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薪酬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中国现阶段各大企业构建薪酬管理过程当中,主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在实施薪酬管理的设计过程中,缺乏制度性与系统性,而薪酬管理各项制度和措施通常只强调分散导向,使得薪酬管理的各项机制与体系的建设总额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对薪酬管理的内部结构进行设计时,缺乏一定合理性,通常体现在无法拉开高比例固定的工资与收入之间的差距,长期浮动的薪酬比例较少变动,并且水平相对较低。在薪酬形式设计的过程当中,更多关注的是外在薪酬,而忽视了内在薪酬的管理;在薪酬制度的管理过程当中,透明度不够高,缺乏互动沟通机制。
二、战略性薪酬管理构建对策
1.完善薪酬结构管理。
要想有效的完善企业薪酬结构,必须合理的调整在薪酬结构当中浮动与固定的薪酬要素构成比例,从员工与行业所从事工作内容差异与职务差异来调整在薪酬结构当中浮动与固定的薪酬要素比例。此外,还要设定高竞争力与高公平性兼备的管理结构。对于不同岗位中的难易程度与复杂程度,立足于员工承担工作责任与知识技能,对不同岗位所具有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合理拉开薪酬之间的差距。同时还要从企业外部着手,对同一行业与同一区域薪酬整体实际情况科学考核,制定出与符合企业自身发展与生存的薪酬管理对策,利用完善的薪酬水平来招募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工作人员,合理化人才投入成本,留住更多管理人才。
2.完善企业薪酬激励制度。
要想保证企业预期价值持续增长,必须在企业管理者、工作人员与企业受益之间穿凿出一套完整的激励制度,这个制度必须适应企业中长期发展,促进企业价值合理分配,利用奖励机制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股份激励,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自身的股东身份来参与到企业的各个发展决策当中,并主动的承担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享企业经营利润,让经营管理者更加有动力去为企业今后的发展而奋斗。股权激励同样可以在工作人员身上实现,通过这个制度让企业的工作人员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效的联系起来,通过激励制度,鼓励员工为了奖励努力,从而带动员工积极性,加强员工竞争力,并通过竞争,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促进企业高速发展。
3.完善企业对员工援助机制。
企业除对员工采取物质激励手段之外,还要给予员工一定的精神激励,主要有授权于员工、评审工作绩效及公开公平的晋升制度,还要给员工提高更深层次的学习与发展机会,根据员工的不同特征为其规划合理的职业道路,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员工的岗位调动与裁员所造成的压力,这些会造成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出现工作怠倦,对企业发展与员工士气有极大影响。而采取员工援助机制,能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设施保护员工的隐私系统与保持长期免费的福利支持等保障员工的权益,并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诊断评估与专业指导培训机会,免费接受员工的咨询,包括引导压力、规划职业、理财管理、心理健康及法律法规等问题,从而全方位的帮助员工解决问题。通过实施援助计划,能够让工作人员充分的投入工作当中,提高员工的业绩绩效,改善工作的气氛,加强员工的士气,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与促进和谐发展。
4.完善企业的奖励制度。
在设置薪酬的结构时可以添加一些团队合作的奖励,有效地缩小员工上级与下级的工资差距,过大的工资差距使得底层员工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团队合作奖励能够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明确各团队的职责,以完善奖励和分配的制度,可用评选精英骨干的称号等。在奖励的过程中,实行公开管理,及时与各团队沟通。在发薪酬时,不同团队采用不同奖励手段。当然,企业不仅要结合运用薪酬的现金与非现金薪酬制度,还要把奖励时间的间隔进一步缩短,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保障奖励制度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三、结语
论文摘要:薪酬问题是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个企业必须树立全新的薪酬管理理念,运用崭新的薪酬管理方法,使薪酬成为满足员工雷求、留住人才、保持竞争力、构建企业与个人生命共同体的有效工具。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软硬互动的薪酬管理制度才能构建最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实施薪酬管理的意义
薪酬管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是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资本,是用来交换劳动者劳动的一种手段,薪酬作为企业生产成本,是资本的投人,企业期望获得一定的资本回报。
1.薪酬是员工生活的基本保障。对于员工来讲,薪酬是他们从企业获得相对满足的过程,薪酬是维持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能极大地影响员工行为和工作绩效。
2.薪酬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薪酬在任何企业都是非常基础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需要有一定竞争力的薪酬吸引人才,还需要有一定保证力的薪酬留住人才,如果水平太低或与外界的差异过大,员工肯定会到其他地方找机会。
3.薪酬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合理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水平,可以使雇员有一种安全感和对预期风险的心理保障意识,从而增强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反之,不合理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水平,则会使员工产生不公平和不信任的感觉,影响雇员积极性的发挥。
4.薪酬是企业分配制度的保障。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够使内部分配有章可循,克服薪酬管理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保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和计划性。
5薪酬对于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加强薪酬管理制度的建设,企业可以对全年的薪酬成本进行科学预算、统筹安排,克服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中的浪费和不经济行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薪酬管理的内容、构成与功能
薪酬管理制度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和分类计划。总体规划是关于规划期内薪酬管理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和总预算的安排。分类计划包括工资计划、奖金计划和福利计划,这些计划是总体规划的分解和具体化,对总体规划的执行起细化作用。详见表1。
薪酬是因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而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的货币收人,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直接货币收人构成薪酬制度的主系统,用以维持员工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间接货币收人构成薪酬制度辅系统,用以保障和提高员工基本需求之外的更健康、更安全、更有质量的生活需要。其构成如图1所示。
从图1不难看出,薪酬管理不仅具有保障功能、激励功能,而且具有调节功能和凝聚力功能。
1保障功能。员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通过劳动取得薪酬来维持自身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同时,员工还要利用部分薪酬来进修学习、养育子女,实现劳动力的增值生产。因此,员工的薪酬决定着他们的生存、营养和文化教育条件,是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因素。
2.激励功能。薪酬不仅决定员工的物质条件.而且还是表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是满足员工多种需要的经济基础。因此,薪酬制度是否合理完善,是否公平有效,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正常合理的薪酬制度.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反之,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丧失薪酬的激励功能; 3.调节功能。在通常情况下,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内部薪酬水平来引导内部人员流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薪酬的差异对外吸引急需的人才。
4.凝聚力功能。企业通过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使员工体会到自身的被关心和自我价值的被认可,增加对企业的情感联系,自觉的与企业同甘共苦,为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
三、离新技术企业实施薪侧管理的选择
传统的薪酬策略有三种:跟随型、领先型、滞后型。企业选择哪种策略主要受本地区其他企业或行业的薪酬水平的影响,公司本身的财政状况和利润水平对薪酬策略的影响较小。跟随型策略是竞争者最通常的方式。企业选择“跟随型”的策略主要基于以下考虑:①薪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会引起员工的不满;②薪酬水平低会限制组织的招聘能力;③支付市场薪酬水平是管理的责任。跟随型的薪酬力图使本企业的薪酬成本接近产品竞争对手的薪酬成本;同时,使企业吸纳员工的能力接近产品竞争对手吸纳员工的能力。这种策略会使企业在产品的定价或保留高素质员工队伍方面处于劣势,但它并不会使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领先型薪酬策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吸纳和留住员工的能力,同时,把员工对薪酬的不满减少至最低。而且,它能弥补工作中令人感到乏味的因素。领先型策略也有消极影响。如果企业不调整现有员工的工资,就会导致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牢骚满腹。高薪虽然使得招聘更容易,但却掩盖了工作的其他方面,例如高跳槽率。滞后型的策略也许会影响企业吸纳潜在员工的能力,但是采用此种策略的企业却能够保证员工将来可以得到更高的收人,员工的责任感就会提高,团队精神也会增强,从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
实际上,许多企业不止采用一种薪酬策略。它们根据不同的职业类别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也就是说采用的是混合型薪酬策略,重要的技术人员的薪酬水平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一般人员等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采用混合型薪酬策略的企业,只要它的效益好,员工就可通过奖金或其他激励工资得到更高的薪酬。这种可变的薪酬策略促使员工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刺激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一般员工的基本工资低于市场平均工资率,也会降低劳动成本。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人力资本所占份额较大,所以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员工的激励,高科技企业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薪酬管理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对于高科技企业兴衰成败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新兴的薪酬计量方式层出不穷,但无论何种计量方式都是人力资源价值的不同体现,都对人力资源自我发展完善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
在高科技企业中,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才能发挥出人力资本应有的作用。这种报酬和激励的必要性,不仅来自于人力资本价值补偿的需要,更来自人力资本消耗的差异。通过薪酬制度构建企业价值和人力资本价值的利益共同体,其准则是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应同时升值。表面上看是对人力资本的报酬与激励方式,而实质上是一种产权结构。知识、技能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中已经成为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犷因此,拥有这种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理所应当参与企业价值的分配,也应当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并且应该按照贡献的大小决定所占的股权份额。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软硬互动的薪酬管理制度才能构建最有效的激励机制,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使员工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它还是孕育有效利益激励制度的摇篮;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使员工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它又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二者不可偏废。只有相互作用,在市场和企业实践的检验下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不断设计出满足人力资本各种需要的薪酬管理制度,才能由此激发出人力资本的创造性和巨大价值,最终使高科技企业走向成功。
基于此,笔者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薪酬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健全评价标准。如何衡量技术型人力资本,毫无疑问,是一件很主观的事。现有一些技术公司专门制作了人力资源的评价软件。这样的软件能使企业的管理者对某一项指定的工作定一个评判的标准,然后据此对员工进行评估。接着用图表对这些被评估的人进行比较。尽管这种方法的工作量太大,但是它所展现的成效却异常显著。
2.拉大报酬差距。企业必须面对的是,固定的薪酬体制已经过时了。当个人难以影响自己的产出时,做相同工作的人理应得到相同的报酬。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的绩效相差很大,所以相差很大的报酬才是合理的。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薪酬管理问题;对策;国有企业
1引言
企业内工作的员工通过为企业作出的贡献可以获得相应的薪酬,但需要结合员工的绩效业绩来确定获取的相应回报和答谢。企业拥有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进行人才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薪酬是企业员工通过花费自身的精力、时间等所进行的一种等价交换。企业通过制定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积极地投入在工作当中,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1]。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供给侧改革实施后,我国国有企业在制定薪酬政策和提高薪酬水平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在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当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使其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弱势。
2.1企业领导忽视薪酬的激励作用
目前国有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自主分配权,但在传统薪酬观念的影响下,其人力资本投资保障体系始终无法完善。而一些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则认为薪酬只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成本要素,却并没有认识到其对于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因此,当企业出现经营不善或亏损的情况时,企业领导和相关负责人主要采取的措施为裁减员工或是降薪。而这将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首先减少员工的工资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缺乏凝聚力,进而流失大量的人才,使企业失去了人才的储备力量。而裁员将会使企业的员工出现恐慌情绪,感觉企业朝不保夕,可能会出现跳槽或注意力转移等情况。这将会给企业的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并对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2.2薪酬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理性的战略
国有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的过程中缺乏公平性和合理性,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部分员工在薪酬工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企业在制定薪酬时,重点考虑员工的学历、年限等因素,并没有考虑到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员工的责任心、态度等隐性因素。这些在员工的工资中都没有体现,因此,不能够正确地评价员工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在工作时的投入状态。一些国有企业更是在制定薪酬制度时,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如某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希望成为我国的一流企业,但在制定薪酬标准时,却将其定为中低档水平,所以使人才大量流失。而企业需要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增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推动企业的发展。依据不同的经营战略目标,其所制定的薪酬制度也应有所差别,但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往往会直接借鉴成功企业的薪酬制度,从而使得其与自身的经营发展不相符。
2.3企业薪酬的内部存在不均衡现象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上和以往有了巨大的改变,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在薪酬分配过程中,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所表现出的不合理现象。而经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不大,这是因为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当中,普遍认为,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该获取较高的收入,因为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较大。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经营状态较差的企业,其经营者依旧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经营者不采取任何的奖励措施,而未对企业经营不当的管理者进行惩罚,无论企业经营的好坏,都是采取同样的薪酬制度,那么一定会产生过度消费,而且也会严重地打击经营者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热情,阻碍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此外,企业内的高技术人才和普通员工也没有较大差距的工资水平,通常来说,相关的技术人员其工资应该在普通员工的两倍左右。在制定薪酬管理制度时,重点关注工龄和资历却和学历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对企业的贡献就更是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部分员工虽然缺乏资历,而且学历较低,但由于自身的努力,以及刻骨钻研的精神,所以成为企业的重要骨干力量,但是其所得到的报酬却相对较少。而企业中的一些员工由于资历较深,所以喜欢排资论辈,产生了混年头、混资历的现象。这使得企业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无法获得应有的奖励,其薪酬水平较低,这严重地打击了企业后备骨干员工的积极性。
3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措施
企业通过薪酬的方式来回报员工所付出的努力,这是一种劳动力的交换形式。而如何正确地制定薪酬管理制度,以此来发挥其激励作用,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是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3.1充分认识薪酬的激励作用,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机制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机制,而薪酬主要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其中有形的酬劳是指工资等物质性质的奖励,而无形酬劳则是指企业所营造出的良好工作氛围,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此外还要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通过有形的酬劳提供给员工良好的生存条件,而无形的酬劳则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形成自我认知,实现自我价值。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可以使员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而且还能极大地发挥出薪酬管理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3.2建立具有综合激励作用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薪酬制度
企业在制定薪酬管理制度时,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使二者达成一致。比如企业正处于发展中时,则应将薪酬重点向着技术型的人才进行倾斜。如处于稳定期的企业,则应倾斜于管理型和经营型的人才。企业在制定薪酬管理制度时,应重点关注企业发展的关键部位,向着这方面的人才进行倾斜,进而使薪酬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符合,使员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而激发自身的工作热情,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作出努力。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等是其他员工所无法替代的。因此,企业也应向着这些人员进行倾斜,并以此来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有效的薪酬制度,是宣传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可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而且企业的薪酬制度和战略目标相一致,也可以更好地吸收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3通过职位评价实现企业薪酬的内部均衡
企业在制定薪酬管理制度时想要确保内部均衡,则应保证薪酬等级的内部公平。这种公平主要是指员工可以通过自身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创造出来的价值来获得相应的酬劳。因此,正确的职位评价会对内部公平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的薪酬水平应区分岗位,严格按照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难易程度以及相关要求等。此外,还应根据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为公司所做出的贡献划分职位等级。员工责任越大,贡献越多,职位就越高,所享受到的薪酬也相对较多。通过确定员工的职位等级,从而进行正确的职位评估,以此来提高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在薪酬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落实解决对策,不断地提高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必要性及意义和该课程实验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介入本文重点内容,就本人教学实践探索《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通过构建《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综合运用案侧参与、设计性实验和薪资测算等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必要性及意义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薪酬管理与人员招聘、人员素质测评、绩效考评、人员培训以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共同构成了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社会上对薪酬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同时又出现了企业难以招聘到这方面满意的人才和该类毕业生择业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与我们目前《薪酬管理》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联,即教师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而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虽然该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因对现场实际了解不多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难以很快胜任现场工作。通过构建《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并认真实施,可以有效缓解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钩的弊病。
具体分析《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薪酬管理》实验教学研究,教师通过积极探索该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的过程,会促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作准备。《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仅仅能予一些基本的概念,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对薪酬管理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并不能够真正的去为企业设计和分析相应的薪酬管理制度。鉴于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就是希望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去寻找一个真实的企业,分析企业的基本现状,据此为该企业量身定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薪酬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互动使学生除了更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以外,还能够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立即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薪酬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的探索
构建实验体系的目的是使学生将平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把自己设计成薪酬管理方面的操作人员,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结合本人教学,提出《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薪资测算实验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如果做薪酬管理工作,第一步应该是根据单位薪资制度进行薪资测算。根据这一需求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穿行薪资测算实验。可以自己设计薪资测算的表格,或者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实验。
如果是自己设计薪资测算的表格,实验设计的思路应该是结合某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相应的薪资测算表格。本人在授课过程中根据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包括总部行政部门员工薪酬等级表和销售部门员工薪酬制度设计相应薪资测算表格。具体设计测算某员工自入公司4年来随着岗位变动的薪酬变化情况,同时设计销售部门员工随业绩变化的薪酬变化情况。
在教师本人设计薪资测算表格的同时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软件。本校选用世格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软件。在薪酬管理课程开设的第六学期,可以安排进行其中的薪资测算实验项目。SimHRM能够使学生处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薪酬的分析、判断、操作。该项目具体测算月薪制员工工资、计件员工工资和提成员工工资。其中,上班时间参考“员工考勤卡”,工资发放办法查阅资料库中的公司相关薪资制度。
(二)结合教学模块进行设计性实验
《薪酬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各模块设计相应实验教学。从而使学生了解应用背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职位评价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模拟职位评估,熟练掌握职位评估的程序、方法,认识职位评估在薪酬设计中的作用和评估中的难点及可能出现的误区,能够主持评估会议,设计评估方案。
(2)实验条件
①实验室设备:电脑,投影仪,幻灯机。
②公司背景资料,其中包括公司简介、组织结构、公司战略,同时设置21份工作描述数据。
(3)实验组织
按小组成立模拟评估委员会,每个小组有一名评估会议主持人,一名数据处理、会议记录员,其他人员可根据工作描述数据自选角色扮演。主持人和会议记录员在会议进程中没有投票权,其角色可由小组自行选定或轮流担任,其作用是保证会议按既定程序顺利进行,确保每一个职位均能得到公正的评估,但不应影响委员会成员对职位评估所作的决定。实验采用模拟方法,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逼真的评估环境。由各小组轮流在评估区观察其他小组的评估过程。
(4)实验过程及所需时间
该课程的实验可分成三个阶段,其中两个阶段需在实验室内完成。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及方案产生阶段
①实验小组共同制定评估计划。这项工作是一项准备工作,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模拟公司的环境和信息。时间设定为30分钟。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
a.费用:职位评估的费用包括两方面:一是职位评估的方案设计费用。二是方案的实施和监督费用。
b.时间:在制定预先的行动方案时,应周密计划每一个步骤所需的人财物支持和各项活动的衔接,明确规定开始和结束的期限。
c.使用期限:在选择职位评估方法时,必须对对所选方案的预期使用期限做出估计。
d.方案的易接受程度:选择职位评估方法时最重要的因素,是被评估或被影响人员对该方法的接受程度。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方案的易接受程度。
②小组共同制定针对评估人员的培训方案。时间设定为20分钟。
③应用实验室设备召开评估会议。各小组应用电脑处理数据设计评估统计过程。会议总时间为60分钟,可分解为3~4次头脑风暴会议,解决不同的评估议题。
第二阶段:报告形成阶段各小组通过讨论形成实验报告,制作演示用的幻灯片。
第三阶段:评估演示阶段
各小组演示评估方案的产生、结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接受其他小组的置疑,每小组演示时间为15~20分钟。
以上三个实验阶段,总计约需6~8小时。其中,第一阶段需在实验室内进行,约为两小时,第一阶段如未能及时完成,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第二阶段无须利用实验室,安排2^}4小时让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形成文字报告。第三阶段在教室内进行。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提高实验报告的演示效果。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下锻炼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技能。
2、薪酬调查方案设计
(1)实验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薪酬调查方案的设计,熟练掌握薪酬调查的流程、方法,认识薪酬调查在薪酬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进行薪酬调查中的难点和现实情况。
(2)形式:以小组进行,每组6-7人。
(3)时间:3-4周。
(4)设计内容:为资料获取和调查的便利,要求学生选定本校所在地的房地产业和保险业进行行业薪酬调查方案的设计,并设计薪酬调查问卷。
(5)实验过程及所需时间
该课程的实验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结合薪酬调查步骤,进行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企业调研。
第二阶段:各小组通过讨论形成薪酬调查方案,制作演示用的幻灯片。
第三阶段:评估演示阶段
各小组演示评估方案的产生、结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接受其他小组的置疑,每小组演示时间为15~20分钟。该阶段在教室内进行。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提高实验报告的演示效果。
(6)成果:行业薪酬调查方案和薪酬调查问卷。
论文摘要:结合某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实践,分析了该国有企业几个时期薪酬管理特点及发展状况,展望最新薪酬管理理论,促进薪酬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铁道部时期工资管理
在与铁道部脱钩前,某国有企业一直沿用铁路行业相对固定的岗位技能工资,也契合了当时等级分明的行政管理体制。后来虽然做了一定的调整,但仍以职务职称作为工资分配的主要衡量指标。减员增效、工效挂钩是劳资工作的两大重点。铁路系统主辅分离、减少冗员、提高效益的改革,推动了铁路国有企业改善人才结构,在依靠铁路业务的同时,逐步改革走向市场的进程。工效挂钩主要是以效益规模为导向的宏观工资分配管理办法,并以“两个低于”的原则兼顾了公平,较好地解决了职工和企业利益分配关系。按月进行劳资统计,实现对所属企业工资分配的监督管理。此时,该国有企业工资管理更多地依赖于铁道部行政管理手段,缺少自主性、创新性和灵活性。
以服务为本、以质量为生存法则、以创新寻求发展是企业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该国有企业也加快了自身的发展。其所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商贸企业市场化能力提高,物流公司股份改革,企业在做强做大的同时,也积蓄了一定的风险。而此时工效挂钩对企业发挥了不小的效力,激励着所属企业更好地创效,起着工资杠杆的作用。宏观的工效挂钩政策、每月的工资统计,以及较为固定的岗位技能工资管理模式,基本适应了较为稳定的铁路业务需要,但也造成了管理粗放、针对性不强、精确性不高,不适应国有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的需要。如何激发职工的活力,增强人才的竞争力和提高薪酬的有效性,成为开拓市场中鱼待解决的问题。
2隶属国资委后的薪资变革
该国有企业划转国资委管理后,国资委确定了“管人、管事、管资产”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工资总额管理延续了工效挂钩政策。同时,扩大了管理层级,所属单位多经企业纳入国有企业管理范围内,对控股公司、境外企业均要求实行备案核准,建立健全了工资总额管理体系。2007年修改了1998年制定的工效挂钩办法,提升了利润对工资总额的激励权重。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挂钩,实现动态监督管理。与预算相衔接、与责任目标挂钩的分配体制,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提高创利水平,完成资产经营目标,搞好企业内部分配,控制人工成本。同时,探索了对控股公司工资总额模式,理顺了对控股公司工资管理关系。按季度精细化考核管理,设置监控程序,动态跟踪。
在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方面,国资委从2004年起对央企实行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建立了央企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短期激励与长期利益相平衡,规范负责人职位消费制度,实现了负责人货币化和非货币化全面薪酬的公开、透明、民主管理。2005年,该国有企业按照国资委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了所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并对控股公司分别制定了相应办法,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对2007年度各单位负责人薪酬反复沟通,强调精准测算、认真执行,实现了负责人薪酬全覆盖政策的贯彻落实。
在总部内部分配上,该国有企业进行了薪点制岗位薪资的尝试,逐步实现了一岗一薪、岗变薪变的以岗位责任为主体、以业绩贡献论收入的薪资分配制度,打破了国有企业论资排辈、平均主义分配的不合理现象,逐步实现考核兑薪、业绩付酬、短期牵引、长期激励、制度约束、文化支撑的现代薪资管理体制。
加强国有企业薪资报表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的效度和信度,准确及时反映薪资发放动态和总额管控情况,分层分类地掌握薪资发放信息、内部人员分配差距,全面薪酬总额监控,使薪资数据成为判断、调整薪酬制度的有力支撑,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整体改制时期薪酬展望
随着该国有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编制,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更侧重与经营业绩考核紧密挂钩,以企业考核为导向,兼顾公平,符合国家政策的工资总额管理模式,体现国有企业“强激励、硬约束”的战略意图。
结合该国有企业强调整体协同、一体化管理的战略思路,其所属单位的薪酬制度过于独立,未形成体系化,分配管理仅限于总额调控、薪资统计,分配制度仅实行报备,核算较为粗泛,单位间、相同岗位间差异较大,不利于薪酬管理的体系化和专业化。随着企业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国资委对央企提高总部集团管控力的要求,亚需针对所属企业提出整体薪酬框架的指导意见,逐步建立统一的薪酬管理体系,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和所属单位的薪酬管理执行力。另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推进和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也应逐步实现薪酬管理精细化和科学性。
该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由于是在铁道部岗位技能工资基础上演变而来,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绩效性,但实质仍较多地依据主观经验判断、人事调整职位晋升来核定薪酬水平,而岗位评价也缺乏科学工具、方法、数据的支持,岗位等级划分、岗位差距也存在不合理性,奖励薪酬也缺少规范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支撑,较小的奖励差距不利于调动优秀员工的积极性,绩效较多依靠表格形式的考评,主观性较强,缺少绩效支持、追踪和反馈,考评结果实际应用不显著。需要逐步建立以工作分析、职位评价、薪酬调查、薪酬结构为基础,基于职位价值的基本薪酬管理制度,提升薪酬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该国企总部的薪酬体系还是体现了以职位、岗位为主的等级序列,缺少以专业技术、能力为序列多通道薪酬调整机制,晋升渠道狭窄拥堵,不利于员工的职业个性发展和技能培训开展,员工队伍缺少多样性和活力,不利于企业创新和变革,从而制约了企业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宽带薪酬体系,即根据工作角色及其能力要求,将职位分成几个层级,以供公司有弹性的管理员工的发展、绩效及薪酬,同一个层级含有多个岗位,经理及其下属可能在同一个层级。宽带薪酬更有利于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规划员工职业生涯的多渠道;更加强调根据技能的增长决定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不是级别的晋升;更适合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符合扁平化组织结构的需要,快速灵活地对市场变化出反应;强调合作,加强团队建设,鼓励企业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促进薪酬管理向基层管理人员授权。
加强对销售人员的激励力度,提升薪酬中的奖金比例,提升销售人员的执行力。同时,注意销售人员的短期风险,全面、客观和公正地引导和评价被考核者。建立收益分享、成本节省分享、利润分享、风险分享等团队奖励计划,确立合理的业绩标准,管理得力,确保制度能够实施。针对高管人员,激励主要以年薪制、以股票奖励为主的长期计划、目标分享计划为奖励形式,高层奖励要侧重于战略任务的落实,以及长期和短期的平衡。
树立全面薪酬管理理念,加大非货币化激励力度,提升无形激励的效用,降低货币报酬成本,从薪酬、福利、工作生活平衡、绩效和认可、发展和职业机会等角度吸引、激励和留住员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承诺,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