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天结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冬天的太阳公公比我们还会睡懒觉,小朋友们都起来了,它却还让黑夜值班。更离谱的是,有时候它还“逃班”。
照平常一样,还是照常梳洗,只是,刚刚离开那快乐的小假期,心情还没有恢复过来,依然在失望之中。
其实,现在的我们,真的是很难让人明白心里的想法,大人们总是说:“你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要懂得珍惜,好好学习,为国家做作贡献!”
“好好学习”?这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的。我们那颗想飞的心,总是告诉我们,引领我们,向前走,去探索更多的奥妙。
好吧!不说别的了。说说我的今天的故事吧!
梳洗完毕之后,吃了美味的早餐,我背着书包,去上学了,因为今天我考试,所以课就少了一节,不用说,当然咯,书包也会“变”轻,背着轻便的书包,心情自然而然就会很愉快。
还是一样,走路去上学,大概15分钟吧!真的,对我来说,还是挺远的。但是,意大利的城市,哪所学校不远,所以“历经千辛万苦”的我,已经觉得这个“苦”,不算什么了,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哈哈。
来到班级,咦?才不过十几天的小假期过去了,怎么同学们都不一样了。
那对双胞胎姐妹,姐姐看上去还是一样,显然没有什么变化,然而,与她一模一样的妹妹,却变得和她“不一样”了,她的妹妹把头发烫成了卷发,看上去更漂亮了,简直就像小淑女。大多数男同学都把头发理了,看上去更舒服,更有精神,有句话真是说的好:K新的一年,新气象,果真如此。原本很是平常的班级,今天却让我感觉焕然一新,真是“洗眼”了,哈哈!
大家似乎还没有从圣诞节与元旦节的假期的兴奋中苏醒,看的出来,他们很是怀念那短暂的假期。最特别的是,一向早到的老师,今天早上竟然迟到哦!
然而,我与我的朋友—蒙蒙,却感觉对方没有什么变化(事实上,确实一点变化都没有),不知道是不是分开的久了,我们今天的话特别多?!真不害臊,嘿嘿。。
不喜欢的事,令人厌烦的事,学生们都害怕的事,哎呀!就是刚刚开头说到的考试,今天一去,就面对了那该死的考试。不过,这次的问卷还算简单吧!希望我的成绩可以好一点。(努力加强我的语言。相信自己,这并不难)
很快,都说光阴似箭,确实是这样!短短的5节课,“哗啦”就过去了!不简单!
放学了,我轻松地哼着小曲,欢快地走着。(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好事这么开心?)
——题记
“你知道吗?昨天《钱江晚报》上又有很多新闻跟战争有关。俄罗斯车臣恐怖组织又制造了多起恐怖活动;伊拉克战争都结束好久了,但是还时不时的有平民被美军无理枪杀……”“就是,就是。听说,现在伊朗、朝鲜,还有我们的台湾都不太太平。”“你说,我们的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听着前面同学的小声议论,连我这个平时不太关心政治的内向女孩,也不免有些感慨万千。
其实,战争是由来已久,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虽然我很幸运的并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我生活在一个比较安定的年代,生活在一个比较太平的国家,于是我没有机会经历那充满血泪的战争。但是,在幸福的暑假生活中,我却经历了一次次“战争”的洗礼,而这一切全拜《三国演义》所赐。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于野。用这样的语言来描写《三国演义》一书战争过后的场景一点也不为过。大多数人读《三国演义》关注里面的战争描写,眼睛里看到的往往是英雄的形象,却很少有人把目光放在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身上。然而,我却无法把自己的眼光,从他们身上移开,因为他们所遭受的是非人般的待遇,他们面对的是死亡。我清楚地明白,不管战争胜利属于何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永远是穷苦百姓。
“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政权割据,为了吞并其他人的地盘,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归根结底为了自己的利益,握有兵权的“将军”和“仁义之士”竟然如此轻易地挑起战争,如此轻巧地制造杀戮。
乱世出英雄。混乱的年代对于这些英雄来说也许是如鱼得水,但是对于喜欢和平的老百姓来说都是一场浩劫。不管是黄巾之乱、诸侯之争,还是三国鼎立,最大的牺牲者依然是老百姓。即使是仁义如刘备,在逃难的过程中,还是无情地把老百姓抛下,以至于曹军追上逃难的百姓,尽情屠杀,血流成河,苦不堪言。
假如中国有10个干彤,会不会成为一个超级FASHION的建筑大国?正是由于这个假设不存在,干彤才显得这么立意孤绝,在建筑的道路上走再远,也无法从“人”变成“人民”。
采访约在干彤办公室进行,抵达目的地,秘书告知:“干总大约十分钟后就到,因为塞车,非常抱歉。”我和随行的摄影师站在干彤的办公室,偌大的房间里,一盏台灯透着昏黄的光晕。我几乎已经勾勒出夜深人静的时候干彤独自一人在这里工作的场景:柔柔的灯光下,他一只手夹着雪茄,一只手飞速地翻动着图纸,上面画着的各种图示与标志,在他的脑海里闪现,进行着筛选与重组。
十分钟不到,伴着一声:“抱歉,让你们久等了。”干彤纳入了我的眼帘。43岁的他拥有一张典型的亚洲人的面庞,他戴着精致的框架眼镜,神情跟韩国建筑师承孝相颇有几分神似,当然,他可比承孝相年轻多了。在采访开始前,他翻了翻我们最新一期的杂志,自己打趣道:“扫荡完建筑类杂志,我要开始转战时尚类杂志了。”
干彤现在的身份是森拓设计机构的董事长,建筑师。他穿普通的黑毛衣,皮夹克,语速不快,态度谦和,气度年轻。摄影师调灯光布置背景要他配合时,他照单全收,把一肚子关于建筑的经验隐藏在谦虚的外表下,不像是个前卫建筑师,倒像个斯文书生。
从清华学子到建筑大师
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寒窗十年,一切仿佛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父母都是浙江大学的教师,父亲是理工科,母亲是建筑学,高考结束,让他二选一,一个瞬间的选择,他把手里这关键的一票投给了建筑。那时候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走得这么远、这么好,当然,这是后话。
24岁那年,干彤从国内最著名的学府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随后成为浙江大学最年轻的教师之一。宜居的城市、轻松的工作、舒适的生活,在旁人看来,他已经拥有了他这个年龄的男人应该拥有的一切,但他却并不安于现状。理想是什么?干彤说不清、道不明,但他却坚信四平八稳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两年后,干彤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套用当时最时髦的话说,“他下海了”。在“孔雀东南飞”的热潮下,干彤先后去到了广东、深圳、珠海,他在绘制着一张张建筑图纸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生活描绘着一幅幅美好的蓝图。“既然从事了建筑这一行,我自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再后来,干彤又漂洋过海,去到了遥远的加拿大,在全球大学排行榜前50位的麦基尔大学开始了自己“北漂”的求学生涯。
“在加拿大攻读硕士学位那阵儿,我们这个专业是没有奖学金的,为了挣钱养活自己,我去洗过盘子、打过杂。而且,在加拿大,法语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了英语,语言方面也是个槛儿……”但在干彤看来,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吃点儿苦倒不算什么,真正让他痛苦的是“加拿大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除了温哥华的建筑市场稍大一些,其余城市都有大片的房屋空置。”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日益明显,最终他又回到了曾经离开的地方――中国,准备在房地产界大干一场。
“我希望去引导中国精英们的生活方式。”经过对国内外诸如纽约长岛、法国地中海、香港半山及浅水湾等的市场考察和对各界人士生活方式的摸底,干彤和他的团队先是在杭州打造出国内首座山水园林别墅――桃花源,继而转战重庆,推出了龙湖香樟林、常青藤,金科太阳海岸,掀起了别墅圈的轩然大波。他的想法很简单:“出入便捷的交通、依山伴水的环境、赏心悦目的风景=宜居的社区”。这样的理念俨然已成为中国财富界精英们的心声,越来越多的精英名字出现在干彤的房客名单上,越来越多的利益共同者聚集在了一起,精诚合作或者成为挚友。
那么,作为这种财富生活创造者的干彤来说,他又因此积累了多少财富呢?他笑了笑说,“常青藤才竣工不久,每套别墅大概在八百万到一千万的价位,现在已经全部售完。”比赚了多少钱更让我深感欣慰的是:香樟林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常青藤为重庆的宜居生活增添了一抹彩云。
雪茄:真男人、真性情
与干彤对话,会让人处于一种充实的状态,没有多余的废话,完全沉浸在他的思想之中。
熟悉干彤的人却深谙,他绝非一个工作狂,他时而豪爽,时而细腻,泾渭分明。他自己也说:“工作时我一丝不苟,回到生活中,我也总能扎进自己的世界中。”在他看来,除了建筑设计,很难找到一件比打高尔夫球更能让他身心愉悦的事儿了。“以前我也打网球、游泳,但网球太剧烈,游泳又算不上户外运动,所以自打我开始玩高尔夫以后,也就再没有移情别恋了。”
干彤是一个理智与情感的划分非常明晰的人。这一点在工作上,表现为他在创作设计的时候很感性,但在实施想法的时候又很理性。在生活中则体现在,他会巧妙的将生活与工作剥离开来。“我很少会在自己工作的地方打高尔夫,我去丽江打球,去夏威夷打球,我喜欢把旅行与打球结合起来。”
除了打球,干彤最大的休闲就是去海边度假。他说他喜欢临水的城市,当然适宜的气候和迷人的风景也很重要,在那里,他不会关心自己设计的楼盘的销售业绩,更不会去思考怎样更好的保护中国传统建筑,而是跟朋友闲庭信步,或者就在宾馆里点燃最爱的古巴雪茄,呷一口香槟,任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入海里。他说乐水的人才能秉承水的平和与久远,而经得住岁月流水打磨的,才能锤炼为醇厚的真男人。“雪茄在经过恰当的储藏之后才能变得更香、更醇,不同的雪茄可以搭配不同的酒,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意境,这就是雪茄客的乐趣,也是我悟出的人生乐趣。”
采访、拍片,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他手中的雪茄灭了又点,点了又灭。干彤笑着说,“最近在戒烟,但雪茄却很难戒掉,十几年养成的习惯了,离了雪茄心里就发慌。”他说在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己总是在漂,那种无根的落寞直到回国定了居,形成了固定的朋友圈子才渐渐淡去。他相信自己的建筑设计,也会以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而被越来越多的精英人群接受。
就是这样一个内敛又不失智慧,有些自我又非常谦和的房产大亨、建筑大师对于时尚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万变不离其中,一切‘以人为本’,在服饰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当我冒失地问道:“是不是需要一个人帮你打理衣食住行?”的时候,他笑着说:“对四十岁的男人来说,多余的情感需要戒掉,刻骨铭心的爱情曾经拥有,但目前男人的事业更为重要。”
对话干彤:
《环球生活》: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念书,你学到了什么?
干彤:在清华,从教授,到学长,到同学,汇集了一批精英。这样的环境,无形中会给带去你一股压力,它会推着你,像海绵一样去吸收知识,水涨船高嘛,所以收获还是蛮大的。
《环球生活》:你的设计风格是什么样的?
干彤:不论我是做中式的建筑,还是做北美的建筑;不管我是做西班牙的也好,还是做北欧的也罢,所谓的风格早就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我的整个设计理念中。其实,风格就好比女人最后化妆的那几笔,首先她骨骼要好、身材要好,才行。
《环球生活》:那你的设计理念又是什么?
干彤:用一句忒俗套的话说,“以人为本”。
《环球生活》: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是怎样一个关系?
干彤:对一个城市而言,规划更重要过建筑。首先,规划是几十年、上百年的事儿,建筑则是几年、十几年的事儿;其次,建筑可以被拆迁,但规划却难于修正。另外,城市规划是建筑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建筑师做的是一个局部的东西。当然,站在建筑师的角度去看,他们也是在对具体的建筑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是对城市规划的一个优化或细化。所以,这两者应该是一个互补的关系。
《环球生活》: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干彤:上世纪,上海曾经有很多租借区,有法租界、日租界,相应的建筑应运而生。但即便是在那个年代,同样也创造了很多传统的中国院落,譬如城隍庙就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园林式建筑,为什么?因为不同的文化在这之间画了界线,未来城市建筑应该有这样的度量容纳这些不同的文化,而不是故步自封或崇洋。
《环球生活》:森拓设计机构现在的员工有多少?
干彤:一百六十人左右吧。
《环球生活》:能叫出每个员工的名字吗?
干彤:能叫出一半人的名字吧。其实,我清楚每一幅建筑设计的创作者的名字,只是我无法将这些名字与脸庞一一对上号罢了。
《环球生活》:对于公司大小事务的处理,你会亲自过问吗?
干彤:不会,但我会参与到公司接手建筑工程的设计中去,不论大小,我享受创作的过程。
又到了植树节,今年的冬天,大人都说是暖冬,所以我们都特别关注保护环境,你看春天到了,它吹了声口哨,唤醒了万物,小草钻出了地面,柳树睁开了黄绿色的细眼,桃花张开了圆脸……植树节到了。
今天一大早,我和妈妈来到社区小花园去种树,我和妈妈带着铁锹和水桶,扛着小树苗来到小花园种树。我先用自己的玩具铁锹把土松了一下,妈妈再用大的铁锹轻松的一挖,就挖出了一个大洞,然后,我从背后拿出一根小树苗,小心翼翼的把它土里,再用土把小树苗的根部埋起来,我拿了一桶水,慢慢地浇小树苗的四周,我一边浇一边轻轻地说:“小树苗,快喝吧,喝饱了,快生根,快发芽,快快长大吧!”小树苗听懂了我的话,一会儿就喝完了一桶水。
我和妈妈整整干了半天,小花园出现了一排一排的小树苗,我仿佛看见了一片树林。今天我过的真有意义
一、运载火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
运载火箭技术是一项军民两用技术。从1970年4月24日1号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太空,到1998年3月26日2号丙改进型火箭圆满地发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铱星,我国的系列火箭用28年的时间走完了50次发射的风雨历程,形成了具有近地轨道运载能力8.8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2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5吨的系列运载火箭。
我国发展运载火箭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对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方面。东方红1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5个有能力用自制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对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威望和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运载火箭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运载火箭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节省发射费用
应用卫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航天运载服务的需求。预计到2000年,中国运载火箭对国内外卫星的发射任务可达60次左右,其中,国内卫星的发射需求占1/2,仅此一项就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发射费用。
与4号运载火箭能力相当、可用于发射类似风云1号卫星的国外运载火箭有美国的宇宙神F和德尔它系列、法国的阿里安1,其发射费用分别为4400万美元、39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若我国的风云1号卫星采用国外最便宜的阿里安1火箭发射,其发射经费折合人民币17160万元(按1988年汇率计算)。这个数字相当于研制4号运载火箭外加两枚飞行火箭在内的全部费用。用中国自己研制的运载火箭发射卫星的费用只相当于国外同类运载火箭的22%,因此采用自己的运载火箭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
2.对外发射服务
1985年,我国政府批准系列运载火箭走向商业发射。1990年4月,3号火箭首次成功地为亚洲卫星公司发射了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1号卫星。截止1998年8月,火箭已实施了16次商业卫星发射,并为法国、德国进行了5次微重力试验和应用搭载飞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发射服务的实力,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的第三个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国家,在航天发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我国发射服务价格比国际市场同类服务的价格低15%,但发射服务的收益还是相当高的。以3号火箭发射亚洲1号卫星为例,其发射费用约为2500万~3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4300万~17160万元(按1988年汇率计算),而3号火箭的生产费用和发射勤务费用合计为5000万元,可见,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二、应用卫星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领域
通信卫星是目前航天技术应用最广泛、最重要、商业化程度最高的领域。由于卫星通信的开发和应用成本仅为微波通信成本的43%,因此20多年来,卫星通信系统业务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常例如:原计划投资十几个亿,用5~8年的时间架设微波中继线,以解决电视收看问题。而采用卫星电视接收站后仅投资300万~400万元,约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全区电视覆盖。即使把卫星费用列入,总投资也只有1000万元。由此可见,卫星通信在全国所取得的效益十分显著。
我国的卫星通信工作起步于70年代初。1984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卫星通信工程的地面建设也随之展开,使卫星通信得到广泛应用。截止到1994年,全国已开通8100条邮电卫星通信线路、11条卫星电视线路和30条广播线路,承担中央及盛市的电视、广播、教育电视以及全国与境外“接轨”的公众通信、金融、水电、能源、交通、公安等国家部门的专用通信。利用已经发射的通信广播卫星,开通了数字和模拟电话、电视和广播节目的传送、图片文字传真、数据报表传输、电视教育等应用项目。卫星通信系统已成为国家信息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新疆、西藏、青海、云南等边远地区、山区和海防、边防地区的数亿人民收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初步改变了我国边远地区通信、广播、电视传播的落后状况。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多个卫星接收站,电视覆盖率达到80%。由于通信卫星的应用,直接推动了电视、广播、教育、邮电等业务的飞速发展,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从市场需求看,卫星(在轨)资源的紧缺是今后通信卫星市场竞争激烈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公众通信方面,如果用卫星解决全国通信量的3%~4%,需用3~4颗具有24个转发器的通信卫星,再加上轨道备份,国内通信就需要4~5颗24个转发器的通信卫星在轨服务。我国在2010年前干线宽带业务将有巨大的发展。初步测算,如果整个国家的通信业务有1%~2%由卫星通信实现,则在2010年前后,要发射15~20颗相当于东方红3号容量的卫星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说,卫星通信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这也正是世界发达国家的卫星制造商在中国频繁活动的原因。中央电视台的C频段卫星电视广播所取得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是一个例证。
在全球通信一体化的进程中,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应是以光纤、卫星通信和广播链路相结合构成的立体空间电子通信骨干网络。卫星技术在信息高速公路中不仅担负着空间通信的“硬件”作用,还由于其自身就是独特的信息源,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信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的应用促进了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导航定位等学科的科学研究,开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侦察、卫星勘探和空间研究等前所未有的新领域,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或难以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三、卫星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974年至今,我国已成功地回收了16颗遥感卫星,送回的大量宝贵的空间遥感资料,广泛应用于我国地质、海洋、农林、考古、环保、铁道、公路和军事等部门,收到了“一次发射,多方受益”的效果,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的微重力试验,获得22项材料加工和103项生物实验成果。可以说,卫星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硕果累累。
1.航天技术在农业育种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的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人口却以每年1400万的速度增加着,农业发展形势严竣。向太空要效益,通过空间育种使粮食增产,是解决我国“米袋子”和“菜篮子”的有效途径。从1987年到1994年,我国成功地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7次共51类农作物、300多个品种的种子搭载试验,经过太空育种专家8年的地面育种试验,证明经过太空处理的种子,能够产生有益的遗传变异,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如经过空间育种的水稻穗大粒大,比未经空间处理的种子增产20%左右。小麦种子在秆高、品质等性状上产生了很多变化,获得了矮杆、丰产和早熟的优良后代。西红柿种子种植后长势旺盛,果实增多,抗病虫害。青椒种子已培育出一种高产、优质、抗病能力强的新品系,单果平均重量从90克提高到160克,亩产与太空育种前相比增加25%~30%,已在黑龙江等地推广种植了5000余亩。专家一致认为:利用宇宙空间的微重力、高真空、超洁净、强辐射和大温差等地面不具备的独特条件进行育种,具有使种子产生有益变异多、变幅大和性状稳定快等地面无法实现的优势,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早熟和抗病的良种。因此,利用空间技术育种是解决粮食、蔬菜增产和发展“精益”农业的很有希望的途径。“九五”期间,我国将利用火箭发射一颗农业育种卫星,将选择12类、170个品种进行种子选育和种植试验。
2.海洋资源卫星在海洋观测中的应用
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1/3。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经专家计算,应用海洋资源卫星对台风和灾害海况监测预报将使中国每年减少损失22.5亿元。在实现对海洋油气开发与矿藏资源开发的海洋预报中,每年得益1亿~1.6亿元;在指导海洋捕渔业和养殖业生产中,可使渔业成本下降,捕鱼量增加,每年得益14亿~18亿元;在指导中国1000艘远洋船选择最佳航线方面,年得益1.4亿元。总之,海洋资源卫星与卫星海洋观测事业的发展,净增经济效益40亿元,其投入与产出之比惟1∶14。此外,应用海洋资源卫星绘制的“南沙群岛海域北部影像海图”,结束了我国一直依赖于1984年美国版海图的局面,并纠正了美国版海图的错误,为南沙资源的开发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
1991年,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造成耕地破坏、农作物减产。水利部利用560张卫星遥感资料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分析,编制了1∶500000解译图,按成因、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分类,分别量算了面积,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服务。1993年,又先后对山西三江河流域、延安地区、永定河上游等土壤侵蚀进行了调查,编制了1∶500000的土壤侵蚀图。并且,利用卫星和航拍技术相结合,调查了黑龙江13个规划水库、41个比较水位和5个设计洪水位下的淹没损失,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沿江森林、沼泽等恶劣地域和中苏双方境内的调查,为中央决策机构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对黄河入海口地区进行了动态监测,调查了农作物播种面积;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选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大减少了野外作业时间,缩短了周期,仅此一项就比常规调查节省经费50万元。“九五”期间,还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有效灌溉面积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