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减排的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政府采购在推动节能减排方面起何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政府采购的公开性使其受社会的关注与监督
政府采购提倡公开、透明,政府采购受众多媒体的关注和百姓的监督,大众关心的话题中不乏对政府采购的成就、问题的评论和建议。我们从越来越高的有关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质疑、投诉案发生的频率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采购的法规在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的管理机制逐步走向正常,公众监督的渠道逐步建立。我们从每一件正反案例中也看到,政府采购与社会风气相关,与民众的生活相关。因此,政府采购买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对产品提什么标准,必定直接反映到社会和市场之中。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必定对整个社会的采购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政府采购的竞争性使其对参与的企业具有导向作用
政府采购的内在机制之一是鼓励竞争。政府采购的竞争性使众多的企业和承包人参与其中。企业必须捕捉市场的每一个变化才能立足、生存和发展。因此,政府采购产品的标准和要求,会很快转化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因此,当政府采购中要求必须采购节能产品或者在采购的标准中制定节能环保的要求时,企业将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前进,从而推动全社会生产标准和理念的变化。
政府采购的政策性促进节能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培育
政府采购具有很强的政策功能。政府采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宏观政策作用,包括对国产品牌的保护,发挥中小企业作用,等等。随着我国政府采购改革的深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逐渐显现出来,导向性的政策制度也在随时补充、配套。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是在我国市场上第一次把节能采购的问题摆在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证明我国政府重视了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发挥,使政府采购真正成为调节宏观经济、维护国内市场秩序的一个有力杠杆。另一方面,证明政府在向节能产品的生产和采购市场培育方面做政策的倾斜。具有灵敏度的企业就会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顺应新的潮流。
综上所述,政府采购本身所具备的公开性、竞争性和政策性恰恰是引导企业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前进的动力,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加强研究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府采购促进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已成为政府采购和节能减排两个领域的重中之重。
征稿启事:
为更好带动栏目与各地采购中心、采购人以及供应商的互动,政府采购专栏现开设吕博士信箱,旨在搭建一个政府采购信息交流顺畅的沟通平台。信箱会根据政府采购相关法律,定期对政府采购案例进行分析;对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和帮助;对政府采购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在此,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来稿,来稿注明吕博士信箱,具体稿件内容如下:
1.参与政府采购中遇到的问题。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
信息化是推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而通信业则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角色。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
在“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到来之际,低碳通信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今天,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应对地球村和人类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的一个必由之路。通信业内如何通过节能减排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5月11日,由通信产业报社、中国管理案例联合中心主办,搜狐IT联合主办的“中国通信企业社会责任论坛”暨“2010中国通信产业榜评选(第四届)”活动上,来自政府、运营商、院校、企业的百余位嘉宾共同探讨了这一问题。
低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低碳,本意是指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它意味着能耗的降低、碳排放量的降低,低碳既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责任的担当和自身的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通信行业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电信运营商的设备减排目标,还是设备制造商的节能技术创新,行业内正在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指出,通信行业自身节能减排压力相对较小,但是行业性质特殊,是以信息通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业务应用和新的商业模式,提升其他行业和整个社会节能减排水平,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所以,通信产业在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社会中责任重大。
作为本届活动专家评委团成员的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也表示,信息化是推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而通信业则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角色。当前,通信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方式,深化经济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为建设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地球贡献力量,而建设低碳家园也为信息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目前,业内产业链各方已经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支持节能减排。中国移动从2007年提出“绿色行动计划”,计划到2010年实现耗电量下降40%的目标;中国电信已经明确把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纳入企业综合规划体系,并制定长期年度指标。
作为企业代表,摩托罗拉从产品研发、生产、使用、回收各个环节提倡节能减排,提高能耗的利用率,并采用最新的芯片和技术,以及在供应链管理方式,在包装、回收等方面也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据了解,摩托罗拉目前在产品回收上的标准已经超过欧盟,65%的材料能进行回收。
2009年,摩托罗拉共回收5100吨的电子垃圾,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除摩托罗拉外,很多运营商和设备制造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也卓有成效:爱立信的管塔式基站、诺基亚西门子的电池保温箱、美的为中国移动定制的节能空调产品等,这些都已经成为通信业节能减排的杀手锏。
树立标杆
通信产业报(网)总编辑、社长辛鹏骏发言指出,低碳通信,既是通信产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责任,也是通信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届通信产业榜,就是希望引导产业对低碳能力的关注,树立低碳通信发展的英雄榜,加强低碳通信责任意识,促进低碳通信能力建设,促进企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此次评选过程中,主办方广泛征集了参评厂商的资料,并在活动官网设立评选专区,供读者投票。同时还结合电话调查、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等多种方式,综合评定,以确保评选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权威。
最终,广东移动、上海电信、上海移动、山东移动等50家地方运营商,中兴通讯、华为、爱力信、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等50家通信设备技术供应商,百度公司、腾讯无线、阿里巴巴、盛大无线等50家移动互联网企业入选,获评成为各个领域的50佳企业(具体榜单请参考m)。
值得注意的是,在50家上榜通信设备技术供应商中,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宝利通、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美国ADC电讯公司、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凭借环境友好度上的得分,荣获“2009-2010中国低碳贡献企业”称号。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则凭借在环境友好度和创新力上的双重优异表现,荣获“2009-2010中国低碳通信特别贡献企业”称号。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特约专家、社科院经济所博士郭毅认为,此次通信产业榜的意义重大,“通信产业榜的为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节能减排和社会责任问题提供一个有利的启示,标杆企业将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节能工作”。
需求侧节能减排服务需加强
一、时间和主题
时间:2012年6月11日至17日
主题: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二、宣传重点
节能宣传周期间,要把倡导节能低碳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作为宣传重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优势,积极运用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广泛宣传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重要性,形成更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
三、任务分工
经发科技局负责全区节能宣传周的总体协调,牵头利用LED大屏幕和公益广告宣传牌等载体,广泛宣传节能降耗的口号(宣传口号附后),扩大受众面,增强宣传效果。深入开展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国情宣传教育,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区“十一五”期间在社会各领域开展节能降耗取得的优异成绩,倡导全社会进一步把节能理念转化为全民行动。结合夏季用电高峰形势,加强有序用电,鼓励节约用电,倡导绿色消费,践行节约行动。积极倡导低碳消费,组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空调、节能汽车、高效电机。积极开展节能评估审查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工作成效,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绿色饭店、绿色宾馆建设,倡导公众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使用节能产品。
宣传部牵头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开发时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以新闻、专题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节能成效,播出倡导节能生活的公益广告。
群工部要继续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动员和组织职工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低碳宣传实践活动,通过家庭影响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积极开展以“四个一”(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和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强化青少年节能减排实践。
财政局要组织国有企业开展企业节能成效展,倡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普及节能技术,降低能耗,提高能效,调动国有企业积极配合开展节能宣传活动。
建设房管局要大力宣传绿色建筑行动,引导开发建设绿色低碳住宅。
教育局要在各类学校广泛开展能源资源国情教育,通过实地体验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合理用能的行为习惯。
交通局要积极宣传我区交通节能成效,推行节能驾驶和操作,倡导公众绿色出行。
农业海洋与渔业局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大力宣传推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与产品。
城管环保局要通过典型案例宣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知识产权局要积极宣传节能新技术,运用多种方式推广普及节能、低碳技术。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在辖区内采用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节能降耗宣传活动。
四、有关要求
关键词 脱钩分析;工业部门;节能减排;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 F403;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8-0102-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8.0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在迅速增加。工业部门作为能源密集型行业,在国民经济和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减少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应视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也是城市尺度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工业部门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CO2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对制定合理的减排政策和措施,如期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工业部门为案例对象,根据“十五”及“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统计数据估算各部门碳排放总量,并应用脱钩理论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的关联特征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对重庆市工业部门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提出对策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脱钩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Decoupling”原本是物理学概念,即“解耦”。1966年Carter首次用这一概念形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相脱离的关系[1],在社会经济领域被译为“脱钩”。Jnicke等研究了东西方31个工业化国家1970-1985年间物质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之间紧密耦合的关系逐步减弱,甚至在原料密集型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了背离[2]。Seldon等认为,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自发经历环境质量先恶化后好转的“倒U型”阶段。他们利用全球范围4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和人均GDP的数据验证这一假设,并分别估算了4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变化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收入水平,对2060年之前的全球排放水平进行预测[3]。Weizscker等在1995年向罗马俱乐部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四倍跃进”的发展目标,并列举了不同领域的50个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实例来说明“四倍跃进”的广泛可行性[4]。此后Weizscker等又根据世界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认为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脱钩需要达到五倍以上的资源生产率以及减少80%的资源消耗[5]。Bruyn等研究了19个国家1966-1990年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脱钩状态,结果显示脱钩状态并不是持久稳定的,部分发达经济体在发生脱钩之后又重新连结(为复钩),由此指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在中长期时间尺度呈现出“N型”而不是“倒U型”的发展模式[6]。Cleveland等提出以物质消耗强度(IU)为主要指标的脱钩评价模式[7]。Vehmas等在研究1980-2000年欧盟15国物质消耗与经济发展关系时提出6种脱钩及复钩情形的概念模型[8]。
在脱钩理论的应用方面,OECD分析了其30个成员国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脱钩情况,并建立了一系列指标来追踪经济增长过程中各成员国的环境状况[9]。Juknys提出了初级脱钩、次级脱钩和双重脱钩等概念,并对立陶宛经济转型期的脱钩情形进行分析[10]。还有研究者将脱钩理论应用于交通运输业的经济增长与运输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关系的分析[11-13]。近年来,脱钩理论在工业部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研究受到了较多的关注。王强等分析了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趋势变动,并利用Tapio脱钩指标分别进行了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碳排放与GDP脱钩效应分析,从而总结出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联变动特征与机制[14]。李忠民和庆东瑞建立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DPSIR)框架,采用OECD脱钩指标和Tapio脱钩指标,对山西工业部门工业增加值与其能耗投入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关系进行了脱钩分析[15]。姚宇等基于因果链思路和弹性脱钩分析框架,将脱钩指标分解为节能弹性、减排弹性、价值重估弹性和产业发展弹性指标,对陕西省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评价,并对脱钩关系的成因进行分析[16]。
1.2 脱钩弹性系数
Tapio将弹性概念引入脱钩理论构建了脱钩弹性系数(Decoupling Elasticity)[12]:
关键词:节能减排 发展规律
1 前言
目前,很多地区的节能目标和节能考核方案仍没有确定,这也凸现了节能减排的困境。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大家好像忘记了上一年的伤痛和压力,重新回到2006年那种不急不缓的状态。回想2010年第三季度,“十一・五”已经接近尾声,政治、经济的各项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完成,可谓形势大好。可是在这个大好形势下难免会有一点不和谐,虽然不影响总体效果,但是一样不容忽视,这就是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有些地区出现很难达到或根本达不到节能目标的局面。作为政绩考核的一个项目,领导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一时间各种节能规定横空出世,有的地区全面限电,工业民用一刀切,牺牲民生利益;有的直接从电网压缩工业供电,用电缺口由企业自行解决等等。
纵观当前非理智的节能政策可大概归纳为牺牲民生型和强制限制工业用电型两种,简单举例如下:
牺牲民生型:2010年8月底,河北省某县曾实行全县用电户每三天轮换停电22h的“无差别限电”制度;河北省另一个县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自进入10月份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停电,每天全县只对居民供电4h,其余时间全部断电。
强制限制工业用电型:企业要生存,在没电的情况下,必然设法自行发电,导致能耗统计和排放失控。经典案例有:为了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从2010年9月11日起,广东省某市陆续对该市50家企业进行了限电,其中包括35家陶瓷企业。限电时间为2010年9月1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限电企业分为A、B两组,其中10月和11月两组交替限电,9月和12月两组同时限电。《通知》还特别强调,“采取限电措施期间,列入预警调控范围的企业不能使用电网电力进行生产,只保留生活和保安负荷(即用电负荷不得超过200kW),对拒不执行的企业将由供电部门强制停电”。河北省某县从10月份开始对全县企业进行限电,10月份限电50%,11月份和12月份限电70%。
节能减排,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执行起来却没那么顺畅,不妨把民生和企业分开进行简单分析。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既没有节能减排的要求,也没有法律法规。对老百姓来说,简单的能源消耗结构如油(主要是柴油、煤油)、煤、电的使用都精打细算,一个小小的灯泡也一样会做到人走关灯,原因很简单,过日子,不精打细算、细水长流不行。但时过境迁,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穷人越来越多,因此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减轻,精打细算的作风,根本不需强制限电,民生的节能减排一直在默默地推行。对于企业来说,更为简单,为了生存和发展,任何一家企业除了质量优势外,成本优势也非常重要,在目前能源供应日渐紧张,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能源消耗大的企业各显神通,设备改造、工艺改进,设法节能降耗,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2 节能减排当前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思路混乱,管理模式僵化
本来节能减排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政府只要因势利导,加以引导和扶持,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事实恰恰相反,领导和其出台的政策的出发点无不显示“官本位”的色彩。诸多地方突击限电的原因极其简单,无非是“十一・五”制度的大限电,但逐级下压的节能减排指标尚未完成,有些领导乱了阵脚,为了自己的“仕途”,在“一票否决”的压力之下,只好采取极端办法,强行“做”出合格的指标。另外,由于长期的模式都以强制为主。经过改革开放,政府喜欢说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的工作作风仍有残留,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一样有明显的痕迹。
2.2决策不够严谨
节能减排的规划、实施、考核都不够严谨。重点节能企业和节能量的确定存在规划的问题,被监控的企业确实是耗能较大,但是还有一些应该监控的企业没有纳入监控,这是透明度不够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节能量的确定也是一样,很多企业在节能量出来后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实施、考核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几年时间对于列入监管的重点耗能企业来说,开始时浮于形式,后来刀光剑影,让企业一时间无所适从。
2.3缺乏科学依据
我们之所以会推行节能减排,主要是源于科学进步带动的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加快。因此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规律,找出导致当前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可是在现实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些,只是一味的病急乱投医,盲目下结论,一厢情愿地去努力、去投入,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3 以科学方法实施节能减排
3.1端正决策思路,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
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单位和个人,这是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问题,政府只承担提供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的责任,同时实施必要的监管。来自行政命令的节能减排是硬指标,GDP也是硬指标。但是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却是软指标,于是就造成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尖锐对立,当地方政府在需要GDP时,所有的企业都开足马力,再高的污染、再高的能耗也在所不惜。一旦节能减排成了一票否决的硬指标,便只好采取拉闸限电的极端措施,根本不考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管理者在政治前途重压下往往容易忽略了健康的企业税收是一个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忘记了当初招商引资的种种承诺,这就导致政府失信于企业,政企之间矛盾激化,企业主失去经营发展的信心,最终双方都受到伤害。
对于个人耗能,一个政府所有的行为原则上都应该围绕着民生民计这个最根本的要素。同样,节能减排也应该建立在满足民生这个前提之下,如果确定了这个方向就不会产生对民生拉闸限电的规定了。
我国目前能源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有1997年颁布的《节约能源法》和2005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这些法律主要是规范了工业节能,如电力、钢铁、水泥等方面是目前国家重点监控的行业,而且没有规定交通节能、生活节能等,我国目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比较窄,没法满足当前节能减排大方向的要求。另外,在制度方面,外国大多是涉及节能规划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自愿节能制度、经济持续的制度等,国内相对就比较薄弱。同时,与其他法律法规一样,目前的节能法律法规过于简单粗放,可操作性较差,是导致在执法力度上不足或易于产生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此也不妨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节能法律法规的质量和可操作性,如美国最好的节能法叫国家节能政策法,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一个家庭建一个雨水蓄水池的补贴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这样的法律执行起来就不易产生误解和分歧。
3.2科学决策,遵循发展规律
在节能目标建立、监督、考核等各个环节,都采用高透明度的决策程序,对于重点监管企业名单、耗能量现行公示,确保该监管的单位不会遗漏,能耗量数据准确可靠。目前在节能减排指标的制定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以耗能总量限制企业发展:企业要发展,需要增加耗能量,不可能存在只做低耗能或不耗能的产品的经济结构。
(2) 单位产品能耗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合理,但是会限制产业结构调整:欧美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总量更大,可是国外GDP的能耗远比我国低,节能减排的目标为维护地球环境,保证人民的生活品质,而不是牺牲人民的生活品质。所以节能减排目标可以考虑引入类似绿色GDP的概念,鼓励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尽管这样的产品很可能会导致单位产品耗能较高,但如果它的售价、社会价值远超过能耗增加量,我们一样应该去支持、去鼓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层必须改变以往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不要再试图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管理好节能减排工作,而是要根据行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趋势、科技进步等具体情况,制定出更细化的政策、目标,这样才能使节能减排深入人心,得到广泛的接受和支持。
3.3遵循发展规律,不可急功近利
面对目前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多人都会想到或听到一个词“”,的背景和结果是众所周知的。同理,目前的节能减排在有些地区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管理阶层不能理智地认识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盲目承诺,一厢情愿,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很多领导的想法和出发点或许是正确的,以行政力量强行“倒逼”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但这种力量是否能够持续存在和有效,却值得高度怀疑。
能源消耗随着工业发展慢慢增加,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能耗降下来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限电导致的柴油发电机供不应求的情况,首先毫无疑问的是自行发电会导致成本增加;其次,柴油发电的尾气未经处理无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柴油的消耗需计入节能减排的考量,根本上就不能确定是否真的节能减排了。为何还要采取那样极端的限电措施,耗电是经过电网计量的,数据公开透明,而柴油的途径很多,可以走未经监管的渠道,或不去统计,导致成本增加和污染严重的情况。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