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和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物保护法悖逆动物福利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贵组织在许多地方开展动物保护工作,与在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在中国开展动物保护工作有什么特点和难点?
杨敏(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关系经理,以下简称杨):顾名思义,我们主要是在亚洲地区从事动物福利工作,谢罗便臣女士当初创办基金会的初衷,就是因为她在亚洲看到种种虐待动物的状况,希望通过救助行动和教育工作,改变亚洲人对动物的态度,重建对动物的尊重。目前,我们最大的项目是在中国,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省林业厅合作的“拯救取胆黑熊行动”。该项目占了基金会超过70%的资源。其它项目,也主要是在菲律宾、印度、越南、泰国等亚洲国家开展。
在中国开展动物保护工作最大的问题是相关立法的缺失和不完善。这种立法缺失常常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阻碍。尤其我们是一个关注动物福利重于动物保护的团体,受到的掣肘就更多。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福利法规。目前唯一一部动物保护法《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不仅没有将任何动物福利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而且保护对象也仅限于野生动物,家养动物以及猫狗等伴侣动物的权益没有任何保障。
《野生动物保护法》中鼓励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思路,正是活熊取胆业产生的原因。而对于黑熊在此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和虐待,则没有相应法律进行制裁。其它家养动物和伴侣动物,例如猫和狗,在市场上被任意虐杀,也是因为没有相关法规的保护。
维护社区和谐
《南》:我们注意到,贵组织非常注意与当地民众形成和谐的合作关系,在救熊活动中,你们为养殖户提供经济补偿,鼓励、帮助他们获得其他收入来源。这样做的考虑是什么?
杨:给予养熊户经济补偿,让他们另谋生计,是我们一贯的行动理念。我们认为,人和动物的福利并非矛盾关系,尊重动物生命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尊重人类的生存权益。我们希望在救助动物的过程中,带来的不是人与动物的对立,以及人与动物福利工作的对立,而是两者的和谐。从长远看,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动物福利得到持续的保障。
其实,我们许多项目都体现这一理念,如“狗医生”动物治疗计划,及今年才在香港开展的“狗教授”计划,就是通过让动物帮助人类的方式,引导人们认识动物作为伴侣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动物仅是利用对象的观念。
《南》:国内政府部门或一些机构也在开展动物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保护往往以行政命令作为推行工具,缺乏当地民众的参与,甚至忽视了就动物保护工作在当地形成社区共识。你们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杨:社区共同参与保护,是我们冀望的格局。这不仅出于本身希望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景,也是实践的需要。因为缺乏社区共识、缺乏公众对动物保护基于理解上的支持,会给保护工作带来巨大障碍。例如,若广东人不改变滥吃野味的习惯,就很难保障云南、四川等地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
对政府以往的思路和模式,我们并不认同。通过积极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通过人工饲养野生动物的方式,满足人类不断膨胀的口腹之欲,这在我们看来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它鼓励了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利用,刺激了野生动物消费市场。活熊取胆就是一个例子,政府最初发展养熊业的本意之一是为了保护野外黑熊资源,但事实上,不仅养熊业初期阶段直接给野生黑熊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最初所有养熊场的黑熊都来自野外),而且因为养熊场的推广使熊胆的疗效被夸大到不切实际的程度,又刺激了人们对野生熊胆的需求。
《南》:你们如何坚持自己的保护理念,并把握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方式?
杨:社区共识是靠教育积累形成的。在动物保护的方法上,教育公众比单纯的保护措施更为根本。对于公众教育和社区共识在动物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国内政府部门并非不了解,只是认识还不够,并且由于资源有限,而将之放在议事日程的次要位置。现在国内政府部门的动物保护工作已经延伸到公众教育的领域,其中教育和宣传多由具有政府背景的民间团体比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来承担。
我们一直把教育当作救助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在救助行动中得到了四川省林业厅的直接协助,在教育公众方面也得到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以及四川省林业厅的认同和支持,我们与政府合作伙伴在这一点上并无任何分歧。
《南》:贵组织是否认同保护动物是为了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家园?视自然保护为最高目标、仅将人类视为整个生态圈中与其它物种完全平等的一环,这被一些学者称为生态原教旨主义,你们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杨: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社区将是一个更美好的家园,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动物而言。从观念上,从生命基本权利的层面上看,人类与其它物种完全平等。但从客观现实的角度看,这种平等并不存在,或者说不可能存在。人类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智慧的生命,创造的技术和文明已经彻底打破了自然平衡的法则,人类在生物圈中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宰的位置。所有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人类的善意。但我们相信“众生平等”应该并且能够成为人类文明的基本观念,人类有能力并应该对其它生命给予尊重。
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南》:在保护动物中,除了遵循科学方法之外,是否存在基本的保护原则和生物伦理?我们听说过这样的保护措施:因某种动物现存数量有限,而让其大量同代或串代近亲繁殖,改变其期甚至迁徙习惯等自然生活规律。
杨:基于不同信念的动物保护,往往产生不同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方法。例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一条就是“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这凸现了人类利益至上的原则,假如我们相信动物具有和人类平等的生命权利,就会以尊重动物生命和保护动物为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动物福利团体,我们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基础,是尊重动物生命权利。
给予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是保证它们能够在自己的家园――大自然中安全地生存繁衍。因此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最好办法。我们反对以改变野生动物自然生活规律的方式来“保护”动物,因为这种保护最终会危害它们。例如近亲繁殖无疑将削弱野生动物的自然生存能力,更将损害这一物种长期的生存繁衍能力。只有对特别濒危的物种,在别无选择而且不会给该物种带来痛苦和伤害的情况下,我们才接受以人工手段繁殖野生动物。但即便如此,以人工繁殖来保存物种,最终目的仍是让物种能回到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活。如果仅仅是为了保存而保存,就背离了动物保护的初始意义。
《南》:你们如何看待动物园的存在?
前几年,我们家搬进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的时候,叔叔阿姨们就给我们家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用处多着呢.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来解除我心中疑虑!
星期天,我从宠物店里买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小眼睛一直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的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再把鱼缸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着鱼缸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彻底没劲了,奄奄一息的样子。这时,我把包鱼缸的塑料拿开,捉出第一只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把它搬进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中。然后再一次盖上那些塑料。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有看到它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真的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呼吸着新鲜空气,人也舒服很多。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所以这两个实验足以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带着好奇我跑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有关科技的书籍,还上网查询,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2、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3、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此,我呼吁全社会的人们不要再砍伐树木,不要再糟蹋绿色植物了,让植物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绿色植物当中,享受它释放氧气所带给我们的新生活! 文:黎慧瑶
那次,我领略到了……
那是暑假里一个艳阳高照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在烦躁的叫个不停,这种天气糟透了,我的心情也随之焦燥不安起来。闲得没事干的我,突然,看到屋檐上有一个燕子窝,里面好像还有几只雏儿,时而还听到它们清脆的叫声。
“捉燕子玩!”想到这我高兴起来,找来几块石子,瞄准燕子窝,准备扔过去。一下,两下,三下……几次都没有投中,我有点气馁,“不让我投中,我非投中不可!”,我自语。于是又开始投,“哇”,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被我投中了,燕子窝掉下了一小块,我又继续投,没一会儿,燕子窝就掉了一大块,随之也掉下了一只光秃秃的小燕子,只听“啪嗒”一声,小燕子掉到了地上,叫了一声,就没声了。
看到这种情景,我目瞪口呆了,我的头嗡的一下,什么也感觉不到了,过了一会儿,一只大燕子飞来了,它在上空盘旋着飞了几圈,然后倏地落到小燕子的身旁,悲哀的叫了几声,叫声好凄惨,听得让人怵目惊心!我想它一定是小燕子的母亲吧!
这只大燕子完全不顾我的存在,也不怕我去伤害它,过了一会儿,它又飞了起来,围着我的头盘旋,好像在说:“你为什么要伤害我的孩子?它到底犯了什么错啊?为什么……”接着飞出了屋外。
动画电影《森林大帝》剧照(1997年版) 《森林大帝》是“日本现代漫画之父”手冢治虫的代表作。1950年漫画《森林大帝》开始连载;1965年改编为52集彩色电视动画;1989年手冢治虫病故,手冢治虫工作室重新制作电视动画片;1997年手冢工作室推出《森林大帝》剧场版;2009年为纪念手冢治虫诞生80周年又推出了特别纪念版《森林大帝:勇气改变未来》。
从1950年的漫画到2009年纪念版的出现,艺术形式从漫画到动画,从电视版到剧场版,手冢治虫笔下那头神奇的白狮子令孩子们喜爱、让成人思索,其引发的热情持续了整整60年。创作者持久的创作兴趣,几代受众的关注和喜爱,不仅仅因为围绕着那头白狮子成长为森林之王的历程有曲折奇妙的故事,有赏心悦目的动画感,有非洲大地原始壮观的自然风光,最主要的还是手冢治虫大师基于“对生命的崇敬与热爱”的哲理思考跨越了时代,经历漫漫岁月的考验打动了几代人。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中,他当年的忧思并没有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而消解,反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现实问题。
一
《森林大帝》哲理思考的核心是关于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动画片(本文分析的对象是97剧场版)选取的是原漫画的后半部分内容,雷欧已经在环境的磨练中承继父业成为真正的森林大帝。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围绕着寻找月光石展开。这种神奇矿藏是无污染、高能量的天然能源,对于面临能源危机的地球来说,也许是希望所在。但正如剧中人物指出的:“月光石是柄双刃剑,使用不当也会成为恶魔之石!”这柄双刃剑成为拷逼人类灵魂的试金石。
雷欧之子鲁内羡慕人类物质文明,曾漂洋过海来到大都市,见识了人类世界的精彩,可人与人的不同也使他困惑不已:有善待动物的好人,可也有虐待动物、鞭打动物的人,“究竟那一种是人类真正的样子呢?”在寻找月光石蕴藏地月山的问题上,人类的态度更是截然不同。科学家希盖、科技厅的拉木内与调查队长哈姆艾格等人的态度显然有天壤之别。希盖在非洲巴第拉斯森林脚踏实地地调查研究了六年,始终坚持不破坏环境、不伤害动物的原则,他救助陷入困境的鲁内,他冒着被误解的危险为动物们医治可怕的死斑病等行为都向动物传达了人类的善意。当然,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希盖被当地人尊称为胡子大伯可见他的为人也赢得了别人的广泛敬重。调查队队长哈姆艾格却对希盖的所作所为很不以为然:“我是为了寻找月山,管什么动物死活!”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完全不顾及手段是否正当甚至伤及无辜,处处显露出他的贪婪凶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哈姆艾格召集来的调查队员也个个发财心切、心狠手毒,同样对希盖的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和举动不屑一顾。以哈姆艾格为首的调查队为开出一条通往森林深处的道路,竟开山炸炮、砍伐树木,任意践踏环境,随意向动物开枪。希盖对调查队的行为感到愤慨,毅然站出来阻止他们滥杀动物、毁坏森林:“你们没有破坏森林的权利!”与执意践踏森林的哈姆艾格等人爆发了正面冲突。这场冲突的焦点是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在态度的尖锐对立中蕴含的是双方目的的差异:希盖及拉木内是以科学工作者的严谨态度去争取造福人类的机遇;哈姆艾格等人看中的则是其中包含的经济价值,把这一切当作实现个人发财欲望千载难逢的机会。
人类内部有矛盾,动物内部也同样出现了矛盾冲突。面对调查队烧毁森林、伤害动物的野蛮行动,森林里的恐慌情绪在蔓延滋长:“太可怕了!这些人类究竟想干什么?”人们的不当行为在动物里激起了强烈的复仇情绪,动物们在一群大象的带领下要和人类去拼命。雷欧一家则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不愿激化矛盾、两败俱伤。但无论是莱亚和颜悦色的劝阻,还是雷欧坚定不移的宣言:“保护森林是我的使命,我不打算跟人类打仗”,都未能阻止狂热的复仇派。在哈古拉的煽动鼓噪下,动物们纷纷离开雷欧,森林之王前所未有地成为孤家寡人,只有鲁内从自己被人搭救的切身经验出发认定不应和人类敌对,成为父亲的坚定拥护者。让动物世界出现的矛盾对立尖锐化,从人物塑造的意义上说是为了将本片主人公雷欧推上风口浪尖经受严峻的考验,从主题内涵的挖掘上则是创作者清醒地意识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同样需要得到动物的理解和配合,而动物的相应态度取决于人类的所作所为,人类社会的各种行为都会对动物世界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
二
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纠结在一起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动物之间的矛盾化解、雷欧一家摆脱孤立状态,得益于希盖为动物治病的真诚行动赢得了动物的信任。通过这个和蔼可亲的胡子老爹医术高明的拯救行动,森林里的动物世界才真正明白人与人是很不一样的,既有毫无顾忌地毁坏森林、杀戮动物的人,也有十分友善地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人。对人类抱有最强烈敌意的大象哈木拉,也因为染病的儿子比佐被胡子老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而改变成见,开始理解雷欧对人类的和解态度。其实,正是雷欧对人类的友善态度成为矛盾化解的关键因素。在传染病流行肆虐的危急关头,雷欧不顾耳边一片反对质疑之声,不惜违背森林规则,邀请希盖治好了自己病重的女儿鲁琪,拯救了森林里一场灭顶之灾,也让动物有了了解人类、消解复仇情绪的机会。
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成为主线推动着情节发展走向。代表着人类健康、向善力量的希盖和拉木内,与代表着人类自私、阴暗一面的哈姆艾格及其调查队的同伙,同时向露出端倪的月山进发展开了一场寻找月光石的竞赛。而雷欧出于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自愿成为希盖和拉木内的向导,作为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介入了人与人之间这场正义与邪恶,造福人类与一己私利的尖锐冲突。其间,有克服恶劣自然环境构成的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人和动物齐心合力;有遇雪崩时长毛象舍身护友,人与动物的真诚相助;有为了独占月光石利令智昏,丧心病狂的人类相残。最让人感慨唏嘘的是,掌握了月山秘密的希盖在严寒断粮的绝境中是靠白狮雷欧的自我牺牲,吃它的肉、盖它的皮才能活下来。虽然“食肉寝皮”这样的字眼令当事人——历来爱护动物的希盖情何以堪,也难免会引发一些负面的观感,但雷欧为了帮助陷于绝境的人而表现出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分明寄寓着作者对于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期望。
手冢治虫不仅仅是一个漫画家,还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东方的智慧,以及对未来的思索。1953年,正处于《森林大帝》创作过程中的手冢治虫不满商业化潮流对艺术创作的冲击和干扰,曾感慨:“我所追求的漫画世界,是不止有欢笑,还有泪水和梦想,且更具有思想体系的世界。可是,现在报章杂志并不认同我这样的做法。报章杂志对我的要求是:给我把最后读者欢迎的元素全部拼凑成一部作品比如说手枪、打群架、失之交臂、泪水等等。”[1]《森林大帝》里的“思想体系”就是对人类向现代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思考。影片中情节冲突的焦点“月光石”是无污染、高能量的天然能源,成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希望,那当然是虚拟的矿藏,它只是作者用以表达自己思考的高度概括性的象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历来是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月光石”正是用来表现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所面临的矛盾。
三
《森林大帝》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生机盎然的绿色非洲,那里有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植物和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广袤的原野人迹罕至,处在原始状态,是地球上自然资源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洲。在那里,动物们不受人类文明的制约,在自然状态中生活得自由自在。动物天堂的形成受益于非洲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手冢治虫先生创作《森林大帝》的年代,非洲大陆的状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一个个殖民地相继摆脱了宗主国的统治,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手冢治虫先生在创作中溶入了他美好的理想,即希望非洲能被建设成“最有希望的大陆”,同时也不希望非洲大自然的现存状态被破坏。在他的理想中,后发国家自有其优势,非洲经济建设的发展繁荣,可以从先行国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得到借鉴,能够更合理地处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非洲可以长远地保持绿色,动物们依然能像过去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但经济繁荣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兼容只是手冢治虫先生的美好愿望。现实情况是,非洲经济的发展正在蚕食非洲的绿色,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偷猎者为了猎取象牙大批屠杀野象的血淋淋镜头也时而出现在电视新闻中。《森林大帝》中将破坏非洲自然环境的责任归咎于哈姆艾格和他的同伙,这是集中矛盾、激化冲突,制造戏剧效果的剧作手段。其实,自然环境被破坏并不仅仅因为存在为一己私欲而肆无忌惮的道德败坏者(如同那些偷猎者),本性善良的人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也会破坏自然环境,这是个别坏人的力量无法办到的。因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兴起的生态伦理学认为,应当“增加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维度,使之贯穿、渗透于人与自然的各项活动,成为对人类活动一种约束和引导,必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健康状态的恢复。”[2]影片中希盖、拉木内等正面力量,就是站在这个道德维度上致力于在发展人类文明的同时又全力维护生态环境。影片最后,当希盖将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希望、却引发一系列血腥事件的月光石抛在地上,再也没有回头看上一眼,观众都充分感受到他维护生态环境的坚强意志。影片的主角雷欧这只白狮子也接受了人类的先进观念,它成为森林之王,更成为人类与动物沟通的桥梁,力图促进自然界的关系和谐健康地发展。在他影响下的儿子鲁内,提出和谐相处的办法是和人类成为好朋友,“然后拜托他们不要毁坏森林就可以了!”雷欧比鲁内清醒得多,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在你们这一代也许可以实现吧,人和动物和睦相处的世界。”
《森林大帝》中幻想人类与动物和谐生存的世界至今还没有实现。但可以告慰已经离世的手冢治虫大师,和为之献身的森林大帝雷欧的是,在现在世界上,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只有一个地球”①①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的口号。的意识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动物毛要用中性的洗涤剂,如洗发水、洗洁精等,用水稀释后清洗,洗完后可以再用一次护发素,用专业的洗刷剂就更好了。动物毛化妆刷不建议经常洗,一般1个月1次左右。
2、人造毛可以用洗面奶清洗,因为人造毛经常用来涂膏状产品,最好选清洁力比较强的产品,而且膏状产品容易滋生细菌,所以要经常清洗,最好是用一次洗一次哦。晾干的方法是一样的,可以平放也可以竖放,但千万不能将刷头向上放!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