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考研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例1(全国新课标Ⅰ卷第13题)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不同混合物中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原理,不仅涉及无机物,还涉及有机物,虽然考点比较单一,但涉及的物质比较多,属于中等难度试题。要想解答此题一定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及分离提纯的原理。
A项,乙醇能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无法分层,所以达不到将碘从水中分离出的目的;B项,乙酸乙酯和乙醇都是有机物,但乙酸乙酯与乙醇互溶,所以即便两者的密度不同,也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两者;C项,除去固体KNO3中混有的NaCl杂质,可以釆用重结晶的方法,但原理不是“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而是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大,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D项,丁醇的沸点为117.5℃,乙醚的沸点为34.6℃,两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将其分离开。本题选D。
(1)配制使用的仪器主要有托盘天平(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一定容积的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配制的步骤:①检漏(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②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③称取(固体称、液体量)。④溶解(溶解后要静置冷却)。⑤转移(转移至容量瓶中后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⑥洗涤(洗涤烧杯和量筒各2~3次,洗涤液一并转入容量瓶中)。⑦定容。⑧摇匀。A项,称量时应是左物右码。B项,溶解时要要用玻璃棒顺时针搅拌。C项,转移烧杯中的溶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D项,定容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时,滴管不能深入容量瓶中。本题选B。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操作中的分液操作,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方法,也即它们性质的差别,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还有NH+4的检验。属于综合性实验试题,设计的考点比较多、零散,需要同学们掌握相应的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A项,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B项,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钠、水、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所以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区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C项,考查内容与例3一样,这里不再赘述。D项,检验NH+4时,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有氨气生成,有NH+4,否则无。本题选D。
做事情要有重点。眉毛胡子一起抓,往往事倍功半。什么是有的放矢的抓重点来复习呢。当你拿起上一年的英语大纲后,以它为低级目标。用一天时间快速过滤掉你会的单词,剩下些自己曾有浅薄印象或是完全陌生的单词。这些所剩单词就是你下一步重点记识的重点。找到了自己薄弱环节后,集中精力重点攻克,做到有的放矢的完成学习目标。
2、短期计划,重实现
有了要攻克的目标词汇后,要有计划的进行记忆。建议制定几个小计划去完成。例如,将一天的复习计划分成上午、下午、晚上复习计划。上午背40个单词,下午背30个单词,晚上背20个单词(依个人能力确定单词数目)。第二天一早起来把头一天的单词浏览记忆一遍,加强记忆。第三天早晨把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单词再加速的浏览记忆一下,以此类推。你的单词量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实。
3、不畏量大,重次数
不要担心自己制定的词汇记忆任务大,要对自己有信心。快速背,并不断重复记忆。将一轮记忆分成若干小轮,滚动记忆。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提高效率,也可较快的提高你的记忆力。记住,记忆超长的人是很少的,所以不要畏惧任务量大,更不要担心自己的能力与智商,每个人记忆的强度和结果都是在次数的升高中实现的。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还没记住,那是因为你重复记忆的次数还远远不够。
4、看似无功,实有效
无论你的英语听力水平如何,你都要听英语。也许你认为这是无用功,其实不然。请把mp3好好的利用上。一方面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或歌曲进行下载,另一方面把所背单词尽量自己录进mp3,这样做的好处,不但走路的时候都可以听,练习了听力,最重要一点是帮你形成语感的同时也消化了单词。你信不信,一段时间后,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你的英语进步程度一定会比不这样做的同学明显许多。
5、避免哑巴英语
西华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考生可登录研招网官网登录入口2020成绩查询系统(yz.chsi.com.cn/apply/cjcxa/),输入相关信息即可查询考研成绩信息。
为保证考生隐私,此招生单位已设置登录后才可查询成绩,请使用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查询。
西华大学2020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关注以下专题:
一、科学规范进行操作
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验,有些实验操作的方法会因实验仪器装置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教师就必须抓住实验操作原理、结合具体实验来确定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装置气密性检验,气密性检验的原理为:一是使被检验装置和水构成密封体系,二是依据改变体系压强时产生的现象来判断仪器装置是否密封。但由于不同实验仪器装置的差异,检验所采用的操作与方法也有所区别:一是“常规法―微热法”,操作:利用热源对仪器装置微热―观察是否有气泡―移开热源―观察是否形成水柱。复习时,对此类存在差异的同一操作也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化学要求考生正确把握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依据具体的实验情景,灵活地运用实验基本技能,正确安排实验步骤、控制实验条件并处理好实验安全问题。例如: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的碳粉充分混合物,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
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元素Z是什么?(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金属热还原反应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灵活地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处理实验中具体问题。确定不了MZ是什么物质,不会影响解答其中的大部分题目。中学化学中遇到的黄色化合物不是很多,常见的有过氧化钠、溴化银、二硫化亚铁、硫化铝、二硫化亚铁铜等。氧化亚铅(PbO)也是黄色的,但不属于常见物质。从题目中看,题设MO是黄色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MZ,而且这种物质的氧化性很强,从题设情景看,绝不是过氧化钠,它不可能用C通过热还原得到。高中阶段未学习其他黄色氧化物,因此不能确定M是什么元素,题目也不要求回答,只能写为MO。我们也可以用MZ来表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学生只会根据平时训练的经验,先推断出具体物质才能解答,就陷入死胡同。学生的应变能力并不单纯是靠解题训练能得到的。MZ与过量的碳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可以知道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也就是说Z元素应该是氧。因为一直通入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因此,停止加热时,不会因为温度降低,反应管内气压减小而引起液体倒吸,所以不需要将a和b之间的连接处断开。根据过量的碳与MZ反应来看,该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二氧化碳之外,还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的玻璃管。学生在推断出MZ是氧化物,明白题设实验是通过热还原法用碳还原MO制得金属单质M之后,还要回答如何防止装置内气压降低产生液体回流,如何防止含有有害气体的尾气污染空气、危害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使用气体反应物经常需要考虑的,需要学生依据题设情景,作考虑、判断。
三、强化化学实验原理
我常常在想,在进行了实验的全面复习之后,为什么学生还会怕做实验题?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学新课的时候,到实验室做实验时会存在一些负面因素,诸如欠认真、欠思考,实验走过场、看热闹,这样实验的收效就大打折扣,严重地妨碍学生对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原理的理解,以致影响到日后的实验总复习。基于这种考虑,在实验复习中教师要避免完全是纸上谈兵的做法,要避免复习完后学生还是缺乏深刻印象?所以我在实验复习中让学生重返实验室,进行一些实验的具体操作,并且是每人独立完成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由过去的“玩”实验真正转化为研究实验。为此,我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我所安排的这一系列实验,绝不是课本实验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些综合性的实验,由学生通过分析来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到实验室去通过独立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方案,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例如,我设计了一个“将含有MgSO2杂质的NaCl样品进行提纯”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涉及了胶头滴管的使用、过滤、蒸发、沉淀洗涤、判断沉淀是否洗干净、判断沉淀是否完全、pH试纸的使用等实验方法和操作,学生把实验设计出来并独立完成操作,得到不少收益。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问题;对策
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指导各地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作为必修课列入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的过程。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和现有的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因此,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学模式就形成了以课堂教学、教师讲授、教科书为中心[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中学化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当然也对中学化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其教学模式一般为:提出课题――设计方案(设计实验)――收集信息(实施实验)--处理信息――应用、创新――成果展示、评价。
2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文化历史的国家。这种历史,一方面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这种文化以考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以能够以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这种文化重记忆和背诵,强调统一规范,不能有个人独立见解,用知识的拥有量和熟练程度来衡量人的聪明与才干;这种文化只推崇读书、动口、动脑,而对动手实践则贬之又贬等等。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仍旧认为只有课堂上的纸笔学习才是名副其实的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辅助活动。尽管教师自己也知道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受"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教师们还是不敢放开手脚来大干一场,这对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形成了强大的阻力。
2.2 教师对研究性学习适应性不强
一个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由他所教的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决定,教师普遍只关心和高考有关系的内容,基本上不关心他所教的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育教学资源,时间一长,他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小,但对教材却越来越熟悉,不用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不用备课,都可以安然无事,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和动力,如果他本人没有继续学习、改变自己的愿望,他拒绝参加研究性学习的课改实验,至少在目前学校对他也无可奈何。再加上学校课时安排一般是高中三年的课两年讲完,最后一年备战高考,这样教师由于工作任务较重,没有时间去进行教研活动,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日常的常规教学工作上。
2.3 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积极性不高
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受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制约,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少,以致于学生形成的能力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出现了眼高手低的局面。如近两年化学中考试
题中的知识运用、实验设计题,不少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说明设计实验;在收集了最新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的报道后,不少学生无法进行信息的处理,导致半途而废。再加上高考仍然是我国目前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是为了应付高考,多数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理解不深刻,为升学考试而学习的现象还很严重。这必将使很多学生动力只是停留在较低层次上,缺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及研究性学习的内驱力。
2.4 全社会支持教育、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氛围和条件不足
研究性学习要求具备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学资源,也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因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具有社会性、综合性等特点,研究课题大多是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资料的收集、课题的实施也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大力支持,没有学校以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参与,研究性学习难以进行。在一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验的学校,经常发生学生外出访问、调查受到冷遇、甚至冷嘲热讽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一些成人或认为学生去访问调查是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或认为学生的举措是不务正业,或者对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充满了怀疑。这反映出:一方面主观上还没有形成全社会支持教育,热心接纳学生、为学生提供锻炼实践场所的习惯和氛围;另一方面客观上由于社会文化事业经费有限,各地图书馆、少科站、博物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数量极少,图书设备有限,接纳人数也有限,加上有的还要经营创收,学生更无法进入。学生走向社会,这是他们学习的另一个课堂,但是社会如果不以满腔热情来接纳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场所来服务于学生,那么这种学习活动设计得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3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策思考
3.1 学校要鼓励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
学校的教学工作应宏观地把握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阶段,它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人才"更是为了培养"人",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其根本任务是遵循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地发展,为每位学生的今后生活及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2]因此,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基层学校一定要鼓励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化学教师应尽快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校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比如引导学生调查当地液化气使用情况;调查当地矿产资源情况;调查垃圾种类及回收利用的价值等等,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社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2 化学教师要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3.2.1 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教学重点、突出事例,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如在进行高中化学有关"原电池"的学习时,组织学生完成"将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的实验,由于Fe丝和Cu丝放置的位置问题,可能有些学生观察到Fe丝上产生气泡,Cu丝上没有气泡产生;有些同学观察Fe丝和Cu丝上都有气泡产生。而从观察到Fe丝和Cu丝上都有气泡产生,到产生"为什么Cu丝上也有气泡产生的问题"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维能力。
3.2.2 切实加强研究方法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在明确了某一学习内容后,如何围绕问题收集材料,如何识别资料的价值,对现有资料如何分析与综合,对于学生来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应因题而异,因人而异,切实加强"入门"指导、"过程"指导,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角色和状态,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将主动权彻底下放给学生,要做到"启而不发,引而不达",可向学生提供书籍或参考资料,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去伪存真,设置程序和方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发现知识。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点拨学生于思维的中断之处,采用类比、迁移等形象化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
3.3.3 注重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shi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敢放(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要会收(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把握),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善于运用表扬的工具对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思想觉悟等多方面进行及时评价,要努力探索一种重过程、兼顾结果的多元化、激励性、民主、开放、动态的评价方式。[3]研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一般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要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作用及进步的幅度。
3.3 培养全社会支持教育、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
研究性学习落实的主阵地虽是在学校,但是,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科研条件很不成熟,活动空间十分有限,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必需的师资培训和科研活动资金,调整评价学校的方案,对学校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加以排解和指导;二是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一是在资金、环境、资源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便利,如增加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的开放时间并完善使用和管理制度;增加实验仪器、设备和必需的活动资金;三是各类公共图书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社区等都应该为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