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国的现代诗

爱国的现代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国的现代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爱国的现代诗

爱国的现代诗范文第1篇

摘要:自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的鲜活教材。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把握,理解中国的国情,对大

>> 浅析近现代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Presentation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时代感 新背景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再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阵地作用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切入点的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几个特点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培养学生成功素质中的五个“有机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贯彻中国梦的途径探讨 地方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文献阅读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参与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红色歌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微观案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选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08-05-02.

[3]李晓梅.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9).

[4]秦立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8).

[5]罗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 育[J].教育探索,2008,(10).

爱国的现代诗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71-01

高中现代诗如何教学?怎样提高高中现代诗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笔者对高中现代诗赏析教学进行探索的一点经验之谈。

一、动态观看,感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在现代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静态变动态,使抽象变具体,使无声变有声。在赏析中把诗歌的情感、景物、声音和形态,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形成情感与景物有机融合。学生在这样一种集情、景、声、形于一体的动态画面中,视觉感官所接受到的是形象的认知材料和感知材料。诗歌的重点和难点,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思考、鉴赏现代诗,从而感悟和理解诗的深刻内涵。例如,对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舒婷的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如果教师对这首诗只做分析,侃侃而谈,尽管能让学生了解诗的主旨和写作特点,却很难使学生理解诗的深刻内涵,想象诗的深远意境。于是,我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过去祖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况:“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接着又向学生展示了现在祖国生机勃发的新貌:“簇新的理念”“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几组不同的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观看后无不感到震撼,也感受到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在学习现代诗的过程中结合图像和声音,会让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对诗的把握更加准确,从而使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二、用心聆听,徜徉在诗歌的诗情画意里

让学生聆听诗歌朗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现代诗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给学生播放朗诵家朗诵诗歌的录音,要求学生模仿学习。声调上的抑扬顿挫,节奏上的轻重缓急,都是学生模仿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能用纯正的普通话、变化的声调、恰当的节奏把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感人的艺术魅力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教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一课,我要求学生仔细体会和感悟纪云梅在课文朗诵中的情感流露,随着朗诵声色、声调、节奏的变化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充分感受诗人对林肯的赞美和崇敬,对林肯去世的悲痛和哀悼,感受整首诗歌运用象征手法所表现出的悲壮感人的格调。在聆听中欣赏,在聆听中想象,这样的诗歌欣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很大的震撼力,因此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印象会更加深刻。

三、激情诵读,沉浸在诗歌的美妙意境里

精炼与含蓄是诗歌的特点。要进入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反复地诵读和涵咏,这样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和深刻的内涵。“涵咏”就是对诗文的摄取、消化和积累。学生反复地诵读吟咏,沉浸于诗文之中,细细感悟诗中的优美意境,享受审美情趣,从而加深记忆。例如,教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艾青的《北方》一课,我让学生多次朗读,要求他们朗读时感情充沛、神色凝重,读得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在朗读中,学生仿佛置身于诗的意境中,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在诵读中,一种沉重感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这种沉重感来自于对遭受苦难的民族和贫瘠苍茫的土地的深刻惊醒。因此,这样的朗读是触及灵魂的、是刻骨铭心的,极大地升华了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四、想象画面,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诗情画意,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当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自然地呈现在学生脑海之中时,学生对诗歌的把握就更深刻了。例如,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把“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意象“画”出来,学生“画”的过程就是对诗理解的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徜徉在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中,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也会有更形象深刻的理解。

五、仿写诗歌,提升感悟诗歌的能力

以情感人、语言凝练是现代诗的一大写作特点。在诵读、学习、赏析了现代诗之后,学生对现代诗会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并因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学习写诗的欲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教授学生掌握现代诗的一些基本特点和规律,鼓励和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素材,仿写和创作诗歌。这样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和写作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爱国的现代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61-001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自埤城中心小学搞诗词特色研究以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很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和研究,却对现代诗的教学比较忽略,认为现代诗浅显易懂,只要让学生读通会背就可以了,忽略了这一文学样式。对于小学现代诗教学,我的感悟主要有:朗诵,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品味,走近诗人内心深处;模仿,彰显学生自主创造力;积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加强朗读训练,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朗诵是诗歌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由于小学课本中的现代诗内容浅显,行文流畅,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成为现代诗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反复自读,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能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1.学生听读,创设氛围,初步感知

创设良好的诗歌的氛围是诗歌教学的前提。这可根据不同的诗用不同的方法,播放影片、古诗导入、歌曲联想等都是不错的方法。让学生听听录音范读,或教师亲自范读,就能初步感受到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轻松活泼还是激愤昂扬,不必急于分析或是大声的齐读。

2.自由朗读,个体感悟,体验情感

学生对诗的内容、基调有了大概了解后,让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边读边拿笔标注重读音节及节拍的划分,即节奏的划分。请几位学生根据他们划分的节奏试读,并要他们说说这样读的理由,从中感悟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必强求一致。

3.高声诵读,抒感,完成审美创造

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读,合作读,已对诗歌有个完整粗浅的把握,与文本有了如此亲切自然的接触,多少有了些共鸣,这时再要求学生大声的读,读出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自己与作者情感共鸣,读出自己的理想追求,实现审美再创造。

二、品味,走近诗人内心世界

现代诗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诵读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反复推敲咀嚼赏析字句,探究体味关键字句中蕴含的丰富内容,生动形象的画面,高雅的意境和所寄托的深邃的思想,就能走进诗歌的境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品味难解字词句。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例如《老师,您好!》中“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洒向茁壮的新苗。”这句诗中大量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要引导学生体味春蚕、新苗指的谁,和老师、学生有什么相似点。理想的丝线、甘露又是指的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抓住诗歌的意象。诗人往往通过构建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一首诗也就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意象系统。可以这样说,意象既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作家要表现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在诗中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具体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3.赏析写作技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含蓄美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诗歌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模仿,彰显学生自主创造力

模仿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现代诗以优美凝练的语言,巧妙完整的结构,充沛强烈的感情吸引着学生们,学生在欣赏这些优美诗歌的同时,难免有抒发内心美好感情的动机,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如学完《老师,您好》后,让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每个学生写一首赞美感激老师的诗送给自己的老师。不管他们的语言多么稚嫩,都体现了他们美好感情的抒发创造。当然,教学中要把现代诗的一些结构方法逐步教给学生,让他们仿写。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第2至6节以“我们爱你――”为主线统领全诗,句式工整,从不同角度表达对祖国的爱。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结构方法,仿写一到两节。

爱国的现代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纯诗话语 纪弦 创作 “新”

纪弦作为现代派的著名诗人,1953年在台湾创办《现代诗》季刊,1956年成立“现代诗社”。在“领导新诗再革命,新诗现代化”的文艺口号的引领下,在《现代派的信条》一文中提出了对台湾现代诗坛影响深远的“现代派六大信条”来进行诗的现代化革新。信条里纪弦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诗的纯粹性这一观点,大力提倡写纯诗,并将纯粹与否作为衡量诗是否是现代诗的重要标准。这一纯诗话语的提出及其后以纪弦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的创作是对西方自波德莱尔以降的现代派诗人纯诗理论以及中国大陆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创作诗风的有所取舍的接受与继承。

一.纪弦的纯诗话语理论

1.纪弦的纯诗话语

在对西方现代派纯诗理论的学习和继承下,纪弦提出了创作现代诗歌的六大信条。信条之一说“新诗乃是有所扬弃,并发扬光大自波德莱尔以降一切新兴诗派的精神和要素”;之二又说“新诗乃是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可见以纪弦为代表的台湾现代主义诗人认为新诗自创立之初就是为了通过学习西方现代诗歌的创作,吸取其精神和养分,将西方现代派诗歌创作的精神与手法移植到中国的诗歌创作中。纯诗话语作为西方现代派诗歌创作的重要理论被纪弦奉为诗歌创作的不二法门。故而在第六条,纪弦郑重提出“只求诗的纯粹性,排斥一切‘非诗的’杂质”。意即新诗应该是纯粹的,是独立的,是与其他任何文本形态没有交集的。之三强调“新”,探索诗的新大陆,开拓诗的处女地。“新的内容之表现,新的形式之创造,新的工具之发明,新的手法之发明。”这点可谓进一步细化横向移植西方纯诗的具体内涵,诗歌创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上革新,要模仿现代派的写作手法。不难发现纪弦的纯诗观要求诗作的纯粹性,纯粹性则表现在诗作的语言等艺术表现形式上。至于是否像西方现代派一样在拒斥不纯的语言形式杂质上同样摒弃与诗本质无关的充满道德说教意味的所谓的不纯的思想内容。答案是否定的。参看信条之六“爱国,拥护自由和民主”。与西方现代派的纯诗相比,纪弦的纯诗话语从理论倡导上对诗的要求就是不够纯的,既要求去除与诗无关的杂质,又要求诗作带有浓烈的政治道德意味。即纪弦的诗的纯粹性话语仅仅指涉艺术形式方面。

2.独特纯诗话语的成因

纪弦纯诗话语背后的成因是复杂的。政治上的禁制与思想镇压使得以纪弦为代表的台湾现代诗人怯于鲜明的提出从而明确的反对政治、道德等对诗的干预与破坏。此外,经济上的困窘也使得他们难以保持人格的完全独立,不得不以牺牲对纯诗思想内容的纯粹性要求来对官方作出让步。“东方画会也好,《现代诗》也好,其艰难处境除了政治环境外更来自窘迫的经济状况。”纯粹性对诗的思想内容不作要求,除了由于政治禁制和经济困窘,纪弦本人的创作理念和个性也是考量的关键。尽管他一直推崇尝试抵制抒情的“知性”的纯诗,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人格使他忍不住对混乱现实愤世忧思,他心怀坦荡、孤高自傲,他就如同流沙河对他的评价“独步荒原的狼”,傲然睥睨诗坛。无怪纪弦的诗作始终跃动着浓烈的激情、鲜明的自我抒情。此外中国人重感悟、主情的诗歌创作渊源也对纪弦的理论设想及其创作实践有不小的潜在的影响。

纪弦的纯诗话语是在立足本土民情民性,出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考量的,对西方现代诗派纯诗理论的有所取舍的继承与发展。

二.纪弦纯诗话语的创作实践

纪弦对纯诗在艺术形式上的具体要求是运用“新的内容之表现,新的形式之创造,新的工具之发明,新的手法之发明”。这里的“新”概指西方现代派的诗作技巧。西方现代派尤以象征主义为主推崇诗歌语言的口语化和散文化,借用大量的意象与象征进行知性的书写。纪弦对语言的明白晓畅与藉用物象同样重视,与之不同的是纪弦的纯诗创作除了知性的书写,更多的是强烈自我的抒写。洋溢着特立独行的个性、傲岸不羁的真率以及浓烈深邃的情感。

1.语言的口语化与散文化

纪弦在《战斗的第四年・新诗的再革命》说“新诗必须是以散文之新工具创造了的自由诗”。纪弦强调诗歌语言自身的特性,重视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或者”、“那么”、“所以”等口语词汇高频率出现,日常简洁的口语直接入诗,把生活中的真实对话写入诗里,都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生活化的气息。如《狂人之歌》里“在我的生命的原野上,大队的狂人们,笑着,吠着,咒骂着,而且来了。他们击碎我灵魂的窗子,然后又纵起火来了。于是笑着,吠着,咒骂着,我也成为狂人之一了。”“然后”“、于是”等口语词汇的运用,以人们笑骂,击碎我窗,生活化的场景入诗。深刻的意味与晓畅的语言共同形成纪弦自由舒展又意蕴深厚的口语化诗风。

纪弦在《异端》创刊号《宣言》中说:“……因此,称我们的诗为自由诗或散文诗都可以”。《飞的意志》里“一种飞的意志永远支配着我。我想飞!于是我长了翅膀,我试着鼓动我的双翼,觉得它们的性能极强,虽大鹏,鸿鹄,鹰隼,也不可同日而语。……”。散文式的语言,气势雄伟又潇洒不羁。自由的体式、跳动的节奏就如同内心想飞的声声呐喊。“我想飞”“飞吧”直抒胸臆式的用语给人酣畅淋漓的。贴近读者心灵,使读者深藏内心的豪情与世人共鸣。

2.藉用物象的表现

纪弦的纯诗话语里强调的新的手法即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作为现代派诗歌最重要特征的意象和象征自然也被纪弦大量运用。

纪弦诗歌里的意象繁复驳杂,却又恰到好处,极大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如《你的名字》里运用多个意象来比喻诗人心中发亮的名字。日的万丈光芒、星的灿烂神秘、钻石的璀璨永恒、火花的耀眼夺目、闪电的绚丽迅猛、燃烧着的森林的热烈奔放。动静结合,栩栩如生的画面扑面而来,将恋人“发光的名字”这样的抽象的感受付诸具体物象,生动精准的将名字在诗人心中激起的情感波荡一一刻画。词语流成了意象流,成了画面流,成了感情流。意象的纷繁与杂糅丰富了名字的意蕴。通读全诗,不尽而又渐浓的爱慕之情娓娓而来。纪弦诗意象的选取十分贴切,他总能找到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意象,一些普通的用以为惯的意象在他的组合中能迸发出别样的光彩。这是纪弦选用意象的独到之处。

纪弦的诗作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寄予了诗人的思想与态度。《在地球上散步》“独自踽踽地,我扬起了我的黑手杖,并把它沉重地点在坚而冷了的地壳上,让那边栖息着的人们可以听见一声微响,因而感知了我的存在。”诗人要用手杖点在地上发出声响,才能让人发现其存在。个体存在孤独,只有借助外物才能与人类与大众与社会顺利沟通。这里的黑手杖象征了个体与外在沟通的媒介,反映了人类的孤独与无助。

3.强烈自我的抒写。

有别于西方现代派诗歌,纪弦在其不斥主观情感的纯诗话语的引领下,诗作带有浓烈的自我情感,不少诗作更是强烈自我的抒写,对自我存在意义价值的阐述。在《台湾诗人十二家》里,流沙河将纪弦比喻为“独步荒原的狼”。纪弦更是常以狼自比,1964年的诗作《狼之独步》干脆借狼写“我”,“我乃旷野里独来独往的一匹狼,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而恒以数声凄厉已极之长嗥,摇撼彼空无一物之天地,使天地战栗如同发了疟疾,并刮起凉风飒飒的,飒飒飒飒的:这就是一种过瘾。”纪弦以狼自况,以狼之“独来独往”展现己之孤狂傲然,以“摇撼”,“使天地战栗”表明己力量之雄强深扩,“过瘾”一词更使一个张狂的形象跃然纸上。主人翁极度张扬的狂傲情感、极强的自我意识、睥睨天下的狂傲乖张、卓然不群傲视众雄的勇猛气概浸透纸背。这样一个人如何能使诗作不被强烈的自我意识,浓郁的情感表达,雄强的生命力所浸染?纪弦的很多诗都表现了对个性自由的崇尚,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大写的“我”傲立其中。

三.结语

爱国的现代诗范文第5篇

要想真正地走进诗歌,品味出诗歌韵味,我们必须先掌握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带着这些知识,我们才能近距离地接触诗歌、全方位地认识诗歌,最终和诗歌交朋友。当然,关于古体诗歌的知识,我们还只能是简单地介绍一些基本知识。通过具体的古体诗词引导学生认识“格律”知识,从欣赏简单优美的格律诗(主要是绝句)开始。具体地说我们要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平仄,什么是对仗,什么是押韵和如何押韵等知识。我们还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格律诗的几种基本句式,以及如何用粘对的方法将这些句式组织起来。在欣赏古体诗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地向他们介绍现代诗的创作知识,现代诗歌的创作比较自由,因此关于现代诗歌的知识介绍,我们还是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著名诗人徐志摩、戴望舒、舒婷、海子、席慕容等的诗歌作品中,认识现代诗的创作手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有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门或者规模大的学校,都在一些传统诗词的学会和诗社的帮助下,在符合条件的中小学开始设立了诗词辅导站,有专人辅导诗歌创作,并定期出版刊物。这样的做法,等于是在课外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学习传统以及现代诗的创作、展示园地,让学生可以在这个园地中交流学习经验,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呈现在同伴们的眼前时,欣赏诗词的兴趣一定会被大大地激发起来。

二、发掘诗歌中的优美画面所蕴涵的意境

我们欣赏诗歌,首先要将中规中矩的方块字还原成青山绿水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和谐温馨的画面,然后在画面中体味出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意境。比如,我们在欣赏宋朝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对于景色的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在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西湖的胜似瑶池仙境的美丽风光之余,我们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人面对美景而生出的对朋友不能共同拥有如此美景的惋惜,和诗人面对祖国大好河山而赞叹不已的豪迈情怀。

三、借助生活体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生活是一幅画,也是一首诗,诗歌吟诵的就是如诗如画的生活。我们对诗歌的欣赏,当然离不开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否则,我们对诗歌的赏析,就是空中楼阁,无病,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力争引导学生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诗歌欣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日常生活寻找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或许有一些同学从小就熟读了唐诗三百首,早就对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耳熟能详了,在我们欣赏这首诗时,可以回忆自己的经历,特别是身处空旷的天地之间,那种对人生、对时间的万千感悟和此情此景是多么的契合;在欣赏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时,结合我们所了解的祖国历代革命英雄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对于身处南宋乱世的民族英雄岳飞决心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我们很容易理解,并且不可抑制地产生共鸣。现代诗中与生活息息相连的佳作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反复吟唱的是那份我们或许都经历体验过的离愁别绪。全诗描述的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回味留恋,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

四、抓住“诗眼”体验诗歌的主题

每一首诗歌,都有极具表现力的字句,我们称之为“诗眼”或“题眼”。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全词的终结句,“诗眼”是“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诗眼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春水”写忧愁,不仅有多之意,还可以联想到忧愁绵绵不绝之状,非常准确、凝练,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愤懑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的主题情调。

诗歌艺术源远流长,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大力发掘这一文化宝库。

诗歌鉴赏能力如何提高

首先,要多读。这里的“多”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于每一首诗都要“多”读几遍,二是读诗的数量要“多”。古代学者朱熹云:“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是说读的遍数要“多”。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在谈到如何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时,曾说“我利用部分早读课的时间坚持教学生读诗,以涓涓诗歌甘泉,渗入学生心田,滋养他们成长。每周学二三首,每次一二十分钟,读读背背讲讲,一日不多,十日许多,精心滴灌,学生兴味盎然,赏析能力提高,智力获得发展”。这是说读的量要“多”。事实上,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古代诗歌的精髓是很难言传的,往往只有靠自己的反复吟诵、朗读,才能逐渐体会诗歌的意境,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我们还要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吟诵,因为大声地、动情地、投入地朗读是体悟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好方法,也是培养语感的最好途径。朗读前,老师可作范读或让学生听录音,让学生一开始就受到感染,激发起浓厚的兴趣,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这样进入角色后,更易熟记和理解。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逐渐形成较强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尽量多地寻找相同背景、相同题材、相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把视野由课本延伸到课外。

其次,要多思。如果只满足于自己背过了多少首诗,还是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水平。只有真正理解了诗的内涵,领悟了诗的精神,才能算是“鉴赏”了这首诗。要领会诗的形象,体味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怀,就要充分调动大脑的参与,多思考,积极运用想象和移情。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诗人的笔下景通过想象和联想还原为眼前景;将自己浸入其中,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反复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还要注意联系诗人写诗的背景。要真正理解诗歌,就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点和诗人的身世经历、创作风格。一个时代的发展变迁、兴衰成败都会在诗人的作品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例如盛唐时期,由于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这个时期的诗大多是格调昂扬向上的,诗人多抒发自己对祖国山川的热爱,投身社会和参与政治的热情以及高度的自信和自尊;边塞诗派还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到了晚唐时期,国势衰微,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诗人大多写一些身世飘零、感时伤世、为逃避现实而纵情山水之作。诗人的生平经历也会对他的创作内容、创作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年轻时的杜甫,生活安定,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曾经写过不少浪漫主义的诗歌,最著名的是他的《望岳》,洋溢着年轻人特有的蓬勃向上的朝气。但由于家道的中落,自己仕途上的失意,尤其是十年长安的困守,使杜甫的诗风逐渐转向了现实主义。长期的流离失所又使他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他的风格就定型为现实主义,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的杰作。此外,每个作家的风格都是比较固定的,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委婉含蓄,陶渊明的恬淡自然等。掌握了这些诗歌鉴赏方面的文学常识,就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了前提条件。而这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更需要学生在鉴赏诗歌时能积极开动大脑,把它们和诗歌本身联系起来考虑。中国的汉字是表意凝练的文字,多以形显义,所以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敏锐感知,多读多思考,你会发现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情感、有温度、有颜色、有重量的。

第三,要多练。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所以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指导学生多做一些诗歌鉴赏方面的专项训练,从中找“感觉”。也只有多练,“熟”才“能生巧”。我们可以按照某种标准对诗歌分类,比如说把不同风格流派、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等印发给学生加以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可以积累一定的答题技巧,比如有关作品风格、思想内容方面的术语,一些古代诗歌意象的特定含义等。在多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考虑问题的思路方法,比如说鉴赏古诗词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①这首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抒了什么情?言了什么志?);②怎样写的(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人、物、景?);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人、物、景,对自己抒情言志有什么作用?这三步缺一不可。找出作品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全面把握作品。这个考虑问题的步骤是逐层深入的,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