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磁场练习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高三物理复习讲练症结分析
1.1反馈不及时
高三复习时间紧,节奏快,不过物理课时相对而言不是太多,有时学生课后的练习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第一天课后做的作业,第二天批改,往往要至少间隔2天的时间才能发还给学生并给学生讲评,反馈的不及时,导致了学生的错点下次还会出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当前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高三学生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明显弱于语、数、外三门高考学科,所以作业的发放间隔几天后,学生对物理习题的思维过程印象不深,甚至于忘记了审题过程时挖掘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条件,我们教师在习题讲评时,通常从正确的解答出发,缺少和学生再次审题和反思解题过程的环节,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是被教师的解题经验牵着走,被动地接受正确的解题思路,知识内化程度不高,如果没有相应的题目进行及时地训练的话,讲练的效果自然不会太理想.
1.2就题论题
从当前高三讲评课现状来看,对于学生的问题,我们教师通常采用的是“就题论题”、“就错纠错”的讲析方式,缺乏对习题的变式和创新处理,学生课堂上紧紧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对具体的习题只是听懂了怎解,往往未能很好地反思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缺乏问题的归类和模型的提炼,所以在以后的练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又会犯下相同的错误.
2高三物理复习讲练策略分析
2.1尽快地批阅和发还学生的练习,并及时给予正确答案
有发必收、有收必改,但是我们的收和改必须及时,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分析,当他们完成作业后,都很想知道自己的解题是否正确,教师批阅的过程是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的过程,及时才能更进一步促动学生的思维神经,及时地将作业批改发还给学生,并给予正确答案,让学生在讲评之前有一个自主反思和自主纠错的过程.笔者在教学中还会将练习题目和答题纸分开,学生交作业时原题留在身边,交完作业就给科代表作业的答案,进一步缩短学生的自我醒错周期,同时又不影响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发现学生思维障碍和知识缺陷所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评针对性的齐头并进.
2.2习题讲评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于习题讲评也是如此,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凭着经验进行习题讲评课的设计,看似高效率、系统性强的讲解,往往学生内化程度不高.如何体现习题讲评课学生的主体性呢?有些教师错误的理解为将讲评的过程还给学生,其实这样做耗时较大.笔者认为,讲评课学生主体性的确定应注重两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解题错点,立足于学生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缺陷,从学生的解题中发现学生懂了哪些,出错是源于对哪个知识出现了认知偏差,顺学而导,顺着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而不是单单凭借教师的经验.
(2)教师不间断地讲评,学生来不及思考,看似信息量大,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无所谓高效,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累,实际成效微乎其微.教师的讲评需要间断性发展,要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2.3注重阶段性反馈练习
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出错点,同时我们要意识到练习不是多多益善,因为学生的复习时间是有限且分外宝贵的,习题的选择必须“精”,切忌盲目追求量,关键是要将学生容易错误的点落实好,笔者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错误,除了通过讲评的方式和学生一起纠错外,每隔一段时间还会编制一些反馈练习题,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及时地和学生清除错误带来的记忆痕迹.
反馈练习与学生原先容易出错的练习题有相似之处,但不是原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外的一个发展区,旨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
3反馈练习习题编纂技巧
编纂反馈练习是继学生练、教师讲后的学生再练习,是通过具体的变化了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如何编纂反馈练习题呢?
3.1将题目的已知与未知互换
这种反馈练习题的编纂适合于物理过程较多且复杂的情形,借助于将原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互换,逆转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重新理清思路,强化对物理过程和模型的分析.
3.2改变设问角度
从原题的素材出发,挖掘素材所包括的物理情境有所延伸,提出新的问题,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拓展,这样的变化让学生眼前一亮,有助于其思维缜密性的提升,实践表明在学生能力可能达到的范围内将原题进行复杂化处理,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又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
3.3从细微变化入手变式,防止不良思维定势
高考命题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有些问题我们教师拿到手会发现和平时所做的练习有一些小小的差异,但是恰是细微变化却带来了物理过程发生本质的变化,我们平时的练习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防止学生不良的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4案例呈现
物理本学期就要会考,会考是学生高中阶段除高考外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会考的成绩更是决定应届毕业声能否拿到高中毕业证及能否参加高考的唯一凭证,而我们的学生都是女生,物理这门科基础比较薄弱,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参加高考,本学期教学一切以会考为重.以下为我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复习。
2.虽然物理基础比较薄弱,但要时时给她们以鼓励,让她们增加信心,端正会考态度,使她们积极投入到物理学习中
3.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完成高二会考所需的教学进度
二、 教学建议:
1.我了解到高二学生物理基础很差,我要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抓好基础,向"45分钟要质量".
2.课堂教学多联系实际,抓好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同时培养文科生学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共7课时
第一节 电荷 库仑定律 2课时
第二节 电场 1课时
第三节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课时
第四节 电容器 1课时
第五节 电流和电源 1课时
第六节 电流的热效应 1课时
第3——4周, 第二章,磁场 共7课时
第一节 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1课时
第二节 电流的磁场 1课时
第三节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课时
第四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2课时
第五节 磁性材料 1课时
第5——8周, 第三章, 电磁感应 共9课时
第一节 电磁感应现象 2课时
第二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课时
第三节 交变电流 1课时
第四节 变压器 1课时
第五节 高压输电 1课时
第六节 自感现象 涡流 1课时
第七节 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2课时
第9——10周,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共6课时
第一节 电磁波的发现 1课时
第二节 电磁波谱 1课时
第三节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课时
第四节 信息化社会 1课时
第五节 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2课时
第11——20周,全面复习,备战会考,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多练习。
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
【关键词】磁流体 练习题 错误原因 正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59-01
磁流体发电作为一项发电新技术,倍受人们重视,关于磁流体发电机的习题也常出现在高中物理许多教辅资料中,但有一类与之有关的题目笔者认为解答有误。
题目及原解:如图1所示,为实验室磁流体发电机原理图,两极板间距d=20cm,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5T,现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喷入等离子体,若接入额定功率P=100W的灯泡,闭合开关S,灯泡恰好正常发光,且正常发光时电阻R=100Ω,不计发电机内阻。
求:(1)等离子体的流速是多大?(2)若等离子体均为一价离子,每秒钟有多少个什么样的离子打在下极板上?
笔者认为,第二问的解法中把电流按一半去求离子数是讲不通的,最后结果是错误的。
错误分析:两极板相当于电源,通过灯泡的电流为1A,则电源内部(即两极板间)的电流也为1A,由于等离子体中的正离子向上运动,负离子向下运动,均能形成自下而上的电流,故每种离子产生的电流为1/2A。
正确结果:第二问计算打在极板上的离子数目时,应直接代入由外电路算出的电流,不能再除2。上题中每秒钟打在上、下极板上的离子数目应均为6.25×1018个。
论证:磁流体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内能转化为电能,两极板相当于电源的两极,两板中间部分相当于电源内部,气体或液体在高温下电离,形成含有等量异种电荷的等离子体。中性原子电离时产生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如钾原子电离产生的是一价钾离子和电子),喷入磁场中的两种离子受到洛仑兹力而发生偏转,如图2中正离子向上偏,电子向下偏,上极板积累了正电荷,下极板积累了负电荷,在两板间形成电场E。若外电路断开,随着电荷的不断积累,极板间场强不断增大,离子所受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相等时,后面进入的等离子体不再偏转而沿直线射出。此时两板间电势差U=Bdv,两极板作为电源时电动势E=Bdv。
接通外电路后,两板通过外电路放电,形成电流对负载供电,两板上的电荷量减少,板间场强减小,离子受力平衡被破坏,射入的等离子体在洛仑兹力和电场力的共同作用下做曲线运动而继续偏转,极板间离子的分布可用图2近似表示(离子的运动轨迹不是圆弧)。设曲线AC是从下极板边缘射入的正离子向上极板偏转时的轨迹,BD是从上极板边缘射入的负离子向下极板偏转的轨迹,由于离子边向前运动边向两侧偏转,在曲线AC右下方已经没有正离子,曲线BD右上方已经没有负离子。
假定喷入的等离子体全部打在两板上,从两板中线上看,向上通过中线的正离子只占喷入正离子数的一半,向下通过中线的负离子也占喷入的负离子数的一半。若在距上板1/3处画一条线,则某一时刻向下通过此线的负离子占进入磁场的负离子总数的1/3,向上通过该线的正离子占进入磁场的正离子总数的2/3,即通过此线的离子总数仍等于磁场中正或负离子数。离子到达两极板时,在正极板处已没有负离子而全是正离子,在负极板处也没有正离子而全是负离子,形成电流的离子只能按一种计算,故上题中每秒打在两极板上的离子数目均为6.25×1018个。
从电源外部看,金属导线把用电器与两极板连接形成外电路,而在导线中能自由移动的只有电子,积累到正极板的正离子不能沿导线移动形成电流,只有积累到负极板上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沿金属导线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通过用电器,要在用电器中产生1A的电流,必须每秒钟要有6.25×1018个电子通过。电子通过用电器后到达正极板与正离子又结合成中性原子,因此每秒钟打在两个极板上的离子数目均为6.25×1018个。
若等离子体是二价正离子和电子,则电子数为正离子数目的2倍,打在负极板上的电子数也应为打在正极板上正离子数的2倍。
。
与上题相似的题目也不少,解答过程也相似。如下例:
例: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如图所示(见图1,上极板为甲、下极板为乙),设想在相距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间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两板通过开关和灯泡相连,将气体加热,使之电离,由于正负离子一样多,且带电荷量均为q,因而称为等离子体,将其以速度v喷入甲、乙两板之间,这时甲、乙两板就会聚集电荷,产生电压,这就是磁流体发电机原理,它可以直接把内能转化为电能,则:
(1)图中哪个极板是发电机的正极?
(2)发电机的电动势多大?
(3)设喷入两极板间的离子流每立方米有n个负电荷,离子流的截面积为S,则发电机的最大功率多大?
功率为Pm=ImU=2ndqSBv2。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实物的操作、模型的演示等进行直观教学,这是贯彻“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物理定义是用来表征物质的属性和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任何物理定义都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我们讲物理定义时,应尽可能从具体事物、事例或演示实验出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然后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过渡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例如讲“导体的电阻”时,首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留意观察: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强度决定于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并且当导体不变时,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即电压V与电流强度I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其次,换另一个导体做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另一个导体,电压V与电流强度I的比值是另一个恒量,由实验可知,对任一导体,电压V与电流强度I之比是一个恒量,用R来表示,这个恒量就表征导体的一种物理性质,那么R表示导体的什么性质呢?再进行直观教学,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加上电压V时,通过甲、乙两导体的电流强度分别为I甲和I乙,我们发现,当R甲>R乙时,I甲
对定义首先要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有深刻理解,才能牢固记忆.例如交流电的有效值,理解了三个相同,即相同的电阻、相同的时间,相同的热量,就很容易记住.a粒子散射现象要抓住三个“数”,即绝大多数直线前进,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的偏转超过90°,甚至被弹回。简谐振动紧紧抓住回复力,受迫振动抓住策动力,阻尼和无阻尼振动抓住振幅是否变化。场强和电势这两个定义,从力和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记忆。只有真正理解了定义,抓住了要点,才能掌握定义。
定义是反映物质的本质属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的定义,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例如磁感应强度这个定义,通常有B=FIL来表示,我们决不能受数学公式的影响,死记硬背,错误从认为B跟F成正比,F等于零B也等于零的错误结论。一定要明确比值FIL是表示磁场强弱的一个物理量,与F及IL不存在正比、反比关系。B是由磁场本身性质决定的,与实验电流通电导线受力的大小、通电导线的长度及电流强度大小无关,突破了这一难点,这样就可避免学生产生“通电导线不受力的作用时磁感应强度等于零”的错误定义。
在中学物理中,许多定义既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又有内在联系的一面,教学中既要注意某一定义的本身,又要注意不同定义之间的联系,采用找联系、抓类比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区别异同,防止定义模糊。
例如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力F=Eq是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电场中某一点的强度与该点的位置有关,而与检验电荷无关;电场力与电荷有关,还与电荷所在位置的电场强度有关,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而电场力的方向与正负电荷有关,它们的相同点都是矢量,它们的联系是电荷在电场中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又例如中学学过的几种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温度是大量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引导学生从这三种量度的类比中去理解量度的意义。再如电场和磁场有区别又有联系,变化的电场可以激发磁场,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整体――电磁场。
如果我们能对不同定义异中求同找联系,同中求异抓类比,这样就能掌握定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深化理解定义的目的。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中要贯彻秩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也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规律的要求。讲物理定义,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形成定义的阶段性,学生对定义的认识,只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彻,所以讲定义要循序渐进,不能越等而进,不能操之过急。例如“力”的定义,初中只讲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到高中才进一步把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联系起来,指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强调力的矢量性,由重力到弹力、摩擦力,进而到万有引力,由力学中的常见三种力到热学中的分子力;由电场力到磁场力;由宏观上的引力到微观里的核力;由物体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到物体与物体不直接接触而通过场发生相互作用。我们讲力概念,就要依据教材,依据学生认识规律逐步加深,如果试图在初中或高一就过早地要求学生对力的定义有全面透彻的理解,就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就会事倍功半,欲速而不达。只有分层次,抓阶段,才会不断深化定义,对定义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通过置疑法,给出对物理定义的错误说法,经过辨析,进一步提示定义的内涵,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运用已经掌握的定义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使定义的掌握更加精确与透彻,从这个意义上说,练习也是形成定义的延续。
【关键词】高中物理 心得体会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103-02
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有不少同学文理分科时就放弃了理科的学习。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名师开悟。”名师开悟指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好的学习方法,有好的学习方法,物理就会变成一门非常有趣而又充满魅力的学科。下面是我关于如何学习物理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预习
通过预习,可以将以前的旧知识与新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如E=nΦ/t,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有关等。
如何做好物理预习呢?我们应做好以下两点:(1)根据参考书提纲进行预习,有利于我们掌握每节课的重点、难
点,例如:单摆运动,由公式 可知,周期的大小
只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有关,而与振幅和摆球质量无关等。(2)预习例题和练习题,有利于我们掌握规律和理解概念,是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不要追求“多、难、深”,预习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就行。
二 听课
听课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一名学生,
一定要置身于课堂,课堂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所以我们要有“当堂听懂的决心”,这样才能把每节课充分利用好,当堂掌握所有知识及弄清楚自己之前预习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记忆才会加深,更容易听懂。
三 作业
作业是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过程。
第一,先复习后做作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这可以使自己记忆更加深刻,考试时做题速度也会提高,才不会慌了神。
第二,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想。例如: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方法一,常规解法:由位移公式得S1=V1T+ aT2
和S1+S2=[V1*2T+ a(2T)2],将S1=24m,S2=64m,
T=4s代入两式,解得V1=1m/s,a=2.5m/s2。
方法二,用平均速度求解: 1=S1/T=6m/s, 2=S2/T=16m/s,又 2= 1+aT,即16=6+4a,得a=
2.5m/s2,再由S1=V1T+ aT2求得V1=1m/s。
方法三,用推导公式求解:由S2-S1=aT2得64-
24=42a,得a=2.5m/s2,再由S1=V1T+ aT2求得V1=1m/s。
第三,对习题加以比较并进行分类。习题之多,有题海之称,怎么办呢?应该学会看到题目之间是有区别、有联系的,围绕一个专题做了相当数量的习题之后,应当认真地把做过的题整理一下,想一想这些题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经过一番比较,就可以把这些题加以分类,使自己的思路一下子从凌乱上升到统一,再碰到同类题目时,就比较容易纳入自己头脑中的分类系统,使问题迅速解决。
四 复习
课后复习是上课学习的继续,是一种与自己理解能力同步的学习,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之一。(1)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我们应当及时复习,做到当天功课当天复习,不要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2)看教科书。认真阅读课本会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查补漏洞。(3)整理笔记。为了巩固学习成果,积累复习资料,我们需要对笔记进一步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有条理的参考资料。(4)建立错题集。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通常不能一次得以解决。因此,我们要注意收集错误,归类整理,形成资源,也就是建立“错题集”。这是我们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的宝库,更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在错题旁注上完整的分析过程。
例如,t=0时磁场在XOY平面内的分布如图所示,其磁场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0,方向垂直于XOY平面,相邻磁场区域的磁场方向相反,每个同向磁场区域的宽度均为L,整个磁场以速度V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若在磁场所在区间内放置一个由几匝线圈组成的矩形线框abcd,线框的bc边平行于X轴,bc=LB,ab=L,LB略大于L0,总电阻为R,线框始终保持静止。
求:(1)线框中产生的总电动势大小和导线中的电流大小;(2)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错因1,没有考虑线框的ab、cd两条边在方向相反的磁场中均产生电动势,只按一条边切割磁感线来计算电动势,得出E=nB0LV的错误结果。错因2,求线框所受安培力时,一是没注意总安培力为n匝线圈受力之和;二是没有考虑线框的ab、cd两条边均受到安培力,得出F=BIL=n B02L2V/R的错误结论。
正确解法:(1)线框相对于磁场向左做切割磁感线的匀速运动,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为V,任意时刻线框中总的感应电动势大小E=2nB0LV。(2)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2nB0IL=4n2B0L2V/R,由左手定则判断,线框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始终沿X轴正方向。也可以想一想题目还有没有其他解法,看看哪些方法更好,进行对比归纳、思维求导。
五 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以上五个环节是学习物理的基本进程,它们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对学习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在这五个环节之外,我们在学习每一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即在学习每一章前,我们应对这一章内容进行预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制订一个学习计划,正可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外,在学完每一章后,我们就应该对这一章进行系统总结,常用的方法是画出该章的知识网络图,它可以使我们对该章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该章,实现对知识掌握的升华。
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再多一个“知识拓展”的环节。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可以再参考一些参考书、课外资料,以开阔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