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放驴

小放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放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放驴范文第1篇

小放驴范文第2篇

作为一门第二语言,英语学习中听课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预习、复习 、作业、 考试等环节都是围绕着听课这一环节而进行的。优秀学生的经验证明,听课这一环节抓好,就一步主动,步步主动,听好课是搞好学习最关键的一步。

在小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在校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案的引导下,学习前人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知识,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系统地、完整地掌握人类的知识结晶。因此,听课是小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智力的主要途径。课堂听课效率的高低,是学生学习好差的关键。正如我国老一辈物理学家严济慈所指出:“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就要会听课。”

怎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课前充分做好准备。

课前准备直接关系到听课的效率,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①知识上的准备。预习中所掌握的新知识的难点和重点,便是听课的重点。

②物质上的准备。 指的是教科书、笔记本、作业本及学习用具等。

③精神上的准备,确保有充沛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有一股求索新知识的情趣。

要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首先,要保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这就要求做到:

①早睡早起,不开夜车。

②重视课间休息的作用。有的学生拿课间休息的时间做上节课的作业,势必会影响下节课的学习。这是得不偿失的。

③还应注意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有条件的话,还可调节饮食,适当补充营养。

2.听课要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的听讲,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作用,不一心二用。听课时,不乱想、不乱看、不乱动,努力排除干扰,做到眼到、耳到、心到,使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对自己知识难点的讲授上,集中在搞清教师讲解的思路上。

有些学生也很想集中注意力听课,但不知不觉地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并常常为此感到苦恼,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学会与注意力涣散现象作斗争。引起学生注意力涣散大体有三种原因:①作为注意的对象太单调,刺激强度不够,如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教师无意义的重复等,使学生感到无聊,而产生厌烦。②主观上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所造成。如失眠、疲劳、饥饿、对注意现象不感兴趣等。 ③长时间的紧张学习,使精神疲劳了。

克服注意力涣散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①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的主要意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对英语感兴趣了,注意力便一定会集中。有些小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因授课的老师而异,如果老师讲课好,或受到过任课老师的表扬,就对这门课感兴趣;反之,就对这门课没有兴趣。说到底,这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的。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老师教学水平有高低,决不可因对老师反感,就不好好听课,这样做吃亏的是学生自己。②强化“有意注意”在头脑中的地位。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强烈成才的愿望,可以使听课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上课铃一响,万事抛在脑后,只有专心听课而已。③ 把学习与休息,文体活动安排适当,做到一张一弛。通过文体活动和休息,有效地消除疲劳,镇定心理,上课就能集中注意力听课。

当然,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老师也要通过各种途径,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要让学生觉得英语学习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从英语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可以采用谚语、故事、歌曲、漫画、动画、简笔画、快板、录像等来激发学生的乐趣;可以模仿课本,两人一组,三人一组 ,进行简短的对话。到初二,初三,学生的知识逐渐增多,同学可以将所学内容编成日常生活会话,如见面时的招呼、告别、探望病人、问路、借东西、慈善表演、请求帮助等。

3.紧跟老师的思路,大胆发言和质疑。

小放驴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45-01

梨小食心虫又叫桃折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近年来,我县苹果园老化面积不断增加,果农大多选择挖掉苹果树而改种桃、李等核果类果树,形成了大量桃(李)、梨混栽的现象,而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恰好需要这两种果树才能较好地完成生活年史,所以该虫近年在礼泉县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笔者经过连续观测,总结出该虫的发生规律,并结合发生特点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4.6―6mm,翅展10.6―15mm,体翅灰褐色,前翅前缘有8―11组白色短斜线,中室外方有一白色小点,近外缘处有10个小黑点。

2.卵 扁椭圆形,长约0.8mm,黄白色,中央隆起,周缘扁平。

3.幼虫 初孵幼虫体白色,头和前胸背板浅黄色。长成幼虫体长10―14mm,体桃红色,头壳黄褐色,前胸背板浅黄色或黄褐色,腹部末端有4―7根刺臀栉。

4.蛹 长6―7mm,纺锤形,黄褐色,腹部第3―7节每节前后缘各有一排小刺,第8―10节每节有一排较大的刺,腹末端有8根钩刺。茧长10mm,白色,丝质,长椭圆形,稍扁平。

二、生活史

该虫在我县一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干老翘皮内、树下土壤缝隙中越冬;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上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 4月中旬开始产卵, 5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多产卵于桃芽及嫩枝上,卵期5―7天,孵化出的幼虫钻入桃树新梢为害,5月下旬老熟幼虫跌落树下入土化蛹,蛹期6―8天。6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仍在桃树上产卵,幼虫孵化后继续为害嫩芽、新梢及果实。7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大部分向梨园迁飞,在叶片及梨果上产卵,也有一部分仍在桃园产卵。8月上旬为第三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孵化后的幼虫老熟后钻入树下土壤缝隙或果树主干老翘皮内越冬。

三、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

1.成虫 具有趋光性、趋化性,需要补充营养,因此可利用性诱剂或糖醋液进行监测。主要产卵于新梢中部的嫩叶上,在果实上主要产卵于胴部及萼洼处。

2.幼虫 有转梢为害习性,一头幼虫一生转害2―3个新梢。越冬代及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新梢,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果实。幼虫脱果后一部分越冬,一部分发生第三代。第三代幼虫有相当一部分在果实采收前来不及脱果而随果实转运。

四、虫情监测

1.成虫诱测 4月上旬后在果园设置糖醋诱器(诱剂由红糖0.25kg、米醋0.5kg、水0.5kg配成),5日诱到1头成虫可喷第一遍药,以后每15天防治一次。

2.卵 从7月份开始,定果查卵量,当卵果率达到0.5―1%时开始喷药防治。

五、防治措施

1.合理配置树种 新建园避免桃、梨混栽。

2.诱集幼虫 8月中旬在果树主干上束草把,或将透明胶带反缠(粘面朝外)于果树主干、主枝诱集越冬幼虫,冬季带出园外集中烧毁。早春刮除果树主干老翘皮,消灭越冬虫源。

3.诱杀成虫 按每亩15个的标准设置糖醋诱器诱杀成虫。

4.及时剪除为害桃捎 5―6月份及时剪除刚萎蔫的桃树新梢带出园外销毁。

小放驴范文第4篇

当然,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意味着一个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和能力使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技能,更好地发挥各种能力,使之有更多的时间全面发展。本文试图从教学法的角度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们一起讨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探索

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改进教学方法,即不是靠增加劳动强度,加班加点,搞“疲劳战术”。现行的教学大纲较完善,教学目的也很明确,但如何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是一个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即使完成任务也只是一句空话。但值得提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认识到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性,似乎投入的时间与学生的成绩成正比。所以着重教学方法的探讨,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把教学工作从经验抓起、填鸭式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将其提升到教育科学的基础上对待。

那么,如何着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必须将各学科各自通行的一般教学进程进行解剖,可以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①能不能取消这一环节,②能不能与别的环节合并,③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来取代它?换句话说,对每一个即使是很细小的教学环节都要加以分析,或取消它,或合并它,或改进它,最后组成一个效率更高的体系。我认为这是提高教学方法科学性的重要途径。当然,我们改进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反对搞固定模型、公式化,但不反对一定的程式。今天的改进在昨天的改进上,而明天的改进又在过去的改进上,日积月累,教学效果就会有长足的提高。

二、重视教学上的“发现法”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个提法,是一个美国人在1950年提出来的。什么是发现法?本意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当然,学生主要不是为了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新知识,而是去获得人类几千年来的认识成果,包括历史经验。问题在于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些认识成果、历史经验,是现成地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记、取,还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自己概括应有的原则、规律来,从而获取新知识呢?无疑后者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长远的意义。

重视教学上的发现法,使学生根据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不仅可提高智慧的潜力,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现在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混乱的。比如有来自于父母和老师的压力,奖惩以及同学间竞争等,是一种被动性的学习。而发现法的学习动机是来自于自己,他们会为探索新知识而努力学习,把学习当作有趣的事情,而不是强加给他们的任务,是一种主动式的获取学习。所以为了使学生掌握充实的知识,必须形成知识对学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这种学习本身给他们带来满足,是自我强化的最好“奖励力量”,这才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持久的动力。那种空洞的说教、物质的刺激,乃至无情的训斥,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均不能持久。我认为众多的优秀科学家就是通过内在的因素为起始点,而主动的去获取新的知识,成为一流的科学家。

三、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长远的意义。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今天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哪有时间自学,但他们忘记了最简单的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因为学的需要而存在,在他们的一生中,教师的教是短时的,而自学能力的培养却是长远的,将来学生走出校门,主要还是靠自学获得知识。为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培养其自学的能力。这样,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有可靠的基础。另外,自学是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发挥他们的内因作用,调动学习主动性,培养认真读书、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还可弥补教师讲解的不足。同志曾指出:“要自学,靠自己学”,这不仅对教师、对中学生也是普遍适合的。

小放驴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技术效率最佳运营边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一、非参数边界

非参数法,如数据包络分析(DEA)、自由处置包(FDH)等,几乎未有对最佳运营边界的确定融入结构描述。DEA是一种线性规划方法,DEA边界是由形成凸型生产可能性集的最佳运营观测值连结起来的分段线性组合形成的,因此,DEA并不需要明确界定函数的形式。FDH是DEA的一种特殊情况。DEA模型中联结各顶点的曲线上的点并不包括在边界之内,相反,FDH的生产可能性集仅由DEA的顶点内部的FDH点构成。因为FDH边界或者与DEA边界一致,或在其内部,FDH将产生比DEA更具代表性的较大平均效率估计。除不受观测值100%有效外,任何一种方法均允许效率随时间变化,也无须对所有观测值的无效率分布形式进行任何先验假定。

然而,非参数法的关键缺陷是无随机误差假定。其假定如下:①在做边界图时无任何测度误差;②对于同一各决策制定单元,不存在任何偶然地得到一个年份比下一个年份更好地测度绩效的可能;③不存在因会计规则产生的不精确性,这些会计规则可能使测度投入和产出偏离经济投入和产出。此类误差确实会在无效率单元的数据中出现,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作为测度效率变化的反映。更成问题的是,如果处于效率边界单元中的一个单元出现上述误差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改变与该单元或包括该单元的线性组合进行比较的所有单元的测度效率。

二、参数边界

参数边界方法主要有三种:随机边界法(SFA)、不定分布法(DFA)和模糊边界法(TFA)。

1.随机边界法(SFA)

SFA有时也称为计量经济边界法,给出了一种成本、利润、或者投入、产出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函数形式,并允许出现随机误差。SFA提出了一种组合误差模型:假定无效率服从不对称分布,通常是正态分布,而随机误差服从对称分布,通常是标准正态的。逻辑上,因无效率不能为负值必定呈现为截尾分布。同时假定无效率和误差均与投入、产出或估计方程中设定的环境变量呈正交关系。在设定组合误差项观测值的前提下,任何企业的估计无效率可看作条件均值或无效率项分布中频率最高的数值。

无效率分布的半正态假定是相对固定的,并由此推定大多数企业接近完全效率。然而,在实践中,其他分布也许更恰当。一些研究表明,对无效率设定的截尾正态分布越是笼统,则所得的结果精确度越差,但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不同于半正态特殊情况的结果。然而,这种无效率分布假定的灵活性使得在组合误差框架下将无效率从随机误差中分离出来困难重重,因为截尾正态分布和伽玛分布与假定的随机误差对称正态分布可能十分接近。

2.不定分布法(DFA)

DFA也可以为边界设定一种函数形式,但将无效率从随机误差中分离出来方式不同。与SFA不一样,DFA不对无效率或随机误差的特定分布作出任何强假设。相反,DFA假定每家企业的效率不随时间变动,而随机误差的平均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零。固定样本数据集中的每家企业的无效率估计由它们的平均残差与边界上企业的平均残差之间的差异来决定,同时,需要进行一些舍位操作以解决随机误差的平均值不能绝对为零的问题。有了DFA,无效率几乎能服从任何分布,即使是一种相当接近对称的分布,只要无效率是非负的。然而,如果效率因技术改变、企业改革或其他影响而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动,DFA描述的将是每家企业与最佳平均运营边界的平均偏差,而不是任一时间点上的效率。

3.模糊边界法(TFA)

TFA设定了一种函数形式,并且假定:在观测值的最高和最低绩效四分位数(按规模类别分层)之内与预计绩效值的偏差代表随机误差,同时,在最高和最低四分位数之间的预计绩效偏差代表无效率。除了假定在最高和最低四分位数之间的无效率有所不同以及其中存在随机误差外,这种方法对无效率或随机误差没有给出任何分布假定。TFA本身不能提供单个企业效率的点估计,相反,试图提供一种一般水平总效率的估计。降低了当DFA能够将极点平均残差舍去的时候,它就降低了数据极值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attese, G. E. and T. J. Coelli (1993),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Incorporating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etrics and Applied Statistics, No.69.Department of Econometrics,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相关期刊更多

河北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东印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