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陶瓷

建筑陶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陶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陶瓷

建筑陶瓷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建筑陶瓷,特性,发展

1前 言

建筑卫生陶瓷主要包括瓷质地砖以及卫生洁具等。据报道,进入21世纪后,我国装饰装修行业的年增长速度达20%[1]。而瓷砖以及卫生洁具占装修材料资金投入的20%以上。由此可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

陶瓷行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建筑陶瓷行业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虽然传统的陶瓷工艺为该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但时代的发展也向建筑陶瓷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陶瓷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自己的发展方向。早期的建筑陶瓷除保持了陶瓷固有的美观、高雅的特点外,还加入了耐用、抗冲击等功能,以达到由纯粹的装饰材料到功能材料的转变。近年,由于装饰行业的过热发展带来了装修材料的滥用,引发了关注人类身体健康及生态平衡等课题的讨论,“绿色环保”成为建筑陶瓷的发展主题。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陶瓷的外观及功能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陶瓷应具备怎样的特性以及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主导着行业发展的方向。

2建筑陶瓷的固有特性

外型美观、性能优越是建筑陶瓷的固有特性,但时代的发展对建筑陶瓷的这些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外型美观

美观是陶瓷最大的优势,是人们选用陶瓷作为室内装修材料的原始目的之一。美观的陶瓷除了能起到点缀家居,营造气氛的作用以外,选用高档次的陶瓷制品更能提高空间的品位以及彰显使用者的地位。

目前陶瓷种类繁多、外观新颖,陶瓷装饰图案多样化,仿木纹、仿皮革、仿天然石材、仿织物、仿竹、仿金属等图案砖均受到人们的青睐[2]。旧有的平面花纹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具有凹凸纹理的瓷砖不仅可以从质感上模拟石材、金属等天然材料,而且打破了以往二维空间的局限,为设计师带来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陶瓷的装饰工艺也日新月异,除了传统的釉面及色彩装饰外,金属化装饰、复合装饰、胶辊印花、喷墨印刷、花纸、雕花及刻花等工艺引领着建筑陶瓷的发展。其中金属釉面砖凭借其独特的装饰效果迅速流行,成为釉面砖的新宠,也使得建筑陶瓷在一些设计前卫的空间中得以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建筑陶瓷的使用领域。

就外观而言,国内陶瓷总体上缺乏创意还是最大的缺点。由于我国陶瓷企业众多,但又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激烈的竞争导致了他们相互模仿,以致陶瓷企业之间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自主创新的氛围,产品众多,外观上却大同小异。参照国际上著名的陶瓷企业,它们都非常注重创新,确立自己的品牌,与企业文化以及地区文化结合形成特有的设计风格,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使中国陶瓷真正做到百家争鸣、大放异彩。树立个性品牌,是建筑陶瓷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

2.2 性能优越

建筑陶瓷作为主要针对室内装修的材料,优越的性能是必不可少的。传统建筑陶瓷的主要性能有如下几点:

2.2.1抗冲击性能

最早期的瓷砖主要应用在浴室,后来拓展到厅、房,如今又有应用到室外及公共空间的趋势,这就对陶瓷砖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进工艺、完善配方,是今后建筑陶瓷抗冲击研究的重点。

2.2.2防水性

防水性是陶瓷的根本要求。最初陶瓷制品应用在浴室或者卫生间,如果没有良好的防水性很容易导致变色,陶瓷内的水份长期不能排除会影响陶瓷砖的质量。目前部分陶瓷企业的防水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要确保产品性能,最迫切的应该是建立行业标准,规范企业生产。

2.2.3防污性

陶瓷砖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污性能,其中又以表面存在微小气孔的抛光砖对防污性的要求最为突出。进行防污的主要手段是在砖体表面形成保护层。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表面的覆盖材料已达到了纳米级,可以完全填补砖面的气孔和微裂纹,保证抛光砖具有顶级的防污性,使得建筑陶瓷的防污性有望整体上进一步提高。

3建筑陶瓷的新特性及其发展

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陶瓷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3.1 抗菌性

长久以来,人们在进行装修时都只关注美观性,致使装修材料的其它方面遭到忽略,一些劣质的装修材料对居住者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危害。抗菌陶瓷便应运而生,也成为今后建筑陶瓷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抗菌陶瓷就是针对抑菌、杀菌等方面而研发的陶瓷。抗菌陶瓷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含银、铜等金属离子的无机化合物,另一类是含光催化半导体化合物,如TiO2、ZnO等[3],其中又以载银抗菌陶瓷的杀菌效果最为显著。不同种类的载银抗菌陶瓷在抗菌能力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银离子与其载体的结合方式。目前较为常见的是采用离子交换的形式进行银离子的引入,银离子以电价平衡的形式与材料结合在一起,容易流失,抗菌持久性较差。苏达根、曹德光等人所研发的化学键合材料则是把银离子通过化学键与材料进行结合,可使抗菌持久性能大大提高,为抗菌陶瓷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4]。

3.2 无放射性

近年来,由装修材料引发的疾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就建筑陶瓷而言,部分产品采用了天然石材作为原材料,因而具有放射性。建筑装饰材料放射性超标,直接影响消费者特别是儿童、老人和孕妇的身体健康,使人体免疫系统受损害,并诱发类似白血病等疾病。建筑陶瓷作为最接近人们生活的材料,无放射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建筑陶瓷的放射性主要来源于其原料,因此今后在原材料的选取以及生产工艺的发展方面将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5]。

3.3 抗噪性

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居住环境的噪音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吸音除噪材料以陶粒为代表,陶粒是利用工业废渣、废料或废弃的矿物废料、劣质页岩为原料,掺加少量粘结剂、附加剂、添加剂等,经过混合、成球、高温烧结等传统工艺过程而制成的人造轻骨料。具有容重轻、强度高、导热性低、耐火度高、保温防冻、抗腐蚀、抗冲击、抗震、耐磨、无放射性等特点。如今陶粒已经陆续应用到地铁等高噪音场所,并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6]。

3.4 低生产污染

长期以来,人们都只关注陶瓷的使用过程,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陶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污染问题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建筑陶瓷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消耗大量粘土,原材料含有放射性。

(2) 烧成温度高,能耗较大。

(3) 废料难以回收。

(4) 噪音大、粉尘多。

针对建筑陶瓷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 减少抛光砖、超白砖的生产规模:因为抛光砖对粘土成分的要求很高,Fe2O3以及TiO2含量总和要求小于2%;超白砖则要求更高,且由于大部分是500mm×500mm以上的大规格砖,为了保证强度,厚度要求在10mm~20mm之间,对粘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造成粘土矿的大量开采,破坏环境资源。另外超白砖在生产过程要求加入以锆英石为原料的增白剂,锆英石含有放射性,有损人体健康。另外,抛光砖还存在生产能耗大的缺点,仅一条抛光线(型号KPX800)的装机容量就达715kW,生产抛光砖的电耗高达5.8~8.5kW・h/m2,是所有陶瓷砖产品中最高的。抛光砖生产过程中,经污水处理后回收的固体物为瓷粉、磨料屑和磨料粘结剂,成分杂,很难回用。此外,生产过程中噪音大、粉尘大也是抛光砖生产的缺点,所以必须压缩其生产规模。

2) 加大釉面砖、超薄砖、挤压砖、马赛克的生产规模:釉面砖对粘土成分的要求较低,生产噪音以及粉尘等也比抛光砖少得多,其装饰效果多样,因此在减少抛光砖生产规模的同时,可以扩大釉面砖的生产作为补偿。超薄砖作为一种新产品,今后会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其厚度最小可以达到3mm,能够极大地节省粘土用量,保护环境资源。挤压砖则有着耗能少、噪音低等特点。而原材料要求低,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生产则成为了马赛克产业发展的环保有利因素[7]。

3) 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生产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回收处理,大力研究对生产产生的废物进行再生的工艺,合理购买设备。如针对废水余热加以利用、对废渣进行有用物质提取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能变废为宝,增加企业效益[8]。

4结 语

(1) 外型美观、款式多样是建筑陶瓷的一贯优点,随着花纹、釉料等工艺的不断创新,建筑陶瓷将大放异彩。但同时也要注意树立个性品牌,避免抄袭。

(2) 抗冲击、防水、防污是建筑陶瓷作为室内装修材料必须具备的特性,科技的发展使得这些性能越来越优越,也必将使建筑陶瓷行业越来越规范。

(3) 随着室内装修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陶瓷的抗菌性、无放射性、抗噪性等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出现给这些特性带来了突破,使得绿色装修材料真正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4) 建筑陶瓷的低生产污染性不容忽视,必须减少抛光砖、超白砖的生产规模,加大釉面砖、超薄砖、挤压砖、马赛克的生产规模。同时利用合理的废物处理工艺,变废为宝,增加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陆小宝,邓伟强.广东陶瓷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 珠江经济,2006,6:35~43

2 俞康泰,刘儒平. 建筑陶瓷装饰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陶瓷学报,2006,27(3):113~117

3 邝钜炽,张军.载银抗菌陶瓷材料[J].佛山陶瓷,2001,5:8~11

4 曹德光,苏达根,杨占印,宋国胜. 偏高岭石的微观结构与键合反应能力[J]. 矿物学报,2004,24 (4):366~372

5 韩丽华,杨文鹤.建材陶瓷中的放射性危害与防护[J].环境保护科学,2005,31(6):68~69

6 高镇清,蔡小兰. 建筑陶瓷工业的发展趋势浅析[J].中国陶瓷工业,2005,12(1):50~51

建筑陶瓷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建筑陶瓷,绿色化研发

1前 言

中国建陶行业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墙地砖产品的产量从最初的几千万平方米/年到现在的约四十亿平方米/年,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已连续十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日益增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日趋严重,如何实现绿色生产过程,充分利用资源、能源,解决环境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绿色创新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要求,已经成为当前建陶行业研发的一个关键的、共性的问题。

2绿色化研发的概念与方法

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绿色技术创新。从绿色技术的特点来看,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绿色化研发是绿色技术的具体化,贯穿于整个研发过程,可定义为根据绿色技术的特征要求上下延伸创造绿色产品的过程,分为产品绿色化、资源绿色化和生产绿色化三个研发方向。

2.1 产品绿色化研发

陶瓷产品的绿色化研发是对最终用户使用的产品而言的,满足特定的需求和环境的协调性。例如在陶瓷地砖方面,针对公共场所的产品研发应考虑到其干、湿两态下的防滑性能,通过表面改性及结构处理等方式增加其接触表面间的动态摩擦系数,起到良好的防滑效果。对外墙装饰砖的研发应考虑轻型的特点,以减少建筑物承重,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以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对沿公路及高噪声应用场合应考虑具有吸音和隔音效果的外墙砖,以及象对背槽结构的研究有利于铺贴的牢固安全等。

绿色化开发产品应具有特定的功能从而具备更好的使用效果,达到改善居住和卫生条件的目的,如研发改善居室环境、具有空气净化能力的陶瓷新产品,具有抗菌或易洁功能的内外墙砖产品和在紧急通道上具有蓄光发光功能的产品等。

同时,提高陶瓷产品的理化性能、增加产品使用寿命,也是绿色化研发的一个方向。如研发高强度瓷砖,增加产品的耐磨性、抗折强度、耐污染性等性能以提高使用寿命,以及研究瓷砖的安装铺贴方法,对安装过的瓷砖进行回收利用并进行多次铺贴,这些都是具体产品绿色化研发的内容。

2.2 资源绿色化研发

随着市场规模不断地扩大,优质的陶瓷资源日渐紧张,合理地保护资源和利用能源,是绿色化研发的重要研究内容。如抛光砖不可缺少的泥类资源,以前广东可谓得天独厚,但近年已日渐匮乏,往往需要从更远的地方引入,国外意大利、德国、土耳其等欧洲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国内资源的保护意识极高,目前普遍使用的陶瓷粘土基本全由乌克兰进口,运输过程所耗能源巨大。

废弃物在未利用之前,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新资源,研究陶瓷生产过程中可回收废弃物的分类循环使用;研究利用工业尾矿渣、煤矸石、粉煤灰、低品位矿物原料开发有釉制品,均具有增加天然原料效果和利废减排的双重意义。

研究节能工艺技术方法,通过配方的改进进行低温快烧,可有效地降低产品的单位能耗;研究施加外场的方式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此方法目前在冶金行业已经得到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对陶瓷产品同样可考虑研究使用微波、红外、磁场等外加场方式来提高陶瓷产品的球磨、干燥效率。

2.3 生产绿色化研发

研究开发绿色生产过程,达到节能、节耗和降低污染的目的,如对粉料、泥料的回收,以往因为集中处理,几种不同性质的废料混在一起,较难利用,现在可通过分类处理的方式加以回收利用,如现在意大利的陶瓷坯体,往往有正常坯体及深色一点的ECO坯体(环保坯体)。另外,废砖的艺术化利用开发,指的是用不同颜色的废砖通过组合、拼贴、粘接成具有良好效果的艺术品。

改进陶瓷窑炉、布料器等机械设备,研究增加窑炉内对流换热系数及通过窑炉内壁辐射换热系数来提高窑炉热利用率等问题,减少因设备性能不佳导致的能源和资源浪费。

3绿色化研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实现清洁生产、推行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研发工作也在随之开展,目前国内外陶瓷工作者在绿色化研发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抛光砖已广泛采用的纳米超洁亮技术、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特地负离子釉面砖、明朝科技的防滑抛光砖、欧神诺公司的轻质陶瓷砖、诺贝尔陶瓷的镁质低放射超白砖、科达陶机的大规模超薄布料设备等,国外广泛采用的低品位矿物红坯制品、52m长日产6000m2瓷质砖的快烧生产线、连续式节能球磨设备、干法施釉等工艺。

目前绿色化研发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国内大多陶瓷厂家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有一定提高,但没有放在重要地位上,更缺少绿色化研发的概念,往往停留在产品的表面纹路和新花色的样板上,没能够从企业和社会长远发展角度来考虑。此外,对优质陶瓷资源不合理利用、低效使用,对可回收废物不能循环利用,这些现象反过来都会制约企业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结 论

绿色化研发包括产品、资源和生产三个方面的内容,尽管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绿色化仍将是建筑陶瓷研发的方向,一方面,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发展,研发已经由不关注到注重到现在精细化的发展阶段,对环境的要求也正经历着同样的历程,通过绿色化研发的方法开发新型的建筑陶瓷将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建筑陶瓷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建筑陶瓷行业产品质量监管,打击伪造冒用他人厂址、厂名、认证标志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经县政府研究决定,自5月14日至6月30日在全县建筑陶瓷行业开展建筑陶瓷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一、任务目标

通过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伪造冒用他人厂址、厂名、认证标志等违法行为,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提高产品质量,营造良好的建筑陶瓷产品消费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全县建陶产业知名度、美誉度。要紧紧围绕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以阶段性成果带动长效机制的建立,促进建筑陶瓷企业经营规范。

二、整治重点

1、加强建筑陶瓷生产领域监管。对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采取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陶瓷企业产品标志标识等有无违法违规行为。发现违规行为要立即启动执法程序。对属于强制性认证目录中的陶瓷产品未经强制性产品认证出厂的行为,要依法查处,坚决打击未经认证出厂的违法行为。

2、加大整治力度。对于建筑陶瓷生产集中的区域,县质监局要及时将生产企业的总体质量状况向县政府通报,并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区域整治,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建筑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

3、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县质监局、工商局要针对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日常监管工作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明确监管责任,切实做到提前预防、提前整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县政府成立以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宣传部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镇、乡乡镇长为成员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对专项整治行动的安排部署、调度督导。各成员单位要抽调精干力量,专职负责专项整治行动。

2、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各有关部门要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开展整治工作,对查获伪造冒用他人厂址、厂名、冒用他人认证标志的陶瓷违法案件,构成刑事处罚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决不能以罚代刑、罚过放行。

建筑陶瓷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化;矿物原料;环保

1 引言

建筑陶瓷生产有个很重要的特色――大规模稳定生产,每天各种矿物原料的使用量均达到500~800吨,原材料的年使用量达20万吨以上,因此对原材料的稳定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随着陶瓷行业飞速发展,高档陶瓷砖产品的产量越来越大,日产30000~50000 m2的生产线已出现,对原料的消耗和原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发达的陶瓷产区(如佛山),当地的原料供应商会根据厂家要求,对原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如长石磁选除铁,黑泥陈腐等)。其它产区的陶瓷行业原料生产供应短板相对较为明显,很多陶瓷产区的土原料供应商均没有标准化生产,很难做到均化并稳定矿物原料,难以提供稳定成分的原料供应陶瓷厂。建筑陶瓷生产厂家为了稳定生产,往往在工厂内部安排场地和设备来做均化原料的工作。

大型建筑陶瓷厂规范管理均有3~6个月甚至12个月的安全库存量,每种原料的常规库存在2000~5000吨,重点矿土原料如粘土、高岭土等的常规库存每种在10000~30000吨,所有的矿土原料的正常储备可达到10~20万吨,以保证矿土原料的稳定性;因此有很多大型正规陶瓷厂均有30000~60000 m2的原料堆场,存放的原料一般进行露天风化与陈腐。

2 风化与陈腐

矿石、粘土物理风化作用机理:在温度变化、积雪、冰冻、水力和风力的破坏下使大块的矿物原料崩裂和移动。这些自然力同时或相互轮换作用,将大颗粒的矿物粉碎成更细的颗粒,并给化学风化作用创造了大的接触面积[1]。

矿石、黏土化学风化作用机理: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光和雨水的作用下,黏土中可溶性盐如钠盐会随雨水流走。难溶性的CaCO3在水和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逐渐溶解也被雨水带走,剩下的黏土中铝硅含量变得更加高,耐火度提高。

矿石、生物风化作用机理:矿物中的一些原始生物残骸[2],吸收空气中的碳素和氮素,逐渐变成腐殖土。由水从腐殖土中分解出来的腐殖酸也能促进矿物的分解,并可以稍微增加黏土的强度。而小植物在矿石中的生长,可以进一步破坏矿石,使得矿石的颗粒度变小。

上述风化的结果,采用传统陶瓷老工艺师的说法就是去除原料的“燥性”。理论上矿土原料露天陈腐的时间越长越好,有的大型陶瓷厂放置1~2年,甚至更长。一些经验丰富的厂家,会定期对矿土原料进行翻挖操作,使得矿土原料更加均匀,稳定性提高。经过陈腐风化后的原料可以稳定生产,减少瓷砖烧制过程中的“裂纹”、“缺角”、“尺寸长短不一”、“变形”等缺陷,提高产品良品率。

为了充分风化、陈腐矿土原料,很多大型陶瓷厂设立了露天的“矿土原料陈腐风化区”,这是稳定生产必须的工艺手段。但由此面临着环保问题是:这些大范围的露天堆场如何采取三防措施(防扬尘、防流失、防渗漏),要控制粉尘无组织排放,减少大气污染,满足环保要求。在当前环保重压的形势下,很多陶瓷厂为了避免环保不合格,均在建立起封闭的原料堆场,用顶棚把原料堆场全部覆盖起来,这样完全能够达到环保要求。但由于原料没有进行必要的风化与陈腐作用,在没有阳光雨水和植物作用,风化陈腐效果几乎没有,这样储存的原料长期存放后,原料几乎没有陈化的效果,这将对建陶产品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3 结论

因此,建议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好三防工作,比如:在“矿土原料陈腐风化区”用厚的防风黑纱布把露天存放的原材料盖起来,每天专人定时喷洒水,以防止粉尘飞扬;在暂时不用,需要长期库存的矿土原料表面洒些草籽,让其长草固定,防止粉尘飞扬;?做好挡墙围堰,防止矿土原料随意流失;在堆场周边做好导流沟,沟内设计沉淀井,让冲刷的雨水所产生的泥浆流到导流沟内,并在沉淀井中沉淀后回收。

“矿土原料陈腐风化区”的地面进行适当固化,防止渗漏;由于陶瓷生产的矿土原料均是天然的、原生态的矿产,基本都为无机非金属矿物,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加工,不含重金属、放射性材料与有毒物质等,因此渗漏造成污染地下水危害的风险性几乎为零,防渗漏的紧迫性不紧迫。

只要建筑陶瓷公司领导充分重视环境保护,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既满足环保的要求,又满足陶瓷生产的工艺要求,稳定生产出合格的陶瓷产品,做到环保生产两手硬才是企业追求生产环境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建筑陶瓷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陶瓷;全球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01902

全球价值链是Gereffi在2001年分析全球范围内产业联系以及产业升级问题时首次提出的。2002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给全球价值链作出了以下的定义: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者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到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生产和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

1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

根据驱动力的不同,全球价值链可分为生产者驱动型和采购者驱动型两种类型。

生产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来自生产者。拥有技术优势、谋求市场扩张的跨国公司,或力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建立自主工业体系的本国政府通过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从而形成全球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这种类型价值链主要分布在汽车、飞机制造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典型表现形式是跨国企业对全球生产体系的垂直国际投资网络。在生产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中,产业的进入壁垒是资本和专利权,拥有资本和技术的企业掌握价值链的控制权。

采购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来自采购者。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国内销售渠道的经济体通过全球采购和OEM等生产组织起来庞大的跨国商品流通网络,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从而拉动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中地区的工业化。这种类型价值链通常是纺织、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表现形式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贸易网络形式。在采购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中,进入壁垒主要是市场信息、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广告以及控制的电子化,控制着设计和销售渠道的品牌拥有商和大零售商主导着利润的分配。

2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是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价值链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以及价值链中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生产活动的协调。目前对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治理模式方面,其中以Gereffi(2003)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他在Humphrey(2000)和Sturgeon和Lee(2001)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链中主体的协调和力量不对称程度从低到高,归纳出五种典型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和层级制。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三个决定变量(交易的复杂程度、交易的标准化能力和供应商能力)的变化,治理模式会产生动态的变化,如表1所示。例如,随着规模经济、标准化和供应商能力的提高,自行车行业治理模式从层级制发展至市场型;随着交易复杂程度的降低和供应商能力的增强,服装行业治理模式从领导型发展至关系型;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美国电子产业治理模式从层级制(垂直一体化)发展为模块型。

表1全球价值链模式的决定及其动态变化表

注:①交易复杂程度的增加降低了供应商适应新需求的能力;②交易复杂程度的降低使契约的完全性增加;③契约的完全性增强;④契约的完全性降低;⑤供应商的能力增加;⑥供应商的能力降低。

3建筑陶瓷产业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机制和治理模式分析

建筑陶瓷产业是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建筑陶瓷产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不同环节所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产生价值附加值最高的环节是研发、设计、品牌、市场营销等多个非生产性环节。由于这种分布的不均匀,建筑陶瓷产业全球价值链是一条呈哑铃式结构分布的“微笑曲线”,如图1所示。

图1建筑陶瓷产业全球价值链概况3.1建筑陶瓷产业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机制

生产者驱动和采购者驱动的二元动力机制是按产业部门来划分的。然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同一产业部门内两种动力机制可能并存,如IT行业,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CPU和操作系统等生产环节积累核心竞争能力,呈现典型的生产者驱动的特征,而戴尔等企业通过在流通环节建立广阔的销售网络也成功地占领了市场,这说明IT行业也存在采购者驱动的特征。因此,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除传统的二元驱动之外,还存在一种兼具生产者驱动和采购者驱动特征的混合驱动。

如同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建筑陶瓷产业全球价值链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建筑陶瓷产业发展的初期,建筑陶瓷产业全球价值链是纯粹的生产者驱动类型,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工业基础,占据了当时价值链的核心环节——生产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世界分工体系的深化,品牌、销售渠道等无形资产的作用日显其彰,为寻求更高的利润,发达国家开始逐步退出生产领域,转向高附加值的非生产性环节。在建筑陶瓷领域,建陶强国意大利、西班牙分别占领了高附加值的设计、品牌销售环节和彩釉原料、上釉技术环节,同时通过加大对美洲、亚洲等国的直接投资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积极寻求贴牌。由于建陶产业带来的高污染,德国、法国、日本等其它发达国家也逐步缩减建筑陶瓷产业的规模。随着产业格局的变化,建筑陶瓷产业全球价值链开始从典型的生产者驱动类型逐步向采购者驱动类型转变,成为介于两者之间的一条混合驱动的价值链条。

3.2建筑陶瓷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

当前建筑陶瓷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随着企业等行为体之间合作分工体系的形成,建筑陶瓷产业全球价值链已经形成了以领导型为主的治理模式。建筑陶瓷产业在规模和地区分布上都具有高度的集聚性,如意大利建陶企业中年销售值超过1亿欧元的共有13家;意大利的建陶生产80%集中于Emilia-Romagna地区的Sassuolo建陶产业网络,西班牙的建陶产业90%集中在Valencia地区的Castellon建陶产业网络,这种集聚性促成了建陶“航母”的诞生。大量研发设计的投入,使它们成为建筑陶瓷产业的领航者。在市场上众多小建陶企业成为这些大规模建陶企业的依附者,供应商对这些领导厂商的依赖性也非常强,成为“俘虏型供应商”。同时对于进行国际化经营的跨国公司而言,其分散在全球范围内的子公司之间的分工和交易则属于层级制治理模式,如意大利、西班牙本土企业与海外工厂之间的交易。

经过多年的发展,意大利的Sassuolo集群和西班牙的Castellon集群,在高附加值的战略环节积累了绝对的竞争优势,成为建筑陶瓷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

参考文献

[1]张辉.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2004,(5).

[2]文嫮, 曾刚.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2004,(6).

[3]左和平.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策略[J]. 江西社会科学,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