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活动主题

旅游活动主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活动主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活动主题

旅游活动主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外语导游 注意的问题

一、外语导游在涉外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外语导游就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语)导游资格证书和导游证,受旅行社委派,按照接待计划,从事陪同海外旅游团(者)参观、游览等事务的工作人员。”(参照“旅游服务术语”中对“导游人员”的定义),其英文可以是“guide-interpreter”和“tour-guide”或“tourist guide”。本文的外语导游指外语(尤指英语)的导游,业内专门称为“导游翻译”(guide-interpreter)。

国内有句行话来形容外语导游的重要性:“祖国山河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外语导游是旅行社的重要成员。在涉外旅游接待工作中起着协调、沟通的重要作用,其业务是旅游接待工作中的中心环节。尽管旅游消费过程是指向外国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的服务,都是非旅行社的旅游部门分别运做的,但将这些服务串连起来,有序运作,使产品和相关服务的销售得以实现,取得利润,同时也使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种种需要得以满足,这一切完全依赖外语导游的安排。

二、外语导游应注意的事项:

1.语言不仅要简明练达,而且要准确无误

外语导游的解说词是帮助外国游客欣赏景点的辅助手段,语言要求简明练达,准确无误。如外语导游机场接站要致欢迎词: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Changsha!Let me first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I’m Xiaofang.I’m your guide. My job is to smooth your way, care for your welfare, try my best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nd be your guide and interpreter. I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短短几句话,既表达了对游客由衷的欢迎, 又简洁地做了自我介绍;既向游客说明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又表明了工作态度,与游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有的外语导游在机场迎接客人时,出于寒暄可能会对老年人说:I’m afraid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这不仅不能反映辛苦的意思,还可能造成误解.在汉语中,“老”表示尊敬,在西方意味着衰竭无用,人们忌讳说“老”字.这是外语导游要注意的地方.

2.不仅要研究游客的心理,还要精选游客能接受的词语

外语导游接待的主要是外国的读者和游客,不仅要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打交道,还要与各旅游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领队、团长等)。可以说,外语导游的工作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因而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翻译旅游资料时,不仅要使外国游客明白所介绍的内容,还要更使他们从心理乐意接受。

旅游英语中在介绍岳飞的“莫须有”的冤假罪名时,我们可用“Give a dog an ill name and hang him”的英语谚语。因为“dog”在西方人的心理一直是“忠诚,可信”的象征,结合岳飞精忠报国的忠臣形象,这一罪名的意义就很自然地被西方人所接受和理解了。

3.不仅要传播中国的特色文化,还要避免文化的冲突

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过去主要是为了度假消遣,现在逐渐向受教育、获信息、领略异国他乡的情趣、增长知识、加深阅历的方向转化。为了适应旅游者的这种需要,外语导游翻译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把中国的美丽的、富有特色的景观传播出去,还要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习惯。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跨文化的导译人员。

例如,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开发和建设美丽富饶的祖国大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术品、诱人可口的佳肴美味,使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旅游文化独特的内容。所以外语导译人员要用美的语言形式(“In spring velvety flowers are in their best bloom. In summer, the fragrance of lotus flowers fill the garden. In autumn, yellow leaves add a golden color to the garden and in winter snowflake carpet everything.”(拙政园春季繁花怒放,夏季荷香溢,秋季黄叶铺金,冬季雪花覆地。)来描述拙政园中的四季,从而把游客带入美的时空.这就很好地传达了中国的特色文化。

但在旅游资料的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语言的文化涵义是复杂的,语言间充满了字面意义对应而实际意义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曲解它们对应的语言概念就犯了文化错误。如:在介绍成语典故时,将汉语中的“怒发冲冠”与英语中的“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视为对应词。其实,两者之间的含义差之千里;前者源于“完璧归赵”的故事,形容“愤怒至极”的样子;后者源于英国1825年一名盗马贼被拉上绞刑架时恐惧万分的形象,意为“毛骨悚然”。在旅游英语的翻译中,我们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的交际规则,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4.不仅是博学家,还要是外交家

外语导游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智能的服务工作。外语导游的讲解必须以渊博的知识做后盾,有的人说外语导游就是上知天文、下哓地理、中通古今的的博学家。不仅如此我们总是称赞外语导游为“祖国的脸面”、“祖国的一面镜子”、“民间大使”、“游客之友”、“万事通”。所以他们的任务就如一位“外交家”一样,把祖国灿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及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和辉煌的成就传达出来。有的外国游客对中国不了解,在语言上难免会对中国的制度、政策有针对性地发出较强的异议。此时,外语导游不要鲁莽地与对方争辩,应该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向客人表达出来,通过耐心的讲解来消除客人对我国存在的偏见。如果客人仍坚持自己的对立观点,外语导游必须要有“”的风范。

当然外语导游不应该为了讨好游客不管对方对否就大声附和对方的观点,必须不卑不亢。要知道什么能迁就,什么决不能含糊,但要讲究技巧和策略和他们沟通,向旅游者说明来龙去脉和原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异国他乡旅游,不可能事事都与自己家乡相同,从而使其产生领略异国风情的游兴,对一些不解之处,甚至不愉快之处也能理解、谅解并与外语导游员配合。

5.不仅要了解本国的情况,还要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言语行为方式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最基本的文化差异涉及到时间和空间行为方面.作为外语导游很有必要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学(chronemics)、体距学(proxemiacs)、身势语(kinesics)、接触语(haptics)、外表语(physical appearance)、目光语(oculosics)、辅助语(paralanguage)、美声语(aesthetic communication)等的一些常识,这样对顺利完成导译这个任务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比如时间学,关于时间的使用、时间所代表的意义及其交际行为等是入境旅游接待中文化差异最大、较容易导致交际失误的方面。由于美国的生活节奏快,美国人似乎总是匆匆忙忙的,他们总是还有更多的事情去做。当美国人跟日本人谈判时,他们最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过先花15分钟寒暄,谈论天气、棒球、旅游等是可接受的。而对日本人来说,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跟美国人“侃”,什么话题都“侃”,几小时几小时地“侃”,几天几天地“侃”。

印度尼西亚人则又有较大的差别。他们不希望有压力,不希望急匆匆的。他们对时间的概念可用他们的语言来描绘,译成英语是rubber time (橡皮时间),即可伸缩的是灵活多变的。在非洲,慢节奏是一条规律。总体来说,来自英国和美国的旅游者,其节奏要比来自其他国家的要快。外语导游要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言语行为方式,尤其时间的节奏的态度,在导游接待过程中,顺利完成导译任务非常重要和关键。

所以,只有外语导游在旅游接待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注意相应的问题,才能与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的海外旅行社竞争,才能使中国人的旅行社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主要的旅游经济来源。

参考文献:

[1]丁文魁:《风景名胜研究》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

[2]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5

旅游活动主题范文第2篇

一. 节庆旅游活动的种类分析

节庆旅游活动应该遵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宗旨,按照不同的节庆旅游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节庆旅游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生态类;这种主题旅游活动只是依托自然形成的环境,以自然景观为旅游载体,这也是节庆旅游活动主要方式。云南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众所周知的有丽江、大理石林、泸本文由收集整理沽湖等等;2.风土人情类;这种旅游模式也比较常见,主要是当地的自然环境造就出的人文生态。在节庆旅游之际,可以将当地的民俗风情充分开发为旅游资源,给旅游者展现出当地人的风土人情。自古以来,云南地区少数名族众多,风土人情各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人文地域文化,云南地区的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发掘这方面的旅游潜力,充分考察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将人文风俗转化为可给当地人民带来经济效益的旅游资源。3.民族宗教类;当地的相关旅游管理部门要致力于这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可在极具民族特色的地方举办诸如庙会这类的旅游活动。4.地域产物类;在节庆旅游期间,旅游者们都有在旅游地购买具有当地气息和纪念价值的礼品回去的习惯,因此,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一定要发现旅游市场这块的商机,以市场为指向,并通过市场为调节手段合理配置和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 以市场化手段加强节庆旅游管理的前提条件

面对市场化的旅游环境,只有面向市场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提炼,形成旅游主题鲜明、独具特色和亮点的节庆旅游,才可能保证当地的旅游事业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取得长足发展。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满足如下必要条件。

(一)节庆旅游活动要有充分的参与效果。在节庆旅游之际,将会迎来一年中最旺盛的旅游需求,人数众多是一个显著特点。市场化效果的节庆旅游一定要符合人们大众的口味,这样才会具有更高的参与性。

(二)节庆旅游活动要善于发商机。节庆旅游人数众多,是一个开拓商机的良好契机和平台,当地的旅游管理者一定要善于把握商机,加强宣传和推广,在市场的作用下,迎来或寻找一批活动商家进驻,增加节庆旅游活动带来的不菲商业效益。

(三)节庆旅游活动一定要有所创新。每个产业都需要创新,创新是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市场化条件下的旅游业同样如此。某些地方的节庆旅游活动几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或者是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节庆旅游活动,缺乏自己的创新,这样会让旅游者产生旅游“审美”疲劳,降低甚至流失旅游客户。因此,只有在市场化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充分了解节庆旅游者的消费习惯、理念,以及充分预判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节庆旅游活动项目,才

会保证当地的节庆旅游长盛不衰。

三. 当前在市场化运作中的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

1.节庆旅游项目概念模糊、创新乏力;2.单纯拓展旅游项目的数量,忽视旅游质量的提升;3.管理方式和体制存在着诸多固有顽疾;4.旅游项目缺乏旅游号召力和影响力,与节庆旅游配套的项目发展举步维艰;5.对市场的旅游者需求了解程度不够,节庆旅游的开发缺少系统的规划和统筹;6.节庆旅游的宣传和推销力度不够。

其中旅游管理体制问题是困扰市场化条件下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和运行本文由收集整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一切经济活动要以市场为主导,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当前,我国的相关管理部门对自己的职能认识程度不够,仍然沿用过时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套思路,依靠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对正常的市场行为横加干涉,这种固有思想已成为制约我国节庆旅游发展的重要障碍。

四. 节庆旅游管理中强化市场理念的措施

(一)充分尊重、发挥市场在旅游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尊重市场的基础作用,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坚决改变落后的管理体制,刹住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场的不正之风,促使行政管理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具体的细节是要改变当地旅游管理中的不合理现象,淡化政府在旅游产业运行中的主导作用,发挥旅游市场的自主功能,是旅游产业在市场化运作中不断提升服务和品质,取得新的发展。

(二)在市场化运作中要着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提高旅游产业品牌价值。要注重市场化条件下旅游者不断对旅游品质的需求,要着力提高旅游产业的服务度。

旅游活动主题范文第3篇

“研学旅游”一词源于日本的“修学旅游”,是一种游学的形式,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增加阅历。而如今的“研学旅游”的概念在修学旅游的基础上,赋予了新内涵,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二、西安市研学旅游发展现状

(一)西安市研学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大

从图1中可以看出,西安市研学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研学旅游市场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

教育部规定每个中小学每年必须开展一次研学旅游活动,西安市总共有2000余所中小学,如图2所示,预计2016年全市的中小学将全面进入研学旅游市场,研学旅游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二)研学旅游产业链不断完善

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加入研学旅游队伍,形成了专门的研学旅游部门,并于旅游景区加强合作;中小学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参与的学生,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要。

(三)研学旅游的公益性强、收入低,参与的旅行社少

由于研学旅游是一项具有教育性、锻炼性、公益性的实践活动,不以盈利为目,旅行社基本没有盈利,因此,西安市有资格开展研学旅游活动的旅行社少之又少。西安市目前大概有400多家旅行社从事国内旅游业务,但批准开展研学旅游活动的旅行社只有10家。

三、西安市研学旅游产品特征分析

(一)研学旅游产品具有双向性。

研学旅游观光与学习的双重目的;研学旅游在研学活动中体现娱乐与教育的双重功能;研学旅游的内容最好能与课程内容相对应;在活动场所中,旅游景区因对应教学课堂,应体现“游”与“学”相结合的原则;在旅游策划方面,旅游指南因对应专业教材;研学旅游活动中的导游,具有导游和老师的双重身份,还具有服务与教学的双重任务。

(二)研学产品价格低,但销量高。

目前西安市场上研学旅游产品种类多样,但价格都偏低,市内及周边地区的一日游根据不同的景点、项目和餐饮,价格大约在80元到180元左右,价格偏低。但是,因为研学旅游的性质及学校的规模,研学旅游一般都是大规模团体出行,一般出行的人数都在800到3000人左右,因此,虽然研学产品的价格偏低,但是参与人数基数大。

(三)研学旅游产品主题、目的明确。

研学旅游是一项具有教育意义的专项旅游活动。因此,开展的活动主题针对性强,目的和意义明确,研学旅游产品每开展一个主题活动,都会根据主题的内容,开设活动项目和相关的景点景区,明确研学的目的和意义。

四、西安市研学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研学旅游市场混乱且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教育局应建立健全研学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对旅行社景区进行奖罚制度,鼓励旅行社景区发展积极健康的研学旅游;中小学及家长对不规范的研学旅游行为及旅行社应积极进行投诉,规范研学旅游市场;同时拓宽销售渠道,可以联系在线旅游商,与之进行合作,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研学旅游的队伍。

(二)研学旅游缺乏专业人才,人员素质层次不齐。

研学旅游对工作人员专业要求更加严格,然而参与的工作人员大多不够专业或直接从其他旅游行业调过来,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研学旅游脱离原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所以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力度;政府和教育局加强研学旅游人员的监管力度,从而净化研学旅游队伍建设,规范市场人员行为。

(三)出境研学旅游市场发展脱离本质,市场开发不成熟。

西安市出境研学旅游目的地主要是东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以及欧美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为主,这类研学旅游活动费用较高,参与活动项目研学性不强,学习含量不高,很难在大众中普及。

旅游活动主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育旅游 地理课改 策略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为学生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作准备,因此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认识和理解。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地理教学,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是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能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经历和体验出发,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旅游教学恰恰把这种理念很好地体现出来。在教育旅游活动中,学生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体验的过程中把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活,因此,教育旅游活动契合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必将助推地理课程的改革进程。

一、教育旅游活动符合地理课程改革之目标

当前地理学科不被社会、学校重视的现状是个不争的事实。在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眼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学与不学无关紧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只能从革新地理课堂教学做起。地理课堂教学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虽然已经较为少见,但单一的接受式学习依然是地理学习的主要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感受不到地理学习的魅力,而且会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丧失,且他们的创造性将会受到严重抑制。与之相反,类似于教育旅游活动化教学的优势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以丰富多样的主体性活动为中介,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探索、合作及自我展示,体验学习过程,激发创造潜能,促进人格健全发展。这一活动化教学恰恰吻合了新课程提出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整体把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参加教育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操作、体验活动,既可以了解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又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通过学生的体验、感悟与内化,使情感态度发生变化。因此,教育旅游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育旅游活动是与我国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这一时代主题相适应的,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了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它体现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走出校门,游览自然风光,瞻仰革命圣地,考察社会民情,走进博物馆、博览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体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了解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增强民族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因此教育旅游更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启迪了智慧,又助于激感、培养意志、形成完美的人格。

二、教育旅游活动有助于推进地理课程改革

1.有助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主导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就是要使学生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个性发展。“地理在各个不同的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生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国际》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地理的优势所在,中学地理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丰富性、趣味性、边缘性与实用性,开展教育旅游活动一方面可以把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可以使地理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将教育旅游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门课程,彻底转变课程实施者的观念和态度,使学生产生内在参与的热情,从而有序推进课程改革。

2.有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颁布或修订了《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育是终身教育,是维持个人或人类生存的教育,是增强生活品质和生活品位的教育。“地理活动教学”已成为世纪之交学校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主旋律。也使得学习方式得到了灵活的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方法和内容都活化了,从而形成了发展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

旅游活动主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展;会展旅游;旅游动机;旅游产品:线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0)06-0103-05

一、引言

2010年国际会展业的两件大事,南非世界杯和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人们都在期待这两项重大会展活动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机会。然而,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球迷很少参团去观看世界杯,使得南非世界杯之旅乏人问津。在国内如此,对其他国家的潜在旅游者来说,也有类似情况。南非世界杯虽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亲临现场观看比赛的各国球迷人数也是相当的多,但球迷们的热情似乎仅限于球场上激烈的对抗,对球场外美丽的风景兴趣不是很大,这对于南非的许多旅游景点及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是个意外。应该说,并非美丽的景色难以吸引人,而是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许多国家都在削减开支,减少公民福利,导致普通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在减少,除了必须满足的现场观看比赛外,其他的开支则是能减则减。与之不同的是,上海世博会,每天接待的人数都在40万~50万之间,许多展馆参观者要排4个小时以上的队,才能一睹尊容,这使得官方预估的7000万参观者的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没有障碍的,而由世博会参观者带动的上海周边旅游热也是持续不断。同样是被旅游业看重的会展,为什么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呢?这是因为会展的规模和类型存在着差异,导致会展参与者或参观者的旅游动机可能出现差异。

二、文献回顾

会展旅游,曾经被人们简单地称为“会议旅游”。由于会议的参与者绝大多数属于公务性质,因此,会议旅游曾被认定为“公费旅游”。在我国的国内旅游逐步兴起后,会议旅游的积极一面才开始被学者关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学者撰文阐述会议与旅游的特殊关系,从国际引申到国内,指出“会议与旅游难分难解,是贯通会议与旅游两岸的一座色彩缤纷、情调浪漫的新桥。”在当时的背景下,会议旅游成为公费旅游代名词,敢于以文字的形式论述会议旅游的属性,分析会议旅游者的特点,以还原会议旅游的本色,为会议旅游正名,足见作者之勇气,也为我国国内旅游中的会议旅游积极开展作了理论铺垫。现在看来,会展旅游的内涵要比会议旅游的内涵丰富的多,其包括的旅游种类亦不仅限于会议旅游,而是指MICE(N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尽管有着国际上一致公认的概念内涵,但会展旅游因其介于旅游与会展两者之间而特有属性模糊,使得学者们在对会展旅游进行研究时,产生许多的分歧。

在我国,林洪岱是比较早研究“会议旅游”的,尽管当时条件有限,作者仍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会议旅游现状,总结了会议旅游的特点,指出此项业务是高收益的市场。在会展旅游这个名词似是而非的字面涵义下,其实质内容很快成为学者们的兴趣热点。应丽君指出,会展旅游是由于各种会议、展览的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产品,应该是一种新型的主题式专项旅游产品,具有客户消费高等五个特点,并进一步指出旅游业是会展业产生的前提条件,因为会展业利用了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也有学者认为,会展旅游是以会议、展览为主要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会展举办地参加会议、展览及相关活动,满足旅游者人际交流需求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产品。该定义紧扣“会展”二字,难免让人产生“望文生义”的映象。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王保伦。王春雷在分析了当时人们对会展旅游的两个认识误区后,从产业表象、经营行为、产品类型三个角度对会展旅游的内涵进行分析,指出“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是紧密联系的,但不是简单的等同或包容……两者有一个共同特征,作为两者合作的基础条件。”却没有给会展旅游下一个具体的定义,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他提出的发展会展旅游的关键是将主体转化,即要将会展的参与者设法转换为旅游者,点出了会展旅游的实质,倒是切中要害。王云龙则试图对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异与同进行比较,从而对会展旅游做一个准确的界定,然而作者并没有去准确界定会展旅游的内涵,倒是对会展旅游的属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述。王秀娥等则认为,会展旅游不过是会展业的附加产业,存在着多种问题,如缺乏体系的理论指导、缺乏专业分工与协作、市场化程度低、多头审批等等,这些是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关于会展旅游的争论,还体现在对大型体育盛会、民俗节庆等是否属于会展旅游的范畴。有不少学者认为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参与方较为特殊,不能将其归于会展业,对于观赛者的流动带来的旅游活动,许多学者则认为应属于“事件旅游”。而对事件旅游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多,笔者也曾撰文讨论事件旅游的开发管理,也有学者专门论述奥运会与旅游的相互促进作用,至于世博会,有人认为“世博会是一项外部效应显著的重大事件,可以降低距离衰减因子的影响和促使城市辐射范围的外移……还体现在大量客流聚集对会展旅游产业及上下游的交通、餐饮、住宿和零售业等相关服务业或部门的需求刺激上。”从广义角度,事件旅游应该归于会展旅游的范畴。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不再过多地去争论有关“会展”与“会展旅游”的概念了。周娟等就会展旅游对城市旅游贡献进行研究,在实证的前提下,指出“由会展带来的访客数量所发生的会展旅游对城市旅游的发展贡献是显著的……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是成熟的城市旅游,”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榭丽佳等通过实证研究旅游者对上海市会展旅游特征的感知,指出会展旅游是一个双赢机遇,同时,实现参会相关机构贸易往来和商业机会的增加是会展参与者尤其看重的收获,并对旅游者可感知的各种积极与消极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会展旅游行业管理者来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作者回避了关于会展参与者与会展旅游者之异同的讨论,实际上是将两者等同了起来,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

大家研究会展旅游,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任何会展,都会有旅游与其相伴,否则不会直接命名为会展旅游。其实,会展活动并不等同于旅游活动,因为会展的规模与类型,才是决定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是否会相互渗透的关键因素。

三、会展的规模与类型是影响会展旅游的主要因素

1 会展的规模

(1)大型专业会展。规模大,专业性强,参与者众,参与者的针对性强,消费能力强,但与会展内容无关的消费欲望不强,即他们大多缺乏旅游动机。旅游意愿不强烈,旅游距离有限。这类会展一般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参观者,但他们的目的性普遍较强,以参观展示内容为主,而且以会展所在地的居民为主,他们并不因为会展而产生旅游动机。因此这样的会展活动,转为会展旅游的可能性非常小。此类会展有大型的交易会、博览会、专业体育赛事(如P1方程式赛、世界杯足球赛等)。房地产会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归人此类。

(2)中小型专业会展。规模小,参与者寡,旅游企业介入的可能性大,是旅游企业可控的会展类型。而且,按照国际惯例,这样的会展参与者可带家属前往,家属一般出现在开闭幕式等重大场合,其他时间自由活动,这些家属们往往有着非常强的旅游动机。需要关注的是,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购买力。这种既有潜在动力又有实力的旅游者,是各地旅游及商务部门争夺的潜在消费对象。这种小型专业会展才是众多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积极参与开发的旅游项目。各类小型会展是会展业蓬勃发展的源泉,东南亚很多岛屿就是凭借中小会展群体而得以发展起来的,对于其他资源极度匮乏的这些岛屿来说,在会展经济大发展之前十分落后,正是会展业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其经济的大发展。

(3)大众会展。规模大,参与者众,参观者以普通消费者为主。这类会展的专业性不是太强,或者主题与大众生活相关,展出的内容丰富多彩,会展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因此,能够吸引大量的参观者,而这正是会展的目的。这些参观者虽然购买力有限,却有着强烈的旅游动机,顺道游览其他的风景名胜,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因此,这类会展活动是普通意义上的会展旅游的基础。这样的会展以世博会、园艺博览会、奥运会为典型代表。如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

2 会展的类型

(1)与旅游活动类似的会展。旅游者大多以满足求知、求新、求乐、休闲等等能愉悦身心的目的为出游动机,而对于会展的参与者与参观者,如果其动机与此类似,则这类会展由于与旅游活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进行的时候往往是与旅游活动同步的,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会的场馆及展品本身,就具有对旅游者很强的吸引力,其自身成为旅游吸引物,吸引大量旅游者前往参观游览,成为会展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世博会参展国家众多,各参展国家都建有自己的展馆,展示各自特色的文化与科技。这些对于本国的民众来说,缺乏吸引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上海世博会大量的参观者都来自中国大陆。在不出国门的情况下,就能将自己置身于万国博览会之中,这对于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出国机会的普通民众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这就是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们估计将有7000万参观者的底气。在中国大陆,普通民众有着十多亿的基数,他们是世博会的潜在参观者。与之类似的还有遍地开花的各种民俗文化村,其中带有表演性质的移动的民俗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旅游者来参观游览,毕竟除了表演之外,许多民俗活动只能是碰机会或在特定时节才能看到,而这需要长时间居住在当地才有可能实现,这对于普通旅游者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2)与旅游活动有很大差异的会展。异地性是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最大的相同之处,由此引起的其他共同点也很多,如都要涉及食、住、行等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要素。但有些会展很少涉及游、购、娱等旅游活动的其他要素。虽然可能有些会展与“购”有关,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此“购”非彼“购”。旅游六要素中的购主要是购买旅游纪念品,而会展中的购,则大多是仅仅签订合同的无形交易,两者在交易金额与数量以及交易方式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样的会展,主要包括各种专业产品的交易会、博览会等等。参与会展的大多是企业主或企业中的高管及采购人员,他们参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交易伙伴,签订交易合约,推销自己的产品,而很少去旅游景点参观。他们往往停留时间短,一旦交易目的达到或者交易会闭幕,就会打道回府,很少另外滞留。因此,这种类型的会展,旅游企业(主要指旅行社)要想参与其中,机会是很少的。这样的会展即使在风景名胜区召开,旅游企业介入的机会也不多。这就是与旅游活动有很大差异的会展。会展=会展旅游,不是每一个会展都能与旅游挂起钩来。

(3)介于两者之间的会展。参观者数量众多,不像专业博览会,参与者专业性较强。这样的会展参观者绝大多数是普通民众。他们一般是具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即对某一特定会展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兴趣,但他们的消费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部分参观者可能会成为旅游者,但数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其他消费能力就会大受影响,从而纷纷取消与其兴趣无关的活动,如顺便旅游,大量购物等等。这样的会展如世界杯、奥运会等等。以世界杯为例,由于参观者大多是球迷,他们对足球比赛有着强烈的兴趣,观赛者可以来自各个国家,他们的目的是感受现场令人震撼的气氛,比赛间歇期间,他们对旅游的兴趣,完全由他们的经济状况来决定。2010年南非世界杯,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举办的。欧美各国由于受此次危机影响,经济大多处于衰退期,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有较大的下降。这就大大影响了世界杯的观赛者们借机旅游休闲的可能,才会出现南非世界杯期间南非的旅游业并未能像赛场一样火暴的局面。

四、会展旅游的开发模式分析

1 对于中小型会展,全程参与会展活动过程

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通过与各行业协会、各企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合作,共同开发会展资源,共同承办会展活动,尤其是中小型的会展。旅行社利用其在旅游活动中的优势,即住、行、游中的信息与资源优势,为会展活动提供各种便利,从而也为本企业获取利益,这是旅行社参与会展的主要模式。由于旅行社自身的特点,利用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共同点与交叉点,深入挖掘由会展带来的旅游消费,是旅行社获利的新模式。许多中小型会展的参与者都是专业人士,甚至是处于管理层的领导,他们平时外出旅游的机会相当多,因此在参加会展活动的同时,参加游览观光活动的意愿相对不是很强烈。因此,如果旅行社从一开始就介入到会展活动中来,参与整个会展日程的制定,将游览观光活动揉进会展活动中,无形中增加了会展活动的内容,让会展参与者变成旅游者,从而提高旅行社参与会展承办的利润,进而提高其继续承办类似活动的积极性,使会展旅游成为旅行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对于风景名胜所在地及经济发达地区的旅行社来说,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提升,我国的许多行业协会或者企业,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或者参与者。随着其话语权的不断增加,举办相应的国际研讨会便成为

可能。对于这样的专业会议,行业协会或者企业,与有经验的会展业者合作是理想的选择,能让其从繁杂的会务工作解脱,有更多的精力与国际同行探讨专业问题。而这样的国际会展,对于会展业者来说,不论是专业会展企业,还是旅游企业,由于其中的巨大的利润空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在上海,会展业由上海旅游委员会和上海会展行业协会同时管理。这种多头管理的局面,说明了旅游企业参与会展的举办与承办是非常便利的,也暗示了这类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如此,旅游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亦可依此方式来管理会展业,以提升当地的旅游业形象,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2 对于大型会展,针对性地设计旅游产品

在旅游业界,习惯于将旅行社推出的商品称为“旅游产品”,以区别于在景点购物店出售的纪念品。尽管这与马克思关于商品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但已是业界约定俗成的,因此本文采用旅游产品的说法。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是旅行社的主要业务,针对性原则是设计旅游线路的主要原则之一。

针对大众会展参观者的不同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线路,是有效吸引潜在旅游者的好办法。对于大众会展的参观者,观光度假型产品是最有吸引力的。旅行社在推出旅游线路时,应主要考虑以风景名胜为主要游览内容的线路。这样的会展包括世界杯、奥运会、世博会等一些大型会展。成功的案例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由官方主导的各种针对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亚运会参赛者与观赛者,一举扭转了头一年国外旅游者对中国旅游的信心,表明中国坚决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决心。对于层次较高,以政治界、经济界及其他各种专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主的各种会展,其中除政治界中的国家首脑外,其他类似的会展,由于具有消费档次高、消费能力强外,参会者的主要精力是会议本身,对游览观光的兴趣不是很大。对旅行社来说,这些参会者的随从及家属才是潜在的旅游者。按照国际惯例,档次较高的各种专业会展,包括学术研讨会,参会者是可以带家属出席的。而这些家属具有的消费能力非常强,但会展期间其可支配的时间不完整、不系统,随时要陪同参会者出席相关的各种仪式,因此在会展期间很难有大量的时间去旅游,只有被分割的时间段。短线周边游及购物游是他们的首选,这也是旅行社针对此类会展可以推出的主要产品类型。

3 志愿者、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亦应有针对性

对于会展业,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业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国际会展的各种从业人员,包括组织、联络、同声翻译方面的人才,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甚至对志愿者的培训,也受业界的关注。是否有敬业、专业的优秀人才,不仅影响会展活动本身,更影响到会展旅游活动的开展。毕竟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的附加产品,主产品的优与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展参与者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会极大地影响其参与其他活动。如购物、娱乐、旅游的积极性。如果缺乏旅游的动机,谈何旅游。影响旅游活动的两大因素:钱与闲,对于会展参与者来说,都不是限制性因素,出游动机就成为了关键因素。不能因为人才缺乏而影响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最终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

4 根据会展主题,针对性设计旅游商品、纪念品及收藏品

会展旅游者,虽然是特种旅游者,但与普通旅游者的共同点是有着强烈的购物欲望。以特殊的有纪念意义的小商品,作为其参与旅游活动的见证,是大多数旅游者的共同愿望。即使是仅仅参与会展活动的人员,由于会展活动的异地性,购买各种纪念品也是他们的愿望之一。因此,针对会展的主题,设计有特色的纪念品,同时又是有收藏意义的特殊商品,便成为会展活动的组织者,当然也包括会展旅游的开发者应当做好的工作了。对于大型的会展来说,由于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庞大,开发纪念品几乎是在会展活动前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前就已经进行或者是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的福娃、上海世博会的海宝娃娃,都是成功的范例。对于小型会展来说,由于参与者或者参观者太少,如何在保证有利润的同时设计出好的纪念品,便成为会展组织者要考虑的问题了。与各种专业纪念品、地方特色纪念品制造商合作,就成为很好的选择。这种纪念品的制作,除了要考虑会展主题外,总价不能太大,又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同时还要考虑地方的传统文化。因此,主题鲜明、有地方特色、寓意丰富的纪念品便成为会展组织者在设计特色纪念品时应该考虑的方向。实践证明,好的纪念品是不会让旅游者留有遗憾的。

五、结语

会展并不都是会展旅游,会展参与者或参观者也不都是会展旅游者。由于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存在许多共性,两者存在很大的交叉,使得人们在了解会展旅游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是会展旅游的开发者。会展的规模与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展参与者或参观者是否存在旅游动机,因此,旅游从业者,特别是旅行社的旅游线路设计者及市场营销人员,要潜心研究会展的类型,从而研究会展参与者或参观者的特点,将自己设计的旅游产品打人会展旅游市场。

当然,如何准确划分会展的类型,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即使是专业会展,也存在所涉专业的大众化程度问题。大众化程度高的会展,参观者就会云集,会展内容就有可能成为旅游吸引物,不仅本地的参观者多,远道而来的专程参观者也会非常多。与之相反,专业性太强的会展,由于其小众性,参与者非常少,因此规模也就可能非常小,这就有可能为单个旅游企业独立操作,从而获得高额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