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父子不同船
过去的渔船,抗风浪能力差,渔业生产危险性大,每当出海,都是“脚踏三块板,性命交给天”,为支撑一个家庭,同一家庭成员不得在同一条船上作业。“父子不同船”是渔家世代严守的准则,并发展成“父子兄弟不同船”,以免发生意外亲人同时遇难。
救人危难
海上作业养成了救人危难的习惯,并形成传统世代相传。只要海上有人发出求救信号,一旦被渔民发现,就会立即停止自己的工作,驱船前往救助,不管多么艰难,不管多么危险,将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也在所不惜。如遇到海上漂泊了很久,断了粮、淡水的船求助,则无偿送上饮食,一碗饭分开吃,一口水分开喝;遇到失去航行能力的船,则千方百计将它拖回港口;有船只遇难,拼命也要救助他们脱险。救援者不要感谢,不计报酬,因为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海上生产,谁都会遇到个风大浪高,三长两短,谁见到都应该救助,那不光是救别人,也是救自己,老天爷有眼,看得见。
绝对服从
平日里,船老大虽受船员尊重,但船员可反驳老大的话,特别是年纪大辈分长的船员,甚至还能训斥老大。可一旦出了海,老大就有绝对权力,船员必须服从,半点折扣不能打,就是长辈也得俯首帖耳。特别是遇到风浪天气,绝对把分散的意见统一到老大的意志下,这样全体船员才能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步调一致,战胜困难。
安全防护
关键词: 国字 分布 文化 自然资源 生活态度
日本列岛最早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人与人之间只能通过口语进行交流。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就开始借助中国的汉字书写日语,比如日本人把山读成“yama”,在汉字传入后直接将其与汉字“山”对应起来;再如日语把水读成“mizu”,同样地把这个词写成“水”字,从这两个事例来看,似乎借用汉字可以直接实现汉字与日语的结合,也就是将汉字作为日本的文字,然后依然沿用日语的发音与各个汉字或者是汉语词进行对应,就能把汉语完美地融合到日语中。可是,即便不考虑语言体系的问题,中国与日本也有不同的地理环境、风情人情等,很多日语中存在的词不能从汉语中找到合适的对应,在这种主背景下,日本人在对汉字的理解深入后,模仿汉字造字所用的会意、形声、指事等方法创造出了日本特有的汉字,日本人把这种汉字称为国字。比如国字「的造字原理是金属制品上的花纹,表示日本刀身上的细小辉斑。日本刀是幕府时代武士所持的刀具,是日本特有的物品。可以说这类物品或概念本身就是中国汉语中所不具备的,日本人造出表达其相应概念的文字有其必然性;国字「,是旱田的意思,在汉语中旱田也称田,没有专门的字,日语为了表现出与水田的不同,在田边上加了火,就赋予了该字旱田的意思。再如,「表示山上慢坡弯曲处,「、「、「等字都用来表示树木的名称。文字不仅是一种孤立的存在,透过文字我们能感受到该国的自然风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特征。那么,作为体现文化的载体之一,国字与日本文化具有怎样的关联呢?本文结合日本的汉字字典『新林中所收录的除现代日语中专门用于地名、姓氏及词性为非名词的国字,透过其分布领域考察国字所反映出的日本文化及日本人。
将整理出的253个国字,按其分布的领域进行了详细分类并加以计算,得出如下数据:分布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水产品(主要为海洋鱼类)、树木名称、地形气候相关的字,占纳入统计范围的全部国字的比例分别为15.8%、13.4%和11.9%;其他依次为生活用品9.1%;度量衡单位8.3%;服装纺织类5.9%;鸟虫类5.5%;农业4.7%;刀具武器类4%;交通3.6%;医学用语2.4%;建筑、饮食、娱乐、饰品分别占1.6%;其他占9.9%。另有0.8%的国字意思未详。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占前三位的国字总的比例达到41.1%。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字分布呈现这样的特点呢?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首先,这与日本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四面环海,自古以来鱼类资源极其丰富,相比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农产品已经能满足日常饮食的需求,所以在汉字中没有那么多表达鱼类,尤其是海洋鱼类的字,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及对汉字的深入理解力,创造出了大量表鱼贝类名称的文字,如:、、、、、、、、等。就像中国自古畜牧业发达,所以马、羊偏的汉字很多,日本自造字中鱼偏汉字多自然也是其岛国文化的反映。同时,日本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6%,虽然日本列岛南北方向延伸很长,横跨亚热带和亚寒带,南北气候差异极大,但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丰富,这样的气候条件很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日本国土的三分之二被森林覆盖。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敬畏大自然,热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这样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观在国字的数量分布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其次,日本从十六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开始了与西方的接触,虽然中间经历了闭关锁国,但兰学的兴起依然为日本打开了从经济、文化、科技、医学等众多领域了解世界的窗口。在与西方接触的过程中,大量的新兴事物涌入日本,很多外语词汇不可避免地传入日本,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外来语就是从十六世纪以后才开始涌入日本的。虽然现在对外来语几乎都采用片假名的表记方法,但其实在外国语传入日本的早期,日本人对此采用的是读其音,但同时找汉字与其对应的意译方式。度量衡单位的国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比如「这个国字,「立作为原词litre(升)的音译字符、十用来表示其十倍。这个字就用来表示十升的意思。以此类推,「表示一百升;「表示一千升。医学用语的「腺,月偏可看成是肉偏,以此代表身体,泉代表源源不断的水流,以此描绘腺体的功能很形象。
再次,分布于其他领域的国字,如果把鸟虫类归入前面提到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领域,剩余部分都是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字。这种分布一方面反映出至少当时在这些领域中国汉字不能满足日本的全部需求,所以才产生了这些国字,另一方面多少体现出日本人重视日常生活的生活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国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字会发生改变甚至消失,也有一些新的字会被创造出来。总之,透过国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日本风情,了解日本人,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新林[Z].大修店,2004.
[2]原宏之『日本の字[M].岩波店,2006.
[3]金田一春彦.『日本(上)[M].新版.岩波新,2009.
在西方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相互交融的今天,有的人坚持中国传统节日,而有的人却一心过着洋节,而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
就以平安夜与圣诞节为例,本来就是西方的一个表示祝福的节日,但却因为商家的炒作和有人媚洋的因素,使得这个节日变得失了本来的意义。西安的一个学校在平安夜组织学生看爱国教育片,也是反对盲目的过西方洋节。还有比如光棍节,情人节,都成了商家牟利而炒作的对象。
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他是一种纪念也是文化,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零日攻击”被用来构建恶意网络
近两年来,“零日攻击”一直被视为信息安全技术界的头号公敌,也是目前最棘手的网安全威胁之一。即使目前具有主动防御功能的安全设备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防御“零日攻击”。这一方面是由于防御技术还不完善,存在漏报、误报的可能,另一方面黑客也会在编写攻击脚本时通过一些手段逃避安全设备的检测。因此,“零日攻击”的成功率几乎达到100%,而且每次都能造成非常广泛的影响。
不仅如此,黑客利用“零日漏洞”发起攻击的方法也在改变。在黑色产业链的驱动下,网络攻击的目标变成了盗取数据,而效率太低且影响力较小的直接攻击目标的行为,逐渐被黑客抛弃。当前,主流“零日攻击”的特点表现为:黑客团体先控制住大量存在漏洞的服务器,作为攻击其他网络目标的跳板,通过这些受控服务器形成的恶意网络向真正的目标发动攻击,以便盗取更多的数据。
Blue Coat刚刚的《2012网络安全报告》显示,2011年网络威胁中最重大的变化是利用恶意网络频繁发动网络攻击。这些网络架构更加复杂,影响比任何单个攻击更持久,并且直接导致恶意网站的数量大幅增长240%。该报告预测,2012年,有2/3的网络攻击将源自恶意网络。
“负日防御”在行动
被恶意网络放大的“零日攻击”不再仅是一种难以应付的攻击行为,特别是黑客将它与其他网络攻击手段组合,造成的威胁甚至已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Blue Coat《2012网络安全报告》显示,去年企业网络平均每个月会遭遇5000次以上的网络攻击,搜索引擎中平均每142个搜索结果就会有一个恶意链接。
借助恶意网络的攻击力,用户“中招”的概率与过去相比大幅增加。但只要安全防御系统还无法识别这些攻击,安全防范措施就等同于无效,用户的损失就会出现。可见,新型的“零日攻击”带来了更难解的攻防课题。对付这样的网络威胁,我们是否应该换个防御思路呢?
今年的RSA大会上,Blue Coat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防御理念――“负日防御”,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种防御理念主张在网络攻击未发生之前就开始跟踪、监测准备发动攻击的恶意网络的行为,并了解攻击发动的形式,在网络攻击发生的同时对其进行拦截,让使用这类防御技术的用户,不必“先中招,再疗伤”。Blue Coat支撑“负日防御”理念的防御系统被称为WebPulse,它是一个基于云技术,并且能够进行实时分析和评级的服务系统。WebPulse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布局在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每日接收到来自全球7500万用户的10亿个网页内容请求。通过对海量请求的自动分析,WebPulse能发现异常流量并将其与已知的恶意网络联系起来,在恶意网络发动攻击前便将其封锁。透过感知技术和分析工具,WebPulse目前每天能封锁大约330万个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