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程机械运用维护专业人才的需求

1.人才数量需求。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人员的培养培训已被纳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据人才市场的有关统计印证了这一说法,近年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技师一直位列无锡市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前三名。

工程机械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每个工程机械企业都少不了维护人才、管理人才。近几年我校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早早被企业预订一空,也反映出工程机械维护人才的紧缺程度。

2.人才质量需求。当前无锡工程机械维修业的技术水平已有整体提高,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大专、本科人才加入,以无锡富力达(徐工)公司为例,该企业对工程机械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尤其需要,目前他们只有3名大学生,这些人才在一线维修前沿锻炼1至2年后,多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但现状依然滞后于新型工程机械带来的对维修技术的要求。

目前,先进的工程机械维修方式已从在工程机械出现了故障后再去维修,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方向转变。此外,工程机械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近年来,更出现了工程机械远程诊断技术。因此行业对高技能人才也产生了大量需求,提高了对工程机械修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

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对无锡市数十家工程机械检测与维修行业、企业进行了有计划的调研工作,几乎所有企业都希望学校的专业教学能注重实践能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培养,尽量与岗位对接,毕业就能顶岗工作或有一段短暂的工作适应期后就能适应岗位工作;约有75%以上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因为工程机械维修事关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利益,所以工程机械维修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确保维修质量的首要因素。工程机械人才在技术等级上有高低之分,但在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上基本相同。

综合上述的考虑,我们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工程机械维修服务公司,从事工程机械驾驶、检测、维修、技术服务技能及管理技术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1.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目前,制约学校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校企深层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缺乏政府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如学生的安全问题,责任重大,一直是学校和企业最头痛的事情。工程机械行业涉及的机器设备、工作环境,安全问题尤为凸现。我国应依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可在制定相关法规时,明文规定先进企业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可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对积极参与产学研的企业享受一定的减免税,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可设立“产学研结合基金”等,引导和鼓励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制定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产学研结合是创新性技术和产业的结合,不是中低技术和产业相结合,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改变重教不重研的观念意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专业研究所,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鼓励教师去著名院校进修学习,具备系统的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要求教师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积极申请项目课题,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在科研方面,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设立科研基金,为教师进行科研创造良好条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科研队伍,能够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及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3.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的领导应该高度重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第一,企业应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培养高水平的人才。第二,企业对产学研合作应该制定配套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使产学研合作成为一种良性循环。企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员工较高的知识技术水平保障了学生能在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应用得到最有经验、最实际的指导,在操作中学习,能力水平迅速提高。对于工程机械企业,在人才短缺的现状下,更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更多高技能创新人才,为企业服务,提升企业等级,实现三赢。

4.提高社会的参与性。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除了政府、学校、企业的合作参与保障外,还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如何,需要社会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社会的评价反馈,改进和完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四、构建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1.课程种类、门数及学时

设置0.5学年的工学结合实习项目,导致其余各类课程总学时大幅减少,如何进行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及其配套实践课程、专业课及其配套实践课程的重组与优化,成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构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借鉴其他专业的基本经验,确立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构思路为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及与岗位技能训练密切相关的课程,精简文化课及非专业主干课,以适应课程总学时大幅减少的要求。

工学结合实习项目实施期间开设2-3门非专业主干课程,既体现了工作结合学习、边工作边学习的改革思路,又能有效弥补总课程学时减少过多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工、学、教的融合。

根据以上建构思路,形成的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文化(含基本素质教育)课程12门(472学时)、专业基础课程10门(496学时)、专业课程10门(448学时)及实践课程14门(计51周);其中工余学习课程3门,分别为工学结合岗位工艺、驾驶、维修技术等;工学结合实习项目1项(25周、20学分),理论课程总学时为1416学时。

与原先建构的课程体系相比较,文化课程门数减少5门,专业基础课程门数不变,专业课程门数增加1门,理论课程总学时减少144学时。实践课程门数虽然减少1门,但总学时则增加14周,充分体现了高职课程体系注重实践的特色。

2.课程安排原则及顺序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课程安排原则之一是突出文化课程的“普通性”功能定位。文化课程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培养高职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而为后续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性”服务功能只是在少数课程中才能体现,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将文化课程集中在入学初的学期中。为此提出“伸长文化课教学跨度”的建构思路,将原先过度集中于第1学期内的文化课程伸长为第1-5学期,通过减少第1学期文化课学时,适当安排专业基础课及其配套实践课程的教学,实现学生入学初就进入专业知识学习及单项技能训练的目标。

课程安排原则之二是工学结合实习课程实施前完成制图测绘、发动机拆装、底盘拆装、电气连线等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为工学结合实习奠定必要的基本技能基础。工学结合实习期间开设3门工余结合课程,实现工作结合学习,边工作边学习的教改思路。

课程安排原则之三是必须确保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质量要求。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电器构造与维修专用周,这些课程的学时、教学要求、教学质量必须得到充分保障,并且不作为工余学习课程。

3.课程结构形态的变化

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形态为文化课分配的学时数最多、专业基础课次之、专业课则最少,呈“三角”形格局。三类课程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顺序安排。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学时大致相当,呈“目”形格局。课程安排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顺序安排,文化课、非机类课程在1-5学期内穿插安排。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构彻底打破了三段式课程的结构形态,数控技术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的核心地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

五、开发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课程标准及特色教材

1.精品课程建设

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重点将工程机械操作与维护、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排除等核心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

2.开发专业课程及课程标准

根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学包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培育为中心,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内外工程机械企业技术服务资格标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建设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实施方法建议、评价标准、老师与教材要求、学习方法要求、课程资源等。

3.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

配合工学包教学方案的实施,完成6个工学包内各门课程的教材建设。加强校本教材和工学结合教材建设工作,重点完成《工程机械电气系统检修》、《工程机械管理》等特色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形式上体现融纸质、电子、网络的特色,内容上注入相关故障案例,体现“源于生产任务”特色。其中,纸质教材图文并茂包括理论教材、学习指导、实训指导书等;媒体化电子教材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相关数据素材库等。

4.以工程机械设备等为载体设计工学单元的学习情境

将美国康明斯公司、中国徐工股份公司等企业先进的培训理念、培训资料、培训模式、教学方式引入工学单元教学中,贯穿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创新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体系,制定一套完整、合理、有效的工学结合教学方案。以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和推土机等设备、故障现象或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设备操作流程、故障检测、修理过程、工程任务等工作过程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各工学单元的学习情境。

六、教学质量体系建设

1.校内监控

注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师质量的监控。教学过程的监控又是整个校内监控系统的重点,主要由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学督导组成。对此采取如下措施: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完善督促制度,完善实习生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入企业对实习生考核的评价份量。通过建立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对过程管理严格化,从而形成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2.校外监控

由于本专业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才培养模式,因此加强“校外”的教学监控很有必要。主要是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明确并落实双方管理职责。学校要求实习带队教师进行各个环节的监控管理及技术答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网络或电话定期进行论文指导,班主任定期探访,学校相关领导要不定期督查。

参考文献:

[1]普林林.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7.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范文第2篇

智能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发展指明了良好的发展方向,本文鉴于此研究了单机集成化操作与智能控制技术、智能监控、检测、预报、远程故障诊断与维护和基于网络的机群集成控制与智能化管理技术,并且对工程机械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研究背景

在当今社会,工程机械的发展对我国工业的发展与推进有着巨大的作用,智能化作为如今社会的一大亮点,在工程机械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工程机械的智能化为我国机械的发展指明了良好的发展方向,沿着智能化这条道路发展,工程机械必将在以后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对工程机械智能化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就当今而言,工程机械的智能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分别为:工程机械的单机集成化操作与智能控制技术,工程机械的智能检测、监控、预报、远程诊断和维护修理,基于网络的机群集成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技术等。下面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单机集成化操作与智能控制技术

根据基础理论知识可知,工程机械集成化操作与智能控制技术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负荷传感全功率控制技术、电液控制自动换挡变速器技术、可编程控制与无人操作技术、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等。

1.1自动换挡技术

自动换挡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运用十分普遍,它对于提高工程机械的效益与作业质量、完善使用性能、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等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一般来说,自动换挡技术可以分为液压式与电液式两种形式,其中电液式的自动换挡形式与相关的工程机械控制具有相当的兼容性,是当今工程机械电液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1.2负荷传感系统

对于负荷传感系统,它具有控制性能好、寿命长、节能、动静特性好、元件规格精致等特点,同时负荷传感系统依靠压差反馈,根据泵的压力和输出流量的变化克服恒流量和恒压系统中的能量损失,进而提高本系统的效率。利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还能进一步实现系统的经济性能。

1.3无人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技术如今在工程机械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作为工程机械的一个发展方向,无人驾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整个工程的工作效率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在易塌方地区、辐射较强、易爆地区、危险矿井区、深海作业区甚至太空探索区以及其它危险作业区具有十分广泛的运用。其中机械人的出现、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等过在这方面有着重大的成果。

2.智能监控、检测、预报、远程故障诊断与维护

电子监控与故障诊断指的是对工程机械进行在线的监控、检测、预报、远程故障诊断、维护等,具有数字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等特性。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微型计算的发展,国外的相关的机械厂家就逐渐的将微机应用到工程机械上面,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例如美国卡勒公司在装载机上面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可以检测出主要构件的故障和潜在问题,并发出相关的警告与显示。近年来,外国的厂商在电子系统里面加装了数据的记录储存器和输出接口,能够供维修人员参考,与此相比,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比较落后,电子监控与故障诊断等相关技术仍处于试用阶段。

在电子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中,传感器是十分关键的部位,随着世界传感器的发展,多传感融合技术涉及了工程机械构件由于疲劳断裂、磨损、弹性或者塑性变形在压力、振动、流量、温度等方面的反映。电子监控与诊断技术要求相关器材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与很低的故障率,必须实现定位准确、跟踪准确、识别精准。我国在传感器相关技术方面比较落后,相关的比较先进的器材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3.基于网络的机群集成控制与智能化管理技术

当前,基于网络的机群集成控制与智能化管理技术在大型工程上面的运用显得十分普遍与迫切,它包括机群优化配置、智能调度、协同控制及数据通信技术等。1)虚拟现实与机群控制技术。机群控制技术指的是机群的最优配置或者最佳组合,以机械化作业机群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运筹学、模拟仿真等方法,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来优化系统。2)智能管理系统。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直接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工程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对相关的车辆调度、资源进行分配与组合,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项目工程,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建立一个智能的管理系统。3)全球定位系统。如今全球定位系统不只是运用到侦查案件中,在机械工程中也有明显的运用,并且为工程机械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技术保养;问题;对策

从工程机械学的角度来看,工程机械由于长期处于较为复杂、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机械中的零件性能以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性能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如零件松动、磨损或者锈蚀等。且在经过很长时间的工作后,不对工程机械进行有效的技术保养,也会使得机械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为此其动力性以及可靠性都会不断下降。换句话说,若不对工程机械做出必要的技术保养,就是促使其在超负荷的情况下运载,这样只会加速工程机械尽快结束服役期,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为此我们必须要对工程机械进行合理有效的技术保养。

1.工程机械技术保养的现状及问题

通常来讲,工程机械技术保养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工程机械可以在每次使用时都能以最佳的技术状态进行工作,以确保其正常运转,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很好的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而其所采用的技术保养方法主要是利用清洁、紧固、以及调整等手段来实现机械保养,同时对机械性能进行检查或测验,以确保机械正常使用。但当前在工程机械技术保养的实施中,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保养目的。笔者认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重维修而轻保养

很多工程机械的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并没有意识到工程机械技术保养的必要性,因而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工程机械保养计划,这就使得机械在出现小故障而未被发现时处于带病作业状态,这就会加快机械的损害速度,直到其不能再正常进行作业时才会送去修理,而此时的故障已经成为很大的故障,不但维修困难,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且很难再达到原有的性能效果。

1.2保养工作不到位

由于工程机械一般都是在施工场地进行作业,而该环境相对较为恶劣,且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使得工程机械很难保证正常的系统的技术保养作业。

1.3技术保养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

现如今很多工地上的工程机械并没有配备专门的技术保养人员,而是以一些略懂机械学的人对机械进行简单保养,而这些人不懂得工程机械技术保养的程序以及注意事项,不能按照常规检查保养,且并没有规定的保养记录。

1.4在工程预算较低或者工期较为紧张时,就会使得工程机械技术保养工程很难做到位

如采用较为廉价,但性能不好的零件来替换工程机械坏掉的零件,或者为赶进度而使机械处于长期超负荷运转工作等等。

2.解决当前工程机械技术保养问题的对策

2.1加强对技术保养必要性的认识

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的职能是分开的,保养是维持机械正常性能,维修是恢复机器的性能。但在日常的设备使用过程中,往往是重修理而轻保养,甚至是“以修代养”。然而事实证明,机器的异常磨损、故障的75%是由于 操作保养不当造成的,因而需要引起领导足够的重视,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所有与机械设备有关的人员应相互达成共识,将技术保养工作列入机务管理人员的职责范畴,并纳人公司制度化管理,编制相应的保养计划,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监督是否按保养的项目、内容、规程进行保养及做相应的保养记录等,并要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做到奖罚分明。

2.2加强保养维护人员培训

工程机械的驾驶员都应持证上岗,但不少驾驶员基本素质较差,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经过严格的正规培训,对机械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以及工作中的协调性和如何提高效率等知之甚少,而技术保养的主要内 容是靠驾驶员来完成的,因而必须制订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对机务管理人员、保养维护人员,特别是驾驶员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确保各项操作和技术保养等能按规程进行。并将技术保养的项目内容规范化、表格化,做好保养维护的记录和归档。

2.3配齐保养、检测和维护所需的设备工具,尽力完善工地的各种设施

许多工程机械(特别是进口机械)在不同的部位设有检测点,需要使用相应的监测仪器来进行监控,而在机械设备的技术保养过程中,也需要相应的常用工具和专用工具,必须把各种工具配套齐全并做好记录。同时应根据各个工地的不同环境条件,设置保养及维修所需的工作台、车槽、车间等设施,确保各种机械的技术检测和保养维护能顺利进行,并且根据检测和保养维护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制订预防措施和进行必要的修理,保证设备完好的技术状态。

2.4充分利用资金,实施“零库存”管理,采用优质价廉的零配件,防止不合格的备件被装机使用

在各项保养维护工作中,所需零配件的用量不少,资金用量也不少,因而在资金紧缺时,更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机械设备技术状况,灵活运用备件的“零库存”管理法。对易损、易耗的零部件和资金占用少的备件,有适当合理的库存,按时进行仓库的盘点, 做好各级保养维护的备件统计工作,保证一些保养维护所必需且占用资金较多的零配件,不耽误保养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选购备件时,必须了解其来源、生产厂家、型号、规格和性能等重要指标,特别是一些难以检测的备件,更应到相应的专营经销商或总经销商处选购, 杜绝不合格的零配件被装机使用。当然,在选购时更应货比三家,选用优质价廉的零配件,对国产件和进口件之间进行认真比较论证,取得最佳的价格性能比,以确保机械设备的动力性和可靠性,延长其寿命,防止事故的发生。 并充分利用时间,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合理调配人员,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做到奖罚分明。

3.结语

只要我们能够把工程机械设备的技术保养维护工作做好,就可使机器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特点,提高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各项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还可以通过降低各类油料和零配件的消耗而降低成本,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付涛.浅议工程机械的维修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5).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矿山工程;使用寿命;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现代矿山工程作业中,机械化程度已大大提高,机械设备成为矿山工程的基础组成部分。没有机械设备的使用,矿山工程也就难以展开,因此,在矿山工程中应注意机械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减少机械的磨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发挥机械在矿山工程中的使用效率,降低矿山工程的生产成本。

1.矿山工程机械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1.1矿山工程机械的特点

首先,矿山工程机械的作业环境恶劣。矿山工程多在能源集中的地方,集中在中西部,会面临着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些自然环境会影响到机械的使用寿命,针对不同的自然环境,所采取的机械保养策略也应有所不同,以保证施工机械在作业时的可靠性,及时排除故障。

其次,矿山工程机械价值昂贵,成本较高。矿山工程要承担挖掘、开采能工作项目,往往是大型设备,设计复杂而昂贵,每台设备的投资动辄百万,甚至有的进口设备能达千万,高昂的设备成本要求机械的使用和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格外精心,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使用效能,以较小的成本完成最大的工程任务。

再次,矿山工程机械的设计复杂,由于是大型设备,其设计结构往往设计到各个领域,这要求在进行维修和保养时,技术人员要有较为综合的经验技巧。

1.2影响矿山工程机械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1.2.1机械磨合期

全新的机械在使用之前需要有一个磨合期,因为新的机械设备,其零件的表面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配合度,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去除零件表面或衔接处的凹凸部分,产生油膜。如果没有磨合期,贸然使用全新的机械便会导致机械零件的局部损伤或熔着,影响机械的正常使用,甚至有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一般而言,机械的磨合期应是运转100小时以上,其间保证80%以下的负载。

1.2.2合理使用

矿山工程机械往往有较高的工作任务,但是如果过度使用、长期负荷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及其正常的修理周期,最终降低工作效率,提高维修成本,反而是得不偿失,因此保证机械的合理正常使用是必要的。

不合理的使用主要有如下表现:①不遵守基本的使用守则,使机械长期超负荷工作。②施工条件恶劣,如道路崎岖、灰尘较多会加剧发动机的磨损。③忽视机械保养,对机械油和滤清器的质量不过关。

1.2.3维修保养

及时对机械进行维修保养是矿山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也是提高矿山工程工作效率的关键程序。许多矿山工程管理人员对机械保养的意识不强,认为只要机械运行正常,没有发生故障就不必保养,或者只重视生产任务而对机械保养不屑一顾,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对于矿山机械而言,正常的保养能够消除隐患,保证机械的安全正常运转,若只是一点小故障却不及时养护,最终会酿成大的事故。这样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维修成本。

1.2.4油的使用

油是工程机械的血液,对于机械的正常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发动机上的缸套是静止面,活塞上的环及裙部是与缸套间进行每分钟三百次左右的上下往复运用,这就是典型的摩擦副。两者之间的零件在很小的间隙下作高速相对运动,如果不对这两者的表面进行,就会导致金属之间的干摩擦,不仅会增加发动机的功率消耗,也会加速零件的磨损。油的质量和使用方法对机械会产生极大地影响。在油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对油的使用说明不重视,人为确定换油周期,不及时换油会导致油液氧化,失去原有的作用;对油进行不合理储存,导致其变质,造成浪费。

2.矿山工程机械使用和维修保养的相关经验

2.1关于矿山工程机械的使用

为了延长矿山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一方面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正规的专业培训,要求他们在操作专业机械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得擅自更改;另一方面,可以制定相关制度,如二定三包制度,即机械操作要定人定机,不能随意变换操作,且要实现使用、保管、保养的三包,保证机械在专人手中专用,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明确责任;操作人员可实行“三懂”和“四会”原则,即懂构造、懂性能、懂原理;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障,这样能够保证操作人员对自己所操作机械的专精,做到在操作使用机械时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懂得机械的构造原理后能更好的运作机械,及时发现机械隐患,做到及时保养和维修。同时,也可以将目标成本管理纳入机械设备的使用中,把使用者的经济效益和机械的使用成本(包括维修、燃料、保养等费用)挂钩,让他们对机械进行及时关注和保养。在工程机械的使用上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例如无锡威顺煤矿工程机械集团的管理体制:

2.2关于矿山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

矿山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是一个系统的多方面的程序,机械的维护保养首先要对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知识的培训工作,他们要熟悉机械的构造原理,了解机械的主要故障和形成原因,采取合理的维修方法,努力克服主观、盲目的判断,提高故障的维修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2.1了解机械使用状态的变化

机械的使用过程就是各种能量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作用、机械内部运转的作用和铸件、装配的内应力作用以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形式相互作用影响,这种相互作用首先会导致零件的损伤,接着会对零件的结构参数如形位公差等产生影响,结构参数的变化会随之改变机械的功能输出参数。此时,当结构参数超出限制值,而功能输出参数也随之超过,此时可通过修理排除故障;而机械长期使用却不进行及时养护,其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参数都会达到临界值,功能输出参数也严重超限,此时,机械的经济效益会明显下降,机械处于极限技术状态,需要进行大修。

2.2.2机械的维修

机械维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维护保养与修理。

维护保养属于预防维修,其主要针对潜在故障而言,分为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和特殊条件下的保养,目的在于消除或者减轻机械零部件的损耗,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例行保养是一种简单的外在的保养手段,是机械正常运转的保证,目的在于维持机械的性能,无法改变机械的年龄与故障发生的概率。定期保养则有一、二、三级之分,包括清洁、、调整和局部换件等内容,不同的级别对机械性能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级别越高,其保养的范围也随之增大,保养后的机械性能恢复的也就越好,但是预防维修均是针对潜在故障而言,因而这种维修基本上是不完全的。

故障维修是基于功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希望通过维修达到排除故障,恢复功能的目的。故障维修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种状态,其中小修主要是排除局部障碍,通过更换和调整局部零件来达到目的,恢复相关功能,而中修和大修则更为彻底,能较好的恢复机械的主要性能。

从图中可以看出,机械故障具有耗损性,机械的老化过程不可逆转,随着机械老化的加快,故障也会越来越多,故障会对故障产生损耗,即使排除故障能够恢复机械的性能,但是损耗是不能完全消除的,维修无法保证机械能回复最初的使用状态。

2.2.3关于机械维护保养的错误思维及其解决

目前在矿山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中还存在许多错误思维,如仅凭主观去判断故障,盲目更换零件;不注意新换零件质量和型号;零件清洁不彻底,导致零件腐蚀、损失等。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错误思维,需要加强对线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结语:

随着矿山工程机械化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被投入到矿山工程中,矿山工程应加强机械的维护保养意识,强化对机械操作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机械的工作原理、故障特性,编制合理的养护计划,采用正确的维修方法,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时发现机械故障隐患并处理,实现矿山的安全生产,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辛久元,石莹,陈元龙.如何延长工程机械使用寿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0(3):175

[2]赵昌福.浅谈矿山工程机械使用寿命与维护保养[J].科技信息,2010(1):467

[3]李玉花.矿山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6):121-122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设备;设备维护;设备管理;配套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各种新型机械设备,尤其是高精度、智能化的工程机械设备极为频繁的出现在公路工程中。这些机械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大为提高。同时,公路工程涉及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数量较大,使得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难度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强化公路工程中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避免在实际的施工中出现机械设备故障问题,进而延误公路工程的施工工期,甚至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1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中所现存的问题

1.1 生产管理急需完善

当前我国对于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在生产制度上的不完善,是严重影响公路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都应该知道,在公路工程机械的施工过程当中,每一种不同的施工机械往往都会具备着其本身独特的优势和技术性能,这些施工机械一般来说都能够具备牵引性、动力性、机动性、稳定性等技术性能,并且性价比较高;然而,对于这些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往往却是一些不负责相应生产工作的技术人员,因此也就是得相对应的机械生产管理没有办法正常的运行,进而使得机械设备的其它管理工作一并受到牵连和影响。

1.2 机械设备普遍使用寿命过短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往往会因为使用寿命过短而导致整个工程无法顺利的按照预期有效的进行,随着这个问题的逐渐加深,机械设备使用寿命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由于很多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过于重视工程整体的经济效应性,因此也就使得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当中对于机械的运用率过高,长期超负荷的对机械设备进行使用,使得这些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再加上施工人员对于机械设备性能的不了解,以及维护的不及时,使得机械设备的寿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3 配套管理措施不到位

在我国很多的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工程施工所必备的机械设备,在配套管理上都存在着不足,公路的建设工程项目在整个施行的过程当中,很多设备都存在着技术性较差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等现象,这也是得整个公路的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整体的质量相应的受到了影响。另外,配套管理的不完善还体现在了对重型的或较为特别的设备上配置不及时甚至设施不匹配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就使得公路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过程当中产生了大量不稳定的因素。

1.4 管理制度不完备

我国当前的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的工程机械,在管理以及维护工作方面,都有着许多不完善的弊端,我们针对这些问题的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管理以及维护弊端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所导致的;由于没有比较规范的机械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因此也就使得公路的工程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保养效率过低;另外,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很多公路工程的施工单位常常忽视了对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从而使得施工的机械设备经常出现问题。

2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优化

2.1 设备及时更新

设备及时更新是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优化的基础和前提。众所周知,忽视老旧机械的更新是导致许多公路工程施工效率降低的重要因素。即机械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公路工程施工人员单位应当注重对于老旧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即能够在获得一定折旧资金的前提下对于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能够为公路工程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在设备及时更新的过程中,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注重对于新购入的设备采取相应的保护机制与保护措施,从而使得更新后的机械设备的性能能够得到完全的发挥。另外,在设备及时更新的过程中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注重严格地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且对于机械设备实行相应的目标成本管理,从而能够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挂钩,最终促进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的持续优化。

2.2 定期进行保养

定期进行保养是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定期进行保养的过程中公路工程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对于机械设备实行相应的定期保养工作,这也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在定期进行保养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施工单位应当注重设置相应的机械设备的保养规定,从而能够在制度上为定期保养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在定期进行保养的过程中工程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机械设备保养意识,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保证施工过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受影维修层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最终促进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的合理优化。

2.3 注重施工使用

注重施工使用是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优化的重中之重。在注重施工使用的过程中公路工程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对于气蚀溢流的噪音给予更多的注意。即在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较为严重的气蚀噪声,则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查明噪音出现的原因,然后对故障进行相应的排除工作。除此之外,在注重施工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某执行元件在没有负荷时动作缓慢,并伴有溢流阀溢流声响,应立即停机检修。另外,在注重施工使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尽可能地避免粗暴的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即在使用设备进行作业时应当保证操作的柔和平顺,从而有效减少冲击力的产生。同时有效减少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最终合理增加公路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3 结论

正确认识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及时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不断强化公路工程中机城设备维护和管理的措施,对于实现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在管理层面,应逐渐建立机械设备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逐步制定机械设备使用规章制度,给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维护提供制度保障和实践引导。在机械维护方面,要做到预防为主、养修兼顾、及时处理等,抓好机械维护的一线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明确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发展方向,探索实现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努力走出科学管理、合理维护、质量与效率相统一、成本及损耗较低的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岳欣光.浅析我国公路工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