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作文大全

中学生作文大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作文大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生作文大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观察;素材积累;指导写法;修改作文

写作教学绝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一种思路的打开。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话题打开尘封在心底的素材,唤醒蓄积在心底的情感体验,激活曾感知过的语言表达体系。如果学生“文思泉涌”了,还会愁如何写作吗?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感,培养兴趣。言为心声,情动于中,辞发于外。有了情感,思维自然活跃,心潮涌动澎湃,思想的浪花碰击飞溅,很想一吐为快,哪里还有冥思苦想的窘境?兴趣如何培养?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作文中找长处,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一句温馨的话、一段舒心的评语、一个甜蜜的微笑,都会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前,可让学生做一些譬如捡树叶、摘小花这样的体验,仔细观察、分析,适当联想,挖掘深层内涵,学生会很自然地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位名家的创作不是亲身体验生活的结果呢?另外,适当开展如辩论、演讲等这样以说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情绪,锻炼学生的思维,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以便学生写作时能得心应手。教学时也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用图像、动画、色彩、声音等给学生以刺激,让学生在乐趣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二、注重观察,积累素材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生写作,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并学会思考,让学生把感受及时记录、积累下来,写成文章或观察笔记,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另外,可以让学生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熏陶自己,不断积累,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写作方法的指导是贯穿整个写作教学始终的。当学生接触某篇文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此篇文章是如何开头、如何组织材料、如何遣词造句、如何结尾的;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求其认真审题,弄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明确写作目的;选贴近生活的素材;写作前先列提纲,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明确写作内容的先后及详略,做到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四、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错先于求美。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是有益于一生的事。写作上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其作文及创新能力。作文的批改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师改、学生改、师生同改,改错别字、标点、句子,评价文章主题、描写方法及自己欣赏的语句等,老师也可对修改做出评价。长期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相信其写作水平也会在批改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俊尧.培养写作兴趣 提高作文能力.,2001.

[2]方茂之.中学生作文技巧大全.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06.

[3]朱冠霖.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经验.教学文摘,2011(03).

中学生作文大全范文第2篇

各奖助学金2000元、价值2000元的龙源电子阅读器。

高中组:

毛希瑞 《回归》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二(6)班

初中组:

郑 田 《逃离流行语》 浙江苍南县灵溪镇三中

小学组:

洪达晨 《老槐》 福建厦门市大同中心小学六(5)班

一 等 奖 (30名)

各奖助学金500元及500元龙源期刊阅读卡。

高中组:

徐凌云 《跑酷青春》 江苏如东县双甸高级中学高二(11)班

涂宇豪 《五年的跨度》 湖南浏阳市第一中学1010班

马之军 《春暖,花又开》 安徽阜阳师范学校高中2008级文二班

黎淑敏 《摆脱人生的牢笼》 广东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二(8)班

李佳苗 《杏》 浙江平湖中学高三(17)班

王铮铮 《六国论》 浙江苍南县龙港镇第二高级中学高一(7)班

蔡远 《井•牢》 湖北荆门市龙泉中学2008级

陈 凯 《放心去飞》 湖南宁远县第二中学九疑文学社

李书恒 《寂寞者写给远方的你》 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二(7)班

苑子豪 《面壁思过》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18班

初中组:

皮 《我有一个建议》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三(1)班

赵一佳 《荣誉的忧伤》 广东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新世界学校

杨飞腾 《影子之城》 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C0912班

杨雨润 《绿》 湖南怀化市第四中学初一(253)班

石婧雅 《转角遇到爱》 河北乐亭县闫各庄初级中学九(8)班

陈明珠 《留守奶奶》 广东连州市北山中学

向杨俊钰 《青春,不可开错花期》 湖南黔阳县芙蓉中学初三(3)班

龙慕瑶 《依靠》 湖南安化县梅城镇中学

姜嘉怡 《他是我父亲》 湖北监利县实验初级中学

陈炳慈 《流年转》 浙江乐清市英华学校初中部

小学组:

尹一帆 《可爱的小鸭子》 湖南长沙市实验小学六(2)班

彭 倩 《满天星的思念》 湖南湘潭市和平小学180班

林慧妍 《池边访友》 福建安溪县逸夫实验小学五(2)班

罗 颖 《养猫的喜怒哀乐》 甘肃华亭县安口小学六(1)班

宋月 《走进美丽的丽江》 重庆万盛区实验学校六(6)班

姚 磊 《水果城抗争记》 河北邢台市小天才学校四(2)班

谢舒蕾 《个性•成长》 湖南衡阳市西站路小学六年级

张 蕾 《留守少年儿童的呐喊》 湖南澧县火连坡楠木学校五年级

庄 昊 《北京之旅组诗》 广东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四(10)班

赵 庆 《我们班的“小喇叭”》 浙江绍兴县山海小学五(2)班

二 等 奖 (90名)

各奖助学金200元及200元龙源期刊阅读卡。

高中组:

丁 见 《留一份爱给自然》 丁 婷 《坟上•坟下》

卢思伊 《怀里抱狗的那个人》 何江南 《带毒之旅》

黄智诚 《婆娑的世界》 曾斯祥 《西境之光》

罗胜男 《世纪剪影》 邵宝莹 《怀念一天又一天》

屈 倩 《钗头凤》 张 甜 《青春秧苗心》

孙远君 《等待》 陈奕洁 《“拜金女”论?》

罗欢欢 《有感于魏源故居》 滕 腾 《等》

王学南 《让贫瘠长出妩媚的花朵》 徐伟奇 《你今天被“雷”了吗?》

倪协克 《我于东瓯的十二寸相思》 国 《汨罗江边的那些事儿》

余作涛 《承虹结楼》 缪扬扬 《成长的烦恼》

林 彤 《和谐社会和谐爱》 刘继冬 《华清文苑赋》

王懿璇 《冰川随想》 宋膨原 《女人的痛》

邓 凯 《世隐先生》 钟 颖 《拥有的和不再拥有的》

孙华磊 《代课老妈》 周 涵 《生下来,活下去》

卓蓓蓓 《永远的锅巴粥》 潘云贵 《钟声下的枕眠》

初中组:

付华炜 《书香伴我成长》 严佳宝 《坟》

郑 雅 《浮生若梦》 蒋昕桐 《克隆老妈》

刘 倩 《谁的琵琶》 曹仁威 《为什么失败的总是灰太狼》

周颖 《擂茶飘香》 谭 雅 《蒲公英在迁徙》

陈海玲 《鸟•人》 龙 繁 《90后的成长宣言》

向旭芬 《人生》 夏丽霞 《摆渡的诚信》

徐 颖 《缺陷也美丽》廖思颖 《和你在一起》

徐萍萍 《蜕变》 张怡敏 《残缺也美丽》

吴泳琦 《嫉妒似火》 龙湘牧 《孙悟空的伤心事》

曹巧玲 《日子》 高丽华 《迟暮的心》

陈湘琼 《回家》 袁琪 《知秋感秋》

杨 名 《金子般的》 罗倚天 《打工记》

刘斯诺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神奇手机》 冯芳芳 《变了》

陆冰玉 《成长之旅》 朱煜铭 《梦》

肖 勇 《走好第一步》 刘梦瑶 《手》

小学组:

陈雅婷 《诚信,就在身边》 张纪元 《观〈魔法保姆麦克菲〉有感》

马文怡 《分数,我好怕你》 梁文韬 《墙》

王富锦 《我在“失恋”中得到快乐》 杨 进 《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吗?》

刘昱辰 《豹子小A的烦恼》 杨壹行 《小白鼠》

张熠晨 《新物种》 宋雪琳 《成长的记忆》

刘黎靓 《母爱的幸福》 邱 雪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王若瑜 《日记》 李平怡 《我那性格多变又可爱的弟弟》

郭芯铭 《不爱写作文的N个理由》 易小丹 《熊熊历险记》

林镔镔 《秋的希望》 苏鹏鹏 《熟悉的风景》

朱 君 《手》 于 燕 《那条老狗》

田英柱 《仓鼠小弟》 周 彤 《我的第一次》

蒋志昊 《读〈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有感》 吴 凡 《秋之曲》

丁文 《清净自在的朋友》 管安琪 《家有老顽童》

彭泽溪 《亲子日记――登南岳看日出》 李玲雀 《周记一则》

冯诗越 《我爱四季的美》 顾霆枫 《乡村四季》

三 等 奖 (150名)

各奖助学金100元及100元龙源期刊阅读卡。

高中组:

曾文波 王润发 夏添兰 贾丽佳 木木无闻 桃源鹤 吴继鹏 谢志伟

钟水清 冯智文 杨观明 罗业威 鲁香玲 陈 辉 黄慧慧 李晨晨

徐瑞玲 叶晓彬 黄璐欣 张敏洁 张诗卉 濮袁璐 徐晓辉 黄诗瑶

张 莹 杨远志 白 凡 李 丹 王子越 颜雪雯 邢朕国 王 金

胡亚媚 张子微 符银春 陆 洋 刘小伟 汤倩云 黄文静 聂思琪

陈 洁 刘 芳 袁家琳 蒲畴嶷 苑子文 吴佳冰 冯 雪 张晓宇

胡雪莹 邹 煜

初中组:

周千章 秦明睿 刘 蕙 孟颖童 赵芷欣 佟雨航 陈碧燕 蔡秋妍

廖梦儿 王昕川 邱 越 萧苑冬 李林秀 龙 娟 陈若兰 林雨婷

欧阳佳佳 谢 猛 王 洁 石译彤 杨诗繁 李 菁 黄婷玉 吴学炳

阳 莲 于春辉 毛 丹 孙 玉 李逍遥 金 萌 倪明阳 张小冬

陈鑫阳 张 洋 李毓莹 刘钰鑫 伍 霞 刘 蓓 朱利娟 甘 霞

陈 艳 张文奇 全家成 李吟湘 吴 瑶 赵锦晨 肖伍豪 刘咏夏

汤诗雨 肖伟志

小学组:

林昕宇 谭日欣 黎 星 章 雯 陈雨婷 沈 贞 孙章宇 王依婷

许未儿 夏梦馨 宗东旭 钟丽雨 郭晨洋 杨树仪 黎嘉仪 王可欣

罗煜楚 王鑫妤 刘语诗 周雨琢 姜 冰 林学健 李欣媛 王琴凤

谢斯泓 张宇航 王天阳 李嘉浩 邱亦轩 廖胤琪 甘如歌 刘子蔚

岑升灵 徐雪莹 钟怡安 赵俊丽 肖 潇 周子淇 吕婕鑫 朱思阳

肖 鹏 陈楚君 朱宇轩 刘尹琦 何苏婷 周文慧 陈思妤 成非戈

刘菁璐 余东阳

中学生作文大全范文第3篇

一、参赛对象:

小学、初中、高中(包括职高)在校学生。

二、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且未在省级(含省级)以上的出版物公开发表过;

2.参赛者可自选题目,体裁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参赛篇目不限。同一参赛者可选送多篇作品参赛,取其中成绩最高的作品计入名次。参赛作品须注明作者的学校、年级、指导教师、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邮政编码;

4.参赛者可单独参赛,也可集体参赛;

5.截稿日期:2015年12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三、参赛费用:

每篇作品交参赛费10元(以后将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四、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根据年级段分别进行评选。设为小学(低、中、高年级)组、初中组、高中组。每个组分别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获奖作品的指导教师均获优秀指导奖。参赛的单位,参赛稿件达到一定数量,可获集体组织奖。以上奖项均颁发荣誉证书。本报还将开设“‘神笔杯’获奖作品专栏”,刊登部分获奖作品,获奖名单将在《作文周刊》各年级版刊登。

五、注意事项:

1.大赛专用电子邮箱:;

2.参赛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为便于评审,20篇以上的电子稿件请按年级分别放到不同的文件里,并附上参赛信息名单,发至大赛专用电子邮箱,邮件主题格式为“参赛单位(作者)+神笔杯参赛稿件”(已经发来电子稿件的无需再邮寄纸质稿件);

3.参赛作品邮寄地址:(邮编030009)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 作文周刊社 收(请在信封上注明“神笔杯”字样,不要在信封内夹带现金,以免丢失);

4.参赛费邮局汇款地址:(邮编030009)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

收款人:作文周刊社(请在汇款单附言栏标注“神笔杯”字样)

参赛费也可以通过银行汇款,如需汇款账号,请联系大赛办公室或各组联系人。

六、咨询电话:

大赛办:

0351-7081285

0351-7069466 7045608

转811小学组 张老师

转812 初中组 卢老师

转813 高中组 张老师

作文周刊社

中学生作文大全范文第4篇

仿写,也称为迁移表达,是写作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式[1]。仿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对初学或惧怕写作的人而言,仿写具有显著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仿写训练,中职生会慢慢变得胸有成竹,心中没“谱”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在仿写的基础上,引领创新仿写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可以使中职生的作文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一、以仿为基点,夯实基础

现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可实际上中职生的写作水平却是良莠不齐,甚至许多学生面对题目不知所措,结果写出的文章让人不忍卒读。学生一次次绞尽脑汁不得已的应付导致对作文产生畏惧感甚至厌恶感。有的学生表示:做数学题有公式可以套用,成功地解出一道数学题,就有一种顿悟的快乐,而写作文没有“公式”,东拼西凑的结果是空洞而不知所云,如果有例题可以参照,就不会觉得那么困难。实际上,作文也是有“公式”的,仿写就是“公式”,是一种可以让中职生像训练数学一样训练作文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适当地安排仿写训练:仿写内容一定要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触及的,让他们有话可说;仿写立意不要刻意拔高,能写出他们真实的心理体验即可;仿写技法可设计灵活多样的小型练笔,先写片段,再谋全篇,争取每次的仿写训练都能依托一个局部,展开一个场景,写出一段体验。通过不断训练、改进,再过渡到美句美段美文,也能学之仿之,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仿写可分成三类:句子的仿写、片段的仿写和全文的仿写。其中,最基础和关键的是句子的仿写。文中的那些准确的遣词用句、形式特殊的佳句、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是中职生要多加关注并尽量仿写的。教师应积极引导中职生在仿写中用心积累,学会语言运用,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教学课文时可以对一些句子进行口头的或书面的仿写。如《创造宣言》文中写着:“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2]有位学生这样仿写:“只要有一点关爱、一点食物、或者再多一点钱财,对这流浪汉而言便是爱的天堂,就能敞开他的心扉,追求他的理想……”虽然模仿得有些走样,但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怎样让写的句子与仿句尽可能相似。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片段的仿写,教材文本、课外美文、名著名篇中生动优美、细致描绘、精彩刻画、富含特色的片段,都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片段的仿写要勤读多写,注意积累并长期坚持,才卓有成效。最后,全文仿写可以从谋篇结构、选材立意、写作技巧这三个方面进行。如教学《荷塘月色》,可以让学生模仿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严谨结构,如从上到下,由外入内,由动而静等;也可以模仿其取景荷月世界,细腻、传神地刻画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的选材特色;还可选择“月下荷塘”这一部分描写,让中职生模仿用多种表现手法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特别是其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如规定学生一定要用到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既巩固训练了修辞手法,又训练了中职生怎样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通过这样有目的、有规定的、严格的模仿训练,相信中职生的写作水平会有大幅度提高。

二、以新为高点,跳出窠臼

作文仿写虽是一条捷径,但模仿只是基础,创新才应该是归宿。模仿创造新意、新境,从而形成文章的特色,此法是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具体到学生自己作文时,依照自己的风格,富有个性地表达[3]。

(一)以“我”笔写“我”的生活,熟悉中进行创新。

中职生在习作中常常过于依赖作文大全、考场满分作文选等“扶手”,这种长期硬化的模仿和借鉴,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流于形式,更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维意识和情感的发展,难免沦为“人云亦云”的附和。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在中职生模仿写作、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引导中职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束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中职生的经历和普通高中生有所不同:他们长时间在实验室、实训室中操作各种仪器设备,掌握一门技能之后,他们更热衷于表现自己;经常性地作为青年志愿者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初步有了社会阅历;他们接触的人员对象远比高中生繁杂;被打上“差生”的标签使他们的心路历程远比同龄人复杂……教师要善于结合中职生丰富的生活体验、独特的心理感受,鼓励他们写自己的东西,引领他们创新。可以设置一个场景,如“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不得重复原先的框架,让中职生发挥思维活跃的特点,让他们想象继而写出不同的结局,有的学生写是因为大家都想偷懒,有的写是因为产生竞争而水不够喝,有的写是因为环境污染喝不到干净的水……这样的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写作热情,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教师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让其脱颖而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倡导的是中职生运用创新思维合情合理且推陈出新地表达有争议的话题,而对于一些立意确实不该甚至于有些哗众取宠的应该及时给予纠正,但要注意批评方式。

(二)从下笔的模仿,进发到阅读的融化,表述中进行创新。

中职生写作文,提笔重千斤,其实他们的这种“欲写已忘言”,我们常常遭困扰,我们在看某篇文章或者有时听到某段话时,不禁会叫道:“我就是这么想的,可我怎么就说不来呢?”中职生,虽然也是从小学到初中,再进入中专,但因为在学习上不甚用心,在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上不尽如人意。教师可以事先筛选出一些美文或学生佳作,充分利用课堂上的闲余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并赏析,更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字词的累积。只要学生肯看书,哪怕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教师都要积极地给予肯定,因为只要他肯看,能坚持看,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东西积淀下来。当学生脑袋瓜的字词活络了,在写作中才有字可码,语言的表述才能圆融自然。

三、以改为导引,促进创新

一些中职生觉得自己是被层层刷下来的,处于学生链的最末端,自卑、自暴自弃,导致他们只求过得去,不求做得精。特别是写作,总认为是优秀学生才做得好,自己无法匹及。但是,这些只是写作不理想的影响因素之一,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才是中职生不爱写作的罪魁祸首。叶圣陶先生说:“教师背着学生改作文是徒劳无功的。这种评改方式总是以教师为主角,一言堂。”[4]确实,首先要求字数够,其次要求语言美,最后要求立意高,且要符合批改者的审美情趣,完全忽略写作者的感受,这样的传统作文批改方式无法有效实现师生互动,是行之无效的。

那么,如何做好师生互动、有效批改作文呢?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在不自信的领域里,如果发现还有人比他更不自信,那么就会极大地激发他好为人师的心理。教师可以根据中职生基本都好表现的这个特征,让中职生掌握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是批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教师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合作[5]。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六步批改法就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批改作文方式:自批(立意是否偏离,是否写出真情实感,有无改进的空间,修改病字病句)两个同学互批(讲出理由,允许反驳)三至五人的小组批改(多角度讨论,综合评价)自己再修改(纠正不当,改进不足)写作好的学生成立批改组进行批改(发现优缺点)教师在此基础上细致批改(归纳总结,评定最终分数)。对中职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惑质疑、矛盾纠纷,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

这种批改方式可操作性强,中职生时间比较充裕,又喜欢表现自己,他们愿意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项任务中,这种批改方式使得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得以有效落实,还拓展了中职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在学生的仿写作文上交之后,教师要做到细批、狠找、重导。教师细致批改学生的仿写作文,要包括眉批、段批、总批。在批改学生仿写作文过程中,教师要狠找学生写作中的不足,归纳总结共性的问题。不管学生仿写得好不好,教师批改后都发回去,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写一遍,弥补不足。随后要再次进行指导,使学生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