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清玄散文集

林清玄散文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清玄散文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第1篇

解释:心就像一杯香茶,静静地听花开的声音。香茗的意思就是香茶,茶一般都给人很安静,平静的感觉。

《心若香茗静听花开》是林清玄心窗物语系列之一,是其最新散文集。作者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抒发了对生命的理解及感悟,构建了一个和谐优美的人文社会,带给读者无尽的哲学思考及生活品悟。 《心若香茗静听花开》是林清玄心窗物语系列之一,是一本哲理散文集。

(来源:文章屋网 )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第2篇

林清玄的文风淡雅自然、充满禅意,富含智慧而毫无炫耀矫饰,感悟灵动而又踏实随性,饱蘸深情而又冲淡平和,充满出世的超越意味,又表现得世事通达,却没有出世入世之间的焦虑和紧张,正所谓来去自如而又积极有为,敏感多思而又不昧因果。如万物倒映入水,纤毫毕现而又不起微澜;读他的文章,如饮清茶一杯,回味无穷。

清晨登山的时候,在山道阶梯上,看见一只被人踩扁而黏在地上的小虫尸体,我把它拾起来放进草堆与泥上,说:“怎么这样不小心,下辈子但愿你往生善处。”

从此,我登山的时候特别留意“看脚下”,几乎每天都会看见蜗牛、毛虫、金龟子缓缓的爬过石阶,我总是把它们拾到草丛里去,告诉它们:“小心不要再来石阶了,人的脚是不长眼睛的。”

在把小虫移走的时候,我会想到禅宗关于“看脚下”“活在当下”的教化,不只是教我们安住于此刻,也是在教我们细心的生活。一个人唯有从那种细心中,才可能生起觉察的智慧和微细的慈悲心。我想到佛陀的前生曾是一个慈悲的人,经典上说他“践地唯恐地痛”,走在土地上都担心把地踩痛,如果有这么微细的心行,怎么可能踩到石阶上的小虫呢?

在佛教的戒律里,出家人每到夏天要“结夏安居”,除了安心办道之外,因为夏天的小动物很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踩死一些小虫,所以古代的出家人在夏天的时候,常常三个月不出寺门一步。

曾经有一位出家师父,夏天夜里在寺院附近散步,突然踩到一个软软的东西,啪哒一声裂开了,他心想:“糟糕,一定是踩到夜晚出来觅食的蛤蟆了!”

这个师父不敢细看,惭愧自己犯了杀生的戒律,当场就逃回庙里。夜里愈想愈愧悔,想到那只蛤蟆可能是怀了孕的母亲,忧心了整夜睡不着觉,心想:明天一定要把蛤蟆的尸体厚葬,并为它念一堂经才好。

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这位法师就跑去昨夜踩死蛤蟆的地方,一看不禁笑了起来,原来,他昨夜踩破的是一个茄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怀着细腻、谨慎、惭愧的心来走路和生活,路上的蛤蟆可能是怀了孕的妈妈,路上的小虫何尝没有父母妻子呢?

我们要疼惜生命,一定要融入、体贴别的生命的心。

有一天黄昏,一个走在森林里的人,遇见了一只蜉蝣正在哀伤的痛哭,那人问蜉蝣:

“你为什么在这里哭泣呢?”

蜉蝣说:“我的太太在今天中午死了,所以我才在这里痛哭呀!”

那人说:“现在已经黄昏,你也很快就会死,何必哭泣呢?”

蜉蝣听了,哭得更伤心。

那个人不禁觉得好笑,蜉蝣朝生而夕死,中午死和黄昏死有什么不同,何必哭泣呢?

于是他就离开了。

等他走远了,他才想到,从人的眼光看来,蜉蝣的一生虽是如此短促,中午和黄昏差别不大;可是从蜉蝣的眼睛看来,中午到黄昏就是它的下半生,那下半生也是和人的下半生一样的漫长呀!因此,他慈悲的走回去看那只蜉蝣,蜉蝣已经死在黄昏的树下了,那只蜉蝣竟以自己的后半生来悼念爱妻,使那个人深深的感动,而亲手把蜉蝣埋葬了。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第3篇

“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有的学生说。

老师找来一个大箱子,叫学生说:“去搬一些大石头,把箱子装满。”

学生齐心合力,很快就用石头装满箱子。老师说:“现在这个箱子被大石头装满了,去找一些小石头来填满它的空隙!”

学生找来一些小石头,缝隙中竟又塞进许多小石头。

老师说:“现在石头似乎完全满了,再去找一些沙子来填满吧!”

学生又找来细沙,把箱子填得毫无缝隙,那原被石头塞满的箱子,又加进几大碗的细沙。

老师说:“还能加东西进箱子吗?”

学生说:“老师!箱子已经完全满了!”

老师拿来一盆水,竟然整盆都倒进了大箱里。

老师说:“看吧!如果我们的心像大石头,粗略地看,一天很容易就满了;如果我们的心细得像小石子,还可以找出许多大石的缝隙;如果我们的心小如细沙,又能创造许多空间;如果我们的心柔如流水,细沙间还有流动之地。时间也是这样,只要善加利用,总能找出它的缝隙。”

我们每天的时间不也是这样吗?上班是大石头,很快塞满我们的箱子;睡觉、看电视是小石头,塞得更满了。如果我们不用心,根本就找不出时间与朋友相聚、与妻子谈心、与儿女沟通、与父母问候。

在石头与石头的缝中,我深信每个人都还可以找到沙子与流水存放的位置。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总共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如果在每天醒着的时候,能在缝隙中创造一小时,让我们把这一小时奉献给伟大的思想、真正的爱情、持久的承诺等等有价值的生活和感情,那我们的箱子里就不只装着粗砾的石头。

在人人公平的时间之一角,我们可以看地上的泥巴,也可以看天上的星星。我们可以抱怨没有时间,让生命空过,也可以尽量找出时间,栽种新的玫瑰。

生命的结构很简单,是存在于每天每一小时之中。当我找到一小时去做比别人更有意义的事,我就会比别人有更丰富的生命。

我每天有一只箱子,箱子是我惟一的财产。我多么希望有一些角落,可以装更多的东西。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第4篇

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最好吃的肉羹。”

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摊肉羹非常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

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胶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且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

当时的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昏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虽然他是这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

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添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添了半碗。

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

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确实真好吃!”

爸爸说:“就是好吃,我才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十倍呀!”

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

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

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经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

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佐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这使我真实地体验到,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我想,这是爸爸妈妈那一代人,他们的爱那样丰盈真实,却从来不说“我爱你”,甚至终其一生没有说过一个“爱”字的理由吧!

爱是佐料,要加在肉羹里,才会更美味。

自从吃了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每次我路过凤山,都有一种亲切之感。这凤山,是爸爸从前买肉羹的地方呢!

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第5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目前,课外阅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阅读停留在布置作业的层面上,没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的切入点。我们应努力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让书香浸润校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一、立足课堂,向课外延伸,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

要想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收获,就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足工夫。语文课本上选的课文都经过了专家的评审,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所以我们要精心研读文本,帮助学生寻找由阅读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文本内涵。

1.以相同的主题或相同的题材为阅读拓展点,即根据每一组教材的主题或题材来选定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如第十二册第五组的课文以“感悟人生”为主题,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林清玄散文集》。

2.以表现手法为阅读拓展点。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的表现手法各异,教学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运用了同一表现手法的文章。如根据《卢沟桥烽火》向学生推荐按时间顺序写的《四渡赤水》;根据《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向学生推荐以写情感为主的《爱的教育》。

3.以课文背景为阅读拓展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学了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广玉兰》《夹竹桃》《石灰吟》《墨梅》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与作者同时代的作品,既加深理解又拓展阅读。

4.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使学生的文化底蕴深厚。如学了《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原著《西游记》。六年级下册的练习中有有关笑的词语,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中的精彩故事,了解典型人物。

5.以课文中的人物为阅读拓展点,推荐作者的其他文章或书籍。如学完《莫泊桑拜师》,教师可立即组织学生阅读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一天》,在阅读中体会莫泊桑的写作风格,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福楼拜对莫泊桑的影响,学习相关的写作方法。

二、以生为本,以师为导,掌握阅读方法

学生的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为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教师可结合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到知识,增长见闻,以课外补课内,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1.预测。阅读全文之前,先浏览文章题目、插图,对文章的线索、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并积极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想象,以便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如在读《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根据题目对内容如此预测:什么是“三打”呢?打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预测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吸引着他们去阅读整个故事。

2.想象与联想。在阅读的过程中,人的头脑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浮现出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来,这种思维活动就是想象。如在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时,教师可抓住文中的留白,引导学生想象:战士如何从战火中救出小女孩?40年后小女孩如何感谢聂将军呢?

3.精读与略读。苏教版五年级《精读与略读》一文说,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要做到透彻理解。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要精读。略读就是大略地读。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使用。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目录等很快地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当然,略读也不是读完就了事,每次略读完毕,要回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一下读物的内容。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4.写法的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感悟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写作技巧表情达意,力求训练的形式多样化,如仿写、改写、扩写、缩写和续写等。

相关期刊更多

新疆中医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应用预防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内燃机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