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赏析

艺术赏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赏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赏析

艺术赏析范文第1篇

臂搁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北宋后期诗人谢在其《次韵郄子中所藏笔几》诗中写道:“小琴承臂笔纵横,章草真行随所欲。”这是对臂搁的较早描述。传世实物中,最早的臂搁是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宋代官窑烧制的天青釉臂搁,形如半剖的竹段,虽是一件瓷器,却以竹段的形象面世。臂搁的材质很多,有竹子、黄杨木、紫檀、紫砂、红木、象牙等材料,其中以竹子的最为常见。宋人林洪在《文房图赞》一书中给臂搁起了一个有姓有名的称呼“竺可冯”:“竺秘阁字可冯,号无弦居士”。“冯”是“凭”的古字,“凭”意为依着、靠着。此竹可凭,清楚点出了此物的用途和功能。

在众多的书房清供中,臂搁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刻制题材有取座右铭为警策,有刻诗画以为欣赏,有刻亲友赠言以为留念,也正是因为这些图案、题字、书法,才使一块原本貌不惊人的臂搁,产生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华丽转身。从这些泛红烁紫的臂搁中,我们可以遥想当年文友相聚时的翰墨书香,吟诗作画的雅兴。他们或妙品诗文,或指点画卷,这其中所营造的氛围和闲情逸趣,足使人浣尽离愁,倦读离骚。

穷工殚巧的竹臂搁

臂搁以竹制为多,一般是用去节之竹筒分劈成三块,在凸起的竹面上进行镌刻,长度一般不会超过一尺,宽度大约为七八厘米。竹制臂搁也是文人、藏家常置手边的,日夕摩挲,愈摸愈润,久摸似得人之灵气,更具神采。又因竹子性凉,每当心情烦燥或精神疲倦之际,独坐书斋,而手抚臂搁闭目养神,可令人得一时之清静。

方竹雕苏武牧羊臂搁 清,高27厘米,宽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上刻五言诗:“朔雪满天山,飞鸿入汉关。麒麟高阁在,何幸得生还。庚寅仲春,作奉大卿仁兄清玩。治庵弟方。”方(1800-1838年),字矩平,号治庵,黄岩县城人。以卖画刻竹为生,所刻人像,线条简练,典雅古朴,须眉毕肖,栩栩如生,文士纷纷索取,称为“无上逸品”。传世作品苏武牧羊臂搁,画面不刻一羊,构图简洁含蓄,苏武姿态自若,气度浩然,颇能表现其坚贞不屈精神。刻法以竹表为地,下刀不深,故可称之为陷地浅刻。这种简练含蓄的表现方法,反映了方非凡的构图能力和艺术创作功底。

周颢竹雕兰花图臂搁 清,高26.3厘米,宽7.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周颢(1685-1773年),号芷岩。能诗、工画、善治印、精竹刻,在我国竹刻史上享有盛名。兰花图臂搁用一块竹片雕成,呈覆瓦式,正面雕一丛盛开的兰花,根须。下方刻阴文“芷岩”草书款。背面刻行书七言绝句二首,诗后阴刻行书“壬子秋仲咏兰诗二绝春江”及刻阴文“之印”篆书印章款。刻工深峻,线条舒展流畅,纹饰层次清晰,是以刀的杰作。

松山款竹雕荷蟹图臂搁 清,高23厘米,宽7.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臂搁纹饰是以荷花、螃蟹为主题的池塘小景。螃蟹踞坐于荷叶上,蟹甲起伏凹凸,挥舞双螯,其姿态、叶面的虫蚀以及似为清风所动的苇草叶尖,都生动异常。图下方刻阳文“松山”篆书印章款。此器表面装饰为剔地深刻法,于阴刻之中又采用高浮雕和镂雕法,收到了似阳实阴、阴中有阳的特殊装饰效果,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和雅致的格调。

竹雕鱼跃图臂搁 清,高25.9厘米,宽6.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臂搁以留青技法为主,构图饱满,纹饰细腻入微。上部雕刻水天相接,云水深处,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云彩飘荡其上,海涛翻卷其下,气势恢弘;下部波浪横空,一只锦鲤跃然其上。刻者运用薄浮雕、浅浮雕以及劈削等不同技法,使线条和色块深浅互依、层次丰富,富有立体感和空间感,尤其是锦鲤须、耆、尾,动感十足。

竹雕环佩纹臂搁 清,高21.4厘米,宽6.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臂搁以留青及浅浮雕技法刻划纹饰,边缘及三个转角饰变体夔凤纹,中间布排三组仿古佩玉纹,每组两件或三件,有条带缠绕。通过青筠的全留、少留及不留,区分出纹饰位置与层次关系,且能一定程度地表现出竹质的质地与肌理。

竹雕留青人物山水纹臂搁 清,高23.4厘米,宽6.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臂搁以留青技法为主刻划山水人物,构图饱满,纹饰细腻入微。上部岩峭拔,如横空而出。又于半空中、波浪间、崖岸上雕刻和合二仙、刘海戏蟾等仙人形象;下部雕刻海涛翻卷,崖岸兀立,其上虬松挺立。刻者用青色表皮的去留薄厚来表现笔触的浓淡深浅,用竹材纵丝状的肌理营造干湿渲染的效果,并结合浅浮雕、阴刻等技法使波纹的线条颇有立体感,追求工笔画的意境。

竹雕竹节式臂搁 清,高18.3厘米,宽5.8厘米,博物院藏。狭长形竹片,上下两端各有一节,穹起面为臂搁,于右半边浅刻由上方悬垂之梅树图案,左下方刻有二行诗文:“裁将一脔玉曾向茂林隈定可临池处经多运腕来”,题名“容巢”。

精细雅秀的象牙臂搁

明清时期,随着竹、木雕刻艺术的高度发展,以象牙为材料的牙雕工艺也普遍发展起来,雕刻艺人在融入竹木角雕的风格时,保留了象牙的自身特点,以其洁白玲珑、温润典雅的风貌取胜。当时在宫廷内专设工场,雕刻工艺细腻繁复,纹饰多仿照绘画笔意,以典雅高贵风格称雄。

象牙雕罗汉渡海图臂搁 清,高29.1厘米,宽6.1厘米,厚2.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臂搁正面以薄地阳文浅浮雕一趺坐焚香的僧像,薄不足一毫米,却气韵十足,有很强的立体感;凹面采用高浮雕技巧雕十八罗汉,众罗汉手持法器,或骑,或坐,或依附在自己的乘骑上,姿态有别,神情各异,相互招呼渡海而行。刻工细腻圆润,刀法精绝,是象牙雕刻工艺中的珍品。

象牙雕九老图臂搁 清,高17.3厘米,宽3.9厘米,厚1.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臂搁正面雕寿星,微笑慈祥,宽衣博带,着云头履,手捧画卷;背面雕九老图,远处山头如抹淡烟,近处重岩叠嶂,苍松奇石。九老分为三组,一组三人在观画,品头论足;一组四人弈棋,拈须得意;一组二人在板桥边寒暄。气势开阔又典雅大度,并且兼有立体圆雕的神韵。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 清,高24.5厘米,宽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雕刻以浮雕及镂雕为主,于写实中见剪裁功夫,将竹节、竹鞭等刻画得惟妙惟肖。较长的根须集中于一侧,相互叠压,很有节奏感。一枝小竹蜿蜒依附于竹节上,其叶片的伸展、转侧及虫蚀痕迹都为器表增添了几许生趣。背面雕出分节横膈,并在凹陷空间内高浮雕蜻蜓、甲虫、蝴蝶等,其观赏意义已远远超过实用价值,属晚清同类工艺制品中的佼佼者。

象牙雕松荫雅集图臂搁 清,高24厘米,宽6厘米,厚1.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臂搁正面高阁远帆,景色空明澹远;背面内凹,以“南翔八老”为题材雕“松荫雅集图”。图中峭壁高耸,奇松苍劲,上方松荫石壁间,六位老人或对坐吟诗,或手舞足蹈,开怀大笑,二童子侍立烹茶。下方有一拱桥,苍松下两老者骑马来访,二童持卷携琴相随,刻画极细,气韵十足。

其他材质臂搁

墨彩竹节式臂搁 清,高17.2厘米,宽6.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画右侧题五言诗句:“琅枝竿疏”。臂搁竹节式,通体施白釉,正面以墨彩绘竹叶纹,画面上端竹节外凸饰鼓钉一周。竹节形状模拟逼真,墨彩浓重,画笔疏简,文人气质极浓。

艺术赏析范文第2篇

曹 欢 江西余干人,1983年7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主要擅长人物、山水、走兽的陶瓷绘画创作。作品创作神形兼备、自然生动,引起人们发自内心的共鸣和向往,作品曾多次获奖和媒体报道,深受广大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与好评。

电话:15079869990

网址:

般般如画出自清代诗人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形容女子容貌很漂亮,简直可以画在画中。也可用来形容陶瓷作品件件精品。

般般画坊陶瓷艺术中心拥有一批创作思维活跃、画工功底扎实的实力派青年陶瓷艺术家,公司传播“现代陶瓷艺术审美”理念,引领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以生活提炼艺术,艺术美化生活。

江 辉 1983年11月生于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主要擅长花鸟、走兽陶瓷绘画创作,作品构图巧妙高雅,色彩清新自然,给人与美的享受,作品曾多次获奖,深受广大陶瓷爱好者的好评及收藏家的收藏和赞许。

电话:18979808800(江) 15079808080

网址:

胡南林 江西波阳人,1982年2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主要擅长人物,山水的陶瓷绘画创作,其作品富有国画韵味,构图变化丰富,用笔泼辣又不失细腻,格调高雅,雅俗共赏,作品曾多次获奖,深受国内外广大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与收藏。

电话:13479818100(胡) 网址:

吴 策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陶瓷协会会员。

侯隆义 艺名:荣森,江西省高级陶瓷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陶瓷粉彩研究协会专家,1965年出生于陶瓷世家。1987年毕业于景德镇市职大美术系,师从于陆如、宁钢、程曲流、张学文、方复等名家。在1987年“青春杯”大奖赛获拔尖奖,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作品以笔抒情、古朴典雅、格调清新,擅长粉彩山水兼人物花鸟,是景德镇市中青年最有价值和潜力的陶艺家,是收藏家们最喜欢的陶瓷美术大师。

艺术赏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救风尘》;艺术成就;戏剧结构;舞台说明;矛盾冲突;悬念设置;对比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关汉卿的《救风尘》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首,能够历经八百年仍受观众喜爱,不只是在思想上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着不朽的成就。

一、《救风尘》的戏剧结构安排得非常精巧

在喜剧的开始部分,围绕着对周舍认识和态度的不同,宋引章与赵盼儿发生了矛盾。宋引章认为,“客狎弄,终非夫妇”,立志从良,但急于嫁人,“立个妇名”。她在老实的穷秀才安秀实与花台子弟周舍的选择中,一念之误,落入周舍的骗局。在赵盼儿向她推荐可嫁给安秀才时,宋引章认为,“我嫁了安秀才呵,一对儿好打莲花落”。当赵盼儿告诉她,“那作子弟的他影儿里会虚脾(虚情假意)”,周舍那厮“虽穿着几件虼皮(屎壳郎皮,讽刺徒有外表的人),人伦事晓得甚的?”宋引章却执迷不悟,偏说“只为他这等知重你妹子,因此上一心要嫁他”。甚至赵盼儿警告她 “妹子,久以后你受苦呵,休来告我”时,宋引章依然坚持“我便有那该死的罪,我也不来央告你”。

宋引章不听赵盼儿的苦心相劝,执意要嫁给周舍,被骗至郑州。可是,浮浪子弟周舍进门就给了宋引章五十杀威棒,后来更是“朝打暮骂,看看至死”。于是宋引章捎信给远在汴梁的赵盼儿营救自己。到剧本末尾,宋引章在赵盼儿的营救之下,把脱了周舍的魔爪。

全剧头尾之间,通过说明、进展和,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激变过程,既紧张曲折,妙趣横生,又筋骨密合,血脉贯通。

二、浑然天成的舞台说明

在戏剧中,对于不直接出现在舞台画框里,而又必须让人感受到的信息,往往要通过动作和对话加以说明,巧妙的“舞台说明”能作到不显山露水。关汉卿对《救风尘》剧本中的舞台说明的处理就十分巧妙,将舞台说明与戏剧动作浑然无间地糅合在一起,使之成为逐次展开的矛盾冲突的有机组成部分。

剧本中正旦赵盼儿与冲末周舍到第三折才开始正面交锋,而前面的两折戏,通过赵盼儿与宋引章的矛盾冲突,巧妙地说明了人物与背景,从而把舞台说明积极地渗透到正在进行的矛盾中去。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剧情的需要。下文中,赵盼儿为了救自己的小姐妹逃出火坑,巧做安排,与周舍虚与委蛇,巧妙周旋。她周舍道,“我当初倚大呵妆儇(摆架子装乖巧)主婚,怎知我嫉妒呵特故里破亲?”这些情节,如果没有必要的舞台说明,观众很可能就会理解为的打情卖俏,争风吃醋。由于剧本有了很恰当的舞台说明,观众就能够理解,知道这是赵盼儿为救宋引章所施展的风月手段。

三、表现在善于制造矛盾冲突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是戏剧结构的重要目标。在《救风尘》中,“抢休书”是全剧矛盾冲突的最。这个矛盾冲突是各条矛盾线索的汇总集中,也是一系列上升动作张弛相间地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围绕着“抢休书”,赵盼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除了上文的言语,还有虚假的“真情告白”并积极表白自己:“我若还嫁了你,我不比那宋引章,针织油面,刺绣铺房,大裁小剪,都不晓得一些儿的。”终于引诱周舍钻进圈套,写下休书。按照赵盼儿的话说,“引章,你再要嫁人时,全凭这一张纸是个照证”,可见休书非常重要。可是,宋引章一不小心,竟上了周舍的当,被周舍抢去,咬碎。一时让观众绷紧了心弦,为宋引章的命运捏了一把汗。殊不知赵盼儿早有准备,“妹子,休慌莫怕,咬碎的是个假休书”,并警告周舍不要再生觊觎之心,“便有九头牛也拽不出去!”可以说,从紧张的准备,引起、维持、加强到解除,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过程。在紧张的矛盾冲突中,主题得以深化,人物形象塑造得以完成。

四、成功的悬念设置

在剧本中,关汉卿还成功设置了许多悬念。如剧本开头,宋引章想要嫁人,赵盼儿向她保了穷秀才安秀实,,宋引章却一心要嫁给花花公子周舍,当赵盼儿警告她说“事要前思免后悔”时,她仍然不听,执迷不悟。这就预示着出嫁后必受折磨。

再者,秀才安秀实看看婚姻无望,无奈之下,告诉赵盼儿,自己“上朝求官应举去吧”,赵盼儿却安排他道,“你且休去,我有用你处哩”,安秀实在客店住下,苦苦等待。到了剧末,安秀实在赵盼儿的安排之下,到衙门状告周舍,“诬告”周舍强夺妻子,情节虽令人啼笑皆非,但悬念的设置却是极其巧妙。

这些预示和悬念引导人们预测戏剧发展方向,又埋下伏笔,有埋伏,有照应,是剧情的发展并不显得突兀,而是水到渠成的。

五、成功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方法

最成功的对比,也是最具喜剧效果的是赵盼儿的“盟誓”。周舍怕自己休了宋引章,赵盼儿不嫁自己,“弄的尖担两头脱”,逼迫赵盼儿“盟誓”,赵盼儿就跟他赌咒,“你若休了媳妇,我不嫁你呵,我着堂子里马踏杀,灯草打折臁儿骨”。到后来,周舍说“你曾说过誓嫁我来”,赵盼儿嘲笑他道,“遍花街请到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此处对比,终于使周舍这个在烟花巷“骑马一世”的花花公子,尝到了“在驴背上失了一脚”的滋味。使观众看到此处,忍俊不禁。

艺术赏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爱伦·坡 《乌鸦》 创作艺术

爱伦·坡一直被评为美国著名的作家、文论家、诗人。他的作品以其鲜明地反映爱情、死亡、幻灭等等主题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爱伦·坡往往以美和死亡的结合来表现其深刻的内涵和主题,所以就其诗歌和文学作品的风格来讲,往往充斥着阴郁的气愤和神秘的色彩。在爱伦·坡的诗歌方面,他也往往能够通过充分的结合美和阴郁的主题,恰当使用暗喻手法和注重诗歌本身的韵律美感等等多种艺术手法的结合达到良好的诗歌效果,同时在诗歌风格上就显得凄美而奢华。爱伦·坡在对诗歌的创作中,往往遵循着他所主张的“纯诗”的理论,追求独特的艺术效果,他认为在诗歌中的隐喻和魅力都是对理性的一种排斥,而这种排斥和非理性则往往是更强的理性,由此爱伦·坡的诗歌也往往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在爱伦·坡的《乌鸦》中,作者在大体上努力践行自己的诗歌理论,同时在多种艺术手法的表达上也做出了努力和实验。

一、爱伦·坡与《乌鸦》

诗歌《乌鸦》是爱伦·坡在1844年创作的,不仅仅表现的是诗歌中的人物的歇斯底里的心情,同时,更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一种哲理性的叙述。揭示出了人所至爱的一切正是像乌鸦聒噪的时候一样永不复生和一去不可复得。

诗歌《乌鸦》是爱伦·坡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爱伦·坡在诗歌创作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对法国象征派诗歌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诗歌中所集结的一种大范围的痛苦和悲凉的情绪,也呈现出了绝妙的忧郁深邃的、无以复加的悲痛之美。

二、《乌鸦》中的创作艺术赏析

在诗歌《乌鸦》中,爱伦·坡通过对自己诗歌理论的践行和尝试,在多种创作艺术手法上进行了探究和丰富,加深了诗歌的表现效果。

(一)心理探究和潜意识挖掘

在诗歌《乌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的一点当属诗人爱伦·坡诗歌中对人的心理诉求的探究和涉及。其中作者不仅仅注重了心理活动上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对主人公的潜意识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剖析。

诗人爱伦·坡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描写,表达出了诗的阴郁基调和忧郁美感,同时也通过感情和心理上的线索将主人公的行进和主旨串联在了一起。

(二)对美学理论的穿插

爱伦·坡在自己的诗歌理论中一直追求纯粹的艺术美感,通过对艺术的把握和对忧郁美的穿插达到诗歌的深沉而凄美的效果。在爱伦·坡的诗歌原理中,他一直强调和践行的一点是忧郁美感。爱伦·坡认为忧郁这种情绪和表达出来的效果正是疯狂追求明澈源泉中产生的原始渴望。在这样的诗歌主张中,爱伦·坡对忧郁美的体验就显得更加深刻并且将它和潜意识的理论相结合起来,成为了一种整体的基调和个人诗歌美学理论,体现了作者在美学思想和诗学观念上的主张。

在爱伦·坡的《乌鸦》中,全诗从篇幅上来讲一共一百零八行。就字面来讲是通俗易懂的,是主人公——在寒冷的深夜中独自徘徊的男子伤悼死去的爱人“丽塔尔”。随着诗歌的发展和字句的逐步加深,能够逐渐感受到诗人所想要呈现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主人公的思绪和低落的情绪,而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情绪体现。这种综合性又和潜意识中的幻觉相互交错,到主人公这里,就由轻到重地综合了所有的忧愁、哀伤、悲痛甚至绝望等等。这些情绪都是人类永恒的情感。诗人爱伦·坡通过对人的共有的情感的探索,特别是对人的持久的悲观情绪存在的一种探索,创造出了一种忧郁的美感。同时也因为这种忧郁美达到了和读者之间很好的共鸣效果。也就是说,这一类悲伤、绝望的情绪在诗歌的逐渐流露中联合了读者的共同感受,成为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富有忧郁美感的美学体现,展现出了忧郁美的美学价值。

(三)意象的塑造

诗人爱伦·坡在创作《乌鸦》时,对意象的塑造也是十分巧妙的。用一只乌鸦来表现许多深刻的元素,同时也注重了人和物的综合塑造。在《乌鸦》一诗中,最主要的形象集中在诗人所塑造的人物——失去了爱妻的男子和他邂逅的一只乌鸦上。对于这个主人公——失去了爱妻的失意男子来说,他的痛苦似乎来自于现实生活的痛苦,他越是看书,他内心的苦痛就变得越发明显和难以克制,这使得这个人物形象在诗歌中展现出来一种十分沉重的基调。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失意男子所邂逅的乌鸦也出现了符合情境,乌鸦经常出现在男子和妻子约会的小屋中,带着死亡和不祥的气息。加之诗歌中塑造的主要基调是黑色。黑色的出现和塑造也成为了一种单纯的色调和基调,而其本身沉重浓郁的悲观和绝望色彩就成为了诗人所想要为我们塑造的悲伤色彩。这只乌鸦的形象实际上是一种黑暗的、阴沉意象的汇集品,它抖动着自己象征不详和死亡的黑色翅膀,并且毫不知礼数,傲慢地迈到了门口的智慧女神像上,呈现出来一种不可一世的傲慢感。而这种傲慢感正意味着这种悲伤的、绝望的、无以复加的情绪是不可超越的,也是不可战胜的,冥冥之中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不可超越的精神主旨。所以说,对人和物意象的相互塑造和映衬也成为了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它对于构造整个诗歌的基调和想要表达的中心主旨都具有了独特的作用和贡献。

(四)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诗歌《乌鸦》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复调成为一种十分阴翳低沉的画面。在诗歌中,作者构造了一种半夜的敲门声。这种声音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和夜半的鬼魂或超自然现象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十分诡异的、神秘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暗氛围。在这样的塑造中,也和古老传说的某些特质相关。但是当失意的男子打开门的时候,却发现房间的外边空无一人,只有深沉的夜晚展现在他的眼前。在这里,深沉漆黑的夜晚实际上也是一种黑暗的色调和阴郁的气愤,它象征的是男子内心的绝望和恐惧,是伸手不见五指的。而打开门外边空无一人,这也十分微妙的,象征着男子没有任何其他的期望可以寻找,所有的期望都落空了,听到的只是无尽黑夜发出的绝望的回音。

同时在诗歌《乌鸦》中,男子所开启的那扇门实际上也具有很典型的象征意义。门恰恰是一种失望与希望之间互相交织的通道和间隔,同时也是无边无际的荒芜和室内的文明理性的变节。它将理性和非理性分开来。当男主人公打开了这扇门的时候,荒芜和绝望似乎就在一瞬间涌入了他原本的世界,在他还能够以理智驾驭自己的世界,转而逐渐侵蚀了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成为了一种令他绝望的,逐步走到无以复加深渊的信号。而乌鸦的形象更是典型地象征了不可战胜的绝望和恐惧,成为了永恒的阴影逐渐占领了上风,笼罩了男主人公所有的精神世界。

(五)韵律的兼顾

在诗歌《乌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写作艺术特点是对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和恰当运用。

在《乌鸦》中,爱伦·坡发挥了自己一贯的塑造哥特式恐怖气氛的特色,奠定了十分坚定的恐怖、神秘、深邃的基调。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支点就是对诗歌韵律的把握。在诗歌《乌鸦》中,诗人涉及到的韵律都很恰当,有头韵、中间韵和尾韵等等。诗歌通过常见的原因和巧妙的押韵方式,使得主旨所表现出的黑暗基调前后统一,循环往复,达到了一种环绕往复的悲伤主题。可以说作者对韵律的把握和对节奏的深化是诗歌《乌鸦》成功的又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运用元素。

三﹑结语

诗歌《乌鸦》是美国著名诗人、文学家爱伦·坡的杰出代表作品之一,它通过对黑暗色调的塑造与把握,成功地描绘出了阴暗的内心世界和作者想要表达的绝望、死亡与忧郁美感的重要哲学主题和诗歌审美观念。在这样的实验和实践中,诗人也将整体诗歌中加入了不同的艺术元素和柔和的艺术特征。通过对韵律方面、节奏方面、诗歌意向方面、象征手法的运用方面以及十分出众地将人的内心世界活动和潜意识相关联和挖掘等诸多创作手法结合,达到了一种忧郁美和深沉的哲学思考的独特魅力。通过对《乌鸦》的剖析与赏析,也能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爱伦·坡及其作品做出一定的贡献。语

参考文献

[1] 王珺玥.爱伦·坡诗歌《乌鸦》的艺术魅力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艺术赏析范文第5篇

(一)“纯音乐”欣赏

“纯音乐”欣赏的含义就是对音乐美的欣赏,它是把音乐当做一种流动的音响形式来欣赏的。音乐作为“美”的听觉艺术,是其构成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形式美与内容美。形式美作为外在的音乐美,体现在音乐创作时所采用精美流畅的结构形式以及在表演时所传递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全面的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要素,如音色、音高、力度、音乐结构等等。正如古代论中所说:“六律具存而莫能辩者,无师旷之耳也。”要想更好的感知音乐之中存在的美以及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思想启示,音乐音响与形式的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音乐的外在美,它往往以简单易懂的直接因素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即使是对非专业的人员外,其美的欣赏也不是神秘的、遥不可及的,相反,“纯音乐”欣赏方式往往能最有效、最直接的去感受音乐中所具有的别样美。

“纯音乐”的欣赏方式不仅构成了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而且为听众带来了听觉上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舒畅。但是“纯音乐”欣赏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单一的“纯音乐”欣赏并不能全面、有深度的懂得音乐,它应该与想象联想、自身经历与社会状态等要素向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完美境界。

(二)理性品味的欣赏

由于个人的爱好、音乐欣赏能力等不同,有些人不仅要求听觉上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舒畅,他们还往往用理性品味的方式去理解音乐,把音乐中感受到的寓意、情感与一些社会现象或是自身所经历的人物、事情等结合在一起。而有些人则常常去了解音乐家的思想观念、作曲风格、品质好爱以及所处的社会生活状态等,把这些因素与其音乐作品向结合,从而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作品的目的。

但是,音乐欣赏不应过多的追求与音乐本身无关的东西,如理性认识对欣赏一些音乐作品有一定的帮助,即把音乐作品转换成文字性的叙述;文字性的联想对于人们了解作曲家的时代背景、性格等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音乐不是由众多概念拼凑而成,它的概念只有在音乐之外的各种因素(如歌词、标题文字说明等)中才能够找到理解的依据。欣赏要把握好中心内容,无关因素的增加只会降低欣赏力的水平,音乐之外的东西只是供人们参考,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切不可舍本逐末。

(三)情感体验式的欣赏

情感表达是所有艺术作品素要体现的重要内容之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包括甜蜜的、伤感的、回忆的、安静的、激情的,这也是音乐独特魅力的所在。

与其他艺术相比,音乐在情感的表达方面具有更生动、更快速、更直接的特点,当我们观看一部电影时,我们需要对其剧中动作的观赏加上语言的理解,最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从中探索电影中所蕴含的道理,这其中我们需要间接的认识与欣赏。而对于音乐,当音响响起的瞬间,通过听觉我们立刻会产生情绪上的反应,它是直接的、无需复杂的欣赏过程。

(四)意象性的欣赏

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封闭的,音乐与其他艺术也有相通之处。美术作品中有造型、色彩、节奏、线条的运用,这些同样也是音乐作品表现的基本手段。同样,音乐中的许多作品也与绘画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联系。音乐可以用音调的高低起伏暗示暗示某种情境、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象征某种视觉形象、通过音响的形状暗示某种景物等手段来丰富内容并使音乐具有造型性。《百鸟朝凤》、《大海》、《朝景》、《空山鸟语》、《在中亚西亚草原》等作品都有类似手法的运用。

但是,并不是每一部音乐作品中都有“形象”的运用,音乐说到底终究不是美术,描绘性只是在特定的音乐作品中应用,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以及突出音乐的主题。它是音乐的一个方面,有则可以联系音乐加以欣赏,无则不可过多追求其存在。

(五)对表演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