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牧的资料

杜牧的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杜牧的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杜牧的资料

杜牧的资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0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146-01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或者哺乳过程中。其主要是通过胎盘、产道以及母乳喂养等多途径获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约有90%的儿童HIV感染来源于母婴传播。故阻断HIV的母婴传播已成为儿童艾滋病防治的重要途径[1]。目前,HIV药物治疗已成为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基本预防措施,此外,婴儿人工喂养以及选择剖宫产等对于阻断HIV母婴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93例HIV阳性孕妇应用三联抗病毒药物方案进行HIV阻断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IV阳性并要求继续妊娠的孕妇93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1-33岁之间,平均为(25.6±3.4)岁。其中,2例为城镇本地人口,91例为农村本地人口,均为已婚妇女,均经性传播。56例为初产妇,37例为经产妇。入院以后接受常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感染者。

1.2 方法 本组孕妇在妊娠第14周或者14周以后发现HIV感染,即予以抗病毒药物三联疗法进行治疗,用药方案为齐多夫定片(AZT)口服,300mg/次,2次/d;拉米夫定片(3TC),150mg/次,克力芝250mg,2次/日。在新生儿出生以后,予以AZT按照4mg/kg的剂量进行预防治疗,2次/d,至出生后6周。对于孕期未接受HIV检查,在临产时检测出HIV感染者,应立即予AZT300mg,3TC300mg,克力芝250mg,加服一次奈韦拉平(NVP)200mg,直至结束分娩。在分娩结束以后,继续服用以上三种抗病毒药物,至产后6周。所有HIV阳性产妇所产婴儿均予以人工喂养。

2 结 果

本组93例HIV阳性孕妇经抗病毒阻断治疗后,出生婴儿均无HIV阳性,随访18月均为阴性。用药期间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3 讨 论

艾滋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性传播疾病之一,疫情多发生于农村以及经济不发达区域,开展HIV抗病毒阻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儿童艾滋病多是由于母婴传播获得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途径主要分为宫内感染、分娩期感染以及产后母乳感染三种途径。因此,针对这三种途径实施母婴阻断治疗,对于降低母婴HIV传播率具有重要意义[2-3]。目前认为,孕期内应用抗病毒药物是预防宫内HIV传播最有效的方法。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约有25%的婴儿HIV感染是通过宫内传播引起,因为病毒能够通过母体胎盘而进入到胎儿的体循环之中,从而引起HIV感染。因此在孕期即可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阻断HIV母婴传递[4]。

AZT是一种临床常用链终止物抑制病毒逆转录酶,可强效预防HIV母婴传播。同时配合3TC以及克力芝等抗病毒药物可显著控制HIV母婴传播。近年来,临床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剖宫产以及人工喂养等方式,在阻断HIV母婴传播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胎儿可通过分娩获得HIV感染。主要是由于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极易发生阴道受损,造成产道污染,当婴儿自阴道中产出时,其皮肤与母体内的受污染皮肤相接触可引起母婴传播[5]。因此,认为选择剖宫产有利于降低HIV母婴传播的风险。有研究报道显示,出生以后未感染HIV的婴儿,如予以HIV阳性产妇母乳喂养,随着哺乳时间的推移,其发生HIV感染的危险性也将逐渐增加。可见,母乳喂养能够增加HIV母婴传播率[3]。因此,对于HIV阳性产妇,产后切勿进行母乳喂养或者混合喂养,可予以人工喂养,以降低HIV母婴传播几率。本研究应用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以及克力芝三联抗病毒药物阻断治疗,并配合产后人工喂养,获得满意疗效,93例HIV阳性孕妇在经治疗后母婴HIV均呈现阴性。故认为抗病毒药物阻断治疗对于HIV具有显著效果。

在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求产妇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切勿停服、漏服或者擅自增减用药剂量。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立即就诊。由于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产妇的情况[2]。齐多夫定可引起骨髓抑制,导致贫血或者粒细胞减少等,故在用药以后需密切观察孕妇有无头昏眼花、骨髓抑制以及面色苍白等。此外,拉米夫定可能引起腹泻、头痛以及扶正等不适症状;克力芝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腹痛、失眠、乏力或者疲劳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4]。

许多孕妇在获悉自身存在HIV感染后,多产生害怕、孤独、悲观等心理,严重者甚至失去生活信心或者不敢生育。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孕妇的心理治疗或护理,告知其HIV阳性对于妊娠的影响,尊重孕妇自己的选择。对于要求继续妊娠者,应告知其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取得其积极配合,定时、定量用药并定期接受复诊。同时,应向孕妇及其家属降低HIV母婴阻断治疗相关知识,使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切勿进行静脉吸毒、吸烟、多以及孕期无保护等。因吸烟可导致HIV阳性孕妇在围产期发生母婴传播的几率增加3倍甚至更高;而静脉吸毒亦可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尤其是吗啡以及可卡因能够导致HIV复制增加,从而导致体内的HIV-RNA。此外,多以及孕期无保护等均可导致孕妇反复HIV感染或者毒株多样性增多。相关研究资料显示,HIV阳性孕妇大多存在贫血以及维生素A缺乏症,母体维生素A的含量不足1.4μmol/L者,其HIV母婴传播率可增加约4.4倍。因此,认为丰富的营养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降低生殖器以及母乳中HIV以及HIV-RNA含量。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应提供给孕妇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且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物,酌情予以补充铁、锌、维生素A、叶酸等,并经常改变食物的种类,合理搭配饮食结构,以避免发生细菌感染。

综上所述,对于HIV阳性孕妇,在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服药指导的基础上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并配合产后人工喂养,能够显著降低HIV母婴传染率,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HIV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永忠.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5):407.

[2] 石柳春.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护理杂志,2009,26(11):37.

杜牧的资料范文第2篇

这节课,我以下面4首诗为教材:1.虞世南《咏蝉》;2.韦应物《闻雁》;3.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4.杜牧《赤壁》。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一、品读意象见真情

投影:虞世南《咏蝉》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帽带结好后挂在颔下的部分,蝉的嘴像挂在颔下的帽带。

沈德潜评:“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卷四)

先让学生自由品读,以沈德潜评语作提示,看学生能否从理解意象入手来读懂这首诗。

片刻,学生发言。

生1: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蝉传达只有地位高才能名声远的思想。

生2:我原来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沈德潜评“独尊其品格”,使我茅塞顿开,“居高”的“高”的含义在前两句中以“清露”与“疏桐”作了暗示清露和疏桐都象征高洁,所以是“尊其品格”。看来“高”不光指地位高,更指品格高,品格不高,地位再高也不行,品格高而且地位高,他的名声才会远。

(生鼓掌)

师:像第二位同学这样读诗就到位了,第一位同学没能把握诗中的意象,所以没读懂。那谁能把刚才读诗的方法总结一下?

生1:(抢先)诗歌往往通过意象立意。主旨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意象透露出来,联系语境理解意象,才可读出诗中的真情。

师:看来广泛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读诗要做有心人,把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分类及大致含义做一下归纳,这样读懂诗就会容易多了。

二、依“法”方能读得轻松

投影:韦应物《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师:回忆一下,这首诗在写法上和我们学过的哪首词相似。

生3:似乎是柳永的《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但写法说不清了。

生4:我记得是“点染”。先点出“去去”,然后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来渲染,想像离别后的孤寂凄凉。

生5:还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点出“伤离别”,然后是两重渲染,一重是“冷落清秋节”,另一重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谈谈“点染”修辞吧。

生6:“点”为主,一般为诗眼;“染”为次,是渲染诗眼的。

师:好!那读懂这首诗容易吧。

生7:先点出“归思”,然后用“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渲染,全诗表达了归思之情。

师:看来谙熟诗词技法和修辞,可以帮助我们成为诗词的知音。问卷中有一半以上同学想全面了解这些知识,这不妨作为我们“诗家语探究”的重要课题。

三、不能用读散文的方法读诗词

投影: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为了帮助学生解读,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师:信是杜陵叟写的吗?

(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师:读诗勿躁!用读散文的方法读诗是大忌!诗极精练,散文里许多要说的话在诗里都省略了,叙述呈跳跃性。请再认真读一下。

(一会儿,有生发言)

生8:“昨日山有信”,“遥传杜陵叟”,从字面看,是信中传杜陵叟的话。

生9:从题目可知“我”要回到“高冠潭口”,写信人定住在此地。后面一句“东溪忆汝处”说明“忆汝”的人在“东溪”,不是写信人,应与“怪我还山迟”为同一人,就是杜陵叟。从“只今耕种时”一句看,写信的可能是“我”的家人。

师:不错!那后两联写了什么内容,全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10:后两联写杜陵叟的日常生活。

生11:我不同意。是写因“我”不在,杜陵叟只好独自喝酒,也不到高冠潭的树林里下棋,在东溪对着鸬鹚发呆、无聊,盼“我”还山。

师:纠正得好!最后两联形象描写中蕴含的情感要正确把握。其实把握整首诗表达情感的含蓄性是更重要的。试问,家人写信就是为了“遥传杜陵叟”吗?

(有生悟)

生12:信写得很委婉。隔得很远的杜陵叟尚且想“我”,家人对“我”的情意自然在不言中。

师:其实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很普通,其魅力在于叙述的跳跃性和表达的含蓄性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想像空间和无穷的回味余地。可以说,诗是茶,是酒。动手改写散文,再来比较一下诗和散文的不同。

(生改写、评读、交流)

四、不能用读史的眼光读诗词

投影:杜牧之《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彦周诗话》评: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措大:士人。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彦周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

师:对上面这首诗,彦周和何文焕分别持什么观点?

生13:杜牧的诗说,若东风不帮周郎,就会给曹操打败而国破家亡,这样二乔不保。彦周认为这次战争有关国家存亡,百姓遭际,杜牧却只字不提,只怕捉了二乔,可见不识轻重好歹。何文焕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诗人写诗微而婉,不同于史论的直率,杜牧的正意是以二乔被掳说明周瑜的国破家亡。

师:讨论一下,哪种观点正确。

(讨论后达成一致:何文焕的观点正确)

师:不能用读史的眼光读诗。诗家语言近旨远,微言大义。知道了这些,就不会犯彦周的错误了。请搜集有关史论的诗词扩展阅读,加深体会。

课后,指导学生对问卷分析归类,归纳出以下几点:1.诗词常见意象归类及大致含义归纳。2.诗词中的关键语句把握不准。3.品味不出精妙诗句的妙处。4.想较全面了解诗词常见技巧与修辞。5.难以正确把握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6.诗词在思维方式上有何规律。7.如何作诗词鉴赏。8.全面了解诗家语的特点。

学生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一二点作为探究课题,并与选题一致的同学组成小组,据课题可能涉及的范围查找收集资料(老师提供了资料索引),分工协作,形成结果,写成书面报告验收并交流。

【教学反思】

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式学习,这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指导得法,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这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综合指导课就是让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从而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

2.综合指导课是为了促进学习的融会贯通,一般无现成教材可用。教师如何确定教材?首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以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问题,以便使教学有的放矢;其次,这种课型是以知识和能力立意的,追求以点概面、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力求教材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做到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统一。

3.综合指导课既是教学目的,也是学习过程。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训练读写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并让他们学到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作必要的点拨。

杜牧的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姜夔;曲词;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5)06-0090-05

晏红,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罗琦卿,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他所处时代正值宋、金和议之际,南方经济渐趋繁荣,人民生活暂时得以安定。他少年丧父。屡试不中,终身未仕,尝漫游于湘、鄂、赣、皖、江、浙地带,过着游离不定的清贫生活。“(姜夔)气貌若不胜衣,而余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史翰墨之藏。汗牛充栋。襟期洒落,为晋宋词人。”(陈郁《藏一话腴》)姜夔好学、好客、好音乐,多才多艺,诗词歌赋、音律书画,无一不熟谙精通,特以曲词见长,深得当时名流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萧德藻的推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的《白石道人歌曲》等著作,内存祀神曲《越九歌》10首,旁注律吕字谱;词调17首,旁注俗字谱;自度曲17首(内旧曲词2首,范成大曲1首),旁缀工尺谱;琴歌《古怨》1首,旁缀减字谱。这是中国音乐史上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代乐谱文献资料,被视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弥足珍贵。然而细审《中国音乐美学史》和《中国文学史》,对其曲词的审美特征研究者鲜见。本文将拟从音乐美学角度,对其曲词的审美特色作一初步探索,为创作新时代音乐作品之借鉴。

一、灵动的动象美

我国音乐文献《乐记》载:

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即是说,音乐是“心之动”之“象”。心动是指人之情动,因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乐具有以“声”动,表现心动、物动的审美特征,因而音乐之“象”,不同于文学、绘画等艺术之“意象”、“形象”。而是“动象”。人们有感于外物(人、事、景、物)而引感的激动、感动和心灵的震动。触动灵感而创作音乐。所以说,音乐是以“声之动”表现“心之动”的艺术,具有动感特性的美学特征。

姜夔精通音律,善创曲谱,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深谙乐音的动感魅力而热衷音乐,往往通过曲词曲谱创作表达内心世界。其曲谱具有音乐韵律之美和动象之美。“动象”是构成其曲词的基本元素。姜夔所作曲词,均调用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动象,编织曲词。

(一)化用陈词,重构动象

以陈词赋意系指运用前人诗词歌赋构成新的意象,表达情志。姜夔代表作《扬州慢》皆是变用唐杜牧诗句组合成清丽可感的动象。“竹西佳处”运用杜牧《题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春风十里”“豆蔻词工”源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即出于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当姜夔途经维扬(扬州)时见凄凉景色,不禁怆然满怀,但不作痛切呼号之语,而是借用杜牧的诗作反衬现实的悲凉,构成组组动象,以杜牧诗情倾诉己情,看似直白语言,却委婉清妙,颇具审美情趣,足见其独具匠心。

姜夔化用古诗陈词为曲词动象,比比皆是。《暗香》《疏影》二词,直取宋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题。《暗香》中“唤起玉人”化用贺铸《浣溪沙》词“玉人和月摘梅花”。“春风词笔”即指何逊《咏春风》诗作。《八归》词中“水面琵琶”,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忽闻水上琵琶声”。“付与啼

舭用战国屈原《离骚》辞“恐鹈舵先鸣兮”。“倚竹”“罗袜”直用杜甫《佳人》诗“日暮倚修竹”和李白《玉阶怨》诗“夜久浸罗袜”。《琵琶仙》中“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化用黄庭坚《广陵早春》诗“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云”。“藏鸦细柳”化用周邦彦《渡江云》词“千万丝,阳头杨柳,渐渐可藏鸦”。“西出阳关”直取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姜夔曲词中这类动象,音乐美感韵味浓郁,这是姜氏运用陈词旧语演绎变成词中动象,融人自己情操,组成美妙曲词的结果。

(二)妙用典故,暗含隐情

姜夔善用历史典事来抒怀述志。例如《霓裳中序第一》词中,“纨扇渐疏”采用“秋扇见弃”故事。汉班婕妤《怨诗》:纨扇“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姜氏以“纨扇渐疏”表达久别难逢、双双被弃的苦楚。“流光过隙”借《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感叹时光如电,流年过隙,青春难驻。“淡月照颜”,则化用杜甫《梦李白》诗句“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一帘淡月”仿佛照出情侣容颜,恰似梦中相见。“笛里关山”采用杜甫《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诗句抒怀。《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别也。”曲词以《关山月》忧伤曲调,暗喻浪迹天涯的漂泊生计。“醉卧酒炉”则化用魏晋时阮籍醉卧酒炉侧之故事(《世说新语・任诞》)。此曲词中这类声色并协的动象,生动地传递词人对恋侣的深切怀念和自己漂泊四方的清客生涯,读来无不令人潸然泪下,深表同情。

二、清空的意境美

意境为作者“主客观的统一体”,通过意境,可以使读者借助想象和联想,从而产生感情共鸣。

姜夔曲词“清空”意境或称“清空骚雅”艺术风格。宋代词家张炎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所谓“清空”,即是“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姜夔以清丽空灵之笔触,对事物不作细致描绘,只就其内在神韵作点染,力求清灵,不为质实,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一)托梦抒怀,清虚空灵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聪明的文艺家善于运用梦境创造意境,以寓托情志。姜夔诚为依梦造境之高人。且观他托梦移情的名作《踏莎行》: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

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淳熙十四年(1187)姜夔自汉阳去湖州途经金陵,于江上感梦而作此词。词人借助千山万水、当空冷月、空旷长夜、遥远淮南、离魂远行等动象,创造一种清冷幽渺、飘零、寂寞的艺术意境。此词遣词之淡雅(轻盈、娇软),动象之简练(千山、皓月),造境之凄黯(冥冥、离魂),足以代表姜词清空之风范。

(二)寄情寒梅,清幽素雅

梅花既有素雅洁净之体貌,又有傲雪耐寒之品性,故历来受到艺术家的青睐,常常成为描摹的对象,姜夔曲词也多有述梅之佳作。不过姜夔并非如一般诗词就梅说梅,而是寓有深意,多借梅抒怀,以梅喻人。请看他的咏梅佳作《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绍熙二年(1191)冬天,姜夔冒着大雪赴苏州探访诗人范成大,写成《暗香》《疏影》两首赞美梅花的名作。词中未对梅花进行具体描绘,仅仅利用月色、玉人、音乐几种动象组织成一幅“梅花清寒图”,从而“唤起玉人”,在“梅边吹笛”,并携手“不管清寒与攀摘”,桩桩往事涌上心头。可如今年已渐老,天各一方,今非昔比。但见西湖寒碧、梅花吹落、“翠尊易泣”、“红萼无言”、“竹外疏花”、“香冷瑶席”,种种惆怅之感油然而生。此词所言暗香、香冷、红萼等等,皆造语素雅,笔触清丽,构成一幅有声有色,声色齐谐的“月夜赏梅图景”,其境界清疏、宁静、空旷,耐人寻味。

三、谐婉的律吕美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靠声音(乐音)传递感情的特殊艺术。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表现出来的,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这是音乐美区别于其他艺术美最本质的特征。而声音(乐音)是靠乐谱来完成使命的。声音一旦消失,只有靠乐谱才能保存其音乐的属性。音乐的旋律美是一种综合形式美,依据音乐的艺术规律把高低、长短、强弱、快慢不同的乐音组合为具有表现力的音乐旋律,构成音乐基础。只有旋律美的音乐作品才能称得上是美的音乐,才有美感作用而流传久远。音乐史上,记录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延止、停顿、节奏的文本称为乐谱,这是音乐传承的可靠依据。“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文字的价值之于古籍,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它能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方式记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老调重弹’。”足见乐谱在音乐史上的宝贵价值。

宋代是以胡乐器筚篥来定音定调的,所以歌曲谱曲也用筚篥谱字(汉字)来记写,即: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所谓俗乐半字谱则是这些谱字被减少了笔画,比如:“合”写成“厶”,“四”写成“7”。姜夔所作《白石道人歌曲谱》就是用这种谱字记写的。

姜夔的音乐创作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沿袭传统旧制,依谱填词:一种是自创新曲。即自度曲。依谱填词是指采用隋唐以来流传的民歌、曲子、歌舞大曲和“法曲”片段作词牌,填上新词,让演员演唱。而自度曲是自己作词,自己谱曲。姜夔的曲词语词。多与音律相配合,可以得到音乐美感享受。

(一)以律就词,声情并协

姜夔精通音乐,熟谙律吕,其曲词多以律就词,而非以词就律,故其曲词不仅词情两美,而且声情并协,具有音乐审美特色,给读者以音韵美感享受。且看《鬲溪梅令》(仙吕调,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砩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庆元元年(1196)冬末,作者从无锡归到杭州时,当年与恋人在西湖孤山赏梅的往事不觉涌上心头,于是有感而作此词。此首小令为双调,前后两阕字数相等,平仄相同,采用了清乐音调式。作者在句式、旋法上作了精心安排。在保持旋律骨干音的同时,改变内在结构,上阕首句为3+2。下阕首句换成2+1+1。全曲旋律基本平稳,没有大排的激情张扬,只围绕主音上下咏叹。不过下阕“梦中云”三字却运用增四度的旋律,凸显出清角与变宫的不和谐,引出全区高音,使之音乐张力骤然增强,有力地表现出作者压抑的痛楚思情。高音节的巧妙设计,可谓小令“统一中变化”的点睛之笔。

姜夔以律就词的证据,多保存在曲词小序中,说明曲词的创作背景及曲调来源,为后人研究其曲词谱提供可靠来源,如《霓裳中序第一》序记。

《霓裳羽衣曲》是盛行于唐代教坊的一组歌舞曲,其乐曲十分美妙,颇为唐玄宗所欣赏。淳熙十三年(1186)姜夔在衡山祝融峰,从乐工处见到商调《霓裳羽衣曲》十八段,大为惊讶和喜欢,但只有曲谱,而无曲词,于是毅然依谱填词,这就是《霓裳中序第一》清商调曲词的来历。

绍熙二年(1191)夏天,姜夔去南京探望杨万里,正遇一琵琶乐工弹奏《醉吟商湖渭州》,这正是他日思夜想的一首曲调。于是求得其弹奏弦法,而作此曲词。还有《玉梅令》本是范成大的自制曲,只有曲,没有词,姜夔造访时。正好应范成大之约,便依曲作了歌词。姜夔每作自度曲,必用笛子吹奏起来,友人往往歌而和之。

由此观之,无论是依谱填词,还是自制曲作词,皆以律就词,因其律吕的音乐之美,必定带来词语的音韵之美,从而使其曲词既具情词之美,又具声情之美。

(二)拗句入词,仄声寓情

姜夔曲词凡依旧谱填词的一般都按既定词牌填词。而他所作自度曲则往往突破陈规,按照自己的想法谱曲作词,不受词牌、格调、韵律、平仄、字数的约束,可以发挥想象,自由谱曲,自由作词。细品姜夔曲词,发现他喜用拗句入词,多用仄声字作词。究其原因,可能因仄声字(上、去、入),其声节短促急切,更宜于表达那种哽咽叹息、泣不成声、难以言表的隐痛愁思,所以干脆打破常规,运用仄声、拗句书写曲词。如《杏花天影》: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姜夔由汉阳去吴兴,途经金陵,荡舟泛波江畔,“北望淮楚”。追忆当年情侣,不觉惆怅而作此词。从音韵学角度看,本曲词上下两阕,仄声一韵到底。为凸显金陵莺吟燕舞盛景。将上阕起句的骨干音节拉宽一倍,引出两个短句,这是典型的“换头”处理手法。下阕重复上阕旋律,形成双调结构――变化重复型的二段体制。起句连续六度大跳的核心机动,将词人内心深处的郁闷如春水般倾泻无余,而乐句间的同音连接,又似忧怨难吐,压抑于胸的低吟浅唱、哽咽沉声。作者还不拘音律,将变宫、清角等偏音有意突出,加之变商音的妙用把内心强压的郁闷情绪充分倾吐,不仅丰富了调式色彩,更增添了音乐审美的活力与灵动。《杏花天影》其词清婉,其曲悠缓,其情忧愁,行腔流转,音色纯净,感染力强,富有清雅脱俗的音乐美学曲词韵昧,诚为小令之精品。

运用拗句仄声作词,在姜夔曲词中随处可见。如《暗香》结拍二句“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十个字中,平声字只有吹、时两个,仄声字却占八个,吟唱起来并不拗口。“几时见得”用“上、平、去、入”平仄搭配,四声皆备,而变化有致,吟起来也顺口动听。又如《扬州慢》中句首之字也多用去声,如过、尽、自、废、渐、杜、纵、二、念等均为仄声字。而上、去、入三声中,人可作平,上介乎平仄之间,只有去声字由高而低,最为高亢响亮,可以产生强烈的乐音美感效果。姜白石词乐选调制腔的方法概括而言可分为以下六种:一是截取唐代法曲、大曲中的部分而成,二是各宫调律合成的官商相犯的“犯调”,三是改变旧谱的声韵制新腔。四是用琴曲作词调,五是用他人谱而自填词,六是从乐宫演奏的谱子里译谱。以上六种均为先有谱后有词,最有姜白石个人风格当属自度曲――即先有词后制谱,词谱均一人所为,且音乐声调与文字声调的融合度相当高。可谓婉转相生。

四、结语

杜牧的资料范文第4篇

课堂活动设计是教师为了达成课堂目标而设计的活动方案。良好的课堂活动设计必将促进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激发学习兴趣。真正的活动设计应该从学生出发、考虑学生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十分重视课堂活动设计,重视将“教的设计”转向“学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活动更加完整,让学习方式更加丰富。那么,如何进行课堂活动设计呢?

1.适当引入资料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难点突破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成败,教学难点突破的适时、教学方法选择的适当无不体现教师的学养和智慧。设计合适的活动需要教师既要深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李琳老师在执教《白莽作(孩儿塔)序》时,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活动:通过比对鲁迅先生手稿影印件,从细微的修改痕迹中体会先生在创作时字斟句酌的良苦用心及其背后的复杂情感。在原稿中,“他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这一句,鲁迅先生修改的时候改成“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李琳老师抓住这一个“却”字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用意。结合背景资料,白莽的哥哥是当时的航空署长叫徐培根,白莽并不愿意倚仗他过优游的生活,选择了与兄长不一样的道路,一个“却”字,把白莽的决绝与作者的赞许表现出来了。

因为时代差别与语言隔膜,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并不深刻,对革命者的坚定决绝以及鲁迅先生的复杂情感把握不准,感受不深。鲁迅手稿的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在文本比较中领悟到鲁迅在给已故的黑发人写序时独特的言说方式和情感状态,这样的活动设计比教师单纯地讲解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要深刻得多。再比如一名教师在上《失街亭》时,将京剧唱词与文本进行比较,讨论的是“失街亭是谁之过”的核心问题,显然,京剧唱词和文本的观点相异,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探究,发言质量很高。

课外资料的引入会引发学生的关注,引入时应注意几点原则:一是准确性,资料来源可靠,内容真实;二是启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和探究能力;三是简洁性,不宜冲淡课文内容,本末倒置。同时资料引入要把握火候,即在突破重难点内容时引入,其内容必须与课堂讨论内容有关。

2.多角度整体引导精读

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文的时候,整体设计系列活动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审美水平。如余映潮老师执教《济南的冬天》,整体设计了“说读”“品读”和“练读”系列活动。余老师根据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要求学生选择课文内容和组合课文文句,用________,是冬天的济南”的段落形式来进行“说读”活动。他首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济南的冬天进行表述,如:

城之美: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是冬天的济南。

在“品读”活动中,教师选取四个不同段落中的比喻,由学生分组讨论其妙处,而“练读”活动则是让学生选择课文中最美的一段,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划分层次,点出色彩词、动词”等活动。

“说读”“练读”的活动设计,不仅是学习方式的丰富,更是将学生思维引向课文深处,“说读”活动是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筛选、整合课文信息,并能够准确、生动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而“练读”活动则是实实在在精读课文,将学生的视角引向语言的“点”,琢磨课文深意内涵,提高阅读水平。余老师的三个活动,一以贯之,构成一个整体。如果说第一个“说读”活动是从宏观角度、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来理解课文内容的话,那么,“品读”活动就是从“中观”角度、从课文重要内容的角度引导学生品读。而“练读”活动则是从微观角度,从课文精彩内容角度引导学生体味。

3.改写主旨段古文新读

有的大家文言作品朴实无华却暗含深刻的道理,即使放在现代社会也有其意义和价值。让经典名篇发出新时代的光芒,对于文本隐藏意蕴的挖掘往往让学生心头一震,难以忘怀。例如,黄厚江老师在讲授《阿房官赋》时,设计这样一个活动,他将课文的最后一段进行改写,让学生思考:

观古今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生:原文前面一半写道“谁得而族灭也”,是单指秦国破灭这件事,而您写的范围更大一些,所以前一半您写得好,而您最后“得失之故,归之于天”,只是对前面再来一个总说,而他写的思想更上一个层次。

师:这位同学从语言、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评说,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杜牧写得好。因为这篇文章前面写的都是阿房宫和秦始皇的奢侈,目的是要后人以史为鉴;而您写的是关于成功和失败。

师:就是和前面描写不太紧密?哦,她是从文章的章法进行比较的。③

这个活动设计,让学生从语言、思想、章法等方面关注原文中杜牧关于秦亡的教训总结,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忧患之情,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其实,这个活动还有一箭双雕的作用:既让学生认识到杜牧文章的妙处,又把学生的古文学习带到一个新的境界——古文可以新读,而且应该新读。黄厚江老师在随后的课堂中提出,杜牧要告诫以后的君主以此为戒,而这局限了历史的意义,普通人自然不能去做君王,但成功总要追求的。这样的活动,也许只有名师才敢为之,但实际上,每一个教师只要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提炼文本的核心价值观,也可以“古文新说”。

4.巧妙设置主问题激疑

我在执教《鸿门宴》时,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质疑,在组内先交流,交流仍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我。如:“樊哙不是主要人物,为什么作者用那么多笔墨来写他,而项羽作为传主,说话却很少?”,“文章最后范增说‘竖子不足与之谋……吾属今为之虏矣’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和感情?”等。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归类,有的则是个人的盲点,有的则不能算是问题。但是,绝大多数问题在于难以理解刘、项两大集团及其内部人物关系。根据学生质疑,我与学生将本节课学习主题确定为语言、情感、关系。为了使问题讨论更加深入,我打破了原来的小组,让学生根据文中人物自行选择加入“刘邦组”“项羽组…‘樊哙组”“张良组”等七个小组,每个小组主要研读一个人物,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来自课本,来自学生内心。先交流、后质疑、再确定学习主题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够让学生把真正的困惑说出来并大面积地参加到活动中来。

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是零散的,不可能逐一地回答。为了更加便于讨论,我设置一个贯穿性的问题:刘邦从鸿门宴脱险究竟应该感谢谁?这一下子激起了他们的争辩。

这个主问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既是具体的又是开放的。具体在于问题来自课文,学生只要结合文本加以思考就能够得出答案;开放在于其答案是多样的,学生只要结合文本找出文证,经过分析推理,自圆其说即可。有的学生认为是张良,因为张良总是关键时候勇担重任;有的学生认为是樊哙,因为樊哙的出现,打破了范增的“舞剑局”,加强了项羽对刘邦的认可;有的学生认为是项羽,因为他是主帅,具有决定权,等等。在课堂上,一名学生指出,刘邦得感谢他自己,这一下子又派生出一个新问题:刘邦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其实,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与其自身性格、阅读理解方式有关,正是因为这样的主问题的出现,激发了学生思考、倾听,主动重构课文内容,加深了立体认识。

杜牧的资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优化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冲击了农村小学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需要。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求我们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去理解、研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帮助者,不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技能、生活经验和生存能力,要充分整合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真学习,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实践,教学效益明显得到提高,我认为只有大胆的“变”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学习的领路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教材内容,把特定的知识点用口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方法简单粗暴,简而言之就是“填鸭式”教学。而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把以教为主改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引导,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现知识,通过自己的探讨和互相合作去获取知识,使学生从中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得到了成功的愉悦感,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生字纤夫的“纤”时,我不是像过去那样由老师领读,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写来掌握,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是由他们过去已经认识的偏旁部首和熟字组成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学会这个字的读音和写法。

二、教师要转变方法,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相结合

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两人相互之间的合作,乃至小组合作,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一分钟》一课时,让学生扮演文中的“元元”,来表演“元元”多睡了一分钟,然后去上学,最终迟到了二十分钟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在快乐的表演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教师要转变模式,为学生创造获取知识机会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更多的知识积累,不能完全局限在课本知识上。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拓展知识面,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知识点。当然,这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最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例如:我在教学古诗《山行》的时候,不是简单指导学生片面地去学习,而是让他们小组合作,先通过查资料简单了解“杜牧”的生平,然后找找看“杜牧”还写过哪些诗歌、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和知道的,最后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就不但理解了《山行》,还至少能熟记另外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同时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还会了解更多的诗人,增加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后能够主动地去阅读古诗,从而积累更多的古诗,也增大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储藏量。

四、教师要转变观念,既“严师”亦“益友”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为我们的教学之道规定了一个严格的制度——师道尊严,而从古到今的许多名师也正是以严出名,传统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恪守“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打、骂、罚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学生见了老师如见“猛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只能存在自己的心中,不敢求教于老师,更别说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在教学中我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不断转变这种思想,教学实践中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多地投入耐心、细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习知识,孩子们能从内心里把我看成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能够把自己心中的疑惑毫无顾忌地向我吐露,和我一起探讨,最终使他们不但解除了疑惑,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五、教师要转变途径,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现在的学生家长基本上都是有文化的人了,不但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也能够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法律、交通等各种部门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视程度,每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自然灾害、流感、防暴等突发性事件的宣教、演练专题教育活动。因此可以说,新时期的社会上蕴藏着潜力极大的教育资源,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资源,巧妙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全方位对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网,使孩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大量的操作技能、生活经验、生存能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新课改理念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过校园,不断地给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观念和做法,努力推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我们要从“变”中获取教学效益,为教育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新举措[J].考试周刊.2009年11期

相关期刊更多

小学生作文辅导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现代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