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意的小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若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贻笑大方。
关键词 高校 仪器设备 管理
Explore the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Equipment in Universities
SUN Guifang[1], HAO Rui[2], CHEN Huanhuan[1], ZHU Shimin[3]
([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Materials Scienc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2] School of Science,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3] Computing Center,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bstract University large equipment is essential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but also affects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large university equipment, and lack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at this stage in the discussion, proposes several measures to improve equipment management, hop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facilities management.
Key words college; equipment; management
0 前言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市场对各种专业性、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这也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进程。高校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就要提高自身的学科水平、增强高校的科研实力,尤其是对于科研创新型的高校来说,衡量其教学水平与科研力量的关键因素就是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多少与组成分配。而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则作为学校教学、实践、技术创新以及科研的核心,其管理方式与管理水平对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方式的合理与否对实验室设备的有效利用与教学科研的成果有较大的影响。尤其近年来高校为了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与综合实力,大量的引进先进的大型试验仪器设备,随之对这些大型试验设备仪器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原有的试验仪器设备管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分析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逐步探索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新方式。
1 大型仪器设备的特殊性
1.1 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多,操作相对复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用的仪器设备也逐渐改革与完善,其逐渐向着大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很多仪器设备具有处理多种类型数据或进行多种实验测试的功能。不过,虽然我们在仪器设备大型化的同时,对其操作也进行了很多简化和人性化的完善与改进,可是它的操作方法还是随着仪器设备大型化、功能化的发展而越来越复杂。
1.2 大型仪器设备精密程度更高,维护工作既重要又困难
大型的仪器设备不仅具有很多的功能性,而且其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型仪器设备不仅自身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而且所涉及的构成零件非常精密,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维护与检查,而且其维护程序相对复杂。
1.3 大型仪器设备运行条件比较苛刻
由于大型仪器设备的特殊性,其运行条件也有很多的要求。一般大型仪器设备的体积都非常大,相应的所占的空间就比较多,在进行大型仪器设备安装时要注意空间的大小、地面的平整度、安装平台的稳固性等条件。另外,在安装大型仪器设备后还要有充足的空间来确保仪器设备在运行时的安全性。随着大型仪器设备的精密程度越来越高,其运行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极为苛刻,一般的大型仪器设备运行时对仪器设备周围的温度、封闭情况、湿度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指标。甚至有些大型仪器设备对房间含尘量、声音分贝数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2 现阶段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不足
2.1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大型仪器设备因其集约化、功能化、精密化的程度很高,操作与维护程序相对困难与复杂,要求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具有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精确的操作方式。我国高等学校拥有很高的技术创新与科研水平,其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内部都配备专门的维修人员,不过这些维修人员对一般仪器设备的维修没有问题,但不具备维修设备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目前,高校内部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还需要仪器设备公司提供专门的维修技术人员。这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所以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设备日常维护及维修的能力。
2.2 大型仪器教学使用效果较差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的大型仪器设备引进速度增长较快,很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购置了为数不少的大型仪器设备,不过高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验课程的调整与革新则需要很长的时期,这就使得学校大型仪器设备没被纳入教学实践内容或者与教学实践内容不适应。另外,由于机器开始运行时需要较长的调试时间,用于学生教学时就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对仪器功能的介绍、示范,对教学实验内容的解释,学生自己操作或模拟实验的时间太短,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学校为了节约时间,减少开机运行测试的周期,长期使仪器处于运行状态,对仪器的损耗及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2.3 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力度不够
我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购买资金来源决定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力度差。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购买都是通过某位教授的科研基金或者项目经费,虽然理论上讲这些大型的仪器设备所有权属于学校,但很多设备都掌握在“购进”设备的教师手上,很难实现共享,这也是高校一直想解决的问题之一。再者,高校内部关于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制度不完善,也会使得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进展困难。
3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式的改进
3.1 强化管理人员培训,健全管理制度
大型仪器设备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操作与维护都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进行,因此强化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与高效运行。高校必须坚持人本位的管理方式,坚持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并且高校应该建立起适宜的规章制度,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形成奖罚制度,促进管理人员的学习主动性与工作积极性。
3.2 设计专门实验课程,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大型仪器设备占据了高校仪器设备总资产的很大份额,由于学校课程改革进度较慢致使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针对以上情况可以设计专门的实验课程,根据不同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实验性教学。或者高校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设备,这样不单单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以促进自己知识体系的完善,也能让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3.3 开发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网络平台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性较差是制约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开发,能够极大的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并能够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水平。高校通过开发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能够及时把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通过网络反应出来。通过共享平台不仅可以将大型设备仪器在学校内部共享,也能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共享,校外的科研机构或企业也能利用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这样不仅可以改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果,还可以推动学校及社会的科研发展与技术创新。
4 结语
随着高校的发展及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我们必须采取新措施来健全和完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方式,建立大型设备实体及网络共享平台,高校的校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应该重视此问题,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与教学科研水平。
基金项目:2013年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 黄小斌,朱志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71-172.
[2] 胡芳,须浩.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8(12):149-152.
[关键词] 艺术院校大学生;沟通能力;方法
Eitel(1986)认为沟通能力是从他人那里以本人和他人都可接受的能保持关系的方式得到所要得到的信息的技能。随着经济社会和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问题也逐渐被教育界关注起来,高等教育要把培养大学生通过沟通更好地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和利用信息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大学生能适时的通过书写、口头与肢体语言等各种媒介,有效、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亦能快速、正确地解读他人的信息,从而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培养沟通能力必要性
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整体上还不是很高,在沟通能力上还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学生现在的媒介素养的主要问题是:沟通效率不高,对信息的分析深度不高,与社会的互动性不高,对各类群体的特性了解不高,在海量的信息中不能迅速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有的学生对新兴传媒的接收态度上较迟缓。如今的高校教育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的获取方式与以前的学习方式相差很大,其中最重要的表现为学习的渠道,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即是在大学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性别、年级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家庭环境总体水平较高,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家庭来源、家庭月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培养沟通能力对艺术院校大学生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充满信心,常常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并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正确对待,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去战胜困难,坚持性高。沟通能力欠缺的学生则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信心不足,为确保成功,常常选择一些过于简单或十分困难的任务,在遇到困难时,常常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不加努力就轻言放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方法还是在学习理念上都与传统的沟通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许多学生事实上并非不愿意与人交往或是有交往障碍,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沟通,或者是他们的沟通方式有问题导致他们产生交往中的挫折体验,降低了人际交往的信心,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网络沟通已成为获取知识、学术研究、信息交换的重要工具。据相关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程度相当大,很多的“宅男”“宅女”靠电子媒介与外界交流,更为甚者很多大学生日常的考试、学习也要在电子媒介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而加强沟通技能培养强调的是大学生的个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完善、人际关系和协调、冲突的解决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培养沟通能力必要性的途径
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沟通能力,避免宅男、宅女给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隐患,高校加强培养沟通能力,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社交孤独等不仅有短期改善效果;从长期来看,引导大学生更加积极、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技能更是对减少人际冲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要拓宽大学生交往获取渠道。艺术院校大学生应加强对经济社会、人际网络的了解,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不同的信息。经研究发现,大学生同学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通过同学网络进行的,随着同学群体成员之间交往活动的增多、交往时间的增加,同学网络中的成员就开始变得越来越相似。同学之间的讨论或者争论可以影响他们选择所要参加的活动,并且常常做出类似的选择。同学群体可以促进交往动机的社会化,例如在第一学年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同学群体的交往水平来预测其大学生在这一年中交往动机水平发展变化的轨迹,交往动机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他们在第一学年中动机水平能得到较好的提高;而那些交往较低动机水平大学生,其动机水平则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与网络工具的普及,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院校应该开设信息搜集与专业信息获取之类的公共课,帮助他们树立获取信息沟通的意识,通过多媒介的特点,传授媒介使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搜集和检索技术。使大学生保持对最新信息的敏锐感知能力和掌握信息传播发展方向的能力,避免完全沉溺于虚拟网络社交。
其次,要提升大学生的沟通分析能力。媒介虽然能够为人们提高相关信息,为人们服务,但它并不会很直接地传递信息,它会很含蓄的传播一些其他信息。在现代社交的活动中,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和内容的社交信息,无一例外的都带有大学生所没有注意的隐藏信息,发现这些隐藏是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最高技巧。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应了解、熟悉各种社交信息的特性,了解各种社交信息的传播、接收信息的特点。大学生社交对象的相似性,包括榜样、行为操作、努力程度和环境的相似性,以及社交对象的数量和多样性、能力和权威性,以及示范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高等院校要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在接受信息后正确、快速地分析信息并从中获取有价值地沟通目的。
再次,要培养大学生的沟通批判思维。沟通能力包括理解沟通信息、判断沟通信息、解释沟通信息等方面。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代表的认定,是要建立在正确分析沟通的上。只有经过大学生的正确认知评价,这些沟通信息才有意义。对不同沟通信息来源的加工影响着大学生各自在社交网络形成中的作用。社会交往中榜样的替代性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增加有大学生成长相似性的成功榜样的影响,对那些体验过多次效能感失败的大学生具有一定激励作用。激励性信息必需经过大学生对的可信性进行判断后才能对大学生效能的形成产生影响。大学生在沟通信息爆炸的环境下,重要的要凸显自身的价值观、道德底线及社会责任。大学生在提升沟通能力的前提下,还要有相应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做支撑,对社会的责任感。
最后,要使大学生掌握沟通方法技巧。在沟通方式上,掌握相应的手段是很重要的。例如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互动的沟通技能有助于改进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有助于促进教学双方互动。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要加强锻炼言语沟通能力,进一步加强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信念的手段。当大学生在努力克服困难时,如果有重要人物表达了对他的信任或积极评价,自我效能感会大大增强。某种程度上,大学生要加强锻炼言语增加沟通能力,会使大学生在行为中付出艰苦的努力以获得成功。而互联网的特点就是信息快捷,互动性强,但其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要明辨谣言多出自网络,利用多种方式方法技巧辨析真伪,去伪存真。
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海量的沟通信息中获取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信息。艺术院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在沟通方面的获取信息能力、分析信息能力、评价信息能力和传播信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霍华民.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考量[J].当代青年研究,2011,(11).
[2]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王小棉.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8).
1、洗衣服的时候能放小苏打。小苏打具有清洁、去异味的功效,可以用来洗衣服,小苏打含碱性,有很强的清洁能力,能将酸性物质洗净。在洗衣服后,还能使衣服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同时软化水质,能让漂白剂发挥双倍的效果。
2、在冰箱里放一盒小苏打粉,能有效除掉异味,并为食物保鲜。此外,在鞋内撒一些小苏打粉可去除鞋内的臭味,还能避免真菌产生,预防足癣。将小苏打粉装进纸袋或盒子中,放进自家的抽屉或衣柜,能起到干燥、防发霉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目前,关于我国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的报道不一,在20.85%~79.85%之间,这可能与调查对象的选择、样本量及调查时间跨度不同有关。方启对安徽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安徽体育学院伤害发生率为59.85%,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79.85%,安徽大学为23.96%。张万军等调查安徽省两所体育院校,运动伤害发生率为60.53%。闫杰等调查辽宁省15所普通高校二三年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40.3%。袁扬等对昆明市4所高校进行调查,运动伤害发生率为56.5%。郭照德等对新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运动伤害发生率为20.85%。孙海双等对洛阳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为28.33%。王峰娟等的研究显示,广州男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57.67%。上述研究表明,大学生是运动伤害的高危人群,且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高于其他专业。由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强度大,体育运动项目多,故发生伤害的机会也增多。
2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特点
2.1大学生运动伤害的人群分布特征
大部分研究显示,大学生运动伤害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原因是男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多。刘国礼等调查显示,男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者占调查人数的73.15%,而女生仅有32.83%。另外,男生运动强度较大,运动项目对抗性较强,故容易受到伤害。有研究显示独生子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模式有关。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以及不同的年龄、年级的运动伤害发生率也有差别,未发现城乡之间有差异。
2.2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时间和场所
大学生运动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运动场所。课外活动时间段运动伤害的发生率高于体育课,有研究显示,课外活动发生伤害占到47.73%~74.01%,原因是课外活动缺少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学生随意性大,准备活动不足,故发生伤害的概率增加。也有研究发现每次运动时间少于2h或大于3h容易发生伤害,而2~3h的运动伤害发生率较低。每周运动次数太少或太多发生伤害的机会也增多。结果提示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伤害发生率,应合理地安排运动持续时间和次数。
2.3发生伤害的运动项目、损伤部位和损伤类型
多项研究显示,球类和田径项目伤害所占的比例高,技巧类运动项目较低。因球类和田径项目大学生比较喜爱,参加人数多,且这类项目运动量大,技术要求比较高,有的项目对抗性较强,所以引起的伤害发生率较高。损伤部位以足踝、韧带肌腱、膝关节、四肢为主,皮外伤、软组织挫伤、扭伤、碰撞伤是常见的损伤类型,少数严重的发生骨折。由于运动时四肢常常暴露在外,容易造成皮外伤和软组织挫伤,且四肢关节多,也易发生关节和韧带损伤。
2.4大学生运动伤害相关的因素
2.4.1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到成年的过度阶段,他们精力充沛,体育运动是其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离开父母,处于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容易发生伤害。闫杰等调查显示,只有34.2%的学生能在运动时想到安全问题,54.5%的学生是在伤害出现了才想起自身安全。运动伤害的发生也受某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有调查显示,压力是运动伤害的危险因素,在运动时压力过大产生紧张,导致动作不协调发生伤害。有学者认为,自尊心强的学生运动伤害易发生,还有研究报道情绪的稳定性与运动伤害有关。有些学生在训练和比赛时随意性大,准备活动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使其反应迟钝,身体协调性差而易发生损伤。另外,每天睡眠不足或长时间使用计算机易引起机体免疫力和身体素质下降,也易发生运动伤害。
2.4.2教师及运动环境。教师指导失误与运动伤害的发生有关,如教师对参加体育运动学生的健康和运动能力不够了解;训练安排不合理;对教学所用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能课前没有仔细检查等等。由于体育运动多数要使用体育设施和器材,运动设施和器材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是影响运动安全的重要因素。另有研究指出,坚硬的地面和不良天气,可导致运动伤害发生的危险升高;与塑胶地板相比,水泥地发生肌腱、关节和骨伤害的危险性更高。
2.4.3学校因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各高校都很重视体育运动,但是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工作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缺乏科学监督、开设体育安全教育讲座或课程不够积极等。运动场地和设施陈旧、缺乏保护装置以及不能按时检修也是造成伤害的原因。
3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措施
3.1加强管理与监督
3.1.1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加强医务监督,以便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
3.1.2加大体育教学资金的投入。更新陈旧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按时对设施与器材进行检修,最大限度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否提供保护性装备学者意见不一,有研究认为保护性可以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也有研究认为佩戴保护性装备后,由于过于信任装备,学生更倾向从事危险运动,增加受伤概率。
3.1.3更新学校的风险管理计划。目前学校对运动伤害的管理大都停留在伤害事件发生之后的处理。对于可能发生的运动风险应备有应急预案和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虽不能完全规避风险,但却能有效控制风险,将风险和伤害降到最小化。
3.2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还应掌握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师在活动前建立“互动告之”制度,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即要求学生应主动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应根据学生性别、体质的不同而灵活调整。对运动项目的特点、可能存在的伤害风险和规避方法要详细讲授,培养学生安全体育的观念。
3.3加大体育安全教育力度
王建军等研究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存在明显欠缺。袁扬等调查显示,88.8%的大学生期望获得预防运动伤害和急救处理的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中要加大体育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学生安全体育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建议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体育教师或运动医学专业人员来指导,普及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伤害的识别和自救知识,并定期进行现场演练,强化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技能。
3.4加强对课外时间体育活动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