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革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74-01

在中职卫校,病理学基础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病理学基础主要是用来研究人体发病机理、发病原因、以及疾病在人体内发展规律的学科。病理学基础为疾病的治疗、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在中职卫校的教学过程中对病理学基础的教学革新就尤为必要,对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革新将有效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及其创新意识。

一、了解教材内容及学生,因材施教

首先老师要对要教授的内容进行预读,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其次老师还应该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任务及目标,对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针对性的安排不同的课程。另外教师在预读时必须认真细致,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把握好临床课与病理学基础课之间的关系。做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与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课外内容。

在对病理学基础课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老师应该及时为学生理清概念,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样学生才可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如果在讲解时,由于受到课时限制而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讲解到疾病,可以在所讲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相关的病变举例,以此来丰富学生们知识量。例如在讲解肿瘤这一课时,关系到常见肿瘤的举例,就可以将我们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乳腺癌、肝癌、肺癌等作为举例,举例时应该尽可能选择有特点的病例。这样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所学内容更加丰富,扩充了学生知识面,为他们以后在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二、重视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个良好的导入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为课程的讲解打下基础。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病案进行导入,老师在课前准备病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栓塞时,引入了孕妇因为难产、羊水栓塞而导致死亡的病例,这样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让他们产生各种疑问,然后巧妙的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常常遇见的病例现象,例如长期早晨不吃饭,为什么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等。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这样学生学习时求知欲将更加旺盛,进而学习的积极性的将大大提高。

三、在课堂教学之后,运用讨论法教学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复习

病理学作为沟通理论学科与临床学科的基础,实践性要求很高,因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通过引导学生对临床实例进行讨论与分析,增加了学生的临床经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这个环节应该编制合适的教学所用实例,并且根据这些实例设计好一系列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让学生们思考与探讨。比如:根据一个患者由慢性乙肝逐渐演变为肝硬化的临床实例,老师在设计时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乙肝会逐渐转变为肝硬化?病因是什么?患者为什么会产生脾大、腹积水?你认为适当的治疗方案是什么?在讲授知识前首先将病例印发给学生进行阅读,在该章节授课结束后,再对病例进行讨论与分析,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结果后由小组长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进行全班的讨论,最后老师再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四、注重实验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过去的病理学基础课的实验大多数是以学生观察实验标本及切片的形式来进行的,而对于动手能力并不注重,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且缺乏创新能力,学生上实验课就像“坐飞机”,把实验课当作“休息课”,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可选择动物实验和观察大体标本为主。例如“:家兔的空气栓塞”这一实验。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将适量的空气注入家兔的耳缘静脉,观察其结果。结合临床常见病因讨论其处理方法、临床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的实验会使学生记忆深刻,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而在大体标本的学习中,将正常器官与病变器官放在一起让学生直观的进行对比、观察究竟哪个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应变能力,且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培养了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严谨的作风与医德医风。

五、结语

在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的革新策略,合理改变传统的教学教法,可以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在临床时的思维习惯,为以后临床实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病理学基础范文第2篇

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3]。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是比较抽象的,需用具体的物质代谢、体能活动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体现。如何将这些比较具体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分析,形成正确反映疾病的发生规律,并将这一规律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这是家畜病理学难点,同时也是家畜病理学的重点。

案例教学法在某些大学,尤其是医学专业已经提到,而在兽医专业,尤其是家畜病理学课程中较少涉及,笔者将就家畜病理学课程设置特点及临床案例引入及内容分布等进行了简单论述。

一、家畜病理学课程设置特点

家畜病理学课程的设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介绍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常见症状病理学,其中概念和术语较多;第二部分为各论,主要介绍各个系统常见的病理变化和疾病发生过程,其中对常见病变的发生机制及其特点介绍较多。这两部分内容密不可分,总论部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为后面各论的学习奠定基础,各论部分的系统常见症状是对前面总论部分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

家畜病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兽医学科中具有桥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学科,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如何将零散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症状综合并灵活地应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尤其是目前临床疾病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较多,以及老病新发等事实,给临床疾病的正确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将临床常见的或具有特征性的一些疾病病例引入家畜病理学的课堂,是将临床实际疾病引入课堂,与课堂抽象的概念和病变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病例的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流行哪些疾病,各种疾病具有哪些特点,同时也可将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再次在病例介绍中得以应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巩固。

二、临床案例引入及内容分布

目前,临床常见家畜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猪圆环病毒病、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包涵体肝炎等疾病。可将这些疾病的流行特点或主要特征性症状引入课堂,并分布到不同的系统章节介绍。

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都出现典型的呼吸系统病变,但其病变并不相同,可根据其病变特点穿插到具体病变过程中介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可在间质性肺炎内容中引入,禽流感可在肺水肿内容中引入,鸡传染性支气管肺炎可在支气管肺炎内容中引入。然后综合这三种疾病的共同特点,进一步介绍呼吸衰竭。在介绍各具体病变的过程中典型的病理图片可增强对疾病特点的掌握,同时介绍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可使所学的基本知识很好地融汇和灵活应用。

如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鸡新城疫、鸡包涵体肝炎等疾病都出现典型的消化系统病变,可根据其病变的不同穿插到各病变中介绍。这些疾病各具特点和炎症章节的内容也密切相关,如猪瘟可能会出现肠道的“扣状肿”,这是炎症中纤维素性炎症的典型代表;鸡新城疫可能出现十二指肠出血,这是典型的出血性炎症的代表;鸡包涵体肝炎可能会出现肝脏的肿大、脂肪变性等病变,其组织学病变是组织损伤中细胞肿胀或脂肪变性、甚至坏死等现象的典型代表,同时肝脏的炎症反应也是消化系统中肝炎的典型代表。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家畜病理学教学中的优点

笔者将多年来临床采集的家畜疾病的病理剖检图片或临床症状录像,以及制备的具有典型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图片应用到各系统章节,通过两年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将临床具体病例引入课堂,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临床具体病例引入课堂,使得学生的基本知识得到了应用,从而更好地深层次理解和巩固知识,并能够灵活掌握。基本知识的灵活掌握为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好地起到了桥梁作用。

将具体临床病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常见的疾病和疾病特点,可将这些知识直接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使得家畜病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应用型学科。

综上所述,家畜病理学案例教学的引入不仅使得这门课程真正起到桥梁过渡作用,而且可直接应用到临床疾病诊断,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很好地解决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2]陈小喆.案例教学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1,29(23):65-66.

病理学基础范文第3篇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7年12月经宫腔镜检查、B超检查并行病理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00例,平均年龄37.6岁(20~67岁)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不规则,持续出血,绝经后出血,经期延长,月经频发,月经过少等,检查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3~7天,不规则出血可选在任何时间,B超检查诊断为B超诊断,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宫腔镜诊断,均进行宫腔镜直视下活检或宫腔镜检查后定位活检[1]。

设备:采用Olympus直径4.5mm硬管型宫腔镜。膨宫介质为5%葡萄糖液。日本飞利浦B超,探头频率为3.5Hz。

宫腔镜及B超结果判断标准:宫腔镜检查以夏恩兰等主编的《妇科内镜学》为标准,B超检查以吴钟瑜主编的《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为标准。病理诊断以回允钟主译的《阿克曼外科病理学》为标准[2,3]。

结 果

病理诊断结果20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69例(单纯型增生65例,复杂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息肉51例,子宫内膜炎38例,宫腔内胚物残留20例,黏膜下肌瘤11例其他为宫颈息肉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及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2例,宫颈癌1例。

病理诊断与B超诊断的符合情况,见表1。

病理诊断与宫腔镜诊断符合情况:病理诊断与宫腔镜符合率为79%(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符合率66.7%,子宫内膜息肉96.1%,慢性子宫内膜炎92.1%,宫腔内胚物残留100%,子宫黏膜下肌瘤72.7%,其他63.6%)。

可见,以病理检查为基础,宫腔镜检查诊断的符合率与单纯B超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讨 论

本组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9%,明显高于单纯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61.5%。B超是以光点大小,灰度亮暗来显示各种图像的,缺乏特异性,宫腔镜检则利用宫腔镜直视下观察宫腔及宫颈管,比B超检查活盲目诊断性刮宫更易于明确宫腔内病变的性质和部位,是诊断宫腔及宫颈管内疾病的重要方法。对于超声图像异常活不能确定的宫内病变时,或者超声图像正常而患者持续症状时,必须应用宫腔镜检查同时行镜下活检,但宫腔镜检查不能代替病理诊断,宫腔镜定位取活检,提高最后诊断的准确性。因此作为寻找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诊断宫腔内各种病变,宫腔镜检查时一种安全的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主编.妇科内镜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

病理学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出血;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52-01

脑出血(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1】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急,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易发生并发症,我院于2009年---2012年共收治98例病人,在降颅内压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和护理,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98例病人中,其中男性54例,女性44例,年龄在45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59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证实为脑出血;98例 中丘脑出血22例,脑叶出血18例,基底节区出血56例,脑干出血2例,出血量在10---75ML之间,平均量为26.8ML。

2、结果 本组治愈89例,患者住院最长期限为1个月,最短为8天,平均期限为15天。其中4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3例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无压疮的发生,死亡9例,脑干出血3例,基底节区出血1例,丘脑出血5例。

护理体会:

1、入院后即应用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并做好护理记录,控制舒张压在80mmHg,收缩压在140mmHg之内,以免因血压过高加重脑出血或过低而造成脑部缺氧。对体温超过38.5℃以上的患者给予冷敷额部或枕冰袋,以保持脑细胞的功能,密切观察瞳孔、意识的变化,发现瞳孔增大、大小不等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判断存在脑疝者经用脱水降颅内压,治疗无好转者,应立即转外科行开颅减压术。

2、预防肺部感染 脑出血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患者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分泌物,呕吐物易被误吸入气管内引起吸入性肺炎【2】,患者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淤血发生,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及病区内交叉感染等因素,易造成肺部感染的发生。因此要严密监测体温、呼吸的变化,加强病区管理,及时清除口腔、气管分泌物和呕吐物,定时翻身,减少家属探视频率,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对咳嗽、痰稠者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糜蛋白酶配合雾化吸入,促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3、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为病变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继而引起胃肠黏膜血流量减少,胃,十二指肠黏膜出血性糜烂,点状出血和急性溃疡所致【3】,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性质,有无黑便,对胃管鼻饲病人,注意回抽胃液,观察胃液的颜色是否为咖啡色或血色;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尿少,血压下降等。一旦发现有上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休克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应用奥美拉唑积极止血,抗休克处理;同时加强饮食管理及营养支持治疗,主要以高蛋白,高热卡,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为主,昏迷病人经胃管注入流质饮食4-6次/日,每次200-300ml。

4、预防泌尿系感染 对昏迷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每4h开放一次,并定期用1:2000呋喃西林液或庆大霉素16万单位加0.9%氯化钠200ml行膀胱冲洗,每日1―2次,同时观察尿量,颜色等变化,经常作尿量常规检查。

5、预防水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早期可出现低钠血症及高血钠症,与使用高渗脱水剂引起水盐代谢机制紊乱及脑出血后下丘脑遭到损伤使抗利尿激素(AD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异常有关【4】,应注意观测患者血压、心电图、皮肤弹性、面部及双下肢有无浮肿,意识障碍有无加重,检测24h尿量,保持入出量平衡,安排输液计划及输液速度,对低钠者静脉补充氯化钠液,停止使用袢利尿剂及高渗葡萄糖液;高钠血症者,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量,选用低渗液治疗,合理使用脱水剂,密切监测血电解质,注意钠钾的变化。

6、预防压疮 对昏迷病人每天床上擦洗1―2次,每2―3小时更换,勤换内衣,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对骨突处垫棉垫或海棉垫,有条件应使用气垫床或自动减压床,并指导家属经常按摩瘫痪肢体,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以预防压疮。

7、心理护理 病人及家属对突然发生肢体残疾或瘫痪,卧床,生活需要依赖他人,产生焦虑,恐惧,悲伤,绝望的心理,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动态,应用适当的方式支持,安慰患者及家属,关心体贴患者,告知病人及家属对脑出血的病因,病程经过,预防知识及预后的了解,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悲伤,绝望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 吴英 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619-623

[2] 冯娟娟 急性脑出血病患者应激状态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 4(3)369

病理学基础范文第5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81-01

我院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出血性脑血管病人5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假性心肌梗死1例(17%),脑出血并发假性心肌梗死1例(17%),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例1:男51岁,于2010年11月27日,清晨因头痛伴恶心呕吐1小时,意识不清30分钟入急诊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未规律用药治疗。查体:T366℃,P:118次/分,R:22次/分,BP:210/110mmHg,中度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5分。大汗淋漓,尿失禁。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率过速。②广泛前壁心肌梗死。③左室肥大。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收入院。入院后进一步检查: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双侧眼球结膜水肿,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为30mm对光反射迟钝,颈强,克氏征阳性,巴氏征阳性。腰穿:脑脊液压力260mmH20,均为血性脑脊液。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羟丁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的测定均正常,血糖74mmol/L。急查全导联心电图:窦性心律,QRS波:SV1+RV5=63mV,V4-V6呈qRS波形,ST段:V1上抬03mV,T波:异常T波,有明显U波,Ⅱ、Ⅲ、V4-V6倒置,高大,有明显U波,V1-V2倒置,V3直立

例2:男,69岁,2011年10月25日,夜间因突发性头昏、呕吐、心悸3小时入急诊室。既往:高血压病6年。查体:T:369°C,P:120次/分,R:24次/分,BP:240/105mmHg,一般状态差,面色苍白,神志恍惚,GCS:12分。急查心电图提示:P波无改变;QRS波:V1-V7呈Rs型,V3R-V5R呈Rs型;ST段:aVR弓背上抬02mV,余各导联呈缺血性压低01-03mV,T波Ⅰ、Ⅱ倒置。意见:窦性心率过速,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收入院,入院后进一步检查:神经系统: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为25mm,对光反射灵敏,失语,右侧肢体肌力2级,右侧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AST、CPK、LDH、LBDH、CKMB均正常;血糖:65mmol/L、血钾37mmol/L,头CT示:左侧基底节脑出血。入院诊断:脑出血并发心肌梗死。给予脱水,降血压,防治脑水肿,营养神经,支持对症治疗,头昏、恶心呕吐减轻,病情稳定,第3天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并轻度心肌劳损,20天后心电图恢复正常,于2011年11月22日复查头CT:左侧脑出血已全部吸收,治愈出院。

2讨论

出血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表现早已被注意,蛛网膜下腔出血约58%的患者可见心肌梗死[1]。近来已证明:出血性脑血管病可导致心内膜下缺血与局部坏死并引起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改变,且随着神经系统病变的恶化,其心血管的表现成为不可逆改变。有的病例在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心电图及酶学表现酷似心肌梗死,但随着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好转,复查心电图及心肌酶可以发现,心电图及心肌酶均恢复正常,则称为假性心肌梗死,假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的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动态恶化,发生心率失常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也效果不佳[2]。本文2例病人,临床表现符合上述特征,故诊断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假死心肌梗死,在治疗方面均按原发病治疗。待原发病好转时,则心血管系统表现也好转。

参考文献

[1]李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心脏病变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8,16(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