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 保护 传承 景观 规划

中图分类号: 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徽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黄淮平原的南端,隋唐大运河上重要的节点。自2010年至今,泗县围绕“古汴河”这一核心文化内容,相继开展了泗县古汴风貌区的规划、清水湾公园的建设,为迎接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近期又进行了隋唐大运河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保护整治实施工程;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举措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项目背景

1、泗县:

泗县,夏朝建制。汉始置夏邱县,后汉改夏邱县为虹县。634年,将虹县纳入泗州。 1680年,泗州城陷没于洪泽湖。1777年,乾隆年间,迁泗州州治于虹,虹县并入泗州。 1912年(民国元年)4月,泗州更名泗县,直属安徽省。废州制,改称泗县。泗县,因长期属泗州管辖,曾一度是泗州州衙所在地,故称泗县为泗州。

2、古汴河:

古汴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市),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全长4800公里;是我国隋代开凿的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通济渠:大业元年开凿的通济渠,从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从板渚引黄河水东南流,经成臬、开封、商丘、夏邑、永城、宿县,灵璧、泗县到盱眙北,达于淮河。通济渠在唐朝以后称汴河,北宋王朝时,通漕主要依靠汴河。

泗县古汴河:古汴河自汴京,由灵璧县虞姬墓入泗县境,东沿泗宿公路北侧穿城东注;城东段为东汴河,城西段为西汴河;在泗县境内汴河故道,河身尚存约26 公里,这就是“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风浪九天来”的隋唐运河的唯一残存段。泗县境内残存的汴河故道,历经千年,虽不通舟揖,却仍有行洪、灌溉之利。

3、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

2006 年5 月,国务院将京杭大运河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 月,国家文物局将大运河列入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确定了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近期方向。2007 年,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协调会在北京召开,决定将“京杭大运河”更名为“中国大运河”,把隋唐大运河扩充进来,新增了安徽以及河南部分地段。2008 年,由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会议暨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研讨会”,确定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后增补)构成“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

中国大运河遗产安徽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汴河)的主要组成部分,安徽段大运河遗产主要包括:水利水运工程(水工)遗址,在用水利水运(水工)工程,运河城镇、运河村落遗产,其他相关历史遗存四部分。

泗县运河故道属于在用水利水运(水工)工程,是安徽省境内唯一一段基本保留原状的有水河道,该段河道与江苏省泗洪县运河故道共同作为通济现存唯一一在用有水的运河故道,具有突出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二、规划建设时序及项目概况:

泗县以“古汴河”为核心内容的规划建设,始于2010年初的古汴风貌区的规划,2011年实施了风貌区内清水湾公园项目建设,在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的推动下,2012年泗县境内保护最为完整的运河故道也相继进入了工程实施阶段,随之而来的还有泗县大运河文化产业区的开发建设。泗县的古汴河保护规划建设工程正徐徐拉开帷幕。

1、泗洲古汴风貌区:古汴风貌区位于泗县县城二环以内,以老城为中心,包括古汴河、护城河、石梁河两侧绿地、清水湾公园,整个风貌区呈环形放射状分布。风貌区总面积86.80公顷,水面面积约11.94公顷,绿地面积约74.86公顷。古汴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护城河北接古汴河,南通石梁河,西北宽,东南窄;石梁河连接古汴河和护城河,是古汴河的支流;清水湾公园位于古汴河以北,石梁河穿园而过。

2、清水湾公园:清水湾公园位于泗县县城西北,为泗洲古汴风貌区的一个重要节点,石梁河作为泄洪通道穿越其间。公园总面积约32.62公顷,其中现状水域面积约9.49公顷。清水湾公园作为古汴风貌区的先行启动项目,具有地块较为完整,可实施性较强的优势,同时泗县城内无综合性公园,城市绿地无法满足市民综合游览休闲的需求,清水湾公园的建设势在必行。

3、隋唐大运河遗产泗县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保护整治实施工程:西起泗县城东护城河与运河交口处,经东十里长街至新濉河交汇处,总长约5.8公里,为国家确定的首批申遗点段。

实施范围主要以运河故道的河道为中心,包括两侧堤岸、两侧各15-30米重点保护区和150-300米一类建设控制区,总面积约370公顷。

三、文脉挖掘

以“古汴河”为核心的运河文化,在文化内容的挖掘上,始终离不开运河;城市滨水而建,人类依水而居,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存之根本,所有的物质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离不开水的滋养。泗县水网纵横,皆与古汴河相连。

泗县古城三河:护城河、古汴河、石梁河,是构筑泗县生态系统规划绿地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城市水环城、城环水、城水交融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河段。以三大水系为依托,通过对现状资源的整合,诠释古泗洲城的演变、隋唐大运河的兴衰、以及对相关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

古汴河文化,主要包括:隋唐大运河修建时间、起始点、变迁、修建场景展示、运口文化;隋炀帝下江南游船、驿站、行宫、自然风光、餐饮娱乐;大运河漕运、码头繁华的商业、出土文物等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泗洲城池文化,主要体现:城池历史沿革、城门、桥、纪念碑亭、重要历史事件等。古泗洲城,北门号迎恩门,东为永济门,南曰永泰门,西称永丰门。以北门为正门。

古泗洲市井文化,主要体现:民俗、宗教、戏曲、名人、诗词文化。其中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以文庙为中心的书院文化:根据《帝年纪略》和《泗州志》记载,泗州城内外有决科书院、龙泉书院、泗水书院等文教建筑。

以释迦寺为中心的佛教文化:据《敕赐释迦寺重修藏经楼施地围墙碑记》和《泗虹合志》记载,释迦寺大殿建于北宋英宗年间,原名寿圣寺,后明太祖朱元璋将其改为释迦寺,释迦寺原有殿宇两进,后有藏经楼,寺院内有银彀树、罗汉石、九欹松、琵笆井、香水桥、透亮碑、皂角树等。现仅存大殿一座,皂角树一棵。

四、空间规划

景观空间规划充分结合总体规划中的功能结构、用地性质,将古汴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水生态保持、景观空间营造、休闲游憩设施的布置相结合,满足人群休闲、健身、娱乐、餐饮等需求,将文化展示、景观观赏、休闲活动与经济增长相结合。

1、古汴风貌区:

古汴风貌区内三河交汇,相依相生,各有侧重。形成一片、一带、两点、两线的空间结构。突出泗县“水韵泗洲、靓丽泗洲”的滨水城市景观理念,以水为中心,形成“流动的古运河,悦动的古泗州”的空间形态,营造“水长、景深、水青、景秀”的空间景观特点,符合“人文、亲水、休闲、生态”的景观主题。

通过用地适宜性分析,运用起承转合的规划方法,将古汴风貌区分为4个主要功能区:综合管理服务区、开放休闲共享区、文化交流纪念区、自然休闲活动区;7个景区:西门景区、北门景区、东门景区、南门景区、漕运景区、游船景区、公园景区;20个景点:洋城春色、柏浦荷风、渔舟咏月、纶语佛音、汴水晴波、汴河亭曲、龙舟临流、汴水秋声、流水游龙、夏邱怀古、古泗起源、碧水浮烟、鸾凤和鸣、小桥流水、莺歌燕舞、古汴遗风、商橹吟风、隋堤烟柳、书院诗声、泗洲怀古。

2、清水湾公园:

清水湾公园是古汴风貌区重要的组成部分,陆地面积23.13公顷,公园秉承上位规划人文、亲水、休闲、生态的主题,将建设成为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游憩、观景的综合性滨水生态公园。

公园以虹乡八景为景观蓝本:虹乡八景之首“柏浦荷风”,以荷花为主题,营造滨水水上观景活动主题空间;“洋城春色”:以春季景观为主,表现湖滨芳草萋萋,春花争艳的景观特征;“汴水秋声”:石梁河古为古汴河的支流,河北岸以“芦花飞雪点渔蓑”体现秋季景观;塔:灵瑞塔,泗州志有记载:高三百尺,影投淮水。

清水湾公园依石梁河而建,石梁河的中段连接古汴河、护城河,两端连接新濉河和新汴河,是城市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空间规划首先解决其水利功能,保留其主河道泄洪,利用基地内鱼塘,改造作为景观湖面,既可对主河道洪水进行分流,同时又可承担水上活动、水生植物观赏等功能。将公园分成6大景区:饮食文化区、水秀表演区、儿童娱乐区、民俗文化区、水上活动区、综合管理服务区;12大景点:洋城春色、柏浦荷风、清溪烟柳、汴水秋声、灵瑞览胜、芳桥明月、山岚桃李、杉林翠岛、泗城拾贝、水秀风华、古汴胜景、双亭卧波。

4、隋唐大运河遗产泗县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保护整治实施工程:

泗县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依据上位保护规划,结合工程实施要求、实施限制要素,通过对现状调研、资源利用、用地适宜性等分析,设计以生态大绿地规划为基础,以运河保护为重点,将运口文化、十里长街、考古发掘点等重要的景观节点,以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为脉络进行贯穿,共同形成“一体两翼四区多点”的空间格局。

一体:运河本体;两翼:两侧绿化带;四区:运河本体展示区、滨水文化游览区、运河文化共享区、运河生态保育区;多点:隋堤烟柳、汴水晴波、杨柳依依、汴水秋声、漕运盛景、活力运河、十里长街、水木清风、古村烟岚、田园风光、桃蹊柳陌、古河探秘。

五、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是城市整体形象展示的重要途径;主要形象入口及主要标志性设施的建设是古城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规划滨水慢行系统和景观游步道、水上游览系统、增加游览趣味性;并在主要活动场地设计汽车和自行车停车场,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

古汴风貌区:环城路以内护城河段设连续滨水游步道;古汴河东段、西段,石梁河等滨水游步道与绿地穿插。主要入口形象展示如下:

东关桥:帆型雕塑。帆型纪念雕塑,既能体现象征漕运商船的繁忙,同时东关桥处于新老城区的交界处,又能寓意新老城区经济、人民生活一帆风顺,蒸蒸日上。

西关桥:沿西关桥北侧设计迎驾牌坊,作为隋炀帝下江南进城的纪念;同时作为古汴河和中大街的空间对景。龙舟船坊,作为水上游客服务中心和码头,利用驳岸高差,牌坊和龙舟错落布局,丰富空间层次。

泗洲桥:置一青铜鼎,与北门迎驾门正门的气势相呼应。

清水湾公园:复建灵瑞塔于园中,作为全园标志性景观。

清水湾公园:

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和道路性质,确定公园主入口;区分水系功能,设计水上活动项目。

交通性主干道二环路,不适宜作为公园的主要出入口,可作为辅助功能性入口。将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且联系城区主干道的阀南路,作为市区居民进入公园的主要道路,结合公园内部的功能,设置主次入口。园区内部设置一条主干道,由二级游步道形成游览环线,并在主次入口处设置停车场。

依据水体功能,内湖区域以观荷、采莲为主;外湖区域水上游船观光;局部与外湖水面相接处设置浅水沙滩。

3、隋唐大运河遗产泗县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保护整治实施工程:

利用规划城市主次干道路与园区相交处,设置主次出入口,换乘点、停车场等设施。

尊重现状场地肌理,沟通场地内部交通;在现有滨河道路的基础上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提高工作效率,节省造价;

结合电瓶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形成多样化的“慢游”系统。以滨河交通流线为主线,设置滨河绿道,通过新濉河大堤连接形成南北环线,宽6米,满足近期实施部分园区通行。同时满足30米保护范围内近期实施部分园区内的通行。

六、建筑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建筑是承载古城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满足现代居民的活动、休闲、娱乐的需求;景观建筑与管理用房、商业用房的设计采用仿唐古建风格;另外布置亭廊、轩榭、坐凳、指示牌、垃圾桶等满足游人休息观景活动的需求。

古汴风貌区城区段及清水湾公园内部建筑采用仿唐官式建筑,作为隋炀帝下江南的驿馆所在;东十里长街段采用仿唐民居风格,凸显自然纯朴的民俗风情。

七、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是古城空间意境的主要表达方式,其注重景观布局分区、景点和四季的变化;以体现隋堤烟柳的自然风光为主线;植物选择能体现古泗洲的乡土风物、地域特征的品种为主,自然混交林为背景,常绿色叶灌木为景观铺垫,并根据景区和景点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植物品种营造景观气氛,同时沿水边种植水生植物,既可弱化硬质驳岸,丰富景观层次;又可以起到净化水源、涵养土壤的生态作用。

1、古汴风貌区:滨河植物观赏带:植物以喜水湿的乔灌木、水生花卉等组合成多样的景观形态;同时考虑林缘线、林冠线的变化,设计垂柳、水杉林、枫林等植物形态。分为:

休闲活动景观林:春季观花景观:可根据花期的变化,设计不同的植物品种,营造小桥流水人家、落英缤纷的景观效果。夏季荫长景观:将景观空间由开敞引入幽深的过渡区域,同时又是人群林下活动休息观景的空间之一,地被采用耐践踏的草坪,上层空间采用常绿落叶乔木搭配种植。秋季色浓景观:以色叶乔灌木为主,营造浓郁的秋季主题景观。冬季幽香景观:香花为主,冬季初春腊梅梅花景观。

背景观赏林:风貌区周边地块以混交林为主,通过不同的主干植物来体现主题,下层以野生植物品种为主。

2、清水湾公园:公园植物以四季景观为特色,结合功能布局,分为:春季景观区:樱花街、玉兰坪、海棠坞、垂柳堤、杉林浦。夏季景观区:采莲湾、合欢堂、紫薇境。秋季景观区:榉树林、桂花坡、芦花荡。冬季景观区:暗香径。滨水景观带:鸢尾、菖蒲、矮蒲苇、千屈菜、莲花、荷花等。

3、隋唐大运河遗产泗县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保护整治实施工程:

植物生态群落规划围绕“隋堤烟柳”,以再现故道景观风貌为主题;充分尊重场地条件、功能需求,强调景观的原生态与野趣,注重自然生态的维护和修复。

具体措施:清理两岸杂草、次生林、芦竹,保留区域内的基本农田和自然生态景观;保留长势较好的成片杨树林,保护现有生态环境,优化沿河林冠线,形成片林景观;清除杂乱稀疏的杨树林,补植柳树等乡土树种;结合景区功能及文化内容,种植不同的景观观赏植物;保留故道内的芦苇,清除芦竹,种植水生植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依据景观布局、功能分区,确定植物景观的特色,分为:

滨水绿地景观带:依托运河故道水体两侧堤岸,依据现状植物空间特征,再现隋堤烟柳的景观风貌,共有:隋堤烟柳、汴水晴波、杨柳依依、汴水秋声等。

生态绿地景观区:依托现状农田绿地、水系、保护区绿带,将外侧绿地分为田园风光、生态密林、湿地丛林等。

休闲活动景观区:结合景区内展示区域的内容,分为林荫广场、疏林草地等。

结束语:

泗县古汴河是城市历史重要的见证,运河故道作为中国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段最重要的活的文化遗产,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者,有幸承担起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并参与其建设工作,应在保护运河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深入发掘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并结合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将运河遗产保护和景观游憩相结合,促进遗产地文化、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和谐演进。

在此,特别感谢泗县县委县政府对我们规划设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附图:

总图清水湾公园鸟瞰图清水湾公园照片清水湾公园照片清水湾公园照片

简介:

景观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内容;方法

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起步较晚,关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体系还不完善,这就导致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生态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面积较大,因此需要重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以现代农业资源为基础,依托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将乡村景观、经济生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从而打造出美的乡村,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打造美丽的乡村,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并将其与人类及自然环境有效结合,从而打造出一个具有人文景观风貌的乡村,为农民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1.2 尊重地域文化特色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保留乡村的原始风貌。乡村的民风民俗作为什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的保留这些历史宝藏,尊重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增加乡村的文化内涵。

1.3 可持续性发展

在当前乡村发展过程中,人们受制于社会条件限制,往往对自然环境资源利用较多,这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有效的保护好乡村自然资源,避免出现滥砍滥伐的现象,充分的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

2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2.1 村落景观

村落作为一个综合体,属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村落景观要具备较高的欣赏价值,以此来吸引旅游者,使游人能够享受景观资源。而且通过将社会、生态、文化和村落形态等诸多元素进行有效组合,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为乡村打造出适宜开发旅游的风景。按照物质形态来对村落景观的要素形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点、线、面等三种形态。

2.1.1 点。无论是在村落布局还是景观效果上,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点的存在会增强景观的中心感,使景观更具向心性和标志性。可以将村落景观看成一系列点状空间,将不同的节点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丰富的村落景观。

2.1.2 线。点运动的轨迹即为线,同时线也是面运动的起点,线具备多种形态的造型元素,具有较强的表现性和概括性,因此在村落景观规划设计中,可能将线作为街景艺术的重要单元,利用线来决定村落景观空间形态的轮廓线,并利用线来表现村落内部的结构和组成。乡村景观中的线性景观,在连接各景观要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线性空间的曲直变化及动静结合,从而打造丰富及优美的村落景观。

2.1.3 面。面在景观中分布范围十分广,而且具有非常好的连通性,在村落景观中,面充分的集合了村落景观诸要素的特征,不仅决定着景观的性质,而且对景观动态发展也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2.2 农业观光园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农业观光园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以休闲和观光作为主题,以高科技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集多功能于一体,通过广泛的资源和多样的形式打造出来的乡村农业观光园能够吸引大批游人,成为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主要形式。在农业观光园中,充分的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结合,将乡村特有的文化、民俗风情和技艺进行传承和延续,从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

2.3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2.3.1 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游客在旅途中应对日常事件、突发事件,增加其逗留时间和消费的设施,此类服务设施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同时又是游客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上,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的措施,根据乡村的游客量、需求量,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设置游客咨询中心、公厕、超市等,将各种服务设施遍及进行整个村域,构成完整的服务设施系统。

2.3.2 旅游标识系统。旅游标识系统主要是反映乡村的景观节点、服务点及道路交通等旅游信息,指导游客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因此,在乡村入口、道路沿线、重要节点附近设置指示牌、标识牌,增加特色鲜明的景观元素,加强标志性特色,便于游客及时获得相关的导游信息。在标识景观设计中,根据乡村所处的区位、资源、环境,充分运用当地的材料,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设施。

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 尊重传统村庄肌理,构建聚落温馨格局

乡村在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更适应自然的环境,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传统村庄的肌理,有效的保护乡村原有的风貌,构造出温馨的乡村格局,为居民打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增进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落造出温馨的氛围。同时,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有效的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资源,进一步挖掘对乡村规划有利的景观素材,从而打造出美观的乡村环境。

3.2 发扬乡村的地域特色和魅力

乡村历史文化风貌及民俗文化等都是展示乡村特色的传统文化,也是当地百姓的精神财富。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突出地域民俗色彩,充分的运用乡村特色来使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效的相结合,展现出乡村景观的文化魅力,提升乡土气息,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3.3 构造尺度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

乡村的居住部落和街道形成了乡村空间,这其中街道起着有效的连接作用,以此来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地理风貌。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遵循心计适宜的原则,更好的显示出道路布局的合理性,确保道路顺通,从而为居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而且在具体规划设计时,当需要添加一些公共服务设计时,不能对村民正常的生活带来影响,要通过科学的设计,采取合理的尺度,从而为村民打造一个舒适、宜居的乡村环境。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农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因此需要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依托于乡村的地域特色及自然环境资源,为村民打造出美丽宜人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仅具备民俗色彩,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而且通过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有效的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更好的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为乡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勇锋,黄汉莉.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意义及其分类、评价与保护设计[J].中国园林,2012(12).

景观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原生景观;美学;因地制宜;自然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19-01

原生景观是指规划地域内原有的具有景观价值的元素,它主要包含原生水景观,原有植物景观,原有地形、地貌,遗址古迹等。原生景观的利用应遵循的景观美学原则为功能美,艺术美,科学美。应表现出自然美,形式美,社会美。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应当将原生景观所包含的所有的元素运用到景观规划设计中,从美学角度加以阐述来达到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以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协调自然、人、社会三种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一种最佳运行状态。

从原生景观的分类上面做阐述,分别对其应用到景观规划当中所产生的美学意义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原生水景观在景观规划中的运用及其美学意义

若景观规划地原有水面或河流(包含支流)湿地并不对大的规划造成破坏性影响,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可以充分利用其原生景观的特性来进行利用,通过设计结合自然的方法进行改造,符合设计原则。

在进行规划时,将规划地块内人工开挖的养殖池、坑塘等具有人工痕迹的原生水景观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元素加以改造并进行功能和形式上的双重利用。在景观设计审美原则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造,从塘、坑的外部造型、驳岸、水质等多方面进行改造,使之与大的景观环境相协调。不管是从功能上还是在形式色彩上,都是一种具有强烈美感的设计手法,同时满足了功能美和艺术美的双重美感的享受。

二、原生植物景观在景观规划中的运用及其美学意义

地域性原生植物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可以代表规划地域特色的设计元素,将其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作为植物要素,是一种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的设计原则。原生植物虽然在没有进行可塑性设计的前提下可观赏性程度比外来植物稍微逊色,但是其适应性和易成活、易于感知的特性决定了其功能上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从形式上去选择景观植物要素,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原生植物,保留原生植物景观的生态美和自然美,同时又体现了一种科学之美。

三、原生地形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及美学意义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形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景观造景元素的主体,所有的元素都会依附地形的存在而存在,地形的感官美决定着整体的环境美。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常常会在规划地域内存在山体、丘陵,这些原有的地形是一种不可位移,不可改变的,设计师在设计时要遵循其山体和丘陵的自然形态,即使进行改造也不可破坏其原有的特点。例如,济南市长清区的园博园,在其中就包含了一些山体和丘陵等原有地形地貌,园区内的山地和丘陵多以低缓坡地为主,设计时利用山体和丘陵的高低落差及园路的旋转盘升,营造出一种横向空间和纵向空间的错落感和曲线美,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柔和的视觉美。

滩地原生凹凸地形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也是可以完全被加以利用而成为一种很有地域特点的景观元素,在秦皇岛沿海地区的滩涂中,会出现因潮汐的涨落而形成的水坑和圆形小岛,放眼望去,涨潮时分,圆形的小岛,在水中呈现了一组组的绿岛,而落潮时分,却恰恰相反,形成了一个个小水泡,镶嵌在深色的滩涂中,在颜色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维度和高低落差的形式美感。

四、历史遗留的原生景观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和美学意义

遗址古迹作为景观规划中重要的景观元素,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人工特征的典型的原生景观,它不仅仅是一种在历史层面具有研究价值的事物,同时在美学上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历史十分悠久,各地遗留下来的古迹遗址数量也十分庞大,景观规划中,我们不能单纯的去保护这些古迹遗址,更应该通过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深层次的设计再利用。当然,在这里所指的遗址古迹并不是说那些已经开发成为旅游景点的遗址古迹,而是像一些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的物件。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或许已经被人遗忘和抛弃,或者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而退出了舞台。设计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可以勾起岁月感、沧桑感的事物赋予生命继续存活。

原生景观的运用,使当今社会在进行大规模的造林运动及漫无目的的机械式设计的同时认识到,其实原生的、自然的,也可以称之为旧的但是并不丑的,给以规划地域内居民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事物,经过科学的、艺术的、恰当的设计之后,是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景观元素而运用到景观规划设计当中的。也恰恰诠释了设计结合自然,遵从节约合理的观点。它的运用也使得各种美在环境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1):7.

[2]秦皇岛滨海栈道和鸟类博物馆[J].中外景观 城市公园景观,2009.(10):120.

[3]http:///(土人设计网).

景观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城市景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例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上,在南京东路纵轴线延长线上建成的亚洲第一高度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观,不是简单的A+B=AB,它等于X,这是一种新的因素,是城市空间的延伸与定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政治气氛浓重;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城市景观规划方法与实践

城市景观规划方法初探我国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一般是把园林、绿地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这种做法往往只是停留在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平面表达上,也就是说仅仅对园林、绿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作出规定,并没有对城市的空间形态提出相应的要求。城市景观规划则不同,它是研究三维物质空间形态的塑造。可见,随着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普遍下降,传统的园林绿地规划已经显得落后和保守,所以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引进景观规划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景观规划并不是对传统的园林、绿地规划的摒弃,而是对它的延伸和发展, 两者没有矛盾,但也不能等同。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景观规划,首先要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资源结构,充分挖掘其中能反映城市特征的景观要素,对其功能用地加以周密详细的考虑,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形成创造条件。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才能形成完整的景观体系,创造有序的空间形态。

3、城市中景观规划要点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3.1城市中心的景观规划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3.2市民广场的景观规划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柜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4、现代城市景观规划与生态的关系

4.1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4.2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5、结语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经济、文化 、社会等有机联系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创造各具特色、富有情趣、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是共同的呼声和原望。为此,我们广大规划师、建筑师必须付出艰苦努力,关键是要增强城市景观设计观念,强化城市设计工作,把城市设计思想有机地融进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孟建民城市设计概论建筑师3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景观规划范文第5篇

使景观更好的为人服务。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设计原则

在现代社会,住宅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人们在选择住房时,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场所, 城市人一半的时间花费在居住区中。景观环境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生活。在全球生态普遍退化,人类日益脱离大自然的背景下人们回归自然、亲和自然的愿望日益强烈,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在选择住房时,不仅看楼房本身质量,还要看楼房的外部环境。

1 目前居住区环境的普遍问题

居住环境的优化在居住区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居民选房时,除了考虑房型、住区外部环境(交通、教育、购物)之外,居住区环境已成为决定因素。环境设计已不是房产开发的附属品,而已成为房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居住区环境设计及建设方面,还存在问题。

1.1 在景观设计中缺少细化处理

我国居住区环境建设出现了从早期极端的不重视景观到目前过度重视景观的现象;在景观设计中,出现了过于强调景观化的潮流,追求视觉效果;过度强调平面构图,忽视立体空间;过分追求观赏性,忽视功能要求;过度运用硬质景观,忽视植物在造景中的功能;同时偏重于塑造大尺度、豪华的人工空间,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而缺乏宜人的小空间及邻里交往空间,缺少细节处理,具体体现在用地界面和小品设计不够,对它们与周围建筑的关系,诸如色彩、形体关系等,缺乏研究[1] 。

1.2 居住区景观规划缺少文化传统的传承

在居住环境设计中不能表现地方特色,不能有效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在工程施工时,填埋基地中原有水体、挖掉山体。忽视研究发掘其深层文化内涵。居住区环境特色的创造不应脱离城市文化环境和周边自然环境。然而在许多居住区环境规划中,地域特色、周边环境等没有得以继承和发展,使得居住区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任何场所都有其鲜明的本土特征,而景观设计师的任务便是保留和发挥这种精神[2]。然而,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彰显地域文化的精良之作却并不多见。相反的是,违反当地自然地理规律,盲目移植、模仿国内外其他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和手法屡见不鲜。

1.3 忽视"以人为本"

目前,景观设计多数重视的是形式和绿化量,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主义的潮流, 但是这些表面化和图形化的设计,缺少亲切、贴近的情感投入。许多居住区景观规划强调绿量和形式, 缺少对居民的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等精神方面的研究,对人们闲暇时间所需求的健康、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及游憩项目研究不够,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休闲的需求,进而未能做到"以人为本"。居住区室外的空间环境是环境主体(人)和客体(物质环境)行为的统一[3],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也是居民实现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的场所。居住环境所追求的不应是由硬质景观堆砌出的磅礴气势,或者是由抽象构图形成的视觉冲击,而应是处处以人为本、为使用者着想、关注人的尺度,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 [4]。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阿尔卡地亚小区在塑造居住氛围方面是有建树的,相邻两座楼之间的空间被充分利用。在绿化的基础上,绿地呈现一定坡度,在坡顶处布置亭子和乔木,使景观富有变化性。同时,乔木围合亭子,形成一定的私密空间。居民身处其中,能感到安全感。在中轴的小广场上,布置景墙和绿化,围合成半私密空间,游人可以在其间的座椅上放松心情。

2.2 传承地方特色的原则

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要考虑突出地方特色。水文化、山文化和历史文化等,这些特色在规划时都可以加入进去。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要把握地方特色,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

阿尔卡地亚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入口正面结合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感受特点,设计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立体的喷泉瀑布跌水景观,突出小区大气的主人口空间,并且与绿化搭配一起,动静结合,令人感觉到小区的精致,完美生活的灵气给人贴近自然,满足人们天生喜欢亲近水、玩水的愿望。

2.3 生态的设计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利用基地特色,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进行保护和利用,注重对地形地貌的利用。在介质使用上,应尽量少用人工构筑物和硬地,加强软质景观(植物)的营造,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多样性,尽可能使乔灌草复式绿化、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常绿,形成优良的植物群落和生态效果。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发展的基本方向。居住区景观设计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要进行自然的再创造,即在人们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人工景观。

3 设计思想

阿尔卡迪亚小区一期的环境景观设计以人工河道为景观主轴,以沿岸道路绿化景观构成完整的居住区景观体系。人工河假山等流线型的开放空间,为住户提供亲水的大面积活动空间;在重要节点处安排较大的浅水池,构筑丰富水景的同时渲染场地气氛。

1) 道路设计。

道路以入口景观轴线为中线,向两侧围合,联系宅前路,形成便捷的步行交通。居住区内部实现人车分流, 驶入车辆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场,避免行车对居民的干扰,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以水道为主,沿岸布置连续的休闲步道。

2) 绿化设计。

以水系为中心沿岸布置集中绿地,加上住宅前的院落绿地及道路周边绿地,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在竖向布置上,进行分层设计,形成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树种选择适地适树,树木的种植考虑结合地形,利用起伏的地形,营造富于变化的绿化景观。

3) 设施与小品设计。

在小区绿地中布置各种休闲设施( 亭廊和带有坐凳的花架)、体育设施(健身器材)及卫生设施(垃圾箱)等,在造型和色彩上采用简洁、明快的现代化形式,巧用匠心, 既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同时也成为小区景观中点缀的靓点,提升小区的品位。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兼顾。采用石材的硬质景观(小品、雕塑、铺装等)利用绿化、水体造型的软质景观相结合。

4 结语

通过调研阿尔卡地亚小区,了解到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的重要性。小区的品质高低,不仅要考虑住宅设计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居住区景观的质量。从文化到景观,用景观表现文化,是景观设计师的首要任务。营造一个令居民满意的生活、休闲环境,从规划初期就要把居住区景观作为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进行总体布局。在满足人性化要求的前提下,对居住区环境景观各个要素进行合理规划,达到居住区环境功能性、合理。观赏性和生态性的统一,才能为居民提供一个适合居住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李文.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探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31( 3):75-76.

[2] 贺坤, 张明欣, 张志国等. 浅析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J].北方园艺,2006,(5):

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