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个字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贪小失大:贪:贪图;失:丧失。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作谓语、定语;指人不懂算计。
出自战国时期卫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近义词:得不偿失 。
【拼音】: gǎn kǎi wàn qiān
【解释】: 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举例造句】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感慨万千。
回到久别的故乡,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感慨万千?
文天祥辗转回到永嘉,面对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心中感慨万千。
世事无常,苍颜白发,真叫人感慨万千。
【形容感动至深成语】: 感人肺腑
【拼音】: gǎn rén fèi fǔ
【解释】: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例句:
这是一部感人肺腑,表演细腻,发人深省的电影
有感人肺腑的感激之情,不如有默默的感激之行
上悯国难,下痛生灵涂炭,杜甫因此写下很多感人肺腑的诗篇。
这场电影演得非常逼真,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有多少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有多少个催人泪下的亲情。
[感天动地]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抱头痛哭]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哀感顽艳]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触物伤情]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抱头大哭]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文搜丁甲]文章精妙感动神灵。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感人肺肝]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动人心魄]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感人心脾]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感深肺腑]犹言感人肺腑。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哀感天地]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桃李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语。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关键词]毕业设计 CDIO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60-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作为一次实验性的教学环节,学生在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绕一个课题任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探索和开发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地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融会贯通大学时期的所学及能否将其拓展和升华。同时,毕业设计的成果是检验学生能否合格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资格认证的标准。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供配电、电气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和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技术工作。
C(Conceive—构思)、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其改革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实际系统和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工程基础的工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本专业在接近实际工程的环境下,以中小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系统项目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面向中低压供配电技术和新能源及其应用领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及少量设计工程师。因此,在毕业设计环节精心进行CDIO改革,是必要及可行的。
二、改革思路及配套方法
(一)课题来源及学生选题
根据题目来源可分为科研项目、自选题目、生产实践和其它等类型;题目类型: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其它。分为四个阶段:选题、调研、设计和答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而学生选择题目时,应选择与专业需求一致,难度和工作量适当。并且自己要感兴趣,如果设计题目和就业方向相关则更好。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题目,体现CDIO的构思C(Conceive)。指导教师则应把握好学生构思出的设计题目是否与专业相关,其难度和工作量是否合适。供配电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毕业设计选题,适用于CD或者CDI。电力电子及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则适用于CDI或者CDIO。
(二)开题工作
开题工作也是属于CDIO的C(Conceive—构思)和D(Design—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是指学生从选择课题到完成课题详细设计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的阶段。该阶段约占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相对较辛苦和细致的阶段,关系到设计能否最终成功。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便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给相关学生,其中包含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参考资料。而课题调研则就是围绕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详尽资料,从而对课题涉及的各方面有较深入的理解。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1.参与课题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了解本课题的技术成分,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及书店查阅各类书籍和期刊。
4.在实验室和生产中实地调查研究,多想多问。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研读及完成一定的实践调查后,应该对如何完成设计有一定的见解了,由此提出两到三种课题的解决方案,并详细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和初步估算,针对设计条件确定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在依据方案,拟定设计详细的时间计划表,体现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需完成的任务,视需要可以具体安排到每周需完成的任务。因此,开题阶段衔接了CDIO的构思与设计两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三)设计实施工作
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进入到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其属于CDIO的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首先可以按照课题的难度将设计内容分解成系列任务模块。如果遇到技术困难,要客观分析,积极寻找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该阶段的D(Design—设计)可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或者供配电方案设计;I(Implement—实施)可包括元器件购买、焊接,调试或者供配电系统图绘制、预算表拟制。O(Operate—运行)则是软硬件联调后通过后的整机运行,供配电方案设计则不包含运行这一步。
如果在设计中遇到之前无法预见的困难,在征求导师的意见后,可考虑适当调整设计内容。调整内容不是降低难度,而是寻找另外一种新的替代途径。但要把握好调整的分寸,应保证总体格局尽量不变。这一点关系到设计最终能否顺利完成。
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导老师需每周定时对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和指导,做好过程管理。
(四)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完成整体设计并调试通过后,紧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了。毕业论文一般有以下组成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1.中文摘要的内容则应阐述设计研究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使用的理论、算法、材料和设备,实验研究的数据和由此推出的结论及该结论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发。写作时应该保持客观性,简洁性。英文摘要则要求尽量何中文摘要相对应,无语发错误。
2.关键词是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选为3~6个较为合适。
3.前言是在概要介绍本领域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文字简练,直入主题,避免将前言写成综述。
4.论文的正文部分是核心部分,所占篇幅也最长。设计的研究成果都应体现在该部分,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任务和目标;总体方案设计;各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比如:硬件、软件设计和调试。正文要求结构清晰严谨,内容翔实准确。
5.结论是对整个设计的一个总结,是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后得到的综合观点,包含设计的创新点所在,也可以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或建议。
6.其余部分可按照论文的格式模版如实进行编写。
三、考核办法及改革成效
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总结起来就是:重视中期检查关,严守毕业答辩关。这个准则也体现了CDIO中对于过程的有效管理。中期检查对进度超前的学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对进度滞后的学生,则是一种督促和鞭策。对设计者而言,毕业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鉴定的正规的审查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形式。毕业答辩,是完成了CDI后,最后在老师评审面前进行O(Operate—运行)的演示。作为指导老师,应在答辩前,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其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笔者紧跟本校的CDIO教育改革步伐,在2008年本校推行CDIO改革后,对于指导的几届毕业设计,严格过程管理。所带学生均取得较好的设计成绩,每一届没有不及格学生,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良率占所带学生比例的70%以上。并且将每一届所带的优秀毕业设计学生召集起来,与低年级学生的相关CDIO工程实践项目进行专门的技术交流及指导。并从CDIO工程实践项目的小组成员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对将来的毕业设计进行方向思考,凝练出一个好的设计题目。最终使得好的构思能有创新性和传承性。
四、结论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流程进行梳理,结合CDIO的理念,对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观点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0版培养方案[Z].2010.
[2] 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康万新.毕业设计指导及案例剖析-应用电子技术方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薄志霞(1961- ),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机电工程技术;刘敏杰(1978- ),男,黑龙江七台河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维修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工程技术。(北京 10002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45-02
高职教育的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所以职业教育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重新构建符合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学核心内容的设置是融合在一个个具体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最终达到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目的。
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构建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任务目标,在提出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每个任务可以是制作一个作品, 撰写一份调查报告,等等。根据课程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使得任务设置具有情景性、趣味性、真实性、可操作性和任务结果的可考核性等特点。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设计。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摆脱陈旧教学观的束缚,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用学习任务构建教学内容,科学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原理叙述中以定性分析为主,在应用技术上突出了实用性。内容的组织以够用为度,淡化理论,突出应用。并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任务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构思。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电路的测量及使用方法。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是汽车专业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入门课程,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打好专业基础,同时为后续的“汽车电器及故障排除”“汽车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及修复”等课程奠定良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任务的知识、技能,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课程共创设了五个教学情境,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的读识与测量、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量、汽车电机的拆装与故障诊断、汽车晶体管电路的检测与运用、汽车数字电路的检测与运用。每个教学情境中分别有若干个任务。例如, 直流电路的读识与测量,共设置了9个学习任务,分别是电工元件的测量、汽车转向灯电路的检测等,每一个学习任务中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测量、实训操作,每个项目任务着重展示一个基本知识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于项目的相关知识中,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主动地理解、获取知识。每一个学习任务的结束都安排了任务总结、课后练习、知识拓展等。特别是根据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以电工电子知识为基础,在设计任务中选取汽车上应用的例子强化实践环节,形成对汽车电气设备的运筹能力,教学过程中设置“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情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施
1.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内容,便于教学实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要设计教学任务内容,科学合理设置的教学任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所设计的任务内容应具备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以便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设置的教学任务内容尽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内容取材于汽车上使用的电工电子技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设计的教学任务内容,能揭示汽车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及应用,学生通过对元器件的检测,加深对汽车电路工作过程的理解。例如,在介绍晶体管开关特性时,选用汽车发电机中电压调节器作为任务教学案例,首先使学生了解晶体管的开关特性,通过完成汽车发电机中电压调节器的测试,进一步理解电压调节器的内部电路及工作原理,较好地掌握电压调节器的功能及工作过程。教学任务内容的设计不但具有实用性,还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对学生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并有能力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组织。任务驱动法是以教学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课堂上采用“做一做、学一学、想一想”的教学方式,首先采取学生操作这种方式切入(做一做)。例如,在讲授电路分析这一教学内容时,选用汽车转向灯电路的检测作为教学任务,安排学生亲自进行汽车转向灯电路的测量,使学生对汽车转向灯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根据测量的汽车转向灯电路故障现象,教师讲授本次课的相关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学一学),最后教师把测量的故障现象结合所学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想一想)。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安排学生查阅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最终教师把知识点向学生阐释清楚,讲解应力求简洁、精炼、重点突出。
3.突出综合技能的考核评价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模型、实物展示、实践等手段,特别是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以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完成任务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操作标准及规范评价、期末综合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笔试、实操和任务作业等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方法、工作安全意识等,进一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考核与评价体系。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内容适合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技能要求高,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学生理解难度大。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将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合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课程教学有很好的整体性,便于教师的教学实施和学生的系统学习。
2.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采取一边讲授电工电子理论,一边完成实验、实训任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授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则,突出实践能力,选取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岗位技能来设计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汽车电工电子的新技术。
3.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辅助作用,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2]黄靖龙,罗先进,曾设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王国华,刘群.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郭念锋.心理咨询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冷枝楠,张志俊.高职院校情感教学观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4).
[6]祝常红.实用汽车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 课程改革 课程优化
目前我国关于机电专业、电子专业学生从事电子制造相关产业的人数逐年增多,市场发展过程中对电子产品制造、产品服务等方面人才需求量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各教育院校加强对电子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以满足市场人才需要。《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作为电子、机电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实现高效率的课程教学至关重要。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技能知识点较多,应用范围较广,同时具有加强的实践性,为充分发挥该课程作用,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教学,实现工学结合,达到专业教学目的。下面本文将基于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特点,对现阶段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索出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目的。
一、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特点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是一门实践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知识,常用电路知识,电子技术知识(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知识,电子产品整机组装工艺知识,电气操作安全规程知识以及电子CAD软件的应用本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多,又与其它专业课和实际工作结合紧密,因而对于既无学历优势,又无经验优势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感觉困难重重,进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为贴近真实生产实际,所以,在课程的建设上需要依托校企合作进行。但电子产品本身是具有较高技术附加值的商品,很多企业将其自身产品的生产技术作为企业机密而不愿对外开放或开放有限,这就使课程和一线生产要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二、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教材为参照,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主要教材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再对应进行实践联系等。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职业院校教学目标来看,过多的倾向于理论教学,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差,且课程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不佳。在调查中了解到较多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玩手机等,甚至课本都不拿,这种教学现状下,学生无法掌握所学知识点,在实践练习中对元器件识别能力差。在电子元器件检测过程中甚至有的器件都不知道名称,或是只是看着会操作的学生进行实验。实践课程问题频出,无法达到有效教学效果。
尽管以往教学中其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知识的技能性及实用性,但缺乏实践检验及验证的机会,更无法实现知识的快速更新,学生对学习情况无法实现有效的客观评价。在积极突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尽管做出较多努力但实际效果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教学脱离了生产一线。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改革与实践
3.1明确课程思路
校企合作与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的结合探索,其主要价值在于工学结合的无缝性。校企合作实践应用中,强调教学项目的真实性,以及对知识技能的适用性,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形成自主认知,继而形成客观评价。在校企合作教学中其教学真实性较强,主要体现在其设备真实、项目真实、要求真实等基础上,使学生提高对实践学习的认真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
通过实践探索与检验将校企合作与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的结合,其课程改革思路为:①明确课程知识技能素养要求,并以行业实际要求为基础形成人才培养目标;②选择典型的电子产品作为课程设计载体,对其生产装配、调试、管理提出具体、真实要求,并准确掌握产品生产流程,为实践教学提供合理情境,促进工作项目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开展;③以企业生产任务为基本任务,并依据企业岗位要求制定相关标准,实现教学与企业管理的结合;④在实践探索与学结中,实现工作项目的设计改善,最终实现课程体系构建。
3.2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
在校企合作下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改革中,应始终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教学目标为依据,将企业生产要求为工作任务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例如选择典型工作项目作为教学重点,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的检测、电路板组装、整机装配、调试与管理等等。其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到生产质量管理,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及管理规范,实现其专业能力培养及综合素养培养。
3.3校企融合下的教学组织
在进行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可采取车间教学组织方法,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小学的合理划分,将5-6人分为一组,形成车间班组。为方便学习与管理,要在每个班组中选出以为组长,实现教学组织的化整为零,提高项目教学效率,促进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指导教师通过车间生产、考勤、监督、评价等环节对学生实际学习状态进行考评,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3.4校企融合下的教学方法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改革中,其教学方法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注重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以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教学项目,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在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实践中,主要应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情境构建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法等等。以引导文法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学生自己一步步完成项目设计,在项目初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形成自主探索欲望,形成学习兴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小组探讨、合理分工,实现多方面能力培养。
四、结束语
积极推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教学中校企合作实践,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学生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探索及应用可知校企合作教学形式的开展对实现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教学任务有着积极作用,通过项目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有效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今后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形式,从实际教学出发,勇于尝试与创新,在实践探索中提升与完善,最大限度发挥校企合作教学优势,实现最终教学目标。
参 考 文 献
[1]余丽玲,翁灿烁,徐彬锋. 医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16,09:49-50.
[2]翁灿烁,温志浩. 基于校企合作的“医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理实一体教学设计[J]. 职教通讯,2016,27:1-4.
[3]肖春花. 从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 科技资讯,2013,05:191-192.
[4]高旅明. 关于《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专业技能抽测的分析与思考[J]. 电子世界,2016,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