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设计论文

创新设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设计论文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1.1现有的技术特点

(1)吹风式:利用鼓风机吹出高速气流将积雪吹向路边。运行速度高,效果好,但只适合初雪,不能对积雪和冰雪进行有效清理。

(2)推移式:在工程车前部安装铲子,将积雪推到路边。但只能对破碎后的雪进行清理,且会破坏路面。

(3)机械式:先利用机械设备将积雪搅碎,在利用叶轮将雪扫到积雪桶,最后在倾倒在路边。应用广泛,也是当前主要的除雪方式,但存在扫雪,倒雪过程,工作强度大。

1.2创新技术方案实现

(1)技术特点:运用清理盘将破碎后的积雪送到热力罩中,利用热风将积雪融化成水,效率高,劳动强度小,一次性清理。

(2)创新设计:除雪车,包括车体、滚轮,车体内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端两侧通过支撑弹簧与清理盘相连接,清理盘上端设有驱动电机,清理盘的下端面上设有交错布置的清理板,清理盘沿着圆周方向以及清理板上设有若干个破碎轮,支撑板上端设有热风箱,热风箱与供热泵相连接,供热泵通过供风管与若干个热风罩相连接。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清理盘以及破碎轮,清理盘可以对冰冻的积雪进行旋转磨损切割,积雪破碎后,热气罩可以对破碎的积雪进行快速融化,这样冰雪在除雪车中被融化,清理效果好。

2具体实施方式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室内设计创新是指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进行具有价值性、能动性与首创性的且能生成新成果的活动。室内设计创新的特征主要有:第一,新颖性。这是室内设计创新最主要的特征,是一种技术性的创造,体现的是一种时代精神。此外,这种新颖性还是一种新型的美学观,能够给室内环境赋予新的意义。第二,可行性。这是指室内设计创新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使用功能上能够切实执行。第三,价值性。室内设计创新能提升该建筑的使用价值和环境价值等。

二、现阶段室内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对环境的认识存在较多的误区

室内设计,大部分是对室内环境的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其实是建筑设计的一种延续,本质上还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即在当代建筑的基础上,创造舒适性强、功能完善的建筑室内环境。若是仅仅对室内环境进行表面的装修和简单的家具布置、悬挂各类装饰灯,将室内环境设计当做是一种改善视觉效果的设计,以简单的装饰理念进行设计,将建筑的室内空间内涵和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割裂,这些是片面和错误的。实际上,室内环境设计是在建筑设计基础上延续下来的,两者同属建筑设计类。现阶段,室内环境设计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其充分反映了时展的需要。但是现在很多室内设计师在设计室内环境时,往往对环境认识不足,设计出来的作品难以体现建筑物的结构特色和时代特色。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应以人为主体确立设计依据,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特征。

(二)对豪华效果的过分追求

在室内设计中,一些室内设计师存在过于追求豪华的效果,将酒店、宾馆等场所的设计手法以及材质选择应用到家庭的室内装修中,导致装修的效果被故意放大,甚至走题。例如运用大灯池以及大吊灯等来营造金碧辉煌的设计效果,这在酒店、宾馆较为适用,但在家庭装修中,就难以营造温馨氛围。

(三)盲目使用大量高档材料

材料因为体现了本性才有价值,室内设计必须通过材料的合理运用来完成,不能盲目地靠堆砌大量高档材料来体现。用在室内环境中的材料很多,设计师应掌握驾驭材料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优势,使材料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本质。在对高档材料的使用上,应讲究重点突出,高材精用的原则。大多数人认为,在室内设计中,采用高档的材质,不仅能提高室内设计品质,还能满足人们对高品位的追求。因而,许多室内设计师在装修设计过程中,存在滥用进口大理石、钦金灯等之类的高档材质,不考虑其中所需的物质投入,这种只考虑表面档次的做法是错误的。装修质量的好坏并非取决于材料的高档程度,而是由设计师的设计质量来决定的。

三、室内设计创新方法探讨

(一)更新室内设计的观念

观念不论在何时何地均会起到先导作用,因而室内设计师应及时更新观念,用崭新的设计观念来进行创新。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个人不同的观念,产生的行为与结果自然也不一样。由此可见,设计师必须适时改变自身思维定势。以位于深圳大剧院内的视界风尚酒店为例,从室内设计角度来看,这家酒店敢于突破传统的设计观念,打破了酒店的常规设计形式,以“混搭”的艺术格调创造出全新的空间,同时也引领室内设计走上商业道路。视界风尚酒店秉承深圳市开放、时尚、创新的时代潮流,并与国际化的设计理念相契合,使酒店的形式、功能均和周围环境有机融合。

(二)掌握动态市场信息,及时推出创新设计

室内设计主要是对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进行改善创造,这和当代的科学技术进步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丹麦现代设计运动先驱者克林说过:“运用适当的技巧去处理适当的材料,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的需要,并获得纯真和美的效果。”科技的进步带来新型材料、新型结构以及新型家用设备的不断更新,这些新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优异的性能,也给设计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新材料并不多见,一般都是在传统材料应用新技术后产生更丰富的语言形式,设计者对各种新材料的语言理解决定了设计的成功与否。设计师若能及时掌握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市场的发展动态及相关信息,就能在室内设计中率先推出创新点,掌握设计创新的主动权。比如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面对新型排油烟机、换代燃具和现代化洗浴等设备的不断更新,就应开拓设计思路,寻求更多的设计创新点。

(三)空间组合形式的创新

室内设计应打破常规空间环境的设计,注重在空间组合形式上的创新。以巴黎的卢浮宫为例,设计师在扩建中央大厅的时候,采用金字塔型透明顶盖,将整座卢浮宫的室内空间形式展现出一种突破性的变化,由于有了透明顶盖的加入,显得整座卢浮宫处处连成一体,和一般的建筑空间给人迥然不同的感觉。又如巴黎拉德方斯大拱门是一个透空立方体,立方体的中间插入新型金属构架、观光电梯和塑料蓬盖。整体上看,拉德方斯大拱门的内部空间有着极为独特的划分,将室内空间设计的创意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创新应用装饰材料

室内设计的意图必须借助装饰材料来完成。当前,可用于室内设计的材料很多,但要做到合理创新应用材料,仍存在一定难度。对于当前许多工程中滥用高档材料的做法,应加以纠正。室内设计并不是单靠高档材质来完成的,人们重视的是通过室内设计来提高室内环境质量。装饰材料的选择和搭配,代表的是设计师的创造力,好的装饰材料能带给设计师好的创意,室内的装饰材料是室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设计师应选择适合室内设计的新材料。笔者认为,“新”材料强调的是材料的创新使用。例如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石料或者木料,可运用夸张的方法,对它们进行趣味性改变和运用。在设计中利用材料的质感以及色彩的特性,表现出夸张的效果。总之,对装饰材料的创新,不仅能有效节省装修费用,也能很好地突出室内环境空间的效果。

四、结语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20世纪初,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只有5%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而现在发达国家中的40%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

美籍奥裔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将“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首次提出。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也就是说,把发明引入生产体系并为商业化生产服务的过程就是创新,它意味着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

而发明实际上就是一个产品创新的过程,其关键是设计的创新,设计创新是实现产品创新的根本基础。因此,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创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设计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2创新方法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人类对创新本质的认识与研究还远远达不到科学的层次。但是众多创新学者,经数十年的研究发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他们大多是以原则、诀窍、思路形式指导人们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改善思维的灵活性的过程。

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300多种创新技法,10多种创造原理。这些创新技法,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制约创新的相关因素的限制。

所谓创新技法就是在创造心理、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认识规律基础上的技巧。这些创新技法不存在科学的逻辑关系,大多数目前在理论上处于“初生期”,还远远未达到纯粹的科学水平。

从思维的角度,创新是人类驾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过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掌握已有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设计方法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前沿学科,创新设计方法已成为一门独立且有待于开发的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

创新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最初的创新研究侧重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总结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形成各种创新技法,如: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类比法、侧向思考、仿生法等。

后来,创新方法的研究开始注重以知识(专利)为基础,通过对专利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创造活动所遵循的创新原理,该阶段的典型创新方法是TRIZ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方法的研究也出现新的趋势,在现阶段,各种成熟的创新设计方法开始集成化研究与应用,并与计算机(包括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辅助创新(CAI:ComputerAidedInnovation)技术,如:QFD、可靠性设计、网络协同创新技术、有限元分析等各种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开始融入到创新设计过程中。

3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己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含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的分析和设计,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装置)的一种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创新设计包括全新设计和适应型创新设计两类。

需要指出的是,创新设计和概念设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概念设计的核心是进行设计创新,而创新设计并不尽限于概念设计阶段。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有创新设计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是在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创新。

国内外学者针对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分别从设计的本质、设计的过程以及设计的方法等不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现状见表1。

4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通过上述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设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仍没有解决,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1)创新设计本质过程的研究这实际上也是对设计的创新本质的认识。尽管人们从思维方法、设计手段等多方面对创新问题进行探索,现在对创新的实质过程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深层次的认识,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去指导创新实践。在这方面我们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创新设计中知识的表达与应用首先,产品创新过程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如何将设计知识组织管理,满足设计主体对知识的需求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其次,为创新设计过程建立科学的产品模型,结合现代CAD技术,支持创新方案的快速表达,对于提高设计效率有重要意义。

(3)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开发存在严重脱节人们对于设计理论及创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特别是产品的结构设计工具存在严重的脱节。一方面某些机械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少考虑计算机实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设计工具开发时,又没有适合计算机进行的结构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理论。需要深入研究机械产品设计中功——构映射的本质规律。

(4)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研究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的重点在于概念设计的集成化实现,主要是指产品的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现有的设计理论或设计工具多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某阶段的创新实现问题,如:TechOptimizer可以辅助实现产品原理方案的创新,但需要其他CAD系统完成结构的设计工作;一些大型的CAD/CAE/CAM商品化软件,如:UG、Pro/E等均开发出了支持概念设计的工业设计模块或草图设计模块,但是这些模块基本上仍是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工具,几乎不支持原理方案的创新。缺乏统一的创新设计理论指导创新设计过程,是造成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度低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孙林夫.现代产品设计技术及其发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32(1):37~40.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沈惠平.机械创新设计及其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16(5):791~795.

[4]张武城.创造创新方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刘莹,艾红.创新设计思维与技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高常青,黄克正,王国峰.由TRIZ理论的通用解求问题的特殊解[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84~88.

[7]邹慧君,张青,郭为忠.广义概念设计的普遍性、内涵及理论基础的探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20(3):10~14.

[8]约翰逊PC(陆国贤等译).机械设计综合一创造性设计与最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9]檀润华.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0]I.Rivin.Useofthe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TRIZ)inDesignCurriculum[J].TRIZJournal,triz-,February,1998.

[11]G.S.Altshuller.Andsuddenlytheinventorappeared[M].TechnicalInnovationCenter,INC,Worcester,1996.

[12]牛占文,徐燕申,林岳.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技术—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机械工程学报,2000,36(l):11~14.

[13]颜洪森.颜氏创造性机构设计(一)~(三)[J].机械设计,1995(10)~(12).

[14]李学荣,李乃拓.多杆机构复杂运动分析与自动设计[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0,16(1):18~21.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课前,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根据需要运用网络资源主动学习,通过网络留言板、微博展开对“太阳系”交流互动与讨论,为教师借此充分了解学生对“太阳系”的关注及兴趣点提供了机会,为课中深入探究“太阳系行星”奠定了基础。课后,学生根据各自感兴趣的问题继续借助微博平台学习,与同伴、教师交流。这样的设计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力差异、学习兴趣不同所需要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时间长短不一的问题,又缓解了课堂宝贵的40分钟学习内容过多与兼顾探究太阳系行星大小、距离这一重难点的深度学习的矛盾。两个团队成员以开放的理念、基于网络和信息技术设计的逾越课堂40分钟的学习时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变得灵活、主动,满足个体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于小数据中学习研究方法,在大数据中拓展运用

大数据给人的学习带来宽广的背景,但也容易让人迷失于数据的海洋里。有关太阳系的研究资料浩瀚繁杂,这样的大数据对于学生建构“太阳系”模型来说,更需要教师提供行星的小数据资料。只有针对小数据的深入探讨才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建构起太阳系的模型。对小数据的分析研究不仅帮助学生建构了行星的排列、大小和相对距离等科学知识,奠定了建立太阳系模型的基础,还让学生经历其中的研究过程,学会一种研究的方法。两个团队分别建议学生对宇宙、太阳系其他成员课后继续研究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运用习得的研究方法在网络大数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天文研究资料继续认识浩瀚的宇宙。

3提供似真学习情境,搭建合作学习环境,促进知识建构

为了解决学生无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太阳系的问题,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有关太阳系的视频资源、“虚拟天文馆”,这样的大数据对于学生建构“太阳系”模型来说,更需要教师提供行星的小数据资料。只有针对小数据的深入探讨才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建构起太阳系的模型。对小数据的分析研究不仅帮助学生建构了行星的排列、大小和相对距离等科学知识,奠定了建立太阳系模型的基础,还让学生经历其中的研究过程,学会一种研究的方法。两个团队分别建议学生对宇宙、太阳系其他成员课后继续研究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运用习得的研究方法在网络大数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天文研究资料继续认识浩瀚的宇宙。

4提供似真学习情境,搭建合作学习环境,促进知识建构

为了解决学生无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太阳系的问题,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有关太阳系的视频资源、“虚拟天文馆”软件,用以认识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位置、形态以及运作,提供了一个似真性的学习情境。这样的学习情境不但触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动机,而且与学生产生互动,使学生仿佛近距离置身于太阳系行星之间,如此直观形象的教学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将认识太阳系成员的大任务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行星,在使用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的同时进行网络搜索。借助网络留言板、微博记录它们的特点,相互间分享学习资源,保持学习交流,相互支持学习活动完成,借此搭建无缝交流、合作学习的环境,于是学生对太阳系行星形成全面、立体的了解。其间,学生运用计算机的图文编辑功能,将学习平台资源和网络搜索的链接结合完成个人知识的建构过程,由传统学习的单向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知识建构者。

创新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1.1现有市场上玻璃熔化炉工作情况玻璃熔化炉内的工作温度高达1600℃,在非理想绝热燃烧的条件下,很难达到这样的高温,同时大量废热使得热浪费很严重,如图1,离开蓄热室的排烟余热量占比例最大。目前运行的玻璃熔化炉大都是沿用上世纪50年代普遍应用的马蹄炉[2],设计两个蓄热室(如图2),首先把室温空气鼓进蓄热室加热至1200℃~1400℃,然后进入炉内后在炉内采用富氧燃烧技术使其加热到1600℃,排烟温度高达400℃~800℃,经过一段时间后蓄热室A室温温度从1200℃~1400℃降至400℃~800℃而蓄热室B室温由400℃~800℃升至1200℃~1400℃,此时停止蓄热室A的鼓风,改由蓄热室B鼓风循环,以此来降低加热空气所消耗的燃料。但是这一种运行的技术设置和操作措施仍然存在炉内的工作温度随着变换蓄热室的操作而发生波动性变化,不利于熔化的进行。另外高温烟气会带走大量的余热,排烟温度高达400℃~800℃,一般为熔窖总收入热的25%左右,为燃料化学热的40%左右。

1.2玻璃熔化炉烟气循环系统设计方案针对现有的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烟气回收方案:从蓄热室排出的烟气温度高达1200℃,而加热的空气并不参与任何反应,不管是玻璃熔化炉内的空气或者烟气,主要是给玻璃熔化提供所需的热量,所以如果令蓄热室排出的烟气一部分排出而另一部分回收(见图3),而排出的空气通过换热器对抽进来用来补足的空气进行换热,而换热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通过燃烧使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再进入混合器与之前回收的部分烟气混合后再进入玻璃熔化炉。玻璃熔化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的设计优点在于:1)减少了烟气的排放。因为直接使部分烟气回流,而现有技术是直接将全部烟气排出。2)减少了加热空气所需要的燃油。因为回流烟气的温度比较高,且将直接参与回炉传热,所以只需鼓入部分空气,本设计还将鼓入的空气与排出的烟气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使鼓入的空气具有一定的温度,现有技术是把鼓风进来的全部空气通过蓄热室由室温加热至1200℃~1400℃,虽然本设计在燃烧室所加热的温度稍高于现有技术,但是只需加热部分空气,且加热的空气还有一定的温度,所以所需燃油还是减少了。3)稳定了各个环节的温度,现有技术在各个环节的温度波动性极大,不利于玻璃熔化的进行,另外高温烟气带走了大量的热能,从而浪费了大量能源,而本设计通过稳定各环节温度,通过热交换降低排烟热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新型玻璃熔化炉的基本构成及原理

2.1玻璃熔化炉烟气深度系统回收设计的基本构成玻璃熔化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主要由主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如图4所示。混合器是指在设计中将直接回收的烟气以及从燃烧器过来的烟气混合后再向炉子输送高温气体的机构,如图6所示。燃烧器是指从换热器吹进来的气体在此进行富氧燃烧后再将高温气体送进混合器,如图7所示。换热器是指将排出的部分烟气的余热通过热转换使新鼓风进来的空气升温,实现尽量回收每一份余热的目标。控制系统基于电子计算机和单片机所形成的控制平台。控制系统主要以智能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原则,在每个关键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利用传感器发回的信息自动调节流速、压差以及进排气量,从而实现由电子系统最优化控制而达到的节能减排的效果。

2.2玻璃熔化炉烟气余热循环回收设计的原理本方案根据流体力学及热力学的原理,设计玻璃熔化炉烟气余热回收的循环系统,并验证其可行性。在循环系统中,燃烧物质不断改变,以主体变化为基准验证化学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转变,计算损耗,最后计算得到节能效率。在换热器处有进排气两个管(如图5所示),其中进气管接鼓风机,由鼓风机为整个系统提供动能[1]。空气进入燃烧器后进行富氧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通过管道进入混合器与回流烟气混合进入炉内,而高温烟气的温度不仅要保证玻璃熔化炉工作温度同时要补充热损耗。烟气进入炉内后一部分回流另一部分经管道进入换热器与进气管鼓风进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排出,而回流气体原理[2]如图8所示。图8循从燃烧器通向混合器的管道出口处的压力可以分为水平方向的静压分力和竖直方向的动压分力,而混合器回流管道处压力也可以分为动压分力和静压分力,那么当混合器回流管道的动压分力小于燃烧器通向混合器的管道出口处的静压分力,那么通过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可知,在混合器回流管道的气体可以顺利的进入混合器主腔,并与从燃烧器通向混合器的管道喷出的气体混合。而且从燃烧器通向混合器的管道喷出的气体温度是在保证工作温度的同时还要提供热损耗,所以管道喷出气体温度要大于回流气体温度,气温越高气压越低,那么气体将由回流管道的低温高压向主腔内高温低压流动,也可以保证此处的循环问题。通过燃油组分与氧气燃烧的热量[9]来确定各个环节所需的温度,根据燃油主要燃烧方程式可知:C+O2=CO212kg/mol32kg/mol44kg/mol0.84kg2.24kg3.08kg(1kg的燃油约有0.84kg的C)2H2+O2=2H2O4kg/mol32kg/mol36kg/mol0.16kg0.02kg0.0178kg(1kg的燃油约有0.16kg的H2)燃烧1kg的燃油需要的2.26kg的O2及需要11.3kg空气,燃烧生成12.14kg的烟气。因为燃烧1kg的燃油约产生41900KJ的热量,能把烟气的温度提升为Δt,如下方程式:m•c•Δt=ΔQ(1)则可以推算出Δt,即Δt=ΔQ/(m•c)(2)其中ΔQ为41900KJ,m为12.14kg,比热容c为1.5KJ/(kg*℃);带入数据可以得出提升温度Δt=2300℃。所以可得到结论:此处热量在考虑一定的热损失的情况便可以满足方程中2000℃的需要,即:可以保证玻璃熔化炉的能量需求。

3新型熔化炉节能减排原理

玻璃熔化炉在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总热能[6]:Q=熔化原料热+烟气升温热+散热+排放烟气热[4],其中熔化原料和散热的热能是很难节省的,所以本方案节能针对的是降低烟气升温温差(Δt)以及降低排烟温度。根据设计,设喷入混合器烟气的质量为mx,回流至混合器主腔的烟气质量为my,总的参与熔化玻璃的烟气的质量是mx+my,所以从理论上来讲,现有技术是把mx+my从室温加热到炉窑所需要的工作温度(约为1600℃),并且排出的烟气质量也是mx+my,那么可以知道升温所需热能公式[5]为Q升温=(mx+my)Δt×Cp(3)其中温差Δt约为1570℃,烟气比热Cp约为1.18KJ/(kgC),估算的升温所需热能为Q升温=1600(mx+my)×Cp(4)根据提出的设计方案:部分烟气回流my的温度设为1500℃,而喷入混合器烟气mx的温度设为2000℃,那么Q升温=mxΔt×Cp+myΔt×Cp(5)代入数值得:Q升温=2000mx×Cp+1500my×Cp(6)由式(4)和式(5),可得:2000mx×Cp+1500my×Cp=1600(mx+my)×Cp(7)带入数值得:2000Cmx+1500Cmy=1600C(mx+my)(8)由式(3)~式(6)可以看出,节省的热能为1500my,而mx主要提供热损耗,那么在所需烟气总质量mx+my为一定值时,很显然提高my是无法降低mx值的,因为mx与my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所以需要构建模型测量数据去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得到最优化的数值。这种方法不仅节能1500my而且也减少my的排放,相对于传统工艺单纯利用换热器进行进排气热交换,本方案减少了烟气排放量。除了通过降低烟气升温温差节能以外,还可以采用换热原理[5],提高鼓入空气的温度,降低排烟温度进行节能。由=KAΔtm得,排气管单位管长对换热介质的换热量[12]1=K1A1(t1-t2)(9)其中,t1为排气的温度,t2为换热器介质的常温,A1为排气管外径的周长,K1传热系数。K1=11h1*d2d1+d22λ1lnd2d1+1h2(10)其中,h1为排气管道内表面的换热系数,h2为排气管道外表面的换热系数,d1为排气管道的内径,d2为排气管道的外径,λ1为管壁的传热系数。而换热介质对进气管道的单位管长的换热量:2=K2A2(t2-t3)(11)其中,t2为换热器介质被加热后的温度,t3为进气管道内空气的常温,A2为进气管外径的周长,K2为传热系数。K2=11h4*d3d4+d32λ2lnd3d4+1h3(12)其中,h4为排气管道内表面的换热系数,h3为排气管道外表面的换热系数,d3为排气管道的内径,d4为排气管道的外径,λ2为管壁的传热系数。综合上述推导过程可以得到结论,通过热交换后,鼓入的空气的温度升高,而排出的烟气的温度降低,在对鼓入的空气进行加热时,所需燃料减少,从而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