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饰搭配论文

服饰搭配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饰搭配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饰搭配论文

服饰搭配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形象设计 选修课 现代化教学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更多的人意识到了审美的重要性,意识到形象美真正的内涵是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特色的整体形象。服装设计作为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专业,能够通过服装的形式给人们带来美感,形象设计要在整体形象上给人带来美感,实际过程中需要通过服装来实现。因此,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师有着必然联系的。服装专业开展形象设计选修课程也是现代化服装教学必然的选择。下文对形象设计与服装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相应论述。

一、形象设计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形象设计概念

所谓的形象设计就是形象设计师利用美化的手法,使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感官在大脑中形成对某种事物或人物的整体印象。因不同人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不同,从而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形象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符合设计期望目标的结果。形象设计分为很多种,在此,笔者简单的对形象设计进行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传统的形象设计已经不满足于基本功能需求,而是更高的精神需求。

(二)形象设计课程内容

了解形象设计概念后,也需要了解一下形象设计课程。形象设计课程一般是由形象设计概论、面部化妆造型、发型设计、仪态与礼仪组成的。因本文的形象设计师服装设计中的选修课,对基本概论部分只需要了解。面部化妆造型就是化妆基础知识和技巧、颜色选择、基本保养等方面内容;发型设计就是根据人的脸型和不同环境下的发型需求进行设计,也包括一些护理方面的知识;仪态与礼仪就是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礼仪。这些基本的形象设计内容对服装专业学生的学生和将来就业有着重要作用。

二、形象设计选修课在现在现代化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更好满足实际需求,必须要通过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出与时代接轨的综合型人才,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其在实际教学中因专业需求有舞台表演环节,是需要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共同完成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服装设计专业都有形象设计课程,即便有对其重视程度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对形象设计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从服装设计角度谈形象设计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服装设计课程作为服装专业最核心课程,其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进行包装、构思并形象化创作的过程。从包装角度来说,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有相通之处,而不同之处则为形象设计对人体部位进行修饰,从而美化人的整体形象。这一角度来看,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师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从服装设计师角度来说,每一次设计服装之前,除了需要对人何时、何地、何种场合、何种目穿着某种服装进行分析外,还需要了解设计对象的形体特征。通过这些分析设计师还需具备选择适合设计对象的服装款式、颜色、面料的能力,做好这些准备后才能进行设计。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成品还需要进行模特展示,而在模特展示过程中除了服装搭配外,还要为模特进行整体造型,形象设计恰好能更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掌握服装设计内容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形象设计知识和素养。服装专业学生要想做好这些,则需要形象设计课程来完善。

(二)从社会角度谈形象设计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人作为社会个体,在社会大家庭中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实际生活中为了使自己的角色更个性化和适应社会发展,就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进行装扮。而服装只针对于服饰,妆容、发型和气质的展现与服饰结合在一起,才能凸显自己的形象。形象设计作为一门兼审美主主客体为一体的设计,能在服饰的基础上完善人物形象,将人得角色完美的体现出来。

三、结束语

服装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设计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给人服饰搭配上的美感,而个人形象设计是整体形象设计,其包括服饰搭配,将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人的整体形象更突出。因此,服装专业开设形象设计选修课程是十分必要,融入形象设计不仅能提高服装学院学生服装和形象设计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后提供更多择业机会,也能为更多人提供专业化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的研究将会更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会更为出色,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琳.“色彩诊断”在日常自我形象设计中的运用[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

[2] 陈丹,李罗娉.“服装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设计[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

[3] 蔡颖颖. 浅谈服装专业中开设形象设计课程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02).

服饰搭配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字】商务礼仪,课程改革,酒桌文化,风俗礼仪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交关系在整个社会交往和业务往来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这对大家的社交能力和礼仪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日常的人际交往、酒桌礼仪和各地的风土人情。因此,商务礼仪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力求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综合素质,也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那么,作为实用性很强的礼仪课程来说,到底哪些礼仪为社会、企业所看重,哪些礼仪是学生容易忽视但必备的呢?作为实用但繁琐这样典型特征的商务礼仪课程来说,怎样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讲与行的高度一致呢?本文将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探索商务礼仪的课程改革。

一、《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由于商业的跨区发展,不同省市间、国家间的商务往来和业务活动与日俱增。来自不同地区的人都要互相之间进行生意洽谈或者合作。而对于来自不同地方的伙伴来说,他们从小所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养成的习惯等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在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上不同可能会造成大家的理解和行为上的偏差,导致信息不对称。对于这种差异性,规范统一的礼仪呼之欲出。礼仪作为商务活动中的一个衡量标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是体现个人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尤其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礼仪更为注重。通常通过对方在交往过程中的礼仪来判断对方素质。如果对方礼仪不周或有明显失礼,往往会给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合作的意愿将降低。因此礼仪是必备的素质,也是后续成功的基石。其次,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剂和调节剂。礼仪是行为上的意思表示,言谈举止中主要表现出对对方的尊敬,能够缓和人际交往中的摩擦;另一方面,礼仪暗示了双方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潜移默化地调节彼此的情绪和言语。最后,礼仪是公司和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是获得成功的敲门砖。与他人打交道时,代表的是自己所在的整个公司和企业,自己的言行代表的是整个公司的言行,自己的文化修养反映的是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令人满意的礼仪是取得合作的良好开端,预示着成功的开始。总之,商务礼仪在社会交往中日趋重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实用礼仪知识辨析

礼仪的知识细小而又繁琐,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大到商务谈判活动过程,小到一个发卡一个耳坠的修饰。商务礼仪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包括:服饰礼仪、仪容、仪态、规范手势、表情眼神;介绍、握手、鞠躬、致意、名片递接;称呼、问候、告别、交谈;拜访、迎访、送客、方位;宴请、座次、桌次;馈赠、接受、回赠礼;商务出行、涉外商务出行;通讯礼仪、书信礼仪;求职礼仪等等。对于这多如牛毛的礼仪,到底哪些是最为常用的知识,哪些是学生必备的知识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和谈判礼仪。

一般来说,个人礼仪本着得体、舒服、舒适的原则,从整体形象上来说以大方和得体为主导,尊重他人的同时,不失个性。据此,个人礼仪必备的有个人的仪容仪表、服装配饰。同时,社会比较注重的是服饰和着装,而这也是学生兴趣浓厚但比较欠缺的知识。具体而言,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根据场合选择服装、搭配服装、正确佩戴各种饰品,尤其是对于男生而言至少学会两种打领带的方法,对于女生而言必须学会化淡妆的方法。

社交礼仪方面,介绍、称呼、握手等日常礼仪,迎送客等拜访礼仪,出行、宴请,馈赠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礼仪在生活当中很普遍,基本上每天都会碰到很多次,实用性非常强。在当代社会中,宴请客人已经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管是行政职务的领导还是研发部的技术人员,不管是高科技的领域还是商业贸易行业,只要有业务往来,就会有宴请。因此,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是宴请礼仪,涵盖了如何宴请、座次排列、点菜方法、吃菜细节、敬酒技巧、喝酒对策和离席方式。

既然是商务活动,谈判不可避免。谈判准备阶段中,谈判人员如何着装、确定谈判地点、安排座次、做哪些准备都要一一考虑周详。谈判初期,如何迎送客人、介绍、接洽等需要注意。谈判过程中,如何措辞、使用肢体语言、有何禁忌等要时刻谨记。谈判结束后,如何举行合同签订活动,应遵循哪些礼节等等归属于商务礼仪的范畴。其中,笔者还注意到,北上广浙是当前生意往来较多的城市,也是多数学生就业的首选城市,而这些城市有其独特的风俗礼仪习惯。为了能够更快的融入其中,也为了能够更好的接待这些区域的客户,他们的风俗、生活方式、典型特征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礼仪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求职面试时大家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求职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求职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制作对应的求职简历,选择合适的服饰,面试阶段的礼仪,语言技巧和面试后续的接洽等等都是实用的礼仪知识。

三、商务礼仪的课程内容设置

目前的商务礼仪课程的内容设置通常涵盖了大部分的礼仪内容,笔者将从实用的礼仪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授课内容。对于大家所熟知的礼仪不再赘述,着重学生亟需的和被大家所忽视的方面。

四、商务礼仪可行的教学方式

在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对于自己不全知的礼仪知识呈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望,跃跃欲试;二是对于日常礼仪不以为然,但实践中常出错。基于这两大特征,有两种教学方式较为可行。

1、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但不全知的礼仪,让他们动手学会。比如,像服饰搭配、佩戴技巧等要求学生自己为自己量身打造最适合自己的服饰,然后互相评价,给出自己的参考意见,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搭配技巧。再比如,教打领带的方法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练一两遍就能学会;教女士化淡妆的方法时,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其中。在笔者课堂上,女生都拿出自己的化妆包边学习边化妆,效果非常好,男生也愿意牺牲作为实验品,这不仅在课堂气氛而且在教学成效上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对于学生不以为常但屡次出错的日常礼仪,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真人表演,然后再分析出现的问题;或者在校园拍一段日常生活中的视频,在相应章节的课堂上让学生对照分析,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也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日后能够更加的注重培养好习惯。当然,课堂讲授、影像教学、图片教学、案例分析法等都是非常可行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巍,高职高专院校商务礼仪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

[2]李滢,王保国, 从礼仪内涵探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赤峰学院学报,2011.06

服饰搭配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虚拟试衣间 白领女性 消费行为

伴随3D技术日趋成熟,网络购物场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试衣从平面向三维立体化方向迈进――虚拟试衣间进入了消费者的生活。很多国际品牌都把这一新产品引进自己的专卖店里,不但吸引大量关注度,也使营业额大幅度提升。在一切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新时代,虚拟试衣间的设计同样应以消费者为中心。白领女性作为服装卖场的主要消费人群,倍受企业关注和争夺。因此,本文深入调查白领女性新的购物需求,并分析需求对虚拟试衣间设计的影响。

一、白领女性消费特征

1、白领女性概念

现代对白领女性的概念一般是指25~40岁的职业女性,月薪7千到2万元,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收入稳定,福利好,在工作上独立自信,积极进取,过着频繁的社交生活,具时装嗅觉,重视生活体验,有钟爱的时尚品牌。

白领女性拥有务实、关注自我感受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取向等特征,务实和自我价值取向始终贯穿在白领女性的生活和消费态度中。当今的女性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展示“自我”,而时尚的服饰让女性消费者可以个性地、随心所欲地展现自我。

2、白领女性购物消费行为特征

白领女性倾向于到符合自我概念的场所购物。白领女性拥有稳定的收入,需要出入不同的场合,因而她们的自我意识会主导消费行为与身份和地位相符合。舒适高雅的购物环境迎合了她们希望展示高贵形象的心理,高服务质量的售货人员满足了她们受人尊重的心理需求,所以,她们更喜欢在装饰优雅、有优质服务和个性体验的商场购物。

追求时尚,频繁“变身”。白领女性生活比较多样化,除了出入不同场合的活动外,她们还希望得到更多的不同的体验,因此她们喜欢通过服饰、发型、装饰上的多样化达到“变身”的需求,感受不同场合带来的体验,如现在流行的主题服饰PARTY――睡衣PARTY等。

感性消费――非理性消费、情绪消费。现在的白领女性有较为独立的经济基础和宽裕的可支配收入,但工作上充满压力,使她们常常通过非理性的消费来释放压力和缓解情绪。因此,她们会不定期地购买自己喜欢的、时尚奢侈的服饰作为奖励自己的礼物,以此来释放压力。

喜欢分享,口碑传播。口碑传播是女性独特消费行为的重要特征。无论购物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女性都习惯把这段经验告诉别人。这样的口碑传播是最有影响力的销售传播途径,现在网络和手机也为口碑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白领女性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口碑传播中,如微博、QQ、BBS等都能分享购物心得。

重视购物体验。对于许多女性来说,逛街购物不只是购买物品,更多的是寻找乐趣。在逛商场的过程中,她们可以释放压力带来好心情,也可以同三五知己在购物的同时聊天交流,她们甚至认为哪怕买不到衣服,也可以得到视觉上的满足。

3、女性购衣行为观察

对白领女性购衣行为的观察发现:白领女性习惯在服装卖场地走一圈,把“看上”的服装拿到手上等待试穿,但试衣间基本需要排队等候10分钟以上,因此有的女性消费者选择排队等待,有的女性选择在服装店现场试穿,在试穿的过程中她们习惯咨询同伴的意见,最后确定要买的衣服,然后排队结账。

据实地与女性消费者的访谈显示,在整个购买服装的过程中,排队试衣与付款会浪费大量时间,排队是白领女性消费者觉得影响购物乐趣的主要问题;其次,就如何更好地搭配服装,白领女性更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引。因此,对于白领女性消费者来说,怎样提升购物体验、让她们自由享受购物乐趣是工业设计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白领女性服装市场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优势突出,服装销售形式分化为网店和服装实体店。实体店在网购潮的冲击下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服装网购也日益成为重要的购物形式。

白领女性是大型商场和品牌专卖店的主要消费人群。因为网购不受时间限制,能足不出户地享受购物乐趣,使白领女性消费者享受到繁忙工作后的休闲快乐,这是大型商场不具备的优点。大型商场和品牌专卖店面临着如何迎合消费者新需求的未来发展问题。

三、白领女性对虚拟试衣间的需求

1、虚拟试衣间现状

随着我国由商品经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迈进,服装企业需要给消费者创造出全新、难忘的完美购物体验以及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于是服装企业把“虚拟试衣间”引入服装业中,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

虚拟试衣间:试衣者只要站在一面植入“智慧芯片”的大屏幕前,即可将虚拟的各款服装贴身、自然地“穿”在自己身上,并能迅速更换服装。速度达到每分钟“换”百套服装。目前,虚拟试衣间有两种形式:虚拟试衣镜(即课题论述的虚拟试衣间)和在线虚拟试衣网站。本论文针对虚拟“试衣镜”类型的虚拟试衣间加以阐述。

市场上已有的虚拟试衣间产品很少,只在极少数高端品牌才有试用,并未在大部分卖场普及使用。另一方面,国内现有的虚拟试衣间还处于技术开发的初级阶段,用户使用体验、外观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等都还有待完善。

现有产品具有以下外观风格特征:

产品外观。现有同类产品中,大部分外观风格以简洁的直线条为主,流线型设计很少,给人理性的外观感受。其颜色几乎是黑、白、金属色三种颜色,颜色运用保守、单调,太过科技化,缺乏生活情趣。

人机界面设计。现在的界面功能不够完善,界面设计未能有完善的系统设计。因技术原因,3D衣服未能很好地把服装(如材质、颜色、体量等)的真实感受带给用户。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虚拟试衣间外观时可以从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出发,让产品多适应用户心理需求,同时也应让产品多元化,以此弥补市面上产品设计风格的缺口。

2、白领女性对虚拟试衣间的需求

“平易”操作。虚拟试衣间也是电子产品。女性对电子产品的了解和掌握能力一般比男性差,因此,很多女性特别是年纪大的女性对复杂的电子产品有“恐惧”心理,“生怕不会操作,生怕应用复杂”是这类女性的现实心态。针对女性市场设计的虚拟试衣镜应该让使用界面尽量减洁,或者和平时用的手机系统界面相接近,以降低女性的恐惧心理,让更多女性消费者受惠。

便捷购物流程,提升体验。对于白领女性来说,购物的便捷和省时同样影响购物的心情。在设计虚拟试衣间的过程中,同时应该设计消费者使用产品、完成购物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满足女性“炫耀”心理。女性消费者除了使用虚拟试衣镜的“试衣”功能外,还可以通过试衣过程达到展示自我、“炫耀”个人女性魅力的目的。所以,在设计虚拟试衣间的外观上可以参考“T”台的展示形式,使整个试衣过程更加仪式化,最终达到“展示”的心理需求。

搭配指导,从众心理。女性在购买服装时喜欢参照明星或者朋友的服饰搭配方式,虚拟试衣间应该有搭配建议功能,满足女性从众的心理需求。

感官体验。服装购物对于女性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体验,消费者同样希望虚拟试衣间能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方面感受,使她们体验到尊重、舒适、愉悦、贴心、成就等感觉。

消费信息共享和互动。女性在试衣过程中拍下照片和朋友分享搭配效果,这种独特的女性消费方式叫“社交消费”。在虚拟试衣间的设计中,导入共享平台是未来商家宣传广告和促进良好使用体验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环境方便,舒适。虚拟试衣间的形式影响到地点的选择,但幽雅,舒适的购物环境一向是消费者特别是有生活品味的白领女性所向往的理想购物空间。同时,便利的位置、宽敞的空间可以增加使用虚拟试衣间的愉悦的体验感受。

结语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面对白领女性新的购物需求,虚拟试衣间设计师必须要深入生活,深入、细致地了解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审美品位,才能设计出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的产品。

[参考文献]

[1]董雪峰 潘丽 张海泉.网络试衣技术现状[J].国外丝绸,2007

[2] 刘冠彬 邓志飞.三维人体照片建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纺织科学研究,2004[3] 胡静.三维试衣的理论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4] 楼超英.虚拟试衣购物网的研究与设计[S].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

[5] 日月心.当代都市白领女性消费心理及消费特征分析,2010

服饰搭配论文范文第4篇

培养女生涵养与魅力,美丽与优雅,为核心,以强健体魄为目标,以练习人体站立、坐姿、走势、睡姿等自然状态下的姿态培训为内容,结合当前时尚元素,将体操、舞蹈、音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强健体魄、健美、修炼品位、涵养、气度与胸怀。文章就高职女生韵律操课教学课堂实践创新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女生教育健美操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探究当前高职韵律操教学状况及分析

当今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健美课已得到广泛普及,韵律健美操的开展目的在于美化女生形体和身体的平衡力控制,在站立、坐姿、行走以及睡姿身体基本姿态练习, 加强艺术音乐修养培养。其特点是内含有时尚音乐元素,节奏鲜明,动作变幻快,切合了高职女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心理需求,这门课程受到高职女生所喜爱。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针对高职院校女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式上,教学模式都必须创新,科学地组织好教学,培养她们的终身修身锻炼的理念,经过不解努力裁剪她们最优雅的身姿,拥有艺术内涵的品味生活,打造女生的修养与魅力,美丽与优雅。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高职院校女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特征分析

高职女生年龄大约在18-21岁左右,因为经过大学教育和年龄层次的因素,追求身体健美,艺术内涵的理解力比较强。她们清楚毕业将面临企业的选择,竞争性比较大,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健康身体,更需要有综合的职能能力。健美韵律操学习后可以武装她们自己,在艺术认知上,锻炼意识上,沟通情商上,都有辅助效果。了解了她们的心理点,才能适时调动女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女生选择健美操课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 高职女生参加健美操初衷是希望拥有健康的体魄、重塑形体完美。

当下健美操在世界各地雨竹春笋地迅速发展起来,不少发达国家把列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我国的高校也把健美操列入体育课的一部分,在校园里广泛地兴起群众健美操活动,高职女生越来越对健美操感兴趣,融入参与其中。18-21的青春女生生理发育已趋成熟,对美好事物质的向往,对形体美的追求特别强烈,而健美操锻炼正是融能锻炼身体又能获得美好形体的运动。

2高职女生参加健美操也是一种时尚,同时获得时尚元素信息。

北齐 颜之推 :“至於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体操锻炼身体,音乐陶冶精神”,当前,健美操的潮流席卷全球,世界各地的人们把健美操作为时尚运动方式,成为一种潮流。此运动涵盖是品质与美,通过运动的方式去塑造,培养音乐、服饰、生活品位,是一种创造时尚。健美操的形式有hip hop、拉丁舞,包括现在流行的韩舞。在运行过程中从头部、颈部、上下肢、躯干、腹部和足部以及臀部动作,特别是髋部,有利于减少和腹部脂肪的堆积,塑造完美形体,有利于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姿态自然而高雅。 健美操受到高职女生的青睐,这就要求我们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精心组织课堂内容。

体育老师在上课前认真备课,精心组织健美操方式,音乐以及演示视频资料,在上课时在科学适量,既能带着学生们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至于过度劳累引起伤疼。做到科学健身,教会学生在锻炼时自我保护,自我保健,预防小伤疼和意外发生。

3.高职女生参加健美操是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平添魅力和品味。

娱乐是人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天性。健美操对身心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古希腊人的健美操历史已2000多年。对人体美的崇尚举世闻名。健美的人的体形是万物生灵中最具灵气、天地合一、比例极佳极其完美的大自然产物。体操强健身体,音乐陶冶心理。高职女生特别喜欢参加健美课,伴着节奏轻快的音乐踩着节奏舞出灵感,舞出精神,舞出情趣。这将成为她们终身的爱好,在她们未来职业生涯中,步入社会后可以以此来消除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忘记疲劳和情感挫折,消除烦忧,从而调节到最佳的心理状态,使心境达到更美好的境界,在职场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人生中心态健康而淡然,尽情享受生活和成功带来的乐趣。

三、.因材施教,高职体育健美操教学的科学创新观念。

自走上体育教学岗位到现在十几年的教学和参加各高校体育教会研究会交流中意识到达到教学完美目的,必须要各方位了解高职女生的精神需求和生理心理特点,熟悉她们时尚潮流和爱好,组织好她们的积极参与健美操的活动中来,身心投入音乐艺术和姿态行动中,身体得到健康,精神得以升华,心灵得到洗涤。作为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创新观念。

1 正确引导高职女生树立健康和修养内涵并进的观念

一些女生片面地认为健美操就是单纯地肢体动作,单纯地注重个别有型的动作,没有科学地理解健美操本身就是艺术、思想和运动的融合体,大多数老师在健美操教学实践时,只要求学生运动量达到没有,动作到位没有,缺乏对音乐艺术修养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的人格魅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运动身体前要理解音乐韵律和艺术含义,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关联着她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高职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现代科学创新健美操教学观念,去塑造学生完美的形体,姿态,陶冶他们的心灵和情操。

2正确引导高职女生树立科学健身观

以前的健美操就像训练体操这样,几个简单陈旧的动作,音乐也非常枯燥单一,没有结合到现代时尚元素,所以谈不上优雅,谈不上姿态,单纯地锻炼。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系列科学的健身培训方式,首先要给学生讲解科学的系统的健美操理论知识,通过PPT。通过视频资料,每个章节和运动练习科学地结合。教会学生通过健美操做系列科学的氧运动的健身,还有自我健身保护理论,同时教师要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包括科学健身的方法、合理的运动负荷安排、营养搭配,还有服装协调、场地等。

。健身操的考核评分可以不通过老师单一一方来评判,可以通过小型比赛,校园健美操竞技比赛,请相关的领导,老师以及学生评分。

4. 构建健美操课堂教学新模式

四、创新的高职健美操教学策略。

1、加强横向交流和继续教育

为了促进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每年必须派教师到更高一级院校进行学历教育,或专业培训,或通过各学院健美操课程的教研交流,培养教师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完整性,组织能力,教法与全国接轨甚至与国际学院接轨。擅长组织各类大小竞赛。教学策略系统性而不断地创新。在教研组或听公开课,体育健美操专家公开演讲,传授新颖的教学设计理念,对当前的课堂教法提出异议,共同讨论以及反思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难点。把这些解决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写出教学科研论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对老师在未来教学工作上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利于促进教学团队教学水平共同提高。

2、组织好课外健美操活动以及竞赛。

除了正常的健美操教学,体育老师还应坚持组织课外兴趣团队,正确引导她们理解配乐的艺术内涵,姿势的建议和商讨,结合现在的时尚元素,甚至服饰搭配以及化妆整体外形。有了这样活跃的教学互动,学生有了兴趣爱好,锻炼起来更积极主动。

总之,我们高职体育工作者要上好健美操课,必段仔细完善地深入了解高职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为她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服务,.因材施教,具有高职体育健美操教学的科学创新观念。创新的高职健美操教学策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置身于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不但可以尽快地掌握体育技术技巧,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通过跳动的韵律,舞动的身姿,在未来生活中,人生路上,职业生涯中彰显女性的修养与魅力,美丽与优雅。

参考文献:

[1]王洪.健美操教程[H].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吕伟建.试论素质教育下学校体育教学的构思与策略[J].南京体院学报,2002,65(1).

[3]丛冬梅.高校健美操课实施“团队组合学习”模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4).

服饰搭配论文范文第5篇

在艺术院校,文化课教学机构一般都是独立设置的,叫“基础课部”或“公共课部”,属于学校二级教学职能部门,负责安排、承担全校文化理论课教学工作。这种机制的主要优点在于,在文化课教师自身专业圈子内容易形成凝聚力,方便开展同行间学术交流。这在一般的大中专院校没什么问题,但在艺术院校,这种体制的弊端却显而易见———文化课教师无形中与专业教师、专业教育“楚河汉界”,相互隔离。在专业艺术院校,专业首位是铁定法则,这本无可厚非,但这样一来,也易助长学生“重专轻文”,文化课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没地位,属于“第二、三世界”人群,久而久之,就慢慢边缘化,找不着归属和成就感。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举措:把文化课教师的人事管理归属到专业院系。笔者所在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打破专业与文化的藩篱,提高文化课教学的实效性,我校进行了大胆的体制改革与创新,把文化课教师的人事管理权限从基础课部划归到各专业院系。在这种新体制下,文化课教师和专业院系双向选择,专业系自主聘任,文化课教师开始成为“某某专业院(系)的老师”,主要在所属专业院(系)承担教学,教学量不足再酌情跨院系教学(基础课部架构仍然存在,但人事管理权剥离,只总体统筹、指导、协调各文化课教研组的业务教学)。一开始,改革受到很大的质疑,主要来自文化课教师自身的反对,他们觉得自己这个群体本来就没地位,现在被“四分五裂”,担心更势单力薄,更没有归属感,甚至连小群体的归属感都会丧失殆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磨合,这种体制的优势却日益凸显并被实践证明:首先是打破专业与文化人为割裂、不相往来的局面,这种举措能有效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优势互补,专文相济。其次,文化课教师利用自己学养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优势参与到专业建设、艺术实践和学生管理中,增强了专业院系的人文氛围,提高了专业院系师资队伍的文化水准和管理水平。其一,文化课教师通过教学、兼任班主任、参与专业建设和艺术实践等,服务专业建设和学生的发展,也会慢慢觉得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从而感到越来越有成就和归属感。在一些专业,文化课教师甚至同时也就是专业教师,如语文课教师之于编导专业,英语教师之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双语主持方向等等。其二,文化课教师还能在与专业教师、专业教学实践地融入中吸取养分,积累教学素材,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水平。其三,文化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机会无形中也增多了,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了,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在学生中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陡增,教学效果自然容易提高。此外,当专业教学、艺术实践与文化教学发生冲突时,在一个院系也便于协调解决,防止出现专业教学冲击文化教学的现象。

文化课教师要做有心人,不仅要主动了解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艺术素养,还要熟研教学内容,善于寻找二者融通的结合点

首先,要积极主动地了解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艺术素养,成为对艺术能略知一二而不是完全外行的人。教师要主动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了解各艺术门类特别是所教专业的概况、艺术特点、代表艺术家、代表作品等等。同时,主动培养自己的艺术爱好,积极参加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这样,在教学中贴近专业的例子便能信手拈来。其次,要熟研教学内容,善于寻找专文融通的结合点。从课时分布来看,语文、思政、英语是艺术院校三门权重较大的文化课程,笔者就以这三科为例阐释说明。文学本来就是艺术的重要构成,因此在各门课程中,语文无疑和艺术是最为贴近的,只要有意留心,结合点可以说无处不在。有位优秀的年轻教师,提出了将语文课定位于“人文艺术”课程的理念,认为语文教学应力图寻求艺术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双赢”,笔者很是认同。这位教师在教授戏曲文学作品如《牡丹亭》、《雷雨》等课文时,采用“读、演、评、创”的教学方法,甚至将表演教师请入课堂,协作完成课文教学,这种教法实在令人耳目一新,效果不好都不行[4]。思政课是大专院校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看似与艺术相距甚远,结合点不好找,其实不然,艺术与政治同属社会意识形态,同在上层建筑范畴,两者是密切联系的。例如,在导言课讲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时,就可以列举诸如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电视剧《亮剑》、《潜伏》,歌曲《走进新时代》、《北京欢迎你》等等深受大众喜欢的高品质艺术作品来阐释主旋律之于艺术的关系,让学生轻松理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心悦诚服地认可课程学习的意义。在英语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选用恰当的英文歌曲让学生欣赏与学唱、两人或多人分组带表演地诵读课文、英语短剧排演等,都能自然地达到专文结合。当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文化课紧密结合专业进行教学,这一结合应是“有机”的,即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的专业知识必须与所传授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而不能为了结合去简单地生拼硬凑、生拉硬扯,更不能为了一味迎合学生口味,把文化课上成说唱逗趣的“仿专业课”,实际上这也是做不到、做不好的,更会偏离文化课本身的价值功用。

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从中寻求文化课教学与专业结合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目前艺术院校文化课使用的教材大多为统编教材,脱离艺术院校学生实际较远,不能很好适应艺术院校教学,尤其是语文和英语这两门主科。因此,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善于取舍教学内容,以现行教材为蓝本恰当做好“内收”和“外扩”工作,即根据所教专业的特点、学生的专业职业发展需要来选取教材中的内容并适当增补教材外的内容。这样才能避免文化教学跑偏、脱离专业、脱离学生的状况。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教研室(组)为单位开展教改与科研公关,整合现行教材,确定贴近专业、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形成适合自己的校本教材;更高层面上,可加强校际同行合作与交流,共同编写适合艺术院校使用的统编教材。如果说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与基础,那么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学生,他们往往从美的角度而非纯理性的角度去看问题,因而教学更要强调方法和艺术。各门文化课在教学方法上既有基于学科特点的个性,也有同为文化课程的不少共性。笔者以为,以下几点值得共享:第一,“艺术”地导入教学。即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艺术专业知识,如歌曲欣赏、影视剧作点评等来导入教学,如在思政课讲授改革开放内容时,笔者以明星校友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导入教学;讲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内容时则选择了明星校友雷佳演唱的《领航中国》。第二,善用教学策略与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亲和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活跃、开放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多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实践性、情境式等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勤思考、会动脑、能动手。20世纪批判教育理论作家保罗•弗莱雷曾指出:“离开了探究,离开了实践,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5]以笔者经验,艺术院校文化课教学中恰当运用的提问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实践体验法等都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好办法,如语文教学中的课本剧排演创评,英语教学中的表演猜词、英文歌曲欣赏学唱、英语短剧排演,思政、历史课的课堂小辩论、三分钟演讲、情境模拟与表演、社会调查等等。第三,充分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形象生动,视听冲击力强,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舒缓听课疲劳,提高教学效果。制作精美的课件还是一种审美教育,甚至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专业教育,尤其是美术设计、动漫设计、计算机音乐制作、影像等专业。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多用、善用。第四,改革考核与评价方法。与很大程度上受“分数”指挥棒强烈影响的基础教育不同,大中专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完全可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羁,彻底更新考评观念,改革考评方法。科学的考评应“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即立足于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服务[6]。这就要求我们从过于强调考评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转变为重视考评的改进与激励功能;从注重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的日常学习、品德表现、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纳入考评体系;从以纸笔闭卷考试为主的单一考评形式转变为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开放的、灵活的、多样的考评形式;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主体评价并行;从考评标准一个模子的要求转变为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像思政、历史等就可以采用答辩、调查报告等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信息收集等能力;语文、英语等就可采用口试、作文、展示等形式来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理解和应用等能力;各门课程都可采用全开卷、半开卷和小论文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知识转化、应用、自学等能力,而纸笔考试则宜用于考查学生对常识性知识的把握。

创造性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打造艺术院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建立和完善文化课选修制度,适当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