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诊断大全

护理诊断大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诊断大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诊断大全

护理诊断大全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9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人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无合并严重感染、肝肾功能重度损害、肿瘤、心脑血管疾患等问题。③无智力、精神障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能配合学习及调查研究。④病人依从性好,自愿入组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40岁~70岁(45.8岁±4.6岁),病程1年~23年(11.6年±2.4年)。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41岁~70岁(46.3岁±5.1岁),病程1年~22年(12.8年±2.1年)。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统一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成立健康宣教小组,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登记每个病人的信息、治疗经过、血糖控制及依从性情况。同时,健康宣教组人员应根据宣教内容需要,制定相关宣教方案,组织相关的学习。本研究针对糖尿病病人同意采用分阶段管理模式。分阶段糖尿病管理的运行模式具体如下:由专业知识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入组病人根据病情进行分段管理,包括评估、调整、维持、并发症筛查的四个阶段。按照相应阶段的标准,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定期随访,掌握治疗效果。①评估阶段:此阶段目的是将入组病人的资料收集,结合辅助检查对其病情程度的评估。②调整阶段:糖尿病病人的治疗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小于7%,血压小于130/80mmHg(1mmHg=0.133kPa),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6mmol/L。当病人不符合此标准,则归纳于此阶段,由医生结合临床情况,按需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辅助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调整阶段病人应保持固定的每2周1次门诊随访。③维持阶段:当病人经治疗后各项指标达标,则需坚持现有的治疗方案,归纳此期病人为维持阶段,维持阶段病人需每月进行1次门诊随访。④并发症筛查阶段:所有病人每半年进行1次并发症筛查,对肾脏、眼底、心脑血管、足部、皮肤及口腔等全面筛查。

1.2.1对照组管理方法

分段护理管理模式下,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模式,病人入组后,健康宣教周期为6个月。通过发放由健康小组人员收集相关糖尿病内容后制定成的《健康宣传手册》,同时组织入组成员每周进行一次讲座,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1.2.2观察组管理方法

分段护理管理模式下,采用PBL教育模式,健康宣教周期为6个月。PBL教育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告别传统教育观念,重点是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PBL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填鸭式的教育,通过让学习者激发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化为主动。具体实施内容如下:①成立糖尿病宣教成员组,包括内科的医生、糖尿病专业知识培训护理人员、营养师。根据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成员组通过针对现阶段糖尿病病人普遍遭遇的问题进行收集、总结及归纳。完善相应的“问题大全库”,并针对相应问题给予合理的解答。将观察组病人分为5组,每组9例或10例组成。组织病人每周进行1次知识讲座,向病人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手段,包括药物、运动、食物、心理、并发症防治等多元化教育内容。建立PBL教学模式平台,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重点在于病人提问,导师解答的模式。健康宣教组人员应以引导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方法让病人发掘问题,产生疑问。如通过典型的病例分析,号召小组成员进行病案讨论。PBL教学模式的教育过程分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和收集信息、论证假设。此过程提高了病人自我思考及逻辑转换能力。在学习及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一并收集在“问题大全库”中,便于后来人员的继续学习教育。当小组成员陈述相关问题后,应及时组内讨论及进一步解决问题。通过相互间的学习指导,力求完美解答问题。疑难问题由宣教导师收集后,进行全体成员探讨,通过不断地提问及解答模式,巩固所有病人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健康宣教导师对每位病人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PBL课堂表现不佳的病人,应进行相关指导,针对个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每轮研讨课题结束后,再安排下一课题,重新让病人进行学习与思考。PBL教学模式辅助病人对糖尿病的各阶段相关知识不断深入了解,间接让病人对待疾病的态度朝积极方向潜移默化,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6个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对两组病人进行自我疾病了解程度及防治知识调查(包括了解、基本了解及不了解),总了解率=(了解+基本了解)×100%。采用调查问卷表,记录并评价并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病人自我血糖监测、遵医服药行为、合理饮食控制、坚持运动锻炼、自我足部护理5项内容。监测病人健康宣教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平采用α=0.05。

2结果

2.1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健康教育后两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均提高,且观察组病人的提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中老年人高发的内分泌疾病,其并发症更是危害到人类的健康。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通过合理的危险因素管理及治疗指标调控,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分阶段糖尿病护理的模式进行糖尿病病人管理,旨在尽可能地提高病人血糖的调控,增加治疗成效。然而,单纯的分阶段糖尿病病人管理仍无法满足于对糖尿病病人的管理,糖尿病防治措施“五驾马车”中,健康教育被誉为引路之马,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中的关键。如何进行合理、正确的健康教育路线成为临床医护人员热议的话题。本研究通过开展PBL教育模式,告别了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的单调,通过以病例为诊治问题的中心,使病人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索的角色,将糖尿病的综合知识串联起来,相互学习。同时配合指导者的从旁引导,加深及巩固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的印象,从而引身自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起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PBL教育模式组对自身健康状况及疾病防治知识的总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对照组病人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为期6个月的PBL模式下实施健康教育,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指标获得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标志了该教育模式的成功。然而在PBL教育中,由于几例病人因为经济负担过重,所以导致无法严格按照教育标准进行自我监督,影响到了宣教效果。因此,在终身性糖尿病分段护理管理中,如何降低糖尿病病人治疗经济负担也成为我们思考及棘手的问题。

4结语

护理诊断大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医药 英语着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 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着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着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 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着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着作

    1.丛书系列

    1990 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 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 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 个分册。2001~2006 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 年和2007 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 材

    1998~2000 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着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 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 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 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 年谢竹藩编着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 年Chen Chiu Hseuh 编着《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Text》。1999 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 年金义成、彭坚所着《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 年李鼎原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 年陈慰中着,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 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 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 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着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着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着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着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着作:中医药英文着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着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着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护理诊断大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掌上电脑医院信息系统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40-01

PDA,英文全称为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即个人数码助理,俗称掌上电脑,它具有上网浏览、无线下载、红外传输以及远程通信等功能。PDA是现有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在患者床旁工作的一个终端手持执行工具。它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支撑,以手持设备作为操作硬件,运用无线网络技术获取HIS的数据资源,实现护理工作站向患者床边的延伸和扩展,同时也实现了临床医疗办公的“无纸化、无线网络化”。

1PDA在护理中的使用现状

目前,PDA在国外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欧美国家已经将掌上电脑大量应用于医院。主要表现在提供了很多应用于PDA上的药典参考和医学大全,同时还将PDA运用于跟踪患者的住院全程。而台湾一些医院在临床移动信息系统方面的建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超过欧美等国家。台湾的长庚医院和新光医院率先将移动医疗整合系统运用于临床及居家护理之中,该系统主要分为移动住院医嘱、移动住院护嘱及移动居家照护这三个方面。

2原有HIS存在的问题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协调管理医院所属各部门,进而收集、存储、处理和提取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应用系统,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其目标是实现数字化医院。原有HIS并没有实现无纸化办公,医生在查房时需携带患者的个人信息、药物医嘱、检查化验结果等各种患者的相关资料,在查房整个过程中需多次翻阅患者的病历,这就使得患者信息查找非常不便。护士在工作时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完成医嘱的转抄与核对,同时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到病人床边记录下患者的各项生命参数,然后再以人工的方式将患者的生命参数输入电脑,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护理工作中的错误与遗漏。

3PDA在护理中的主要功用

3.1信息查询功能。护士通过随身携带的PDA点击输入患者的住院号或者直接扫描患者腕带,就可以随时查看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床号、住院号、病情、诊断、护理等级、饮食、及住院费用等。也可以查询患者的医嘱执行情况及各项检查结果,通过点击某一项医嘱,就可以查询到该医嘱的具体信息,交接班时可以显示当前班次所有的已执行和未执行的全部医嘱。

3.2简化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操作时护士只需点击PDA的录入窗口,就可以在病床边采集和记录患者的各种护理信息,并且自动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都会通过无线网络自动同步转到护士工作站的电脑上存储并自动生成患者体温单、生命体征观察单、一般护理记录单、及出入量统计单等。护士可以随时在一般护理记录单或者危重手术患者护理记录单中记录病情变化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3全程跟踪医嘱的整个生命周期。

PDA的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HIS系统不能准确区分医嘱的实际执行时间与计划执行时间的问题,它将原有的护士工作站通过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直接延伸到患者床头,只要护士输入执行的口令、密码,就确认了医嘱的实际执行人,执行时间。

3.4按临床路径对医嘱进行拆分。医生根据实际情况下达医嘱后,计算机会按照医嘱执行时间自动拆分,显示PDA的医嘱执行栏中。如一日需执行两次的医嘱,则被计算机自动拆分成2条,一条8∶00,为上午班护士执行,另一条20∶00,为下午班护士执行。护士可以清楚地了解各班需执行的医嘱,合理安排护理时间及优先次序,并且直接在患者床旁查对。

4PDA应用于护理工作的优势与可行性

4.1提高护理工作效率。PDA的使用真正做到了无线化、无纸化护理办公。护士将工作站转移到病人床边,对患者的医疗护理信息直接获取及录入,录入的方式基本上采取选择的形式,这就简化了原先的护理记录程序,减少了大量手写录入的工作量,同时减轻了了重复性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了护士床旁护理的时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患沟通环境。

4.2保障护理安全。患者入院时佩戴唯一身份识别条码手镯(即腕带),PDA采用红外扫描技术,利用条形码扫描器扫描病人的腕带,从而进行病人身份的确认。同时系统配备了高端的数据采集技术,将医生开的医嘱直接从计算机下传到PDA端进行操作,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多次转抄而引发的人为错误与遗漏。真正实现“护理人员应用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对象,提供正确的药物与治疗”这一目标。

4.3规范护理行为。由于计算机数据库中详细记录了每一条医嘱的执行人、执行时间、患者病情观察的时间及各项观察数据等内容,这就使得每一条医嘱执行项目于执行人之间形成严格的一对一的关系。这从一定意义上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同时避免了执行时间随意、病情观察不及时等无序的工作状态。

4.4为医疗处置提供佐证。在当今这个法治社会里,我们医护人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以前的工作方式并不能够很好的提供有效地法律依据。而PDA可以实时完整的保存医嘱的执行记录,而且操作者不能主观随意修改,一旦涉及医疗纠纷及赔偿问题可以为医疗举证提供法律依据。

护理诊断大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PICC;重症胰腺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技术可以将药物直接输入中心静脉,由于该静脉的管腔粗、血流量大,所以可以避免因输注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液体外渗及严重渗漏堵塞,减少深静脉穿刺造成的并发症,明显改善和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天数,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56例进行总结,得出PICC进行肠外营养明显优于普通静脉置管的结论,与大家分享。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列入5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25~67岁,平均43岁,随机分成治疗组(A组,29例)与对照组(B组,27例),两组的病情和APACHE 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及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制定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类标准[1], SAP I级42例,SAP II级14例,患者均表现为突然发作性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中上腹压痛,腹肌紧张,腹水阳性,血淀粉酶升高,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为6~72小时,平均24小时。

(2)PICC置入

外周静脉的选择:严格按照PICC置入血管较直、内径较大、静脉瓣较少、最短途径、易固定的原则要求,选用上肢贵要静脉17例,肘正中静脉7例,头静脉5例。置管方法步骤: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手臂外展与躯干呈90°,肘下垫小枕。按一字形用纸尺测量预穿刺点至对侧胸锁关节距离并做好记录。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麻,Seldinger法[2]穿刺静脉后将PICC导管送入15cm左右,嘱患者将头偏向穿刺侧并尽量将下颌靠近肩部。继续推进到所需长度后,撤除外套管并撤出导丝。剪去多余导管,安装减压套筒及连接器,再用盐水冲洗导管,接上肝素帽。穿刺点小纱布覆盖,无菌敷贴将导管S形妥善固定,末端固定翼固定。

(3)普通深静脉穿刺和置管术由有经验的临床医师进行,其中左侧锁骨下静脉14例;右侧颈内静脉10例,右侧股静脉3例。

(4)观察指标

1观察A组及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2两组并发症(如局部渗血、误入动脉、导管脱落、感染等)发生率;3患者生化指标和住院天数。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不同置管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A组穿刺成功率为93.22%,B组穿刺成功率为78.40%。

A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其中以贵要静脉的穿刺成功率最高,(χ2=5.08,P

2.2 不同置管方法并发症的比较

两种置管方法A组局部渗血发生率为59.3%,导管脱落和局部感染发生率均为1.7%;B组局部渗血发生率为80.4%,导管脱落发生率均为15.7%,局部感染发生率为11.8%,误入动脉发生率为9.8%。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生化指标和住院天数的比较

2周后血液淀粉酶比较234.74VS250.29 P

3 结论

PICC在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中与普通深静脉置管相比,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方便护理,减少住院天数。

4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急性重症胰腺炎又称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可伴有休克,也可并发脏器功能障碍和严重的代谢障碍,死亡率较高。目前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禁食条件下的营养支持、抑制胰腺分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输液通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该方法操作快捷、方便,维护简单,它不限制臀部及其他日常活动,避免了因治疗的需要对患者反复进行静脉穿刺,解决了输注高浓度药物对血管的损害。近几年,我们采用PICC的临床应用,不但有效杜绝了药物渗漏,还有效减少了中、高渗性药物及营养液的局部刺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PICC由护士进行操作,穿刺成功率较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93.22%,并且只有1例患者由于静脉迂曲置管困难而在X线下使用导丝导引置管成功。而普通深静脉穿刺置管,尽管由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进行,仍不能完全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其中,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误穿动脉的发生率仍然较高,达到9.8%,虽未造成显著血肿和胸腔积液,但也引起操作者及护理人员的担心。由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困难,有3例患者被迫使用股静脉置管,除造成患者活动不便外,由于靠近会,增加了造成污染的风险。临床上,首选PICC穿刺,对于肘部静脉条件较差,无法行PICC穿刺者,普通深静脉穿刺仅作为一种替代方法。为了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在对PICC置管的操作和维护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分了解患者的凝血机制、输注药物的情况,同时要加强护士PICC置管术的操作培训,护士穿刺水平的高低是留置PICC管成功的关键[3]。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775.

护理诊断大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体会;中医中药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114-02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占肠梗阻的40%~60%。2006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避免了患者再次或多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1-2]。根据其致病因素,遵照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笔者采用了禁食、补液、胃肠减压、鼻饲中药肠粘连缓解汤及理气宽肠汤,使多数患者很快解除了肠梗阻带来的腹胀、腹痛的痛苦,尽快早日康复出院。治疗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6岁,平均43.6岁;腹部手术后至形成粘连性肠梗阻时间最长者5年,最短者4 d,平均时间为22个月。梗阻原因:由于阑尾切除术和肠道手术者共36例,占76.0%;其他,如肠道功能紊乱、暴饮暴食等者共10例,占24.0%。

1.2方法

1.2.1 预防感染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或头孢塞肟钠4 g,左氧氟沙星0.6 g,同时配合中医汤剂。常用中药处方为:肠粘连缓解汤,方剂包括川厚朴10 g、木香10 g、乌药10 g、炒莱菔子30 g、桃仁12 g、赤芍10 g、芒硝6 g(冲)、番泻叶6 g(泡)等随证加减,具有理气、化瘀、攻下之效。梗阻解除后还可以使用理气宽肠汤,方剂包括全当归15 g、桃仁6 g、乌药9 g、青皮6 g、陈皮6 g等随证加减。当归、桃仁活血祛瘀而润下,青皮、陈皮、乌药理气宽肠。

1.2.2 胃肠减压

对于腹胀严重、呕吐频繁者应禁食,给予胃肠减压,将胃管插入45~60 cm。连接玻璃管两端的直径要粗,防止食物残渣堵塞影响其引流通畅,观察抽出物的性质和量。

1.2.3 注入肠粘连缓解汤

中药汤剂口服易引起呕吐,为了避免呕吐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最好将中药一次服下,以保证药效集中。对呕吐较严重的患者在服药前可肌注阿托品0.5 mg,或山莨菪碱1支,也可针灸穴位:内关、足三里,或上腕透中腕,插胃管者,经胃管注入药物后,要夹闭胃管,中药的温度以43~45℃为宜。此温度有利于增加肠道吸收,过凉易引起胃脘部不适。梗阻解除后可继续服3~5剂理气宽肠汤。

1.2.4观察病情变化

1.2.4.1心电监护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手术,放弃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

1.2.4.2观察用药后反应 抽空胃内容物后,注入中药,给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或在床上适度活动,严密观察是否腹痛,腹痛性质,是否缓解或者加重,有无恶心、呕吐,腹胀是否减轻,是否排气。服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良好,每日排出稀便1~3次,即为给药适当,如出现较重腹痛、稀便超过每日4次,可适当减少药量。对服药后无效者且病情加重,在24 h内要立即报告医生。

1.2.4.3注意舌象的变化 粘连性肠梗阻在早期或最初6~24 h无舌色改变,可有苔垢出现,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厚薄、湿润度等。根据舌诊改变给予不同的护理。

1.2.4.4准确记录出入量 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经常监测血氧饱和度、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1.2.5饮食调理

祖国医学认为,脾气虚弱是本,津伤蕴热是标,只有扶助脾气,调其根本,则精微得以化,津液赖以生。传异功能恢复,津伤蕴热随之消失。患者一旦解除梗阻,注意供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切忌暴饮暴食及辛辣、热燥之品。

2结果

40例(86.9%)于治疗后12~48 h腹痛、腹胀减轻,继之排气,临床治愈;6例(3.1%)于24 h内症状加重,行剖腹探查再次手术。

3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50岁,曾于2009年7月14日,在某县医院行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术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后常感下腹闷痛,但尚能忍受。8月17日以“化脓性阑尾炎术后阵发性腹痛,伴呕吐便闭3 d”收住本院外科。患者表情痛苦,形体消瘦,诉阵发性腹痛,腹胀难忍。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后给予:(1)禁食、输液、纠正酸碱平衡、持续胃肠减压。(2)胃管注入肠粘连缓解汤,每剂300 mL,每小时注入100 mL,夹闭胃管,嘱患者下床轻微活动。患者在用药后8 h内腹胀加重,疼痛加剧,随后开始排气,多次排气后腹胀、腹痛逐渐减轻,连服2剂后病情明显好转,已能排便,复查梗阻解除,给予拔除减压管,继续以理气宽肠汤内服,并嘱流质饮食忌生冷刺激之品,严密观察肠蠕动情况及是否排气,观察5 d后无变化出院,避免了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4 讨论

腹腔内肠粘连的存在是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理基础,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情绪波动、饮食不节或寒冷刺激,暴食奔走或剧烈的变动,则是促进梗阻发病的因素,术后早期应用扶正理气、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中药,促进肠蠕动早日恢复以及协助患者早期活动,对术后发生肠粘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应作好患者思想工作,使其情志舒畅,积极配合治疗[3-4]。粘连性肠梗阻中,属于不完全梗阻,并且未出现血运障碍者,选用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成功的概率大,否则,应尽快选择手术治疗。

医护密切配合进行辨证施护是中西医结合护理的重要特点。良好的心理往往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护士要对患者亲切、和蔼,绝不能冷若冰霜。同时还要保持环境安静,舒适[5-6]。

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病情变化,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在护理上注意输液速度、电解质及酸碱度的平衡。严格记录出入量。

[参考文献]

[1] 陈贵廷,杨思澍. 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J].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55.

[2] 郭爱廷. 实用单方验方大全[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55.

[3] 杨学峰. 肠粘连缓解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8例[J].光明中医,2010,25(12):2251.

[4] 许存玉. 理气宽肠汤腹部术后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6(2):179.

[5] 刘东波.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