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四年级下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四年级下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四年级下册范文第1篇

本班现有学生28人。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上课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也有少数同学不仅基础较差,而且还非常马虎,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毅力。张三等同学,他们是复习阶段重点抓的学生。希望从习惯到最终成绩都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本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情其内涵。

二、复习内容和重难点

复习内容:八个单元32篇必学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及练习

复习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7.熟读32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

复习重、难点

1、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复习措施

1、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多辅导。

3、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4、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5、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6、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7、加强检查的落实,必要时动用小组长和班干协助,力求重要地方人人过关。

四、复习安排

第一部分:汉语拼音

掌握《字母表》分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看拼音写词句;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及对话。

第二部分:字词的复习

掌握本册生字260个。继续练习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第三部分:阅读的复习

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练习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能注意到文章题目与课文的联系;继续练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四部分:听说训练

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能听懂别人讲话的主要意思。能转述别人的话,并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第五部分:习作的复习

练习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练习给同辈写信,掌握一般的信和信封的写法。

五、复习中注意的问题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要注意标点的使用。

概括主要内容。

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按时间的变化顺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按游览的顺序;按由远到近的顺序等。

11、习作

积累好词佳句,利用好本学期的积累本,写生动的片断(人物、场景、见闻、感受)。

规范习作格式,正确、整洁书写。

借助本学期试卷和学生手头上的练习题,多做审题训练。

帮助学生总结同一类型习作的写作方法。多读课文,借鉴方法。

语文四年级下册范文第2篇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wxipDn dVng do dku3n di

( ) ( ) ( ) ( )

b9 jich9n shk3i xun shDo hu5

( ) (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6分)

①一幅长长的画卷(ju3n jun)被他卷(ju3n jun)了起来。

②他又重(chng zhng)新干起了繁重(chng zhng)的体力劳动。

③在还(hun hi)乡河里玩水的还(hun hi)有很多小朋友。

二、字词训练。(17分)

1.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3分)

①自然之道( )

A.道路 B.道德 C.规律

②相看两不厌( )

A.饱 B.满足 C.讨厌,厌恶。

③风景旧曾谙( )

A.熟悉 B.昏暗不明。 C.深黑色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9分)

( )想天开 ( )地而起 ( )( )虎咽

( )精会神 ( )不可及 ( )( )以求

( )魏救赵 ( )胜千里 ( )( )受敌

3.选择上面的词语填空。(2分)

①桂林的山一座座 ,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②他饿极了,食物一端来他便 地吃了起来。

4.给下面的加点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3分)

①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

②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 )

③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 ( )

三、句子专列。(10分)

1.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2分)

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土地肥沃。

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2.修改病句。(2分)

鲸模仿船体的形状,提高了航行的速度。

3.缩写句子。(2分)

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4.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4分)

A.排比 B.拟人 C. 比喻 D.反问 E.设问

①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 ( )

②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华呢? ( )

③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 )

④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 )

四、精彩回顾。(13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祖国的许多地方,如 的桂林, 的天山;同时还认识了 的小雨来, 的小夜莺。

2.依据提示写出诗句。(4分)

①刘禹锡写的《望洞庭》中的诗句“ 、 ”,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宁静、柔和的美。

②李白写的《独坐敬亭山》中的诗句“ , ”,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3.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5分)

①几行红叶树, 。

②已所不欲, 。

③春江潮水连海平, 。

④爱人者, ;敬人者, 。

五、快乐阅读。(16分)

(一)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您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赞赏―― ( ) 惬意――( )

2.“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中“僵硬”的意思是( )。(1分)

A.(肢体)不能活动。 B.呆板,不灵活。

3.杰克逊大叔真的需要捶背吗?他这样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4.从对年轻人的描述中,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二)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上套了一双褪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块。”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一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2分)

A.外貌 B.语言 C.动作 D.心理

2.“我”因什么事而感到尴尬?(2分)

3.短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①三年前, ;②今天, ;③将来, 。(3分)

4.“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2分)

A.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车厢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

六、轻松习作。(30分)

语文四年级下册范文第3篇

修辞手法

班级

姓名

得分



时间:40

分钟

满分:100

一、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21

分)

1.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

2.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

3.她长得像她的妈妈。(

)

4.弯弯的月亮像一把镰刀似的。(

)

5.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

)

6.月牙儿弯弯,像大香蕉似的。(

)

7.这篇游记写得很生动,我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

二、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一选。

(18

分)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问

E.设问

F.排比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

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

2.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

3.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

圆儿似的。(

)

4.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

5.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

6.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

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

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

三、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8

分)

①雨来牺牲了吗?没有,他早就从水底游到别处去了。

②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打乒乓球,玩得

真开心。

③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

白雪。

④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A.①反问

②排比

③比喻

④拟人

B.①设问

②排比

③拟人

④比喻

C.①设问

②排比

③比喻

④拟人

D.①反问

②排比

③比喻

④比喻

四、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10

分)

1.例:它(母鸡)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2.例: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43

分)

我喜欢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最爱榆树。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

好像与鲜

艳的桃树争艳斗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

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

的榆荚。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

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

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

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

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

经得起寒冷、炎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谦虚、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3

分)

2.第

1

自然段在文中起

的作用,

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

的作用,

这种写法叫

。(16

分)

3.分别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段意。(10

分)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4.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在文中画出

一个拟人句。(6

分)

5.哪句话正确地概括了短文的中心?在后面的“(

)”里画

“√”。(4

分)

(1)本文歌颂了榆树谦虚、勇敢、坚强的品格。

(

)

(2)本文说明了榆树的生命力强。

(

)

(3)本文说明了榆树经得起寒冷、炎热、干旱。

(

)

6.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句子中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不改变句意)

(4

分)

12

修辞手法

一、1.×

2.√

3.×

4.√

5.√

6.√7.×

二、1.BC

2.D

3.A

4.B

5.B

6.ABF

三、C

四、示例:1.遇到生人,它必定警惕地竖起耳朵,瞪大眼睛瞧着

你的一举一动。

2.她的声音真大,几乎整个城市的人们都听得见。

五、1.坚强的榆树

2.统领全文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首尾呼应

3.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

4.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

驱赶寒冷。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

语文四年级下册范文第4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4题;共76分)

1.

(6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黝黑________(yǒu

yōu)

门槛________(kǎn

kǎng)

刀鞘________(qiào

qiāo)

漩涡________(xuán

xián)

炕沿________(kàng

kēng)

劫难________(nàn

nán)

2.

(2分)“乌“共________画,渐共________画。

3.

(8分)辨析字形,组词。

凝________

燃________

哲________

煌________

疑________

然________

折________

皇________

4.

(10分)按要求分类

左右结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上下结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半包围结构:________

左中右结构:________

5.

(8分)音近字组词

近________

进________

讶________

芽________

谈________

淡________

列________

烈________

6.

(9分)填空。

①阳光________,汗水________,而我们父子俩也是________。

②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________去看,还要用________去听,更要用________去体会,最后用________去思考。

③从青山那里,我学会了________;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________。

7.

(5分)句子加工厂。

①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改为反问句)

②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为反问句)

③百灵鸟在树上叫。(写成拟人)

④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⑤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8.

(5分)造句。

①四面八方②笑容满面

9.

(3分)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适当的词语。

________:形容说话或做事慢慢吞吞,不慌不忙。

________:好像隐蔽着,又好像显露着。

________: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多指主观、不虚心,不接受他人意见。是,对。

10.

(5分)抄写词语

灯火辉煌

煮熟

燃烧

11.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小羊被我从麦地里赶出。②它们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

12.

(2分)给加横线字注音

逞强________

崎岖

________

13.

(3分)查字典

“拂”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14.

(5分)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宁知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二、阅读题

(共5题;共37分)

15.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小小的水井。井台是青石板铺成的,有一个微微的坡度。井圈是一块整石头凿成的,里口圆,外面则是八角形。

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井口那些被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井水很清很清。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我和妹妹常到井台上来乘凉。我们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闪星星。一边数,我一边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井水很甜很甜(我们那里,把含盐量很少的淡水,就叫做甜水)。我们平常吃的,都是这井里的水。用它来浇菜,就更是极好的水了。妈妈浇菜的时候,常常带着我们。“快,拎水去!”妈妈一吩咐,你就能立刻听到我和妹妹在井台打水的嬉笑声。

夏天,井水很凉很凉。有一年,六月里,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妈妈接过来,马上把那小筐交给我说:“快去,把它吊在井水里!”我找了一根长绳子,一头系着小筐,把它吊进了井水里;另一头,便捆在井旁的大树上。

吃过晚饭,妈妈让我把李子从井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又脆又甜,又有一股清香和被井水浸的冰凉!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时候,我常常想,现在我也常常想: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多少甜美和欢乐。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印痕

记载

傍晚

系着

(2)词语替换。

①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________

②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多少甜美和欢乐。________

(3)仔细阅读选文,文中的“我们一家”快乐吗?从哪些地方看出呢?

(4)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你知道吗?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5)读了本文,我忽然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_ 。

16.

(5分)阅读《爬山》全文,概括一下课文所讲的内容是什么?

17.

(5分)读课文《爬山》,说说“我们”爬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18.

(5分)读课文《爬山》,说说“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

19.

(5分)读课文《爬山》,说说“我”为什么是“似懂非懂”?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4题;共7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阅读题

(共5题;共37分)

15-1、

15-2、

15-3、

15-4、

15-5、

16-1、

17-1、

语文四年级下册范文第5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的体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感悟《母鸡》写法上的特点。

3.能够比较老舍笔下的《猫》《母鸡》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体会他们写法特点上的异同。

【学习重点】

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学习难点】

能够比较老舍笔下的《猫》《母鸡》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体会他们写法特点上的异同。

【学习过程】

一、新知预习。

1.读熟课文,会读以下词语,并给画“____”的词语注音。

嘎嘎

似的

可恶

欺侮

雏鸡

咕咕

啼叫

凄惨

小疙瘩

如怨如诉

颤巍巍

趁其不备

一撮儿毛

挺着脖儿

挺着身儿

2.思考:《猫》和《母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课堂探究。

1.“我”对母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我”为什么讨厌母鸡?

3.“我”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三、达标练习。

(一)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我”以前讨厌母鸡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鸡嘎嘎或如怨如诉的叫声

B.欺软怕硬

C.“我”曾在幼时受了母鸡的惊吓

D.下蛋后炫耀自己

2.第五自然段中母鸡的动作表现出母鸡(

A.勤劳、朴实、能干

B.警惕性高

C.身体灵敏动作敏捷

D.对幼雏的极度关怀

3.文末“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其中“不敢”一词的含义是(

A.我害怕母鸡旧

B.我很敬佩母鸡

C.赌气的话

(二)“我”逐渐改变了对母鸡看法的原因是什么?

(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

如果……就……

无论……都……

1.我们(

)不努力学习,长大(

)没有文化知识。

2.它伟大,(

)它是鸡母亲。

3.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