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病例分析题

儿科病例分析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科病例分析题

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第1篇

1 案例库的研究与开发

    1.1 究的基本思想临床实践是临床医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 以往的儿科学临床教学经常遇到以下困难:①儿科 病人年龄跨度大,特别是新生儿和小婴儿,病史及体 征往往不典型,资料难以获得;②病情变化快,不易 观察到阳性体征。有相当一部分儿科疾病,病情变 化非常快,比如,高热惊厥、婴儿腹泻等疾病,就诊时 可能病情很重,但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病情很快得 到控制,而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学生不易看到典 型表现;③医疗与教学矛盾突出。由于目前多是独 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常常不配合,甚至 拒绝学生实习,给临床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在教学 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观察到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成 为临床教师关注的焦点。另外,随着医学生扩招数 量的增加,学生多,患儿少的教学矛盾日益突出。新 的医师法的颁布,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给我们临床 教学带来新问题,而临床医学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的学科,案例学习是主要途径,加之见习课床边教 学,学生也只能看到疾病过程的一个点,不能对整个 病程有直观的、全面的学习。因此,探索案例教学的 新方法、新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1.2 案例库的设计与制作针对目前儿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整合以 往的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研制成数字 化儿科学案例库。《儿科典型案例集锦》是卫生部资 助的多媒体教材项目,《儿科案例库》是西安交通大 学资助的教学改革项目。两个课件均采用 Dreamweaver>Flash等工具进行制作,为网络版多媒 体课件。用浏览器来阅读,通过校园局域网,在多媒 体教室可以访问,还可以通过Internet与其他学校的 教师及学生共享、交流,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简单。 《儿科典型案例集锦》中所选择的案例,均以五年制 儿科学大纲要求为蓝本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 实的住院病人,每个案例包括:主诉、现病史、体格检 查、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全部过程。 《儿科案例库》在每个案例后,设计了由教师编写的 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试题库,自学测验内容,使学生 学习案例后,能及时复习理论,做练习,巩固所学内 容,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首页上方设计了课件介绍、使用帮助、软件下 载、友情链接、中文版及英文版按钮。考虑不同学习 者知识层次以及上机条件的差异,本课件提供了一 些必须的播放插件,推荐了部分的优秀医学网站。 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跳转功能。案例页面设 计了案例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 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理论参考的书签按钮,帮助 学习者快速查找到相关学习内容;并通过超链接按 钮,快速进入其他学习单元。在案例正文中,有素材 表现的地方设计了小图,点击小图后出现大图。视 频、音频、动画设计为按钮,点击后出现相应的视频、 音频及动画。并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师 生的反馈意见,对案例库进行补充、修改,使之更符 合临床教学的要求。

2 数字化案例教学实践

    2.1研究对象在我校98级31名留学生,218名五年制本科生 《儿科学》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案例库进行案例教学 实践,分别与97级33名留学生,203名五年制医学 生儿科学成绩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98级医学生案 例分析题答题准确率进行分析,以问卷形式对授课 教师教学进行评估,并将课件分别在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院、福建 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使用和评估。同 时在我校第二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扬州人民医院 儿科教学中使用。

2.2教学方法

   2.2.1在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案例教 学法如在讲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首先给 学生一个实际病例。病例中展示患儿的症状、体征 图像及文字描述,由老师强调窒息在发病中的重要 性,然后从病例分析入手,启发学生思考病因中的胎 儿、母亲、分娩、胳带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展 示相应的图像、动画内容;讲解体征时,将案例中的 体征图像点出,学生可以看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 病时,患儿有紫组,反应差等体征。点击视频按钮, 播放患儿的觅食、拥抱、握持放射减弱的视频;讲到少见疾病共11个系统,53多个鎌案例均为真辅助检查时,通过提问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诊断学方法用于脑损伤的检查,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诊 断学、放射学、脑电图等知识进行案例的诊断,教师再结合患儿的头颅CT、B超检查结果,讲解不同检 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以及选择方法,将学习过的知识 横向串起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思 考,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2.2.2在见习课上,模仿临床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 典型案例教学每次见习课,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 每组5 ~6名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大家充分发表 意见后,每组总结出患儿的临床病史、查体、实验室检 查特点,提出诊断和诊断依据,提出鉴别诊断以及依 据,做出相应的诊疗计划。然后,每组选出1个学生 代表,将讨论意见做总结发言后,其他组的同学就病 历及讨论结果提出质疑,对提出的疑问,由学生给与 解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带教老师给与指导。 每学期安排5 ~6次的案例教学。

2.3教学效果与评估

    2.3.1期末从儿科教研室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试 题,卷面总分为100分,案例分析题占30分中,共设 计了 2个案例分析试题,分别测试了基本知识点、诊 断分析能力、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制订治疗计划能力。 然后,与上一级本科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推断数字 化案例教学对儿科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

2.3.2数字化案例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教 学方法进行评估。学期末,组织学生座谈会进行问 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进行评估;院内 组织教师座谈会对课件使用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并 分析院外案例库使用反馈意见。

2.4统计学分析考试成绩比较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案例分析题答题准确性比较用均数士标准差,并进行检验。

3 结果

    3.1医学本科生《儿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校内 学生见表1;留学生见表2。分别在97 (5)与98(5)本科生中随机抽取1个 班,进行案例答题准确率比较97 (5)为20.1 ±0.24; 98 (5)为26. 39±0.5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2教学评估3.2.1教学方法评估发出问卷50份,收回49 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对学习有较大帮助;■缺点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交流 减少。

3.2.2教学效果评估发出问卷30份,收回29份,教学满意率为96.5%,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多媒体制作精彩;。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收获较大;多媒体案例教学生动、形象,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希望进行更多的案例教学。

3.2.3对课件使用评估院内发出问卷15份,收 回14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教学效果好;教学重点突出;院外课件使用反馈评估意见有:课件设计思想独特,体现了课程整合的功能, 功能齐全,案例典型;制作编排合理,图像精美,声响视音频效果好, 画面简洁,色彩柔和,便于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课件中贯穿了加强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的教 改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该课件国内 较少见,希望能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弥补了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学习的好 帮手,是教学改革中一项很实用的方法;

    4.讨论

    4.1发展了传统案例教学将典型案例数字化,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克服了 床边教学学生多,患儿少,学生只能看到每个病人病 程中的一个点的问题,也克服了书面病例教学不能 展示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数字化案例信息量 大,可以表现全方位疾病的特点,丰富了案例教学的 内容,使案例教学迈上新台阶。实习生专题病例讨 论,能极大地提高实习生对典型或疑难病例病理与 临床知识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举一反三地将书本 知识迁移到临床实际应用中,很好地培养了实习生 思维发散和辩证鉴别能力,强化了 口头表达能力,纠 正了模糊概念。实践证明,病例讨论运用恰当,能使 实习生的观察、诊断、独立思考、病案分析、实际操作 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丨2。

4.2体现个性化教学特点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自主学习的环境, 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与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学 习习惯与节奏自主掌握进度,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习 者为中心的特征,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 热情和学习潜能丨3],符合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 

    4.3教学效果良好 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使用数字化案例教学 以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80分以上的 学生占到80%以上,经x2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差 异。从院内外课件使用反馈来看,体现了课程整合 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4具有可扩充性,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数字化案例教学课件为开放的网络课件,可以 及时添加典型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网络教 育资源;还可以进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 学生的联网学习,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打破了床边教 学的时空界限,为今后临床医学的网络教育提供借 鉴。

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第2篇

1掌握儿科学的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临床基础

要培养儿科的临床思维一定要有扎实的儿科理论为基础,儿科学课堂教学主要学习理论基础,而儿科的理论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等都各有其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关键。

1.1调动学生对儿科学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认真听课,所以都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制作优秀的课件进行教学,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图片或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授课内容生动起来。比如在讲述胎儿期时,插入胎儿成长的动画;讲述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貌特点时插人相关图片;讲述佝偻病时插入“0”形腿或“X”形腿的图片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认真听讲,而且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讲授的过程由平淡刻板的讲课变为精彩生动的演讲,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并及时指导学生作好课堂笔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2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儿科教学的质量和深度的问题,目前如果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儿科学理论知识,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所以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要有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重点。如新生儿疾病,可以把重点放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条小儿疾病,可以把重点放在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贫血等。对于重点的教学内容还要善于总结,帮助学生记忆,掌握理论知识。如学习新生儿败血症后,可用“三少一低下”来总结;学习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时,可用“二干二凹一多一少”去概括。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容易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临床思维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1.3以课堂练习为手段,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儿科理论教学中,随堂进行练习,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多进行各种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求知欲,通过分析简单的病例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笔者常用的方法。一般每种常见疾病教学完成后都出一些课堂练习加深印象,或选1—2个病例分析,指导和锻炼学生分析病例的逻辑思维,并巩固和进一步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如小儿腹污,病例中一般会提供这些资料:腹泻的次数、量、性状,小便的情况,皮肤弹性,血钠浓度等等,在分析过程中,要根据资料找出哪些是最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异常的检查结果,分折出脱水的程度、脱水的性质,最后得出诊断;然后,再依据治疗原则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这样就能更好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一种疾病诊疗的临床思维过程及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

2重视临床见习的带教,培养临床思维

临床见习的特点是基本理论和临床诊疗实践的紧密结合,所以儿科临床见习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在儿科学方面的临床思维的关键。见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1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见习的作用  临床见习是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步,是儿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见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儿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见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九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和体会儿科医学理论的实质问题。强化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中要多讲解、多示范、多纠正、勤考核,积极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让学生多接触患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加强感性认识。实际带教时,首先应结合相应病例复习相关理论,并示范正确的检査手法,然后让学生向患儿家属详细询问病史,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尽量让学生多动手,相互间体会正确的检査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简单书写病历及诊疗原则,然后对照病历,了解病人的实际诊疗经过,使学生从中知道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临床实践的应用能力。

2.2介绍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在见习带教中,开展对学生的临床知识讲座,加深对临床思维的理解和实际应用。采用强化临床技能、病例分析、全科病例讨论等多种手段,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每次见习都应组织各种形式病例讨论,选取一个病种的一组典型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某种儿科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的病例,根据患儿的病情,首先从症状体征着手,根据“三高一低”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病机制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主要并发症会有哪些?再从鉴别诊断上分析多种疾病的特点,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再结合实际的治疗过程分析病情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系统地认识一种或多种疾病,而且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相应疾病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解热镇痛药;小儿患者;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18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b)-01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se situation of antipyretic analgesics for hospitalized pediatric patients.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about in-patient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fever were searched by computer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the data of age,body weight,diagnosis,body temperature,antipyretic and analgesic useage were extracted;a rational drug analysis was judged by reading drug instruction,related guidelines or expert consensus. Results 646 cases were collected,among them,no indication of drug use,accounting for 5.88%;improper dosage,accounting for 21.05%;the drug used in the age of drug instructions,accounting for 18.88%;improper drug combination,accounting for 6.66%.The main problem of acetaminophen was improper dosage,ibuprofen was improper dosage and drug instructions age medication,injection of lysine acetylsalicylate,compound anlinbabituo injection,nimesulide dry suspension agent,indomethacin tablets of the main problems for super drug instructions age medication and no indications of meridians medication. Conclusion Inrationaldrug use of antipyretic analgesics is severe in pediatrics,which needing more attention to be payed by the medical staff.

[Key words] Antipyretic analgesics;Pediactric patients;Rational drug use

发热是小儿常见病症之一[1],解热镇痛药作为儿科发热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其销量已仅次于抗感染药,但因儿童用药物安全性数据较为缺乏以及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较成人更易出现过敏、胃肠道损害、肾损害等不良反应[2]。小儿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综合征的事件屡有报道,尼美舒利也曾身陷致千例儿童死亡的囹圄。此类药物合理使用时尚存在如此多安全隐患,其在儿科领域滥用现象已非罕见[3],用药安全更值得关注。虽有文献[3]报道儿科解热镇痛药的用量较大,但缺乏调查、评价解热镇痛药具体使用情况的数据。本研究旨在调查我院儿科住院患者解热镇痛药使用情况,促进其合理、安全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计算机导出2015年1~12月体温>37.5℃的儿科住院患者病历687份,根据诊断剔除非甾体抗炎药不是主要用于退热的病历41份,剔除诊断包括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围术期疼痛、风湿免疫类疾病。

1.2 方法

对纳入的646份病历提取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诊断、非甾体抗炎药的用法用量,核对提取资料,数据资料不一致的讨论解决。同时根据药品说明书及《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4]、《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5]、《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6]评价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不一致者讨论解决,统一意见。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的统计

纳入病例646例,男性354例,女性292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1 d,以1~3岁为多(44.43%);体重最小1.4 kg,最大52 kg,平均(19.22±8.45)kg;疾病类型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65.01%)(表1)。

2.2 解热镇痛药使用情况的统计

12.23%的发热患儿未使用解热镇痛药,药物单用最常见(75.08%),二联使用率为27.86%,≥三联使用较少见(0.31%);不合理用药主要在于剂量不当(21.05%)及超药品说明书年龄用药(18.88%)(表2)。

2.3各种解热镇痛药使用情况的统计

使用了解热镇痛药的567份病例中,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使用频次最高(377例次),使用合理率最高的是对乙酰氨基酚栓(93.10%),合理率最低的是尼美舒利干混悬剂(55.36%)(表3)。

3 讨论

解热镇痛药是小儿发热的常用药品,在儿科应用极为广泛,但因小儿脏器尚处于发育阶段,因此这个时期内选药应考虑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的药物,谨慎使用新药。在剂型选择方面应优先考虑适于儿童服用的剂型,如口感良好、分剂量准确方便、易于喂服等[7],以保证小儿用药的安全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发热住院就诊小儿以1~7岁小儿居多(69.97%),原因多为呼吸系统感染(65.01%),偶见白血病等肿瘤疾病,且以非甾体抗炎药单用为主(75.08%)。用药不合理原因主要包括超药品说明书年龄用药,即药物使用人群年龄与说明书规定年龄不同,占18.88%;剂量不当占21.05%;联用不适宜占6.66%;无指征用药,即体温200 mg/kg,或≥150 mg/kg超过2 d,≥100 mg/kg超过3 d。布洛芬各类制剂的主要问题在于超药品说明书年龄用药及剂量不当,对年龄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在于:①各类解热镇痛药的安全性因小儿年龄有较大差异,本文未能阐明各类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是否有年龄差异,还需进一步更大样本的调查以明确;②因很多病例有发热但可能暂时未使用解热镇痛药,后因病情需要使用了解热镇痛药,在本调查中,该病例一分为二,前半病程视为未用药,后半病程仍纳入用了药的评价分析,导致未用药的比例偏高;③本研究未纳入安全性指标,即未评价使用解热镇痛药后患儿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④本调查研究样本较少,且调查地点限定为我院,研究结论的外部适用性还需多中心、大样本的调查确证。

[参考文献]

[1] 崔秀荣.儿童不合理用药常见问题和合理用药建议[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8):53.

[2] 李丹华,师春苗.儿科用药常见问题及分析[J].北方药学,2012,9(5):83-84.

[3] 万正兰,吕台中.我院儿科住院患者常用退热药应用剂量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7):616-618.

[4] 王艺,万朝敏.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6):449-457.

[5] 陆权,安淑华,艾涛,等.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9):680-686.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7):1304-1308.

[7] 刘蕾,陈勇,白洁.儿童退热药物及合理选择[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25-26.

[8] 秦立忠,胡晓红.吲哚美辛的小儿用药问题[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5):62.

[9] 胡仪吉,孙光茂.关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儿童发热时的应用问题的疑问和解答[J].中华儿科杂志,2007, 45(9):649.

[10] 李梅,江莲,戎小平,等.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6):501-504.

[11] 邱继红.小儿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6):28-30.

[12] 李岩,白玉凤.小儿不合理用药剖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3,6(4):208-209.

[13] 付燕霞,李连新.浅谈窗口药师与小儿安全合理用药[J].中国药业,2011,20(14):61-62.

[14] 李志毅.常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231-2232.

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80-01

抗生素滥用是我国儿科临床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目前抗菌药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的逐渐上升,使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显得更要慎重。儿科抗菌药使用率较高,但由于小儿自身条件,容易出现异常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为了解儿科抗菌药使用情况,笔者从我院儿科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400份,对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给临床抗菌药使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使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我院儿科自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期间出院病历400份,其中男患儿224例,女患儿176例,年龄4天-11岁,平均年龄3.9岁。住院时间2-32天,平均住院时间13天。记录患者细菌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是否做过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按预先设计好的调查登记表规范填写,然后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频率。使用频率及使用量排在前6位的抗菌药物种类见表1。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400例病例中有360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0%,其中使用单一抗菌药物的有330例,占全部使用抗菌药物的90.2%,其他30例为二联用药,无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在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有20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占使用抗菌药物的5.6%。

2.3 病原菌检查及药敏实验。330份使用抗菌药物药物的病例中有42份做病原菌培养,占12.8%,其中6份呈阳性,占14.3%,仅有4份做药敏实验,可见阳性率太低,送检率较低。

2.4 抗菌药物药物使用不合理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用药配伍,用药剂量偏大,给药时间不当,在被调查的病例中有8例给药时间不当,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比率太低。

3 讨论

调查反映儿科抗菌药物主要是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儿科大部分细菌感染有效,为快速杀菌药物;大环内酯类,尤其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不仅对敏感细菌,而且对非典型微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等)、结核杆菌、弓型虫等也有效[1]。β内酰胺类类抗生素皮试阳性则可以替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不是万能药。对抗菌药物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儿科治疗过程中处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儿童的疾病特点,长期应用势必导致细菌、病毒的混合感染,给治疗造成障碍,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2],使儿童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增高,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课题。从统计情况看,我院儿科抗菌药的使用存在起点过高、预防用药过宽、经验性用药比例过大等缺点,但其应用基本上是合理的,医院感染率较低。对于儿科患者,抗菌药预防性应用应根据细菌学检查及菌株耐药情况、院内感染情况合理选择,在无指征或指征不明显情况下尽量不用抗菌药物。儿科疾病大部分为病毒所致,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对病程控制无益[3]。90.0%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卫生部要求的50%以下,明显高于国际标准。医生的处方习惯和不恰当的药品推销使医生不能充分运用抗菌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知识,只凭经验用药、联合用药,希望从不同的作用机制提高疗效或扩大抗菌范围,这样做是否有效尚待讨论,但其后果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病原学诊断及药敏试验是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经验性、试控性或心理性应用已不适合于现代医学诊断及治疗,医院是滋生耐药菌的场所,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探索新的抗菌治疗方式已成必然。针对目前本院抗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做到:①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管理,建立规章制度。②在医院内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培训。③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的基本意见(一)》[4],避免盲目滥用。④重视病原学检查,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⑤合理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徐婉丽,郑兴荣.95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2950-2952

[2]鲁艳,程利民,胡艳华,等.2010年医院感染率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9(6):2950-2952

儿科病例分析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儿;临床护理;特点分析;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56-01

在临床当中,幼儿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患者,他们的自主表达能力比较差,心智发育尚不完善,在护理过程当中不懂得配合护理人员,护理难度较大;同时幼儿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再加上一些儿科病的季节性较强,在高峰时期患儿的数量会大幅度地增加,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1]。现将本院儿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3岁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对临床幼儿护理特点进行探讨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患儿4986例,其中1-3岁幼儿患者共有2842例,占58.05%。其中男1674例,女1168例。

1.2 调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岁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信息从医院数据库当中提取,再查阅儿科患儿就诊的病历,由专人对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统计在这2年零8个月当中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

2 结果

2.1 疾病种类 在2842例患儿当中,最常见的两种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共有患儿1137例,占到40.00%;消化系统疾病共有患儿484例,占到17.03%。发病的种类主要有肺炎、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无热惊厥、高热惊厥、病毒性脑炎、支气管炎、胃肠炎、哮喘、喉炎,其中肺炎患儿最多870例,占到30.61%;其次为腹泻有360例,占到12.66%;余为上呼吸道感染(331例,占11.65%),无热惊厥(319例,占11.22%),高热惊厥(298例,占10.49%),病毒性脑炎(174例,占6.12%),支气管炎(124例,占4.36%),胃肠炎(112例,占3.94%),哮喘(149例,占5.56%),喉炎(82例,占2.86%);其他共有23例,占0.81%。

2.2 患儿病情特点分析 ①患儿各器官功能较弱,在临床当中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严重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性衰竭,如果患儿合并多器官功能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患儿的预后较差,病死率高。②季节性特点。在夏季则以脑炎多见,本组患儿当中共有79例;例如在秋季患儿容易出现轮状病毒感染,本组当中秋季腹泻患儿共有185例;在冬春季则以重症肺炎及哮喘多见,本组当中共有45例。③在本组患儿当中,肺炎、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无热惊厥以及高热惊厥最为多见,均达到了10%以上。患儿起病急且病情进展较快,再加上患儿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以及护理的时候难度较大。

2.3 护理差错事件 在这2年零8月当中,共发生护理差错事件33起,以护理缺陷最多,其次是护理差错。其中护理缺陷有14例(占42.42%),护理差错有10例(占30.3%),投诉争议有5例(占15.15%),意外伤害有4例(占12.13%)。具体分类为:给药错误有12例(占36.36%),医嘱处理错误有11例(占33.33%),穿刺部位皮肤损伤有4例(12.12%),身份识别出现错误有2例(占6.06%),滴速过快例有3例(占9.09%)。

3 护理对策

3.1 提高责任心,加强沟通 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大部分的儿科医护人员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家长对于某些问题会进行反复地询问。对于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问有答,而且还要答而不厌。第一,医患沟通也属于治疗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发挥药效的。对于一些重复性的问题,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讲是重复地回答,但是对于大部分患儿家长而言,确实是第一次接触,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耐心进行回答,详细讲解患儿家长不明白的地方,使患儿家长解除心中的疑惑,主动配合治疗。第二,当患儿来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不少患儿有害怕恐惧的心理,此时医护人员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为患儿服务,不要怕麻烦。第三,通过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使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病情可以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治疗的时候取得信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3.2 加强巡视 由于危重患儿较多,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巡视,积极做到勤询问与勤观察,不能放过任何的有疑问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通过对患儿仔细观察以及检查来发现一些主要的症状与阳性体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提高危重患儿的治疗成功率。

3.3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由于患儿较多,当季节性疾病到来的时候,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会成倍地增加,因此,必须要进行合理排班。例如当危重患儿较多时,可以增派人员,加强中夜班等时段的薄弱环节,以保障患儿的安全,使护理治疗工作能够不间断的及时落实到位;当恢复常态时,再将人员进行调配甚至分流支援其他部门。

3.4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在对患儿用药之前,要了解药物的禁忌证、适应证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要了解患儿的用药禁忌情况以及合并症情况,以保证准确用药。同时,在用药之后,护理人员先要对患儿观察一段时间,在确定没有不良反应发生迹象之后才能离开。另外,还要备好一些急救药品及物品,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及时进行抢救和治疗。

4 讨论

临床幼儿病种较多,再加上患儿身体组织以及系统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2],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因此,在临床护理当中,护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加强巡视,多与患儿家长沟通,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尽最大努力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儿的治疗以及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