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设计研究

创新设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设计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设计研究

创新设计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过街设施;模块化设计;创新设计;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过街设施与交通现状调研

(一)城市交通现状总揽: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拥堵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障碍。交通拥堵不仅给出行者造成了时间上的延误、经济上的损失,还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庞大无谓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面对愈演愈烈的交通拥堵、人车抢道的现状,我们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据调查,城市居民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动车、外来人口激增、道路资源(过街设施)增长滞后、公交系统不发达、停车系统匮乏、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无明显界限、交通事故频发等;故此,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建设立体化交通设施等措施的设立迫在眉睫。

(二)过街设施现状调研:公共设施设计理论体系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与推动下不断突破与完善,其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也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进而拥有城市枢纽的美誉和社会的主导地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公共设施设计的立足之本,亦是设施设计诠释新命题的设计基点。城市过街设施作为主客体跨越障碍的通道,回归设施设计本身,具体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彰显了技术层面和思想层面的思维创新。在我国城市混合交通的环境里,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交通出行需求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人群密集形城市聚集区域,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尾气排放、噪音污染、道路拥堵、交通瘫痪、安全隐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交通恶性循环与人们内心对便利出行的渴望形成强烈的反差,矛盾激化、冲突增加。

(三)街区问题实例分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私家车持有数量的不断提高,沈阳市道路交通问题愈来愈严重,人车混行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持交通顺畅,保障行人行车的安全,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有关部门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2016年11月15日上午10时许,在沈阳马路湾202医院前端三角地带,我驻足了三十多分钟,只见人群在机动车流中冒险通行,一些行人过街时左顾右盼、见缝插针,人车抢道、人车混行现象频繁。据观察统计,人车混行的状态几乎每两分钟就到达一次高峰,由于此地没有任何过街设施和安全指示,极其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为人车通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如图1、2、3)。人车混行危险大、各行其道才安全。通过对人群的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于此地带的过街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如图表所示:人们在过街时最为看中的是安全性与便捷性,大多数行人认为应该建立人性化的立体过街设施,现实需求与研究价值的不谋而合,可见为保障过街安全并且顺利快捷的到达目的地,立体化过街设施的设立势在必行。

二城市过街设施创新设计概念的提出与应用范围的锁定

(一)过街设施创新设计概念的提出1.生态能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就城市过街设施设计而言,利用生态能源对噪声、尾气等污染加以合理化控制,不仅可以节约设施建设成本,还能够大力释放生态效应,降低环境污染率,加大交通设施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将生态能源优势转化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从这一设计理念的内涵来看,其不仅顺应中国传统的人文观念,而且更成为现今中国社会状况的需求。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设计体系和通过设计引导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均有积极的意义。2.公共意识行为由被动受控转化为主动吸引:公共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习惯于”对过街设施的设立视而不见,无视规则制度的存在,冒着危险肆意在车流中穿梭,或许个人效率有所提升,但却扰通秩序、给交通安全带来威胁。鲁迅先生曾言,“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在五千年中华迈向现代社会的关键节点上,“立人”之要在于培育公共精神、涵养公共文明,城市过街设施的创新设计致力于人性化功能的体现,承担着文明“诠释者”的社会使命。我们期待的伴有城市化品质的生活与优质的城市过街设施的设立有着微妙的联系,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社会行为习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及自我约束能力,使得过街设施的设立不仅是冰冷的陈设,更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城市风景。3.人车混行的交通状态转化为以人为本的绿色出行体系:绿色出行是现今社会极力倡导的交通方式,绿色出行的交通模式体现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等方面。过街设施建设是解决人车混行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道路畅通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道路畅通又是绿色出行的核心:一方面是为了减少交通拥挤,提高出行效率,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促进环境友好;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建立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从行为心理学原理出发,绿色出行便于减少出行距离的心理落差,营造到达感并兼顾交通功能,构建真正人性化交通模式,为出行者提供了更多样便捷的交通选择方案。[1]4.过街设施由“冰冷陈设”转化为体现城市文化内涵:伴随着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与功能划分的逐步出现,不少设施形态变得单调乏味,死气沉沉。值得注意的是过街设施并不是孤独静止的陈列展示,应把设施与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感受和实施;其设计应富于生机和魅力,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饱含人道主义精神去打动人,即设计中的以情动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强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这样这门实用的艺术学科才能发挥其最大潜力,使得公共设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凸显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2]

(二)应用范围的锁定:在交通设施的设计与设立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大型道路的空间开发与设施建设,但人口相对集中、流动性较大的小型道路的过街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通常被相关部门忽视,这一普遍现象必然导致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并为公众带来严重的心里落差,也间接导致了公共意识和道德素质的下滑;为此,本文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公共设施设计与设计实践,提出了小型街区及道路、不规则地形的过街设施的创新设计概念,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构思。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型路段的交通问题,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交通设施设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与关怀。

三城市过街设施创新设计的选题依据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基点:“以人为本”作为当今设计界与消费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后工业时代特色,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综合了设施设计的安全性与社会性,在设计中注重其内环境的扩展和深化。城市过街设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加贴近行人的内心需求,满足过街行为舒适度,更是提出了顾全大局、层次丰富、人与环境互惠互利的设计要求。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日益拥挤的交通环境里,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设施是真正体现出对人群的尊重和关心,同时也是最前沿的潮流与趋势。

(二)以和谐为契机的设计观念:和谐化的过街设施设计就是要求设计者将设计的重心从有形的过街设施个体转移到“人”、“设施”、“环境”三大要素之间两两相交的关系上,将设计的着眼点置于研究公共空间里设施单体本身,单体与系统,设施与人,设施与色彩、环境的配合关系。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寻求平衡,构建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最大化实现设施的功能价值,满足人们对于功能和情感的双重需求,演绎出具有时代特色、地域文化,又蕴含丰富情感和强大功能的和谐整体。

(三)以疏导为主旨的设施建设:城市过街设施作为设施化设计的一种,应突破自身设计范围,积极寻找并吸取其他设计领域的养分,以绿色环保的技术支持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基础,构建社会和谐氛围。同时,城市过街设施的建设还应以融汇人文思想为设施设计的发展方向,引导行人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疏导交通,缓和交通矛盾的现状,解决交通实质问题。通过对崭新的技术形态的驾驭,使公共设施设计领域得到拓展。

四城市过街设施创新设计

(一)工业化、标准化的安装模式:城市过街设施设计要以多变的模块组合适应不同的道路形态,就此转变设施设计的工业化与标准化观念,使其具有综合归纳效用和相关可行性:工业化是指过街设施构件或单元模块能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设施安装组合的标准化适合于大批量加工制作;标准化一是追求过街设施设计为方便人们出行,建立绿色出行体系而建立的标准;二是达到行业标准或是国家制定的使用标准,通过全面性的考究,实现城市过街设施标准化的安装模式,完善交通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发展。[3]

(二)模块化、系统化的设施组合:公共设施设计模块化的概念是指造型相同或相似、功能独立并具有一定关联,整体的形态链条符合一定的几何连续性,经过拆分重组构造出不同的设施形态,延展出不同的设施功能,形态相同或相似的模块单体在设施组合中可以通过互换位置或更改排列顺序来实现整体性变化。模块化的组合方式可以变化出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同时模块化设计理念应用于设施设计中可对设计资源进行简化整合,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宏观诉求。[4]

(三)艺术化、景观化的设计氛围:现代公共设施设计已不单单是孤立的单一化的产品设计,它已越来越融入环境的整体设计之中,是城市细节的体现,公共设施如果设计不当便会影响整个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公共设施设计越来越重视单一模块化设计后的规划与组合,每一个设计模块也不仅限于一种形态与色彩,而是形成一个系列,力求视觉效果多样化,在环境中起到调节作用,活跃了景观的氛围。城市过街设施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同时又要展现公共设施的艺术化与景观化。设计精美、品质优良、内涵丰富的过街设施不但能服务大众,还能提升城市品味,愉悦人的精神,增强人们的审美情趣。因此,城市过街设施设计不仅仅限于满足功能的需求,而是用更加艺术化、景观化的方式来处理,使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打破常规设置概念,起到扩展景观空间,美化公共环境的作用。[5]

(四)无障碍设计的分析与应用:无障碍设计是社会弱势群体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为保障人们正常方便生活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们道德素质,培养全民公德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系统中,过街设施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交通权利,尤其突出对老、少、病、残等特殊群体的照顾,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如坡度不大的坡道,方便轮椅上下;对于受周边环境所限无法伸展的天桥则应安装垂直电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舒适的过街环境,还可以在天桥安装遮阳避雨顶棚,以免行人日晒雨淋,极大地保证了行人的安全。[6]

创新设计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色产品包装;福鼎饼花;包装设计

地方特色产品作为旅游伴手礼,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消费者更加注重伴手礼所蕴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而产品外包装是传达商品特色和文化的直接窗口,因此,地方特色产品的开发需要在提升产品质量、开发种类项目的同时,着力打造包装特色与文化,注重产品包装与当地特色文化、人文资源的结合,以此提升产品辨识度,传播地方文化,满足消费者丰富的旅游伴手礼消费需求。福鼎饼花是福鼎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也蕴含了福鼎深厚的文化风俗。提取传统饼花元素,将饼花元素在福鼎现代产品包装中加以应用,符合了现代旅游伴手礼的产品包装设计的基本思路,但在运用时,不应拘泥于一味再现传统饼花包装形式和风俗,而更需注意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对于包装的需求,并对从饼花中选取适合现代审美与消费需求的元素进行创新设计。

一、福鼎饼花再应用基础与价值

(一)审美观念与市场需求的转变是饼花再应用的基础

福鼎饼花是福鼎自清末立县以来便流传于当地的特色礼品包装,虽然饼花已逐渐淡出市场,但通过近些年的保护和宣传,越来越多年轻人认识了饼花这一传统包装方式。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运用传统元素进行包装设计,在包装中融入中国传统思想的设计理念已深入人心,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甚至普通民众开始重视产品包装中的传统味道。民众审美观念的转变,给福鼎饼花的再运用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基础,使饼花在现代产品中的运用成为可能。

(二)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呈现是饼花再应用的价值

福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其中,槟榔芋、白茶、四季柚和海产品被称为“福鼎四宝”,它们以及相关加工产品受到了游客的喜爱。然而福鼎特色产品的包装目前还比较简单,大多是小贩们在街边散卖的散装产品,或只是在包装袋上加以简单的文字介绍和各自店家、厂家的名称,缺乏设计感。虽然也有些注重产品包装的厂商,请来设计师,做出了精致的包装,包装风格却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包装十分雷同,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与现代包装形式不同,饼花包装有着悠久的历史,造型极具地方特色,在其发展中也由饼花衍生出诸如儿童赛饼花、外舅送外甥等在当地广为流传的特色文化习俗。[1]将传统饼花在福鼎现代产品包装中加以应用,能够很好的将旅游产品产业同文化结合,提升产品价值,发扬文化的魅力。

二、应用思路

虽然饼花曾是当地畅销的包装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饼花受题材、工艺、材料的限制,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于包装的需求,逐渐被市场淘汰,其盛行时所衍生的传统习俗也不复存在。这些因素使得传统饼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注定饼花无法完全以传统的图案和风俗重现于包装市场。因而,在现代产品包装中,原封不动地照搬照用福鼎饼花元素必不可取,只有将其传统构成元素、包装思路甚至是销售模式进行提取、整理,并加以创新再设计,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包装产品。

(一)借鉴构成形式

1.构图样式的借鉴:福鼎饼花从外观形态上可分为“团式”“美人式”“八果式”“八景式”“斗方式”“孩儿式”等六大类。所谓“式”指的是饼花的外轮廓造型。例如:“团式”为圆形;“美人式”为年轻女子形象;“八果式”为水果造型;“八景式”为风景、建筑形式;“斗方式”为四方形廓;“孩儿式”为孩童造型。除此以外,还有“蛋式”“双美人式”等种类。[2]不论哪种款式,图案内部的构图都较为饱满,画面安排均衡、注重疏密对比。这些独特的款式,是福鼎饼花特有的样式,也是饼花的趣味性之一。在制作现代福鼎特色产品包装时,可以借鉴福鼎饼花丰富的外轮廓思路,结合产品的特征、用途,根据产品的尺寸、大小、形状,创造出适合产品内容的全新轮廓样式。2.透视手法的借鉴:福鼎饼花的透视方式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同类艺术的标志。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福鼎饼花的透视方式也同样讲究散点和多点透视的方法,有些甚至采用平面化的形式,富有极强的装饰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鼎饼花打破了近大远小的构图形式,有许多样式都呈现出画中有画的巧妙构图。其中最具趣味的当属“美人式”、“孩儿式”,它们以戏曲人物场景为近景,美人或孩儿为背景,台上的人在唱戏,画面之外台下的人在看戏,台后还有一个同时看着戏台和观众的人,而在演员、观众、美人、孩儿之外,看饼花的观众又在看着这一切,似与美女小孩一同看戏,又似旁观者身份洞悉一切。[3]这种画面给观者传达的趣味感和参与感是福鼎饼花的特色,也是现今进行福鼎特色产品包装时值得借鉴的一种表现手法(如图1)。3.造型风格的借鉴:饼花的线条大多简练有力,人物造型夸张,注重写意。福鼎饼花的人物形象或许称不上精细,但简练的笔法概括出来的人物性格特征却十分到位和传神。[2]与人物相对应的,画面中其他景物和道具也采用了平面化、装饰化的处理手法,融合了浪漫与想象,使画面生动而富有装饰意味。这种处理手法在今天的平面包装中仍然值得借鉴,因而设计师可以吸收饼花造型元素,通过新的设计手法加以表现,创作新的包装图案。4.色彩搭配的借鉴:传统福鼎饼花大多使用纯色,色彩饱和度高,用色大胆明快。相互搭配的对比色,通过黑色线条的调和,使得画面整体感觉充满了喜庆欢快的民俗味道的同时,又不失视觉上的和谐(如图2)。现代包装设计中可以参考福鼎饼花的配色模式,采用类似的配色手法,凸显民族特色。饼花独特的构图样式、透视手法、造型特点和色彩搭配是福鼎饼花显著的特征,这些构成形式值得设计师运用新的设计手法进行解构并加以重组,使福鼎现代的地方特色包装在满足现代设计美感的同时,体现传统地方特色。

(二)创新创作题材

福鼎饼花所描绘的题材大多取材于传统戏曲。遗憾的是,现今戏曲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年轻人不了解戏曲,也就很难从戏曲题材的饼花中获得审美共鸣。饼花中蕴含的一些吉祥寓意,虽仍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类似多子多福一类的吉祥题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不再是生活的主要追求,也就无法激发人们更多的兴趣。题材的单一无法满足现代人们丰富的精神文化需要,饼花也就自然成为了鲜有问津的包装方式。因此,在现代产品上应用饼花,最为重要的就是创新题材。1.以旅游景点为题材:福鼎美丽的自然文化旅游景点是吸引游客来此旅游的关键,但美丽的风景最终无法带走,只能透过图片或影像的方式加以纪念。因而,设计各类特色产品的通用包装时,可以借鉴八景式,以福鼎现今的热门景点为新的原型,创作出新的八景主题,作为外包装的装饰图案,既能展现福鼎饼花和旅游文化,又迎合了市场需求,增加了旅游产品包装的收藏意味。2.以产品特点为题材:地方特产的独特性是其吸引游客们购买的关键,然而游客对于产品的了解却不一定十分深入,可以将产品特点作为创作题材,传达产品相关信息。例如槟榔芋是福鼎土特产,芋头质地松软,香味浓郁,适合制作成各种芋头原料的加工食品,福鼎芋头酥就是其中一种。加工产品芋头酥的外包装可以采用孩儿式的构图方式,将近景传统的戏曲题材进行替换,绘制一些描绘人们收获芋头的插图,这样消费者一边品尝芋头酥,一边看着画中同样在品尝芋头酥的人们和看着人们吃芋头酥的小孩,三者间形成一种巧妙的互动。打开产品的内包装,分装产品的小包装插图还可以设计成体现产品原料的“芋叶式”,再结合绘本的形式,绘制一些有关福鼎槟榔芋头的介绍,使普通的芋头酥包装内部也更具特色。(如图3图4)

(三)借用销售方式

1.图案数目与产品数量的关联福鼎饼花不但仅仅只是作为装饰,饼花上的人物数量还被用来标示月饼重量。旧时1斤相当于16两,画面上的一个人物则代表里面有4两饼,两个人物为半斤饼,最大的是画有16个人物的4斤饼,这种约定俗成的标注重量的方法,也成为福鼎饼花的一大功能特色。[4]这一有趣的标示方式如果应用到现代产品包装中,将一些图案元素重复,建立图案数目与产品数量的关联,以图案数目标识产品的数量或重量,相信一定能够增加产品包装与消费者的互动和趣味,同时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传递饼花的传统习俗和信息。2.成套包装与系列产品的结合传统饼花包装经常会成套出现,吸引人们为收集全套包装而购买相应的产品。这种包装促销方式在现代产品包装中仍然被沿用。因此,开发借鉴传统福鼎饼花的成套系列图案,作为福鼎地域某一特色产品的系列包装,统一产品的风格,使成套包装与某一特色的系列产品结合,增强产品的系列感,激发消费者成套购买产品的欲望。

(四)改革工艺材料

上海洋版机印戏文画在民国后期进入福鼎市场后,因其色彩鲜艳、价格便宜,逐渐取代了制作繁琐的“木刻饼花”。[5]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刷工艺技术的提高,包装的材料已经不再是当年饼花仅能够选择的纸张而已。玻璃、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天然材料……,这些材料相比于传统纸质包装,更能够对产品起到保护作用,甚至能够相对延长产品保质期,也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在现代福鼎特色地域产品上应用饼花元素进行包装,应当要选择更为先进的工艺和更为丰富的材料,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伴手礼产品包装在保护性和便携性的需求。例如,福鼎面茶糕是由糯米、白糖、熟猪油、红茶水制成的传统福鼎的特色小吃。然而它的包装一直都采用传统的简单纸包形式,仅仅只是在纸上印上面茶糕和厂家信息,这样的包装虽然充满传统味道,但消费者无法包装上获得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很难从包装中感受到面茶糕背后制作者精心制作的手工价值,也就无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这样的产品上应用饼花元素,若仅仅只是加上饼花的图案,不改变包装的材质,则仍旧无法在视觉上传达产品原料的天然和纯手工制作的特点,相反,如果能够采用更为精致的天然材料,配合描绘饼花图案,便能通过包装的质感很好地体现产品特征。

三、结语

福鼎饼花作为福鼎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将它运用于福鼎特色产品包装中,既能够提升福鼎特色产品的文化内涵,突出产品的地域性,使福鼎特产在外包装上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产品,然而福鼎饼花的运用不能只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应当开阔思路,通过对饼花特点的继承和形式内容的创新,使福鼎特产在外包装上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产品,也使福鼎饼花以新的面貌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给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龚晓田.福鼎饼花习俗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传统民俗、民艺的共生与互动[J].集美大学学报,2014(10):29-33.

[2]王晓戈,龚晓田.福鼎饼花及其地域文化特色[J].装饰,2010(4):100-101.

[3]杨永智,王晓戈.两岸民间艺术之旅——木版年画[M].福州:海风出版社,2012:142.

[4]林高峰.福鼎民间文艺资源初探[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2-113.

创新设计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校标;文化解读;问题与原因;建设思路

一高校校标文化现状

很多高校在成立一开始就设定了校标,在制定校标以后,要使其被公众信任,就要提高宣传力度,所以其稳定性和一贯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现在很多学校并没有充分重视高校校标文化,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另外,还有学生缺乏对高校校标的了解,对其重视力度不够。对于校标来说,它是高校文化和精神的代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无形财产,因为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导致其重要性降低。

二高校校标造型创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校标造型缺乏社会服务意识通过调查高校学生可以得知,大约一半的同学不认为学校的校标反映了社会服务意识,大约有一少半同学认为高校校标不能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因为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我国的高校更注重德行培养,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学生和有伦理的学生而采取多种措施,却忽视了在我国的传统教育里,要为社会需要人才奠定基础。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换成大众化阶段,而高校精神也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二)高校校标造型缺乏对学术自由的反映经过调查高校学生可以得知,有一大半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校标没有反映学术自由精神,还有一少部分人认为学校的校标没有反映人文特色。对于高校来说,它本身是一种学术组织,所以要具有学术自由特征。对于一个高校来说,如果缺乏学术自由意识,教师就难以进行学术创新,更不用说和学生进行交流了,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高校和学者必须充分重视学术自由,实现学术发展,在校标设计时充分重视学术自由。(三)高校校标造型缺乏视觉形象特色通过调查高校学生可以得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校标设计缺乏特色,感染力不强。事实上,很多高校的校标没有深刻的内涵,对文字、图像的运用不合理,没有充分反映学校的特色。在设计校标时,一开始就要充分重视对学校的特色反映,丰富其内涵,对设计稿进行仔细斟酌,一旦选择最佳设计稿,不能随便更换,更不能随意丢弃。另外,因为校标是学校的一种形象,就要加大宣传力度,在校园随处可见校园标志。一个好的校标会让人看到这一标志或相似标志时就想到它,因此,各个高校在设计校标时要充分重视其视觉形象特色。比如,中国大学标志造型图章化严重,形成一种误区,是学校、协会的一些组织形象就一定有图章化的元素,现象十分“恶俗”缺乏创新突破、缺乏国际化的设计语言、缺乏专业性、缺乏特色。

三加强高校校标文化建设,合理设计高校校标措施

高校校标是高校的无形资产的一种,但是我国现在很多高校缺乏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导致校标经常被其他人随便使用,近年来,国家的校标侵权案件越来越多,因为缺乏相关法律,所以很多高校难以对违法的主体追究责任或要求赔偿,难以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所以必须合理管理高校校标。在管理高校校标时,各个学校的管理者要通过文化导入,积极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到管理过程里,通过师生共同理解,加上认同,那么校标就可以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一)加大对高校校标的宣传力度,提高高校校标设计的创新性要想防止高校校标被侵犯,防止学校合法权益被侵害,就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另外,在设计高校校标时,不能一味模仿其他高校的校标,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体来看,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开展宣传教育:第一,要加大对校标知识文化和设计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这一做法可以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集思广益,收集各种新颖的设计稿,提高校标设计的创新性。另外,通过加大对校标文化知识的宣传力度,可以防止校标这一无形资产被侵犯。第二,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高校校标的影响力,对于学校来说,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领导和教师的重视力度,把法律保护和师生职工个人保护有机结合,进一步创造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氛围,有利于更好的创新设计高校校标。(二)建立和健全高校校标的管理对于一个高校来说,其校标是一种特殊的标志,它不仅凝聚了高校的发展历史,还体现了高校的丰富文化,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不过,在实际的高校发展中,很多乱用高校校标设计稿的问题出现,所以,必须建立健全高校校标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为高校的校标设计提供保障。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措施:首先,要在学校中建立对学校校标的内部评估机制,要想提高校标造型设计的创新性,就要利用学校的校标内部评估体系,学校的有关部门要组织学校师生评价不同的设计稿,利用调查问卷等形式评估不同的校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学校的资产部门通过价值评估体系的作用可以反映出对高校对校标设计的重视力度,为高校的校标变动和实现产业化提供一定的依据,有利于合理管理高校校标这一无形资产。第二,高校的校标在注册以后,这就是一种知识产权,同时也是一种视觉文化形式。高校校标之所以是一种无形资产,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知识产权。校标是学校的标志,应该在使用时加以规划,不能随意让个人使用校标。另外,在确定了设计稿以后,要想充分保护学校的校标,就要注册校标。尽管这不是一种商业化的标志,但通过注册才可以保护高校的校标,有利于设计高校校标创新。第三,要设置合理的高校校标保护的专门机构,设置高水平的高校校标设计小组,充分运用其专业知识,提高高校校标设计的创新性。另外,要加大培训力度,和其他高校的校标设计小组加强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高校设计校标的创新性。(三)加强对高校校标视觉形象设计的重视力度通过有特色的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的高校校标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全体师生形成一股凝聚力。所以,在设计高校校标的过程里,要注重其视觉形象,突出校标的特色,通过视觉冲击,创新高校招标设计,有利于在社会上提高影响力。比如,作者创新设计的青岛高校心理健康研究会标志打破了图章化的传统,就是一种很好的探究形式。(四)加强校标图像与民族汉字的有机融合在设计高校校标时,不仅要注重校标的图像设计,还要加大对文字的重视力度。高校的校标包含了图像和文字多个部分的,它可以反映高校的办学特色,反映高校的办学精神。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校标设计方式比较多,举例来看,有汉字形、自然形、人物形、动物形、几何形、花木形等多种形式,而汉字在校标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传递视觉信息,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以汉字为母体,和装饰字、书法字和变形字等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有利于设计有特色的高校校标,体现高校校标的民族特色。

四结语

高校的校标是其灵魂所在,有利于提高高校文化感染力,增添生命力,有利于更好的反映高校校标设计进程。在我国高校发展进程里,高校校标体现了设计时的复杂性,而我国目前的高校招标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创新力严重不足。所以,要通过多种措施提高高校校标设计的创新性,发挥高校这一无形财产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相关措施,为高校校标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英.校徽的文化力研究——以石宣中学、龙泉中学、双林小学等五所学校为例[D].四川师范高校教育管理学院,2008.

[2]潘道忠.中国高校标志设计研究[D].苏州高校艺术学院,2007.

[3]谢小刚.高校校训育人功能和校训文化建设的研究——兼论中国高校校训现状[D].江西师范高校教育学院,2006.

[4]徐愫芬.我国高校校训的文化解读与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高校教育学院,2007.

[5]郑广成,许戈.高职院校智慧教室现代职业教育功能的探索[J].软件,2016,37(5):25-27.

创新设计研究范文第4篇

黑陶“鱼趣”的制作步骤:由于本作品的造型不同于传统的黑陶器型,不可能采用拉胚的方式制作,因此经过了多次尝试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现简单做一下介绍:在制作陶坯的时候,最开始尝试了拉坯法,先拉一个规整的形状后,再把它拉伸出需要的形状,结果没有成功。总结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拉坯法多是用于制作一些规则的形状,而且拉坯的时候会自然的产生一些弦纹,手工变形后纹样就被破坏了,效果不好;第二,制作出的坯体太薄,变形后容易造成坯体厚薄不均匀,在烧制过程中也容易破碎。本人最终选择了用灌浆法来制作黑陶“鱼趣”。先用陶泥手工捏塑一个实心的坯体,用陶拍把它拍结实,然后晾干,用石膏做出模型,见图3,然后用灌浆法做出泥坯,放在阴凉处大约10天左右,使其晾干,然后进行抛光。

在抛光的过程中,首先用毛刷轻轻刷坯体,再用粗毛毯摩擦,产生乌光的效果;其次用硬塑料软管,沿一个方向磨压坯体,产生亚光的效果;进行完前两种压光后,再用鹅卵石进行打磨抛光,使坯体光滑、富有光泽,见图4。烧制过程一共用了4天时间。因为制好的陶坯比较薄,瓶口又比较小,怕坯体爆裂,所以先用100摄氏度的小火进行了烘窑,烘窑进行了两天的时间,然后逐渐将温度升到800℃,并用砖头和泥封住窑门,使其完全封闭。

然后再抹一层填缝泥,并刷上泥浆,以达到最佳的密封效果,使窑室内的炉火与空气完全隔绝。最后待黑橡胶烧透后用水慢慢将其熄灭,产生浓烟,经过10个小时左右的熏烧,使坯体从内到外变成了通体的乌黑。等烧制的温度下降到100℃的时候,开窑取出作品。由于担心烧制时会有不成功的现象,所以在前期制作时我多做了三组陶坯。最后出窑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有两个有问题,其中一个烧裂了一道纹,我认为可能是太薄的原因;还有一个有点变形,鼓出一个埂来,可能是灌浆时不均匀造成的。其它几个烧制的都很成功,烧的很均匀,也很透,用小棍轻轻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响。

由于坯体是用灌浆法制成的,所以对黑陶的雕刻本人采用了硬刻法,即黑陶烧制好以后再进行雕刻。先把图案在纸上画好,拓印到黑陶上,然后用直刻刀将轮廓线和结构线刻画出来,突出纹样,从而拉开纹样与背景之间的层次,中间的鱼鳞部分采用点刻的方法,使整体产生浅浮雕的立体效果,然后做局部仔细修整。总体是和谐安静里透着活泼,在对比中变化无穷,在变化中又显现的和谐统一。雕刻好以后用红色和绿色矿物质颜料上色,待干后,做最后的修整。在本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以后,黑陶作品终于制作成功,见图5。

创新设计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品基因;创新设计;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228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某些功能单一,材质普通,外观简陋的产品逐渐遭到淘汰。科学的进步以及市场竞争使得产品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谁能快速的研发出新产品,谁就能快速的占领市场的主动性。然而新产品的研发不仅仅应该考虑到产品功能的创新,产品生产的成本,用户的体验都是应该考虑的主要元素。因为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在旧产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所以旧产品的优点需要保留,缺点也不要重蹈覆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产品研发的一个重要理念。

1 产品基因简介

基于生物遗传理论,人们提出了产品基因的概念。产品的更新一方面是因为原产品存在某些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某方面有了更好的设计方法,或者是创新的加入一些原产品所没有的元素,使得产品更加完美。在产品的创新设计中,为了使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人们,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成本,结构、工期、利润、外观等,这些都属于产品基因的一部分。从大多新产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原产品的产品基因在里面,除去少数新元素成分外更多的是优化产品的内部结构,将优化理念与原产品完美融合。产品基因概念的提出使得对产品的创新设计有了一个直观的思路。

2 产品基因的分类与提取

在生物遗传过程中,DNA是主要的z传物质,而基因则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其中碱基的种类又分为A、G、C、T四种。由于碱基数量多,排列顺序多言所以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物性状。通过研究基因的种类可以分析出物种性状,而通过分析生物性状也可以得出生物的基因。产品基因的分类与提取的原理也来源于此。通过分析产品的结构,原理,就能够分析出它的功能,反之现成的产品实例或实例种群进行功能分类、结构拆分和外观分析找出其对应的原理建立原理模型再按照原理模型将各功能设计、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进行分类归纳提取成相应基因。

2.1 产品基因的分类

(1)功能基因可以按照主要功能划分成相应的大类,然后再大类下再详细的划分为各个小功能,因为功能基因是产品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它是产品设计的最终要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功能的种类还间接的影响着产品的结构和外观设计,所以分类越详细越好。一般的产品功能可以按图1划分。

(2)结构基因会最大程度的影响到用户对同类产品的体验,较好的结构设计还可以很好的利用空间,减少外包装成本和产品重量,使得产品更加的小巧轻盈。还可以利用人们的使用习惯灵活设计各个控制开关位置,显示屏大小等。产品结构的划分和产品功能划分相同。

(3)外观基因最大程度的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如今的各个产品行业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相同功能结构的产品怎样才能俘获人民的心呢?当然是华丽的外观。新产品的外观设计不仅要有着新的元素,还应保留之前广受欢迎原产品的主要外观元素,比如超跑兰博基尼,每一款跑车都有着炫酷的机械外观设计,但每一款都有这其不同与其他系列的地方。

有分析可以的出,产品的结构由外观和功能决定,外观和功能大多是独立存在的,不同的产品对外观和功能侧重不同。比如科学实验道具主要为了满足实验的需要侧重功能,而儿童玩具更多是靠精美的外观吸引小朋友的注意。

2.2 产品基因的提取

产品基因的提取就是根据现有的产品,对其产品进行结构拆分,功能分类和外观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成功产品的结构,功能和外观进行分类整合,分析得出成功要素,以为后续的相应的产品创新研发提供相应数据。

3 产品基因在现代创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产品基因在现代创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有很多,这里以自行车为例。自行车的在历史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木轮车,铁轮车,链条自行车,以及划时代的充气轮胎自行车等,在自行车的产品基因中,因为其功能性强,所以对外观要求相比于功能和结构略低。自行车产品基因的分类中,首先考虑到用户的体验与要求,所以在新型自行车的研发中仍保留了充气轮胎的设计增加了额外的减震装置以优化骑行舒适度,保留链条元素,增加了变速装置优化骑行速度。这些在功能结构上的改进不仅不会影响到自行车的外观,还使得用户有更加舒适的骑行体验。在自行车产品基因的提取中,可以将销量较好的产品进行分析提取,比如默写功能,比如实心轮胎的使用,轴传动的元素的加入都可以进行基因提取,加入产品基因库以便后续进行分析。这些都是产品基因创新设计在实际中的运用。

4 结语

通过对产品基因在创新设计中的研究,分析了产品基因的分类和提取,提高了产品基因概念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冯培恩,陈泳,张帅等.基于产品基因的概念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4,38(10):1-6.

[2]杨金勇.基于功能表面的机械产品基因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