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防演习计划

消防演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防演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防演习计划

消防演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消防,信息化,对策

 

1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消防部队是公安系统中较早引入信息技术的部门,在满足为“防火、灭火、应急救援”服务的前提下,不断应用新技术,采取新方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但是,在信息化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消防。[1]

2消防信息化建设现状

全球各地区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形态、信息化基础设施等不同,其消防信息化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下面分别说明发达国家和我国消防信息化的建设现状。

2.1 外国消防信息化建设现状

发达国家在消防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普遍比较迅速,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对信息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9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新经济”的长达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信息技术行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从1990年的5.8%上升到2000年的8.3%。依靠国家发达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美国的消防机构建立了先进的救灾网络系统、远程培训系统、火灾模拟系统以及灾害信息系统,同时还形成了完善的救灾预案数据库。可以说美国的消防信息化发展水平均居世界首位,代表着世界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其在消防监督、调度指挥、电子政务、内部事务管理、灭火战术模拟等各个领域,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能有效地引导、规范、整合信息化资源。

2.2 我国消防信息化建设现状[2]

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作为“金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公安部的领导下,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逐步推进和实施。

近几年,我国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取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全国消防部队的基层信息化建设基本到位并已投入使用,各地相继实现了消防三级网联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主页,开发应用了一批消防信息管理软件,并逐步实现了网上公文收发、网上执法、网上数据传输和网上消防宣传等电子政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运行、保障体系。同时新建、改建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已逐步渗透到消防部队的各层面中,但从总体上看,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和消防工作实际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信息化建设水平仍处于信息化的初始阶段,且不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我国消防信息化建设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官兵认识片面,操作应用能力不高;专业人才缺乏,消防软件开发滞后;不按方案实施,重复建设现象普遍;保障经费不足,软硬件建设水平低;依赖传统模式,自动化办公程度低等。

3 我国消防信息化建设对策

3.1 消防信息化建设要虚实结合

虚即对信息化的处理应用能力建设,实即对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建设,要想推进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必须改变部队传统建设模式的思维定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才能做出正确战略谋划和正确决策,让科学技术真正带动消防事业的发展。

3.2 消防信息化建设要注重人才培养

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把人才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必须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消防。要完善信息化培训机制,重用人才;培养复合型业务骨干,打造全才;加强人才资源库建设,储备专才,立足社会人才资源,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联系,大力吸收通信、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人才,促进信息化发展。

3.3 消防信息化建设要科学发展

信息化建设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要立足部门实际,制定建设长远规划;同时要加强部门沟通,信息共享连通孤岛,消防部队可以充分利用公安、政府及公共网络提供的信息通道,同时密切与信息服务业的关系,节约资金,用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效益。通过统一规划和构思,不仅在消防部门内部,更要在公安乃至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起一种整体性信息系统模型,实现系统集成信息共享。

3.4 消防信息化建设要开源节流

信息化建设必须保证经费到位,公安消防部队的经费由国家财政经费列支,受地域经济的影响,消防经费投入始终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信息化建设欠账较多。既要开渠道,多方筹措确保经费充足又要加强资金支出管控[3]。

3.5 消防信息化建设要与时俱进

现在的网络应用推行起来阻碍很多,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因为使用者习惯于老式的办公方式,不习惯在网上办公;另一方面因为软件开发与实际工作流程有不符之处,增加了实际工作的复杂程度。下猛药,改变官兵习惯定式,许多年纪稍大的干部用了多年电脑,可一旦电脑出了问题就束手无策,不要说会重装系统,有的竟然连Ctrl+C的作用都不知道。建立健全奖惩激励制度,让“能者上,庸者下”,打破部分人员安于现状,止于进取的惰性,对信息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调动官兵的积极性。,消防。,消防。不学习,毋宁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每名官兵都应当抓住机会不断学习新本领,创新工作思路,为部队建设作更大的贡献。

3.6 重实效,软件开发量体裁衣,不花哨

由于各地区、各单位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先试点后推广,不搞一刀切,真正做到边建设边见效。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很多,有通用模块、也有选择模块。选择模块可以根据各行各业的要求进行特定改制而成。每增加一个模块,价格就会加上好几千,因此选择功能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不能见好就要,一定要选择确实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哪些功能。既要考虑工作的需要,又要考虑软件的成本问题和实际应用的效果。做到“量体裁衣”,以合适实用为选择标准,千万不可因好大喜功而购置一些对消防来说无用的功能。如果在网上办公仅仅是为了追求政绩,那样就失去了它们本身的应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浪费[4]。,消防。

4 结论

消防信息化建设是我们向科技强警迈出的坚实一步,当前消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该看到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还处在探索和初步应用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消防信息化建设要求水平还有很大差距[5]。,消防。可以预见,随着现代网络安全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建设中的不断应用和完善,必将进一步推动消防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全面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推动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全面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薄建伟.消防信息化的历史、进展与展望[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12-08.

[2]杜兰萍,薄建伟编著.加快消防信息化建设推进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全面进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11.

[3]周炜,裴建国等.消防指挥自动化教程[M].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07

[4]傅永财,应放,宁江.关于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7-10.

[5]王尚平.浅析消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公安科技》第83期,2006-2.

消防演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引进技术;人力资本;技术扩散;贝尔曼方程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9—4377—05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首次提出技术后进国利用技术先进国的技术转移打破传统农业的经济均衡状态,以实现农业转型[1]。中国是技术后进国,与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引进技术可以有效地改造传统农业,降低技术创新成本,提高整体的农业技术水平。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须借助后发优势,引进适用技术,然后消化吸收,培养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技术二次创新[2,3]。

从农户人力资本异质的视角重点分析中国农业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农业技术二次创新,以期在提高本国农业引进技术吸收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的技术创新。下面将首先分析如何引进农业适用技术。

1 农业适用技术引进模型

中国农业技术引进主要是政府主导型。农业部门在引进技术时必须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市场规模以及其他影响技术消化吸收的要素,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引进技术的市场规模与技术的应用难度系数直接相关。将引进技术的初始应用难度系数表示为φi∈(0,1),则有

φi=φ(ai),φ′(·)>0 (1)

其中ai表示技术i的生产率指标,引进技术向前沿趋近时,技术初始应用难度系数φi增大。个体农户技术应用问题即是

max π(eti,ati,φti)=■(1+r)—t[Φati—gi(eti,φti)],

Φ>0 (2)

其中r为贴现率,gi(·)表示个体农户技术应用成本,当农户的人力资本ei越高,则应用成本越低;技术越难以掌握,即φi越大,则成本越大。根据学习效应[4,5],技术i在扩散过程中,φi动态演化满足如下方程[6,7]:

E[φti]=ρtφi,0

令技术应用的人力资本临界值ed=mφi,m>0,则技术i的潜在需求可表示为

Di=N[1—F(mφi)] (4)

其中F(ei)为人力资本累积分布函数,N为农业总劳动力。则技术引进的动态收益现值为

TRi=Φ■(1+r)—taiN[1—F(mφi)] (5)

农户应用技术i的总成本现值为

C1=■■(1+r)—tgi(eti,φti) (6)

农业部门对技术i的引进成本为

C2=C2(ai),C2′(·)>0 (7)

即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越是趋近前沿,其引进成本越大。综合(5)—(7)式,农业技术引进问题可以表示为

max π(ai)=TRi—C1—C2 (8)

其中π(ai)表示引进技术i的社会整体净经济效益现值。

由(8)式可知适用技术不一定是先进技术或尖端技术,适用技术也可以是中间技术甚至是原始技术,因为如果技术i的应用成本或引进成本太高,此时即使ai很大,农业部门也不应引进该项技术;反之,即使技术i的生产率并不高,但是如果技术i的应用成本和引进成本很低以至于引进技术的净经济效益现值大于零,此时农业部门引进该项技术也较为适用。

2 农业技术引进与人力资本

根据技术引进模型可知农业适用技术取决于农户人力资本分布。下面将进一步讨论农业技术引进与人力资本均值以及方差的关系。

由(8)式极值的一阶条件得

■=ΦN■■—C1′—C2′=0 (9)

其中f(·)为人力资本概率密度函数,H(·)为故障率函数(Hazard Function),即

H(·)=f(·)/[1—F(·)] (10)

令β=(1+r)—1;ei~U[μ—σ/2,μ+σ/2];gi(φt)=ηφt=ηρtφi,η>0;C2=ωai,ω>0;φi=υai,υ>0,则(9)式可化简为

■=■[■—■ai]—■[■—■ai]—ω (11)

当N足够大时(9)式即为

(μ+0.5σ)(■—■)—2mvai(■—■)=0 (12)

令V(σ)(μ+0.5σ)(■—■),Λ(ai)

2mvai(■—■),则(12)式可化简为

V(σ)—Λ(ai)=0 (13)

根据隐函数定理知

dai/dσ=V′(σ)/Λ′(ai) (14)

由(8)式极大值的二阶条件得

d2πi/da2i=—Λ′(ai)

由(2)式中max π(eti,ati,φti)≥0得

Φ/(1—β)>ηυ/(1—βρ) (16)

所以V′(σ)=[Φ/(1—β)>ηυ/(1—βρ)]/2>0 (17)

由(13)—(17)式联立得dai/dσ>0 (18)

即引进的技术水平与人力资本方差正相关(此处人力资本方差为σ2/12);同理可证明dai / dμ>0,即引进的技术水平与人力资本均值正相关。由(1)式知

dφi / dai>0 (19)

由(18)—(19)式联立得dφi / dσ>0,即引进的技术初始应用难度系数与人力资本方差正相关;同理可证明dφi / dμ>0,即引进的技术初始应用难度系数与人力资本均值正相关。

所以各地区在引进农业技术时,应考虑本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分布。如表1所示,对于人力资本均化程度较高但均值较低的地区应引进应用难度系数较低的中间技术或者原始技术;对于人力资本均值较高且方差较大的地区则应引进应用难度系数较大的尖端技术或者先进技术。

3 农业技术扩散

引进适度技术后,需要大力推广和普及引进的农业技术,以尽快实现技术的消化吸收。

技术扩散过程也即是提高技术设备的质量,降低故障率,从而技术的潜在需求不断增加的过程[8]。农业技术的改进以及故障率的降低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干中学和研发投入(R&D)。

3.1 干中学主导的技术扩散

当φi=φti时,定义φi′=E[φit+1],则根据(3)式,在没有R&D时,干中学主导的农业技术扩散满足如下方程:

φ′i=φi e■,υ>0 (20)

其中Ui为农业技术i的使用人数,即Ui∈[0,

N{1—F(mφi)}]。

无研发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农户人力资本方差较大的经济,农业技术扩散在早期较快,在后期扩散较慢。证明如下:

令lnei~N(μ,σ2),x=lnei,则概率密度函数为

f(x)=■exp{—■},

技术扩散速度可以表示为Vdif=1—φi′/φi =1—e■,所以?坠Vdif /?坠σ = υe■ ?坠Ui / ?坠σ

其中Ui=N■f(x)dx,因为?坠Ui / ?坠σ =■N exp{—■},所以

?坠Vdif /?坠σ = Nυe■ ■exp{—■}

当ln mφi>μ,即φi>eμ/m时,?坠Vdif /?坠σ >0;当ln mφi

同理可得,农业技术扩散速度与农户人力资本均值μ、农业劳动力总人口N正相关,与技术应用的人力资本临界值系数m、技术应用难度系数φi负相关。

3.2 研发推动的技术扩散

农业技术扩散的实现方式除了干中学外,还有R&D,此时的R&D成本可以表示为

CR=aiR(φie■ —φi′),R′(·)>0 (21)

由(21)式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技术水平越趋近前沿,技术改进的R&D成本越高;同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技术改进幅度越大,R&D成本越高。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农户人力资本方差较大的经济,研发推动下的农业技术扩散速度较慢。证明如下:

令ei~U[μ—σ/2,μ+σ/2],CR=ζ(φi—φi′)2,研发投入决策的贝尔曼方程(Bellman Equation)可以表示为[9]:

v(φi)=■ {aiN[1—F(mφi)]+(1+r)—1v(φi′)—ζ(φi—φi′)2} (22)

则此时欧拉方程(Euler Equation)为

[aiNm/σ+2ζ(φi′—φi″)](1+r)—1—2ζ(φi—φi′)—λ=0

(23)

其中λ为拉格朗日乘数(Lagrange multiplier),满足■(1+r)—1λ=0,其欧拉方程的解为

φti=φi—aiNmt/2ζrσ,0≤t≤2ζφirσ/aiNm (24)

此时技术扩散速度可以表示为

V■■=1—φi′/φi=aiNmt/2φi ζrσ (25)

所以?坠V■■/?坠σ>0,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方差较大的经济,研发推动下的技术扩散速度较慢。由(25)式知,研发推动的农业技术扩散速度与农业技术生产率ai、农业劳动力总人口N、技术应用的人力资本临界值系数m正相关,与研发成本系数ζ、贴现率r、技术应用难度系数φi负相关。

4 农业技术二次创新

农业技术与工业技术相比有较强的地域性。农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重要标志是能否成功地在原有的引进技术基础上实现技术二次创新(Technology Secondary Innovation),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10]。

4.1 技术二次创新的贝尔曼方程

假定每期只有两种技术并存,技术二次创新的结果是其中一种技术消亡,另一种新技术进入生产函数,则技术二次创新的贝尔曼方程可以表示为:

V(ai—1,ai,φi—1,φi)=■{Z(ai—1,ai,φi—1,φi,Ui)+(1+r)—1V1(ai—1,ai,φi—1′,φi′) (26)

其中Ui∈[0,N{1—F(mφi)}] (27)

V1(ai—1,ai,φi—1′,φi′)=

maxV(ai—1,ai,φi—1′,φi′),■{V(ai,ai+1,φi—1′,φi′+C3(■))}

C3(ai+1/ai)=φi+1—φi,C3′(·)>0 (28)

技术二次创新虽然使得技术生产率由ai提高到ai+1,但是同时会导致技术应用难度系数增加,从而导致技术应用人数下降。技术二次创新幅度越大,则创新成本越大[11]。Z(·)表示在当期同时生产技术i和技术(i—1)的净经济效益现值,则

Z(ai—1,ai,φi—1,φi,Ui)=πi(ai,φi,φi′,Ui)+πi—1(ai—1,φi—1,φi—1′,Ui—1) (29)

其中πi(ai,φi,φi′,Ui)=ai[Ui—R(φie■—φi′)](30)

同理可得

πi—1(ai—1,φi—1,φi—1′,Ui—1)=ai—1[Ui—1—R(φi—1e■—φi—1′)] (31)

其中Ui—1=max{0,N[1—F(mφi—1)]—Ui}。在没有技术i的竞争时,技术(i—1)的需求为Ui—1=N[1—F(mφi—1)]。

4.2 技术二次创新的稳态方程

技术二次创新幅度为si=ai/ai—1,则(26)式可以表示为

V(ai—1,ai,φi—1,φi)=ai—1v(si,φi—1,φi) (32)

同理可得

V1(ai—1,ai,φi—1′,φi′)=ai—1v1(si,φi—1′,φi′) (33)

Z(ai—1,ai,φi—1,φi,Ui)=ai—1z(si,φi—1,φi,Ui) (34)

技术二次创新的贝尔曼方程可以改写为

v(s,φl,φh)=■{z(s,φl,φh,Uh)+(1+r)—1v1(s,φl′,φh′)} (35)

其中

v1(s,φl′,φh′)=max{v(s,φl′,φh′),■{sv(s′,φl′,φh′+C3(s′))}} (36)

z(s,φl,φh,Uh)=π(s,φh,φh′,Uh)+πl(φl,φl′,Ul)

(37)

πh(s,φh,φh′,Uh)=s[Uh—R(φhe■—φh′)],Uh∈[0,N{1—F(mφh)}] (38)

πl(φl,φl′,Ul)=Ul—R(φle■—φl′),Ul=max{0,N[1—F(mφl)]—Uh} (39)

(35)—(39)式中l和h分别表示当期中较低的技术和较高的技术。

根据定理SLP4.6[12],当人力资本累积分布为连续函数时,则存在惟一连续函数v(·)满足技术二次创新的稳态方程。

4.3 技术二次创新的时间选择

当φh≈0,即当每期中较高的技术为绝大多数用户掌握时,为技术二次创新的最佳时间。如图1所示,当期中技术h的扩散路径为AS1,当t=t1时,φh0+,此时Dh=D11—,此时为技术二次创新的最佳时间。经过创新之后的技术表示为技术h2,其技术扩散路径如曲线BS2所示。

技术二次创新会带来两方面的成本,一方面,同期中较低的技术l向较高的技术h转换,此时由于技术应用难度系数φi—1上升为φi,此时会损失一些需求,此种成本记作Costl;另一方面,较高的技术h经过技术二次创新后,由于技术应用难度系数φi上升为φi+1,此时也会损失一些需求,此种成本记作Costh,则

Costl=Λ■f(ei)dei,Λ>0 (40)

Costh=Ψ■f(ei)dei,Ψ>0 (41)

因而技术二次创新成本可以表示为

Costinnovate=Costh+Costl (42)

令lnei~N(μ,σ2),当φh≈0时, (40)式中φi0+,且0

■f(ei)dei0+ (43)

因为Λ为正的常数,所以Costl0,同理可证Costh0,所以有

■ Costinnovate=0 (44)

此时技术二次创新的净经济效益现值为

πinnovate=v1(s,φl′,φh′)=■{sv(s′,φl′,φh′+

C3(s′))}} (45)

所以当φh≈0时为技术二次创新的最佳时间,因此当φh以较快的速度趋近于零时(技术扩散较快时),则技术二次创新速度也较快。

5 演化仿真

根据前面的分析,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模型进行动态演化仿真。参数设定如下:lnei~N(1,1),

CR=1200(φie■—φi′)2,Ui=1—F(79φi),CR=0.016,r=0.25。

参照组的参数设定为lnei~N(1,0.64),CR=0.017,其他参数值与上例相同。

仿真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对于σ=1,农业技术由40%用户所掌握到被80%用户所掌握,需要经过7期的技术扩散;而对于σ=0.8,只需经过5期的技术扩散。技术扩散同时受两种效应影响,即学习效应和研发推动效应。由前面分析可知,对于农户人力资本方差较大的经济,在技术扩散早期学习效应推动的扩散较快,在后期则扩散较慢。另一方面,在研发推动下,对于农户人力资本方差较小的经济,技术扩散较快。在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对于人力资本方差较小的经济,在技术扩散中后期扩散速度较快。

6 小结

在引进农业技术时必须综合考虑技术应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规模以及其他影响技术消化吸收的要素。对于农户人力资本均等程度较高但均值较低的地区应引进应用难度系数较低的中间技术或者原始技术;对于人力资本均值较高且方差较大的地区则应引进应用难度系数较大的尖端技术或者先进技术。如果考虑到行业间人力资本流动,我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速度快于农业部门,高技能人力资本会向工业部门流动,从而降低农业部门人力资本均值和方差[13,14]。因而中国农业适用技术的引进更多应考虑中间技术甚至是原始技术,而非尖端技术。

农业技术扩散同时受两种效应影响,即学习效应和研发推动效应。对于农户人力资本方差较大的经济,在技术扩散早期学习效应推动的扩散较快,而在后期则扩散速度较慢。另一方面,在研发推动下,对于农户人力资本方差较小的经济,技术扩散较快。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农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进程。

农业技术与工业技术相比有较强的地域性。农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重要标志是能否成功地实现技术二次创新,即在原有的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本土化创新。当人力资本累积分布是连续函数时,则存在惟一稳态的技术二次创新方程;当农业技术扩散较快时,技术二次创新速度也较快。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 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HELPMAN E.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and economic growth[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8.

[3] BURGELMAN R A, CHRISTENSEN C M, WHEELWRIGHT S C.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M].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2008.

[4] BENHABIB J, SPIEGEL M M. Human capital and technology diffusion[J]. 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2005,1:935—966.

[5] NEUHOFF K. Learning by doing with constrained growth rates: an application to energy technology policy[J]. The Energy Journal,2008,29(2):165—182.

[6] PARENTE S L. Technology adoption, learning—by—doing,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94,63(2):346—369.

[7] JOVANOVIC B, NYARKO Y. The transfer of human capital[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1995,19(5—7):1033—1064.

[8] MANSFIELD E.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rate of imitation[J]. Econometrica,1961,29(4):741—766.

[9] BELLMAN R E. Dynamic programming[M]. Providence: Dover Pubns,2003.

[10] 李光泗,徐 翔.技术引进、市场结构、研发效率与二次创新[J]. 财经研究,2007,23(5):116—125.

[11] 郭京京,吴晓波.产业集群的演进:二次创新和组织学习[J]. 科学学研究,2008,26(6):1310—1315.

[12] STOKEY N L,LUCAS R E, PRESCOTT E C. Recursive methods in economic dynamics[M].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消防演习计划范文第3篇

一、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应急救援通信体系主要针对有重大影响的突发灾害事件而言。随着世界性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重大特大恶性灾害事故及突发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消防部队担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是一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的现役部队,具有反应迅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优势,我国的灾害救助基本是以消防为主体服务于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消防救援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要在国家应急救援机制的规范下发挥其特有的威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要求消防部队快速反应、措施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况掌握快,二是投入警力快,三是采取措施快。因此加快应急通信指挥体系建设,提高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二、当前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消防应急救援组织混乱,通信不畅通

由于突发事件、重特大火灾扑救和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参加的警力较多,有的还涉及到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在指挥调度上,由于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还未形成,由于应急响应不统一,指挥层次不清晰,通信指挥系统不规范,极易造成指挥权交接和指挥命令传达上的混乱。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由于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应急演练,社会相关力量协同作战调集难、指挥难,部门间直接、有效的综合作战体系不能及时形成,各部门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应急救援任务中容易出现通信不畅通等问题。

2.2消防应急通信技术手段滞后,器材配置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虽然消防通信装备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实际情况看,通信装备的配备仍有欠缺,配备通信器材与《公安移动通信网基本级》、《公安移动通信网警用自动级规范(GA176-1998)》等有关规范仍有差距,造成频率使用不规范,通信距离有限,在救援现场不能通过电台进行协同通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灭火救援统一指挥的效率,且现有的常规通信手段因保养不善、质量不高、设备老化,影响功能发挥。在现场应急通信上,主要依靠无线常规通信对讲机和少有的卫星电话,覆盖范围小,缺乏数字化、智能化的集群通信设备,缺乏图像传输、会商、定位设备。

三、加强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用分层指挥、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方式保障通信体系顺畅

解决消防应急救援层次和组织混乱比较好的做法是将参战人员根据分工划分成不同的组,指挥部通过电台指挥到各组负责人,各组内部再通过另外的通话组向下指挥,逐级分组、分层指挥。在信道不够或信号不好的情况下,还可采用常规通信与集群通信互补的通信方式。指挥部通过固定电台对外联络,向下通过常规单频通信。采用分层通信,单频与集群相结合的通信方式,从而有效地解决350兆信号覆盖率,确保战斗任务中通信体系的畅通。

3.2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目前消防通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消防通信的建设应打破传统观念,推广使用先进的通信网络,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通信网络。依托公安PDT警用数字集群及LTE宽窄带融合专网建设,进行实时图像和语音传输,构建数字化智能平台。同时,卫星技术来保障大范围、高带宽的实时通信问题等。实现应急现场机动化、移动化网络的快速建立,提升通话质量和精准化、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

3.3加强灭火救援通信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消防演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炎;得宝松(强的松龙);施沛特;抗生素;治疗结果

膝部疼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症,多是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其中膝关节滑膜炎表现居多,继发膝关节滑膜水肿、渗出和积液等[1-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发病率日趋增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回顾我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膝关节滑膜炎的病人,观察用施沛特与抗生素加非甾体类药物联合施沛特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对比及疗效,并于停药后3个月相继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膝关节滑膜炎病人200例,男80例,女120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42岁,均为单膝膝关节滑膜炎(左膝110例,右膝9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病程10天-6年,平均发病时间为2.9个月,B型超声检测关节积液明显增多:>10ml者男40例,女60例,>30ml者男40例,女6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膝关节滑膜炎诊断标准(膝关节痛、骨赘形成、滑膜软骨破坏),结合MRI检查排除由骨折、肿瘤、结核、肢体水肿、低蛋白血症引起的继发性关节积液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方法与疗效判定

2.1方法两组均采用髌骨上方穿刺法,病人坐于治疗椅上,患膝稍屈曲呈15-30°,小腿下垂置于凳上,穿刺点选择在髌韧带内侧或外侧关节间隙。常规消毒后直接穿刺缓慢进针,针尖指向膝关节中、下方,斜行刺入关节腔,出现阻力消失感表示进入关节腔。如果有关节腔积液,先将积液抽出,在注射无阻力、无疼痛的情况下向关节腔内注入药物,注射后活动膝关节使药液均匀扩散。药物为1%利多卡因2mL及施沛特2mL(含玻璃酸钠20mg)。每膝关节腔注射4mL,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5次。治疗组在第1次注射时,在上述药物中加入得宝松1mL(含二丙酸倍他米松5mg和倍他米松磷酸二钠2mg)或泼尼松龙25-50mg,另第一周前3-5天静脉输注抗生素(青霉素类或第一二代头孢类)。关节积液严重的病人(积液量在50ml以上的)适当的给予加压包扎,并嘱病人制动。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治疗情况,3个月后评价其治疗效果。

2.2疗效判定优:疼痛、肿胀完全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无不适感,浮髌试验阴性或B型超声检测关节积液明显减少>75%者。良: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有明显恢复,B型超声检测关节积液明显减少>50%,遇天气变化或剧烈活动有不适,可:疼痛、肿胀减轻,功能轻度恢复,B型超声检测关节积液减少

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3结果

两组病人均无过敏反应、术后感染等症状,治疗组2例病人注入施沛特后局部关节有一过性疼痛,两组疗效差者共36人接受了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

4讨论

膝关节滑膜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修复或重建受损的软骨和骨结构[3]。滑膜是关节内衬的一薄层组织,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能分泌少量滑液,以关节面和滋养关节软骨。玻璃酸钠为膝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在关节腔内起着、覆盖、屏障及缓冲应力作用。当发生膝关节骨滑膜炎时,在病理状态下的关节滑液中玻璃钠分子量减少、浓度及有效成分明显降低,使得关节功能发生障碍。研究者发现,当膝关节长时间单一动作超量运动之后,滑膜组织充血水肿,红、白细胞及纤维素渗出与关节腔内压升高及氧分压下降呈正相关系,且当渗出速度超过滑膜代偿性吸收速度时,关节积液,进而使关节腔内压继续升高,氧分压继续下降的恶性循环,久之滑膜退变脂肪化生等慢性无菌炎症形成[4]。

本研究显示:对于膝关节滑膜炎应用抗生素加施沛特联合激素治疗与单用施沛特治疗,治疗组优良率(90%)、有效率(98%)均大于对照组优良率(45%)、有效率(66%),说明治疗组临床效果更显著,综上所述,抗生素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施沛特治疗膝关节滑膜炎较单用施沛特效果好。

参考文献

[1]刘湘源,于清宏,施桂英,等.骨关节炎病人血清及滑液透明质酸的变化[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2(1):225-226.

[2]KiwanJ.Isthereaplaceforintraarticularhyalurouate[J].Knee,2001,2:93.

消防演习计划范文第5篇

2、 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委员会会议,分析安全生产情况,及时通报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隐患;增大安全投入,保证全年安全资金投入 100%及时落实到位;提高隐患整改率,确保安全隐患100%整改,及时整改率达到95%以上;制定并落实实施20xx年安全生产责任制。

3、 应急预案及消防演习:公司总演习:定于20xx年上半年进行一次应急疏散演习和消防演习,下半年进行一次消防演习。部门演习:各部门内部演习不少于2次并记录备案。

4、 消防常规项目检查: 1) 保安负责每周一次的消防设施检查并记录; 2) 电仪负责每月一次发电机及消防水系统检测并记录; 3) 有消防喷淋的部门每季度进行一次雨淋系统检查并记录; 4) 各部门每天对本辖区内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