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明日记

清明日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清明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清明日记

清明日记范文第1篇

2023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2023年清明节是4月5日。

说到清明节大家都不会陌生,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由于该节日有祭祖的风俗,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回家扫墓、扫墓、祭拜祖先。清明也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之后,春分在春中和春末交替的时候到来。此时,气候温暖舒适,春意盎然,而且在一些地方,会感到闷热,特别适合郊游。所以清明节又叫祭祖节、踏青节。

清明节每年一样吗

清明节每年是不一样的。

二十四节气从现今的公历看,每个节气都不会固定在一日,都会前后一天之差。这是因为历法天数要计整不计零而造成。因为太阳运行一个回归年时间并非是天的整数,而是有余数的。太阳回归年用时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所以公历有闰日闰年,四年一闰,这就形成了有前后一天之差。我们使用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回归年规律法则制定的。从这个春分点到下个春分点,时间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如此精算下去,每个节气日都会有日之误差,不固定在一天,常是提前或延后一天。

清明是怎么计算的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大约都是在每年四月的4号或5号,也许还会是6号去,这比较少见。这个日子是不固定的,有一年可能是4号,有一年可能是5号,主要是按每15天一个节气排下来的。

清明日记范文第2篇

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天气:多云

今天是4月5号清明节,理所当然,今天我们要回老家扫墓。

今天早上,妈妈在洗碗,忽然从厨房里传来了一声震耳欲聋的杯子破碎声。吓死我们了,只见地上一摊鲜血,鲜血从妈妈的手掌心里涌出来,爸爸急急忙忙地载着妈妈往这附近的诊所迁移。爸爸妈妈回来了,幸好没什么事。我突然想起来了今年是我的本命年,鼠冲马,况且我们家里还有三只小老鼠:弟弟、妹妹,还有小堂妹。总觉得一大早飞来横祸,很不吉利,肯定又会发生诗什么不幸的事情。

清明日记范文第3篇

清明节是根据二下四节气来推算的.所以不一定每年的清明节都是4月4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就在清明那一天,每年的清明大致都在阳历的4月4日至4月6日那天。节气的划分是根据太阳跟赤道的角度来定的,因此农历也没有一定的日子。 2009的清明节还是4月4日,2010的清明节是4月5日

清明节的由来和简介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课件下载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日记范文第4篇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选择踏青、扫墓等,而你是这么过清明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1清明节什么时候几月几日,希望你喜欢。

2021清明节什么时候几月几日2021清明节是2021年4月4日,星期日,辛丑年(牛年)二月廿三。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牵钩、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斗鸡、射柳、插柳、蚕花会、爬桥等一系列活动。

清明节很多地方对吃也有讲究,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与其他节气不同的是,清明还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墓祭”之礼,墓祭是贵族活动,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没有墓的。到了秦汉时期封建等级没有那么森严,老百姓有坟地后才仿效贵族举行祭奠活动以缅怀先人,称之为家祭。到汉代以后,墓祭才逐渐形成风俗。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相传,先秦已有设坛祭墓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化为坟前祭拜。“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鉴于此俗已久,唐玄宗就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墓祭于是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也清明节扫墓原因。

清明节节日起源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清明日记范文第5篇

一、朱熹「半日靜坐,半日讀書的原意及所引發的爭議

「半日靜坐,半日讀書最先由朱熹(元晦,1130-1200)對其弟子郭友仁(德元,生卒年不詳,楚州山陽縣〔今江蘇淮安縣〕人)提出,他說:「人若於日間閑言語省得一兩句,閑人客省見得一兩人,也濟事。若渾身都在鬧場中,如何讀得書!人若逐日無事,有見成飯喫,用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如此一二年,何患不進! (1)可見朱熹因機設教,個別教導郭友仁,強調只要個人閒暇無事,且生活上不虞匱乏,實踐「半日靜坐,半日讀書的修業課程亦無不可。但須注意的是,朱熹並未以此作為教學通則。清儒陸隴其(稼書,1630-1692)亦認為朱熹不可能教人半日靜坐,此語是因郭友仁本身學禪而誤記。 (2)在《朱子語類》卷116有朱熹訓郭友仁八則(第48至55條),其中一則的確曾說:「公向道甚切,也曾學禪來。……非惟學禪,如老莊及釋氏教典,亦曾涉獵。未能博文,便要約禮。窮理處不曾用工。 (3)可見陸隴其懷疑「半日靜坐,半日讀書的記載失真,並非無的放矢。不過陸隴其是朱派學人,他作這樣的辯解,多少是為了維護朱子。

清儒顏元(習齋,1635-1704)在其《朱子語類評》,對「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八字,提出強烈批評,他說:

聖道之亡,只為先生輩貪大局,說大話,滅盡有用之學,而舉世無一真德、真才矣。試問先生是學孔子乎?孔子豈是「半日靜坐、「半日讀書乎? (4)

「半日靜坐之半日固空矣,「半日讀書之半日亦空,也是空了歲月。……釋氏之萬理皆空,猶可言也;滅絕五倫之釋,不能滅儒道也。講誦五經之釋,不可言也,其萬事皆空,人不覺也;是以天下無一習行經濟之儒矣。 (5)

先生廢卻孔門學習成法,便是一種「只說道理之學,而不自見其弊者,誤以讀書、著書為儒者正業也。當其說顏(淵)、曾(參)著多少氣力方始庶幾萬一時,何不思古人著力是做甚工夫,而自己一生只「半日靜坐,半日讀書了事乎? (6)

朱子「半日靜坐,是半日達麼(按:即達磨)也;「半日讀書,是半日漢儒也。試問十二箇時辰,那一刻是堯、舜、周、孔乎?宗朱者可以思矣。 (7)

先生「半日靜坐,半日讀書,是聖人所說工夫否?……朱子則立朝全無建白,只會說「正心、誠意,以文其無用,治漳州,全無設施,只會「半日靜坐、「半日讀書,聞金人來犯宋,慟哭而已。 (8)

顏元的批評雖非常強烈,但他因別有用意而作出如此批評,近人陳榮捷先生(1901-1995)說:「顏氏之顛倒是非,實所罕見。朱子只對此門徒一人如是教訓,並非教人人如是。即訓友仁亦無事時然後如此實習,非絕無酬酢,而專靜坐讀書也。今顏元乃誣朱子以半日靜坐,半日讀書為一般人之生活方式,又誣朱子所謂靜坐如菩提達磨(約460-534在華)之擯去外務,面壁九年,所謂讀書如漢儒之訓詁,堯舜周孔之經世,一律不管。實際上顏元並不相信朱子如此。彼反對宋儒性命之學,提倡實用。思以革命口號,打倒權威。因而故為顛倒是非,亂唱口號。 (9)又說:「其實顏元讀朱子書,無孔不入。其《朱子語類評》,志在攻擊朱子,故不惜扭曲穿鑿,以朱子一時訓一門徒之言,為一般教人之方。 (10)錢穆先生(1895-1990)亦說:「《語類》中只此一條提到『半日靜坐,半日讀書語,……習齋不深考,乃拈此八字批評朱子,是亦不讀書之過。 (11)可見顏元對「半日靜坐,半日讀書的批評,未能依理而論,不足取法。可是顏元可能不滿歷來的理學家習用朱熹此語,才會有這樣激越的批評。例如高攀龍不但以此為常法,還時時以此勸人(見下文),其弟子陳龍正(幾亭,1585-1645)更直接說:「此固為學至切要之法。 (12)陳龍正奉為切要之法,而顏元則棄如弁髦。此外,劉宗周(蕺山,1578-1645)也提出過看法,說:「朱夫子嘗言『學者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如是三五年必有進步可觀。今當取以為法。然除卻靜坐工夫,亦無以為讀書地,則其實亦非有兩程候也。學者誠於靜坐得力時,徐取古人書讀之,便覺古人真在,一切引翼、提撕、匡救之法,皆能一一得之於我,而其為讀書之益,有不待言者矣。 (13)如無靜坐工夫,讀書難以進入情況,可見靜坐可幫助讀書時領會書中精義,助益不可謂小。例如劉宗周曾言:「善讀書者,第求之吾心而已矣。舍吾心而求聖賢之心,即千言萬語,無有是處。而「求吾心必須於靜定之中,方有所得。 (14)他在〈靜坐說〉又云:「學問宗旨,只是主靜也。此處工夫最難下手,姑為學者設方便法,且教之靜坐。 (15)在《人譜》亦言及:「靜坐是閒中喫緊一事,其次則讀書。朱子曰『每日取半日靜坐,半日讀坐,如是行之一二年,不患無長進。 (16)如是觀之,靜坐與讀書是一種求吾心的方便施設,不能說不重要。因為靜坐是為了助成讀書能理會通透;讀書是為了善求吾心;求吾心即是求聖賢之心。然而,顏元卻醜詆「半日靜坐是半日達磨,「半日讀書是半日漢儒。彼此間南轅北轍,找不出交集點。可見不同才氣性情的人,對「半日靜日半日讀書自有不同的領悟,引發的諍訟也必然不少。陳榮捷先生對高攀龍採用朱熹此語作為常法,指出「高氏……以朱子一時教一門人之法為學者常法,則可謂誣朱子矣。 (17)高攀龍是否誣陷朱熹,實難斷言;他或許想藉此提昇朱學教法,都有可能。不過無論如何,他以「半日靜坐,半日讀書為進學規程,且屢勸他人如此做,則為事實。

二、高攀龍對「半日靜坐,半日讀書的實踐

高攀龍在萬曆廿三年(1594)秋,赴揭陽貶所, (18)途經武林,跟友人陸古樵(名粹,廣東新會人,潛心陳白沙的主靜之學,生卒年不詳)、吳子往(名志遠,生卒年不詳)暢談數日,討論作聖功夫。其間,陸氏忽問高攀龍,「本體何如?高攀龍言下茫然,難以肯定回答,便隨說「無聲無臭四字。然而,高攀龍知道自己此答「實出口耳,非由真見。於是矢志發憤,並告誡自己:「此行不徹此事,此生真負此身矣! (19)於是他以朱熹「半日靜坐,半日讀書作為日常實踐,他自述操作情形及所得經驗云:

明日於舟中厚設蓐蓆,嚴立規程,以「半日靜坐,半日讀書。靜坐中不帖處,只將程、朱所示法門參求。於凡誠敬、主靜、觀喜怒哀樂未發、默坐澄心體認天理等,一一行之。立坐食息,念念不舍。夜不解衣,倦極而睡,睡覺復坐,於前諸法,反覆更互。心氣清澄時,便有塞乎天地氣象,第不能常。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