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陈芊谕
高新一小
四 (四)班
共同创建一个卫生,和谐的生存环境,构建一座美丽,环保的花园式文明城市,是我们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靓化春城,从我做起!
现在许多人的环保意识还很浅淡,虽然知道通过环保可以使城市更加美丽。但不把“创卫”当做一回事,不久街道便变成了一个个垃圾“舞台”。那些垃圾随处可见够构成了一幅幅“雪花”飞舞图。垃圾给世界制造的麻烦太大了,假如每个人都同时随手丢一个垃圾,全世界就会同时出现数以万记的垃圾“孤儿”,那垃圾“孤儿”又会覆盖多少道路、街区、公园……
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位尽职的保洁阿姨。那位阿姨住在麻园村是一个下岗工人,家里有两个孩子生活非常困苦。我们泰和园社区的叔叔阿姨给她介绍了这份工作,从此我小区里的街道便立刻干净了起来。阿姨不仅打扫干净了我们的小区里的街道,而且还清理干净了个单元的死角。大家都亲切的管他叫 “干净”。
幽默寓言小故事:
1、一头马、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驴觉得此行困难重重,便放弃了;而马却立刻追随而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马说:其实在我去西天这段时间,您走的路一点不比我少,而且还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2、一只公鸡悠闲地在田野里走着,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找着找着,突然它发现了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玉静静地躺在地上。它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它叹了口气,又说:“但你对我
(来源:文章屋网 )
月日,姜堰市梁徐镇“双引”工作现场会在王石村召开。在姜堰市天源金属线缆公司的施工现场,王石村党支部书记钱植群介绍,这是由大丰客商投资万元兴建的,生产的电缆全部出口。
王石村地处姜堰市南郊、姜八公路两侧,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光有招商引资的硬环境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服务。
去年大丰客商俞言存来梁徐镇考察投资,看了几处,总是犹豫不决。一次,俞言存在梁徐镇一位负责同志的办公室,看到钱植群为一位投资商办手续,楼上楼下跑了七八趟。几天后,他找到钱植群家中,说是想到王石村投资。钱植群对俞言存说:“感谢你对我个人的信任,但亲兄弟明算账,该交给我们的钱一分也不能少,该你的我们一分也不收。”俞老板认为王石村干部办事务实,说话爽气,值得信任。不久就签下了合同。
今年初,蒋垛镇的一位老板想在王石村办一家服装厂。村里划出一块“黄金”地段让其建厂房。恰逢王石村五组、六组调整土地,部分群众提出了一些过分的要求。不能让到手的项目黄了,钱植群带领村干部逐家逐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大家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账,讲清招商引资的种种好处,终于解了难题。目前,投资多万元的姜堰市天润制衣有限公司正在兴建厂房,将于月底前投产。
今年以来,这个村已引进四个项目,引进资金万元。
社区新闻最重要的特质是让社区中的普通人成为报道的主角,普通人生活中的闪光点、平常心和邻里情等质朴可爱的举动,或许并不轰轰烈烈,但社区新闻持之以恒,关注的是常态。因此,只要能够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就值得报道和挖掘。
《江西晨报》是江西省会南昌市一份设有固定社区新闻专版的都市类报纸(以下简称晨报)。该报社区新闻版2010年冬创刊,其“社区故事”专稿,以“讲述社区自己的故事”向读者报道南昌市各个社区的成功经验、传奇人物、感人事迹和趣闻轶事等。笔者跟踪关注了该报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346期报纸的147期社区新闻版,选取其中273篇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社区新闻样本,进行分析研究。
社区新闻内容分析
1.报道主题:再现温情
所谓故事,是指能感染人、有吸引力,能体现报道主题的情节和事件。在晨报社区新闻版中,“社区故事”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新闻,或反映社区普通家庭感人肺腑的生活事迹、真情实感,或展示社区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高尚风格、和谐风貌,或再现社区建设如火如荼、社区文化丰富多彩……让每一位读者在品读故事时,都能感受到温暖就在身边,真情就在咫尺,实现“和谐社区、美丽中国”的梦想,就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
如《孝媳八年全职照料痴呆瘫痪婆婆》(2012-11-7)讲述了南湖路社区好儿媳林良英,八年来无怨无悔地承担起照顾痴呆瘫痪婆婆的重任,用自己的坚贞、善良和执着演绎了一段动人的婆媳情。而《隔窗喊一声 邻居来帮忙》(2012-8-22)则讲述了69岁的徐爱英老人5年来义务照顾89岁老邻居的“近邻胜过远亲”的故事,点滴细节透出浓浓的人情味。《紫金园社区30多份居民投稿传递邻里真情》(2012-7-15)讲述的是紫金元社区居民踊跃投稿讲述发生在自己与邻里之间,与邻为善、与邻为亲的动人故事。
2.报道对象:关注老年人
在调查样本中,仅116份明确提及被报道对象的具体年龄,其余则较含糊、笼统地提到或没有涉及年龄。在这116份新闻样本中,被采访对象主要集中在51~80岁之间,女性居多,内容大都是展示老年人的个人才智、相互帮助的事迹以及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生活等。在被报道的老年居民中,职业繁多,有退休教师、医生、机关干部,也有民间艺人、下岗工人,还有小区保安、社区干部,他们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发挥余热,义务帮助社区里需要帮助的人,为建设社区家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3.报道内容:琐碎温馨
报道的内容,主要是反映社区的社情民意、邻里互帮互助、家庭互敬互爱、社区文化生活、个人才智、社区工作、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社区不文明现象等,基本涵盖社区居民所关注的社区人、社区事和社区情,琐碎却温馨地传递着每个社区里或乐观向上、或幸福美满、或相扶相助、或默默奉献等社区生活的正能量。其中反映社区邻里间相互帮助的新闻最多,占了39.6%,如《好邻居接力照顾九旬老太》(2012-2-4)、《身患残疾坚持20年义务打扫社区楼道》(2012-2-7)、《热心居民“抱团”帮扶社区困难户》(2012-10-30)。反映各社区丰富而有特色的文化生活的新闻,占28.5%,如《卫东花园社区千余居民共度邻里节》(2012-6-6)、《唱红歌跳红舞 南昌有个“红社区”》(2012-9-11)等。
2012年9月,为迎接党的十召开,晨报将社区新闻的报道形式改为一问一答式,通过社区居民的口述实录,生动、质朴地展示了十年来南昌城市社区的变迁,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的生活变化等。如报道《省府大院第二社区主任张秋莲讲述其十年成长故事:自学电脑上夜校拿下本科文凭》(2012-10-8),通过张秋莲见证了“南昌市社区体制改革,居委会改社区,居委会大妈变文化青年”这一历史。而《西湖区建设桥社区拥有国家级社区健身俱乐部》(2012-11-5)则通过建设桥社区主任江宏永的十年工作回忆,展现了社区十年的点滴变化:“社区功能日益完善、服务日渐周到,社区管理方法科学新颖,社区各项活动层出不穷,社情民意反映沟通渠道广泛,尤其是社区微博的开通更是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4.新闻标题:生动直观
在追求视觉至上、快速阅读的时代,直观的数字最能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晨报社区新闻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以数字为新闻眼,直观、生动,同时用数字做对比,让读者对主要新闻人物、新闻事实印象深刻。
晨报新闻标题中的数字,多运用在描述报道对象的年龄上,如《八旬老汉赋诗百首悼亡妻》(2012-7-21),“八旬”对于现代人追求长寿的心理已足具吸引力,而赋诗“百”首,更是抓住现代人对“钟情”的青睐。再如《66岁退休居民游历10多个国家》(2012-7-19),数字不仅将新闻的重点直观表达出来,并且抓住了读者的兴趣点。
新闻标题多文字朴实,语言通俗易懂,符合普通老百姓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心理,尤其受老年读者欢迎,如《社区老年门球队挥出精彩夕阳 “少跑医院,多跑球场”成为光明社区老人口号》(2012-4-10)、《63岁保安自编警示语打油诗 小学文化创作2000多首诗歌》(2012-4-17)、《薄壳蛋上雕刻出大千世界》(2012-11-13)。
社区新闻的发展方向
无论社区新闻最终是发展为成熟的社区媒体,诸如社区报、社区电视等,或者只是成为一种新类型(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的新闻,社区新闻都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积极开拓新闻来源
社区新闻若仅抓住社区居民、社区居委会,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报道内容重复、缺乏新鲜感。社区新闻的采写,需要记者不忽视看起来“鸡毛蒜皮”的社区小事:物业收费纠纷、小区临时停电、装修噪音扰民、流浪猫狗的潜在危险……各类有关社区生活中的要紧事、突发事、有趣事,都可以成为报道的对象。
2.强调社区归属感
社区是最基层的群众自治区域,但社区新闻不应仅停留在对家长里短、街谈巷议的报道上。社区是居民的主要社会生活圈,如果社区新闻报道中常提及某社区内居民的姓名,或弘扬某社区文明风貌,或讲述老社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或演绎感人肺腑的家庭温馨故事,或反映居民切实而微小的生活困难……这些细节或多或少会触动一些居民内心深处最温柔的感动和渴望等情感,让居民产生对自己所在社区的责任感、荣誉感和眷恋感。当社区居民拥有了这些社区情感以后,自然会萌生对社区强烈的归属感,这样的社区传播才会真正对社区建设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3.服务与新闻并重
如果社区新闻仅把目光聚集在新闻而忽略了服务,那将成为“都市新闻”的模仿品,而若只重服务信息而忽视鲜活的新闻,则会变成“资讯专栏”。要将服务信息与新闻报道有效地平衡结合,使读者既能了解到所居住社区的情况,又能读到与之息息相关的生活信息,将社区报道的板块做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例如,我国的社区新闻板块,可借鉴美国社区报的做法,与社区中的商场接洽,一周刊登一次生活服务信息、购物优惠券等,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促进居民对社区新闻的关注,同时为社区新闻的发展找到生存资源。
4.积极利用新媒体
如今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记者和社区居民的交流也不再仅局限于面对面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社区网络平成。尤其在一些新兴的城市住宅小区,住户多是年轻繁忙的上班族,通过网络长期关注某个社区内的BBS、微博、QQ群等互动工具,能更多地接触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获得新闻线索。
社区新闻要借鉴和发掘互联网这一开放平台的传播能力,若报纸版面有限,可在网页上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信息、社区新闻,以及与居民互动留言,及时了解社区动态,寻找新闻亮点、热点和焦点。
5.栏目板块分众化
借鉴电视领域“分众化”策略进行版面安排。如用时段区分热点,还可以增加互动板块,搭建属于读者的表现平台,拓宽读者的表达空间。比如推出一系列以“我”为主的专栏(“我”即是居民、读者),如“我来找”、“我来帮”、“我来报”、“我来问”、“我来拍”、“我来解”、“我的微博”等,让社区居民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新闻报道中,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增强其主人翁的感觉。
结 语
综上所述,当前大城市社区居民异质性强,相互联系较松散,彼此缺乏了解和信任,要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社区浓厚的人情味和归属感,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社区居民主动、积极地配合支持。大众媒介传播是社区传播的重要层面和有力推手,类似“社区故事”这样的温情新闻,可以很好地消融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冷漠与猜忌,关注社区里发生的点滴小故事就是对社区建设过程和发展大趋势的捕捉,也是对社区幸福感——“和谐大家庭”概念的重塑。有故事的地方就有传播,社区新闻如若深度挖掘,就可以创造大传播。
——读《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有感
连江实小 四年六班 李鑫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是我在无意中看到的一个富有情趣、哲理深刻的小故事。
布恩·塔金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伟大的安伯森斯》和《爱丽丝·亚当斯》均获得普利策奖。在塔金顿声名最鼎盛的时期,他为了告诉人们:不要有一点点成就,就把自己当回事,在多种场合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红十字会举办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其间,有两个可爱的十六七岁的小女孩, 虔诚地递上了精致的笔记本,向我索要签名。我取出铅笔,在笔记本上潇洒自如地签上我的名字。可这两个小女孩却皱起眉头,其中一位女孩问道:“你不是罗伯特·查波斯(罗伯特·查波斯是一名极为普通的电视演员)。”“不是,”我非常自负地说,“我是布恩·塔金顿,《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可是那位小女孩非但没有惊喜,反而立刻将头转向另一个女孩,耸了耸肩,说:“玛丽,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我像被泼了一头冷水,一下子清醒过来:这两个女孩根本就不稀罕我——布恩·塔金顿的签名,她们要的是罗伯特·查波斯的签名啊!我却自以为是名人,没想到,在两个小女孩心目中,自己连罗伯特·查波斯一半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