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泊船瓜洲课件

泊船瓜洲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泊船瓜洲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泊船瓜洲课件

泊船瓜洲课件范文第1篇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增强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应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探析了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四步六读”法,与诸位同行人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四步六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诗词,对于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品质,还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情景,激兴趣

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小学古诗词课的第一步,只有在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学生才会喜欢上古诗词,才会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多媒体设备具有强大的形、色、光、画功能,形象直观,一目了然,非常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古诗词知识。

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我先在课件上出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回乡偶书》这三首古诗,然后配上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将学生带入思乡之境。这样就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更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思乡的情绪。

二、读诗词,明诗意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初步了解古诗

课前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古诗内容,整理作者信息,掌握诗歌创作背景,从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独特感悟,这有助于他们接受情感熏陶。

(二)听读感悟古诗

正式上课之前,利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时间,为学生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视频,让学生从形象生动、感情饱满的诗歌朗诵视频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加强对古诗词朦胧美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个性化阅读体验。

(三)朗读交流古诗

听完别人的诗词朗诵之后,学生还要自己尝试朗读,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鉴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可能是只言片语,较多表现为一些零碎片段。为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同桌、小组间进行交流。通过“头脑风暴”,各种新奇想法不断碰撞,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个性化看法,不仅大大加深了理解,同时有助于触发新体验。

(四)细读体会古诗

古诗词具有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的特征,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应当坚持诵读为本,让学生多读、细读、反复读,从而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诵读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朗朗出声,也可以低唱慢吟。但无论是哪一种诵读方式,都要读得清晰、读得准确、读得有节奏、读得有感情。

(五)品读理解古诗

古诗词不是无情物,学生吟诵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情境,让他们在特定情境中加深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增强对诗词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吟诵《村居》等立意明快的古诗词,可以配上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泊船瓜洲》等反映离愁别绪的古诗词,可以配上哀怨低沉的音乐;吟诵《山行》等描述风光无限的古诗词,可以配上景色图片。

(六)综合记忆古诗

“背诵难,难于上青天”,背诵古诗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古诗,就是因为厌恶机械单调的背诵。为了增强背诵的趣味性,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富于变化的记忆形式,例如,采取小组赛、男女组赛、限时赛、接龙赛、问答赛、听记赛等,抑或是根据古诗内容,分时令组、离愁组、写景组、写山组、写水组等进行背诵。这种综合记忆方式,一则使学生储备了大量的古诗词素材,实现了量的积累;二则提升了背诵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p意境,强记忆

意境美是古诗词鉴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每回忆起一首诗,学生脑海中都能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那么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就顺利达成了。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四、重拓展,增知识

量的积累方能引起质的飞跃,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古诗仍然比较少,难以实现质的飞跃。结束课堂教学并不意味这首古诗教学就此打住,教师应当以点带面,以诗带诗,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古诗上,拓展古诗词课外知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古诗。

例如《泊船瓜洲》教学结束,拓展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持续加强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尽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知,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参考文献:

泊船瓜洲课件范文第2篇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的语言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大,生活意境跟学生的实际相距甚远,这些特点为古诗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古诗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趣感知,建立信息库,帮助感悟;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丰富认知工具,诵读悟情;扩展延伸,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以达到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之目的。

【关键词】巧用电教媒体古诗教学培养能力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它的语言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大,写的又都是古人古事,其中许多生活意境跟学生的实际相距甚远,这些特点为古诗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把古诗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传授给学生了。而学生在枯燥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根本就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韵味美和意境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进入课堂。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性,它能使“静态”变成“动态”,使“抽象”变成“直观”,使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变为有“声”、有“色”、有“形”。古诗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能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提高古诗教学的学习效果。

一、巧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趣感知

古诗,由于它反映的作者及时代背景久远,学生比较难懂,特别是小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对古诗更加没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呢?我校一位教师在进行《鹅》这首古诗教学时是这样尝试的,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目之能见,耳之能闻”的电教媒体,让学生欣赏古诗配画的录像: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勃子,并伴有鹅叫的声音效果,只见大白鹅悠闲地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听到流水的“哗哗”声。学生看到投影屏幕上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听到古典音乐的演奏,以及名家的朗颂,顿觉赏心悦目,兴趣徒增。此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出乎意料的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竟能说出观察到的景物。由此看来,借助媒体辅助古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画面的美,而且还可以欣赏到古典音乐的韵律美。这种运用音乐、美术媒体辅助古诗教学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使学生对诗意有了一定的感知,为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巧用电教媒体,建立信息库,帮助感悟

信息库是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它可以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和电教材料,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标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我们利用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和高交互的特点,设计了与古诗有关的信息资源库。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学习任务、检测目标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形式收录,设计好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具有多种外部特征的信息库,提供给学生。再让学生借助程序,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以处理,而计算机的交互特点又能帮助校正掌握,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同时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所需的分析、综合、想象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像在中高年级的教材中,有些古诗需要我们通过注释和词典理解词义,进而理解诗句意思。我们就可以在信息库中设计“小词典”,让学生选择。如《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中,我们将“空、但、九洲、同”的多种意思在“小词典”中列出,让学生在诵读感知古诗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诗意的解释,学生也就自然能感悟到诗句的意思了。

又如《泊船瓜洲》一诗,在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就可以让学生查询“典故趣事”,了解“绿”字的由来,知道王安石从“到、过、入、满”一直到“绿”字,几经变换,最后才确定。从而体会到“绿”字的妙处——不仅表现出春风吹到江南,更能表现出春风吹,大地变绿,万物生长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机,真正让学生学会品味鉴赏古诗中的精妙词语。

三、巧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大都是“粉笔加嘴巴”的模式。以老师的讲解,板书为主,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虽想方设法解释说明,但往往收效甚微,学生似懂非懂,效果难以尽善尽美。而电教手段的形声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化难为易,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泊船瓜洲》诗的前三行点明了瓜洲的地理位置,这里出现了几个地名:瓜洲、京口、钟山,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解地理知识,学生印象模糊,难以把握这些词语的内涵,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就可以巧妙地化难为易,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多媒体计算机出示下图,学生观察。诗中提及的三处地名一目了然,从示意图上知道,瓜洲与钟山路途遥远。图文对照,并通过朗读,查阅多媒体提供的作者“背景”,从诗人一连使用的两个表示数量的词“一水间”、“数重山”和一个“只”字,便不难明白:浪迹江湖的游子,思乡心切,此时,作者身处瓜洲,浩浩长江,钟山重重,但诗人却不放在眼里,认为自己离故乡很近,表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感情。简单的示意图,把抽象的地理位置具体化了,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的时间,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把作者寓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勾了出来。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草》这首古诗时,要他们理解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离离”这个词,的确是一个难点。这时教师适时播放辽阔的草原上野草繁茂的景象,学生对“离离”的理解便迎刃而解了。再映出野草随着季节渐渐枯萎,到了来年春天又再度繁荣的过程,学生对“一岁一枯荣”的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表层了。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学生提出不理解诗中的“挂”、“飞”、“直”等词语,教师先借助电脑课件演示“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思。多媒体的“能探风雅无穷意”的效果,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解决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四、巧用电教媒体,丰富认知工具,诵读悟情

认知工具是帮助学生寻找特定信息、完成认知操作,促进思考的有关设备、软件,在古诗教学中,建构符合学生兴趣和认识水平,符合古诗内容的文件资料,为学生提供趣味盎然、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诵读诗句,巩固掌握知识。“诵诗”在古诗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反复吟诵,不仅有利于学生和诗句的理解,更能促使学生对诗情的领悟。

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媒体播放和古诗意境相符合的音乐,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体会诗人杜甫强烈的爱国热情。

再如教学《暮江吟》一诗时,我设计了看画面打诗句的练习:让学生观看动画画面,当画面出现“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时,学生便背诵出“一道残阳铺水中”的诗句,依次出示画面,学生便逐句背出诗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样既可使学生感受到诗句描绘的画面,又让学生轻松地完成了古诗的背诵记忆。另外,利用录音机让学生诵读古诗,把自己的朗诵录下来,再向全体学生展示,也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品读水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让学生永远充满求知的欲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希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媒体的局限,往往难以如愿以偿;而巧用多媒体介入古诗的教学,它可以生动活动的形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阅读情感,达到领悟诗情,轻松愉快地背诵古诗的目的。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不仅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而且还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

五、巧用媒体,扩展延伸,培养课外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诗,不仅深含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更有潜移默化的多种功能,包括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审美情趣与能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等。可入选教材的古诗毕竟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也只不过是20多首古诗。因此,我们在学生学完教材中古诗的基础上适当给予一些补充、延伸,一方面巩固学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迁移,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多读古诗词,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而课后作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渠道。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这样的作业:如学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二首诗,借助浏览功能,引导扩展阅读《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理解: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真正使学生体会古诗借景抒情的特点,完成能力的迁移。

再如学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后,设计练习:1、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2、搜集杜甫的诗,并选择一首喜欢的理解后背诵下来。

泊船瓜洲课件范文第3篇

精彩纷呈的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意境深远,蕴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它读起来琅琅上口,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随着电教手段在课堂上的普及,古诗的教学有了一番新气象。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景设境,感受古诗意境美

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如在教《咏柳》时,课始,我点击视频动画,随即在学生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在清清的小河边,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柳叶翠绿翠绿的,把水面染绿了。一阵微风徐徐吹来,柳条儿迎风飞舞。学生在悠扬的古筝曲中仿佛来到河边,与诗人共赏美丽青翠的柳树。他们激情高涨,思维活跃,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了。当教师板书课题“咏柳”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柳树好美,值得人们去歌颂、赞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现代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电教媒体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觉,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句,化难为易。

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课件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使学生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三、运用电教手段,指导朗读,感受古诗情感美

朗读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古诗虽然短小精悍,可是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悠远。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会对古诗的含义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领悟。恰当地利用电教手段,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朗读古诗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古诗的语言非常简练,相对现在的语言省略了很多。教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的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泊船瓜洲课件范文第4篇

一、小学语文与多媒体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误解

多媒体教学的目标在于优化教学,以便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现在不少教师认为,不使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不能算作好的教学,完全忽视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最初目的。也就是说使用多媒体教学兼有了其本身的意义和教学革新两种意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后者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前者的意义。这可以理解为了多媒体教学而多媒体教学。如梁祝中经典的曲子《化蝶》放在《致橡树》的教学中播放,不但不能表现或者衬托,反而只起到反作用,因为虽说两者都以爱情为主体,但一个表现的是在恋爱中女性的独立自尊,一个表现的是古人追求爱情自由的无奈与伤感,两者意境完全不同。

2、多媒体教学技能滞后

多媒体在课堂上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表现出更多的内容,但这以教师教学前的大量准备为基础,即多媒体课件的精美良善的制作。但以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独立制作适合自己和适用于相关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这种情况在小城镇和乡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很多缺乏这种能力的教师便选择借用现有课件,包括网络上的和市场上出售的。无论是哪种情况,多媒体教学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妨碍了教师应有水平的发挥。因为这些并非出自教师自己之手,其制作不能反映和表现教师自身的理解和教学目标。

3、师生关系不和谐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其间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师生关系不和谐的问题。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来说课堂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否完善。在制作课件时,很多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堂上所要进行的提问和答案完全贯穿于其中。这容易导致教师尽量将学生按照自己的课件强行拉拢,使学生失去很多提问释疑的机会和与教师进行直接沟通探讨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

1、正确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目的应当在于更好的为教学目的服务,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端正心态,正确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不等于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按照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摒弃为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功利主义思想,将多媒体真正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的有力手段,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方便自己。如通过先播放动画组织教学《山行》,让学生对比动画说说看到了什么?这一画面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形容?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再从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文的学习。

2、提高多媒体教学技能

学校在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应当给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之掌握多媒体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相关设备的使用。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的相关手段,尤其是多媒体。参考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对课件的制作理念和制作方法有新的认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知道怎样制作,能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能够在课件中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课程内容,尽可能充分的将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获得应有的认识;课件能够恰到好处,使图片等内容不出现缀余: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教学方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学生在学习《泊船瓜洲》一诗里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教师要重点让学生领悟“绿”字的精妙,如果能用一幅春日美景图,配上一定的语言,让学生在美图环境中去品味,相信效果应该不错。

3、融洽师生关系

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课程的全部内容都得以多媒体的形

泊船瓜洲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有机整合 直观体验 最佳时机

告别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已逐渐走入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语言优美,内容丰富,但它缺少图像、动作等生动形象的直观体验来反映课文的深刻内涵,因此运用多媒体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与革新,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并真正地爱上了语文。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上,同学们面对的是一本枯燥的语文课本,内容的抽象让学生学起来兴趣不高,甚至厌倦。如何让语文课生动起来,是语文教师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教学《孤狸和乌鸦》一文,学生学了课文之后,感受到了狐狸的狡猾,但并没有激发学生更高的朗读兴趣,于是我把课文制作成了动画,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直观性强的特点,我让学生们一边看着动态的狐狸和乌鸦一边读课文,孩子们掩饰不住心中的快乐,笑得脸上绽开了花,因此这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多媒体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现行小语教学大纲中的60%以上的课文都有配以动画或视频剪辑的朗读,通过对这些光盘的播放,它不但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还为非普通话地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朗读能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加上有些老师的普通话也不太准确;学生就更不容易训练了。这些资料的使用,解决了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像是创造的源泉,想像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当学生读到“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时,我播放多媒体画面,在湍急的黄河上一只小小的羊皮皮筏子上的乘客正在有说有笑,令人震撼的画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们看着画面想象说话,看着眼前的动态图像,学生们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他们仿佛就是乘客,各抒已见,大胆地说出了他们的想象,因此,同学们的想像力得到培养,感情也随之得以升华。转贴于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多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笔者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黄河波澜壮阔的场面,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抓住时机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要抓住时机,紧扣情感脉络。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合理运用,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需要创造氛围来吸引和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创设情境以达到教学情感目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是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来实现的,或者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出其中的情感,但是这些对语言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体会到课文的意境,而对于一些语言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而且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信心、开小差。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视听结合这个特点,就会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进而调动课堂气氛。这里说的恰到好处,就是将多媒体运用于课文教学,而不是将多媒体和语文教学凑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