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指相信未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化;大连市;全域城市化;城市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51-03
引言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所带来的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本质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转换[1]。城市化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人们对城市化各方面的研究总是永不停歇。而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城市格局快速演进的时代,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化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城市化研究尤为热情。政府近几年更是在政策上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实践越来越证明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以深入研究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城市化的“引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8月17日,为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首次提出“全域城市化”概念。2010年1月12日,大连市长李万才在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连全域城市化”这一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大连的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大连,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总体状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面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对于中心城区过小的大连来说,实施全域城市化就是面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它将预示着新世纪、新时期大连发展目标的前移、视野的开阔、阶段的更新。本文就大连这一发展新框架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将结合政府实践工作,探讨如何有助于全面顺利展开“大连全域城市化”。
一、搭建全域城市化大连
(一)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概况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在实践中追寻适合中国的创新型城市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了深入落实国家战略,拉开大连发展框架,实施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是振兴大连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当前调结构、扩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城市化客观规律下开展这一宏伟蓝图,我们可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去解读一个未来崭新的大连。
大连全域城市化按照组团式、链条式的总体发展思路,沿黄渤两海、沈大和丹大两线拓展城市空间,规划建设“四大组团”。这“四大组团”是:由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组成的主城区组团,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企业总部密集的国际商务区,软件和创意产业发达的知识经济聚集区,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区;由开发区、金州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双D港”和大窑湾港区组成的新市区组团,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物流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建设航运服务资源聚集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临海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宜居新市区;由渤海区域城市组团,重点发展石化、造船、轴承、重大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建设临港产业的新增长极和渤海湾畔新兴城市;由黄海区域城市组团,重点发展新材料、家具制造、食品生产、服装加工、海洋水产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际旅游胜地和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见图1)。这“四大组团”的空间布局充分体现了各地区现有的经济基础和资源优势,并且根据各分组发展潜力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定位,让大连加快形成各具功能特色的经济区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区。
(二)大连城市化现状及其具备实施全域城市化的条件
2007年6月7日,成都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完善了“全域成都”的规划,引起全国关注。那么,现在的大连是否具备实施全域城市化的条件?本文从大连城市化发展现况进行分析。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大连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根据2009年的《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公布的数据,2009年,大连市总人口584.8万,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61.2%,均高于同年辽宁省60.3%和全国46.6%城市化平均水平(见表1);从非农人口所占的百分比来看,大连是一个城镇人口较多、现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见图2)。
其次,大连的城市结构比较适合实施全域城市化。大连中小城镇数量多、密度大,有中小镇87个,平均每144.5平方千米1个,全市约60%城镇集中于长大铁路沿线和黄海沿岸,形成了以大连市区为中心、长大铁路和黄海沿岸为轴线的城镇地域形态结构,再加上大连在区域发展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中扮演的核心龙头的角色,它的中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更强,对周边地区带动作用很大。
再次,大连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不断做强做大,第一产业的比重已经较小。在对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中得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比例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见图3)[2]。大连的传统农业已经向现代农业转变,初步形成了特色化、精品化、工厂化生产和销售体系。
另外,大连的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都已达到较高水准,有充足条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资源配置已打破城乡壁垒,城乡一体化格局的雏形已见端倪。
二、保障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在推进大连全域城市化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理性地认识大连现状和发展趋势,否则,欲速则不达。
第一,要顺利全面地实施大连全域城市化,首先不能忽视城市化的本质――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所以,全面、深入地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十分关键。尽快出台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综合政策,不限制城区的城市居民落户。妥善安置新城区原有居民和失地农民,确保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和就业城市化同步。鼓励那些在中心城市、组团城市、中心城镇长期工作、居住或创业投资的农民转为市民。在就业、工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社会福利方面同步跟进,确保各区域待遇同等,促进人才、资金、社会服务设施等城市发展要素北移扩散,发挥中心城区对城区的涓流效应。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加大对弱势地区的财政补贴和金融服务力度,降低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门槛,支持乡镇企业向主要城区集聚、乡村工业向小城镇集聚。构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和广大农户参与村庄整治工作,兴办公共事业,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千方百计地探索农民增收途径。
第二,要顺利全面地实施大连全域城市化,还是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连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从数量型、粗放型、耗能高的发展方式向低耗能、高效益、内涵式的发展方式转变,尤其是实现渤海区域城市组团和黄海区域城市组团经济增长方式由依赖投资增长转变为依靠创新增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重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特别要大力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确立产业高端化、特色化战略导向,加快产业发展由外延式、粗放型发展为主向集约化、生态型发展为主,由投资拉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为主的转变。其次,重视发展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向涉农区市县转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都市型效益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第三,要顺利全面地实施大连全域城市化,就要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其干净、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著称,是中国唯一入选“世界城市环境500佳”的城市。但经历了几十年快速城市化发展后,城市主城区的发展已经受到地形和用水条件的严格限制,给原本就受到水土资源巨大压力的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三类:一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短缺,对于大连来说主要是淡水和耕地的过度利用和石化燃料的短缺;三是城市人口增加导致的大量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和卫生发展滞后等[3]。因此,在努力建设大连全域城市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城市生态环境,不然生态环境问题必将阻碍我们的城市化进程。首先,应改变城市空间结构,使城市中心人口不至过密,而且要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其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搞好大连对内、对外交通建设,形成多形式但互为有机联系、通畅、快速的交通网络;再次,要进一步扩大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的成果,有效保护山海资源,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最后,不可忽视城市软环境,要重视文化动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尤其是农民文化意识、思想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提高,吸纳、保护人才,注意问题、解决问题,让人们自觉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其实就是把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进、和谐的共同发展。
第四,要顺利全面地实施大连全域城市化,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政府是全域城市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可以通过制度创新营造城市化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可以通过制度安排影响交易成本来促进城市化发展,等等。但是政府只能做有限扶持和有度推动。有专家认为,政府应当适当干预控制其负面影响,引导社会经济的正确方向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4]。因为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市场机制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政府只能是在遵循城市化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起到引导和推进的作用。所以,大连政府的扶持工作必得恰如其分。其中,可以从四个职能做好扶持推动工作,分别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只“有形的手”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省情,根据“无形的手”的客观规律做好科学合理地编制城镇规划、确立重点扶持对象、改进制约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政策、强化城镇管理等。
总之,大连全域城市化建设,不能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为代价而冒进推行,不能靠行政手段拔苗助长,应充分调动经济动力,以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域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发展和改造过程,既要积极推进,又不能操之过急。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大连城市化现状及其实施全域城市化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保障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希望本文的归纳和探讨可以给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据统计,2009年大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 273.5亿元,同比增长30.2%。投资对于城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4%,拉动GDP增长13.4个百分点;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8%,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以上两个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抵消了金融危机导致部分领域负增长的不利影响,使全市GDP实现了15%的增长,保证了就业、税收和社会稳定,对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一连串的数字中可以看出,调整布局后的大连正以空前的发展激情立足新的起点。全域城市化概念的提出,也正在迅速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杨小文.城市化动因与建设“大大连”[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157-160.
[2] 李雪铭,鲍文玉.大连城市化与三大产业发展关系初步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1):9-10.
[3] 李静,李雪铭.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评价与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8,(2):29-35.
[4] 谢永阳.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责任定位[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Full-area urbanization : The new fulcrum of Dalian facing the future
ZHOU Jia
(City and environment colleg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关键词:薪酬差距;未来绩效;锦标赛理论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63-01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说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追求效率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作为提高效率的手段之一――薪酬差距也在日益拉大。锦标赛理论认为在合作生产和任务相互依存的团队活动中,随着监控难度的提高,大的薪酬差距可以降低监控成本,为委托人和人的利益一致提供强激励,在这种情况下,加大薪酬差距可以提高公司绩效。因此,我们认为:
假说1:高层管理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未来绩效有正向影响。
假说2:其他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间薪酬差距对企业未来绩效有正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的研究总样本为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年度为2009-2012年。排除金融业的公司,排除存在缺失值和异常值的公司,最后获得有效样本4269家。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二)变量测量
因变量为公司未来绩效,采用T+1年度的总资产收益率(ROA)衡量。自变量为T年度企业内部薪酬差距,采用两者薪酬差额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形成了以下两个指标:
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TMTGAP)=Ln(高管前三名平均薪酬-其他高管人员平均薪酬)
其他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间薪酬差距(MEGAP)=Ln(其他高管人员平均薪酬一普通员工平均薪酬)
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未来绩效的影响,我们选择T年企业规模、公司财务风险、企业最终控制人类型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LNHUM)采用公司当年员工总数的自然对数值来衡量;公司财务风险(FRISK)采用风险系数B值衡量;企业最终控制人类型(CONT)为虚拟变量(国有性质取值为1,非国有性质取值为0)。
据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ROAt+1=α0+α1TMTGAPt+α2MEGAPt+α3LNHUMt+α4FRISKt+α5CONTt+ε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表1为模型所涉及的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直观看出,TMTGAP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均略高于MEGAP,同时TMTGAP的标准差小于MEGAP的标准差,表明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比其他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薪酬差距更大且分布更加集中。
(二)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ROAt+I=-0.102+0.007TMTGAPt+0.009MEGAPt-0.002LNHUMt-0.034FRISKt+0.002CONTt
(-7.609) (5.944)(8.853) (-2.908)(-8.056).(0975)
R2=0.08 S.T.=0.0558557 D.W.=1.904 F=74.839
由回归方程,TMTGAP@MEGAP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均在0.0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未来绩效显著正相关,其他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间薪酬差距与企业未来绩效显著正相关,假说1和假说2均得到支持。对整个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的F值为74.839,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可以接受。D.W.值为1.904,约等于2,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模型中各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在1之上,但远小于10,因而该模型各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稳定。
四、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都对组织未来绩效ROA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薪酬差距适当拉大,有助于提升企业未来绩效。因此,我们主张增大薪酬差距以维持足够的锦标赛激励能量。
参考文献:
吟诵品味,寻找诗歌的意境、情感
诗是心灵的音乐,古人云:“诗言志。”它的节奏和韵律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相信未来》与《六月,我们看海去》用饱含青春激情的诗行告诉我们:十六七岁的青年,应该珍爱青春,敞开心扉,感受多彩生命,编织人生梦想,实现精神成长。
诗的意境、情感是通过诗的意象来传达的。例如,《相信未来》用了“蜘蛛网”“余烟”等意象,形象化地说明年轻时难以言表的困窘。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过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也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这篇醒世之作,他就是食指。
《六月,我们看海去》则从四个方面抒写年轻人的心志。
(一)借助“听觉”去想象。“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鲜明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任凭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
(二)通过实践去体验。“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象”,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情不自禁的赞美,“风风火火”“五颜六色”“匆匆忙忙”“欢欢乐乐”“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这种青春的活力在全诗中无处不在,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
(三)体现了强烈的自信心。“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又如写年轻人的自信:“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强烈自信。
(四)体现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如这些诗句:“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焦点争鸣堂
《六月,我们看海去》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诗歌的押韵和语言的声调,全诗多是省略标点的长句,但读之并不费力,原因就是诗句中有自然而成的韵律感;另一种节奏主要是由诗行中重复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来显示,重复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另外,本诗语言巧妙的组合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如将“长发”的飘荡与《蓝色多瑙河》的乐曲组接在一起,将“看海去”与“没有驼铃”组接在一起,将“眺望远方”与“眺望六月”组接在一起,等等,使得诗歌自然生出一种韵外之旨。青年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他们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以及风风火火的神态,略带狂妄的激情,都能从透明的语言中感受到。
这些体现了青年人蓬勃的活力、对自己力量的确信和无限探索精神的诗句都是在一种鲜明的节奏里表现出来的。我们在诵读之余似乎看到一群欢呼雀跃的青年向遥远的大海跑去,去探险,去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让青春的情感在海水中净化,让青春的思想在风浪中成熟。在这里,“六月”就不再单纯是一个季节,而成了生命的青春驿站。“看海去”也就代表了一种探索的时代意义。诗人没有静止地刻画,而是在一种节奏里,在流动的生活画面中向我们表达了青春激情的背后还承载着一代青年人的灵魂写照。
师生面对面
你熟悉食指、潘洗尘两位诗人吗?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体现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诗人,他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然而,食指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食指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导致自己的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食指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他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潘洗尘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作品不多,却因其独有的诗风而格外引人注目。《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尘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节奏中看到诗人及那个时期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快乐课课练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灰烬(jìn)凝露(nín)睫毛(jié) 不屈不挠(náo)
B.摇曳(yì) 曙光(shǔ) 叮咛(níng)狂妄自信(wàng)
C.单纯(xún)遥远 (yáo)探险(tān) 絮絮叨叨(dāo)
D.腐烂(làn) 蜘蛛(zhī)风尘 (chén)匆匆忙忙(cō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瞳孔 固执 苍茫 经受风霜
B.驼铃 幼稚 幻想 辛辣嘲讽
C.轻蔑 惆怅 暄响 飘飘荡荡
D.发泄 影集 空旷 五颜六色
3.下面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组是()
A.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B.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C.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D.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
4.下列诗句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
B.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
C.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
D.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5.指出下列各句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诗歌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诗化的语言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例如《六月,我们看海去》,其中“大海”的意象,寄寓了多彩的生命幻想,以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精神成长而奋斗的象征。
B.《相信未来》通过“蜘蛛网”“余烟”等意象,“查封”“叹息”等诗化的语言,突出了自己难以言说的困窘和无奈。
C.“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群青春男孩的强烈自信。
D.《六月,我们看海去》中,用“风风火火”“五颜六色”“匆匆忙忙”“欢欢乐乐”等诗句,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
课外拓展
请阅读食指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热爱生命(1979)
食指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
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的前程,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那请到墓地寻找我的碑文,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
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秤。虽是历经挫折,我绝不轻从。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1) 诗中“葛藤”“荒草野径”“荆棘”等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例如“比喻”“象征”“直抒胸臆”“对比”等,举例子作鉴赏分析。(不得少于两个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快乐课课练
1.D(A凝露níng, B摇曳yè, C单纯chún)2.C(喧响)3.C(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4.D(夸张,其余A、B、C三组为比喻)5.C(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群青春少年的强烈自信,不仅仅是男孩)
随后,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说这首诗歌是“绿色的”,因为它连续运用多个意象,表达诗人的苦难和坚定的信念,不仅传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声,也传达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充满了无尽的希望。
正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领悟诗歌时,一位女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首诗也可以是白色的。你看,诗人虽然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但是他还有清澈如秋水般的纯洁,明朗像水晶般的透明。隽永的诗句和儿童一般执拗的真诚深深地让我们感动。‘’虽然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但是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在那黑暗污秽、沉重压抑的环境中诗歌如雪一般的纯净。因此,这首诗歌也可以是白色的。”
她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突然间,我意识到我的学生会对这首诗歌的颜色有不同的见解。况且,只要他们能言之成理,又何尝不是领悟诗歌,不是对诗歌的“再创造”呢?干脆以此为契机,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不一会,一位性格开朗的学生说:“这首诗还可以是红色的,诗中充满了真诚和力量,回荡着一种英雄气概,是一种指向心灵深处的感悟与呐喊,整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他相信未来一定会是光明的。诗人深情地歌唱了希望,歌唱了对人类的爱、对世界的爱,给当时处于迷惘与失望之中的人们以希望之光。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把整首诗都染红了。”
这时,学生都笑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一位平时表现很深沉的学生说:“这首诗还可以是紫色的。紫色代表着忧郁失望,又象征着高贵不屈.诗中‘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描绘了那个荒芜艰难的时代;‘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露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以食指为代表的青年人生中的失意、落寞和不快。然而,诗人又高昂着坚强的头颅,奏出了心底的最强音.《相信未来》像一首雄浑的交响乐的主旋律,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为人们的心灵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一位急不可待的学生脱口而出:“还可以是五颜六色的。因为诗歌本身意象繁多,色彩丰富,而且意象之间有意识的组合,给我们带来跟以往诗歌截然不同的新鲜感觉。另外,未来总是美好的,五彩斑斓的,所以是彩色的。”
离下课还有五分钟时,个头高高的班长站起来说:“这首诗还可以是黑色的。因为它像黑色大理石一样庄严静穆,在沉默中孕育着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灵魂。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坚定不屈的信念。”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发表了自己关于颜色的见解之后,一位学生迅速建构了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这位学生的精彩发言以及课堂里自发的“热烈的掌声”,很快发现,学生可能根据“颜色”这个支架,对这首诗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悟”,于是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正如这位教师所反思的:这一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既定课程计划执行,但让我更加体会到,只要能确认学生“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合法性”,学生就有可能对课文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地阅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1980年,我在一所20世纪早期创立的大学念中文系。那时候青年知识分子谈论最多的就是未来,我们都是未来主义者,对未来充满着憧憬,未来就是光明。那时最得人心的口号就是“面向现代化”。这个未来正是在“”的黑暗里清晰起来的,只有未来才能彻底摆脱“”的漫长噩梦。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里写道:“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紫葡萄、鲜花都是一种未来的隐喻。“依偎在别人的情怀”也是隐喻,本该属于自己的鲜花,却依偎在别处。
记得有天我和一群同学看世界杯,之前《新闻联播》出现一个东京大街被小汽车堵塞的镜头,现场一阵惊讶羡慕的欢呼声。散场时,我们在路灯昏暗的街道上走,憧憬着未来。如果说,未来曾经虚无缥缈,只是一些标语口号的话,那个夜晚我们感到未来长出了脚踏实地的双脚,正在大地上走过来——我们盼望着推土机。
无独有偶,在19世纪末,法国诗人兰波也提出过“生活在别处”。但兰波的“别处”,不同于食指的“别人的情怀”,是相对于工业化、现代主义在欧洲的蓬勃进步而言。“发达资本主义”所致的人性异化,令兰波这一代深感厌倦。“在那里,时间和金钱有着如此巨大的价值。物质活动被不恰当地强调,以至于成为全民性的狂热,使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为不属于这个物质世界之外的任何东西留下任何空间……在他们的豪华和炫耀的奢侈中,充斥着暴发户特征的坏趣味及其符号……”(波德莱尔)
如今,中国已经跟我们在那个夜晚见到的大街一模一样,我们已经置身未来。未来清楚明白实际得令人厌倦、令人郁闷。未来就这么简单,让历史、故乡、记忆全部成为废墟,“一张白纸”,焕然一新。未来不过是技术、物品、消费水平一次次的更新换代,未来不过是摩天大楼里的电梯速度更快,高速公路更长、更宽……而且是无休无止的更快、更宽、更长。这种毫无悬念、例外的焕然一新几乎波及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被升级换代了,而且正在次第进入新一轮的升级换代。这个未来已经不能拒绝了,不再是我们奔向它,而是它裹挟着我们呼啸前进——未来快车已经没有刹车了。我们曾经无限向往的未来,如今正在全面地取代空气,发出某种橡胶轮胎和汽车废气混合而成的糊味、馊味。“所谓毒地,是指曾从事生产、贮存、堆放过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因其迁移、突发事故等,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并产生人体健康、生态风险或危害的地块。近年来,中国有大量毒地被开发为住宅用地,甚至成为昂贵的地王……有不少毒地未经治理,就被‘正常使用’。”(据《财经》2012年第14期报道《毒地潜伏》)
这个未来(哪怕它并非未来的全部),就是我们几十年前欢呼的那一位吗?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举手鼓掌。如果这个未来终于动摇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那么每个人都难辞其咎。郁闷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的失语症,一种知道结果但无法改变的无奈感、分裂感。一方面,他的心灵世界、记忆、经验、习性、语言依然与过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这个形而上世界在周围的现实中已经失去了载体。他的精神世界属于过去,而他的身体在奔向未来,身体与精神南辕北辙。没错,他还在使用汉语,这种农耕文明创造的语言已经使用五千年之久,而同时,这种语言所创造的传统世界正在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