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生哲学书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受信者熟悉度 伴随情绪 人际信任
1 引言
大学生个人生活范围比以往有了进一步扩大,除了接受学校和家庭的主导教育之外,还要接触并适应社会,进行社会交往并形成自己的社会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对人性的态度往往以人际信任程度表现出来。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人际信任量表及其分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均低于理论水平,而差异则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大学生的社会信任度极低,表现在团队协作精神缺乏、人际交往中自我封闭、很难与他人沟通、我行我素、独来独往等。然而,个人如果缺乏起码的信任感,对一切事物都有所怀疑,做事难免就会谨慎过度,久而久之便很容易使自己陷入焦虑不安之中,形成心理亚健康,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对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就变得意义重大。
以往有关人际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无论是理论性还是实证性的,在很大程度上都忽视了情绪状态这个因素在信任判断中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很多重要的信任决策都是在丰富的情感背景中做出的。一方面,信任判断本身就是在丰富的情感背景中做出的;另外,进行信任判断之前已有的情绪,即伴随情绪(incidental emotion)总是会影响到个体的另一个不相关的决定或判断。同时,有研究发现对受信者的熟悉程度对其作信任判断时存在显著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探究对受信者的熟悉度在伴随情绪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产生影响的过程中的作用。以期对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完善人际交往模式、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工作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实验假设对受信任者的熟悉程度会影响伴随情绪和人际信任两者间的关系。实验目的之一,证明在陌生的的受信任者与熟悉的受信任者两种不同条件下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是不同的。第二,证明愤怒、感恩和中性的情绪状态会对人际信任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2.1被试
在陕西三所高校抽取181名在校生作为被试。总共有175名被试完成了在实验情境中的调查。其中男生73人、女生108人、平均年龄19岁(SD=1.10)。另外,有6个无效调查。实验中将被试随机的大概平均分派到12种情境中(每一种情境中被试的数量在14到17个之间)。每一次调查安排2到20个被试在同时进行。
2.2实验设计
本实验是一个2(熟悉度)×2(顺序)×3(情绪)的实验设计,根据设计将被试随机的分配到十二个状态中。本实验使用了两种熟悉度条件(陌生人、熟人)、三种不同的情绪条件(愤怒、感恩、中性)、两种顺序条件,一个顺序条件是情绪诱发前选择,即让被试在情绪诱发之前选择受信任者;另一个顺序条件是情绪诱发后选择,即让被试在完成情绪诱发之后选择受信任者。也就是让被试在不同伴随情绪状态下对不同熟悉程度的对象进行信任判断。这种处理可以使我们从伴随情绪对信任判断的影响中发现对受信者的熟悉程度的影响作用。
2.3实验材料
(1)内容为包括多个人物的生活场景照片,用多媒体呈现;(2)情绪诱发问卷:第一页中要求列出令被试愤怒或感恩的三到五件事,第二页要求被试对令他最愤怒或最感恩的一件事进行详细描述;(3)信任问卷,采用大学生态度信任量表,本量表改编自Johnson-George和Swap(1982)的特定人际信任量表,改编的主要目的是使问卷的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本研究所采用的信任量表包括10个项目,每项都采取7点评分,等级范围从1(完全同意)到7(完全不同意)。这些项目包括的问题,比如:指定的这个人有多大可能会兑现承诺,送给你他答应过的礼物;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他会偿还从你这儿借走的100元钱。量表里的其它一些项目还测量了信任的意图,例如,被试会在多大程度上信任指定的受信任人,让他帮忙把一个重要的邮件拿去邮寄。这个信任量表的各项目之间是密切相关,该问卷的alpha=0.86。用于在调查的最后一个阶段收集人口统计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关于被试与受信任者之间关系的详细情况的调查表。
2.4实验过程
首先要求被试完成直接书写任务,以诱绪。本实验包括两个被试间的情绪条件,这个设计用来诱发愤怒和感恩两种情绪。在情绪诱发完成之后,用多媒体向被试呈现实验材料中提到的人物照片,要求被试在照片的人物中自己指定一位,随后要求被试将选定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受信任者。接下来,要求被试针对指定的受信任者完成信任问卷,也就是让被试在伴随情绪状态下完成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判断。
其次是进行启动操作,先让被试完成启动任务,就是回想一段他本人曾经感受到某种情绪(因某个人感到非常的愤怒或非常感激)的事件,以此完成情绪诱发。之后的操作跟直接书写任务中的一致,先呈现照片,再指定受信任者,最后完成信任问卷。在中性情绪条件下,要求被试详细描述刚刚离开的那个教室,细致到其他人都能根据描述完整的把它画出来,如此要求的目的在于保持在各种条件下的任务用时和性质是一致的。
在被试完成了以上调查之后,要求被试回答他们认为的这两项研究的意图是什么;并且询问他们是否认识照片中的人物。
2.5结果分析
首先检验顺序条件和人口统计变量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两者对信任判断均没有显著性的作用。因此在随后的分析中从顺序条件中分离出了数据。因为有3个陌生受信任者组的被试认识他的信任目标,因此我们在结论中没有采用他们的数据。
在方差分析中,用信任作为因变量,情绪状态和熟悉状态作为自变量,结果发现伴随情绪(F(2,163)=10.53,p﹤0.001)对信任目标的熟悉度(F(1,163)=99.61,p﹤0.001)的主要效应,发现伴随情绪和对信任目标的熟悉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F(2,163)=10.18,p﹤0.001)。因为情绪和信任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显著的,因此可以深入到两种熟悉程度条件下来分析数据,并分别检验每一种熟悉状态对情绪的影响力的作用。从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在陌生人关系状态下(F(2,82)=18.46,p﹤0.001)情绪条件对大学生的信任评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在熟悉的关系状态下(F(2,87)=0.36,n.s.)情绪条件对信任评价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点支持了本实验最初的假设。本文在图1描述了各种条件下的信任分数的均值。尽管对熟悉的受信任者的高的平均信任分数可能会表现出天花板效应,但是对于愤怒和感恩的反应区分是基本一致的。
在陌生关系条件下,实验结果表现被试在愤怒状态下的信任判断比在感恩状态下(均数分别是4.43和5.76,t(55)=6.02,p﹤0.001)的信任判断及中性状态下(均数分别是4.43和5.05,t(54)=2.76,p﹤0.01)的信任判断要显著的低。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被试在感恩条件下表现出的信任判断要比在中性条件下(t(55)=3.26,p﹤0.01)表现出的的信任判断要显著的高。
3 结论
本实验在情绪条件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上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区分条件,当受信任者是陌生人,伴随的的愤怒会降低信任评价而伴随的的感恩会增加信任评价。然而,当受信任者是熟人,伴随的的情绪将不会对信任评价产生影响。这一发现也支持了本研究关于情绪状态作为信任关系的重要信息的界定。当相关的信息是有限的,个体在对一个陌生的人进行可信度判断时,结果可能取决于个体当时的情绪状态。然而,当相关信息不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平常的情境下对一个熟悉的受信任者进行可信任度的判断时,便不会取决于个体的情绪状态;取而代之,个体可能会采取原先形成的信任判断进行评价。尽管在本实验发现情绪对熟悉的受信任者的信任判断没有影响,但非常有可能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或在一种积极效价和消极效价混合的体验下,情绪也可能影响信任者对熟悉的受信任者的信任判断。
参考文献:
[1]井维华.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61-65
[2]郑信军.青少年学生人际信任问题调查[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63-66
[3]简佳等.人际信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02:122-125
[4]Jones G.R.& George J M,The experience and evolution of trust:Implications or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23, 531-546
于是大家喧哗起来,对他下总攻击。
“妈妈的”,他拍一拍台子,怒冲冲地走了。
也许有人以为何满子是没有脑子的,至少他的思想是非常胡乱的。其实他倒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过他没有懂得人情世故,不能了解繁复的人群心理,所以他的思想非常单纯,说话一味天真地倾吐着,有意见总要发表,有不平总要叫出来。
“有话不说,像小虫豸①在喉咙里爬,痒痒的!”他常常这样说。
他对同学始终存着鄙视的心理,他以为“这死沉沉的一群”终干不出好事来的。所以有时班里要做一件很正当的事,他也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提出种种无足轻重的理由来阻挠的。可是,假如某件事情的责任推上了他的肩,他却能负起全责去干,而且,别人不愿干的他也愿干;别人不白干的他也高兴干。他不怕失败,不怕遭人笑,也不会害臊。有人暗地骂他脸皮厚,他听了很愤怒地骂道:“妈的,你来干好吗?”接着他又说:“哼,你配!”因为他只知道照着自己的意志去干,绝不顾虑到身外的一切,以致变成一意孤行,难免要受同学们的责难。
何满子虽是在受师范教育,但他心里对于这种教育却是老大不高兴。他怀疑师范学校的科目为什么不跟普通高中一样?他痛恨教育部改削师范学校的课程,缩小师范生的视野,祗能造出一些眼光短视的小学教师。
“哼!为什么要把师范学校中的人生哲学和论理学①二科取消呢?妈的,不懂人生哲学和论理学做什么人?”
他一听到教师的“你们将来是要去当小学教师的……”这一类话,眉头便会皱起来,暗自喃喃地说:“你怎知咱老子不升大学?”
因为他不愿使自己的智识单被课本封锁,所以十分爱看课外读物,哲学、社会、经济方面的书籍,都看过一点,其中哲学书籍读得较多,记得前年冬天,他还将一册随笔题作“何氏哲学”,同学们都揶揄②他说:“呵,何满子哲学家,何满子哲学家。”
他又爱批评,每当读过一本书后,便开始批评了,评语很简短,不是说“内容很好”,便是说“狗屁”。有一次,他读了李季的《③哲学史大纲批判》,便将的《哲学史大纲》骂得一钱不值:“有什么了不起的,这种书,我何满子也可以写!”
他不论对于什么人,只要有过一面之缘的,便会跑去拜访,胡拉乱扯,至少要谈上大半天,要是请他吃饭,他认为盛情难却,决不推辞的。尤其对于女同学,十之四五,他都熟悉;平常鱼雁往来的,也有三五位。
他时常说:“女朋友要多,失了一个还有一个,这才不会苦闷哩!”
对于不认识的女同学,他也会借故三言两句地和她攀谈。经过几次,就熟悉了。记得有一次,一位女同学手里拿着两本《妇女生活》,他跑过去向她说:“借我一本看好吗?”
那位女同学的脸虽被他弄得很红,但书毕竟是给他借来了。
对于运动,何满子是十分爱好的,各种球类和田径运动都能玩上几手。在运动时,他是非常大胆的,不怕危险,不顾疲劳,拼着全力跑,跳,掷。所以他的进步,也是超人一级,要是当时有几位女同学在旁静观,他就更卖力:譬如在比赛篮球时,他也必定左突右冲,由后卫改做前锋去投篮,侥幸地中了的时候,他非常得意地抬起头来,瞧一瞧女同学,轻松地跳上几跳。有时偶因失足仆倒,他起来决不摸一摸膝盖。
“跌杀也勿管”,这绰号就是这样产生的。
现在,何满子是走了,南校里似乎增加了许多寂寞。
简 评 >>>>>>
一、理论联系实际,借鉴他人经验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工作法,并且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比如,在上学期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班主任们的发言令我获益非浅。除了学习同事的经验,另一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绝好途径是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我尝试着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人生哲学的诸如《嫉妒心理学》、《错误与人生》、《成功启示录》及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哲学丛书等,这类书能丰富思想,帮助我们在向学生说明某个问题时,可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令其信服;另一类就是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书籍,诸如图书馆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等书籍,阅览室的《班主任工作之友》等杂志,每一次阅读后我都大有收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在看到有关文章时迎刃而解。当在书籍或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我会将它剪贴或作一些摘抄,这些理论和经验对我的班主任工作帮助极大。我深感活学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活泼而高效。
二、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战国时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极端强调法制易导致法西斯,今天的台湾提倡儒家学说,但黑社会问题严重;我觉得儒法结合的新加坡,既讲民主又有法制,是很值得推崇的。治理国家如此,管理班级也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结合。明白了这一点,我在培养班级民主气氛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是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班规定下之后,我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轻松。当然我班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在开学前夕,初步制定了一些管理的要求。整个一学期中,我发现好的方法,便付诸实践,前前后后宣布了好些班规,但因为是不成文的,有时会出现法度不一的混乱情况。因此,我一直在考虑将这些规定用文字进行规范化。新学期一开学,我就主持全班讨论,经反复修改,将班规规范成文,制定出了详细的班规,并且自己打印出来,发到每一位学生会手中,督促学生执行。我们班除了位班委及课代表,每组设有组长、副组长、背书组长、卫生组长,每天有值日班长,联络员,并从每组选出一位值周班长。班里的同学差不多个个是干部。组长管全盘并负责收作业;副组长主要负责登记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每周末在班里汇报一次,并负责德育考核;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的职责在班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因为管理规范,我班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那么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报名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去领书,发书,而且从中发现了哪些同学比较大胆;每周班会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上一周班级的情况,然后由我总结;每天的值日班长都要上台总结当天情况;课堂纪律扣分的学生进行演讲;凡有班级问题需要讨论时,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见解等等。经过锻炼,我班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出现了许多人才,第二课堂活动效果显著。
三、充分利用班会,做好思想工作
想让学生切实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必须在思想上让他们想通,思想工作做好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深感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1、在班会课上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班的班会通常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是我讲近期发现的问题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有些老师觉得班会没啥可讲的,而我发现班会课其实有很多很多内容可讲。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作为班主任得时时刻刻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有针对的做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比如,开诚布公的给他们讲嫉妒心理,使学生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正确对待;我要求学生遵守的班规,我就在班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要求;要他们不要早恋,首先从思想上让学生正确认识,然后就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同时举各种事例进行说明教育;要他们上课发言,就教育学生举手发言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是对自己自信和勇气的一次锻炼,当前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有自信,充满勇气的人;要他们努力学习,注意学习方法。当然,讲的最多的,是关于理想,如何做人的道理。每次要讲某个问题前,我会查一些书,想想大致该分几层说,如何尽量吸引学生。我常用一些故事、事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受教育。平时看到有利于学生的好文章,就将它收集下来,班会或星期五在班级念念。另外,我在班会上提出的各种问题经常让学生讨论,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表现的非常尊重他们的意见。
2、每一次活动前后作好思想动员和总结
不管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还是外出活动,我总是事前作好思想动员。如:军训前,给学生讲了很多一个人只有能吃苦,才能成才的道理,(我讲自己的切身体会,还以中国与日本的小学生一起夏令营的事实说明)然后说大家现在是没什么苦受,但是自己不要娇惯自己,应自己锻炼自己,而军训正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这样,使学生端正思想,增强了坚决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在整个军训中,我班没有一个同学请假,甚至晕车呕吐、肠胃疼痛等仍坚持训练;又如:进行演讲辩论比赛前,举各种事例给学生讲口才的重要性,于是同学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演讲热。另外,每一次外出前,都强调纪律性和同学的互助友爱;外出回来,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表扬热心助人的同学。
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人的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 “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我读书的一些故事。
谈起读书,真是羞于开口,因为在大学和参加工作的前三年很少读书,很是后悔浪费掉的光阴,匆匆而无为,为错过了大学图书馆的丰富藏书而扼腕。不过还好,自从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我们学校刮起了一股书香之风,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我读的第一本教育书籍是陶继新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要感谢这本书,因为书中有很多经典案例,同时也讲述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拥有精深的专业功底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修养。它就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僵直困顿的教师生涯,照亮了我专业成长的前行之旅,点燃了我寻找职业幸福感的心灵火炬,同时也激起了我对读书的热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一个只教眼前书而不广泛阅读的教师是不可思议的。勤奋地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仅仅读一两本书是不够的,是什么再次给了我读书的热望呢?谈起这个问题,应是在去年我生病的那段时间,与其焦虑自己的不幸,还不如捧起书去寻找生命的美好。于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又读了很多教育理论和人生哲学书籍,比如说:读李振村的《为什么是抚松》这本书,尤其喜欢抚松的这一教育理念:只要人好,世界就好。读常丽华的《教室,在书信中飞翔》让我明白了:老师即课程!一位心中始终装着自己学生的卓越老师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读倪萍的《姥姥语录》给了我这样的力量:只要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从那以后,读书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在有意无意地积累着我的财富。我认为,不读书便无以做教师,而做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达到的高度。
我现在正在读柴静的《看见》这本书,虽然柴静从事的是新闻行业,但是,她的成长经历,却给我们的成长以许多启示和引领。保持个性,努力成长。不论是在毕业之后的初踏社会,还是到了万人瞩目的中央电视台,她都表现了自己强烈的个性。在名师面前不服输。在央视高人陈虻面前,柴静却一直以自己“小清新”的个性来面对他的调教,常常惹得陈虻哭笑不得。哲人一样的陈虻没有给她一个笼子,只告诉哪里是她的天空。然后,他会在“高一厘米”处随时敲打着她这个有个性的“网球”: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练练她。”“成功的人不能幸福。”……她在新的环境中凭借他倔强的个性,没有忘记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没有忘记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见。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
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刚走上讲台缩手缩脚的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有教学自信、乐于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快乐的教师。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我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带给了我成长的喜悦!
关键词:哲学 人生 大学生
一、对大学生对哲学认识的调查
通过对男女对半的全国各层次(包括重点大学、普通本科、专科)院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92%的同学都觉得哲学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比较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却只有14%的同学会去观看这方面的书籍,32%的同学会在特别闲的时候思考自己的人生,,42%的同学会在自己受到特别大的挫折的时候思考这方面,而还有些同学根本不会想哲学这个让他们觉得十分遥远的东西。
二、对大学生现状的分析
大学生普片都能意识到哲学的重要性,这说明大学生对此至少是有比较好的接受能力的。但是却鲜有人去真正的思考和学习这方面的问题,说明大学生对此认识不够清楚,不够重视,只有当困难来临时有些同学才幡然醒悟,有很多同学更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对于这种现象根据调查分析发现是因为(1)社会阅历太少,生活过于松散,没有思考的动力。(2)觉得哲学十分的深奥难懂,畏难情绪,让大家望而却步。(3)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楚,不了解自己,不懂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会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在某个时候迷茫甚至堕落走上绝路,所以很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哲学这方面的教育。
三、发挥哲学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
哲学,何为哲学?说得潮流一点,哲学就像苹果,当然这不是一般苹果而是牛顿的苹果。牛顿的苹果让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可能学理科的大老爷们就会说了,这不是物理么?但是这确实也是哲学,因为哲学就是对这个大千世界规律的总结和浓缩。
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布莱克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专业知识么?虽然专业知识确实挺重要但要是遇到实际工作的情况,这点知识根本不够看,若你要跨专业找工作那就更无所谓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要读的是大师。大师能教你的不就是对世界对社会客观规律的总结么,省去了自己用血的教训去摸索,自然比别人更快一步。
说到大师,我不得不说,这个世界的大师真是太多了。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孙武)外国的黑格尔、苏格拉底、柏拉图、伏尔泰等等。每个人的思想,性格又有很大的不同。但所谓大道殊途同归,在此我简单的谈一下哲学能对于我们的指导。
(一)知己
这个知己可不是红颜知己,而是知道自己,清楚自己。你对自己了解么?鲜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觉得我对自己还不了解么。而实际并非如此。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都缺乏理性客观的认识。也许你认为自己还不错,各方面都还行,大家都挺喜欢我的,也有自己在行的方面。可是这是真的么?如果其他的人都不这么想呢。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的原因。其实我也是其中一员,以前我觉得我对大家都挺好的,应该人缘还不错,但是有一次选举的时候,我落选了,我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后来才发现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客观,一厢情愿地往自己脸上贴金。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当局者迷,听取离你最近的人的意见是最好的方法,父母、兄弟、朋友,找个机会问问他们自己是一个怎么的人,让他们客观的回答。要注意身边的人对你的评价,哪怕只是很轻的一句话也许就包涵了一些真正有用的信息,平时我们都吧这些话当成了耳边风,说说也就过了,其实这才是真正的镜子,人们眼中的你。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人,就会丧失信心,遇事畏缩不前,可能使人形成怯懦、沉闷、无生气等特点;如果一个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处处比人强,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这样的人容易形成盲目乐观、做作、固执已见、自以为是等不良的人格品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告诉我们对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不然在这个生如战场的年代就会打败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是曾子告诉我们得每日自省,认清自己,才能很快的进步。
认识自己不仅仅是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还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最好一直带在身边,不然在未来的某天也许就会出问题,茫然而不知所措,尤其是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而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但这个问题就像灯塔上的一盏明灯试试纠正和指引我们的方向。
(二) 坚毅
坚为坚持,耐心,恒心。
毅为毅力、执着、果断。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就可以朝着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前进了。但是怎么前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呢,在这个节奏如此快的社会里,我们可没有很多的时间去走弯路。这便需要技巧,而这个技巧就是坚毅,坚毅让人变得智慧,坚毅能让人成功。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乔・贝利
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黑格尔
关于坚毅的哲言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多关于它的名言警句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这实在是人生真理呀!也许很多人认为现在还哪有时间去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情,殊不知认准了道路坚毅的前进才是最近的道路。
巴拿马草原里生活着一种凶猛的食蛇蛙,蛙连牙齿都没有怎么才能吃掉蛇呢,当食蛇蛙用舌头将蛇头和身体的一部分卷进口中后立即采取咬蛇先咬头的策略将响尾蛇连头带身约20公分长被吞进食蛇蛙的嘴里,此时的食蛇蛙胸有成竹,不吞也不咽,不松腭骨也不动身子,只是牢牢咬住猎物不松口。而被吞的响尾蛇则挣扎、扭身、盘绞……使尽浑身解数,大约半个小时以后,响尾蛇用尽了气力,食蛇蛙才开始享受自己的战利品了。如果它开始很急的把蛇吞下去说不定就会被蛇给折腾死,含在嘴里坚持这么久,这是大自然教给它坚持的品质,这同样在狮子和其他动物捕猎时体现得淋漓精致。
人也是大自然里的一份子,立志不坚,终不济事,人没有坚毅的品质很难做成事;也很难拥有智慧,因为智慧需要一颗恒心去学习;甚至很难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下去,因为这个世界不仅很美好,还很残酷。一个有着坚毅品质的人势必会成为一个强者。因为当你做到了第一点,清楚正确地认识了自己之后,无论你缺乏什么,你都能通过坚毅这条道路去实现你的完美人生。歌德曾说: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三) 愚 仁
大智若愚,仁者为王。
愚这个看似与聪明相反的词语却总是与智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是物极必反的原因吧。当我们做到知己和坚毅的时候,应该已经成功了,或者离成功已经不远了。但是正所谓居安思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生在世必须要懂得藏拙,看似愚笨的背后却有着中国五千年文明所总结出的大智慧。尤其是在这个孔孟之道,中庸之理已深入骨血的中国,否则会活得很累。有一对父女,他们都喜欢象棋,总是时不时的下上一局。女儿长大了,因为聪明伶俐,棋艺也增长得很快,可是无论如何都下不过她老爸,每当父亲下赢的时候都会开心的大笑说你还嫩着呢,这个时候女儿都会乖巧的在一旁聆听父亲的指导。直到有一天,父亲闲逛时不经意看见女儿在和村里棋艺最好的一个老头下棋,并且还下赢了,才知道女儿不是下不过自己而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让着呢,想着女儿乖巧的笑容,两行浊泪飘然而下。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这个故事里面就是这样,正是因为女儿看似愚笨的大智慧,才让家庭更加的幸福美满。人生在世,难得糊涂,糊涂是洞明人生的大慧。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虽然二者有着较大的区别,但是这个“仁”绝对是道中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仁的体现,对人要宽恕,“恕”是“仁”的消极表现,而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要的东西,别人如果也想要就帮助他成功。一个恩施天下又不招人讨厌的人恐怕想活得开心都难吧。哲学同样教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虽然要“仁”,却不可胡乱的“仁”,“农夫与蛇”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过,农夫看蛇冻得可怜,把蛇放身上让它取暖,却被蛇咬了。这便是盲目的仁,没有意识到根本的关系,也没看到自己是否有那个能力,就去做所谓仁义的事,那不是仁,是没认清自我,是傻。佛祖割肉喂鹰,那也是建立在自己割一块肉不会死的基础上。能力越强责任越大,想要做一个“仁人”,就要先提高自身的能力。其实如果说前面说的两大点是说怎么样才能成功,那么愚仁便是说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和谐更洒脱,在这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气质和气度。
哲学是一门崇高的学问,但它并不如世人所想的那么深奥,什么“见一叶而知秋”看似深奥,可说不定经常在田里劳作的农民大叔比那些大学问家更懂,即使不看那“一叶”同样知秋。这便是对世间规律的总结。一个常思考,常总结,多求证,省悟自身,抱坚毅之志,怀洒脱胸襟的人必将踏哲学之捷径迎光明未来!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 逻辑学[M]. 人民出版社, 2002.
[2] 老子. 道德经(老子)[M]. 金盾出版社, 2009-01-01.
[3](美)菲利普斯. 苏格拉底的6个问题[M]. 1.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4] 王健民 等编著. 孙子兵法(全四册)[M].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7-6-1.
[5] 于丹. 于丹庄子心得[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李泰良(1991-),男(汉族),四川岳池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