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转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崛起改变媒体传播格局
传播“革命”。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编辑记者”成为可能。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更使新闻传播进入“秒时代”。2011年,Twitter成为首个奥巴马将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本·拉登被击毙消息的载体,被称之为“迎来了‘CNN时刻’”。新媒体已经以其快速反应和随身伴随的特点稳居第一信息源的位置。
受众分流。根据CNNIC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随着智能终端与无线互联网环境的普及,新媒体服务以其大规模的受众群体,成为具备随时、随地、随身、随需等泛在特性的主流媒介形态,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传播格局。
广告竞争。艾瑞报告显示,2011年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12.9亿,首次超过报纸广告(453.6亿),逐渐接近电视广告(724.4亿)的规模。2012年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753.1亿,较2011年增长46.8%。2013年网络广告市场将达到千亿,其规模将进一步接近电视广告规模。
自媒体时代个性化表达成主流。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与任何人进行多形式的信息交流的可能。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他们采集的个性化新闻信息,他们不再单纯是新闻信息的受众,而是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体。
移动互联网改变传播生态。手机在悄然成为一种新型媒介以后,又复制了网络媒体几乎一切的功能,并使今后的整个传播生态可能发生转移,即将由以PC为中心转移到以手机为中心的时代。
微博、微信放大网民参与度。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公共账号数量大幅增长,进一步扩大了突发公共事件与社会热点话题的网民参与,促使我国社会舆论格局发生深刻的改变。移动社交的主要载体手机天然的联系人属性、实名属性和位置属性,减少了信任成本,使得互联网的“泥沙俱下”所带来的互联网诚信、隐私权保护等问题大为消解。
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的路径
近年来,我国传统媒体开始转变之前的试探态度,大踏步进军新媒体。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主要呈现四种路径:一是全媒体转型拓展(以新华社为代表)。新华社在推进主营业务转型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电视、金融信息交易所等新业务;二是重点发展新媒体(以《人民日报》为代表)。《人民日报》举全社之力办人民网,发力搜索业务;三是多屏并举(以广电机构为代表)。广电机构的注意力多集中于拓展增量平台。央视网、百视通拓展互联网、IPTV、手机、户外屏幕等全平台,并将成熟模式输出到海外,实现与母体的优势互补,将电视台的传统优势低成本覆盖至最大范围;四是投资驱动(以浙报传媒为代表)。为了快速补足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基因,浙报集团专门开设传媒梦工场。人民网也成立面向新媒体和文化传媒方向的投资公司。
第一,实施全媒体转型拓展。新华社近年来积极拓展新型业态空间,已经建成一条集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网络业务、新媒体业务、电视业务、金融信息业务、信息数据库业务为一体的多媒体产业链。其1997年开展新媒体服务,成立新华网的前身“新华通讯社网站”。2009年以来,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全球首家金融信息交易所、搜索引擎“搜索”相继开通运行。2011年,新华社开通了手机新华网。2012年2月9日,“中国新华电视”作为一个新的股份公司在香港资本市场亮相。
《南方都市报》在2009年提出构建“南都全媒体集群”,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在确保传统报刊行业龙头地位的基础上,优先做好跨媒体融合,以实现全媒体生产能力、全介质传播能力的跃升,真正做到“南都,无处不在”。为了保障“战略实施”,南都全媒体进行了内容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报网深度融合、平面媒体数字化运营能力整体布局、理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人才再造、考核再造九项平台再造措施。
第二,重点发展新媒体。《人民日报》创办人民网、开设法人微博。《人民日报》于1997年1月1日创办人民网。依托人民日报社国内外70余个分社的采编力量,每天24小时在第一时间向全球网民信息。人民网强国论坛是中国网络媒体创办的第一个网上时政论坛,被誉为“最著名的中文论坛”。人民网在国内各省市设立了地方分公司,并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先后在日本、美国、美西、韩国、英国、俄罗斯和南非成立分社并设立演播室。2012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创办的人民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2012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在新浪微博开通了法人微博账号,其粉丝数到现在已超过1000万,是其发行量的3倍以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第三,广电拓展多屏互动。中国网络电视台主打“一云多屏”。2009年12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创办的中国网络电视台开通,已初步建成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互联网电视五大国家级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建成国内外35个镜像站点,覆盖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全球内容分发的广度覆盖,初步构建起多语种、多终端、全媒体、全覆盖的“一云多屏”互动传播体系。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CIBN。2011年1月18日,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成立,全面拓展环球网络电视、移动国际在线、手机广播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已形成包括无线广播、纸质传播、互联网、移动终端和视频业务在内的五大业务架构。
SMG孵化百视通公司。2009年,SMG率先实现了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改革,制播分离改革后的SMG进一步对外开放平台和渠道,与各种社会力量和市场资源对接。2011年12月30日,SMG旗下的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百视通主要从事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移动互联网视频服务等新媒体全业务。2012年,百视通实现营收20多亿,较上年增长52%。
湖南卫视多屏与多元并举。湖南广电的新媒体业务起步较晚,但进展神速。2006年,借助超级女声在全国引爆的关注效应,湖南广电成立快乐阳光新媒体公司。快乐阳光公司自成立至今,先后进军新闻资讯、电信增值、广告营销、版权经营、网络电视、网络游戏、网络社区等业务,构筑起金鹰网、芒果TV、tazai互动电视、芒果游戏、芒果无线五大产业平台及品牌集群——芒果在线(即芒果网络生态圈)。湖南广电还先后与盛大网络联合成立影业公司,与淘宝合资购物公司。
第四,尝试投资孵化。浙报集团率先创办传媒梦工场。2011年9月上市的浙报传媒10月底即创办了国内媒体领域的首个创业孵化器——传媒梦工场。宣布未来5年,将实行全媒体战略行动计划,以各种融资方法投入20亿元,通过内部转型、外部扩张和孵化未来多措并举,实施集团的全媒体转型。目前,传媒梦工场已投资了10个新媒体项目,并开始募集中国第一个专门针对传媒的基金。
人民网专门成立投资公司。2012年10月30日,人民网也宣布注资1000万,成立金台创业投资公司,投资的方向主要是文化传媒和互联网领域,以通过资本运作建立和保持人民网的竞争优势。
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的利弊分析
分析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的实践情况,可以发现以下利弊:
拥有政策和财税支持。根据我国当前的相关法规政策,非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在新闻报道的采编权限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的新闻信息在很多时候只能是转自于传统媒体。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建设,给予了大量的财税支持。文化改制企业也能享受一定的税费减免优惠。
拥有大量的自有资源。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专业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和运作机制。传统媒体在提供调查性新闻报道、解释性新闻报道等“后新闻”方面具有新媒体难以企及的后发优势。此外,传统媒体所创办的新媒体还拥有大量的优质版权资源,天然继承母体强大的公信力、品牌和知名度,拥有得天独厚的宣传推介平台。一些运转良好的传统媒体乃至上市机构,可用于投资新媒体的资金也比较充沛。
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传统媒体在多年的采访经营过程中,与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积累整合了庞大的社会渠道资源。一旦借助新媒体建立合适的商业模式,这些资源可以很方便地转化为产业,为传统媒体乃至社会创造增值效益。而这是社会机构办新媒体所不能企及的。
运营体制机制灵活度不够。传统媒体办新媒体多是按传统媒体的思路来规划新媒体。在体制上,新媒体从属于传统媒体,必须严格遵守传统媒体的种种规定,而不是按新媒体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办事。新媒体多是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这种思路客观上导致了新媒体发展机制的缺失。首先,对于新媒体的投入必然有限。其次,新媒体的发展必须符合传统媒体的总体利益,必须是增量而不能有损耗。但实际上,新媒体往往只有在大力度的变革后才能产生效益,所以必然会有损耗。还有就是传统媒体往往要求新媒体快速产生效益,因此丧失了以超前投入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的机会。缺乏符合新媒体特点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利于引进优秀的新媒体运营人才。
缺乏新媒体思维和基因。传统媒体所办的新媒体,多是围绕传统媒体的主营业务进行开发。比如以新媒体来拓展信息源、改进编播流程等,更多将新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工具来使用,就媒体而媒体,而不是建设可面向社会开放的包容性平台和产业。其所运营的新媒体产品,总体上还是偏传统。如IPTV、互联网电视等,尚未真正触及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站的趋势,而更多是电视传播的工具创新。总体来看,传统媒体还是缺乏新媒体思维和基因,不够有想象力。
关于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的建议
面对信息科技大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传统媒体应转变观念,找准定位和发展路径,迎头赶上。
第一,转变观念,以创新思路坚守舆论阵地。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依然比较复杂,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过程中,还应继续坚定阵地意识,开拓创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做好主流新媒体条件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加强传统媒体新媒体新闻的首发率,加强传统媒体新闻的解释性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加强新媒体舆情研判,同时推动传统媒体加速进入新媒体舆论场,取得新媒体舆论场的主动权。加大传统媒体优质资源向新媒体转移的力度,尽力拓展主流新媒体新闻宣传平台,以提升主流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加大主流价值观新闻内容的覆盖规模。
做好主流新媒体的导向管理。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过程中,不应放松导向管理,但也不能以传统媒体的管理模式进行硬性一刀切,可要求新媒体保持正面舆论导向,并根据新媒体定位实施差异化管理。新媒体不仅应正面信息,更应尽可能吸纳和听取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使之成为传统媒体进行内容生产的源泉和了解社会舆情的公共空间。
第二,多措并举,改进主流新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传统媒体应加大以优质资源培育新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可以新媒体平台作为其新闻首发的第一落点,从而提升其新媒体的影响力;可以为传统媒体输送受众、草根原创、票决节目走向等,增强新媒体的吸引力。
从受众需求出发做好新媒体产品。传统媒体应该更注重受众需求分析,从受众角度出发,开发出让受众满意的新媒体产品。传统媒体在制作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新媒体传播和互动环节,加强新媒体受众贴近性。如传统媒体在制作内容时不仅综合融入新媒体元素、新媒体互动环节,而且同时制作新媒体版,供新媒体传播。
强化管理,提升新媒体产品质量。加强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应确保新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唯一新媒体出口的权威地位,其权利归属不能分散,由自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资源进行统筹分配。传统媒体在发展新媒体时应做好新媒体传播效果评估,以根据数据和口碑不断改进新媒体传播效果。
第三,内外着手,全力做好主流新媒体产业开发。
大力度推进全媒体产业发展体制机制革新。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应综合借鉴国内外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经验教训,树立前瞻意识和产业意识,大力度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全媒体角度对新媒体进行高规格高水平的总体设计,尽全力加大投资强度和长度,将传统媒体优势资源充分转化为新媒体的战略及产业优势。
吸收借鉴商业互联网的淘汰机制。通观国内外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情况,成效不少,但与纯新媒体企业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既与传统媒体在体制机制上的自我设限有关,亦与新媒体激烈的淘汰机制密切相关。能在现有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新媒体,多是从成千上万的创业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它们的市场模式和互联网基因都得到了充分的检验。
所以,应借鉴商业互联网的淘汰机制,形成鼓励试错、善于纠错的创业文化。积极创造并争取条件,拓展文化产业投资,利用筹建产业基金、上市融资等金融工具,通过建立创新工场等社会化公开平台模式,加快速度吸纳全社会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创新力量。
一、新媒体受众心理特点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媒体传播形式从“点面”转变为“点点点”,受众的心理也随之变化。
1.存在
存在感是个体在与他人对比中所产生的差异感,从而表现出来对自身肯定(否定)的精神行为。交互性、个性化的新媒体特征催化和刺激了这种心理倾向,在“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时代,受众对自身的认同感、存在感的渴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交互性存在与否,程度高低就是决定新媒体成败的基本因素。
2.忙碌
面对海量、高速传播的信息,大家有快速浏览、一目十行的心理,这就促使受众“忙碌感”的形成。忙碌感的形成,导致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信息进行“阅读”,时间极度碎片化,更加倾向于简短、快捷、易懂、刺激性的信息。整个阅读甚至交互行为趋于浮躁。
3.怀疑
受众在接受海量信息时只采用自己在接受信息之前所固有的思考模式,以极端的非黑即白的态度接受相同的,排斥有差异的,但从不怀疑自己。受众会明显地表现不相信一切权威、极端抗拒说教型报道、对待差异性观点采取极端敌视状态等行为,在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等论点上体现尤为明显。
4.免费
国内受众版权意识不强,国家政策也没有出现强力保护版权的应对方法,盗版、违法翻录、破解难度低,风险非常小,中国网民相对来说不愿意花太多钱购买虚拟商品,在网上免费阅读是大家共同心理倾向。
二、新媒体受众心理影响下的传统报刊转型模式
目前传统报刊通过新媒体运作主要能获得两大层次的效益:
第一层次:在网络上制造扩大品牌效应和影响力。通过网络传播手段和社交平台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作为软实力储备或者作为原纸质报刊的营销手段,如《南方周末》、朝日新闻中文网微博等。
第二层次:派生创建新媒体赢利点。借用原纸质媒体积累的资源优势,直接介入新媒体的三大主要盈利模式――电子游戏、电子商务、广告营销的运营,以此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大粤网、《瑞丽服装美容》。
纵观现今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充分巧妙地利用了当代新媒体受众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较为成功的案例有以下几类:
1.微博营销
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内容为独特角度、极具噱头、打球的社会新闻或社会热点观察,一般为《南方周末》文章的摘要,其后有链接指向南方周末网站,或提出标新立异、争议性论题供讨论,或是选取转发南方旗下其他有噱头或吸引眼球的微博、文章链接等,正好吻合了新媒体受众的怀疑性、渴求存在感的阅读心理。粉丝人数近473万人,条目最高转发超过2000人次。
营销微博:以“某某大全”、“某某画册”、“某某精选”注册,然后名人名言、笑话、趣味故事、生活常识、特色美食、旅游等聚集人气,等到关注者增多以后,开始放出广告。经营者手头会有多个营销微博账号,多个账号之间互相推荐转发,并且一般会额外注册大量微博账号,用这些账号一方面地毯式交友申请,一方面转发营销微博自身发出的条目来快速积累关注者,一旦有原作者发现版权问题马上更换微博名字,因此非常容易就规避了版权问题。这些操作过程完全可以通过软件批量实现。这种微博经营成本非常之低,内容生产成本几乎为零,又可以不考虑内容抄袭带来的版权问题,低廉的广告价格可以吸引广泛客户源,巨大的粉丝数量又可以带来可观的广告收入。
2.门户网站
传统报刊做门户网站已超过十年时间,虽然都投入巨大,但是真正能实现赢利的几乎没有,由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公司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手打造的大粤网则是例外。大粤网通过腾讯IP定位技术精准锁定区域用户,配合迷你首页以及QQ客户端TIPS主动向广东QQ活跃用户即时推送新闻资讯,将腾讯QQ巨大的用户基数优势与南方报业的强大内容优势结合,以广东新闻为主要内容,以销售广告作为盈利手段,从2011年8月创立,大粤网89天完成正式上线,38天时间赶超所有区域网站流量和用户量;用108天实现网站日均页面浏览量3000万,用136天实现盈利,是国内传统报刊进军门户网站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
3.电子刊
电子刊一直是众多传统报刊热衷投入的一种新媒体模式,但是由于中国网民免费阅读习惯,使得电子刊的生存尤为艰难,靠付款售卖赢利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靠广告赢利,传统报刊又凭借什么来获取投放?下面的成功案例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一) 瑞丽电子刊集群
瑞丽几乎涉足了所有新媒体形式:门户网站、电子杂志、APP运用、手机杂志、手机报、手机网等,旗下新媒体产品多达16种。各产品内容资源互相融通又各具特色,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的特点,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相互动态结合的形式,完全实现声、光、电全媒体,音乐、视频、微电影、动画,交互性极强。目前所有的新媒体模式免费,因为瑞丽对电子刊表现形式、互动性投入很大的研发和设计力量,使新媒体内容美轮美奂,色彩纷呈,立体感十足。唯美的形式和精良的视频文字音乐互动设计,吸引了大批的高端品牌广告客户,从而实现了新媒体模式的盈利。在制作成本上,瑞丽也巧妙地借助高端客户的资源,由广告客户直接赞助拍摄的带有大量软广告的微电影、可点击互动的广告全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有效规避了制作费用。
(二)导购型电子刊+互动型广告
关键词: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人才战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67
1 “离职潮”带来媒体行业人才洗牌
2009年以来,互联网发展和传统媒体发展出现了市场叠加、竞争格局洗牌的新变化,这一轮离职潮内部呈现出了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
新时期的第一阶段离职现象出现在2009至2012年间,此期间中央电视台的王利芬(2009创业优米网)、马东(2012先加盟爱奇艺后创业米未传媒),南方周末的付剑锋(2011加盟腾讯),21世纪经济报道的郎朗(2012加盟腾讯)等资深媒体人主动离职。这一阶段的离职潮还处于零星离职状态,一些有想法、有抱负的媒体人在传统媒体的体制下不能更好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才能,为了赢得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使个人创意能够更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主动跳出传统媒体。他们的去向以互联网创业和加盟网互联公司为主。
第二阶段离职潮出现在2013至2015年间。2013年是一个爆发期,从那时起,离职从零星离职一下演成了真正的离职潮,资深媒体人离职也成为了新闻媒体上并不新鲜的新闻。中央电视台的白燕升、王凯、李咏、崔永元、刘建宏、张泉灵、曾等,南方周末的方可成、叶伟民、张俊彦等,南方报业集团的陈朝华、黄长怡等,浙江卫视的夏陈安、朱丹等,上海文广的黎瑞刚等,云南电视台的赵树清等,与众多其他媒体人一道,从传统媒体跳槽。这一阶段离职媒体人的择业方向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除了创业、加盟互联网公司外,媒体人还有了更多元的选择,比如进入高校、教育公司、金融公司等。这一阶段的离职媒体人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记者编辑、主持人等业务人员外,很多高层管理者(陈朝华、黎瑞刚、赵树清、黎瑞刚、夏陈安等)也纷纷离职,重新选择职业方向。这批人才的规模化离职使得传统媒体的人才结构发生了变化,使得竞争中的传统媒体受到更大挑战。
第三阶段的离职出现在2016年以来,这个阶段一批报刊停办,部分媒体人从主动离职到被迫离职;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很多网络媒体人也出现了主动离职潮,部分离职媒体人加入了“双创”的大潮;也有少数网络媒体人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回流到传统媒体。
媒体离职潮表面上呈现的是媒体人的人才流动,本质上是一种或主动或被动的人才资源大洗牌,是市场化手段进行媒体人力资源再配置的一个必然过程。
2 传统媒体竞争中的人才困境
2015年之前的离职潮中,“出动出走”的现象更多。这些主动出走的人,很多都是某报刊社、某电视台的主要骨干甚至是高层领导。这些人舍弃原来已经熟悉的工作和同事、舍弃体制内的级别和待遇,投身新兴媒体或者自主创业,其中的原因更多的不是简单的待遇问题,更主要的是所处的环境在某些方面抑制他们能力的发挥。从这些人离职后的作为和离职前的处境看,他们大多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人,他们有想法、有能力、有干劲、有冲劲、有经验、有资源,但这样的优势在传统媒体的固有体制下,他们已经到达了能力发挥的天花板,再大的能力也要在某种框架下施展,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另一个层面看,传统的广播电视台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机构,报刊社是转企改制形成的国企,因此这些机构从总体上看是按照原有体制进行人才管理的机构,如此一来,在薪酬绩效上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岗位、级别等限制,不能完全根据人才的贡献实施相应的市场化激励。当有了其它互联网公司的人才激励体系作参照后,这种落差就显得更为明显,因而形成了影响人才积极性的另一大原因。激励机制的原因本质上也是由于整体体制原因造成的。
传统媒体的功能在逐渐被新兴媒体模仿和替代,后者甚至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方式、更优质的用户体验超越前者形成更大竞争力。传统媒体内历练了多年卓越人才又纷纷流向新兴媒体,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助理其快速成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纷纷流失却难以补充新人”,即便马上补充上的人也大都需要从头开始培养。传统媒体由于过去的“铁饭碗”格局,还养了不少闲人和“关系户”,使得原本巨大压力在人才构成上更加雪上加霜。人才流失使得原本体制上就不占优势、功能上被超越替代的传统媒体遭遇釜底抽薪,在这样的背景下期待传统媒体迎接“互联网+”、转型升级夺回市场便成了空谈。因此,传统媒体真正的转型升级还需要从人才战略入手。
3 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人才战略
要改变传统媒体在竞争中的劣势,使传统媒体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实现腾飞,就需要真正懂互联网又熟知传统媒体的人才回流到传统媒体,同时需要传统媒体自身人才体系的整体升级,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以体制机制变革为基础的人才“兴媒”战略。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人才战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3.1 处理好选人问题:人才回流战略
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目标是形成更大的媒体影响力、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无论是影响力提升还是业绩提升,都需要直接面对新兴媒体的竞争,那么知己知彼的人才就显得尤为珍贵。当下新兴媒体正处在资本的寒冬,以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传媒企业烧钱太盛以至于陷入了新一轮盈利模式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正是传统媒体吸引一批懂互联网、懂业务、懂市场的人才逆向流动,流回传统媒体的时机。特别是那些从传统媒体流走的人才,经过了互联网新媒体的历练,再回流到传统媒体,这样的人才是更为珍贵的。因此,传统媒体要多多吸引和储备这类人才,做好选人的标准,这是人才回流战略的基础。
3.2 处理好岗位问题:人尽其才战略
吸引来或者回流的人才,要给其配置合理的岗位,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他们在传统媒体组织的某个岗位上也能够灵活、方便的实现其媒体抱负和理想,用合适的岗位和配套支撑体系为其打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彻底打破影响人才发挥才干的天花板。
3.3 处理好激励问题:价值匹配战略
人才的回归和人才的吸引都需要对人才价值给以充分尊重,不能拿与市场不能衔接的老一套规定来忽视人才的市场价值。因此,传统媒体应当尽快优化激励机制,对人才创造的价值在激励体系中充分反映出来,尽可能按照市场标准设立人才贡献和价值的激励水平。同时,还要用好激励的反向作用,给人才以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在高效率完成工作。
3.4 处理好市场问题:体制优化战略
传统媒体在全面转企改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建立符合市场标准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传媒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开放一些政策的限制,使企业能够享有和市场化的互联网公司接近的制度弹性和管理弹性,从而使传统媒体企业彻底去行政化,甩掉各种包袱,全力以赴向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媒体;商业模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一、博弈之下,纸媒商业模式基因重组
对于报业而言,多年来的商业模式一直依靠“发行”和“广告”这两条腿走路。但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诞生后,纸媒唯一的核心优势――内容,受到了严重冲击。由于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的单一,让纸媒在发行量已经触顶的现实下,面临着广告经营雪上加霜的困境。在种种因素促使下,传统纸媒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全球报业对于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在积极进行探索,并在业内掀起了一股热潮。
从目前报业与新媒体的博弈进程来看,报业进行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绝不是要取代传统报纸,也不是将报纸的原创内容移植到互联网上占领舆论阵地,其核心则是在纸媒优质内容基础上,通过多次利用和多元开发对原有盈利模式进行拓展,从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换言之,纸媒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能否很好地利用数字化深度开发技术,让纸媒原创内容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服务获得多次销售的机会,从而实现传统报业商业模式的基因重组。
(一)“付费墙”的利与弊
美国及欧洲报业最早进行了数字化盈利的探索,1995年1月22日纽约时报推出网站是其代表性事件。但数字化真正进展则是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最权威的发行量统计单位美国报纸发行稽核局(ABC)从2010年10月起改变了其发行量计算方式,将报纸的印刷版和数字版订阅合计发行量,
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也让人们享受到了免费的“新闻大餐”,但对报社而言,却意味着印刷版订户和广告收入的下降。为此,越来越多的报纸通过网络或移动媒体开始向读者竖起“付费墙”(Pay Walls)。1997年1月,华尔街日报网站设立付费墙,成为美国主流大报网站在内容收费方面的先驱,并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赢得20多万订户。默多克也于2009年5月12日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
由此可以看出,改变原先内容免费的战略,通过对内容收费并让其产生效益,已经成为许多报纸不约而同的选择。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付费墙”并非是所有纸媒的救命稻草,从目前看来,效果有好有坏,不少报纸在收费后流量大减、广告额下降,被迫恢复免费的案例也不在少数。2005年9月,纽约时报网站首次没立付费墙.然而却带来了网站访问量大幅下降,对当时主要依靠广告盈利的报纸网站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存2007年9月该网站暂停了对绝大部分内容的收费。
通过梳理全球报业在新型商业模式上的探索,可以看到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之中,几乎所有最大型报业集团都在建设付费墙之列,而且它们也无一例外地采取了一种可进可退的收费方式,以便必要时回到原有免费形式或进行必要调整。
(二)延伸价值链条,提供资讯服务
不少纸媒开始寻求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新型商业盈利模式。由于纸媒在经过多年累积后拥有庞大的原创内容资源,因此,将所有资源重新整合,在新型移动终端上,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或是提供及时、有效的资汛内容服务成为一种新型的盈利模式。
2002年开始,日本读卖新闻就和出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推出了“读卖PDA”业务,向无线局域网PDA用户提供24小时的新闻服务,这项业务的收费为每月600日元。另外读卖新闻还和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一起与奥林巴斯合作推出“H-Studio”,向手机用户传送各大报纸新闻的语音版。这成为早期纸媒通过延伸价值链条,创新盈利模式的经典案例。
我国的纸媒也开始了以资讯服务为核心,对新型盈利模式进行探索。如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夕,南方都市报在iPad上推出“广州亚运指南”客户端。结合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为用户提供亚运赛程、参观、赛事资讯,还有亚运场馆周边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信息。根据动态位置调用GPS路线导航,有查询电话拨打,同时具备中、英、韩、日四种语言。这款资讯服务类应用在iPad上收费1.99美元。在苹果商店上架不到一周,跃升体育收费类销售榜第一位,成为南方都市报第一个实现收费的产品。
(三)分羹新媒体广告市场
新媒体广告颠覆了报纸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报纸广告份额不断被蚕食鲸吞。在此背景下,纸媒开始打响自卫反击战。纸媒可以学习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优势,打造专业细分的网络信息平台,极力促成分类广告向网络平台的转移,或通过网络的二次传播提供增值服务,稳定客户资源,创新盈利模式。
在新媒体这一开放的网络空间中,用户通过超链接、搜索等穿梭于各大网站、各种服务和应用中。而互联网广告投放强调利用cookie等技术建立庞大的用户数据库,并针对目标受众进行跨媒体的、跨网络平台的跟踪性的、精准的整合营销。这种跨网络平台的互联网广告投放模式是与传统报业相对封闭式的广告营销完全不同的。
因此,报业流失的印刷广告大部分并未转投报业控制的新闻网站,而转向了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目前,部分美国报纸已经开始与顶尖级的互联网企业、广告网络公司展开合作,如纽约时报与GOOGLE公司合作进行网上广告经营活动。但是,这种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受众的报业数字营销才刚刚起步,数字化报业是否能在互联网整合营销平台中分得一杯羹,仍是一个未知数。
(四)基于数据挖掘的盈利模式
在分析纸媒广告收益时,不免要涉及到“二次售卖理论”。报纸的二次售卖指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对于读者数据的处理和重视将推动传统纸媒的巨大变革。而这正是报纸的软肋。读者是谁,在哪里,有何需求,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变化的过程、趋势等此类问题,基本上凭借一种定性式的估计。但现在,人类社会已从信息时代进入数字时代,并向智能化时代迈进,对纸媒传统的盈利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于一些高端报纸或者专业化明确的报纸,比如金融财经类报纸,在确保一定读者数量的前提下,更需要强调的是读者的质量和边界感。因此,纸媒需要对自有的数据库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通过数据库技术锁定核心读者,对行业或区域综合信息进行系统的整合,建立起分级管理使用的强大专业化数据库,可以大大提升报纸的营销能力。
而美国媒体研究机构PEJ也发现,2011年中,半数以上的报纸都开始做起数据生意,如根据报纸自身多年的数据积累,开办咨询业务,为商家、个人用户等提供网上咨询服务。盈利虽然不多,但是报纸能够借此成功盈利的比例却很高。
因此,要想通过数据库进行盈利,笔者认为纸媒首先需要构建读者数据库,要掌握详细真实的读者信息,并对行业或区域综合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起强大且专业化的读者数据库。利用品牌影响,报业机构在向社会提供专业数据库销售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读者共享数据资源,为其提供无偿服务。
其次,运用数据库技术,可以按照地区、收入、职务、年龄等条件,分类挑选需要的目标群体,对于广告主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例如,杭州19楼正是通过深度挖掘数据库资源,对所有用户通过年龄和需求这两个维度进行细分,让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效果更加精准,无论是对广告公司还是广告主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最后,在深度挖掘数据的基础上,纸媒可以对核心信息资源适当收费,以此聚合出庞大的数据库使用人群和数据平台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备的读者数据库,锁定核心读者,实现报纸的经营、广告商的诉求与读者偏好的三环重合。可以说,读者数据库是纸媒实现数字化盈利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完备的读者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基于传统的报纸发行、广告,提高报纸精准发行率和广告有效达剑率;也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读者人群,准确设计数字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项目,吸纳高粘度用户;还可以与其他行业如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机构展开信息资源合作,实现数字化背景下的精准营销,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
但是,对于报纸来说,要想依托数据而实现真正盈利,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面对:首先,纸媒需要整合各种渠道,为读者随时订报提供便利,提供全方位的订阅模式。其次,要解决数据挖掘的精准度问题,将订阅者信息进行细分,通过打标签的方式使数据库在构成和使用上更为方便,这对数据挖掘者有很高的要求,因为需要整合各种技术平台、数据平台,以及广告公司与广告主的需求。虽然面临两大障碍,但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盈利模式一但建立,除了广告方面的竞争优势,还具备提供更细分的增值服务内容。因此,对于纸媒而言,这条路是一条金光大道,只是有待于更好地挖掘和探索。
二、商业模式创新,悲观与乐观的争论
传统媒体的广告垄断地位已被新媒体打破,而广告主在做预算以及购买时,也更加注重多种媒介形式的组合,以此谋求传播效果最大化。而数字化是否能够拯救目前报业经营危机,最终还是要看其带来的利润是否能够弥补纸媒传统收入的不断下跌。
虽然学界对纸媒新型商业模式有不少悲观论调,如建议报纸向非营利或者低盈利的公共机构转型,但也有不同声音,认为应当将焦点放到如何促进纸媒数字化带来更多利润上。美国新闻研究所在关于报业转型的大型报告《下一代报业:转型的蓝图》认为,大部分报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只是“用新技术复制旧产品”,忽视了“非媒体消费者”的需求和“媒体消费者”的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报业必须采用新技术,增加互动功能、搜索功能、可扩展功能、可定制功能等,掌握数据库、网民交流、网上社区.-三种新的基础建构能力,生产“新闻之外的内容”来吸引受众。
虽然全球报业涌现出了不少新型的商业模式,但在最关键的、最深层的数字营销层面尚未突破。目前看来,无论新旧商业模式,广告始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受众付费阅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美国皮尤数据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等新兴媒体出现后,直接通过报纸等阅读新闻的受众数量在降低,但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获取新闻的人数却在上涨。而这类新媒体凭借新监测体系使得广告商对广告投放的精准度、收益更加关注,这也成为付费报纸发展的方向。但确定收费内容一定要慎重,要能准确判断哪些内容对核心受众来说最具价值,然后才能收费。读者细分也至关重要,既要划定核心读者,又不能将收费人群扩大化,流失潜在读者。
其次,对于传统展示广告来说,网络并非理想的传播环境。但网络也有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比如通过强大的数据库建设,能够使广告受众定位更加精准,内容高度对象化。与此同时,广告受众还能够一定限度地自主选择广告内容,有利于减低对广告的抵触。
综上所述,对于传统纸媒而言,在激烈的内容同质化竞争的今天,必须要提高信息质量、突出报纸特色、明确未来发展定位、打造不可替代的品牌才能够克服整个报业衰退期中的收费困境,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而在新型商业模式探索中,也必须要有清晰的发展路线和良性现金流,才能熬过这场没有硝烟的内容大战。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转型策略
融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相融合,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多种渠道的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然后再通过新兴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群体。媒介融合旨在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电视新闻的内容与形式。县级台电视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已经脱节,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一、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融媒体时代到来之际,传统电视媒体积极寻求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便更好促进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在媒介融合时代,提升传统电视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提升媒体的影响力。作为传统媒体,电视与互联网相比虽然观众接触的时间更长久,但传统媒体对信息交流传播的能力稍显不足。所以,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实现融媒体转型,从多种角度引导舆论传播,提升媒体公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群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
随着时展不断进步,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大众审美参差不齐,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有高有低,这就导致受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的内容与层次为适应广大受众发展得更加多元化,更加细致化,以确保内容独特新鲜,极大程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成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换句话说,向融媒体方向转型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三)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独特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使得这个行业存在很多问题。除了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同质化之外,广告内容在利益的冲击之下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所以为了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保证新闻节目拥有原本的价值内涵,也为了让人们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内容,就必须在充分发挥传统电视媒体特点的前提下,结合新媒体渠道促进融媒体发展,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最大价值独特意义,使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过程更加顺畅自然。
二、县级台电视新闻转型的具体路径与措施
(一)具体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媒体的飞速成长,单靠传统的媒体难以负荷丰富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新闻网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使得新时期媒体的信息来源更加复杂,受众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体向一个新的阶段转变,这个新阶段便是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电视新闻节目的性质逐渐偏向综合性媒体,增加了许多多元化的内容,但是改变的本质仍然是故步自封的传统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因特网的出现推动了信息传播路径的变化,使得受众与信息资讯更加接近,内容更直观,而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更加具有主观性,这将极大程度地动摇着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为了振兴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也迎来了生机和活力,在融媒体的发展道路上,实现新型电视新闻节目转型。
(二)措施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伴随着时展,许多无良的媒体为了收割版面故意一些夸大虚假的内容,只为吸引受众关注获取流量,作为县级电视台必须坚持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媒体中占领舆论最高点,牢牢把握自己的特色,有力展现公信力和影响力,维护官方媒体的形象与原则。防范各类虚假新闻对社会公众产生负面影响,县级电视台更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借助电视新闻节目及时权威信息。从专业官方媒体的角度,突出新闻的导向性与社会性,充分发挥融媒体时代整合资源的优势,使新闻报道更加深刻有内涵。(2)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作为官方媒体有些记者会把报道重点放在国家政策和领导讲话上,对基层这一角度的报道内容略显不足,内容无法贴近受众生活,就会导致传统媒体与人民群众逐渐疏离。新媒体具有多元化、交互性强等特点,为电视新闻贴近群众扎根基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县级电视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独特的地域性与亲民性,不仅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又能贴近人民群众身边的基层生活,这就要求作者要把握好这一优势,关注民生反映民情,拓宽传媒渠道,反映实时民生热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抖音、微博、公众号等近年来新兴的媒体渠道增加与受众的交互与反馈,贴近传统电视新闻与人民群众的距离。(3)注重优秀新闻人才的培养。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造成信息鱼龙混杂难以辨别其真假,导致部分新闻丧失权威性和公信力,使许多受众产生抵制心理。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需要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与专业修养,首先要明确新闻人应具有的正确价值取向,提升政治敏感能力,正确解读国家的重大政策,始终保证新闻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增强作为新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要具备抓住新闻重点、把握新闻热点、及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专业素养,能够从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流中发掘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最重要的是,作为新闻采编人员要实现采访采写、拍摄、编辑制作、新闻为一体的多项技能,可以保证第一手资讯能够及时报道发出。融传媒时代对传媒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如果新闻人才能够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色,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利共赢,可以为县级台电视新闻作出积极的创新,也为电视台的发展开辟道路。(4)创新传播方式方法。长此以往,县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采用单一频道的电视传播方式,采用单向辐射方式,在固定频道向电视观众定时播送新闻,这种传播方式缺乏交互性,新闻传播的效果也十分有限。现如今是媒体融合时代,县级电视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勇于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平台、增加视角,全面创新新闻节目,以便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节目体验。制作节目时多参考“大数据”“云计算”等、制作出更符合受众群体需求的电视节目,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电视台进行良互,在新媒体这一新兴渠道中受众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另一方面县级电视台可以增加与更多的网络媒体合作,拓宽信息交流的渠道,创新传播方式,促使受众潜移默化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电视新闻节目对受众的影响力。
三、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问题与反思
(一)县级台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问题
首先,传统媒体的发展占据了主导地位,僵化的发展理念同时僵化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模式,县级台在这样的传统背景下,发展活力也略显不足,在这样的模式下电视台中有许多工作人员缺乏忧患意识,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还缺乏工作积极性。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改变目前县级台进一步发展的困境,融媒体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与其他省级卫视台和央视相比,县级电视台的发展规模受到极大的限制,更不能有效扩大受众群体,这已经成为县级电视台发展的最大问题。另外,县级电视台自身短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严重限制其发展,最大问题就是广告内容在利益的冲击之下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严重影响受众的信息获取。其次,在融媒体时代,我国新兴的电视产业体系逐渐浮出水面,我国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促进了电视产业体系的出现。这一新体制不仅影响了体制内资源的配置,而且有助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收入渠道。过去的电视产业体系缺乏市场主体、运行模式落后、盈利模式单一等弊端,造成了传统电视新闻发展的局限性,制约了县级电视的进一步发展空间。这一新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信息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新型产业体系的形成。但传统的电视新闻产业缺乏与受众的交互性,缺少有效反馈,还存在盈利形式单一,运行模式落后等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进而限制了县级电视台的进步空间。
(二)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转型的反思
首先,在电视新闻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将着眼于新媒体的传播,因为新闻人已经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现状和形态有了深入的探索,但实际上除了这些固有的问题之外还有其他外部的因素影响着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整合和发展。在向新媒体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显化的问题。传统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规模和速度都难以追赶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融媒体发展的新时代,多样的新媒体渠道还有可能限制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其他媒体的发展。这样会导致电视新闻发展的缺点越来越显化。其次,多种形态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使得新闻受众呈现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的是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导致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产生怀疑,媒体市场动荡不安,信息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传统电视媒体要积极转型,否则会渐渐跟不上融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行动起来,才能根据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找到最适合传统媒体发展的道路,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改良,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的价值,这样才能利用新媒体渠道实现全面的资源整合,这对改进我国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有很大的帮助,为传统媒体注入新鲜的生机与活力。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呈现出媒体融合的趋势,极大程度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按照要求到2020年底,县级媒体中心已经基本覆盖全国。要充分发挥县级台媒体中心的发展优势,做好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工作。媒体中心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形态,应结合本县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新媒体的发展思路,乘着融媒体时代的春风,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积极转型。更好地提升电视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力,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综合媒体的转变,以建立独具县级台地方特色多媒体有效融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文.融媒体时代县级台电视新闻栏目发展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009(017):107-204.
[2]周勇,何天平.重回内容价值: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路径与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7(5).
[3]李远.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变革与发展[J].视听,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