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遇见未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METROPOLIS概念车线条非常流畅,整体造型优雅而不失动感。车头风筝形状的格栅以及内饰的设计灵感则来自于中国的扇子和古筝,这款车的长宽高分别为5300mm/2000mm/1400mm,这样的尺寸预示着这款车将拥有非常充足的乘坐空间。动力上,METROPOLIS配备了先进的可充电式PLUG-IN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提供全电力驱动和燃油驱动两种模式。与传统的4.0L V8发动机相比,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其五分之一,百公里油耗更是低至2.6升。此外,METROPOLIS还安装了雪铁龙特有的主动液压悬挂系统。该系统可根据路面情况,主动调节车身悬挂,带来令人难以置信的平稳舒适感受。而在高速行驶中,系统将调低车身,从而降低风阻,进一步提高行车稳定性。
通用EN-V
EN-V的设计开发紧扣城市驾驶对速度和里程范围的需求,整车重量仅400多公斤,长约1.5米。EN-V的马达动力由锂电池提供,可通过普通家庭电源进行充电,每次充满电后可行驶40公里,完全实现零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另外,EN-V可以与电网进行信息互换,判断电网的整体使用情况,从而选择最佳的充电时间,充分提高公用电力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除了电气化,EN-V的另一大技术亮点是车联网。通用汽车表示,EN-V通过整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及
远程感应技术奠定了新的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了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兼容。在自动驾驶模式下,EN-V能够通过对实时交通信息的分析,自动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从而大大缓解交通堵塞。除此之外,通过使用车载传感器和摄像系统,EN-V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在遇到障碍物或者行驶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做出迅速的调整。
丰田FT-EV Ⅱ
外形方面,丰田FT-EV II的前挡风玻璃延伸范围十分广阔,前脸部分甚至还采用了透明材料,加上宽大的侧窗,FT-EV II的视野十分开阔。车门采用了独特的滑动开启方式。为了获取更大的乘用空间,FT-EV II甚至取消了中控台。传统的圆形方向盘和踏板并没有出现在驾驶席上,取而代之的是控制车辆行驶的操控杆。在动力方面,FT-EV II Concept所搭载的锂电池组在完全充满电的状态下可让持续行驶90公里,极速甚至可达到100km/h。车头丰田标志打开后是一个充电端口。使用家庭电源充电需要6个小时充满。
现代i-flow HED-7
与现代其它新车一样,i-fow同样采用了“流体雕塑”造型设计,其风阻系数仅为0.25,有助于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行驶性能。据厂商介绍,i-fow车身表面采用了由德国巴斯夫公司提供的液态金属涂层,看上去更为光洁明亮。而在车辆内部则采用了一块环绕的波状外形屏幕。动力上,现代i-fow采用了一台双涡轮增压1.7L柴油发动机,与这台发动机协同工作的是一台电动机,由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供电。输出动力将通过6速双离合变速器进行传输,由于可以采用电动行驶模式,该车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85克,百公里油耗也仅为3升。
丰田FT-86
丰田FT-86的车身外观设计借鉴了丰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LF-A的风格,其整体的轮廓与设计语言延续了于2007年概念车FT-HS概念车的造型。整车由位于法国的欧洲丰田ED2设计工作室担当主导设计。肌肉而充满张力的外观轮廓充满了力量,犀利的线条布满周身。轻巧、低重心的车身特性和如同驾驶赛车一般随心所欲的驾驶感受。
该车装配了来自斯巴鲁的2.0升水平对置型4气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和空气动力性能优越的轻巧车身,这些使得该车同时实现了强大输出功率与卓越环境性能。亮红色的车身与按照 “以最小的限度包裹精练到精练极致的车体”的理念以充满时尚感的方式展现出各种内饰功能,充分展示出驾驶的热情。该车为后轮驱动,而不是斯巴鲁产品一贯采用的全轮驱动。与发动机相匹配的是一款6档的手动变速箱,发动机的能量将会通过这一装置传递到后轴之上。
马自达“清”
马自达“清”概念车以水流为它的主要设计主题,除了整体的造型呈水滴状外,大面积的侧窗玻璃和全景天窗都使用蓝绿色的玻璃,显得晶莹剔透。进气口、车身线条乃至轮毂的辐条都采用水流的造型。
71岁的会计Mriamm Gorman一年多以前就想退休了。但由于她的养老钱遭遇严重投资损失,她现在不得不无限期推迟退休。华盛顿智库urben instiute老年人及退休问题专家Richard Johnson表示:“各种因素令老年人遭受打击。股市狂写、工作难找、房产贬值,老年人很难考虑退休。”
事实上,早在金融危机来袭之前,一些国家已经就日益沉重的养老问题采取措施。2006年6月,美国国会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格拉斯利建议,将美国人的退休年龄提高到69岁。2007年4月1日,日本《高龄者雇佣安定法》开始施行,它将保证有工作意愿与能力的人员被雇佣到65岁。日本当时的厚生劳动相川崎二说:“要让80%的70岁的老年人参加工作。”
事实上,提高公民退休年龄,对于政府来说实属无奈之举。不断提高的退休年龄客观上可以减轻国家负担的养老金的体量,但另一方面,却给拉动消费和创造新的就业带来新的困难。如果可能,让更多人享受到有尊严的、高品质的退休生活才是解决之道。
遇见未知的自己
请想象一下,超越时空后,看到的也许是拖着日渐衰老的身躯仍旧拼命工作的境况,何谈心灵的平和?其实,陷入这种窘境,多数是因为没有早早做好自己的退休养老规划。在《富爸爸投资指南》中的富爸爸为了退休时年轻且富有,不得不拟定一个计划。而最重要的,也是迈向富有的第一步,就是在思想上决定自己成为富人、穷人还是中产阶级。与自己的未来相遇,你愿他是贫穷,还是富有?答案不问自知。所以,我们也该及早拟定属于自己的计划。
实现退休后的财务自由不是梦想,需要的是你的理财智慧,你行动的魄力,与你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未来,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景,不过数据是会说话的,让首创安泰的专家来为我们分析现状和梦想的差距吧。
Tips 中青年一代肩上沉重
我们可以从父辈这一代的年龄感受到这一点――老龄化,中国的人口结构大约会在2005年进入拐点,并且老龄人口将持续增长,中国年轻一代肩负的责任将日渐沉重。
1 我们需要更多的养老费用。大多数年轻家庭需要
同时支持四个老人。
2 给子女教育的费用。
3 如今正值中青年的人群将在2040年左右到达老龄化。在面对了上面两项巨大的压力后,我们还有
多少资金给自己养老?
中国人养老最倚重政府养老金,政府养老金占个人总养老金的平均比例为39%。
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全国的退休金平均水平在2010年将会超过人均每月1200元,显然,这个标准并不高;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1年到2075年期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如果不从现在开始规划,并把所有对晚年生活的期待都放在“社保”这一个篮子里面,您的生活可能将从退休的那天开始与拮据相伴。
中国人对于退休后的生活年限预计最为乐观,长达25年。
长寿,是美梦,也是一种风险。赵本山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钱没了。”中国从人均GDP来看还属于低收入的国家。我们将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困境。长寿的生活应当以“独立、有品质、有尊严”为前提,我们可以不奢望在年老的时候环游世界,尝遍美食,但是最起码在您可以预见的时候,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是幸福的先决条件。
首创安泰人寿让你的退休更轻松
早在1998年,ING就已经开始关注中国政府的养老金运作钵系,作为2004年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28届全球大会的主要赞助商,ING在会上向中国政府谏言应当进一步放开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通过首创安泰人寿与太平洋安泰人寿两家合资保险公司的成功运作,ING对于中国客户的养老金需求作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将这些经验用于商业保险领域开发更好的养老年金产品。
据首创安泰人寿产品开发部门的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养老年金产品通常缴费期比较长,而开始领取年金的时间却较晚;导致所谓“养老年金”的功能单一、灵活性差,并没有真正解决养老保障的核心问题――即“缴费”与“领取”、“投入”与“回报”的完美搭配。为了更好的满足本土客户需求,首创安泰人寿推出了集合国外先进经验与本地市场洞察的养老金解决方案――“遇见未来”。
“遇见未来”养老年金保险(英文简称DAD)是首创安泰人寿继热销年金产品“璀璨人生”之后,于2009年明推出的一款升级换代养老年金。“遇贝未来”是我们为更精彩的未来生活所做的规划,“遇见”代表着轻松和现实性,退休不会是“老无所依”,而是更加自由和惬意的人生。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中说到:“对于那些正考虑追求工作安全变为追求财务安全的人来说,我所做的事情就是鼓励你们。”没错,达成养老目标关键还在于持续计划的决心和勇气。今天的你可能正需要督促的机制、奋斗的热情让自己迈入更高标准、更上层次的生活水平。而在养老规划这个独特领域,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您就可以选择轻松遇见多年后财务自由、生活满足的自己。
档起步年龄安享无忧晚年
梦境总是让人难以琢磨的。在梦境中,我遇到了未来的人。在梦中,我通过一种叫做虫洞穿梭都工具,穿越到未来。在未来,人们可以通过虫洞穿梭,穿越到未来,我穿越到以前。
在未来,人们有了虫洞穿梭,可以穿越时空。它可以让我们穿越到未来或回到过去。在未来的时空里,人们很混乱,因为有了虫洞穿梭的出现。在未来科技很发达,人们会飞时光倒流。在未来人们不需要工具。通过科技来满足一切的需求。
到那时,大自然被破坏,大自然中的生物稀少,人们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一些动物自相残杀,随着科技的发达,你们可以通过科技来种植,树木、花草、粮食。
这些是我在未来看到的。我问未来的人:“你们为什么不自己去种植树木、花草、粮食?”未来的人不加思索;“谁知现在科技的发达,有谁会把自己搞得累累的,自己去种植,歧不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傻吗?干嘛去自讨苦吃呀!”
在未来的时空里,科技很发达,有了虫洞穿梭,人们可以穿越但是勤劳的人们消失了。难道我们要一直这样消沉下去吗?
未来的人告诉我,现在人们的私心很重,自然生态被破坏,当你受到一定的利时,害就会出现,没有任何事情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未来的人说:“因为我们先前破坏生态平衡,破坏大自然的生物,才会有今天的局面!”
在未来,人们很聪明。
机器人拥有着像人一样的皮肤;但是它们没有温度,没有心跳;它们力大无穷;它们很聪明!
“我们想要一个属于班主任自己的阵地!”
1984年秋,由湖北省教委普教处与湖北教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前身)干训部组成的联合小组,先后赴全省等地调研,征求基层学校对国家教委制定的《班主任工作条例(讨论稿)》的意见。在多地的座谈会上,班主任们不约而同地呼吁――要有一个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刊物,便于班主任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来自一线班主任的呼声引起了调研组的重视,并及时向省教委和学院相关领导汇报,旋即得到时任省教委主任邹时炎和湖北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柳林等同志的支持。经过数次多方研讨谋划,最终决定这个刊物由湖北教育学院干训部创办,刊名定为“班主任”。
1984年11月,试刊第1期正式问世。经过试刊,于1985年第4期公开出版,当时仅限于在湖北省内发行。
由于缺乏经费,主任黄元棋同志主动以个人工资做担保,向学校借款5000元作为刊物的启动资金。时至今天,这仍是杂志社新老同仁们口中的一段佳话。
其时,新生的杂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使读者认识了解、接受自己。编辑部的同志们通过赠送杂志到校,利用干训部举办地市县教委主任研讨班的机会召开杂志座谈会积极宣传,黄元棋、陈南村同志还多次在全省教委主任研讨班总结会上做宣讲。杂志逐渐得到各地教委与中小学的认可与支持。在黄元棋、陈南村等同志的多方努力下,杂志通过湖北省委宣传部批准,得到湖北省出版局登记刊号,于1986年第4期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
一群快乐而勤勉的创业者――
牛皮纸、剪刀、糨糊、绳子齐上阵
在杂志的早期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编辑队伍几乎全部由教管系教师兼职担任,这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非专职编辑队伍,为杂志今日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创办之初,作者群尚未培养起来,杂志常常面临稿源不足、“等米下锅”的窘境。为此,编辑部在全省组织起通信员队伍,通过通信员得到一部分稿件。同时,积极与教管系老师约稿,其时颇受读者欢迎的“班主任工作的十万个为什么”“服务台”“班主任小词典”等栏目都由李雍民、罗若群、胡继楣等老师亲自撰稿、选编而成。
教院四号楼,是当时编辑部办公的地点,今天已被夷为平地,为一座壮观宽阔的广场所替代。然而,在座谈会上,老编辑们忆起当年工作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人少、事多、事紧,是当时我们编辑部工作的真实写照。除了印刷,很多工作程序都在杂志内部‘消化’,杂志的包装甚至要由编辑部人员动员家属们共同完成。那时候,一到周末包杂志的日子,几十人齐上阵,办公室内牛皮纸、剪刀、糨糊、绳子一齐飞舞,说话声、谈笑声响成一片,当真是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一种鱼水之情的关系――
从“班主任”到“班主任之友”
1988年第1期,《班主任》更名为《班主任之友》――新的刊名直接宣告了自己的办刊宗旨――矢志为中小学班主任服务,做中小学班主任的良师益友。
为适应一线班主任的专业和实际工作需求,《班主任之友》设置了“教育科学讲坛”“经验谈”“班主任工作的十万个为什么”等栏目,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同时普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文艺长廊”“教育家轶闻”“服务台”等栏目,介绍一些教育小常识、教育历史事件、教育家的小故事、国外的教育信息等等。今天,《班主任之友》实用、活泼的特点正是从那时开始得以逐渐明晰而确立的。
刚公开发行的杂志以朴素形象示人,32开小本,48个页码,印刷装帧都很简朴。可它饱含着当时编辑们的拳拳之心――把杂志做成小小的“口袋书”,方便班主任们装在口袋里随时随地阅读!
一次华山一条路的改革――
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
1994年夏,湖北蒲圻(今赤壁市)绿水水库,波平浪静,可是,对于湖畔与会的人们,内心不啻一场波涛汹涌。
这年暑期,在对中小学教育状况深入调查研究并广泛收集班主任意见的基础上,杂志在教育学院副院长、主编黄元棋同志的指导下研讨《班主任之友》改版和经营方向。改革有风险,改变杂志原有的风格,读者不认可怎么办?经过激烈的意见碰撞,编辑部的决策者下决心改革,并激励与会同志:这次改革,就像踏上华山一条路――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
历经1994年和2001年两轮改版,《班主任之友》从“小家碧玉变大家闺秀”,版面扩展为210mm×297mm,内芯扩容为4个印张、64个页码,内容随之多样化,充分满足广大班主任读者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杂志在印刷、装帧和设计等方面下大功夫改进,《班主任之友》更加大气而精致,其可视性质量甚至能够与一些国际化大期刊媲美。当然,杂志的质量才是她真正的生命线。为此,编辑部主动开展评刊活动――邀请读者对每个栏目发表看法,评选印象最深刻的文章,也坚持评选“最不喜欢的文章”,一直坚持到今。
与此同时,杂志办刊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发行工作交给邮局,杂志的征订由全国各地邮局办理,彻底抛弃了依靠行政力量及感情关系搞征订的老办法,转变为市场运作模式。这也意味着杂志要依靠自身的质量和服务读者的能力去赢得市场。
一支能办高专业水准杂志的编辑队伍――
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
我国中小学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启动课程改革,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它促使《班主任之友》不断锐意创新,将杂志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如果说,以兼职为主的编辑队伍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产生过巨大的效用,那么在教育期刊快速发展和班主任需求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以兼职为主的队伍就不能适应和满足形势的要求了。从1997年开始,编辑部就着手物色优秀人士,逐渐组建一支以专业人员为主的编辑队伍。
这些编辑或具有高学历,或有着丰富的中小学工作经验,或是编辑专业科班出身等,他们的任务是专心致志地关注中小学一线班级工作及班主任,研究、发现他们中的新动态、新思想、新业绩与新问题。迄今为止,《班主任之友》已经拥有10名专职编辑和10名兼职编辑,专兼结合,以专为主,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全力为编辑创造学习的平台和机会,逐渐打造出一支能够办高专业化水准杂志的队伍。
一种箪食瓢饮的坚守――
向商业化说不!
由于杂志真正走向全国,与各省的市、县学校的班主任建立了直接而密切的交流渠道,稿源变得充足而丰富起来。一时之间,来自五湖四海的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与理论探讨成果如雪片般飞来,使得《班主任之友》变成一座荟萃班主任先进思想的熠熠闪光的宝库、一个有声有色地研究班主任工作的阵地!
值得让今天的《班主任之友》为之自豪和骄傲的是,在那个处处打“球”的时代,走上市场化之路的《班主任之友》始终明确杂志不商业化的认知,坚守服务中小学班主任的宗旨不变。
在国内许多教育刊物以收取版面费弥补办刊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班主任之友》从未收过一分钱的版面费,并坚持向作者发稿费;在商业广告漫天飞的环境中,杂志始终将与教育无关的商业性广告拒之门外。这些行动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杂志坚定的办刊立场,让圈子内的很多人士深受感动。
一举迈向一线期刊的跨越――
进入中国“双效”期刊方阵
经过三代编辑人二十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经营,《班主任之友》在中国中小学教育界的同仁中得到广泛认可,深得读者作者的喜爱和好评,成为“中小学班主任的挚友、师范学校师生的阅读宝库、学校领导干部的好参谋”。
2001年杂志与中央教科所合作在北京成功举办“新世纪班级管理创新研讨会”。2001年11月,《班主任之友》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一举跻身中国一线教育期刊行列。
一系列强有力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举措――
以专题策划为导向,纵深、系统推进班主任专业化
以2003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首次提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这一理念为起点,“班主任专业化”,成为新时期至今班主任工作发展的重要坐标和方向。作为与一线班主任最为贴近的期刊,《班主任之友》对班主任专业化向纵深系统发展的探索和推动始终不遗余力。
要促进一线班主任专业化,杂志自身就要鲜明地体现其专业性质及特色。锤炼栏目是展现杂志专业性最直接的步骤。2005年,杂志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板块,分为“教之思”(下设特别关注、教育前沿、管理方略、专业成长等栏目)、“教之行”(下设治班锦囊、主题活动、心理导航、诗化教育、教育之镜等栏目)、“教之趣”(下设读书长廊、自由空间、让故事说话、文化侃吧等栏目)三大板块,更明确地引导读者作者多从理论和创新层面上思考探索班级工作;2008年第1期,杂志增设“专业成长”栏目,更清晰鲜明地探讨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规律;2010年,杂志与《中国教师报》联合举办“班主任看家本领大比拼”征文比赛,把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问题引向具体技能层面的操作实践。
为了提升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杂志采用细分市场的策略。从2008年第1期开始,《班主任之友》分版为《班主任之友・中学版》和《班主任之友・小学版》,这一在全国同类期刊中的首创之举,很快赢得了市场和读者的良好回应。
自2008年起,《班主任之友》在常务副主编熊华生的带领下,策划组织若干专题研究――从纵深方向系统全面地对班主任工作开展一个一个课题式研究――有力地提升和展现杂志的专业品质与作为。2011年第7、8期合刊,以“班主任专业发展”为主题展开,由副主编汪媛主持策划: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论内涵解析,到专业化发展的个案经验示范,再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实践路径解读,凝聚了全国优秀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众多优秀一线班主任的智慧,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了班主任专业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其后,2011年第11期,“教育,因个性更精彩”,集中讨论班主任的个性与带班风格的关系等问题;2012年第1、2期合刊,研究编写了“班级应急手册”,对班级工作中可能遭遇的各种紧急情况与预防应对措施作了全方位的研究;2013年第1、2期合刊,以“班主任与家长”为主题,研究家校合作的模式及实践;《新班主任工作手册》(2011年第7、8期)《观念与行动:来自问题学生的挑战》(2013年第7、8期)《行动与成长:来自问题学生的挑战》(2014年第1、2期)《班主任与心理学》(2014年第7、8期),从新班主任到“问题学生”,从德育到心育等等,形式不限,以满足班主任实际需求为要,做实用、深入的研讨。专题研究成果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这个杂志发展史上的重大谋划和“变脸”,逐渐凝聚成《班主任之友》的一大特色与亮点。使《班主任之友》的研究性和实用越来越强,大幅度地增强了杂志的引领功能,引领班主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艺术化,引领中小学班主任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一方优秀班主任成长的沃土――
不拘一格,营造多元化平台,助推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
自创刊始,对于那些在班级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将自己的经验形成系统上升为理论、具有个人风格特点的知名班主任,《班主任之友》视他们为珍宝,开辟专栏,营造名家笔谈空间,邀请他们在各种研讨会、培训班上传经送宝。
号称全国三大班主任的魏书生、李镇西、万玮老师,是《班主任之友》的“常客”,杂志为他们设坛讲学、比武论剑,引来众多的“围观者”和参与者。2010年10月,李镇西受邀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为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项目”的全体学员做专题报告,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学员们有许多问题要与李老师作进一步的沟通甚至商榷,既而杂志专门设置一个“对话名家”栏目。2011年第1期,刊登“对话李镇西:爱,不是教育的一切”的争鸣文章。随后,冯恩洪、董云川、刘良华、高万祥……名家荟萃,百家争鸣,不拘一格,这在教育类杂志中是不多见的。
对于广大青年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更寄予了莫大希望,把发现年轻班主任中的优秀者、促进广大青年班主任快速提升发展视作自己的使命,耐心细心地发掘他们文章中反映出的工作点滴闪光处,满腔热情地提供平台让他们崭露头角。三十年来,这本杂志见证了无数年轻班主任的成长,遍及大江南北、塞外江南,优秀作者涵盖了中国大陆所有的省区直辖市和台湾地区。
多年来,杂志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在云南昆明、湖北宜昌、广东佛山等全国多地举办了多期青年优秀班主任讲习班和几十次教育研讨活动,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班主任。
除常规培训之外,杂志正尝试高端培训,用“小班化、互动式”的培训方法,培养精英型班主任,网络研修与实训辅导相结合,以期以点带面,为落实教育部“班主任专业化”指导思想探索新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杂志承担了湖北省第一、二、三届楚天中小学卓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武汉市边远农村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深圳光明新区第一、第二届名班主任培训班,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初中班主任班会课展示暨学术研讨会,为南京树人国际学校班主任专业成长工作室提供学术支持。一个培训班历时一年甚至两年,将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这个课题做深做实,改变了以往班主任培训“听时热闹,听后就忘”的境遇,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深植于一线班主任这片丰沃的土壤,《班主任之友》在班级管理研究和服务平台建设上亦结出累累硕果。
2010年7月,以《班主任之友》为平台,长江班主任研究中心成立,以期凝聚更多的研究力量,为班级管理研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提供巨大的资源和充分的保障。2013年2月,《班主任之友》常务副主编熊华生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批立项,《班主任之友》的班级管理研究成果将影响、惠及更多的人群。2014年1月,《班主任之友》召开“网络战略发展研讨会”,会后正式成立“班主任之友网络资源发展部”,专注于班主任专业资源平台的网络化建设和课程化建设,力图全面提供班主任专业成长中需要、必要的资源。
一座便捷、高效的编读互动新平台――
创立国内班主任门户论坛,开发网上在线投审稿系统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班主任之友》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其技术平台,于2004年建立起自己的网上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班主任的家园:“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为广大班主任“之友”提供最新的教育资讯和更便捷的沟通与交流。张万祥、王晓春、陈宇等名师入驻,成为可以近距离和名师互动对话交流的平台。2013年6月,在副社长庄传超的策划指导下,杂志委托第三方公司研发了在线投稿系统,弥补了传统的信件投稿或电子邮箱投稿周期长,信息反馈不及时等局限性。作者登录在线投稿系统可以及时查询稿件的审稿状态,还能看到编辑的审稿评语。杂志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时空距离更短,心灵也更加靠近。
一声走出国门,迈向国际的跫响――
率先在国内举办班主任国际研讨会
2012年5月下旬,由《班主任之友》杂志承办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专业成长”国际研讨会在湖北武昌举行,来自Kenneasaw State University、Niagar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Texas Attyler、香港教育学院、台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以及深圳光明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山东淄川一中、山东临沂光耀实验学校等中小学一线优秀教育工作者,就“班级管理”等问题展开了为期三天的讨论和交流,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是国内首次举行“班主任研究”的国际高峰论坛。与来自全世界和港台澳地区的同行分享困惑、经验、思考和快乐,这是中国优秀班主任第一次以集体的形象展现给世界,这是《班主任之友》与中国广大的班主任携手,首次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跫音!
关键词1:屏幕
我们正在成为“屏幕之民”。屏幕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我们将生活在到处都是屏幕的世界里。在这个新的世界,快速变化的代码比固定的法律更加重要,因为代码塑造行为的能力和法律几乎一样,甚至更大。
我们不能将学习者拒绝在屏幕之外,这样反而会让学习者与世隔绝。面对更多的屏幕、更多的可能性,学习者需要学会选择、学会专注、学会适应新的变化,找到新的学习方式。不可回避的一个难题是,我们如何构建一个充满屏幕的学习环境,同时帮助学习者养成新的“读屏”习惯。
关键词2:使用
使用比占有更重要,我们正在面临一场共享经济的革命。人类的很多组织方式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就像近几年里,一直在上演着不一样的组织方式。在这个时代,使用会比占有更快捷更便利。就像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没有占有一辆汽车,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Wikipedia没有一个专职编辑,世界上最大的全球联盟酒店公司Airbnb没有一家专属店面一样,那些现在仍然是需要占有的行业,未来将潜藏着被使用重新颠覆设计的可能性。
无论是学校内的空间与场所,还是实验室的器材,甚至是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与教学资源,我们要思考如何将它们更多地使用起来,更及时地使用起来,而不是被占用而缺少使用。当需要可以被快速响应,当使用变得触手可及,使用会变得更有价值。
更进一步讲,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师,都开始大量地使用各种各样的移动应用程序。学习者正在不知不觉地使用百度、知乎、网易云课堂、网易公开课、豆瓣、一起作业、猿题库、英语配音秀、人体探秘、Alogodoo等,这串名单很长,但却仍在不断变得更长。
关键词3:失控
控制和失控看上去是一对博弈,但却是螺旋上升不得不经历的状态。
学科知识的来源将变得更加多样,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也将变得更加丰富。
是的,当学习者使用智能设备更多地运用于学习之后,他们自然而然会将设备变得非常不一样。除非有外力反其道而行之,非让不同的学习者的智能设备里面的应用程序保持一致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通过活动,可以引导学习者探讨某一个专题,在初始阶段可以统一使用1~2个应用程序。这个只是引入和激发而已,没有必要过多地干预学习者的最终选择。就像我们可以先向学习者推荐360相机,因为它的特效功能相当不错,至于掌握了360相机应用后,到底是用360相机,还是用美颜相机,抑或是用美图秀秀,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爱好,不宜强求一致。
每一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偏好,都会形成自己不一样的路径。我们很难手把手地制订路径,这个路径只能由学习者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构建。
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面临失控而又多元的状态。
关键词4: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