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家培训

企业家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家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家培训

企业家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培训教育 企业发展 加速器

现代企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高起点、高速度、高科技、新思维”,显而易见,三高一新理念的形成、支撑都离不开培训教育。培训教育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加速器。

一、培训教育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加速器

如果有人问:企业靠什么发展?很多企业家会迅速地给出答案:靠市场,靠创新,靠人才。

1.培训教育让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尤其是企业发展初期,任何企业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市场的需要,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生根发芽的土壤,市场就是主宰企业生存命脉的大手。

在大多数人眼里,市场是无形的、隐蔽的、难以琢磨的,要准确把握和驾驭市场,几乎是没有什么可资借鉴的东西。其实,市场的变化也是有其规律的,关键是要善于捕捉市场从渐变到突变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善于用知识武装,善于用武装的知识分析、判断。

市场需求是一种拉力,是一种动力,企业必须清晰明了这种动力,让这个动力作用在企业的关键点上,引导企业在商海中自由驰骋。其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识别市场需求(或顾客需求);将需求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产品要求;然后经过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满足要求,满足市场需要,赢得市场空间。在整个流程的各个过程,无论是市场人才通过沟通获取信息,还是研发人才通过技术和知识转换开发产品,抑或是作业人员通过脑力或体力劳动生产产品,都是人的知识、能力、经验在产品转化过程中的增值。毋容置疑,培训教育在各个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企业牢牢占领行业、市场的制高点。

2.培训教育让企业不断推陈出新。

创新就是利用高新技术不断创造新需求。企业只有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引导消费,才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来。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创新工作显得日趋重要,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才能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赢得优势,向前发展。企业的培训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会建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创新活动。

3.培训教育让企业提升绩效。

一些大型企业在计划经济中诞生,伴着市场经济的确立而成长为大型集团的同时,面对着商海潮起潮落、风云变幻,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思维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而成熟,并越来越多地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员工培训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已成为企业自身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发展要靠企业家的聪明头脑,要靠广大营销人员对市场的调查和驾驭,也要靠技术素质好,产品质量意识强的广大产业工人的努力。因此,需要大量地培养复合型人才、外向型人才、开拓型人才和高精尖技术人才。企业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人才之争是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些已成为那些大型企业家们不争的共识,这无疑也对所有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员工的综合素质能随同企业的发展而提升,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才会稳健而强劲。否则,企业的经营必将为员工素质的瓶颈所困。因此,培训教育,使员工增长技能,让企业提升绩效,这是实实在在的双赢。

4.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培训教育是企业永葆青春活力的秘密武器。

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国富民强,虽然有其不同的条件和因素,但他们重视教育,尤其是在职的培训教育,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企业的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发达国家有关统计表明,其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有二分之一是创新带来的,只有百分之十五是设备投资带来的。而教育程度高的职工,其创新积极性也高。研究表明,多一年科学文化,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增加合理化建议6%,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其技术创造积极性比只受过初小教育的职工高30-80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生命周期很短,18世纪技术生命周期为40年,19世纪为30年,近半个世纪为10-15年,目前只有5-10年。因此,企业要创造世界一流经济指标,永久保持世界先进行列,要靠高、新、尖技术人才,而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于企业不间断地进行培训教育来保证。

5.培训教育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加速器。

虽然培训教育活动不比其它活动更贴近经济,更敏感地反映市场经济的特征,但是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这就足以说明:培训教育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加速器。

二、如何让培训教育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要问,既然培训教育能给企业带来那么多的好处,那么怎样开展培训?

这确实是个问题,企业培训不是一个会议室里坐满听课员工的场景,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作,了解培训工作的人都知道,培训教育似乎是一看就懂,但是一做就乱的工作。所以培训教育就有很多可以探讨的问题。

1.着眼未来――不急于求成。

如何促进员工成长与进步,带动企业迈向新的发展里程,将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管理的焦点。很多企业领导者对各级管理人员乃至基层员工的成长都寄予了厚望和重视。无论是针对于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或是针对各层管理人员形式多样的内部再教育,或是专门聘请专业人士授课等,都是企业重视全员培训和再教育的有力说明,也是培训教育工作的一次次举措。培训教育,让员工和企业深切感受到其短期和深远的影响,但是企业人才的造就,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更系统、更科学的将培训教育工作提升,以确保培训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进行。

2.润物细无声――不拘泥于形式。

我们姑且不去考虑如何根据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发展状况制定培训规划,如何根据组织设置、岗位分析、绩效比较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如何根据人员层次划定、时间段落安排制定培训计划,以及如何预算培训费用和如何进行效果评估。因为很多时候,企业缺的不是完美的方案和战略,而是有效的执行。

当我们在谈到培训教育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便是人力资源部,想到了课堂中的听课,似乎人力资源部便要包办一切,似乎只有像学生那样坐在课堂中才能学习,而忽视了各部门主管才是培训教育的主体,忽视了在生产工作中的无形的教导作用。一次会议座谈、一个失误分析、一个教导指正、一次生活交流都可能在工作中起到很好的教育。言传身教、以师带徒都是很好的培训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思想上,首先不要困于培训的方式,不要困于教育的经费,这些往往会成为企业在培训和教育工作上的障碍,使各部门在教育培训下属时止步不前。

为此,必须改革传统单一的知识灌输方式,把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丰富实用――强调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针对性。

培训教育不能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抽象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上,而应把重点放在发展完善知识,注重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上。应紧密联系社会,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注重先进性。要把重点逐步转向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的设计方法上来,直接为企业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服务,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服务,为开拓新的市场服务。必须结合实际,企业和职工需要什么知识,就组织培训什么知识,及时向企业员工灌输新的知识,新的技能。

对技术管理人员,可以要求他们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提高业务技能、创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除组织他们参加公司内外举行的专题培训外,还要组织他们参加有计划、有指导、有考核的自学活动。

对于构成企业基本力量的工人,要鼓励和促进他们掌握技术技能,刺激他们持续努力地学文化、学技术,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并引导他们通过系统的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建立一条可望也可及的通道。

培训教育对象应该是企业整体,而非局部;是全员,而非只是管理人员。“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其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而是会有什么薄弱的地方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好的管理者也必须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真正发挥起功效。所以,均衡培训结构,同样重要。

4.整合资源――促进培训系统化。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已无形地形成了自己稳固的管理人员队伍和技术力量,并在日常工作中逐渐积累和深化。同时,相应的内部技能培训也在不断地开展着。但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企业规模较大,车间较多,培训上往往各自为政,从而在某些独立的科目上因缺少系统安排,往往造成内部培训工作的重复、口径不统一、讲解缺少标准等现象。同时,有些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却没能有效地进行共享和沉淀,对公司管理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提升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和损失。因此,因地制宜地对企业原有知识的积累和提炼,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更是技术上的提升。

这一大批掌握、扩散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管理人员队伍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内部强大的师资力量。

内部培训师更加了解企业,培训更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且费用一般较低。所以很多企业都有利用现有管理人员进行授课的实例,但由于层次和侧重优势不同,而且没有有效的指导和恰当的运用,造成员工对各公司组织的培训并没有予以较高的认同。因此,有必要对授课人员和授课选材进行挑选和指导,系统地对课程进行阶段性安排,促使相关部门的充分支持。同时,可建立培训师授课补足或奖励制度,促进培训师资队伍的成长。因为,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根本基础。

如果企业能在现有基础上,更多地利用资源,浓缩和提炼更好的培训教案和资讯,以提高教育水平和拓展管理人员的管理视野,同时,根据现有的实际工作情况及员工所需,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课程。包括对原有一些实用的课程进行重新修订和充实,并新增不同的基础管理科目,更多地与相关人员进行互动,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将使企业的培训工作更加系统化、扁平化,更加贴近实际,也必将起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5.监控和跟踪――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培训后若未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跟踪,就很难把握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以致产生应付形势的现象,降低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造成许多员工并不乐意接受培训的恶性循环。未能将各个部门的培训工作与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进行有效的结合,也会一定程度地弱化相关管理者对培训教育的重视力度。所以,单靠培训主管部门不能主导企业所有的教育培训工作,但必须将所有的培训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合理融合,方能使企业的培训实施有力,忙而不乱。

同时可以将培训效果纳入考核体系,形成双层约束机制,将授课者的培训效果和学员的学习成绩都进行必要的考核、建档,并纳入到其个人工作绩效和职务升迁的必须条件之中。这样会对培训双方都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度,促进培训课程进行的配合与认可,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保障培训工作的良好循环。

简言之,企业若好好运用“培训教育”,发展速度将会得到惊人的提高。更通俗地说,就像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发展速度不知不觉中就加快了。

企业家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培训 发展

怎样才能更好地使企业的职工培训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为企业生产经营、技术进步服务,推动企业蓬勃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企业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

随着全世界企业职工培训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职工培训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而且在培训目的、内容及方式上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职工培训的目的逐步朝复合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为了维护其长远发展利益,不断调整培训目的,使职工培训逐步从单一的知识、技术培训转向集合培训。由普及知识发展转变为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由掌握技术发展转变为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由适应形势发展转变为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

2、职工培训的内容逐步朝细分化方向发展

随着企业国际化、规范化发展的进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各类职工进行了有针对性分侧重点的培训。我国很多企业对职工培训的内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改进。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与国际先进培训理论接轨;科学技术人员培训与现代科技的接轨;普通职工培训与企业发展方向的接轨。

3、职工培训的方式逐步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培训职工过程中逐步感受到学历教育只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很小一部分,职业教育培训、终身教育培训,则是人才成长,特别是技能人才成长的最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总结出很多具体方法,如:开放式培训、指导式培训、交流式培训、竞争式培训、补充式培训、试用式培训等。与此同时,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和强调企业的全员培训。注重全面性也已成为我国企业职工培训一种普遍选择。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更进一步重视人的教育,注重培养人的积极进取精神;二是进一步扩大成人职业培训的范围。除了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外,还涉及一般性的教育、职业精神、企业精神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训。企业职工向终身培训延伸,终身培训体制也在逐步完善。

二、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企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培训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对培训及其功能没有全面的正确认识,为培训而培训。

2、企业培训属于无形服务,其效果很难在短期内体现,因此很多企业把培训视为一种单纯的支出而不是投资,加之国内企业的人员流动很大也很快,企业就更不愿意在员工培训上作大力的长期的投资和付出。

3、由于企业自身没有一套完善的长期的人力开发的制度,使企业内部培训机构难以发挥自身优势,而外出培训的课程设计与企业工作实际又相去甚远,员工培训的长期效益难以突显,使员工本身对企业培训失去兴趣和信心。培训的投入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产出。

三、我国企业培训机构今后的努力方向

只有当我们对培训有正确的认识之后,我们才能正确的思考如何做好企业培训工作,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是要通过各种培训手段使员工能有效的将培训中的内容运用到工作中,使企业培训工作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笔者认为要坚守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培训的成果,并使其发扬光大,作为企业的培训机构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深入调研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培训能解决的问题。

培训机构在对企业实施培训前要了解企业的背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设计培训内容至关重要,讲课的内容要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前提条件。那么培训机构必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培训内容:

(1)与企业的发展方向、规划相结合。

(2)与企业的发展实力、经济基础相结合。

(3)与企业的经营生产状况相结合。

(4)与企业的人力资源有效使用、人才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相结合。

(5)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

(6)与企业的人才引进、招聘工作相结合。

(7)与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潜力、雄心(发展)计划相结合。

2、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内容设计。

在收集了企业的相关问题和培训注意点之后,培训机构就应该根据企业的特点设计培训内容,内容设计为三部分:

(1)如何解决问题部分。根据企业目前出现的相关问题设计解决套路,使员工掌握解决问题要领和关键所在,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培训机构内的培训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2)如何提升技能部分。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为其提供如何提升技能的方法,如通过表格、工具、制度、器械、模拟教具等物品来训练,使员工实际运用能力达到提高,相关技能的方法和途径得到有效发挥。

(3)如何提升素养部分。员工提升素养的要点,如心态、职业态度、价值观、思想道德、商务礼仪等内容的涉及,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内容。

3、根据设计内容实施培训。

培训内容设计好后,就进入了培训实施的环节,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现场气氛和培训后的效果,因此,培训机构在这个环节能否采取以下几种技巧来掌控培训进程:

(1) 优选培训时机。培训的时机是有讲究的,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企业自身的发展、部门及其岗位工作的需要进行培训是被动的,但过于主动、超前开展培训也是不可取的。

(2) 优选受训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的责任,接受培训是每位员工的权力与义务,但不能搞平均主义、“一刀切”;对于受训人员而言,受训时间有先有后;而且依据个人岗位、素质,在受训要求方面宜有深有浅。

(3) 优选培训方式、类型。培训方式、类型多种多样,有脱产、不脱产、半脱产;有短期、长期;有面授、函授、自修;有公费、自费、半公半私;还有因特网、电视等远程教育这种无国界的家庭内的培训方式。要根据企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量、缓急程度及培训的内容、人员、时间、地点、施训单位等选择不同的方式、类型。

4、协助企业进行培训转化

为了使培训的知识等内容不束之高阁,在培训后,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来强化培训,并使之尽可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可采取以下方式:

(1)培训与考试相结合。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培训后立即进行考试,考试会让员工“温故而知新”,再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工作之中。

(2)培训与改善相结合。根据培训内容,找出可以在企业可改善的项目,如:近年来,鞍钢集团在人才培养工程上,通过推行基础技能培训、晋级素质培训、升级发展培训三个阶梯式教育,使职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融合,让职工由被动性接受培训到主动适应岗位需要加强学习,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改善对于学习热情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培训必须与竞赛相结合。培训机构应该围绕培训内容,联合企业开展各种类型的工作竞赛,让企业更加了解培训机构,也让培训机构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把培训效果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培训的效果自然也就达到了。

企业家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加强培训;安全意识;思想排查

煤炭企业对培训方面往往重视井下工人的安全培训工作,不是太强调对地面工人和科室人员的安全培训,存在培训偏离现象,应该加强全面的安全培训重视度。地面工人和科室人员的安全培训,全面的抓好煤炭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管理工作,也应该向井下工人一样的强化并重视。做好培训及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及方法,如井口、矿区广场等重要通道设置安全生产宣传条幅,利用矿上的广播、网络、电子屏、板报等媒介及班前会宣传等手段,扩大影响力和增加覆盖面,营造出安全浓厚的氛围。

一、强化安全培训教育促聚能量

1.安全培训设计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培训方案及宣传势在必行

一是制定出一套培训计划,按照计划、控制节点、抓住重点、找准难点、强化质量,落实到各相关培训责任人;二是把当前的形势讲透彻,把培训责任讲明晰,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讲明危机中的挑战与机遇,引导广大员工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树立起战危机的必胜信心,不断的强化培训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工作作风、转变工作观念、凝心聚力的为安全培训打造坚实的基础;三是组织开展好安全培训活动,培训责任人负责印制与安全相关的条幅、图或卡,设立安全知识咨询台,组织部室专业人员回答安全方面的问题,加深理解培训制度,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出安全的浓厚氛围;四是可通过每次的班前会进行集中宣讲来加深安全培训的作用,深入的学习工作中的细则与安全作业技能,提升工作中的境界与转变自身的工作作风,加强学习安全知识管理制度,确保安全促生产。

2.培训时进行安全培训大讨论

一是对培训内容,对培训的内容要通俗易懂,对培训中的安全知识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良好的吸收,完整的消化;二是对各基层各层面开展安全思想隐患排查与集中自查,紧紧围绕员工自身的岗位、特点、思想认识现状等进行发言讨论,通过对安全思想隐患排查与自查及时了解广大员工的思想动态,以安全培训大讨论活动来强化安全自主管理,通过思想隐患排查与自查,不能留有任何因思想问题发生在安全生产方面,对各区队开展的安全思想隐患排查与自查情况进行全方位排查、整治、解决、执行、顺利运行,确保安全思想隐患排查活动出真功、见实效、人人懂、全理解;三是可以利用矿上的宣传橱窗、井口的电子显示屏、广播等宣传媒介进行强化宣传进行评选和表彰,让培训的重要性及认识度落地生根。

二、用宣传的方式来发动煤矿安全警示教育

相关培训责任人可通过搜集近年来煤炭系统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以及安全防范知识,重点是瓦斯突出预兆;瓦斯防治知识等制作成展示板,在矿区的广场、食堂、宿舍等主要场所做为宣传警示教育展出,增强每一位职工自我防范意识。

1.全面覆盖安全常识

一是通过矿上的广播、网络、板报、矿井宣传栏等媒介和悬挂条幅方式、班前会宣传、井口的电子屏,电子屏循环播放安全内容,及时更新安知识内容等手段,举行事故警示展,让安全标语随处可见、安全警语随处听的见;二是自行组织一套可行的宣传方案,如可以设立起“安全宣传月”活动,用安全宣传月活动扩大影响力;三是利用各节日及假期间广泛宣传,如设立专管安全员,让安全员不定期进行口头传输和学习矿上的安全文件及规定,用典型事故案例如瓦斯防治基本知识、煤与瓦斯突出危害预兆等内容牌版,并积极组织各单位进行观看,提高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或利用图文警示“典型事故案例”提升安全意识;四是事故警示展和安全咨询同步进行。为更好的让每一位员工了解与理解,同时可举行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对积极参与着进行鼓励,对能回答安全知识与常识的进行一定的小奖励,想尽一切办法让员工明白培训的作用。

2.用安全培训方式,深化警示教育

可以将各类煤矿伤亡事件、管理漏洞、操作技能的不足等制作成牌板进行巡展,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做为以后对各方面的提升打下根基。一是组织好各区队和各部室员工,集中观看事故案例教育光盘,通过身边的人对身边的事用记录演绎,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二是针对盲目乐观或满足现状等有这种思想问题的人员,应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理念、知识等内容,切实根除思想隐患,分析研判并进行整改治理,营造出良好的浓厚氛围;三是举行安全培训质量标准化,让培训工作走精细化培训管理道路,提升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境界。

企业家培训范文第4篇

萧今、曾满超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市场导向的经济使中国深圳迅猛发展,大部分职工继续参加与工作相关的教育培训。作者研究认为,在企业具有了经营自后,员工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职业抱负,因此非政府资助的教育培训系统将获得较大发展,以回应企业及职工个体的教育培训需求。作者通过对深圳76家企业、3475个职工的调查数据,用多元选择模型考察职工参加与工作相关的教育培训模式的决定因素。职工参加教育培训有四种选择:参加企业提供的教育培训、去企业以外的机构接受教育培训、以上两种模式都参加或者都不参加。研究发现。选择上述四种不同模式的职工在个人的文化象征性特征、与工作间有关的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其所属企业的经济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马成荣、冯志军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2期撰文指出,职业教育教研机构是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功能定位来说,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主要有研究、指导与服务三大功能。当前。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新的历史任务下,这三大功能产生了新的内涵。就任务划分来说,省级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应有如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一)开展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二)参与或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研制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业务文件。(三)组织开展区域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四)建立健全地方职业教育教研网络体系。(五)开展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专题教师培训。市县级职业教育教研部门应有如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一)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应用研究。(二)组织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实验。(三)指导课程实施和教学模式改革。(四)指导教师专业发展。(五)推广课程改革成果。就作用发挥而言,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拓展研究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发展机制。针对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体系不健全、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完善、定位不准确、工作能力不全面、保障不得力等主要问题,作者提出了如下若干政策建议:(一)确立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法律地位;(二)构建职业教育教研体系;(三)完善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四)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职能作用:(五)强化地方职业教育教研人员的配置;(六)筹措地方职业教育教研经费;(七)加强职业教育教研制度建设:(八)提升职业教育教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九)推动职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十)建立职业教育教研人员的激励机制。

企业家培训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三思三创”精神,坚持壮大实体经济不动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选择100家左右企业纳入成长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通过企业主动、政府推动和政策助动,着力壮大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提升一批优质成长型企业、培育一批拟上市企业,促进我县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

二、培育期限

百家企业成长培育计划暂定三年(2012年-2014年)。

三、申报条件

在县内完全纳税,有较为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和财务统计制度,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且经营状况良好的工业企业。

1.行业龙头企业:行业龙头地位突出,具有较大行业带动作用。当年销售收入必须在1亿元以上或实缴税费1000万元以上,其中模具行业当年销售收入必须在5000万元以上或实缴税费500万元以上;企业在培育期内销售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县同行业平均增幅;

2.优质成长型企业:利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产品具有较大市场前景,成长潜力大,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企业在培育期内销售收入或利税年均增长必须在25%以上;

3.拟上市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突出,有明确上市意愿和上市计划;净资产在2000万元以上、近二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当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财务状况良好,近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无重大违法行为的企业。

四、评选程序

申报企业必须制定年度及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投入、产出、主营业务收入及增幅等目标;提交当年度税费、投入、主营业务收入等相关凭证和资料,报乡镇(街道)初选后向县培育办提交申请。县培育办组织相关部门根据申报条件、企业的年度及三年发展规划和发展潜力、创新能力、技术改造投入、研发投入、管理水平、产品先进性、上市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择优确定行业龙头企业、优质成长型企业和拟上市企业预选名单,报县政府审定同意后,公布培育企业名单。

五、培育计划

1.行业龙头企业在我县“6+6”行业中评选,原则上每个行业龙头企业评选不超过2家,不符合评选条件的可空缺;2013年—2014年期间空缺行业中符合评选条件的企业可增选;

2.优质成长型企业分不同规模第一年评选30家(其中小微企业不少于20%),2013年-2014年期间每年增选10-15家;

3.拟上市企业第一年评选10家,2013年-2014年期间每年增选3-6家;

4.每年对入选企业进行考核,淘汰企业不得再次参与评选;当年度未列入培育的其他企业,在2013年或2014年符合条件的可参与申报,经认定列入培育的,享受剩余年限奖励措施。

六、考评和奖励办法

(一)奖励资金

县政府设立企业成长培育专项资金(2012年-2014年),按年度考核实绩拨付。

(二)奖励措施

1.对列入行业龙头企业、优质成长型企业和拟上市企业培育计划的企业,经考核合格后,按其当年缴纳的税收比上一年增长15%为基数,对超基数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给予50%以上的奖励。地方财政贡献实行分档奖励,其中增幅在15%以上至50%部分,对其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给予60%奖励;增幅在50%以上至100%部分,对其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给予80%奖励;增幅在100%以上部分,对其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给予全额奖励;

2.行业龙头企业通过配套协作方式与本县其他工业企业开展合作经营,当年县内外协金额在3000万元(模具行业600万元)以上的,以其上年县内外协金额为基数,基数内按1‰给予奖励,超基数部分按3‰给予奖励,奖励最高额度不超过30万元;

3.优先安排项目用地、用电需求和加大金融、担保资金支持力度。对优质成长型企业中的小微企业在创业基地的厂房租赁给予20%补助,由创业基地负责兑现;

4.同一企业可同时申报行业龙头企业、优质成长型企业及拟上市企业;同一企业同类项目县级各项扶持政策不重复享受,就高兑现。

七、培育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企业成长培育工作办公室(简称县培育办),由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局,负责评比考核及日常管理。

2.建立“百家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入围企业信息库。加强对入围企业的跟踪管理,建立入围企业培育信息库,对入围企业进行运行状况监测分析,动态掌握发展情况。列入培育的企业,每月要定期向县培育办报送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报表,并将该项内容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3.加大服务力度。将“百家企业成长培育计划”纳入企业服务计划,建立联系、帮助、协调和信息沟通机制,积极向入围企业宣传政策、帮助解决企业生产发展和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企业发展。

4.开展年度评价考核。按照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潜力、创新能力、技术改造投入、研发投入、上市计划等内容对入围企业每年进行考核,行业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县同行业平均增幅,优质成长型企业的销售收入或利税年均增长在25%以上,拟上市企业需通过专家评审;未通过年度考核的企业不予奖励,通过年度考核的企业按规定予以奖励,连续二年未通过年度考核的企业退出培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