铜制容器久置于空气中会产生铜绿
1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
三、填空题
1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在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利用蜡烛燃烧发光,用于照明
②利用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充满氦气的气球升空悬挂标语
③利用铁的导热性,制作铁锅炒菜
④利用氢气燃烧放出的能量推动运载火箭
⑤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19、小龙特别喜欢看一些有关战争的书籍,通过看书他了解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在比利时战场上使用了一种叫作氯气的化学武器,使法国士兵大量死亡。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小龙立即上网查找有关氯气的资料,得知: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其用途广泛,可用于消毒,制盐酸、农药等。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
氯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3)写出氯气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语句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⑤钢铁能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1、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之一,填写下列空格。
(1)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煤气燃烧
。
(3)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4)铝箔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
22、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①在0℃时水结成冰(
)
②汽油可以燃烧(
)
③煤块变成煤粉(
)
④酒精易挥发(
)
⑤煤气燃烧(
)
⑥鸡蛋变臭(
)
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
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