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煤矿通风;安全意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076-02

随着人们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使得煤矿行业日益兴盛,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规模渐渐地扩大化,但是煤矿开采是一项高危险性、高复杂性的地下生产作业,以至于很多煤矿企业在开采生产的过程中频发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影响煤矿资源的正常供给。因此,本文以下针对在煤矿生产中频发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述,同时提出几点相关有效措施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有效地对危险影响因素进行预防。

1 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目前有不少煤矿事故案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些煤矿事故案例的发生其原因有很多,我们通过对煤矿通风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管理机制、装备设施等四大因素。

1.1 自然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则受到更大的地应力、低温以及瓦斯压力的影响,因此,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具有危险性。另外,随着这些自然环境因素威胁渐渐加重,煤矿开采中频频发生事故是因为瓦斯的爆炸。

1.2 人为因素

由于很多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在进行煤矿开采、生产的时候都太过随意,导致开采操作不规范并发生违章作业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煤矿企业上级也没有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因此,很少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训,而且没有投入过多的安全设备工具,使得全体员工没有对安全意识引起重视。

1.3 政府监管因素

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等还不够完善,因此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将安全意识重视起来,也没有形成严格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理念,甚至有些煤矿企业违规操作,只重视经济收益而不重视安全生产以及员工人身安全,而且,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也导致很多煤矿企业非法操作而引发更多的煤矿事故。

1.4 装备设施因素

由于煤矿生产装备设施能够有效地防止煤尘堆积、飞扬等现象的出现,如果没有对这些设备很好的监控则会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爆炸。另外要注意煤矿生产设备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否则会造成各种检测数据的错误。

2 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的防范措施

众所周知,煤矿生产具有危险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且在生活中常常看到或听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报道煤矿发生爆炸、坍塌等安全事故,因此,我们需要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煤矿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率。针对上文论述的安全事故影响因素本文以下就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几点相关防范措施。

1)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计划并进行落实。面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安全隐患,我们在不能改变自然环境的背景下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计划,并对这些计划进行落实下去以有效地进行安全隐患防范。另外,需要制定煤矿矿井通风管理方案,建立一些确保通风安全的相关程序,并且进行实施加以防范。此外,在煤矿生产中注意机电管理,确保通风机局部正常通风;

2)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并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具有高危险性、高复杂性的生产作业,因此,在投入煤矿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培训合格以后才可以进入煤矿生产工作中。另外,通过观察煤矿实际工作情况,将一些安全专业术语以及警示告牌放在醒目的位置,让员工时刻记住安全生产。以上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开采人员们的安全意识,从而将安全生产作业形成标准化工作,有效地保障煤矿生产安全以及减少人员伤亡率;

3)安全监察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煤矿生产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安全的矿井管理体系,设立监管部门对煤矿生产作业进行有效管理与监察,并采取一些有效手段以及措施以防范安全事故的突然发生。另外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实现从上到下的层层责任制度,加强各级各层的责任心,从而确保煤矿开采安全。同时,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煤矿矿井以下的作业、设施等进行监察,对于发现违章或者异常则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分析判断以整改,从而更好地预防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

4)提高技术水平与加大装备设施的投入。某煤矿局部通风质量被极大提升,而且掘进工作面风量也增加了,满足了采煤生产需求,同时也改善采煤工作环境。该煤矿采用自频技术后,采用前后主要通风参数的变化数据如下两个表。

从上面两个表中可知采用了该技术之后,在通风距离、百米漏风率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效果。煤矿矿井生产少不了高技术水平的装备设施,只有加大这些装备设施的投入,才能保证地下生产作业安全。装备设施可以时刻进行检测煤尘以及瓦斯参数,能够提高煤矿矿井生产的安全系数,安全监控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定时对装备设施进行检查,一旦发生设备检测异常则进行维修,以保证设备在矿井中正常使用。

3 结论

本文主要将煤矿生产过程中影响通风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述,同时结合煤矿生产特点提出几点相关措施以防止安全隐患出现,从而保证矿井生产安全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安全生产制度的完善有效地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性,从而保证开采工人的人身安全,减少伤亡率。综上所述,这些有效措施从整体上为煤矿企业提高安全系数,而且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伟,曹宜峰,龙厚喜.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科协论坛,2013(6).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第2篇

由于相关煤矿生产的法律性文件或是各个矿业的制度制定不完善,如缺乏对人员工作规范的要求,没有施工条件制度,安全责任制不完善等,造成基础性的安全管理缺乏保障。再就是新汶煤矿是当地经济的主动力,所以,当煤矿事故发生时,常常以小罚款的形式进行处理,这就达不到惩治之目的,这也是煤矿事故频繁的一个关键性原因。

安全投入减少,生产设备老化,技术缺失,基础性安全保障不到位

煤矿行业的历史性,造成老化、陈旧设备量增加,基于“能用就用,能省就省”的观念,在设备、技术投入上勒紧腰带,而这就直接埋下了事故种子。而鉴于现阶段的技术采用和技术应用能力低的影响,一些采矿事故发生后并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甚至是并没有发现可运用的防范措施,这就不利于事故避免与解决。

事前防范空洞,事故隐患严重

事前预防的功能远远大于事后处理,但是现代煤矿管理观念仍停留在事后处理上,如没有事故检测设备、瓦斯报警仪器、并不进行适时设备查看、井下没有可靠的通风安全设施等,这都是引起采矿事故的直接诱因。

矿工安全意识低,安全行为不规范

采矿工作者一般是基层人员,尤其是农民,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学习,这就使得他们对安全生产没有全面性的认识,不能够规范化进行操作生产,如在生产中没有按照设计施工,顶板伤人,操作失误,注意力不集中等,而且在面临风险时不知所措,这也是致使他们成为伤亡事故受害者主体的关键原因。二、强化安全管理,保证矿区稳定和谐安全性环境是煤矿生产的关键性保障,这也是促使煤矿获取效益的客观性保证,在矿区管理中,必须确定安全管理地位,使其统一于煤矿管理之中。

(一)进行制度性落实:实行责任落实制,将安全生产的标准、措施、要求等规定下来,并形成制度性规范,如《照明制度》、《安全施工制度》、《煤矿安全规程》、《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瓦斯日报表》等,并在1990年,强化安全责任制,以责任书的形式,将职责落实到个人。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煤矿生产的相关条例进行制度性提升,强化对事故人员的惩处力度,如在潘西煤矿瓦斯爆炸后,对领导进行撤职、停职等处分。

(二)强化安全培训:一方面对煤矿管理着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通过事例分析和市场分析的方式,促使管理者树立安全管理观念,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坚持都要坚持安全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矿领导定时召开安全管理会议,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布置下一期安全生产工作,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实际安全管理查看等。另一方面,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如开展安全教育课,对工作人员进行分批安全教育,运用身边案例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促使他们提升安全意识。展开矿区安全活动,进行现场模拟事故处理等,并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如对矿井工人展开装药量操作、采场回采高度、顶板管理等相关内容培训,对全矿职工进行“一通三防”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严格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下井,以安全性知识和技能来提升矿工的安全操作能力和防御与脱险能力。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风管理;通风安全;制约因素;通风措施

引言

通风管理在煤炭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成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两个指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煤炭企业的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2013年全国煤炭总产量达到37亿吨;其二为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仅在2014年一季度内安徽国有重点煤矿发生事故5起,死亡8人,其中3人故于瓦斯爆炸事故。可见,煤炭通风安全仍令人担忧,它严峻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尤其在煤炭行业遇冷、用于安全管理的资金减少的背景下,更应该研究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和对策,这也正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1、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分析

通过统计的方式来深层次研究煤矿事故的内在原因有助于我们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和制定预防措施。因此,本文分析了2013年内发生的13起重大安全事故案例,其成因大致可归纳为4类,如下表1所示:

1.1环境因素

这里所指的环境因素包括矿井通风系统构造和矿井自然条件两部分。对于通风系统构造而言,某些煤矿由于设计缺陷原因,导致通风系统不够完善,如通风设施、通风位置布置不当等,容易造成矿井作业通风得不到保证、风量与风向不稳定、巷道或采区瓦斯超标等不良后果,一方面会缩短各种仪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会为矿井通风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对于自然条件而言,煤矿地质构造非常复杂,煤与瓦斯突出现象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当今过度开采以来,深井开采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地应力、地温和瓦斯压力明显增加,矿井通风管理压力与日俱增。

1.2设备因素

对矿井通风造成不利影响的设备因素包括3个方面:(1)主风机的性能不达标,主风机的选择十分重要,它是通风质量保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选用的主风机的功率过低,或者是无法满足当前矿井的通风需求,瓦斯事故可能会发生;(2)设备未及时更新换代,2013年2月28日河北艾家沟煤矿火灾事故就是因为使用明令淘汰的滑片式压风机而造成的;(3)矿井防尘设备数量不多,导致工作面煤尘过大,综合空气中的瓦斯等因素,容易引起爆炸事故。

1.3人员因素

众所周知,过去煤矿基层人员都是由一些非专业性人员构成(现在这个比例仍不小),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接受能力低,安全意识也就难以提升到一定高度,为达到企业规定的产量要求以获得奖励而不惜违章操作的情况屡见不鲜。此外,我国煤矿企业管理系统十分落后,反映在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方面,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生产中并没有得到非常重视的程度,重生产、忽视安全为当下一病态心理,历史上人们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可部分煤矿企业还是停留在事后处理、事后分析与总结的被动阶段。

2、煤矿通风安全的对策研究

2.1建立健全煤矿矿井通风的有效评价机制 所谓矿井的通风评价机制,指的是及时准确地跟踪和监测矿井下的各种生产数据,掌握井下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和危险因素,然后根据各项因素的危害系数做具体细致的评价、分析的一种方法。矿井通风评价机制有利于预防瓦斯等事故,因此在现阶段我国许多煤矿已经开始了对矿井通风评价机制的研制和开发。各种煤矿通风评价机制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不同的作业范围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科学评价机制。煤矿评价机制不仅要定性定量地对煤矿安全通风进行评价,它还应当落实到煤矿安全系数和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上来对评价方法进行划分,划分方法包括煤矿风量测量的评价以及矿井通风数据的评价等方法。不管煤矿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必须做到进行安全评估后再进行矿井作业。

2.2建设良好的煤矿通风环境 良好的矿井通风环境应以基本的通风安全系统作为保障,因此煤矿企业要以全局的战略高度来加速这一进程,通过逐渐提高矿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筛除素质偏低的工作人员的方式,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矿井安全通风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重视矿井工作人员工资的分配,转变分配政策是建设良好的煤矿通风环境的又一重要措施。同时,煤矿企业要根据同一工种不同岗位的要害程度进行划分,根据责任轻重合理划分好工作人员的责、权、利以此来调动矿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通风工作队伍的稳定,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清除重视生产、轻视安全的行为和思想。

2.3加大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 煤矿企业应当定期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坚持矿井质量的安全标准化,极力推进“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等制度。煤矿企业要逐渐实现实践与操作与理论培训相结合,利用系统化的技术培训,将矿井安全知识合理划分为诸多小模块,借助工作前会议的机会并且结合现场作业的方式讲解有关煤矿安全及通风安全的知识。另外,煤矿企业要建立定期考核机制,规定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以此来提高基层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规范意识,培养从容应对突发灾害和掌控灾害形势的能力。

2.4建设好各种安全规章和制度 在熟知最新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煤炭企业应不断的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且按照规章要求配备齐相关安全技术人员。同时,这些人员应将各种矿井作业下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达到“监控有效、管理规范、抽采达标、通风可靠”的瓦斯综合管理的要求。最后,企业还要更深入的完善突发事故的应急和救援,并逐步实现应急救援产业化。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 机电运输 隐患排查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89-01

对于煤矿的工作人员,安全问题始终是工作的重心,我们经过分析这几年来煤矿的各类安全事故可以发现,机电运输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不容小视,因此,我们一定要严格落实煤矿机电运输的相关工作,这样才能提升煤矿工作的安全性。

结合我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一些真实事故,我们总结出我单位的机电运输情况如下:

一、我矿的机电运输事故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我们单位过去的机电安全问题为我们现在的机电运输提供了依据。

(2)少数单位的机电运输设备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

(3)在矿井内部检查机电设备的意外爆炸。

(4)安全问题的监督管理问题较为普遍。

二、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剖析

(1)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2)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指令性的新来人员顶替。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4)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基层干部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5)井下各单位人员对机电运输有疏忽、麻痹思想,心存侥幸心理,没有切实感受到机电运输事故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

三、控制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对策

(1)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渠道(通过学习煤矿事故案例、教育短片等),不断提高职工岗位安全意识,保证周三安全会的主题不离安全,周五学习会的主题不离学习培训。通过点滴中的安全知识教育让煤矿井下机电运输安全工作步步为营。

(2)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电运输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性工作人员。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3)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加强绞车工和信号把钩工的技术培训,随抽随答,落实终端责任。

(4)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井下使用的无极绳绞车运输线路要有明显的声光报警信号。

(5)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6)为突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机电运输管理工作必须从运输系统安全质量标准化、机电系统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监督、安全业务培训等方面的重要环节上下大力度、大功夫。

四、加强安全监督

(1)矿安全监察科加大对煤矿机电运输检查、巡查力度,保证煤矿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2)各基层单位加大运输及机电管理力度,充分发挥科队长跟班、班组长带班作用。

(3)工会群监组织内各单位群监网员突出自身作用,保证网员身边无三违、无事故。

(4)青岗组织内各单位青监岗员突出青年监督岗作用,保证岗员身边无三违、无事故。

(5)加大对三违及事故考核力度,通过经济杠杆,调节安全工作稳步推进。

(6)把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到班前、中、后巡检制度中,严格落实,保证班班无隐患、无事故。

五、加大安全业务培训

(1)加强形象直观培训,通过现场实物或模拟演练迅速抓住职工的注意力,职工有一种身临其境、学习与现场零距离的感觉。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职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比如机电操作培训及各工种操作流程)

(2)多结合事故案例进行学习,事故的发生都与职工的素质和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一旦发生事故会给企业和受伤者带来很大损失。而这样培训能带来培训的主动性,形象直观、结合工作生产实际、实用性强、加深认识。

(3)多组织业务技能竞赛,把职工的被动学习变成“我要学习”,通过比学赶帮,增加职工自主学习力,最终带动全单位学习热潮。

(4)评先评优,给予优秀职工以重奖,用经济杠杆作用,让职工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到学习培训的必要性。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做为国家原煤生产的重点企业,职工教育工作在安全生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把引进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传授给职工,如何结合事故案例让职工吸取教训在生产中杜绝“三违”事故,只有通过安全培训。在近几年的职工安全培训中,我尝试开发职工培训试验教学改革创新,在本企业安全培训中起到了一些效果。

关键词:安全培训 实验教学 实验室建设 创新

引 言

做为国家原煤生产的重点煤矿,如何把引进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传授给职工,如何结合事故案例让职工吸取教训在生产中杜绝“三违”,如何通过实践教学让学员手动起来,提高技能操作能力,那就要加强培训,注重操作课。做为矿山安全培训教师,在近几年的职工培训中,我尝试了实验操作课在安全培训中的操作应用,总结了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加强实验操作课的必要性

1.实验操作课是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模式。煤矿生产系统复杂、地质条件多变、生产环境恶劣、生产出现事故多,高瓦斯、高突出、高温、水害、顶板等灾害一直威胁矿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这就要求矿工多学安全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增强避灾能力。目前培训中单一的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学员对知识的需求,这就迫切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操作实验课难度大、对操作教师的能力要求高、对实验设备配置标准高要求,因而被培训基地有所忽视。

2.实验操作课比较直观、贴近生产、便于学员接受。实验参观、动手操作能让学员学到与生产现场一样的知识,亲自参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收集近段煤矿事故,把事故经过转变成小故事,通过讲解并延伸到实践中,并通过学习学到如何避灾、如何自救、在自救的同时如何帮助他人脱险,这就把生产过程中本矿井各种灾变避灾路线、自救器的使用、受伤包扎方法、搬运伤员等联系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实验操作课在安全培训中地位要高于理论课,不能被忽视,要上好每一节实验操作科目,才能使安全培训质量、效果更上一层楼。

3.加强和开展实验操作课教学,符合上级要求和现实需要。95、97年原国家煤炭部下发两个达标活动,一是“安全培训中心达标”,二是“实验室达标”。要求设置实验室必须融入到开班培训中,在安全培训中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在现实培训中,通过实验课也确实能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因此,加强和开展实验操作教学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二、实验操作科目设置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煤炭部在“实验室达标”活动中,要求设备、教学、实验操作课师资达标。但是,要发挥其作用,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实验室设备有待完善。实验教学是培训中心的“硬件”,是基础工作,必须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淘汰落后陈旧设备。

2.要有系统性地开展实验课。安全培训中存在学员怕发言、怕探讨,出现实验课开课率低,实验操作与理论脱节。

3.实验课师资达不到要求。实验课教师缺少现场经验或知识老化,教师操作能力差,操作不规范,对实验教学方法研究组织不得力,兼职实验课教师应付差事不专心工作,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培训质量

1.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设施、增添实验设备是提高实验操作教学的物质基础。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培训基地,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并得到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按照《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实验室装备标准》该增添新设备的增添、该淘汰陈旧老化的淘汰。

2.增强教师素质,提高培训质量。要想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必须提高实操教师素质和业务技能。担任实验课的教师要达到大专文化、中级职称,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这就要求,实验课教师在工作的同时,不断亲临现场参加生产实践、参与新置设备的安装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把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并通过实验课把新的内容渗透到职工培训中去。

3.改进教学,加大实验课比重。要精心组织上好实验课,根据不同的专业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上好实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培训对象,按照《煤矿安全培训大纲》选用模型课、演示课或操作、参观课;二是对学员进行分析,分清层次,如瓦斯检查员与爆破工都有共同的瓦斯煤尘爆炸实验,但对实验课就有不同的授课要求,瓦斯检查员要求实验课中掌握瓦斯爆炸的条件、原因及防范,而爆破工要求了解瓦斯爆炸的条件、危害就行了;三是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学员对实验的认识和总结,也是对实验教师讲授效果的检查,通过阅读来了解学员掌握情况,总结经验与不足并进行改进教学。

根据2001年《煤矿安全培训大纲》的设置,针对实验课课时安排太少,约占15%,不适应现代安全培训的需求。教师在培训教学中要根据工种、专业,对操作适应强的工种应加大实验课课时的分配比例,给学员有操作、实践的空间。

结 语

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原有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培训的要求,做为搞煤矿安全培训的职教教师,要认真研究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求,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探索新模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汪俊富.《形势任务教育读本》.中国平煤神马集团.2009年.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培训大纲》.2001年11月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