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文艺术签名

英文艺术签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文艺术签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文艺术签名

英文艺术签名范文第1篇

第一周

㈠女企·盛世花开——市女企业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录制

①从打印、复印等最基本的工作做起。我认真阅读了这些正式的文档,结合以前学过的广告策划、公关知识和文艺知识,仔细揣摩了节目策划组策划的思路。节目按照受众的接受心理,渐进渐出,迭起,动静相合。

②录制现场走场指导。我按照指示指导演员走场。在现场,表演、灯光、音效……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所有人员高度协调,这样才能接近完美。其中,导演起运筹帷幄之用,他能敏感地觉察到进程中的漏洞,并严格跟进。电视台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异常辛苦。通常,任务不能完成,他们就不会就餐或下班。我被他们的勤奋和敬业精神感动。

㈡大型电视连续剧《孔子》开拍仪式彩排的协调工作

我在其中参与小姐12强朗诵《论语》部分、明星走天桥部分和醒狮采青表演部分的协调工作。

①珠姐12强朗诵论语部分英文翻译协助珠姐朗诵的前期同声录制。在翻译时,我和其他同事依照“信、达、雅”的原则,但其中还有有待改善之处,回校后我还要到图书馆找《论语》英文版的相关资料校正。此外,我在旁还看到了徐峰导演是怎样设计和指导珠姐朗诵论语的手势、表情和走位,其中的很多细节对我都很有启发意义。

②明星走天桥部分,活动运营中心的两位老师模仿《孔子》的主演罗嘉良、赵文瑄两位明星的步伐速度走场一遍,摄像根据现场灵活调位拍摄。

③醒狮采青表演的团队功夫扎实,表演经验丰富,彩排非常顺利。

第二周

㈠珠姐环保行、《孔子》开拍仪式、女企·盛世花开演出三大活动总结大会。

会上,总监佳姐只是把活动中做的好的方面略提了一下。关于不好的方面,她要求每个策划和执行人员逐一对质,做到责任落实。如珠姐环保行活动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①启航旗做得太小了,在空旷之地不显眼,显小家之气。

②因领导的出席名单频繁更改,致使最后主持人念错了某一领导的名字。

③没有提醒主持人,现场主持和演播厅主持的区别

④凯旋仪式的揭幕牌太高,在后面为揭幕仪式锦上添花的珠姐2只能遗憾地仅露出一个头来,美丽的霓裳被遮住了。

⑤在御江南楼盘搞拍摄活动时,没有预先计划好珠姐、记者与市民的位置和彼此间的距离,没有为记者更好的角度抓拍提供方便。

为此,制片总监坚叔总结了一系列的工作原则:

①人性化,活动的策划与执行都要关注、理会人的感受。②预见性,要提前想到活动的细节。

例如,在活动前若能想到,珠姐为了创作更好的镜头效果,在高大的揭幕牌后长时间踮起脚尖的难受情况,记者夹在人群中艰难搜索镜头的情况,这样就不会出现以上差错。

③执行力。三分策划,七分执行。执行力的某一偏差,往往能决定活动的成败与否。

此外,佳姐还说到了两条工作经验:

①每举办大型活动,电视台往往都是灵魂,带动网站、报纸、电台所有的宣传,所以从活动策划开始,运营中心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后期的宣传效果。

英文艺术签名范文第2篇

旅途中、人生里,总是这些不期然给了平淡过程一些惊喜,让它们永远留在记忆中。

这间明星咖啡屋最早开在1920年的上海霞飞路,1949年后搬到台北,算起来也有近百年历史。如今的咖啡馆里,装修还很老式,最吸引人的除了明星咖啡,还有二楼入口处摆着的众多名人的留影、签名。白先勇早年常在这里写稿,诗人周梦蝶曾在这里摆摊卖书,林怀民说:没有明星咖啡,云门舞集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老字号的咖啡馆就像一个老人,历尽沧桑,见证历史。因此,多少人憧憬走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随意地在一家咖啡馆坐下,或许就正好坐在了当年海明威、毕加索、萨特这些大文豪、艺术家、哲学家们流连过的地方。

咖啡馆里有历史,咖啡馆里也有人生。台湾作家朱天心天天去咖啡馆报到,从上午待到下午。她在这里写作,在这里见朋友,将咖啡馆当做了自家的工作间和客厅。在咖啡馆里,她笔下的人物展开他们的人生。上海的陈丹燕也是如此,习惯在家附近的咖啡馆写作。所以,她家一定不能离咖啡馆太远。

和朋友相约,也喜欢约在咖啡馆。它好像有着神奇的功能。如果是和好朋友相约,无论是吵闹,还是安静,都不妨碍我们聊天。毕业后,大学同学各奔东西,经常联络的只有一位睡在下铺的兄弟。遇到工作上不顺心的事,我们总是约在咖啡馆,从最开始的星巴克到后来的雕刻时光,从最初的拿铁到现在的美式,互相倾诉,互相开导。喝下去的咖啡,只有自己知道是苦还是甜。

如果是跟不熟或者初次见面的朋友约在咖啡馆,一人一杯咖啡,可以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即使无话可说的空白阶段,啜着咖啡,发发呆,或者看看窗外,也不会显得尴尬。

一个人去咖啡馆,最喜欢选靠窗的位子,点上一杯咖啡,慢慢看窗里窗外。看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看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和怎样的人走在一起,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猜测(抑或创作)属于他们的人生故事。或者看看窗里,偷听隔壁桌一男一女的对话。女的平静地问:“你觉得你了解我吗?”嗯,他们不是夫妻,或许也不是情侣。

所以,咖啡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去咖啡馆的人的,也是开咖啡馆的人的生活方式。翘个班,去咖啡馆泡一个下午,就莫名地心情好起来。旅途中,在咖啡馆浪费一点时间,就觉得这不是旅行,而是度假。

曾经常去的Nap Cafe,两位主人觉得人生的旅途也需要放个假,于是开了这家小小的咖啡馆,教大家自己亲手煮咖啡、做蛋糕。来这里的人,都喜欢在他们的留言簿上涂涂画画,是分享自己的心情,也是给压力生活一点放空的空间。

咖啡馆就应该是这样的吧。

文艺腔

咖啡馆里的“兴趣小组”

很多咖啡馆犹如豆瓣的“兴趣小组”般把原本虚拟的兴趣爱好与咖啡相结合,于是就出现了咖啡+书、咖啡+相机、咖啡+音乐等等各种文艺组合。似乎有点装,但只要你抛开浮华的一面,认真地欣赏,不失为真“文艺”。

玛赫咖啡心灵的栖息地之一

玛赫咖啡馆的法文名是La Mer,意为大海。它依傍着上海的文学地标“上海作家协会”,自然就有了文艺范。墨绿色的门框,鲜红的店招,黑衣的侍者,还配了台白色的钢琴。玛赫咖啡馆的装饰优雅得当,满墙中外文书籍任由客人自由翻看,窗台与茶几上,散落着女店主秦一世界各地淘来的小玩意儿,不一定名贵却绝对特别。

性格开朗活泼的女主人讲一口流利的俄文,翻译俄国文学还自己写小说。玛赫咖啡馆从装修到采买布置都是这个美丽女子亲历亲为完成的,她将自己喜欢喝的俄国红菜汤让大厨复制,西式餐都做得十分地道。就为了这一盆红菜汤,几乎在上海的所有俄国人都来过了,那种与家乡味道相逢的喜悦令人泪流满面,而三五好友能借玛赫相聚,与秦老师说上几句俄文,聊个家常真的有异乡寻梦的感觉。差点忘了提玛赫的特制咖啡,由秦小姐精心挑选来,新鲜醇香。

Lomography cafe咖啡上瘾与重度光影迷恋症

如果你选对了日子,除了一楼之外,上面几乎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世界。每一家Lomography店都会有一面LOMO墙。这里二楼照片贴满整个墙壁,充满了色彩斑斓的图像,感觉自己像是堕入兔子洞的爱丽丝。最喜欢这里的一点,没什么人来管你。店员也不来多问,你可以尽情地坐下,这里有三台老电视,那种很老的、需要按钮的电视,电视里循环播放着关于LOMO相机的介绍,四处摆放着关于LOMO相机的书籍。照片香味中,你还能闻到一股楼上的咖啡香。沿着有点陡的楼梯爬上五楼停留在温暖的室内黄光下,柔软的沙发好像能把你疲惫的身心包容进去。坐在吧台前,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不断连接的屋顶,有偶然出来透气的厨师,也有晾衣服的婆婆……如果LOMO是一种潮流生活,那藏在此处的Lomography就像是一个观察者。

懒懒咖啡一个人一个下午很多慵懒

杭州的西边,一直往西,一直。走到眼睛里树比人多,西溪湿地国家公园。这名号很恐吓人的样子,“国家公园”又拉风,又得瑟。山高水长地走500米,走到刚要抱怨的节点,蒋村集市入口处,LANLAN咖啡英文的招牌笃定地隐秘在树影婆娑里。

阳光足够好的时候,外面的长凳上有扮相摩登的姑娘弹起木质的古筝,即便听得不那么清晰,光影也能随着音节轻微地抖动的样子。这里最震撼的东西,是它的明信片墙。硕大的两面,顶天立地,被铺上了无数的卡片。手绘、POP、LOMO,能想到的各式各样的画儿漫山遍野地让时光柔软起来。当你走进那扇玻璃门,就会真心实意地喜欢那样大开大合的格局,几百平就那样华丽地敞开在你的眼前。过大的空间总是给疲惫的个体微微的包容感。可能就是离城市有些远了,但这也保证了咖啡馆不会拥挤。

复古风

老房子里的咖啡香

近年来老房子改造成咖啡馆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总有那么多人喜欢怀旧,身藏到老房子里,体味这座城市里的细节。吸引着咖啡客们的,不仅仅是那一杯醇香四溢的咖啡,还有一份置身世外,远离喧嚣的怡然自得。

Aroom一间作为客厅的屋子

从闹中取静的泰安路上一拐弯便是卫乐园,一座座的西式花园洋房,仿似走进了老上海。Aroom占据了一座洋房的底层,地方不大,被主人布置得却非常温馨,这里的装修风格非常的Vintage,铁窗玻璃,白色窗帘,斑驳的墙,木头的桌椅。

严格说来,Aroom不是咖啡馆,但这里有好喝的咖啡提供。它也不是杂货铺,但是摆得满屋都是的各式小玩意,大多是可以出售的。这里就像是4位主人的客厅,他们将自己在旅行中辛苦收集来的东西拿到这里,与大家分享。到Aroom来,喝着咖啡、晒着太阳,一整个下午,慢慢打开主人们在旅途中收集的记忆盒子。

猫的天空之城写一封给未来的信

在古旧的白墙青瓦、木栅花窗之下,猫的天空之城由一个院子而起的书店和咖啡馆,有意无意中似乎已经定下了它古朴清静的基调。推门而入,跨过老宅的门槛,对眼前这个不宽但挑高的屋子一见钟情。

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大厅的最右侧,你会发现一大面格子墙,一年12个月,一月30天或者31天,只要将明信片放在你所需要投递的日期格内,店主便会在指定的那天,帮你投递出去,时限在一年之内,代寄费用两元一张。除了明星片,你也可以选择写信的方式,不可预测的将来,人生中充满变数的计划,想象着十年后收到这封信时还会否为青涩年代而释然大笑呢……

明堂咖啡斑驳灰墙下的悠然时光

走过嗑嗒作响的石板路,一侧的班驳灰墙正是明堂咖啡馆的正门,融入现代艺术的格局,落地的透明玻璃相间其中,散落一地的闲暇静谧。倚窗而坐,透过落地窗看古旧的石板路和涓涓细流,河桥内的青苔仿佛写满历史。向院子里走去,白色太阳伞及零星摆设的藤编躺椅,墙角边的若干绿植,这不经意的摆设,却仿似走进了人家的别致小院,与其是说是一家咖啡馆,更像是朋友间的茶息,亲切可人。

除了提供各种茶点饮料也附有小食提供,除了喝茶闲聊,还可以把玩各种桌面游戏,大厅中央的桌球台更是球手挥杆献技的大娱乐。窝在这样如朋友般的庭院里,居然也能耗得半生闲。

褚家园自然庭院 柔软时光

在鼓浪屿上万国风情别墅间,褚家园是其中一家。褚家园的名声在外的原因有二,一是以园为家的大小胖瘦流浪猫们18只,二是以“修旧如旧”为标杆的跨度长达两年的修缮工程,才有了现在这样特别的咖啡馆。所有途经褚家园的人都忍不住会进来看看,坐下来喝杯现磨咖啡,或者拍照留念。这个空旷而且宁静的小花园在鼓浪屿一片嘈杂的商业气氛中,是那么的独特而且悠远。现磨的咖啡自然是一家好咖啡馆最好的证明。如果你晚上到褚家园,说不定你会赶上主人夫妻在吧台制作提拉米苏,他们一边聊天,一边手脚不停,笑声中一杯杯甜蜜的提拉米苏就排排站在了桌上。

艺术气

遇见百分百的咖啡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百分百的咖啡馆,开咖啡馆的人自然将咖啡馆“打扮”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如果恰好能感受到主人的想法,体味到相似的脾性和气味,那么这家咖啡馆就是百分百的咖啡馆。

漫咖啡慢享咖啡好时光

有棵树在咖啡店里,是件听上去就很美好的事。漫咖啡这个二层小楼就有颗枝杈直通到顶的树,从楼上往下看,只觉得树纤细而优雅,增添了艺术氛围。这儿是个容易打发时间的地方,你可以一个人抱本书在角落静静待上整个下午,也可以和两三朋友聊聊心事放松心情,不得不说,这里的环境细节布置得很用心,连椅子都是宫廷式的大椅子和沙发组合,坐在上面相当舒适自在。这有不少种类的咖啡,点一杯卡布基诺,入口则很温润,少了纯咖啡的苦香,让奶和咖啡完美融合在一起,最逗的是这里的餐牌,是一只TEDDY小熊,点完餐都会给你一只,送餐时才会收回。除了咖啡,甜品也是这儿的招牌,草莓松饼是店员最为推荐的,这款最适合呼应女孩心中的小甜蜜,新鲜出炉的松饼飘着香气,连奶油也跟着升腾起来,几块水果在松饼上娇俏地躺着,而后还有炼乳的甜美作为结尾,唔,这幸福的小甜品像不像一首青春的诗?

Hanging GardenSOHO族慢品咖啡

在红专厂艺术区里的Hanging Garden,室内装潢每一处都洋溢着别致的艺术气息,一件木雕,一幅油画,都能让人驻足良久,同时,大沙发和间隔宽松的布置使到此的客人充分放松,尤其是创作型的soho一族,灵感也分外地活跃。选一个不太忙碌的下午,来品尝一个香浓的咖啡时光吧,几乎每桌的客人都会点上一杯店主依照最传统方法制作的爱尔兰咖啡,那费时费精力却一丝不苟的烧制、冲调过程,光是看着都让人陶醉,特制玻璃杯上的三条线,分别代表着糖浆、威士忌和咖啡严格的比例关系。让人最爱的就是那咖啡在口腔中甜与苦、热与冷、咖啡与烈酒的“矛盾关系”,仿佛午后的时光都因此而变得绵长和色彩斑斓。店主特意提醒,若你开车过来,千万不要轻易品尝它,其所含的酒精量足以令人微醺。

蜗时光卸下背负 享受慢半拍

用女主人的话来说:我们都是城市里的蜗牛,平日里总在忙碌的人与事中奔忙。希望拐进咖啡馆的人,可以享受蜗时光的缓慢步调,像极了蜗牛卸下背上重重的壳,刹那间将所有烦琐的一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你可以选择一楼小酒吧式的惬意“蜗”居,也可以沿着七彩的阶梯“爬”上二楼。窗台下,长长的榻榻米映着暖暖的日光,有种坐下来静静阅读的冲动。另一边,印花的帘布隔出三个方正的榻榻米,格纹的桌布加上碎花的垫子,风情十足。这里是女孩们的最爱,几个人围一张矮几,盘腿坐在榻榻米上聊天、喝咖啡。累了,还可以拉上帘子,窝在里头打个盹。

爱来蜗时光的客人也都有了自己心爱的口味。“蜗时光”还很体贴地在墙上设了个模拟信箱,让你在突然想起某人的时候,“投递”那些无法触摸的思念和依赖。

欧美范

有范儿的咖啡馆

还有一些咖啡馆,你进去之后,就像穿越到了欧洲的街头,除了少了些黄皮肤蓝眼睛的外国人,这里依然是异国他乡了。好喝的咖啡、健康的沙拉和三明治让你惊叹,适合和约会对谈,不太适合独自前往。

Central Park Friends迷的神往之地

如果你是Friends迷,一定记得《老友记》中的central park。这家老友记主题咖啡敢叫“老友记”,若是只去一二楼的大厅,以为不过是懒得想名字的结果。后来去过它的包厢,仅仅的两间。被吓到,一间还原了里莫妮卡的客厅,另外一间是肌肉男乔伊和钱得宾的爱巢。一模一样的程度令人发指,从那台著名的足球游戏机到愚蠢的两个按摩椅,从老式的拨号电话到曾激起极二情节的电视柜,一模,一样。

老友记在城西繁华地段,客流有点多,格局设计得紧张,过于私密的事,得脸贴着脸儿讲。最好的还是它的包厢,虽然有点贵,但是若能约到《老友记》的铁粉几头,打开房门,时光穿越到彼此最好的年华,那段年华里,是遥远纽约六个人的爱恨情仇,是当下无法复制青春的起承转合。

雕刻时光 不会孤独 只有闲适

雕刻时光在北京有很多家,但唯独这家,让人感觉得有些不一样,它开在三联书店二层,自然沾染了文艺气质,所以和其他店相比也有不同以往的特色,不像五道口店的拥挤,这儿能让你在宽敞的环境里静静享受,图书也有不少,满满一书架随便什么类型都能找到,一旁是开放式厨房,有点酒吧的性质,但其实能喝到温暖的咖啡和健康的沙拉或三明治,这种区隔让店内视觉更清爽,最舒服的时候是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期间,这时是属于阳光的。

要说对会员最大的特权便是最深处的会员专区,这个以旅行生活为主题的地方布置得像迷你阅览室,两旁书架上分门别类摆放着各国旅游手记。当然还有定期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主题沙龙、时光讲堂等,让志趣相投的几个人可以畅所欲言,找到归属。别忘了这是家咖啡馆,自然少不了咖啡香气陪伴左右,同时,店里的简餐也让你有理由一直沉浸在这里。

Boca Cafe只为那一杯原感拿铁

英文艺术签名范文第3篇

学校举办校庆活动,作为大学生,要写好好活动方案,让活动有计划的进行下去。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新客服工作鉴定,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校庆活动计划范文1一、活动目的

___学院自__年成立以来走过了近__年,在这__年中,一向在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自我塑造。而__年是___学院的十周年校庆之际,借10周年这一契机,将___学院以一个崭新的形象宣传出去,是本次校庆的最终目的。经过前期的有关___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调查,了解了___学院现有的优点以及不足,并有针对性的展开一系列活动,增强___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___学院以一个综合性的创新型的富有文化底蕴的学府形象屹立在东方。

二、活动主题

十年如一日,我们正年轻;十年如百年,我们在成长。

三、活动时间、地点

(一)时间

__年9月27—30日

(二)地点

主会场:___学院临江校区

分会场:___学院金山校区

四、活动人员

(一)参加人员

___学院全校师生、___学院毕业校友、___学院学生家长、相关社会认识和媒体代表。。

(二)面向人员

___学院十周年校庆活动面向全体公众,主要面向辽宁省省内公众。

五、活动资料、流程

(一)、活动前期策划筹备

1.__年6月末7月初,跟校领导了解校友,请学校方面出面请回知名校友。

2.__年8月联系媒体,在媒体造势。

调动丹东地区所有媒体,辽宁的省级媒体,以及网络媒体。

3.__年起建立___学院十周年校庆博客,及时跟进和报道校庆的情景,征求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提议。

4.__年5月拍摄___学院十周年主题记录宣传片。

5.__年8月物料准备、条幅制作。

6.__年5月下达通知,各二级学院依据通知准备。

7.提前一个月向相关人员发送请柬。

(二)活动流程

1.前期活动

(1)9月开通___学院学生信息收集邮箱,设有专人整理,叫送给相关人员,一周进行一次回复。

(2)9月举办___学院师生交流座谈会,就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与学生交流意见。[由Www.QunZou.Com整理]

2.启动仪式——__年9月27号

6:30前操场会场布置完毕;学校内布置完毕;

7:30学生代表、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人士代表、记者入场,入座完毕。

8:00___学院十周年校庆启动仪式开始。

(1)___学院院长讲话。

(2)___学院校友讲话

(3)___学院学生代表讲话

(4)___学院学生家长代表讲话

(5)社会人士代表讲话

(6)校庆办主任宣布___学院校庆开始

(7)操场同时放飞和平鸽、气球

10:00国际报告厅___学院校友交流会

11:30___学院校友大型宴会锦江园食堂3楼

14:00——17:00外来人员参观___学院校史馆

18:00——21:00___学院十周年校庆大型文艺演出

3.__年9月28号——经济管理类

9月27日为经济管理日,主要学院有经济学院、工商学院、韩朝学院、旅游学院与会计学院。

(1)全天在体育馆进行展览,展览资料包括学院的研究成果、学院特色、学院知名校友海报等。(具体资料可由二级学院自行设计)

(2)晚5:30—8:30报告厅一楼进行五个学院的文艺演出,演出资料紧贴专业。

(3)早9:00——晚4:00,国际报告厅专业讲座,五个学院分别进行

4.__年9月29号——文学艺术类

9月28日为文学艺术日,主要学院有服装学院、艺术学院、形健学院、外语学院与师范学院。

(1)全天在体育馆进行展览,展览资料包括学院的研究成果、学院特色、学院知名校友海报等。(具体资料可由二级学院自行设计)

(2)晚5:30—8:30报告厅一楼进行五个学院的文艺演出,演出资料紧贴专业。

(3)早9:00——晚4:00,国际报告厅专业讲座,五个学院分别进行

5.__年9月30号——科技创新类

9月29日为科技创新日,主要学院有医学院、农学院、机电学院、化工学院学院、信息学院与城建学院。

(1)全天在体育馆进行展览,展览资料包括学院的研究成果、学院特色、学院知名校友海报等。(具体资料可由二级学院自行设计)

(2)晚5:30—8:30报告厅一楼进行五个学院的文艺演出,演出资料紧贴专业。

(3)早9:00——晚4:00,国际报告厅专业讲座,五个学院分别进行

6.分会场活动

科技创新类与文学艺术类在29、30两天,在各自学院实验室等地进行学生风采展示,资料基本可与主会场体育馆展览相同。

(三)后期工作

1.督促记者报道,监督报道资料,约定集中报道时间。

2.依据校庆中、调查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改革。

六、传播渠道

(一)外部媒体选择

自__年8月初起,公关部负责联系媒体。主要媒体有丹东本地所有媒体,省级的媒体,以及部分大型门户网站。

1.媒体选择原则为

(1)宁可缺少一类,不能缺少一家;

(2)结合当地形式,量力而行;

(3)依据活动目的,适当选择范围。

2.可选择媒体

(1)市级媒体

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丹东电视台;丹东广播电视台;

(2)省级媒体

辽沈晚报、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

(3)网络媒体

腾讯网、第一、大学生精英论坛、人人网、新浪网、优酷土豆、酷六

3.传播方式

(1)纸媒,能够以软文的方式进行宣传

(2)电视媒体,拍摄广告宣传片

(3)网络媒体,___学院十周年校庆宣传片上传、转载、分享

(二)内部传播

1.博客传播

开设___学院十周年校庆博客,及时跟进和报道校庆的情景,征求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提议。

2.海报宣传

9月开学起在校内张贴___学院十周年校庆海报,在学校内部造势。

七、会场布置

(一)启动仪式会场布置

布置资料以喜庆大气为主,充分利用操场广泛的空间以及户外的便利性。

(二)场外布置

1.校外

临校两条路均设高空彩虹门。

2.校内

校内银杏路上所有银杏上系上红丝带。

八、经费预算

(一)物料表及费用

物品

数量

费用

空飘球

6个

1__

彩虹门

10个

8000

彩旗

50个

500

条幅

20个

1000

10000瓶

5000

丝带

100条

100

背景墙

1面

500

总计

27100

(二)其他费用

1.舞台搭建:40000

2.媒体费用:50000

3.交通费用:50000

4.餐饮费用:10000

5.纪念品费用:__0

共计:1700000

(三)费用合计

物料费用+其他费用=197100

九、效果评估

经过本次___学院十周年校庆活动,宣扬了___学院学生进取向上的精神,___人明德笃学,践履维新的意识。可极大改善___学院的形象,使之重新塑造。后期媒体统一造势,能够是___学院在省内一炮打响。

十、人员分工

(一)媒介组

主要负责媒体的联系与接待工作,后期负责督促稿件、新闻的工作。

设有负责人一名,组员5名。

(二)资料组

主要负责校庆资料的修改整理、宣传片的拍摄、海报的绘画、宣传语的编写纪念品的设计等。

设有负责人一名,组员5人。

(三)后勤组

主要负责物料的准备,会场的布置,道具的准备等。

设有负责人2名,组员20人,另外可随时抽调二级学院学生。

(四)礼仪组

主要负责4天内来宾的接待引领工作,以及启动仪式、参观校史馆等活动的服务工作。

设有负责人2名,组员由各二级学院学生组成。

校庆活动计划范文2__农业大学60周年校庆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

__农业大学校(英文:_JAUUniversity)是具有60年办学历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学院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坚持“立足__、服务周边、面向全国、奉献社会”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学院前身是__八一农学院,其办学历史能够追溯到创立于1952年的__八一农学院,后更名或改建为__农业大学,1995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__农业。60多年来学院共为社会培养大中专毕业生50000多人。我校为提高学员的知名度,弘扬学院文化,特举办此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回顾历程凝心聚力起航再创辉煌

1、校庆意义: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学院风采;

联系社会各界,共谋发展前景。2、校庆形式:真诚、热烈、简朴、难忘。

三、活动宗旨:

温学院发展之故,而知学院未来发展之新,借助本次庆典,扩大学院交际面,提高学院知名度。

四、活动目的:

为了回顾学院的发展历史,展现多年来的办学成就,展望完美的未来,同时,借机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增加社会的关注度,扩大知名度,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学院全面、快速发展,使贺州学院成为一所培育祖国建设英才的知名高校。

五、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待定)

地点:贺州学院西校区田径场、贺州学院音乐广场。

六、主承协办方:

主办方:贺州学院

协办方:[协办的兄弟院校(或赞助商)]

七、参加人员:

院内人员:校各级、各单位的领导、教师、学生

校外人员:兄弟院校党政校级领导,与学院有关联的中专高中院校领导,

中央、省市县领导,学院毕业的校友等

国际友人:泰国嘉宾及相关友人

媒体人员:省市报纸、电视台、杂志记者

八、庆典活动安排:

文化活动系列:

1.校史展、校成果展、学院形象宣传;

2.征文、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篮球赛、朗诵、演讲、纪念标志设技比赛;

3.座谈会、扩建资金的筹集、校友支助金的设立

4.庆典大会及文艺晚会

学术活动系列:

1.邀请校外教授专家来校讲学、开讲座;

2.开展校际之间学术交流、学术论坛;

3.召开校友报告会、座谈会、成果展

具体时间安排:

九、基本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及准备。

主要有:邀请嘉宾校友、兄弟院校、中高学领导,省市等领导,原三校的老领导,活动彩排查缺补漏、礼仪迎宾、签到、请柬以及各类文化活动和学术活动等。

2.中期。

主要是演出等准备和开始,包括:奏唱国歌、主持人介绍嘉宾、致辞、颁奖、演出)

3.后期。

主要包括演出后现场、设备归还,通讯录制作,送别,视频专题片,专题文章、宣传画、报道等等)

十、机构设置及职责

1、学院成立校庆庆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为各副长,成员为各处室主任、副主任和各年级组长。

校庆庆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庆总体策划、组织、协调校庆庆典活动;处理各工作小组反映出的筹备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与引导;对校庆庆典活动中产生的重大决定与突发事件进行决策。

2、按照校庆庆典活动资料分工成立如下专项工作小组:

(1)庆典办公室。分管校领导:组长:成员:

负责根据校庆庆典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制定庆典整体工作方案;校庆宣传资料、邀请函、明信片、礼品发放券、活动指南等的制作;校庆专题片拍摄与投放;校徽、校训与院歌征集;庆典专题网页制作与更新;庆典大会程序等安排;庆典活动摄像摄影及宣传;庆典活动主持人和新闻记者邀请;庆典文艺晚会节目安排;校庆专刊(征文评审)修改;协助其他小组开展相关工作。

(2)领导接待组。分管校领导:组长:成员:

负责拟定庆典活动所需邀请的镇、市、州地方各级领导、友好企业领导、外镇各兄弟学院、本校老领导、知名校友及有关人士的名单和工作方案;本组受邀人士参加庆典活动的邀请、联系与接待;本组受邀人士贺信贺电的组织;本组受邀人士礼品券的发放。

(3)来宾接待组。分管校领导:根据所需邀请人士的类别,分别下设以下各组:

①市内学院接待组。组长:成员:

负责拟定庆典活动所需邀请的本市各兄弟中、小学院领导等的名单和工作方案;本组受邀人士参加庆典活动的邀请、联系与接待;本组受邀人士礼品券的发放。

②退休教师接待组。组长:成员:各教研组长及相关人员负责拟定庆典活动所需邀请的已退休或已离校的教职工名单和工作方案;本组受邀人士参加庆典活动的邀请、联系与接待;本组受邀人士礼品券的发放。

③校友接待组。组长:成员:各年级组长及相关人员

负责拟定庆典活动所需邀请的校友(或某届或某地校友联系人)名单和工作方案;本组受邀人士参加庆典活动的邀请、联系与接待;本组受邀人士礼品券或纪念册的发放。

(4)庆典活动组。分管校领导:根据庆典活动筹备工作需要,分别下设以下各组:①现场布置组。组长:成员:

负责庆典活动现场的筹划与安排,制定并实施现场工作方案;庆典会场主席台的布置和管理;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与联系。

②现场安全组。组长:成员:各保安人员、各班主任

负责庆典活动现场及学校、学校周边的安全与秩序,制定并实施现场安全应急方案;参加庆典活动人员的区域划分和秩序管理;学校内外车辆停放区域划分和秩序管理;与镇派出所的沟通与联系。

③活动组织组。组长:成员:各年级组长及相关人员

根据本次校庆活动的主题,负责文艺晚会、荣誉成果展、校庆摄影、征文等活动筹划和组织,校庆年级(班级)主题活动筹划和组织,制定并实施工作方案;学生礼仪队的选拔、训练和管理。

(5)后勤保障组。分管校领导:组长:

负责建立校庆庆典活动专项帐户,并拟订相关收、支财务报表;拟定庆典活动的财务收支项目,并做到核算、监察、登帐、记帐记录;校庆宣传品和礼品的验收和保管,并按受邀人士礼品券的类别登记发放;校庆庆宴的安排与联系;庆典会场和受邀人士聚会场所的后勤保障;受邀人士聚会场所校庆专题片播放;制定并实施工作方案;

校友接待服务保障

保证解决校级接待的贵宾和校友住宿、饮食、交通、票务、会议和旅游等有关生活保障服务工作。全力协调解决院级接待的来宾和校友的有关生活保障服务工作。

1、住宿:成立接待服务组,专门负责来宾和校友的住宿安排和接待服务等工作,重点确保学校邀请的贵宾和校友的住宿,同时要协调解决各学院邀请的校友的住宿问题。

2、交通:成立校庆车辆调度组,负责调度校庆用车。

各系、部门校庆用车请提前预约。解决校庆特殊性用车困难等。

3、会议会务:供给庆祝大会和其他所有会议活动的服务。

4、票务:校庆将成立专门的票务中心,为校友供给铁路、公路和航空票务预订服务。

5、饮食:国际大酒店、维也纳国际大酒店等酒店餐厅招待所等可供给各类宴请服务;

院内各大食堂和餐厅等可确保校友、师生用餐。

6、水电服务:校庆前维护保养重点设备,校庆期间24小时加强值班,确保正常水电供应。

文化建设与宣传阵营

(一)发动阶段

1、内部媒体宣传

(1)建立校庆专题网页,及时校庆相关信息;

(2)学校网络全面覆盖,制作校庆专栏,从前期到结束全程播报;

(2)70周年校庆专题片制作及展播;

(3)校庆校报专辑;

(4)校徽、院歌与校训等征集方案及揭晓活动方案设计。

校庆活动计划范文3一、活动背景

为了回顾学院历史,展示办学成就,展望完美未来,扩大知名度,激励师生、校友爱校荣校的精神,增强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办学的热情,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校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学院决定筹备启动__年校庆工作。

二、活动主题

共建母校,展望未来。

三、活动目的

本活动以宣扬___学院建校以来的变化为目的让同学们切身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以及___学院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更深的认识___学院,了解___学院,就让这份校庆的完美记忆成为每个贺院学子一辈子的珍贵回忆。

四、活动对象

___学院全体师生及所有校友

五、活动时间

__年10月31日上午8:00—12:00

__年10月31日午时2:00—5:00

__年10月31日晚上7:00—10:00

六、活动地点

___学院西校区音乐广场

七、活动流程

整个活动主要分为八个部分:

上午:8:00—12:00

领导发言、校友发言、游园活动和校友聚餐。

午时:2:00—5:00

校友与师生互动、校友奖(助)学金筹集、扩建资金筹集。

晚上:8:00—10:30

校庆晚会。

八、校庆活动时间计划:

(一)启动阶段(__年__月)

1、成立筹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2、研究确定校庆日和名称在校内外营造迎校庆氛围具体活动

(1)“今日是你的生日—我的母校”为题举办激扬文字、真挚祝福主题征文活动,加强本次活动,引起学生注意,在学生中的情感共鸣。

(2)以“我的教师”为主题开展多样的绘画、摄影、书法展。依此搭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3)针对“___学院成立67周年”,面向学校开展校歌征集活动。目的是完善学校软件工程与开辟在校师生的参与途径,也用于学校文化的独特性与其它学校进行区别与突出。

(4)“母校,我为你骄傲”庆祝___学院成立67周年演讲活动,以突出院校67年来取的成就和社会影响为主题。并对获奖作品编撰入校历。(如刊首寄语)

4、启动活动经费筹集工作学校理解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用于庆典活动和院校扩建。

5、研究确定规划项目和学校景观项目

6、完成学校校庆筹备领导小组确定的其它任务。

(二)筹备阶段(__年__月)

1、建立各地校友联络站,修改《校友通讯簿》。

2、编撰校史,编印画册,修改《校庆专刊》,制作光盘(专题片),设计确定校庆纪念品,出版发行校史

3、布置校史陈列馆

4、组织学校环境美化,校舍整修

5、组织文艺活动排练和师生活动布展

(1)“67年荣誉与梦想”___学院67年的发展历程主题图片展。突出“成就”“荣誉”。

(2)准备校庆文艺晚会活动,开展校友座谈会

6、制订学术交流活动方案,开展科技成果洽谈,组织学术报告和专家论坛

7、组织实施规划项目和学校景观项目

8、继续筹集校庆活动相关经费,设立专项基金

9、联系落实领导题词,确定重要领导、来宾和重要校友名单

10、制订校庆活动具体实施策划书

11、完成学校校庆领导小组确定的其它任务。

(三)庆典阶段(__年__月)

1、提前一个月邀请校友、提前两星期邀请相关领导、来宾。

2、编印(出版)校史、校友录、学术报告集并在校庆日举行首发仪式

3、起草校庆文稿,印制文字资料

4、召开新闻会,在各种媒体上加大校庆宣传力度并邀请新闻媒体参加校庆活动

5、登记接收礼品及捐助钱物并进行展示

6、在校庆日举行庆祝活动:

(1)市领导、各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新闻记者也参加,全球校友出席具体安排:

a、唱校歌

b、校长致辞,市领导,知名校友致贺词

c、学校举行校庆纪念封、邮票首发式

d、举行全球校友会,由知名校友回忆历史

e、举办校友大型酒会

(2)“庆祝___学院建校67周年”文艺演出晚会。体现“荣誉”“团结”“梦想”主题。以活动的形式加强反映出学校的成果与学校的优势。也成为凝聚学校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___学院大型签名活动。发动和号召届时到会的所有校友、师生的签名活动,体现“母校情深”的统一,表达出“我___学院为荣”的自豪感。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结构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材料组、校友联络组、项目规划组、学术活动组、环境与建设组、筹款与经费组、文艺与师生活动组等9个工作组,各学院成立本学院校庆筹备工作小组。

经费预算本次校庆活动公关费用预算如下:前期活动费用_元,校庆日费用_元,领导小组费用_元,推广宣传费用_元。

校庆活动计划范文4__职业技术学院十周年校庆庆典策划书

__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于公元2002年4月28日,到2012年学校将迎来十周年庆典,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是总结光辉历程,展示办学成果,展望发展前景的良好契机。10年的耕耘,10年的拼搏,10年的辉煌,10年的收获,10年的求实创新,10年的建设发展,__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由此,学校将决定筹备建校10周年庆祝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

__职业技术学院决定筹备启动校庆工作是为了回顾学校的历史,展现办学成就,展望完美的未来,扩大知名度,在和各高校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校全面、快速发展成为知名高校。

校庆主题

展示成就凝心聚力彰显形象促进发展

第一章校庆策划的目的

1.经过本次活动,向社会各界传达本校的发展历程、教学成绩,扩大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2.经过本次活动的规模效应,营造出“学校文化氛围”,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认识,构成荣誉感与自豪感。

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完善学校的“软件”,编撰学校的校史、构建“文化长廊”等信息交流平台。

4.以本次活动为机遇,向宇会的各级领导与校生进行汇报,并聆听相关的意见和提议,完善今后的工作领域,并力争取得到领导的满意。

5.借助本次活动,以“学子梦想出发的地方”为主题,加强本校与校友的联系。

彼此关注、支持,营造“学校情怀”、“师生情感”的氛围,并为日后的相关学校活动奠定基础。

第二章校庆活动安排

《一》文化系列活动系列

1、__职业技术学院《校志》的编撰和校史展览

《校志》及校史是10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足迹的缩影,也是__职业技术学院人奋斗不息的写照,要在广泛征集、细致走访、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撰好

《校志》和校史展览,以上两项于2010年12月下旬前完成。其中征集中央、省、市、县、院有关领导题词、重大活动图片、照片等资料于2011年前完成。《校志》编撰2011年3月份广泛征集、走访、调研:4月中旬开始撰写,5月份完成初稿,6月份修改补充,7月上旬定稿完成。校史展览,3月份定校史展览资料,4月至5月征集资料,6月至7月上旬分类制作展板,一并完成。

2、__职业技术学院形象宣传

经过回顾总结学院10年艰苦办学历程,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社会主要媒体宣传__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让国内外和社会各界更多了解学院10年来取得的成就,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具体做法:

第一是经过报刊《__日报》、《南方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头版发表几篇重要新闻,介绍学院办学的文章或公告等。

第二是主要经过电台、电视台在三月份发连续的新闻宣传报导。

第三是经过网站在校庆期间设立专题宣传网站。

第四是经过不定期出版《校庆简报》。

第五是经过《__职业技术学院报》宣传。

本着宣传、纪念、实用相结合,将制作设计精美的宣传纪念册,纪念册中包括宣传光盘、校史、校训、校歌、经典照片、各级领导题词、各级领导亲切接见、优秀教师、毕业生事迹、重大活动等,集中反映__职业技术学院1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以校庆为契机,加强平安学校的建设的宣传,提炼__职业技术学院精神和学院文化,增强师生爱校建校的自豪感和自尊心。纪念册2012年二月上旬完成稿,三月完成印刷。

3设立纪念标志

建立__职业技术学院标志性建筑,要具有时代特色、进取精神、快速发展和充满期望的标志性建筑一座,设在比较显眼的地方。

4学校文化活动

为实现校庆弘扬__职业技术学院精神,凝聚人心的目标,经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逐渐推进,营造浓厚的校庆氛围。主要经过:(一下活动均以部门、系为单位参加)

(1)组织师生征文比赛活动。

(2)组织学生美术作品比赛活动。

(3)组织学生歌咏比赛活动。

(4)组织学生摄影作品比赛活动。

(5)组织师生女子篮球比赛活动。

(6)组织学生演讲比赛活动。

(7)组织学生朗诵比赛活动。

(8)组建一台校庆文艺晚会节目。

《二》学术活动系列

1、经过校内教授、专家与邀请校外教授、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广泛的、多层面的学术论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思想。

主要围绕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数量和就业率方面论坛。

2、邀请国内知名度高的教授、专家讲座。

3、邀请知名校友报告会。

用真实事例来教育、启发在校生。

4、__职业技术学院暨校友科技成果展。

总结10年来的科技成果和科技贡献,全面展示学院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实力。收集校友的科技成果资料,一并举办科技成果展,扩大学院影响力,提升学研的品位。

《三》校友信息的征集及校庆筹资

按照节俭办校庆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尽量做到收支平衡,减少学院的财政压力。办好学院庆祝活动,保证校庆工作顺利进行。

1、征集历届毕业生信息

2、充分宣传、发动校友及历届校友捐款捐物。

3、邀请校友参加校庆。

4、邀请兄弟院校与招生有联系的中职校、高中学校领导以及其他相关单位领导参加校庆。

5、邀请中央、省(市)、地(市)、县(市)有关部门领导来参加校庆。

6、邀请两校老领导来参加校庆。

《四》出版系列

1、校友通讯录

2、校友回忆录

3、校庆纪念光盘:全面展示学校面貌和教学、科研成果等,以及部分著名校友事迹。

光盘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施,呈现丰富的资料和优美的视听效果。

4、校庆纪念画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__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沿革、学校概况、办学成就、发展规划等,同时附以珍贵照片等。

5、校庆专题片

6、校庆专题文章

7、__职业技术学院形象宣传画

《五》校庆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2010年12月—2011年12月。

第二阶段:查漏补缺。时间:2012年3月—4月。

第三阶段:校庆活动。时间:2012年4月28日—4月30日。

第三章校庆办事工作机构及主要职责

《一》办公室

工作职责:

1推动、协调、督促、落实各工作组开展工作及检查各阶段任务的完成情景。2制定《校庆总策划方案》

3负责领导题词的落实

4负责拟定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嘉宾的邀请名单

5修改《校庆简报》

6负责综合处理其他不可预见的工作

《二》秘书组

组长:__

成员:__、__、__、__、__、__、__、__、__工作职责:

1负责起草校庆大会上各领导的讲话稿

2负责编撰《校志》和校史展览及科技成果展

3负责校庆期间宣传资料的收集和汇编

4负责起草“致校友的一封信”及校庆回执单。

《三》.校友联络、筹资组

组长:__

成员:________________

工作职责:

1负责收集历届毕业生信息

2负责掌握校友基本情景及通讯地址和校友的原班主任去向3负责校庆资金的筹集

4负责联络校友参加校庆的人数及捐赠情景的登记和落实

5负责向校友发“请柬”、“致校友的一封信”连同校庆回执单6负责联络社会各界人士和嘉宾参加校庆人员的登记和落实7负责制定校友返校参加庆典的组织方案

《四》宣传组

组长:__

成员:__________________

英文艺术签名范文第4篇

吴清友,台湾诚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倾情培育的诚品书店,跨越海峡,将于2012年率先落户香港,两年后又落户苏州。诚品书店被视为台湾地区的“文化地标”,堪称、乃至全球认知的台湾软实力的代表之一。诚品在大陆设立的第一家店,将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当下正在施工。

诚品,做人诚恳,做事实在

吴清友于1989年3月创办诚品书店,那年,他39岁。这之前,他是诚建公司老板,做餐厨设备生意。用他话说,“创办诚品是生命里的一个偶然”。

他年少时在台南西南沿海渔村长大,乡下渔村是个贫穷的地方。不过,那时叫做台湾新生代,他在台湾仍享受到很好的教育。记得,他对我说过:“在39岁时,我感觉自己有一种所谓的‘中年危机’。那时我已经有车、有房子、有妻子、有子女,心想,难道我一生就这样下去口马?人到中年,很多朋友会思考什么是生命,为什么活着。当时,生存没问题,生活也还可以,我才开始后知后觉地检讨,生命该往哪里走?”

他在大学攻读机械工程,问他,为什么想开书店?他说,他只是在读过的很多书里,读到一句话――德国一位文学家说:上帝创造了万物,是上帝最伟大的杰作;人类最伟大的结晶,全都在书本里。“我自己花了16年时间,从事很多商业活动,在遭遇中年危机时,不知道生命何去何从,于是开始对自己的生命,做了一番检讨。我想,假如我还有能力,假如我还有机会,我能不能选择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自己喜欢的事情。”

10月22日,我在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与吴清友聊天,说起“诚品”起名,他说,当年他觉得一个企业的经营,花费了人类很多的资源,一个企业的存在,除了追求它应有的经济利益之外,其实应该设法寻找到它存在的正当性。做人要诚恳,做事要实在,一直是台湾乡下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既然品牌、事业和生命都融会而交织在一起,就希望可以寻找到一个自己甘心做、自愿做的一个目标。因此,他取名为“诚”和“品”。

他说:“其实这两字代表我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诚品的诚意,一开始就绝对不是从商业角度思考,而真是诚心诚意的。只因我是台湾人,台湾虽然不是最好,但永远是我的最爱。诚品成立后,经历很多努力和挑战,经营一个品牌,我发现它几乎是我生命的一个功课,它也很可能是我生命修行的道场所在。其实今天我还是有一点愧疚感,从企业经营的成绩看,诚品没有杰出的数据,还谈不上有什么大成就,只不过是诚心诚意面对自己对生命的向往。诚品尚未有做人的成绩,但从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对自己土地的爱,却得到了一些小满足。要说自己的生命观,我认为是‘善’、‘爱’和‘美’。”

诚品,冲破实体书店难逃关闭的“魔咒”

10月26日,我到新加坡公干,朋友请吃晚餐,聊到书的话题。朋友说,10月新加坡有三家书局先后画上句号。她一脸无奈,又显得惋惜。

南洋读书人无人不晓的万里书局,创办38年,终于走进历史。经营了35年的老牌英文书局金文泰书店也于10月难逃倒闭命运而结业。另一家拥有2万多种科技与计算机英文书的Computer Book Center,也于10月关闭实体书店,仅仅保留网购服务。书店遭遇时代洪流而被冲得七零八落,贵租金是一个因素,忙于拼搏的城里人不读书也是因素之一,年轻人网上购书,网上读书更给传统实体书店致命一击。

在中国内地,实体书店倒闭潮,近年始终在蔓延,在媒体上,关于实体书店面临经营困局的讨论也从未停止。9月,广州最后一家三联书店关闭。10月,总部位于厦门的连锁书店“光合作用”,因资金链紧张而“暂时关门歇业”,这是中国内地民营书店第一品牌,顶峰时,在南北各地有30多家分店,但销售额已连续4年下滑,2011年更下滑40%。难道,实体书店真是难逃关闭“魔咒”?

诚品却不信这个邪。早在8年前,诚品书店就筹划在大陆布局,而文化最发达的北京、上海曾是首选地。不过,诚品的眼光最终落在长三角地区的苏、杭、宁。苏州工业园区诚品店,将是台湾诚品店在内地的第一家书店。诚品在2009年20周年庆时,宣布将扩展两岸及香港版图,未来5年将大陆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首要目标。

诚品选择苏州这一园区,有它的考虑。一是这里台商密集,全国台资企业产能进出口总额规模,江苏省占接近一半,而苏州又占江苏一半,台商多,台商家眷多,因此有很大的客户群。第二,苏州是从文的宝地,人们或许不知道,在中国内地各主要城市中,苏州的人均购书量一直排在城市第一位,历来苏州人有读书习惯,以前出了很多状元,现在出了不少院士。第三,是双方的默契,为了诚品能进驻园区,苏州提供了不少支持条件。这虽涉及商业秘密,但可以透露的是,苏州方面给了诚品一片最佳的地块,给了诚品一个非常不错的服务环境,有一个团队与诚品始终保持接触。

它地处地铁出口边上,邻近会展中心、科技文化中心,是商业核心地块,能看到湖景。诚品方面主要看重园区优美环境,是新城市,定位是高端城市,白领居多。

吴清友曾去各地考察,成立大陆项目小组。他说:“我拜访过北京,也去过长三角一带的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目前大陆文化产业发展很受重视。诚品书店对于大陆市场特别青睐人文荟萃、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据悉,诚品目前在内地各地都在接触和洽谈合作,有望每年以一至两家的速度在大陆落地扎根,诚品未来5年会设定长三角地区为首要的目标,除苏杭宁外,上海和无锡等地,诚品也都积极洽谈中。诚品的原则是“连锁而不复制”,每座城市商业结构和内涵不一,要开办的是当地人的诚品,而非复制台湾的经验。诚品期盼把全方位的创新营运模式、跨领域的多元发展面向、策略经营顾问的整合加值能力,都带到华人地区。

吴清友在香港书展期间曾坦言:“大陆一线城市高昂的物业费用,我们暂时负担不起。诚品选点不只看商机,更重视文化。他说,西湖一直是他梦里的地方。他读过《弘一大师传》,漫步在西湖边,书中情节与场景不断涌现。杭州超过800万人口,有40万名大学生,诚品是否该打造“西湖馆”,必须由两地_块儿来促成。

诚品,追求的是终极关怀,是生命,是阅读

诚品成立后,在经营路上历尽挑战。吴清友也走过生死,经历过人生起跌。诚品赔钱16年,吴清友却依然不离不弃。一次问他,究竟亏了多少,吴清友淡淡地说:“不记得了,都是过去的事了。”

诚品书店开业翌年,他先天性心脏病发,换了人工瓣膜;“非典”爆发那年,

诚品经营遇上极度困难,关掉了10多家分店;2006年,他心脏病复发,去香港施行第二次心脏手术,濒临死亡边缘;2009年,他长子病逝……“谁有权力能说病痛不该归我、贫穷不该归我、苦难不该归我?”吴清友对自己的磨难看得豁然,也开始学会正面思考,用正向的角度看待世间事,由此丰富了他的“生命存折”,“存折”里的“存款”也越来越丰厚。

“诚品”终于成功,它先树立一个生命的价值,或者说树立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之后,吴清友团队就寻找一个策略定位,之后渐渐发展一个盈利模式。据知,台湾诚品经营中,卖书的一年营业额只占三成,利润不大。诚品最早是从书店,然后到生活产业,再到文化创意产业。吴清友坦承:“我认为书店要获利确实很难,书店要生存,诚品必须寻找所有的可能。最后,天佑诚品,老天给了诚品最后一条路。除了书,我希望可以办咖啡馆、礼品店和销售巧克力,后来发展的所谓诚品cook店,是为了能让企业生存下去,让理想能延续下去。我希望诚品的存在先是利他,之后才是利己。”

他说:“现代人生活这么紧张,最要照顾的应该是他自己的心情和心境。诚品的空间不拘一格,读者到诚品可能是为了换一下心情,安顿一下自己的心灵,这就需要一个有知识、有哲学、有艺术、有文化的空间,很多来诚品的人,是来寻找自己的另一个他的当下,追寻情绪的满足感。因此,对诚品而言,是经营一个生活、生命、工作交融的场所。书不过是其中一个重要主角,但书不是唯一,不是全部的。诚品表面上是书店,其实是汇聚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境下喜欢来的一个场所。”

他说,一般人很容易因为书店卖书从而与书产业画上完全的等号。但诚品讲的是终极关怀,是人,是生命,是阅读。“很多诚品读者,到诚品不只是为了买书,诚品已是多元服务,多元空间,多元场所,多元的商品中心,书不过是其中之一。诚品发现,人类所有的内部外部活动,很幸运地与书产生链接,今天谈任何议题都与书的内容有关,不论政治、哲学、经济、艺术。”

可以说,诚品书店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用百货商厦模式来为书店“供血”,低价租金而长期租下大面积楼宇,以诚品的文化品牌效应,吸引其他店铺入驻。诚品不可能单独销售图书营运,关键正是品牌。

诚品成为独具一格的品牌,是从文化角度去看事情。吴清友举例说,买一件家具,其实背后是对设计者的艺术观、设计观正好契合你的生活观,契合你的美学观。诚品不断寻求如何让很难获得利润的书业,找出它跟生活,跟商业,跟工作,跟人类心情,以及人类所需要的服务如何整合。这整合出来的,就是所谓诚品的场所。

国人经营事业多讲求“利”。在吴清友的理念中,这个“利”对诚品而言有两种意义,一是哲学层面的“价值”,就是要利他,之后企业才有理由追求正当的利润。后一个意义是经济学上的商业数据。吴清友认为,一个良好的品牌,或者一个良好的企业,应该要两利兼具,这样才会有一种满足感。

诚品虽是个书店,但诚品人从没用一个书店卖书的概念来看诚品。商业思维会把人当成是顾客或消费者,诚品却把人视为人。走进诚品书店看三个小时书却不买,诚品人会非常珍惜这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商业思维是把时间当成金钱,诚品人却把时间当成生命。

在吴清友的理念中,诚品一直在建构一个品牌气质和精神,有别于全球各地的购物中心。他说:“为什么到诚品来大家都觉得很从容、很自在、很优雅,因为看到了真正的自己,所有正面的能量都在诚品的空间产生了。我们希望诚品是一个多元的空间,多元的文化,能够让多元的市民可以参与。我们更希望任何一个诚品的产品都可以看到一个可爱的表情,最亲切的目卧中,最自在的容颜,最温暖的关怀,最从容的心情,最友善的祝福,诚品希望永远能够与人为善。希望用文化和创新,成为一个城市最宝贵的资产。”

吴清友说:“我们对诚品有信心,因为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走这条路。我们仍在尝试,我们终于找到彼此间的关联性,它既可满足理想和价值,又可运行的商业模式。诚品虽然还没有赚到非常多的商业利益,但已赚得很多人心。品牌就是要先攻占人心,有了这些人心,将来他们就会成为诚品的终身顾客群,而诚品就有机会跟着它成长,也才有机会赢得假如有的商业利益。诚品一开始不是为了赚钱,当时看不出你能存在多久,幸运的是在今天时空环境下,包括大陆在内,整个社会都觉得商业之外,文化、精神、心灵,可能是21世纪人类最需要去关注的议题。”

诚品,爱艺术、爱阅读、爱工作、爱加班,不爱钱

内地有一种说法,大陆人去台湾,有三个地方不能不去,一是,一是花莲太鲁阁,一是诚品书店。香港也有一种说法,去台湾不去诚品,还能算去过台湾吗?

在台湾地区,每年有1亿人次走进诚品书店,每年举办的4500场各种不同的文学、建筑、音乐、戏剧、美术、旅游、生活、舞蹈等多元活动,在大大小小40多家诚品店举行,诚品有超过1800项展览,800多场现场音乐会。他们举办的诚品讲堂,累积超过2200堂。

在全台湾地区有300多位讲师,10万学员参加诚品讲堂。诚品尊重走进书店里的每一个人,打造出特殊的诚品书店文化。谈到品牌,吴清友说,要从企业内部着手,针对每个行业的经营模式、产业购置,乃至整体盈利考虑,这个品牌的价值透过企业的核心人力或顾客的价值体现的。有很多顾客说“我是从小跟着诚品长大的”。透过他的成长,诚品也得到成长。作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诚品有不同领域的创作者,要让不同兴趣和嗜好的消费者共同相知、相遇在诚品,让这个品牌扮演着让产业和顾客共同聚合的好场所。

台湾诚品正筹划策略结盟,与古典音乐厅,与专门播放艺术电影和珍贵纪录片的电影院结盟,创办有台湾文化创意特色的小旅馆,有以茶文化为主的大书店,不断地去展现和创造新的组合、新的盈利模式。要看重新事业的价值,尤其要突破的是大陆市场的价值亟待开发。吴清友一再说,一个品牌或一个产业的存在,关键是它对这个社会存在什么价值,对文化存在什么价值,对一所城市存在什么价值,对市民和顾客之间的价值又在哪里。

诚品的理念是,身为诚品人,必须要有四个“爱”和一个“不爱”:爱艺术、爱阅读、爱工作、爱加班,不爱钱。用吴清友的话说,“这是经营一个品牌所要承受的甜蜜的负担”。严肃议题摆在所有诚品人的前面,拟定了一个一辈子追求也非常难达到的目标,希望诚品成为全球华人最具影响力、不拘一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很多朋友到了诚品,大都赞赏诚品,但诚品人心里很明白,诚品有任何精彩,正是来诚品的客人最精彩,正是过去20多年来台湾人民的集体创作,他们相遇在诚品而已。诚品希望把这种人文艺术和创意的

场所氛围,延伸到香港和大陆,这正是我们要努力的”。

台湾《美丽佳人》杂志曾做过一次评选:在过去10年,改变台湾人生活的10件事情。评选结果,包含台北捷运在内的10件事,诚品是唯一一家企业,被认为改变了台湾人生活。日本大前研一非常惊讶,他在半夜看到诚品店里人潮鼎沸,从这个现象可看出台湾地区整个社会步入了知识经济、美学经济和创意经济的年代。

诚品人的理念中,有一条:不爱钱。1985年,创办诚品之前,吴清友已是“小康之家”,他在阳明山买了块地,自己造房子。当时,朋友对他说,盖房子是要请人来看风水的。朋友请来的风水老先生说,这房子朝南的话,你会发财;朝北的话,你身体会健康;朝东的话,你则会智能增长。当年,吴清友的银行存款数字还不错。于是他说,那就要智能增长。直到今天,他家还是朝东。

吴清友回忆说:“诚品10周年时,我对同事们说,诚品从一家店变为20多家,我的衣食住行,10年来没有大变化,吃得还是很简单,住的还是同一栋老房子,开的依旧同一辆车,我许过愿,诚品不赚钱,车子不换。令我感到遗憾的是,觉得自己的智慧没有太大增长。银行的存款逐渐变少,对此我并不太担忧,但看到自己智慧没增长,我就有面目可憎的感觉。”他始终记住星云大师说的话:钱是有限的,钱可以买到名牌,但买不到气质;钱可以买到好的食物,但买不到好的食欲;钱可以买到很好的床,但买不到安稳的睡眠;钱可以买到豪华的别墅,但买不到温馨的家庭。

他谈起诚品22年的经历,公司赔钱、自己的存款减少,身体也经历三次心脏手术。在他看来,这些挫折,是让他学会正面思考的过程,也让他开启了“生命正面能量的存折”。他自嘲说:“我又想起盖房子时风水先生的话。我身体经过三次开心手术,果真是没有朝北;我的财富比当年少太多了,果真没有朝南。”他又说,人当然需要财富,但你越追求它,往往也会为自己生命带来很多痛苦。

智慧的增长,才是“生命存折”。吴清友自认,22年来最大的收获不是诚品越开越多,也不是诚品越走越顺,而是他“生命存折”里的存款是否越来越丰厚。现代社会,很多人每天都在为金钱焦虑,只对自己的银行存款敏感,而忽视了自己的“生命存折”。经营诚品,赔了那么多年,但他不离不弃,用他的话说,来自生命中五种不同感觉:到了诚品,看到一本好书,就会有一种“饱足感”;在饱足感之后,因为了解了自己、饱和了自己,就会有一股“成就感”;之后会感到身心安顿,产生一种与自己与他人、天下万物的“归属感”;有生命的目标、有存在的定位,人生就会变得豁达,人才会有“幽默感”,不会因为银行的存款多少而沈心,反而焦虑生命存折有多少;当你有幽默感之后,就会有想与他人分享、想为他人服务的心,所以就会有“使命感”。他说:“对生命而言,这五感就是正面能量的感觉。”

英文艺术签名范文第5篇

在文化学视域里,文化身份一般被建构为一种社会构成现象,它标识着相关文化的存在位置及其话语的成立方式与作用力度。对文化身份的探究和判断,意味着在其所属领域文化本体论推导的结束和对其社会历史成因多元化的认可。文化身份研究所能给予文化观察者的实验条件,主要在于多维度的视角和对其所在系统生命性联系的提示。因此,诸多看似互相矛盾、各执一端的说法,并非区分理论是非的简单依据,表象的混乱状态往往更能见出电视文化身份研究必然存在的多维度的合理性及其关联的复杂性。

本文试图从俯视、后视、外视、侧视、内视、前视几个角度,对电视文化身份予以全息式观照和审视,进而尝试让观照的过程本身成为一种推导的方法,以期电视文化身份的本质在纷呈的现实表象中渐渐浮出。

俯视:在人类文化学的整一系统中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文化,是人类留下的痕迹,是人类特定条件下的生存方式。从区域的大小而言,文化一般隐含着三种意义:“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二是指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以及思想、信仰、风习、艺术等;三是指与政治、经济并列的一种形态,并由此又派生出一种更狭小的含义,即指认字与学习。”(注:参见张崇琛著《简明中国古代文化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文化的存在状态是一种双向的动态过程,即“人化”与“化人”,其驱动力源自人类的创造精神。

从文化的本体概念出发,则不难认同,讨论“电视有没有文化”、“电视是高级文化还是低级文化”等问题只能降低我们理论研究的水准。任何一种文化的价值,首先在于其形态的存在而非身份的高低贵贱。在整个文化系统中我们需要相对确定“电视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而非对其莽撞地取消或意气用事地贬损抑或盲目膜拜。

电视,作为20世纪科学技术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文化形态之一,它可以成为文化学研究的素材,但不是目的。在这个视域里,所容易发生的偏差往往在于:研究者将各类文化形态作为既有的方法以推论电视文化,从而通过衡量其中他文化的各种成分与含量是否全面和饱满,来确定电视本体文化的性质,使研究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发生倒错。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电视文化作为一种技术的出现与存在,其技术性能塑造了其身份的与众不同。它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形态:

首先,它不能像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边界较为清晰地归属某一文化区域,但它自身大于人类自然力量的技术整合力,又使它在文化的任何一个区域得以兼跨。亦即文化系统所包含的三个区域的内容,都可能与之轻易结合,从而成为其文化构成。政治文化、经济文化、艺术文化等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有机会在电视文化的身份证上签名。

其次,它不能像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由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思维方式来支撑。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多样的:时间性思维和空间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经验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等。但语言出现以后,各种思维方式大体为语言思维方式所整合,纷纷融化于语言思维的海洋,亦即语言已成为人类基本的思维媒介。语言思维是人类基本的文化思维方式。电视文化的出现,将人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王国。基本拿到理论“护照”的界定:电视思维是“可闻可见的四维思维方式(立体的空间+时间=视听的运动)”。(注:周传基著《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第44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版)这个界定,有其技术分析的可确定性,但未能留出文化思维中模糊思维可能存在的余地。电视文化,宣告了一种全能思维方式的出现:如果说,视听是其思维的主要构成部分,那么数字式(点式)思维、以“语言”方式积淀在人脑中的“原型思维”,就是电视文化创造与接受过程中无法离析但又与视听思维同在的模糊思维构成。我们应该避免袭用“单一思维方式”支持下的电视思维界说,才能允许电视对各种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掘、互动和使用的事实进入我们的理论视野。

第三,电视文化不能像相异文化形态那样具备相对稳定的某一种属性。断定电视文化是大众文化,显然过于笼统。大众文化属于现代文化的范畴,是随一系列大众传媒的崛起而登场的。大众文化以“文化大众”为旨归,宣告了文化消费时代的垂临。“大众文化研究所分析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往往必然地与当代资本主义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注:戴锦华著《隐性书写》第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它意欲消解文化的阶级性、阶层性和垄断性,是一切现代文化形态均有的属性。即使是精英文化或高雅文化,也只有千方百计地搭乘大众文化快车,才有可能传播到位。大众文化并非精英文化的二元式对立存在,其胸襟具有吞吐一切文化形态的气象,所谓文化的终极必然趋向大众。因此,在大众文化的疆界内,电视文化一方面更多地体现着大众文化精神,同时也以大众文化的豁达,熔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高雅文化与娱乐文化于一炉,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的姿态。

后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上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东方伟大民族史性存在的见证,又是我们现代文化的根底。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诸家兼容,以儒为主;多神并敬,无神为常;德能统观,以德为重;述作共倡,述为号召”(注:参见张崇琛著《简明中国古代文化史》第11-20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的本体特征,既标识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所到达的文化高度和所拓展的文化广度,同时又作为民族文化心理的厚重积淀,以“神来之手”,不可遏止地参与到了我们对现代文化灵魂的塑捏中。

从这个视角把握电视文化身份,其理论眼光必然充盈着殷殷的怀古忧思,所展开的文化研究则更多地罗织着批评的维度:一方面,其固化自身文化本体地位的心理诉求,促使其素朴地以自身的特点来限定电视文化身份,如,从文化集权观念出发设定电视文化机构严格的行政等级制度、为电视文化增设划一的评判标准,对电视作为大众文化意欲突破文化等级、展开文化自由竞争的冲动予以约束;另一方面,则以自身为比照基准,止于对电视文化中传统文化特质的缺失或变异的指指点点,从而推断出电视文化身份缺席的结论。这种批评,徘徊于对电视文化功能的客观解析与主观期望两相矛盾的游离地带,表现在对电视文化的内部研究上,就有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传统文化鸿沟置换为电视屏幕上“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高雅文化”与“娱乐文化”的争执不休;表现在对电视文化的外部研究上,则出现了“电视文化应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工具”的呼声,从而强调对电视文化身份的“介质”性理解与使用,而忽视了其文化本体的存在与特质。

在这个视角观照电视文化身份,难能可贵之处应在于对传统文化中既有的历史发展眼光的择取。传统文化并不特指某一既定的过去时段,其存在本身蕴含着过去、现在、未来纵向发展的脉络,是一种动态的存在过程。就传统文化而言,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其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不同的主体形态,就像岩画——戏剧——诗——小说出现的秩序那样,明摆着石器——青铜器——甲骨、竹简、羊皮纸——造纸术——印刷术的文化生产链条;机械时代只能创造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而信息时代必然酿造大众文化的甘醇。如果从这种发展的路线上延展开去,也许走不了很远,就会有人将电视文化视为传统文化来审度。“人类文化总是处于创造与消解之中,一切貌似永恒的本质总是受到挑战”(注:参见1999年3月11日《文艺报〈文化本真性的幻觉与建设〉》),因此,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电视文化身份必将是传统文化发展链条上现在时段主体形态的显现者,它在完成“传承文明、沟通未来”(注:CCTV-1频道形象广告词)的使命中凸现自我,更多的体现出对文化发展纵向度的聚合:一,它聚合了文化时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使文化时间的不同维度得以自由流淌,极大地体现出了文化时间来龙去脉的连贯与不可分割,亦即电视文化对文化时间的自由把握与自由使用;二,它聚合了传统文化已有的多种形态与特征,亦即电视文化的出现不是空中楼阁的出现,它必然在其技术构成的基座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予以现代性的重构与诠释,在电视文化的每一种构成上总是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光泽,同时也衍射着未来文化的辉光。所以在这个视角,电视文化身份表现出了聚合文化的形态。

外视:从社会化生存系统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社会生活,意指人类群的生活方式。“群”是文化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文化的生成与存在是以“群”的内部关系为前提的。“群”是人的社会化生存系统,小至家庭、大至民族,“故人生不能无群”(《荀子·王制》)。在一定范围的“群”中,人们会在调适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的过程中结成形态相对稳定的“同文化群落”:政治(党派、社团)群落、经济(企业、财团)群落、“文化”群落(狭义的文化艺术性组织、机构)、宗教群落,个人自组织群落(个体的人对属群的自我定位)等等。如果说社会是人类生存的“公共空间”,那么,任何一个“同文化群落”都是在抢占“公共空间”份额的过程中建立自身的话语权力和话语方式的。

在这个视角,可以看到“电视”是各个“同文化群落”走向“公共空间”、抢占“公共空间”份额的现代化武库,电视的文化身份无疑被塑造成了一个“千面人”,具有很强的可易性和复杂的多面性。亦即电视文化身份不是一个单纯的现象性存在所能影响和决定的,而是由整个社会系统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这使得电视文化身份由“实物决定论”走向“关系决定论”。存在于社会生活巨系统中的电视文化,各个“同文化群落”的力量会让它发展的方向发生变动或转移,如:政治群落希望它是政令、解释政策、传播政见的“喉舌”;经济群落则希望它姓“商”、成为塑造企业形象、营销商品的“自由市场”;文化群落则希望它属于纯文化,成为人类精神品格的塑造者、思想道德的完善者和崇高情感的激励者;而作为个人的个体自组织群落则可能希望它有一个“百家姓”,是千里眼、顺风耳,又是表达个人意志与精神的喉舌;是其精神追求的寄托、又是文化娱乐的场所;是信息人,又是生活的向导和侍者。因此,电视文化身份在社会系统中由整合力最强的要素(群落)来决定,但同时,会在其他要素(群落)的干预下,以合力运动的方式合规律性的变化与发展。亦即,在一定的时间区域内,其身份具有很强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而从长远看,则与社会的进步力量同向度、共属性。

用系统解构的方法,可以将各“同文化群落”对电视媒介的作用力,大致分为三种:1)投入者;2)媒介自组织者;3)接受者。投入者,由权力投入(政府行为的支持、含政策与财政投入)、纯财力投入(企业、财团的经济行为)以及纯文化投入(文化界学术界的智性投入)组合而成。这部分作用力,对电视文化身份的影响最直接、最具干预性,它支配着另外两种作用力。媒介自组织者,包括媒介经营者(所有者)的利益及意志、从业者(制片人和一般工作人员)的利益及价值观念,以及创作者(编、导、摄、主持人等)的价值观念。这部分作用力是以媒介主体形式存在的,是对投入者与接受者两种力量的贯通与遇合;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机构文化色彩,会以隐在的方式,借投入者与接受者的力量阐发机构意志。接受者,则层面多而人数众,其力量的体现是通过投入者与媒介自组织力量的实现与否来表达的。从表象看,它具有被动性并缺乏凝聚力,而实质上它是前两种力产生的原动力,既是其出发点又是其归结点。前两种力的发生以到达它为目的。因此,接受者的作用力以回馈的方式成为衡量前两种作用力实现程度的标准,从而成为三种力中无形的最大作用力。这三种作用力的施放不是均衡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各种力的向度与强弱会发生相应的游移、遇合与分解。如在意识形态垄断社会一切文化形态的前提下,政治投入就会变得强而有力,会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使电视文化成为政治制度的替身;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前提下,纯财资投入则会对电视文化发挥强势干预,会使其属性倾向于商业文化色彩,倾向于经济利益的取舍;同样,在讲求民主、崇尚人文精神的社会条件下,纯文化力量和媒介自组织力量中的精神品性则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会影响权力投入者、财资投入者以及媒介经营者的价值观念,接受者也不会被当作商品信息与精神产品的简单“货仓”,而会焕发出参与媒介活动的自觉力量,从而形成三种作用力同向度的合力运动,使电视文化的身份在各种关系的运动中突现出来。

所以,在这个视角,电视文化更为明显地体现出了对多元文化的综合与兼容,其身份呈现出多元文化的形态。

侧视:在各种文化形态的横向队列中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在报纸、杂志、电视这三大媒体中,电视群体的文化素质最低。这其实很好理解。首先,报纸杂志有其漫长的历史承传、有规矩、有氛围、有熏陶;电视不然,它是在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短短十几年中一下子暴发起来的”(注:参见1997年1月24日《南方周末〈学者与电视〉》)。长期以来,电视文化就是这样被相邻的姊妹文化侧目而视。这种视角下发生的理论成见不言自明。其实,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成熟与发达抑或所表现的文化素质的高低,都不能简单地以其形成时间的长短来测定。在文化形态的生成速度上,时代愈演进,其生成与发展速度则越快。从前文字时代到文字时代,人类走过了千万年,而从报刊文化出现到影视文化的出现不过百年而已,报刊文化的真正成熟与发达几乎是与影视文化同步的;其次,“因为报刊有文化,从而电视无文化”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逻辑关系,且类比失当,就像指责玫瑰为什么不具备洋葱的辛辣那样;再次;报刊文化传承的是文字文化的血脉,而电视文化是电子时代视听文化的创新。电视人掌握的是另一种全新的知识体系,否定者只能明证其对电视文化的视觉盲点:报刊文化是文字文化的大众传播方式,而电视文化在大众传播方式之外还创造出了新的语言体系,比方小说、诗歌,被报刊登载依旧是小说、依旧是诗歌本身;而进入电视则小说非小说、诗歌非诗歌,是具有诗性或小说性的电视艺术。

因此,这个视角的占踞者应该是拥有独特语言方式、堪与电视相并列的文化形态,如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电影等。这几种文化形态的语言方式是艺术的语言方式,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视角来审度电视作为艺术文化形态的特征。艺术,文化区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文化精神。如果说,大量的文物、遗址以凝固的方式保存了人类文化成果,那么艺术则以鲜活的生命方式滚动着人类文化的成果,使人类的文化之树果实常新。占踞这个视角的各类艺术,在审视电视时目光多少有些不安。这种不安,长期以来一方面被归结为电视作为艺术,其语言、表达方式、传播方式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则被归结为电视艺术对其他艺术的技术性掠夺。但这两种归结前者止于冷静的技术分析,后者则止于激情的笼统印象。任何一种艺术,都因拥有独特的语言方式、表达方式、传播方式才得以确立而且被认同。就像文字不对绘画的线条造成威胁,雕塑的造型并不消解诗歌的表现,音乐的时间联想并不会冲击戏剧的空间再现那样,电视声光色的语言成分及其语法规则,并不能动摇任何艺术形态固有的“树形结构”。而电视对各类艺术的技术性掠夺,毋宁说是各类艺术对电视技术的使用。电视弥合了其他艺术传播方式中时间传播与空间传播的堑濠,改变了间接传播与直接传播之间的两相分立,成为“间接传播中的直接传播”。这种来自技术的魅力,终成各类艺术突破既有风范的谷口。这似不应给各类艺术带来不安,而应该额手称庆。

不安,实则来自电视对既有艺术理念根本的摇动。首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人类对世界的四种掌握方式:科学的、实践-精神的、宗教的、艺术的。这是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电视出乎意料地横空出世,使这几种把握方式面临重写或重新理解的格局,它一方面模糊了四种掌握方式的边界,一方面提出了新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多维度把握。其次,黑格尔美学思想中关于艺术发展规律也有以下的结论:艺术的发展过程是精神不断压倒物质、内容不断冲破形式、理念愈益充分显露的过程,并把艺术归纳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种,其中物质的比重由大到小而精神的比重由小到大,如建筑——雕塑——诗歌。但电视却使这一被普遍认同的线路出现了波折。电视艺术中,物质的成分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精神对物质的依赖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内容不仅无法冲破形式而且形式大于内容,理念不是愈益显露而是愈益隐蔽。再次,电视以外的各种艺术,其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作品的独一无二和审美意识对作品产生环境的先天依赖。亦即它追求艺术作品个体的“惟一”价值和作品价值得以实现的特殊语境。如宫廷艺术审美的前提是宫廷的“语境”;宗教艺术审美的前提是宗教的“语境”;所谓“红楼十二钗”也只有在大观园的语境下才得以生气灌注,具有独到的审美价值。艺术的个体作品不是放之四海而皆“美”的。但电视不然,它技术性地使艺术作品的复制具有了合法性,真品与膺品的差异走向了零度,并且使艺术美感赖以产生的语境获得了重构。它将其他艺术所依赖的纯粹审美空间推至纷扰迭起的世界:开放的意义即为家庭日常生活空间;封闭的意义则指电视机“机体”空间,即相互间并无多少关联的各类节目所连缀的假定性空间。对此,德国美学家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发出了“阿乌拉”(AURA)(注:本雅明把传统艺术称为有韵味的艺术,认为有韵味的艺术具有鲜明的独一无二性。对它无法进行复制,即使勉强复制,复制品也不能与原作相媲美,因为即使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现时现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并且认为复制艺术的出现让有韵味的艺术崩溃了。)不复存在的叹息。

因此,这个视角审视下的电视文化,是又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对世界的多维度把握;同时,它在逃逸出传统美学范式的前提下,以复制的合法性,将传统美学加以现代美学意义上重建,其身份必然呈现出重构文化的姿态。

内视:从电视文化本体来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从内部解析开来,电视文化有三大组成部分:机构文化、成员文化、节目文化。机构文化,在经历了微波传输时代行政式逐级到达观众的阶段以后,目前正进入卫星时代,通过制、播分离,由“生产文化型”向“消费文化型”转轨的阶段。电视机构由政府和纳税人供养的生存机制也正在向机构产业化的自造血机制转换。这个转换,必然带动电视文化向“产经”文化和“商经”文化发展,电视文化身份本位也开始发生易位,从单一的宣教式存在走向多元的宣教经营式生存,成员文化,往往因为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身份过多的依赖其他文化艺术从业人员的名称:如:编辑、编剧、导演、剪辑、录音、作曲等,在身份称谓上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包括专业技术职称也是如此;加之电视从业人员对自身以及电视文化身份的塑造缺乏行为上的自觉,要么把自己装扮为“政府发言人”;要么把自己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知先觉者;要么从高处弯下腰来俯视芸芸众生做出平民化的平视姿态(骨子里在说我是贵族);要么就是为不知其内里的商品做了营销员;并且由于规约电视文化行为的法规法度不健全或不成立,致使违背电视文化建设的个体操作和群体操作大行其道:如推崇“大投入大制作”的背后隐藏的是机构或个人牟取暴利的私欲;“平民化通俗化”的背后潜藏着对文化大众作为市场的利用,从而引发了社会对电视成员各种不满与指责,导致了电视与文化无关的言论。在这个层面上,公众心目中的电视人和电视机构因为是一种技术的掌握者与垄断者,所以变得高高在上甚至有些跋扈,这也助长了电视人对扭曲电视文化身份的现象视而不见。但是,电视成员在这种驳杂的表象背后,还是在走一条有序而必由的发展之路:从编导演中心制到制片人中心制到策划人中心制,大致勾画出了其由创作型向生产型、由作品型向商品型、由局部意志型向群体意志型演绎的总向度。

关于节目文化,理论的热情较多地止于电视文化的语言学分析,对其语言的构成元素、构成材料及其使用的语法规则和技巧以及解读方法作出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尝试将之与其他文化语言区分开来,特别是电影文化语言。这方面的努力,对于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是重要的,而且所取得的成果也颇为斐然。但是,这个层面的局限也是明显的,它使电视节目文化倾向于技术性的构成,而忽略了对其文化特质的整体性把握。诚然,电视本体首先是一种技术的存在。在这个层面,技术大于人,是技术赋予人相对的思维自由和行为自由,同时又限定了其思维与行为的绝对不自由:在电视文化中不存在离开技术的思维与行为。首先,技术让电视文化拥有了时空上的相对自由、电视文化突破了通约几千年的文化创造与传播规则而得以自由地把握时空;但电视文化因技术的限定,又都是“拍出来”、“编出来”、“做出来”的,在技术的客观存在以外,其文化形态及内容都是假定性或虚拟性存在,如建筑文化使我们可以生活于其中而电视文化只给我们以氛围化生存,任何人都不可能真正地生活于其中,而只能生存于电视文化的氛围中。前不久,CCTV-1在晚间新闻中播报:世界第一位由网络制造推出的电视虚拟主持人已经诞生。这意味着“人类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上帝”的时代真正到来了。技术使电视文化有了生命,但缺失了有实感的肌体。其实,技术给予电视重构文化的可能,但同时限定了其文化属性的非独立品格。人,“是从事构造化活动的动物”(注:参见刘xīn@①著《电视重构论》第3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人类文化的进步在于其不断地向理想的构造渐近。任何文化终究都是对人自身及社会生活的“同质异构”。电视的技术魅力,打破了其他文化形态固有的边界,启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文化整合运动,但任何文化形态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无衰减无变异地通过电视而抵达受众,即电视不是一个无机通道,而是一个有机通道。在电视的“场”中,所有的文化形态获得重构成为电视文化的本体组织。

因此,从这个视角解析,电视文化体现出来的本质是各种文化艺术的综合特征与边缘特征:一方面,电视因技术而获得的文化重构“场”,具有极大的宽容度和兼容性,它可以将文化艺术的时间流和空间场综合起来,也可以将各种文化艺术综合为一体,从而体现出时空的综合和各种文化艺术的综合特征;另一方面,综合意味着取舍而非杂凑,如果从文化艺术的时间特征来审视,电视则是以空间来表现时间,体现的是时间与空间的边缘特征;如果从文化艺术的空间角度来审视,电视又不单纯是空间文化,而是通过时间的流动实现空间的扩展与建构,从而体现的是空间与时间交错的边缘特征。用艺术做譬:电视可以表达戏剧,但从戏剧的角度来审视,它只体现了戏剧的边缘特征而非本质特征;电视对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的使用与表达都是如此,它不可能体现各种艺术的本体特征而只能体现其边缘特征。到此为止,所有言说电视在糟蹋各种文化艺术的误会应该结束了,其怨言来自用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取代电视文化本质特征而必然发生的失落感。试想,如果文学电视表现出的是“文学”的本质特征,让“文学”满足的话,那么电视的身份就彻底不复存在了。因此,在这个视角的审度下,电视文化身份所体现的是综合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形态。

前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在20世纪最后的几年中,“网络”,以毋庸商量的霸气从未来世界幻影迷离的天幕上磅礴升起;而与此同时,“传统电视”这样的词汇出现在了文化的卷宗上。也许电视自己也未曾料想:现代与传统之间的距离竟如此之近,近到只有70年。

理论的慌乱,从对“网络时代电视的身份将会如何”等等的预测中略见一斑。这也是文化理论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理论不再意味着“过去时”,而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正式进行时”和“将来时”。

1999年岁末,在地球的西方发生于一件关乎媒介文化的大事:美国在线以184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华纳兄弟影视集团。这似乎是一则预言:人类的“全媒体”时代即将莅临。

有理论将20世纪出现的媒介文化排了座次:印刷文化、广播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但网络是否可以被称作“第四媒体”目前还争执不下,难见端倪。争论的表面似乎是其作为文化是否已经成熟,实则是双方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简单排列。问题并不在于媒体的序号性存在,而在于媒体文化本体性状的存在: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较之其他文化形态都有空间上的组合关系,较之本文化脉系则都存在着时间上的聚合关系。就像电视文化曾对(我们对电视开始使用过去时态)横向的其他文化进行组合,创造出杂志性电视栏目、报纸性电视新闻等等;在纵向度上,今天的电视已非20世纪30年代贝尔德实验室里的电视,但它却纵向聚合了电视文化演进过程中的每一个优秀环节:如更清晰、更直接、更便捷。目前显示的状况也是如此,并非各种媒介安分守己地排队出行、轮番坐庄,而是纷纷抢滩网络。网络也在施展自身的魅力以期吸引更多的文化成分,从而造就自己的文化品格。这犹似当年的电视。今年4月,在中国电视文化转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东方时空”栏目,在7周年庆典之际,举行了中国电视的首次网上直播。如果说美国在线与华纳兄弟公司正在以“机构”方式走向“全媒体”时代,那么中国电视则正在以“节目”方式轻轻地点击“全媒体”的门环。

在“全媒体”化的过程中,究竟谁能占上风,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胜者将是整合力最强的一方。站在“全媒体”时代的角度分析电视肌体整合力的强弱,则很可能推导出它在未来文化中的身份与地位。亨廷顿在其“文明冲突论”中提出“文化和文化身份,也即在最宽泛层次上的文明身份,正在形成冷战世界的同一性、解体及冲突的范式”,他所指认的范式即在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政治的冲突将被文化的冲突所取代。撇开其文化冲突所隐含的经济与政治冲突的“祸心”不论,就文化冲突本身而言,文化冲突的趋势终究会走向技术的整合与化解。这意味着文化空间与文化内涵的全球性共享。从网络的角度审视,网络所追求的是个人化的文化言说与个人化的文化分享,是对电视文化播迁向度的增设和对电视文化人格“趋同”、个性丧失的补救。但是,从人类既有的发展轨迹预见:文化趋同是必然的,文化个性只能在同一中求得一般允许下的特殊生存。不论是语言还是文字,不论是机械还是电子,任何一种媒介的诞生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地沟通。沟通,则为了趋同;趋同,则为了合力运动的可行。《圣经》中有人类在语言同一的情况下建造“巴贝尔塔”(通天塔)以便直接到达上帝的传说。其实,人类自诞生以来,共同建造巴贝尔塔的理想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也正是技术的一次次飞越,使得人类共同的巴贝尔塔渐渐增高。支撑着文化学理论的“单线进化论”、“普遍进化论”和“特殊进化论”虽然存在探讨文化进化过程的视角差异,但无不首肯技术是文化进化的动因。所有文化冲突的解决最后都取决于技术的调和,技术让不同的文化更易于沟通、易于互解,从而化干戈为玉帛、互塑共生地走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文化所具备的群体参与方式、时空共享方式都是人类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文化走向全球化过程中必需的方式与手段。就目前网络运行的特征看,网络显然难以承担电视所能承载的人类对于文化共同利益的社会责任,并难以取代电视所能带给人们的活生生的生命的直感。如电视直播对场效应的全方位公开、对各种场元素间生命联系的集约式发送。也许,我们对电视拥有过多的“怀旧”情感,所以网络的出现并不让我们理解为电视技术的停滞不前。技术的多元并进,可能会导致“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彼电视”定然不是今天的“此电视”,但电视的文化身份不会退场,在这个视角下,它必定要显示其“全球文化”的形态。

以上,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分别审视了电视文化在特定语境下所呈现出来的身份特征。这似有研究上采用“多机拍摄”的效果。事实也是如此,我们所倚重的并非哪一个“机位”,而是各“机位”间存在的关系及其共同“摄制”完成的主旨。对不同视角的逐一观照。链接成了对电视文化身份加以全方位观照的一个有机过程,其中包含了我们对电视文化理论研究的动态眼光和理论推导的有机趋向:从我们审视电视文化身份的动态眼光则不难发现,以往诸多关于电视文化身份的界说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真理”性,是相对于各自所踞的角度、层面而具有一定正确意义的静态界定。各种界说,之所以长期以来呈现出一种难以相互谅解、纷争不休的场面,即因为各种界说在自己的前提下都是正确的而在相异的前提下又都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这种似是而又非是的理论纷争,根本上反映出对电视文化身份长期缺乏理论认识的清醒与辩证,并缘此而走向创作实践与文化接受两个环节上的静态化片面化扭曲,诸如“是快餐”则必定粗制滥造;“是通俗”则必定媚俗无度;“是娱乐”则必定游戏人生;反之,“是引导”则必定充斥宣教;“是艺术”则必定高高在上;“是精品”则必定远离大众等等,进而导致了对观众接受心理的迎合与文化素质的提高之间不该有的分歧与冲突。另外,我们将论述的方式作为理论研究的方法,必然使我们理论的推导最终走向“全视”,即不是用某一个视角来涵盖或取代对电视文化身份的本质认识,而是以发展的变化的有机的系统论观点,让我们的视角愈益开阔、愈益全面,进而趋近对电视文化身份全面把握的理想。虽然在整个观照过程中,我们的理论视角多次发生易位,但其中,一以贯之的解析态度与方法,已使我们对电视文化身份较全面的认识渐渐浮现:在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电视是以全能文化形态、在实现对传统文化纵向聚合和对现代其他文化横向综合的过程中,多维度地体现出其所具有的边缘性文化本质和全球性文化趋向的一种文化类型。但是,我们的研究方法与态度所要表达的并不止于此,我们所希望表述的是对其本质认识的渐渐逼近而远远不是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