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标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范文第1篇

通讯标题的词类

汉语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根据是否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和有无词汇意义,分实词和虚词。前者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并且有词汇意义;后者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无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

(一)实词

1.名词

经过考察,笔者发现通讯标题的主题经常出现植物名词和动物名词,副题中出现指人名词或部门名词。例如:

暴风雨中的海燕

——唐海刑警09年大案侦破纪实(《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1月16日第5版)缫尽蚕丝始见蛹

——乐亭县公安局侦破“10·24”重大杀人案纪实(《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1月30日第5版)

上述例子中,主标题出现的名词有“暴风雨”、“海燕”、“蚕丝”、“蛹”,副标题出现的主要名词为“刑警”和“公安局”。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通讯的主标题一般为虚题,所以用植物名词和动物名词表示;而通讯的副标题要为实题,因此用具体的部门名词或指人名词称呼。

2.动词

笔者发现通讯标题的主标题中动词使用规律不明显,而副标题中一般都出现了标记动词:前标记动词“记”,后标记动词为“纪实、述评、纪事、见闻、侧记、写实、综述、启示、掠影、扫描、探秘、小记、速写”。例如:

塞上春来展新图

——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人民日报》,2010年3月24日第1版)红梅绽放寒冬中

——丰南区西高镇经济高增长探秘(《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1月14日第1版)

3.代词

笔者发现代词在通讯标题的主题中经常出现,而在消息标题中较少出现。

我的“家”在十八盘

——记迁西县老区村大学生村官揣迎利(《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2月28日第3版)

皇皇巨著是这样编成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诞生记(《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7日第15版)

以上两例中出现的代词分别为“我”和“这样”。笔者认为,通讯主标题可出现代词,是因为通讯这种新闻体裁与新闻的典型体裁消息有差异,消息需要直接告诉具体发生的事情,而通讯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要求形象生动,因此,标题中用代词可以吸引受众的兴趣,去探寻具体人物或事件的发展脉络。

4.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在通讯的标题中会出现一些拟声词。例如:

党旗猎猎新潮涌

——玉田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纪实(《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1月12日第1版)

“猎猎”形容风声及旗帜等被风吹动的声音。在这里,“猎猎”主要形容党旗的声音,给人一种如闻其声的声响效果。

(二)虚词

现代汉语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通讯标题中介词“为了”、“把”经常出现。为了农民的幸福

——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述(《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月20日第1版)把安塞建设得更美好

——陕西省安塞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纪实(《人民日报》,2010年4月1日第1版)

通讯标题的辞格

笔者抽取《人民日报》2009年11~12月共50条通讯的标题进行分析,发现通讯标题使用辞格的占28%,其中对偶使用最多,之后是比喻、引用等。

1.对偶

殷殷南粤情切切话创新

——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珠海考察工作(《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2日头版)拟声词“殷殷”与“切切”相对,“南粤情”与“话创新”字数相等,可看做是对偶。

2.比喻

亮剑除“黄蛙”

——上海警方打掉一特大手机WAP淫秽网站(《人民日报》,2009年11月29日第4版要闻)

将“黄色淫秽信息”形象比喻为“黄蛙”,使人能够直接感受到其巨大危害。

“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到滦县中赵庄村调研侧记(《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2月4日第1版)

主标题直接引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的原话,使人能够直接感受到唐山市领导的观点,非常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另外,笔者还发现通讯中常出现的小标题数量为3个,它们经常使用排比或引用辞格。例如:

以王彦生为镜,做党和人民满意的组工干部

——全国组织系统深入学习“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纪实(《人民日报》,2009年11月28日第6版)

这则通讯就运用了3个小标题:

“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王彦生

“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吃点苦算什么,只要群众安全,吃点苦心里也感到甜。”——王彦生

“每当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他们的艰苦生活环境,我不敢有一点点放纵,否则会良心不安。”——王彦生

每个标题都是引用王彦生的原话,极具感染力;同时3个小标题使用排比辞格,形式整齐美观。

通讯标题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或词语的性质。新闻中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处在相对独立的语境中,一般来说不加标点符号。不过消息和通讯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有自己的特点。根据笔者的考察,消息标题中经常出现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如人名、部门、地名等后面。例如:

国家计生委:6省核查出生人口比报表多10%(网易新闻,2010年7月20日)港媒:戴思聪8月4日出殡 丧礼采用佛教仪式(网易新闻,2010年7月20日)通讯标题中破折号经常出现。例如:

一个山村的美丽嬗变

新闻标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消费主义 新闻标题

我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新闻专业主义日益引起新闻界的重视。本文尝试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出发,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4月21日的新闻标题为例,从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标题走向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三个方面出发研究新闻专业主义下新闻标题的走向。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

新闻专业主义是在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信念”,目标是服务于全体民众,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①而本文所强调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在保证以党和人民利益前提下按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进行行业操作的从业原则和信念,主要体现在“用事实说话”,传播真相或真理的最高理想;怀揣社会责任意识;抛弃个人偏见,冷静、全面、平衡、公正、多方位、多角度、多信源地报道各种意见,注重人文关怀以及弘扬人性光辉的理念。

二、新闻专业主义下标题的表现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窗口,是新闻与受众进行接触的最前沿部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对受众而言,标题是“第一吸引力”。②新闻标题,要从当前的形式和任务出发,根据新闻本身的要素,一目了然地标明新闻的价值、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标题在报纸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其在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下所表现出的倾向性值得新闻人思考。

1、客观的记录

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发生了七级大地震,在大灾面前,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全面、准确的反映事实显得尤为重要。

“雅安芦山地震致156人遇难”、“宝兴成孤岛 四万多人待安置”、“幸运!雅安各景区无游客伤亡”、“雅安监狱千余名服刑人员紧急疏散”、“上里古镇千名学生被困11小时全部疏散”、“‘孤岛’宝盛乡断道预计今日抢通”、“天全4人死亡600多人受伤”,分别从地震第二天遇难者人数,宝兴的情况、需要安置的灾民,天全的灾情,雅安的游客、服刑人员疏散以及被困学生撤离等方面,对灾情给予了客观的报道。这些标题不只关注生者,也关注遇难者,在遣词用句上保持着冷静的态度,极少使用“紧张”“严重”之类的副词,力图准确详实的反映灾情。“成雅高速道开双向应急通道”、“成都警备区2800名官兵驰援灾区”、“陆航出动9架直升机35架待命升空”等标题,则反映出震后救援情况。标题没有过多夸大的渲染,而是真实记录灾难。使读者在阅读时便可以对大致内容一目了然,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

2、全面的报道

相比以往,两大报纸报道的角度更加全面,广泛涉及灾情、灾民、救援以及震后影响等方方面面,力图从各个角度反映地震。“雅安芦山7级强震,我们依然坚强,黄金72小时 雅安多阴雨,省地震局:这不是汶川余震”描述了雅安芦山县发生七级大地震,其震后的天气情况以及省地震局对震情的分析;“宝兴成孤岛4万多人待安置,天全4人死亡600多人受伤,两条街,没有房屋幸免”等标题则显示出震后芦山周边区域的灾情以及灾后民众的吃穿住行;“民政部门急调6万顶帐篷,国家卫生应急对紧急救援,成都‘飞豹’‘黑豹’奔赴芦山救援,多趟‘抢’字头列车驰援灾区,出钱出物出资、市民同心:请为生命让路!救伤员 紧急腾出200床位”反映出来自政府、社会方方面面的救援情况。

3、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专业主义与人文关怀并不冲突,都提倡“以人为本”,新闻媒体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所肩负的大众责任,就是要通过报道将事件真实的呈现在受众面前,打动受众,拉近其与新闻事件的距离。

两张报纸都深谙人文关怀在报道中的重量,从标题“祈望芦山,近期暂勿自行前往芦山,第一时间呼吁:让出生命通道,要采访,更要救人!寻亲信息,伤员信息”中就可以看出除了关注灾情本身,新闻人也将笔墨触及到更深的层面,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帮助抗震救灾,他们担起社会责任呼吁群众让出生命通道,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不再为了抢新闻、博眼球将职业道德、人文关怀抛诸脑后。这些标题遵守新闻规律,并尽量满足受众的要求,让其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一种理性的关怀。

其次,除了关注灾害本身,“省地震局:这不是汶川余震”、“地铁大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地震来了,学会科学避险”、“七问芦山地震”等标题也开始注重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在大灾难发生后,帮助受众了解如何科学保护自己以及身边的人。这些以往被忽视的角落,如今却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些进步也体现着媒体作为公众守护者所散发的人文关怀之光。

4、彰显人性光辉

大灾频发,人们的身心已经饱受摧残,如何通过新闻报道激发人们心中的正能量,帮人们走出困境,是新闻专业主义所呼吁的,这彰显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激发人们向上的力量。

作为社会风向的瞭望者,两大报都力图通过标题,将人间的真善美展现在受众面前。灾难可怕,但在温暖的人性面前,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乡亲们,来喝免费稀饭”“救灾途中 两战士不幸遇难”“救一家四口20邻居9小时没歇气”“墙壁砸来 12岁姐姐把弟弟扑在身下”“母亲遇难 护士选择留在医院上班,背人血迹未干又赴一线救灾”等标题,把视线放在了对人性光辉的关注上,让受众能够感受来自军人、邻居、亲人们在惨烈的灾情面前,所表现出的守望相助的人间真情。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新闻报道,让灾区同胞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体现出了生命无价、尊严至上的宣言。

三、新闻标题存在的问题

1、问题表现

尽管两报已努力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出发建构标题,但消费主义却仍在侵蚀着新闻专业主义思想。“芦山七级地震 我们依然坚强”“震后第一夜 各自尽力彼此温暖”“孩子走了 她还保持怀抱的姿势”这些标题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将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以及感性需求放在第一位,却影响了新闻的质量。震后,灾区的情况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尤其在经历过512地震的四川,媒体抓住了观众的同情心,对一些灾难性事件精心策划,将其塑造成可能畅销的新闻商品。这种现象如今并不少见,是一种消费灾难的表现。

相比《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的新闻消费主义现象更为明显,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一些新闻被构成、被制造、被开发出来。比如:“有光,芦山第一夜灯亮着,第一顿晚餐:同“粥”共济,宝贝,睁开眼就是晴天,姐姐,再不能陪我长大”,阅读这些标题,第一感觉就是极富煽情意味,强调记者的体验,突出新闻事件中的悬念和情感方面;在语言的运用上,主观色彩浓厚,偏重于新闻的故事性。

2、产生原因

早在1870年到1900年间,美国报纸就进入到“黄色新闻”时期,报纸内容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大量刊登轻松幽默的社会新闻、当地消息和色情、暴力消息,文字通俗、夸张而富戏剧性。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公众对黄色新闻日渐厌恶。这种新闻手法逐渐失势,却并未完全消失。其在吸引受众、提高销量等方面的优势依然影响着当今的新闻业,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新闻消费主义的产生。

如今,以默多克传媒集团为代表新闻消费主义,其重视市场、重视商业化运营,以盈利为目标,以受众为导向,把新闻看作是提供娱乐的平台的理念已在潜移默化中被很多大众传媒机构所接受。在这样的趋势下,新闻报道受到了消费主义思想的侵蚀,在内容上强调消费;在传播的运作上,以市场为主导,读者成了“消费者”,新闻成了“产品”,传播领域成了“市场”,随着商业逻辑对新闻部门的渗透,新闻也开始为市场需求服务。③

四、改进思路

可以看到,消费元素加入的确能够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增加可读性。但如何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仍然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提倡人文关怀和煽情要把握好度,在考虑受众阅读心理时仍要坚持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新闻专业主义和消费主义并不是完全不可调和,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让两者对峙战争和渗透融合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④

首先,要制定规范性措施,为新闻专业主义的落实营建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抵制过度消费主义倾向的报道,保持新闻的纯洁性。其次,要均衡考虑报社、杂志等媒体的发行量以及广告收入。只有这些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新闻专业主义才能够得到维持。最后,在每期的内容策划、准备时,应该平衡专业主义与消费主义,一味的奉行新闻专业主义还是完全推行消费主义都是行不通的,只顾前者是不能得到媒体正常运转的经费,而单坚持后者则既不符合新闻规范也不能使媒体得到长足发展。

结语

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下,新闻人已经尝试在新闻标题中树立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观,力图为受众呈现客观真实,全面具体,充满人文关怀,弘扬人性光辉的新闻内容。然而,在新闻消费主义的热潮下,无论标题还是内容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消费主义的影响:过度煽情化、为博眼球而强调主观色彩的注入。因此,媒体在重视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要兼顾消费主义,并将这样的媒体价值取向表现在标题和报道中。只有平衡好新闻专业主义和消费主义,才能为中国新闻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①刘新利,《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解析〈南方周末〉的“5·12”大地震报道》[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②张璐芳,《浅谈新闻标题和图片人文关怀的缺失》[J].《安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3)

③王泳惠、 钟书库,《新闻消费主义现象研究》[J].《新闻世界》,2009(7)

④孙华,《消费主义与新闻消费主义的博弈》[J].《新闻传播》,2008(9)

新闻标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标题屏幕标题提要标题基本要求制作技巧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制作技术的进步,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由于电视新闻往往时间不长,甚至是一过即逝,不像报纸那样,可以让读者按自己的需要看两遍、三遍,仔细分析和领会,因此,我们在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应把握出镜时机,吸引观众眼球,通过各种手法揭示新闻内容,传递关键信息。

本文以2005年3月28日播出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电视新闻的标题为例,来探讨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和技巧。

该次节目播出的电视新闻标题如下:

1.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出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2.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连续六年空缺局面,自主创新成果备受瞩目

3.吴邦国会见安第斯议会议长

4.曾庆红会见挪威外交大臣彼得森

5.【落实科学发展观――东部新跨越】河北:扭转结构失衡,塑造钢铁精品

6.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下降四成节能效益凸显

7.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高扬理想的旗帜

8.全国近31万农民享受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待遇

一、电视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

电视新闻的标题分为两种:提要标题和屏幕标题。和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相比,电视新闻的标题除了具备新闻标题的共性之外,也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屏幕标题必须简明扼要

屏幕标题是打在电视的荧屏上供观众看的新闻标题,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不说它。因此,屏幕题目就兼有报纸新闻标题的特点:凝练而富文采。一般来说,电视新闻的标题字数最多控制在20个字,字幕打一行为宜。如果是两行标题,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句式要对仗工整。这样读来也上口易记。

以这次《新闻联播》的电视新闻标题为例,“吴邦国会见安第斯议会议长”、“曾庆红会见挪威外交大臣彼得森”就显得简明扼要,同时又传递了新闻的主要信息。而头条新闻的标题“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出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则显得拖沓冗长,双主语并列,缺乏应有的节奏感,字数多造成荧屏拥挤,不易看清楚。如果把这个标题改为“全国xx名科学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则简单明了,效果更好。

2.提要标题必须通俗易懂

提要标题是供节目主持人说的,观众只能听而不能看,因而应像广播新闻一样兼顾说和听两个方面。即播音员说得上口,观众听得入耳。此外,电视新闻要适合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结构的观众,因此语言要通俗易懂,人一听就明白。读起来要琅琅上口,不能拗口。

例如,这次新闻节目中的国内和国际简讯部分,其新闻标题不论是“黑龙江扎龙湿地大火完全扑灭”,还是“捷格巴耶夫当选吉议会新议长”都十分清楚明白,任何一个观众都能完全理解提要标题表达的内容。

3.电视新闻标题必须新颖生动

电视新闻能否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受众,与标题质量的高低关系极大。标题新颖独特、醒目抓人,就能激发观众浓厚的兴趣,吸引观众往下看。

总之,一条好的电视新闻标题不仅要勾勒、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还要引发观众的联想,激发观众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器官,以达到使其更好地收看新闻的效果。但在一档电视新闻节目里,即使每条新闻的标题达到了上述要求,为了避免标题的雷同现象,文字编辑还要仔细地斟酌标题,通过综合各题特点进行修改和最后审定,让新闻节目的标题不落俗套,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打动观众。

二、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1.遵循心理学的感知、记忆规律,选择最佳的标题显示时间和停留时限

电视观众打开电视机收看新闻节目和买报纸抽时间阅读时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阅读报纸处于有意注意状态,是有目的主动浏览的。显示标题的时间长短应该以标题的字数为参考,一般单行10个字显示时间为10秒。时间过长会与画面争注意力,时间过短又无暇顾及。

2.编辑对标题文字进行特技变形处理,具有集中注意力的趣味性,让观众保持有效注意的接受心态

文字的字体、色彩要与节目的内容、格调和谐统一,或端庄或秀丽或活泼或变形都要视节目的内容选择,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文字的大小和位置要恰当,字过大或过满都有一种堵的感觉,字太小又让人看不清楚,达不到传递信息的效果。

3.标题文字的数量要适当,多用动词

字数太多让观众目不暇接,产生视觉疲劳而导致心理厌烦,但也不应短到让人不知所云。字数过少的标题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在荧屏上也不美观。

真正的新闻本身就处在变动之中,因此,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更应从寻找动感上下功夫,多在描述和表现事物的动态上动脑筋,让活生生的语句进入标题,要把标题与观众感知的变动表象联系起来使之形象生动,动感十足,从而加强电视新闻标题的视觉冲击力,以吸引观众,抓住观众。

还以上面“雪飘东北,雾锁南国”为例,一个“飘”字,一个“锁”,显得十分生动,一幅大雪飘飘和浓雾茫茫的景象场面就十分形象地走进了观众的脑海,远比“东北突降大雪,南方遭遇大雾”这种传统的标题更能吸引观众。

4.电视新闻标题以揭示事实为主,但并不完全排除以画龙点睛之笔评析事实,传递感情

电视新闻标题一般只要客观地把主要事实揭示出来就行了,但是也要防止态度暧昧,是非模糊。譬如:某电视台为一位环卫工人在大街上遭殴打的新闻,是这样做标题的:“环卫工人当街被打”。这个标题就缺乏电视台的立场、观点,显得模棱两可,是非不清,旗帜不鲜明。其实,该台在报道这件事时,还让过路的人谈了看法,并播出群众的原声。这个标题只要稍加改动,标为“环卫工人当街遭殴路人谴责打人行为”,就表明了电视台的立场。

以浓郁的情感色彩去感染观众,用电视新闻标题去传情,能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这其中包括传递人之常情,如亲情、友情、乡情等。传递人间真情,不是亲情胜似亲情以及传递人生之激情、人世之深情等让标题,能使观众过目不忘,为情所动。

如中国40年引黄成绩的报道用《大禹制水的地方》为标题,一下子就点出了报道的中心思想,把4000年大禹不曾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中国人民共和国用40年便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两相对比,使要表达的思想一下就呼之欲出了。假如换上一个新闻性标题如《河东40年引黄成就显著》或者《黄河中游40年建成20多个万亩以上的引黄灌区》,整个新闻的风格和影响力都变小了。

总而言之,让电视新闻标题拥有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编辑从业人员强化制作标题的观念意识,持久地学习不断地磨练,培养起较高的文字处理素养和编辑制作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董世良.运用电视新闻标题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有线电视,1997,(3):23-25.

[2]徐文华,叶小林.例谈电视新闻标题的特色[J].电视研究,2000.

新闻标题范文第4篇

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去看,能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标题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新闻的“眼睛”闪亮起来呢?

一、制作标题应遵循的原则

1.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标题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新闻标题必须以报告事实为主,不能离开新闻而独立存在。因而,新闻标题的特点,也必然与新闻的特点紧密相连,要向读者报告外界新发生的事实,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等新闻要素。读者看标题,主要是了解新闻中报道了什么事实,至于评价事实,则是第二位的。在虚实结合的标题中,主题也最好以实题为主。缺乏事实的标题,空洞无物,也是违背新闻原则的。

2.必须揭示新闻内容。标题具有概括新闻事实的用作,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它应当提供简要信息,使读者在较短时间里快速了解新闻的内容,因此,标题制作应当善于从复杂的新闻内容中辨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善于提取核心新闻要素,揭示新闻事实,尤其消息类标题必须标出事实,准确反映主要的新闻内容,揭示事实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并善于运用简缩技巧,以便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丰富的新闻语义容量,引起读者的充分重视。

3.必须有充分的论据。客观公正是新闻赖以生存的要素,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标题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评论,但论断一定要以新闻的内容为依据,论据不足,即使标题是正确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没有说服力。不能为了片面追求吸引力而不顾事实,对事实做过分的夸大和渲染,以致对新闻事实的评价不准确。

二、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

1.准确、简练。所谓准确,就是没有偏差。标题体现了完整、清晰、恰当、贴切的特点。这是标题制作的基准和第一要则,对标题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做不到准确,标题便无法周全地简述文章的要义、客观地概括文章的主旨,也就丧失了基本功能。

同样简练的标题在文章中也起关键作用。简练的标题,醒目、顺耳、动听、易记、易传。给读者打下深刻的思想烙印,值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制作标题要善于省略,就是要省略掉那些消息的来源、不必要的议论,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和事情发展的结果。同时,必须善于概括,在锤炼字句上下工夫,适时、适当地采用简称。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选择。有的作者总感到文中内容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舍不得放弃。其实,内容总有轻重之分、主次之分,舍不得放弃次要的,就难以确保将重要的突出出来。在标题结构上,要尽量多用单行题,少用复合题。有的总想在标题里,既交代清背景,又说清新闻事实,还揭示出主题思想,结果往往都被淹没在标题中。在标题的句式结构中,也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的,少用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的。

2.生动、活泼。生动、活泼的标题最易吸引读者的眼球。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了告诉读者事实而外,还要让他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染到什么,要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标题要把新闻中的精华告诉读者,还应讲究生动性,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为此。要借助一些修辞手段,如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反语、排比、呼告、仿词等。例如:1991年11月14日《经济日报》刊发的《醒来,铜陵!》一文,报道铜陵市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标题把“铜陵市”当人来写,用“醒来”二字呼唤,生动而具有震撼力;1996年12月2日刊发的《难舍千年“摇啊摇”》一文,其中“摇啊摇”是乌篷船的驾驭方式,以此借代乌篷船,生动有趣。

别外巧用诗词佳句或模仿现成句式格调,巧用词语或语句之间的各种联系表现标题内容也可以使标题简练而富有情趣。这方面常用的修辞手段有引用、仿拟、对比、对偶等。例如;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香港回归日 扬眉吐气时》、《讴歌香港回归 吟赋神州大业》等对偶式标题,生动优美,比一般陈述事实更具有表现力。

新闻标题范文第5篇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制作一条好的标题需要一定的创意,但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一、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1、题文分家

网络新闻的标题,更像一本杂志的目录,读者不能像看报纸那样,将标题和正文尽收眼底,网络新闻需要通过受众点击标题打开正文,从而实现传播过程的继续,如果标题对受众缺乏吸引力,无法实现对标题的点击,那此次传播过程即告终止。这就需要网络编辑准确地提炼出新闻要点,制作出富含新闻要素的生动标题。

2、题长受限

传统的纸质媒体可以灵活地利用版面,甚至刻意留白以使版面整洁美观。而网页版面的整体布局是相对固定的,标题字数受到行宽的限制,既不宜折行,也不宜空半行。在标题板块中,各题长短接近一致为宜,过长或过短都不合适。

3、大多单行

网络传播的环境下一般不适合多行标题。报纸的标题有引题、主题和副题几种,引题经常是虚题,起到概括、提示或渲染作用,主题一般是实题,起到介绍和概括新闻中主要内容的作用,副题以实题居多,通常起说明、补充和解释的作用。

这种多层题的标题方法,用在报刊上是很有成效的编辑手段,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新闻标题受网页显示面积限制,新闻标题的位置空间以行长为限,新闻标题板块通常由若干条新闻排列集成一个矩阵,所以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使用多行题。

4、宁实勿虚

由于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一般是以题文分离的形式出现的,标题采用虚题往往使读者难以理解,甚至产生荒诞的感觉,从而放弃点击,即便读者点击阅读后,也容易产生被误导的感觉,如果以此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话,也常常得不偿失,而且,读者仅凭字面上的理解,很有可能低估其价值,丧失传播机会。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功能和制作要求

1、明示内容

新闻编辑需要首先准确地把握和提炼新闻主体内容,然后斟酌和组织好标题词语的表达,得当的新闻标题要告知实情,紧扣矛盾,避免设问,语态直陈,强调动态,言简意明。

具体有以下几点作为标准:

(1)实题明义;

(2)尽量使用主动语态;

(3)语句以主谓结构或主系表结构为主;

(4)强调动感力求动态地报道新闻;

(5)尽量避免疑问句式;

2、评价功能

制作标题时,编辑的评价功能是按照新闻价值规律来处理和突出新闻中的重要元素,它不是直接表达论断,而是通过选择和排列内容,使得读者比较容易地理解新闻,当然,这一评价工作的前提,也是全面和准确把握有关新闻的内容。

3、吸引阅读

作为连接读者和新闻内容之间的桥梁,标题应该力求吸引读者更多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点击和阅读新闻。

(1)标题点出新闻中的新奇事实;

(2)标题批露出读者虽然熟悉却并不详知的事情细节或者内幕;

(3)标题紧扣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最新进展;

(4)标题应该尽量形象生动;

4、避免常识性错误

三、网络新闻提要

1、新闻提要。就是紧排在标题下面的简短文字,辅助和解说标题中传达的最重要内容,它的形式很接近新闻导语,但是通常比新闻导语更简练和浓缩。在版面形式上,新闻提要和标题都排在标题页面上,通常在某一标题下紧接着排简短的新闻提要,这些新闻提要的字号有时与标题相同,有时字号略小。

2、新闻提要分析。新闻提要发挥的作用除了提示告知新闻内容以外,还有:

(1)平衡标题的传播倾向,调整标题提示的内容范围或趣味分寸;

(2)扩展标题词语和补充内容;

(3)提供背景;

3、新闻提要撰写原则。

(1)强调新闻中的主要内容;

(2)介绍标题某些方面内容的细节;

(3)补充缺少的w;

(4)通常省略时间;

“新闻标题+提要”的呈现方式在国外的新闻网站中比较常用,相比之下,国内新闻网站往往采用单一的标题页,较少使用新闻提要这种形式,由于新闻提要可以突出补充和支撑标题,能够很有成效地吸引读者阅读,弥补和改善网络新闻传播因标题和正文分离而陷入的弱势情景。

四、网络新闻标题要闻板块

按照重要性排序的新闻标题板块,通常出现在网站主页或者新闻频道首页上,作为“要闻”提示来发挥作用。这种标题板块中的标题都是编辑特别挑选出来的,它们集中地体现了网站传播者的编辑重点和传播意向。

1、新闻标题板块的样式

重视分类,按照重要性或时序性排列。

如新华网:国内、国际、财经、社会;

新浪网:国内、国际、财经科技和体育娱乐;

2、新闻标题板块的类型和编排原则

(1)一种是按照重要性原则排序,把重要新闻的标题分类排列,在同类标题中按照重要性自上而下排列;

(2)一种是用不同类项内容的新闻的标题,构成一个整体的、有编辑思路贯穿的标题板块。

五、网络新闻标题挑选和排列原则

1、确优先排序标准。以所服务的目标受众的主体需求为依据,优先考虑新闻的重要性和时新性因素,在此前提下参照新闻与受众的关系紧密度来决定标题的先后排列位置。

2、注意分类分组。

3、注意调剂强弱节奏

(1)排在首位的头条应具有最强的冲击力;

(2)排在中间位置的标题应具有一定的悬念,吸引读者;

(3)接下来的标题应该与读者有比较密切的关切度;

(4)排在下面最不重要位置上的标题,应该比较独具特色,有比较强的趣味性、新奇性或人情味。

二、求实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公文是用来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文体。而公文要真正发挥这种作用,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情况。一是向上行文,请示工作、报告情况,要一是一,二是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要讲真理,说真话,成绩不夸大,问题不缩小,情况不虚构,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二是对下行文,下达任务,部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三是平级行文,互通情报,联系工作,协调关系,要实事求是,情报要真实,态度要真诚,意见要客观。要做到这些,

军队各级机关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体机关干部要注重深入实际,及时掌握新情况,经常分析研究新问题,努力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在公文写作中避免出现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现象,做到无论在发文目的、发文时机上,还是公文的内容上,都能体现实事求是精神,都能做到一切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全面而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使公文达到内容真实可靠、措施切实可行。

三、高效原则。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情况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建设和战争,更要求果断决策,高效实施,作为指挥军队建设和战争的重要手段的军队机关公文,形成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快速高效,尤其成文速度要快。一是要及时了解领导意图。在拟制各种文书时,要及时了解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及时了解本级首长的工作要求,及时把握公文写作的方向,预见工作进程,加强工作的主动性,缩短公文起草时间。二是要善于预先搜集和时常积累资料。要随时掌握部队现实情况,做好写作素材储备,避免临时抓材料,查情况,费时费力,延误时间。三是要加强机关间的协作配合。为了确保公文的快速写作,机关与机关之间、机关各业务部门之间,要主动配合,共享信息,互通情况,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公文的拟制速度。四是要加强公文写作理论学习。各级机关干部要系统掌握各类公文的写作知识,熟悉各类公文的格式、结构、拟制方法和写作要求,努力提高快速成文的素质和能力。

四、精简原则。我党我军历来反对、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等不良作风,并把精简公文作为衡量机关作风的重要方面。公文写作必须始终坚持精简原则,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保证。反之,为办文而办文,过多发文,就会严重影响公文职能的发挥。公文写作要做到精简务实,一是要树立正确的领导观,不把向下发文的多少作为对工作重视程度的衡量标准。做到不应发的公文不发,能少发的少发。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把上报材料的多少作为本单位工作成绩大小的努力目标,不要出于不正当的目的乱向上级报材料。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效益观。明确公文发挥作用的大小与发文的多少及其公文篇幅的长短并不成正比,盲目地多发文、发长文,不仅起不到促进工作的目的,反而会打乱正常的工作秩序,使上下处于应付“文山”的忙乱之中,难以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落实。公文写作要贯彻精简原则,军队机关干部要发扬我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反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克服写空文、写长文和乱发文的文牍行为,严格控制公文的篇幅和数量。

五、准确原则。军队机关公文是军队各级机关对所属实施组织领导的重要工具,是所属部队行动的依据,拟制和处理必须准确细致,不能有一点的疏忽和丝毫差错。为此,一是要准确地体现首长意图,必须根据首长的要求拟制,准确地表达首长的指示精神。二是要准确地使用材料。公文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虚构和夸张。公文写作人员要对所掌握的情况,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全面分析,从而获得准确的材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做到恰当地使用。三是要准确地遣词造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要选用肯定、确切的词语,不用模棱两可和含意不清的词语;尽可能使用军语或专业术语,不用方言和土语;语法和用字要准确,不要出现错误语法和错别字。

六、慎重原则。军队机关公文是根据权限和职能而制发的,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现实的执行效力。或要求传达贯彻,或要求遵守服从,或要求执行办理,无不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志,特别是决定、指示等公文,集中体现出公文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这一特点要求军队机关公文写作必须坚持慎重原则。一是必须严格按照本机关的权限和职能制发公文,不能越权发文。二是不能随便滥发公文,不需要发文办理的事项,不发文。三是要以部队机关的名义,如以首长名义公文,应明确并非以私人身份行事,而是以其所在机关法定领导人身份行使职权。特别是指挥性公文的制发要更加慎重,做到“慎乃出令”,文出必行,保证公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七、规范原则。为了保证公文的执行效力,便于对公文的管理,各国军队都对公了许多规范化的要求,尤其对公文的体式作了严格的规定。我军自1963年10月至10月,先后颁发《关于军用公文分类和格式的规定》、《关于军用公文格式执行中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关于军用公文分类和格式问题的规定》、《中国人民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等重要文件,对军队机关公文体式进行了规范,要求撰写必须按照统一规范体式。

公文体式包括文体与格式两个方面。规范的公文体式对保证公文质量,提高指挥效能和办事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发公文必须重视公文体式的规范性,不能把体式问题作为无足轻重的小事,更不能独出心裁,标新立异,进行所谓的“创造”。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完善和发展,公文处理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军队机关公文写作必须正确使用文种,并根据不同的文种要求,写全公文要素,保证公文格式的统一和完整。

八、保密原则。公文作为信息的载体,它所运载的信息一般具有很强的机密性。公文的读者是有严格选择的,公文都有明确的发文对象,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具有严格的密级划分。军队机关公文有的直接标明“秘密”、“机密”、“绝密”;有的虽未标明密级,但要求传达到限定的范围。由于军事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机密性,如下达作战任务,调动部队和武器装备,变更编制体制,部署军事行动等,这就决定了记载和反映军事活动内容的军用公文比地方公文在密级划分上更为严格。军队机关在制发公文时,必须注意保密性。一是要严格控制公文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不要把不应让受文者了解的内容写入公文之中。二是要明确发文对象,严格控制发文范围和数量,必须按照批准的份数印刷,禁止发给无关单位或个人。三是正确划分秘密等级,确保军事秘密的安全。

九、周密原则。坚持周密原则涉及公文写作的全过程。从公文的起草到公文的审核和修改,每个环节都必须周密。公文起草必须按照公文处理条例办事,文稿在送领导审批签发前,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认真校核。一要查矛盾抵触,检查文稿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机关的指示是否有不一致之处,同本机关已的有关规定有无矛盾,以及一份公文中前后有无矛盾。二要查措施落实,检查所提出的各项措施的理由是否充足,执行的方法、步骤、时限规定得是否恰当。三要查程序手续,审批手续是否符合要求,名义是否适当。四要查文字表达,检查有无错漏情况,尤其是人名、单位名称、地名、各种数字是否有误。发现问题,立即改正,使公文在行文必要性、政策性、针对性、可行性和规范化等方面都合乎公文写作要求,不出现任何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