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年鉴

统计年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年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统计年鉴

统计年鉴范文第1篇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市统计局把2015年确定为“统计基础建设年”,按照“三抓三提高”(抓业务素质,切实提高统计能力;抓统计基础,切实提高数据质量;抓规范服务,切实提高统计公信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发挥统计局的统计调查、统计反映、统计分析的职能作用,全面开展“六个基本”活动,即壮大基本队伍、完善基本制度、提升基本素质、历练基本作风、规范基本服务、创造基本业绩,努力塑造“求精、求真”的统计精神,奋力实现统计能力全省争前三、争第一的“双争”的目标,把“能服务、快服务、服好务”作为检验市统计局每名工作人员的第一标准,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能力、形象和水平。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壮大基本队伍。责任人:各位党组成员。

一是充实机关工作人员。争取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支持,借调2-3名人员充实统计局机关。根据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适时进行工作调整和安排人员轮岗。

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完成镇处统计办主任考核,解决优秀人员副科级问题,提高镇处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制定出台统计局科室考核办法,年终成立专班严格考核兑现。对加班无法安排补休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加班补助。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党组议定的方式评选先进个人,并给予奖励。

三是建立人文关怀机制。生日祝福。机关干部职工生日当天给予祝福和关怀。住院关心。机关干部职工本人或爱人因病住院,局党组代表单位集体前去看望。关注健康。关注干部职工身心健康,每年组织一次体检;机关配备2辆自行车,为干部职工城内办公事提供便利;建设露天羽毛球场地,为干部职工健身提供便利;每年组织举办2-3次户外活动。

四是健全机关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和各科室工作职责,市统计局机关实行“相对分工、绝对合作、分块运行、协调并进”的运行机制。

(二)完善基本制度。责任人:各位党组成员、各科室。

一是考勤制度。严格考勤管理,实行上班指纹验证签到制,正常上班时间每天上午8点前,下午按作息时间(2点或2点半前),一次未按规定签到扣款10元,办公室负责每月汇总、通报并报财务室执行扣款。

二是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局机关例会,每1-2周召开一次局班子成员办公会,及时总结和安排工作;各科室每周一上午12点前拿出上周工作总结及本周工作计划、每月1-2日拿出当月工作计划,分别用A4纸张打印一式两份,经分管领导签字后,一份交办公室汇总报局长、一份由办公室统一公示。

三是请假制度。请假(包括公休假)一天以上需履行书面请假手续,1天以下(含1天)的报分管领导批准,1天以上报局长批准。

四是财务管理制度。机关财务管理实行局党组集体负责制,严格遵守“三重一大”相关规定,机关日常经费开支要厉行节约,开支需事先报批,一月一结账。

五是卫生制度。划分区域,明确责任,分管机关领导不定期组织卫生检查并予以通报。

(各项详细制度见《市统计局机关管理制度》)

(三)提升基本素质。责任人:市统计局全体干部职工。

一是内部培训。每月安排一个科室制作PPT课件主讲,内容为本科室业务工作流程,基础工作要求,相关政策、依据,现场演示等。做到每个人都熟悉和掌握全面工作。

二是外请讲座。每年安排1-2次外请讲座。

三是外出培训交流。尽可能安排干部职工参加党校、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培训;适时组织干部职工异地交流学习。

四是科室轮岗。适时安排机关人员临时性轮岗。

(四)历练基本作风。责任人:市统计局全体干部职工。

1、要深入基层。各专业科室按照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加强培训和督办检查,专业科室人员每月到镇处、企业检查督导不得少于3天,并将此纳入每月工作计划。

2、要严明纪律。严守各项制度纪律,严格执行治庸问责和“十不准”各项规定,严于律已,严谨处事,严格要求,要雷厉风行抓落实。

3、要追求卓越。工作不能简单按部就班、人云亦云,要勇于和善于创新,追求工作高标准。每个科室要有1项以上创新工作或特色工作,各专业报表对象统计基础工作达到规范化要求的面不低于30%。

(五)规范基本服务。责任人:市统计局全体干部职工。

一是创建品牌服务。在《今日统计月报》、《统计年鉴》、《统计要情专报》、社情民意调查服务中,争取创建1-2个在全市有影响的统计服务品牌。

二是预警分析服务。及时追踪掌握各项指标数据在全省、的排位情况及竞争目标县市各项数据情况,及时了解上级统计部门有关统计改革、评估政策、依据调整、重大工作部署等动向,及时分析与竞争目标的差距,及时提出红色(紧急)、黄色(重要)预警信息,供市委、政府及部门决策。全年完成2-3篇有价值、有深度的统计分析,每个专业科室全年要写统计分析3篇以上。

三是调研参谋服务。围绕全市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四是部门协调服务。认真落实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针对部门数据统计、上报、认定情况及在全省、市的排位情况开展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优势、困难、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根据部门需求,及时追踪部门统计数据评估认定情况,协助部门做好汇报、争取工作;及时为部门提供统计数据信息咨询及佐证服务。

五是紧贴民生服务。做好物价采价调查,客观真实反映我市CPI情况;做好商品房开发建筑面积、销售价格、销售率等统计价,如实反映的房价水平;认真开展小康社会各经济社会指标的统计及公布,促进民众的知情和参与;开展民意调查服务,开通全国统一的12340社情民意调查专线电话,提高调查的公信力;进一步丰富信息形式,及时公布与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指标情况。

(六)创造基本业绩。责任人:市统计局全体干部职工。

市统计局总体目标:巩固“双争”即省统计能力评价争第一、市目标管理考核争第一结果,力创市统计系统先进单位,市目标考核一类单位、市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优秀平安单位、市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科室目标:各科室、专业及专项工作力创优秀。

三、活动步骤

活动从2015年2月开始,至2015年2月结束。具体分为组织动员、创建落实、总结提高三个步骤。

(一)组织动员。2月下旬召开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和市政府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引导机关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统一干部职工对市统计局基础工作建设年活动的思想认识。

(二)创建落实。2月至3月,全局开展“我为活动做贡献”大讨论活动,同时,各科室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措施,并将科室及个人的计划、措施予以公示。4月至10月,重点组织开展市统计局技能大赛。11月至12月,重点组织开展“优秀科室”、“统计品牌”“特色工作”评选活动。

(三)总结提高。活动结束后,各科室要认真总结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巩固成果。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基础工作建设年活动在市统计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科室(队)负责人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统计年鉴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建筑设计;中国传统建筑

1前言

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建筑业发展长河中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建筑业发展长河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从各个方面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前,其中传统建筑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文化资源资源。中式建筑及建筑设计意指极为突出,其设计中具备着丰富的经济价值丰富的经济价值,非常值得人们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2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

2.1低碳设计理念

我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基于环保理念及地域问题题,将二者之间的联系充分结合才是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心理念。在针对低碳建筑的设计中,传统中式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进程中计的进程中,要对地理因素中的地形、地貌和地势进行充分的考虑考虑,在针对建筑的设计中,传统中式建筑对其朝向和通风进行调整的目的在于令建筑的居住变得更加的舒适行调整的目的在于令建筑的居住变得更加的舒适,同时令建筑在夏季居住时具有更好的气温维护措施筑在夏季居住时具有更好的气温维护措施,令室内的温度根据季节气候进行适当的升温以及降温据季节气候进行适当的升温以及降温。其建筑目的在于利用自然因素对室内进行人体舒适度的调和自然因素对室内进行人体舒适度的调和。

2.2弹性设计理念

这种建筑设计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下这种建筑设计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核心理念也在不断变更断变更。弹性设计作为一种考究的设计手法,其设计格局并没有被局限于传统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没有被局限于传统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而是围绕其多变的思维方式展开的一种全新设计手法维方式展开的一种全新设计手法。其中心设计思想具有周期性概念的设计理念性概念的设计理念,并且其针对建筑的弹性基本设计理念也充分满足了现阶段人们对建筑融入生活的基本要求充分满足了现阶段人们对建筑融入生活的基本要求,弹性设计理念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加深计理念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加深,这项理念中包含了建筑物居住者对建筑外部和内部结构的要求了建筑物居住者对建筑外部和内部结构的要求,以及对建筑再行和功能设计的基本需求再行和功能设计的基本需求,这些要素作为弹性设计的基本理念理念,其核心内容的主体依旧基于传统建筑的核心思想。

2.3情景交融理念

这种建筑设计理念在许多建筑细节上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出来,这种设计理念在大多设计师心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这种设计方式可充分将建筑与人的情感进行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散发着传统建筑气息的公园中的园林小径常生活中散发着传统建筑气息的公园中的园林小径,其中大部分园林小径的设计都是源于传统建筑实际理念中的曲径通幽幽,其设计思想充满了浪漫的人文主义关怀,这同时也是传统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以人为中心”。传统建筑的中心设计思想中还包含有开拓视野及驾驭情景的建筑理念想中还包含有开拓视野及驾驭情景的建筑理念,传统建筑给人一种和睦安稳的感觉人一种和睦安稳的感觉,尤其适应人们的日常居住。在我国整体传统建筑中天坛建筑与其它建筑相比越发伟岸整体传统建筑中天坛建筑与其它建筑相比越发伟岸,该建筑的设计理念便是基于情景交融建筑设计理念的设计理念便是基于情景交融建筑设计理念。

2.4虚实相生理念

这种设计方式具有较为深奥的建筑设计理念这种设计方式具有较为深奥的建筑设计理念,其理念的中心设计思想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虚实结合中心设计思想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虚实结合。虚与实的结合十分注重平衡感十分注重平衡感,而这种感觉便是运用这种理念进行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计的基本概念,这种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将虚实互相转化、互相结合来保证建筑的设计最终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结合来保证建筑的设计最终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其重点在于对设计空间的营造对设计空间的营造,为建筑的设计营造出一个虚拟的虚实相生的空间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对建筑设计的想象的想象,不过这些想象都被局限在虚实相结合的这一空间之中中。该设计理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设计进程中不仅可提升建筑设计的概念性提升建筑设计的概念性,同时还加强了设计的采光构造以及通风构造通风构造,为建筑的舒适度建立良好的保障,由于其具备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泛的应用价值,因此也受到了我国广大设计师的深度热爱。

3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3.1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现阶段虽然西式风格的建筑在我国所占比例较大现阶段虽然西式风格的建筑在我国所占比例较大,但是中式传统建筑依旧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强烈热爱中式传统建筑依旧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强烈热爱。我国的传统建筑外形十分别致建筑外形十分别致,且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中式建筑风格的园艺建筑其中的深厚意境充分发挥出了我国建筑的文化内涵艺建筑其中的深厚意境充分发挥出了我国建筑的文化内涵。国外的设计师认为中国建筑拥有着一种独特的意境感国外的设计师认为中国建筑拥有着一种独特的意境感,这种感觉来源于中式建筑的传统建筑理念感觉来源于中式建筑的传统建筑理念。我国传统建筑具有天人合一的中心理念思想人合一的中心理念思想,运用中国元素打造出的建筑往往具备舒适与设计美于一身备舒适与设计美于一身。中式建筑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需求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需求,中式建筑的空间设计具有良好的设计特性好的设计特性,这些特性主要源于中国元素的设计理念。力与美有效结合是中式建筑的一个必要要素与美有效结合是中式建筑的一个必要要素。同时考虑适合中国人卫生间和厨房的设计国人卫生间和厨房的设计,现代建筑中更倾向于以中式元素打造庭院打造庭院、内廊。

3.2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核心是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瑰宝瑰宝,这一理念应得到持续关注及发展。针对这种理念的集成并不是指毫无弃取将其运用成并不是指毫无弃取将其运用,应将其中的优秀设计因素与当下的建筑业设计现状进行有效的结合当下的建筑业设计现状进行有效的结合。伴随着现代西方建筑设计方式在世界各地的盛行筑设计方式在世界各地的盛行,针对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便显得尤为迫切用便显得尤为迫切。很多现代建筑的设计方式都将其拥有的多方面设计优点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多方面设计优点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比如说低碳建筑的建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其建筑规格也随着现代化建筑不断加深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加深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但是其建筑风格的理念却一直秉持其低碳环保的建筑理念其低碳环保的建筑理念。而低碳理念相较于中式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极为相似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极为相似,二者的设计处理方针都是源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天人合一的建筑设计理念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应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应用价值,在这种突出的价值观念下其设计应用更好的减少了建筑的能耗设计应用更好的减少了建筑的能耗,并且协助其最终实现了其低碳环保建设的最终目标其低碳环保建设的最终目标。

4结论

建筑历史发展中存在设计理念较多建筑历史发展中存在设计理念较多,总的来看这些设计都具备明显特点都具备明显特点,那就是和谐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目标的一个目标,因此加强传统建筑设计研究,把设计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是必要的筑设计中是必要的,以往建筑设计理念都带有较为浓厚的中国传统色彩国传统色彩,并且能够在现阶段建筑设计中发现应用身影,因此也值得进行研究和发展此也值得进行研究和发展。

作者:陈颖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统计年鉴范文第3篇

二00五年工作总结

一、城建工作

(一)抓住重点,“城中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

2005年县委、县政府把旧城改造,即“城中村”改造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把城中村改造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集中连片的思路进行开发建设。今年,共对长青花园、阳光四季等11个区域进行了改造和开发。全县在建工程共62项,建筑施工总面积22.77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79亿元,其中新开工49项,17.65万平方米,是2000年以来开工面积最大的一年。

(二)解决热点,城市建设关注民心工程

2005年,我县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民心工程为主要内容。今年共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由社会筹资200余万元,对京南供热管网进行了改造,新建集中供热站一处,安装锅炉两台,敷设供暖管线1000延长米,解决了7万多平米的供热遗留问题;二是财政投资2200余万元,拆迁161户,完成了2.7公里的建设路一期工程,总装铺面积4.7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6盏,动用土石方8.2万立方米,埋设路缘石6000延长米,地下管道57道,使8条街可以与之贯通,大大缓解了大宁路的出行压力。三是克服种种困难,投资90万元完成了长青路南段774延长米的道路装铺。四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京南市场工程,建筑面积2170平方米,可为个体经营户提供60个摊位。五是以政府采购方式,投资30余万元,在大宁路、建设路安装红绿灯3处,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六是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9公里的给水管网改造工程;通过社会筹资等,投入130余万元,完成了8.2公里的污水管线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二医院、城关镇政府等20多个单位和住宅楼的排水不畅问题。

(三)突破难点,探索城镇化工作新途径

一是为推进城市资源资本化运营,搭建融资平台,注册成立了宁城县华润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住“项目同时加强“软环境”建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完成招商引资4120万元。二是在国家严格控制审批建设用地的大环境下,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推进城镇化工作。利用企业改制破产遗留土地和旧城改造等,解决了城市建设用地问题,所有土地均实行挂牌出让。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解决城市基础设施投入问题,比如要求开发商在开发时,按照规划无偿修建一定面积的水冲公厕,产权为国有。财政资金则用于重点项目。三是拆迁。在大环境不利于拆迁工作的情况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依法拆迁,人性化拆迁,共拆迁了13个区域,约210余户(含集体),40000平方米,其中建设路涉及161户,15812平方米,征用土地63.66亩,保持了社会稳定。

(四)城市管理,秩序整治重实效

城市管理工作是群众最关注,也是最影响一个城市形象的问题。今年重点抓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市容市貌管理,取缔了天义城区有人值守电话厅36个,暂扣三轮车870台(次),治理流动摊点218人(次),没收坐式牌匾79块,取缔契丹街餐饮企业28家。二是对城市客运和交通管理进行了规范,设立站牌16处。三是加大了规划监察力度,查处违法建房138户,10710.7平方米,了33户。四是加强了以维护公共设施为重点的管理和安全工作,对2个燃气供应站、16个乡镇的26个燃气换瓶站进行了检查;更换各类井盖68套,对城区主要街路两侧废旧收购点和卖煤点进行了整治。五是加强了物业管理工作,出台了规范文件,帮助居民处理供排水等问题20多件。

(五)完善亮点,继续实施亮美工程

一是完成主街路硬化面积13000余平方米,重点对临街的服务业门脸牌匾进行霓虹灯、饰灯改造。二是投资16万元在主要街路两侧修建安置了16个地坑式垃圾箱;结合新建项目配置水冲式公厕9座。三是对大宁路北段、中京街全段和北环街中段1.2万平方米的绿化带进行了改造,并对哈河大街570米绿篱进行了恢复补植。目前,我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3平方米。四是通过社会捐资14万元在县城主要街道两侧、居民住宅小区附近等6处公共场所设置了58套体育健身器材,解决了群众业余体育健身难的问题。

(六)突出特色,彰显小城镇区位优势

依据区位优势和产业支撑,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2005年,我县的小城镇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9492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00余万元,20万元以上的建筑项目25个。同时加大对村镇规划、建设的管理力度,汐子、热水和城关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突破性进展,区位优势日益彰显。

(七)依法行政,房地产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是严格工程项目和监理项目招投标管理,今年工程招标率达到了100%。二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进一步加强,4项区级文明工地,7项市级文明工地都已通过初步验收。三是住房维修基金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今年共收缴维修基金127万元,维修保证金39.1万元。

二、交通工作

2005年我县交通工作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87万元,完成招商引资1410万元,争取无偿资金1577万元,新增油路56公里,新修乡村公路92公里,整修乡村公路800多公里,打通不通公路村6个,新增通油路乡镇2个,新建农村客运站3个。

(一)五项重点工程圆满完成

一是306线拓宽改造工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今年对八肯中至小城子段15公里旧油路进行拓宽改造,在每公里上级仅补贴22万元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路面由7米拓宽到9米,改造为二级油路。此项工程于5月中旬开工建设,共完成投资821万元,工程于9月28日实现全线贯通。

二是瓦房桥重建工程。瓦房桥位于306线,始建于70年代,其设计核载吨位已不能适应公路运输发展的需要,2005年决定重建,新桥为长186米、宽12米的14孔空心板桥。该工程于9月20日完工,共完成投资551万元。

三是大三线工程。大三线全长23公里,在上级每公里补贴10万元、建宽4.5米的小油路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将该线修为宽9米、油面宽7米的三级油路。经过努力工程于10月7日全线通车,总投资888万元,。

四是天山线工程。天山线榆树林子至必斯营子段全长26公里,工程于5月中旬开工建设,10月竣工,共动用土方13.6万立方米,修建涵洞16道,总投资1040万元。

五是乡村公路建设工程。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对乡村公路建设进行了专门部署,并组织了春秋两季乡村公路建设大会战和全县乡村公路大会战拉练现场会,使乡村公路建设大会战迭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全县共整修公路800多公里,实现投资3000万元。同时,大力实施通村工程,打通不通公路村6个,修建里程92公里,总投资1267万元。

(二)公路绿化、养护工作升级上档

一是抓实春季绿化工作,继续推广“绿色护坡道”工程。共新植绿蓠棉槐70万株,新植榆树墙白榆22万株,新植垂榆760株,补植棉槐14万株,补植榆树球9万株,补植水腊球500墩,总投资27万元。

二是加强公路养护力度,确保道路畅通。全年清运垃圾1100立方米,新建花池850个,整修花池3800个,折土方3600余方,整修路肩、边沟、护坡900立方米,完成油路灌缝8万多延米,种花种草完成3300平方米,国省干线好路率已达到81.5%,公路养护水平居全市第一位,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检查验收。

(三)运输市场管理与整顿工作不断加强

继续加强运输市场清理整顿力度,保证项目建设有良好环境,形成了规范、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全年共完成运管费征收400万元,占年计划的229%;养路费征收完成444万元,占年计划的114%;大额养路费征收完成3555万元,占年计划的154.7%。

(四)依法行政,维护路产路权

在做好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的同时,加强了路政管理工作,加大了路政案件处理力度,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在治理超限运输方面,共检测车辆1874辆、处理超限运输车辆832辆,卸载(转运)货物1400多吨,有效的维护了路产路权。

三、国土资源工作

(一)国土资源市场建设和收益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土地市场已基本形成。2005年,在土地市场建设中联部,加大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的力度,提高了招标拍卖挂牌供地的比重,强化了土地收益。今年,以出让方式供地54宗,面积144.7亩。以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19宗,面积184亩,总成交价款1659万元。凡是属于开发的国有土地,一律采取了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有效地防止了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实现了我县国有土地的保值增值。

二是矿业权市场初步建立。对非金属矿产资源,实行了有偿使用,共实现价款23万元。对国家出资勘探的煤、铁资源,在延续采矿权时补交了价款。对西泉地区的部分铁资源已向自治区上报了招标拍卖挂牌计划,将以市场手段设置探矿权。对县级发证的采矿权已完成了有偿使用的调研和政策的制定,也将实行有偿使用。

三是确保了我县用地需求,保障了经济发展。2005年根据我县城市建设和事业用地的需要,分三批次上报审批征用了集体土地388亩。保证了我县重点企业顺利建设和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

四是国土资源收益实现了翻番。实现总收益2000万元,其中,土地收益1950万元,矿产资源收益50万元。在总收益中,向县财政缴纳国土资源收益1400万元,比2005年增收1000万元,是去年上缴财政资金的3倍,矿业实现产值4亿元,县乡两级财政可实现矿业税收3500万元以上。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积极设置矿业权,加快矿产资源开发步伐。本着依法设立、市场配置、公开透明、资源整合的原则,依法进行矿业权设置。今年共审核上报探矿权25个,已批回勘查许可证6个,到年末全县累计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已达到27个。全县矿山企业及矿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70家。全县累计引进矿产资源开发及矿产品加工资金2.6亿元,矿山生产煤炭60万吨,加工铁精粉30万吨,加工膨润土35万吨,黄金1200两,钼精粉1万吨。

二是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加大地质勘查力度。今年共引进勘探资金2000余万元,重点对铁、煤、金、钼等矿产品种进行了勘查。

三是加强了古生物化石保护。山头乡道虎沟和土门已被批准为县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并争取保护资金20万元。使滥采乱挖古生物化石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三)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取得显著实效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目前大城子镇1200亩80万元土地整理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整个工程预计明年七月完工验收。头道营子镇8400亩土地整理项目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部审核通过,投资867万元。大明镇土地整理项目拟整理土地18000亩,争取资金2000万元,该项目正在审核之中。二是积极争取基础建设项目,我县1:1万基础测绘图投资总额为310万元,其中,国家、自治区以及市政府投资87.5%。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

在去年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基础上,继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先后发现各类违法案件70余起。同时在“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整顿矿业秩序”和“天义镇区私搭乱建的专项整治”工作中,清查出天义镇区违法建房279户,下达处罚决定30户。查处了以采代探14起、无证探采行为7起、矿山违法占地20起。

(五)基础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根据我县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对忙农镇、榆树林子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现正在审批之中。二是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完成了“四查清”“四对照”工作,为我县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二00六年工作重点

一、城建重点工作

(一)旧城改造开发项目

继续下大力量实施城中村改造,力争开工建设面积16万平方米以上。具体包括:完成长青花园工程,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完成强盛花园二期工程,建筑面积7150平方米;完成东方明珠花园小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3153平方米;完成东方明珠花园小区二期工程,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完成富润花园小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1360平方米;完成中京花园小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5200平方米;完成大宁花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完成鼎盛佳园三期工程,建筑面积16979平方米;完成金三角嘉园三期工程,建筑面积6654平方米;完成华鑫小区四期工程,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确保完成的项目:完成建设路二期(含排水)工程。需拆迁及征地41.66亩,总投资约1712.45万元,其中工程造价508.95万元;金融街道路整修装铺(长青路—立交桥段;含排水)工程。总长590米,红线宽16米,需投资约120万元;友谊路整修装铺(南环街—契丹街段;含排水)工程。总长900米,红线宽30米,需投资约1109.22万元;塞飞亚路维修(契丹街—原217部队驻地铁路路口段)工程。总长2000米,红线宽20米,需投资约288万元;高桥路维修(北环街—哈河大街段)工程。总长890米,红线宽14米,需投资约187万元;中京街维修。总长1340米,红线宽30米,需投资约238.25万元;外环路一期(中京大桥—滨河路南段—双赢街—园林路—天旺路)工程。总长6230米,红线宽30米,以砂石路面为主,需投资约2470.16万元;完成高桥路中段蔬菜专业市场建设。

2、争取启动完成的项目:给水工程。项目包括:清水池2座,需投资约500万元;火车站广场工程。面积7200平方米,需投资约160万元;开通装铺双拥街、契丹街东段;内环路一期工程。内环路由南环街、北环街、大宁路和长青路构成。一期工程主要是打通南环街(大宁路—长青路段),红线宽30米,长1150米;打通北环街西段(铁路立交桥—长青路段),红线宽30米,长550米。需投资约2099万元;搬迁金三角机动车维修、配件市场。

(三)亮美工程项目

1、继续完善主要街路及建筑物的硬化、美化和亮化。在完成临街建筑物轮廓灯、霓虹灯、射灯安装的同时,重点对店铺、餐饮等服务业门脸牌匾进行霓虹灯、饰灯改造。

2、建设路两侧绿化工程。总5400延长米,需投资约60万元。

3、哈河大街东段绿化工程。总590延长米,需投资约3万元。

4、修建地坑箱式垃圾点6个以上。需投资约7万元。

5、修建水冲公厕6座。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1、有重点的完成撤乡并镇后的小城镇建设规划或规划修编工作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并依据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积极膨胀城镇人口。

2、306线、平双路及天汐线等主要公路沿线乡镇要继续做好沿线村镇的绿化、亮化、美化和环境整治工作,努力改善镇容镇貌。

3、各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镇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突出特色,加快发展。

(五)加强城市管理工作

1、坚决遏制私搭乱建势头,加大规划制止力度,严格查处私搭乱建行为,该拆的坚决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2、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抓好市容市貌的常规管理,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制止占道经营,尽量迁移到市场内经营,规范市场管理。

3、加强出租车管理,规范出租车停车秩序,保证城区车辆停放有序。同时开展物业市场整顿,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严格查处路经城区的超载超重车辆损坏城市道路现象。

(六)完成2006年各项任务的工作措施

1、完成《2003—2020年宁城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印制,并做好宣传工作。

2、完成建设路两侧、大宁路两侧及各开发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3、继续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入。努力发挥城司融资平台作用,扩大融资渠道。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

4、切实打破拆迁这个“瓶颈”,依法强力推进,从上到下形成良好的氛围,使之真正成为一种产业,一种源源不断的税源。

二、交通重点工作

(一)公路建设工作

1、完成兴哈线南段铁苍线至山头30公里的油路装铺任务,实现兴哈线北段通油路。

2、完成大明桥重建。

3、继续实施通村项目工程。

4、全力组织实施好乡村公路建养工作,力争通过公路会战,新增乡村公路100公里,整修600公里,打通不通公路村4个,新增通油路乡镇2个。

(二)公路养护工作

1、2006年重点绿化路平双线、306线、天汐线、大三线、天铁一级路及县重点乡级公路,预计绿化100公里,栽植各类树木50万株。

2、在次差路改造中,国省干线改造4公里,县乡道路改造11公里,国道完成GBM工程11KM。

3、国省干线好路率必保80%,县级公路养护好路率必保75%,做到全年公路养护稳中有升。

(三)运输管理工作

1、强化各种规费和通行费的征收,必保完成2006年规费征缴任务。

2、加强路政管理,加大治超力度,有效地维护路权,保护路产,确保超限超载率控制在10%左右。

3、严格治理公路“三乱”,实现公路无“三乱”的目标。

4、规范整顿运输市场,严格管理。

三、国土资源重点工作

(一)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的精神,规范探矿权、采矿权管理,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基本建立起规范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二)加快国土资源市场建设

完善国有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优化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规范矿业权设置,启动矿业市场建设。非金属采矿权全面实行有偿使用,对已设置采矿权的,要以协议方式延续办理采矿权,对新增设的采矿权要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采矿权。对探矿权启动市场机制配置,有条件的要实行招拍挂设置探矿权。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三)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实施管理,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报批的准备工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制度。继续抓好土地整理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抓好大城子镇土地整理项目的竣工验收,头道营子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大明镇国家土地整理立项审批工作。力争在2006年增加一个自治区土地整理补助项目。

统计年鉴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发展对策;辽宁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6.005

1 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态势

辽宁省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自身资源、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经济基础,农业迅速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不仅成为我国的粮食主要生产省份,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业集聚,推动了辽宁优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进一步发展,这为辽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的契机。

从1978年至今,辽宁农产品出口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1978―1987年是初步发展阶段。在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加之国家对外政策的转变,使得农产品出口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农产品出口额从1978年的2.5亿美元增至1987年的4.7亿美元。(2)1988―2000年是稳步发展阶段。经过10年的初步发展,辽宁农产品出口已走入正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接下来的这个阶段,农产品出口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回落的过程。农产品出口额从1988年的6.0亿美元增至1997年的7.8亿美元。(3)2001―2012年是高速发展阶段。农产品出口从2001年的12.3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7.8亿美元,年均增长13.10%[1-13]。但是,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农产品出口发展增速有所减缓,2009年基本与2008年持平,而到了2010年,辽宁农产品的进口额却出现爆发式增长趋势,增长了一倍,这是改革开放以后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逆差。到了2011年、2012年农产品进出口差额很小。从2010年开始,农产品进口额始终维持在一个高水平,这是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出现的新形势(图1)[14-26]。

2 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政策及对策演进

的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的确立,再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政策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都对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时,对外贸易政策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改变。

2.1 入世前的政策及对策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管理体制和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基本上是依据我国的计划经济原则实施并建立起来的,表现为较高的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水平。(1)关税。从1992年初开始,中国积极调整农产品进口关税,并且在入世之前,平均关税进一步减至19%。(2)非关税措施。主要涵盖了包括进口许可证、法定商品检验、进口配额、食品卫生检验、动植物检验等内容。(3)设立专门的国营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我国成立了国有外贸公司,进行管理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4)出口竞争措施。包括从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减免,到出口退税、关税减免及支持出口的金融手段。(5)支持政策。遵循“绿箱政策”的农业支持和补贴;属于发展中国家特殊差别待遇中的农业支持与补贴,“黄箱政策”即:对棉花、粮食的政府定价收购及保护价收购;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27]。

以上这些政策都对当时的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无论是对外出口,还是从国外进口农产品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根据国内政策、国际形势和辽宁省内具体情况,辽宁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策略,以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这个时期的对策仍以宏观调控为主。

2.1.1 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这里的资源指的是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在改革开放到入世前的这段时间,辽宁省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而扩大资金、土地、劳动力的投入能够有效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技术性投入对当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1.2 营销链条和格局初步形成 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资金和人才贮备,也提高了一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许多问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深加工水平差,产业基地化建设程度较低等。

2.1.3 改革管理体制、改变政府职能 逐步建立能够适应农产品市场运行规则的管理体制,将宏观上的调控、引导,微观上的指导、扶持作为政府职能目标的定位。建立并完善农产品贸易的信息库,为决策部门、农业经济组织、农户及企业及时和准确提供信息[28]。

2.1.4 调整农业产业、出口产品结构 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及以农业生产、加工、出口等服务环节为主的第三产业,调整和降低种植业的比重,加强养殖业和副业生产,加强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使辽宁省农产品生产与国际市场相适应,降低种植业中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玉米、小麦等)的生产比重,提高生产加工效率,加大种植业中具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花卉及部分水果等)的生产比重,增加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经济作物和小杂粮的生产[29]。

辽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从最初的起步,到整个80年代的起伏发展,再到90年代的稳步发展,是一个对国内外政策、经济环境不断摸索、改进的过程。对外策略也从初期的宏观管理调整为局部、细节、微观的对策,一方面体现出不断变化的形式,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辽宁省对环境认知、反馈的过程。

2.2 入世后的政策及对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贸易政策需要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制定和修改,将不再使用出口补贴政策鼓励农产品出口。(1)关税。实施期末水平并且应与主要贸易国家关税水平持平甚至更低,并且在2004年前分阶段完成所有的关税削减,与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时间表相吻合。关税削减后为约束关税,而且要求不允许提高关税。(2)关税配额。对玉米、小麦、大米、食糖、棕榈油、豆油、棉花、羊毛等10种农产品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3)国营企业贸易。我国对玉米、大米、小麦、食糖、豆油、棉花、棕榈油、菜籽油和化肥等农产品进行国营贸易管理。对于这些产品,中国承诺在一个给定的国营贸易企业进口量的同时,对配额分配适当留出一部分给非国营贸易企业,但非国营贸易企业享受配额比例将继续提高。相关的法规主要有《2003年重要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实施细则》、《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规定》、新《货物进口许可证管理办法》、新《货物出口许可证管理规定》、新《外贸法》等[30]。

入世后,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得更加广阔,而国内农产品市场也变得更加开放,这样的内外部条件虽然为辽宁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带来一定机遇,但也应该注意到国内市场的开放使得国外优质农产品大量进口到国内市场,会对当地的农业造成巨大的挑战。针对新情况,为促进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更加细节化的策略和措施。

2.2.1 加强生产基地和经济带的建设 2001年,为整合省内资源和加强生产、加工、出口各环节的联系,辽宁省出台政策,力争到2006年内建成3条现代农业经济带,包括沈大、沈山、黄海大道。并且完成20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创汇等基地的建设,建设和完善11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完善15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订单农业作物面积占播种面积50%以上,实现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出口创汇20亿美元。

2.2.2 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挖掘产品附加值 纵观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结构,主要以大宗农产品和初级农产品为主,深加工程度不足,农产品深层价值无法体现。从2003年以来,辽宁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而农产品加工业也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三大产业”之一,并设立行业推进小组。据统计,2010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 200亿元,相比较2005年增长156.4%,年均增长20.7个百分点。全省以加工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60个,据此为基础,扎实推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长和拓宽产业链条,为农产品出口奠定了良好的条件[31]。

2.2.3 打破传统区域限制,培育多元化市场 现阶段,辽宁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以日、韩、美为主,单一市场对对外贸易有着重大的影响、贸易风险较大,出口目标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立的贸易壁垒都会使农产品出口形势变得极其不稳定,对辽宁省农产品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辽宁省必须开始拓展欧盟、中东、朝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建立多元化出口市场来分散风险[32]。

2.2.4 打造优质农产品 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包括绿色市场、绿色营销、绿色生产等各个环节,发展生态农业等。辽宁省在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苗木等园艺生产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可以着重发展。引进科技含量高的种子、优质种苗、种畜禽、进行开发和培育,实现农产品的优质、绿色、优质化[33]。

3 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对策调整建议

3.1 发展有机农业产品,实施品牌竞争战略

当今世界各国对农产品不仅仅停留在数量、品种的初级需求上,对品质,安全等要求更加严格,一些国家和地区借助本国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提升,而出于保护本国市场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地区性保护措施,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欧盟的“农药残留标准制”等。对此辽宁省应该不断地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相关的质量安全法规,并且根据农产品生产水平,适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加强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监管和引导,提升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关注农产品质量并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进行农产品国际质量认证,通过建立农产品对外贸易各个环节管理的办法,促使农产品安全质量及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34]。

3.2 充分利用大连期货交易市场

纵观全球各国家之间的大宗农产品贸易,大多根据世界上主要期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础,期货市场的价格对农产品现货市场的影响极大,但是中国的期货市场影响力太小,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还是离不开现货价格,一般企业只在期货市场做套保锁定利润,期货市场利用率低。而主要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发达的农业产业对期货市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因此,辽宁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应借力于国内外的期货市场,并在国家政策与辽宁省自身政策作出一些调整。首先,应在辽宁省内逐步建立规范的农产品现货市场,规范的农产品现货市场标准能够与高标准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接轨。其次,打破农业经济个体之间分散的关系,建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经济个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另外,应遵循市场活动规律,减少人为期货市场价格调控,有步骤、有节奏地放开农产品市场价格。

3.3 对外直接投资

面对当今国际农产品市场,在各个国家壁垒高筑,农产品进口标准、条例纷繁,出口门槛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辽宁省内各企业应顺应“走出去”政策,到境外进行投资,直接面对国外的销售市场,避免跨国销售的许多环节,提高效率。还可以减少目的国的关税、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不必要的麻烦,并且有利于辽宁省农产品企业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雇佣当地优秀的资源、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有利于提升管理、科技以及生产水平。

3.4 人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伴随着经济时代到来和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已经成为关键性影响因素,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管理型人才,统筹全局、宏观调控、运筹帷幄。专业性人才,专业性强,如:农业科技型人才支持农业的发展,金融性专业人才支持农业的辅助行业发展等。另外辽宁省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司人员的配置,增加对专职人员的需求,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与此同时,政府可以搭架加强校企合作的平台,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从而解决辽宁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从整体上提升农产品出口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4]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5]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17]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18]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19]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0]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1]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2]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3]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4]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5]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7] 牛若峰.在WTO框架下加强中国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J].福建论坛,2000(10):23-24.

[28] 李辉,韩晶玉.辽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10):309-313.

[29] 王慧娟. 试论辽宁农业结构与布局调整[J].辽宁大学学报,2006(7):77-79.

[30] 寿金宝,栾淑梅,单希光.加入WTO对辽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3):71-73.

[31]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1):121-123.

[32] 王勇,王玉丰.关于推进辽宁农产品出口问题的研究[J].农业经济,2005(9):47-48.

统计年鉴范文第5篇

摘要:运用面板数据协整理论着重分析中国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经济增长与区域电力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对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一是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二是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是单向因果关系;三是从地区对比来看,经济增长与地区能源消费具有一致性。最后,针对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电力能源消费;计量研究

能源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然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点,其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石油、煤炭等能源的大力开发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使环境恶化日益显著。由此,中国的能源战略开始转向积极发展电力等清洁能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华东六省一市共消耗电力18079.3亿千瓦小时,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36.33%。中国华东地区是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六省一市在内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据国家统计局对2014年全国25省GDP的统计,江苏省以65100亿元位居第二,山东省、浙江省紧随其后分列三、四名。可见,华东地区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贡献较大,而电力的充足供应和节约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文献综述

国际学者多采用计量方法来研究能源与经济的关系,大致分为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协整、面板协整理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黄和古姆(Hwang&Gum,1991)发现中国台湾地区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斯蒂恩(Stern,1993)采用4个变量分别是GDP、劳动力、资本、能源消费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美国1947—1990年能源消费与GDP是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阶段,杨(Yang,2000)进一步将台湾地区的样本数据更新为1954—1997年,得到GDP与这些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是与总能源消费、电力、煤炭有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GDP与石油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天然气与GDP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三阶段为利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两者相结合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李(Lee,2005)对18个发展中国家通过面板数据检验得出能源消费可能会不利于经济增长。国内学者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用到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等。林伯强(2003)在三要素生产函数框架下研究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得出GDP与电力消费等变量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且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赵进文和范继涛(2007)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非对称性和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张琳和任保平(2009)选取中国中部六省1988—2006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等方法,得出中部六省GDP与能源消费有长期均衡关系。于凤玲等(2013)选取1991—2011年中国人均GDP以及能源消费量建立时间序列,并对其分别进行平稳性、单位根以及协整检验,得出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能源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即双向因果关系。(2013)采用1995—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能源消费与人均GDP有同方向变动趋势;本期与滞后期能源消费量也将同方向变动;经济增长的变动是能源消费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汪泽波(2015)的研究得出同样的结论。此外,还有学者具体研究了政府采购与节能环保的关系。综上,本文将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电力能源消费为主要出发点,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使得研究更为深入,故选取华东地区六省一市1994—2013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的处理方法,采用合适的模型对华东地区GDP与电力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今后华东地区设计规划电力资源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更重要的是,以华东地区为出发点,科学找出地区差异,为中国地区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Douglas)提出并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广泛使用于经济学和计量科学中。本文将电力消费视为内生变量,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故设定GDP为被解释变量,资本存量、劳动力、电力消费总量为解释变量的生产函数,见式(1):GDP=AKαLβENγeμ(1)其中,GDP为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A代表综合技术水平,K为固定资产投资量,L为劳动力,EN为电力消费总量,α、β、γ分别代表各要素产出的弹性系数,μ为随机干扰。通过对变量趋势图的分析,同时对模型等式左右两边取对数,得到线性模型见式(2):lnGDP=A+αlnK+βlnL+γlnEN+μ(2)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94—2013年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GDP、固定资产投资量、劳动力、电力能源消费总量等相关数据,所有变量的相关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江西统计年鉴》《福建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其中GDP数据来源于各个省、市统计年鉴地区生产总值(以当年价格计价),本文以1994年为基期,调整计算得出1994—2013年华东六省一市的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量数据直接来源各省、市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劳动力数据直接选取各省、市统计年鉴1994—2013年“按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指标。电力能源消费总量取值于《中国统计年鉴》“分地区电力消费量”,小部分数据取值于省市统计年鉴“电力平衡表”。

三、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各变量样本数据采用适用于相同根的LLC检验法,以及适用于不同根的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

(二)协整检验

由于面板数据均为二阶单整,因而本文采用Kao协整检验来检验变量lnGDP、lnK、lnL、lnEN是否存在协整关系。Kao协整检验以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方法为基础构造检验统计量,对lnGDP、lnK、lnL、lnEN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分析,原假设为“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备择假设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的T统计量小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相伴概率为0.0003,则拒绝原假设,接受lnK、lnGDP、lnL、lnEN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备择假设。

(三)模型回归分析

综上,可以认为华东六省一市的变量lnGDP、lnK、lnL、lnEN之间存在显著协整关系,不存在“虚假回归”现象,可以进行回归分析。本文采用Hausman检验方法确定模型形式,原假设是横截面为随机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对华东六省一市1994—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类比再加之资料收集得出以下实证结论:(1)各地区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有着长期均衡关系。根据经济学理论,资本、劳动力和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应为正值,如式(3)所示,系数与经济意义相符合。其次,回归模型待估参数显著,电力消费对数的长期收入弹性为0.6991,即长期内电力能源消费对数增长1%,GDP对数增长0.6991个百分点。(2)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各地区1994—2013年存在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会带动电力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同时,固定资产投资量、劳动力投入都不是电力能源消费量的Grang-er成因,即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最终不会引起电力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因此,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在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应考虑提高投资利用率和能源消费的内涵包容式发展,而不是数量扩张型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各地区之间能源效率有所不同,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地区固定影响系数不同,再加之资源、技术禀赋不同,因而各地区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利用的技术支持也不尽相同。上海的固定影响系数最高,为0.5084,说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而山东、安徽的固定影响系数低,说明能源利用效率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固定资本存量、劳动力和电力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力消费对各省市经济的增长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各省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能源效率也有表现出不同。从各省市对比来看,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基于文中的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在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并不只是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电力能源同样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建立新能源发展机制,建立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制度,有相关政策鼓励,帮助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同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费进行一定的限制,加大对相关企业节能降耗的考察力度,严格把关;对关键节能技术、高效节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应鼓励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参与,对高耗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2.加大科技、财政投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华东地区各个省、市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东胜利油田,安徽淮南、淮北煤矿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是电力能源消费对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带来的作用并不如一开始预期的效果那么明显,因而地区政府应当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更多的能源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

3.加大劳动力教育力度,增加就业岗位

由本研究可以看出,地区生产总值对劳动力的弹性系数最高,可见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各地区政府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探索、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培训机制,并对其给予相应的培训补贴、政策优惠;或是当地政府可以利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从而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素质、技术熟练程度;同时,各地区政府也应根据自身状况,加大财政力度,增加地区就业。

参考文献:

[1]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11):18-27.

[2]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8):31-42.

[3]张琳,任保平.我国中部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中部6省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J].经济经纬,2009(4):69-72.

[4]于凤玲,,陈建宏,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9-35.

[5].能源消费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3(1):1-10.

[6]汪泽波.城镇化过程中能源消费空间格局异质性[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