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广泛普及,但发展不平衡随着电子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在向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迈进。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方面的应用即会计电算化也逐步显示出其优于手工会计的特点,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导致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平衡,通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计算机对会计工作的帮助越大。
(二)会计电算化人才大批涌现,但复合型人才仍供不应求
近些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需要既懂会计知识,又精通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经过社会上各种层次专业教育和会计知识培训,会计人才已不在紧缺之列。但企业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对从网络上得到的会计信息进行“过滤”,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且要注意对本企业财务机密保密,防止网络黑客和竞争对手非法获取本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源。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达2000万之多,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业务水平总体来说还不高,复合型会计人才仍供不应求。
(三)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迅速发展,但其安全机制有待加强。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推广、发展迅速,从单项业务处理到建立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从“各自为战”的单机操作到会计软件网络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随网络系统更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安全方面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等。病毒具有隐蔽性高,传播范围广,破坏力大等特点;黑客是未经授权侵入网络的用户和程序,它的诡计一般有:破坏用户个人信息,解开密码,轰炸即时消息等。这些都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构成巨大威胁,会计电算化继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加强其安全机制。
(四)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基本形成,但未与企业管理相融合
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前提,软件的发展和使用决定着企业、公司的会计工作能否继续和深入。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使得财务软件已在我国部分企业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财务软件经历了从DOS到Windows到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过程,但软件光有先进的技术而未与管理目标管理思想相融合是不能给企业带来大的价值增值的。由此可见,软件行业要从客户需要出发,与企业管理目标和管理思想融合,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二、新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由单项处理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发展
我国的许多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是单项的处理系统。随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把单项处理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大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向网络化、智能型发展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初始阶段是采用单机处理的,随电算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单机已不能满足信息处理和使用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网络,网上的各台计算机可以单独进行数据处理,又可以传递、共享信息。
伴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智能会计专家决策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是将决策型模型的管理论和专家数据库相结合而产生的智能化统一管理,它既可以满足传统会计决策的需要,又可以向决策者提供意见和建议。从而避免了企业决策的非理性化和纯数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逐步向网络化、智能型发展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售后服务相分离
会计软件是一种应用软件系统,应用软件能否应用成功,关键在于“应用”这个过程,应用过程包括对用户多方面的培训,对企业手工业务流程的重组以及正常运行后的技术支持与维护。可见,会计软件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产品的质量,更多的取决于软件的售后服务。在软件的开发、经销、服务集于一身的情况下,有的公司虽然能开发出良好的软件产品,但不能提供用户满意的售后服务;而有的软件产品不是最优质的,但其售后服务相当好,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完全满足软件应用者的需要,笔者认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软件开发与售后服务应分离,使得开发商、服务公司各司其职,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完全实现了从编制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整个流程的自动化操作。会计电算化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也让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本文将从会计工作方法和会计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领域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方法;会计实践;影响
会计电算化又称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综合了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推动了会计行业的发展。换言之,会计工作开始从手工核算向计算机核算进行转移。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从70年代末起,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探索起步阶段、推广阶段、渗透融合阶段和ERP系统集成管理阶段。虽然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推广非常迅速,使得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财会电算化网络系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始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
(一)改变了传统会计处理数据的方法。
最初,财会人员采用纯手工处理数据的方法。从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明细分类账及总分类账、结账到编制会计报表全部都由会计人员手工进行核算。整个处理流程中会有出现重复抄录、易出差错、传递缓慢等问题。但是,会计电算化这种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处理工具改变了传统会计处理数据的方法。财会人员只要把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中的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将自动计算出会计数据的结果,比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总之,会计电算化中的这种“一键式”的数据处理方法在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拓宽了会计核算的广度及深度。
传统的会计核算一般只关注定量数据的核算,通常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但是会计电算化拓宽了会计核算的广度。它通过设置其他数据库存储非货币信息,从而建立对企业进行有效性分析的核算系统。比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可以建立薪资管理账套,账套中的人员档案信息就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挖掘了会计核算的深度。一般传统手工核算在设置会计科目时最多设置三级科目,但会计电算化利用科目编码,至少可以达到四级。会计科目的级次设置越详细,核算就会越深入。其次,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的模式。最后,这种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生成的数据相比传统手工核算得到的结果要更加准确。比如:在传统会计中成本核算和报表的编制过程相对复杂,也会涉及到诸多数据的运算,财务人员容易在核算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错。但是会计电算化的“一键式”处理,就可以自动汇总数据。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一)加大了“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最初我国会计人员一般只要求掌握最基本的记账、核账、结账、编制报表的技能。因此有大部分的会计人员也只能熟练地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法。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会计人员在熟悉手工记账方法的同时还要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程序。除此之外,还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对计算机进行相关维护、对数据能够输出并备份以及病毒感染的防范等工作。因此,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实践过程中就加大了“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力度。企业或事业单位需要对其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操作培训。针对某些大型企业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去参加会计电算化进修学习。这样,才能更新会计人才的观念,在接纳新知识的同时高效地熟练地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操作。
(二)促使会计实践工作朝管理方面发展。
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促使会计实践工作开始朝管理方面发展。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是对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核算然后汇总,并没有对其会计信息进行深层次地分析。因此,无法根据这些核算出的会计结果给企业管理者或者企业相关利益者提高决策相关的信息。然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不仅简化了会计核算的程序,其软件系统通过不断地升级完善,外加结合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能够为企业建立以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管理者可通过这个系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所以,会计核算工作不再是服务性工作,它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会计信息在反映真实客观事实的同时还能够控制和管理人们的行为。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数据处理方法,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还促使会计实践工作朝管理方面发展。总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各项财务软件的应用实施,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度,还节省了更多的劳动成本。会计电算化在促使会计实践工作朝管理方面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生活的加速发展。
作者:彭梓琪 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会计系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迅速,但同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对于研究、预测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现状。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从起步到现在,在我国掀起一个又一个会计软件开发和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从简单的打印工资表到今天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已经可以完全取消手工记账,实现全部会计核算业务的电算化。
1、已经实现通过网络报送数据,逐渐发展会计的网络化。目前,商业部系统不少地区的会计报表已从软盘递送进入计算机联网化阶段,从而加快了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和传递,及时满足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同时也促使企业尽快把计算机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另外,我国的各大中型企业和软件公司也开始研究网络会计,并开发能实现网络会计的软件。例如,我国著名财务软件开发商用友、金蝶等提出的网络财务方案,就把Internet/Intranet网络与财务软件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完善地融合。
2、先进的管理型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得到国内软件公司的重视。在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美国GARTNER GROUP提出开发的,能通过企业现金流、物流来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设计的ERP系统。目前,我国已有多家财务软件公司在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后成功转型开发出ERP产品。
3、大力提倡“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电算化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各种核算和编制报表,或者说主要是实现财务会计的电算化,但是从ERP系统在我国的开发和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会计软件市场研究的焦点已经集中到了以管理会计电算化为目标的“管理型”会计软件的研究上。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主要差距分析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没有发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的作用。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应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当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不能支持跨国集团的多国业务,更无法达到电子商务的要求。
2、电算化会计软件仿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削弱了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仿真”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是评价会计软件优势的主要指标。从当前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来看,电算化会计系统几乎可以仿真出手工会计系统的所有方面,计算机只不过是充当了手工会计的工具。这种会计信息系统既没有消除会计手工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观判断因素等固有缺陷,又没有在信息处理方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另外,人机交互功能不发达,尤其是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没有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下完成。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不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3、会计软件开发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大都仅仅把计算机当作高速运算的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很少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管理会计功能,并没有起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近年来,虽然倡导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但效果不理想、成果也不明显,会计软件还只停留在以核算为主的软件开发阶段。
4、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近几年,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上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电算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另外,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与企业内其他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来看,国外在20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核算职能,并开始研究会计的网络化、MRPⅡ、企业管理信息一体化,会计软件开始向管理型发展。八十年代初、中期已基本普及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由日常一般管理型向决策支持系统发展,出现了ERP系统等。从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来看,我国会计电算化正处在国外七十年代的发展水平上,即实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再结合我国电算化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对其发展趋势作如下的依据分析:
首先,网络化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现今,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兴起,不仅加快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加强了企业内外部的联系,还推动了传统会计的理论发展和更新,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供广阔无限的发展空间。于是,网络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必然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之一。
其次,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跳跃式的发展特点,使得我国在信息系统的选择上,跨越了国外在七十年代所开发出的MRPⅡ系统,企业直接接受并使用了比较先进的ERP系统。从而达到企业的信息化,即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与其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所以,将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必然向ERP系统的方向提高和扩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共享;解决措施
一、怎样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源共享
所谓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同一会计信息资源可以被不同的使用者用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而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则是使同一信息资源的电子数据形式能够被各需求方无障碍地解读和利用。对于具体的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有两层含义:分享他人信息资源和我方信息资源与他人分享。
以具体的信息处理系统为参照,可将共享的信息资源分三类:原始资料、中间结果和终极信息产品。
从信息需求者所涉及的范围看,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信息系统内各功能模块间的原始资料共用和中间结果交换;会计主体与上下级间的财务数据的上报与下发;社会范围内财务状况的披露与经济情报的搜集。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料共享的现状分析
基于以上概念,反观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历程,在孤立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上发展迅猛,已基本满足了替代手工进行会计核算的需求;然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共享方面的发展却非常欠缺。会计信息在部门间、上下级单位间、社会各相关权益人间的交流,甚至比手工会计时期更艰难,必须在系统间对同一数字化信息再通过人工解读、转换、重新录入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的数据、上级部门的报表汇总系统与本单位的报表生成系统脱节等等,不一而足。对同一数据源的重复录入,不仅仅是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它增大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其影响要比表面上深远得多。
三、问题分析和解决措施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计算机技术水平方面看:我国计算机平均应用水平低,网络技术发展相对滞后,通讯基础设施薄弱。除此之外,更有人的认识和行为模式上的原因,即与此相关的各阶层普遍缺乏会计信息社会化意识,对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的信息共享问题认识不足,产生盲点,进而在本单位工作中忽略了会计电算化信息共享的特殊要求。
首先是制定会计制度和规范会计电算化行为的权利部门和权威机构,在注重制度的行业适用性和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合法性、安全性的同时,相对忽略了电算化会计信息交流所需要的信息规范性和一致性。其次是各财务软件开发商,较重视系统核算功能方面的完善,而较少顾及信息交流与通讯功能的开发及其他系统兼容性的研究。再次,财会人员本身,只局限于本职核算工作的要求设计原始资料的录入和加工结果的输出,对怎样利用他人的数据为自己服务和怎样以自己的信息产品服务于他人皆认识不足。
应当指出,在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信息共享必须以计算机网络为充分必要条件,有了这一基础,信息共享会自然而然的得以实现,没有这一条件,就无信息共享可言。笔者认为,情况恰好与此相反,事实上,网络设施仅仅是为信息共享创造了有利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而人的因素才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大量的、基础的、关键性的工作是与网络技术无关的,是只关乎人们的认知和行为的,是应当在技术实现之前就要作好的。因而,即使在无网络环境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实现电子会计信息的便捷交流;反之,则无论网络设施如何发达,以上所述的电子会计信息交流上的尴尬都会依然存在。
四、资源共享前期应作好的三个社会层面工作
(一)制定会计政策规范的机构或社团,肩负着规范和引导会计人员和系统研制开发人员的责任。在会计人员对信息共享的认识不足、开发商缺少必要的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政府和权威机构为其创造条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干预非常重要。为此,在制度制定开始,就应当考虑电算化会计信息在社会范围内交流的需要,力求制度中的名词、代码、元素、表格做到精确、规范、统一,以利于社会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如各行业同一经济性质的科目名称力求一致,同一科目名称的科目代码力求一致,同一报表元素在表中、账中和表间含义力求一致等等。此外,在对会计软件提出安全、合法、可用性要求的同时,对其数据的输入、输出提出必要规范,如规定必须提供标准格式的、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光磁介质的对外会计信息,主要会计报表必须能够被几种通用的办公软件准确识别,孤立系统必须留有用户级的输入输出接口等。
本文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应用于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要加强审计人才的培养教育;提高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影响;改善措施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逐渐应用于各个行业,其在会计中的运用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电算化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广泛运用,传统的审计手段受到了挑战。由于如今各个企业与国家单位都已经采用了信息化模式,很多会计信息直接可以在网上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流,促进了信息的快速化与便捷化;为了适应这一现象并且使审计工作能更好的跟随时代步伐满足社会需求与审计需求,电算化运用于审计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于审计产生的影响分析
1、对审计工作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对于审计工作有着诸多的影响,其中包括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内容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准则标准的影响等。首先表现在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在电算化审计中,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方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编制都是在计算机内按照既有的程序设定模式进行的,既增加了规范性,又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次,表现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上。与传统审计内容不同,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内容,包括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容控制的审计等等。在这些方面,都需要审计人员参与其中,以期更好的为审计服务。再次,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现代审计是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抽样审计的。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储存基本都是集中在计算机工作中,从而实现手工会计系统中的一些职责的分离,牵制力的下降。最后,是对准则与标准的影响。由于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有着诸多的不同和变化,传统审计中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不相适应,因此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会计电算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诸多不同点,也可以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审计模式下较传统模式下优越的一些特征,并且也能看出当前我国在会计电算化审计模式下所欠缺的一些地方,从而能够发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
2、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由于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出现,对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有所改变,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就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参与审计;不懂得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的审计人员就会因为无法识别和审计内部控制系统而无法参与审计;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为不懂计算机而不能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无法实现审计工作,或者会因为对计算机不熟悉而使审计出现错误。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在现代化审计的要求下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化,单单只会审计知识是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因此加强对审计人员电算化方面知识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会计电算化用于审计后面临的问题
1、面临的人才问题
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使审计工作中所需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了诸多变化,审计人员不仅仅要懂得审计工作所必须的知识,还需要懂得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在审计工作如何运用,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再者,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等等,使得知识的更新成为必要。
2、面临的安全性及真实性问题
审计面临安全性和真实性问题的原因在于,当今的信息共享与资源共享等特性,会导致审计工作中的部分所需的资源与数据被窃取;其次,当今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会导致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数据真实性出现问题。比如,计算机处理下,许多的会计记录都可以进行修改,而且进行修改后是不留任何痕迹的。电脑高手或者黑客等还是有能力在网上进行一些非法操作的,在我们审计工作人员无法察觉的情况下篡改我们所需要审计的内容误导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审计结论。这就是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中会出现的安全性与真实性的问题。由上可以看出,在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也有着诸多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会计电算化对于审计工作的帮助,为了让会计电算化更好的为审计工作服务,就要注意这些问题并且对其加以更正或完善;并且从审计人员自身出发,学会防范这些问题的发生。
四、在审计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改善措施
1、人才问题的改善措施
首先,加强对审计人员思想观念的教育。在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不但要把侧重点放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在审计运用的接受上,还要针对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想教育,从被审计方来解决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存在的安全性与真实性问题。其次,加强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对审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应该让审计人员以及被审计方注意避免和重视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模拟训练,掌握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再次,加强制度化建设。在人才的发展和使用上,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成长。最后,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我国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对审计方与被审计的工作加以规范和调整,并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提倡,强化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
2、安全性及真实性的改善措施
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首先,我们还应该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开发着手从而实现对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要适应不同的会计制度、审计制度,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安全并且保密性更强;其次,还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开发出普及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会计软件;最后,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对这些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审计工作中数据资源安全性与真实性的保障的一种手段。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做到企业内部职责明确,以防出现会计信息与资源流失和其他的安全隐患。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不断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也随之不断的完善,我国审计工作的环境也有着诸多改变。虽然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电算化审计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审计队伍的素质。
作者:赵振坤 杜曼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良.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1.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