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认知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依据知识自学能力、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物流管理对于人才需要的三点要求,进一步结合课程项目链,与老师引导和自身实践整合,从而实现创新性教学体系集成。这种教学模式具体指的是把ICDOF课程项目链作为综合教学基础,让老师引导教学成为平台,让学生实训能力得到提升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在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观念下组建与物流管理专业相符合的教学体系,具体分析如下:1.物流管理课程项目链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项目链指的是ICDOF具有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应用型物流管理课程进行教学的内容都务必围绕着课程项目链(ICDOF)来进行,经由项目链把所学的内容以及实训能力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有效的学习有机圈。在这当中,应用型物流管理ICDOF说的是信息化理念—物流认知—物流设计—物流运作—认知反馈,围绕这种项目链进行学习,经由各种各样的教学因素集成,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信息化概念是指引课堂构建的引路灯,包含了三大重点教学体系和案例研究;能力培养、物流设计与原则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自学能力、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相对应;认知能力就是对上述环境的归纳,学生经由总结发现问题,并且把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给老师,然后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其他环节相连接形成一个学习有机圈,从而让理论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2.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不同定位,对物流管理教学课程进行有效优化,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案例、背景资料、练习题以及立体资料体系;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建立起网络教学平台,这样就可以及时有效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并且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也更加便利了对学生信息的统计,是进行教学方式改进的有效手段,建立外部评价和“开放式”考评系统。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应用型物流管理教学实训,在这之中教学项目主要含有课程设计和职业技能,对于不一样的实训项目目标、实训进行过程、实训环境来由以及实训项目结果评价等等一系列实训重点进行创新。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完善
应用型物流管理教学具备理论和实践务必紧紧相连的特性,物流管理课程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加强课程理论教学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性,把单调的理论教学课堂模式,转变成理论教学之后,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开展模拟实训,最后再进行创新性和综合实践,从而让实践教学模式得到全面发展。首先,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围绕着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加强课程理论教学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性,把系统观点当做准则,经过各个各样教学因素整合,借此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借由创新教学设计和环境构成,把教学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有机的融合起来,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项目将是课程教学的载体。其次,案例教学方法,案例全程分析教学方式同一般意义的简单案例分析有一定的差别,全程案例教学注重三门课程里一起对物流案例进行规划,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重复内容出现。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把手教学,帮助学生把案例和实际进行结合。最后,物流管理现场教学方式。课程群不单单是仅限于组织学生对企业或者是福利人员直接沟通,更重要的让学生到现场实践或者调研,在当场给予指点,让学生对于现场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有助于学生实践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的定位
现代物流业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的一体化,而供应链的一体化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国务院出台的规划措施中,明确指出要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推进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因此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人才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急切需求。我走访了多家生产、服务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和岗位标准调研。通过调研,我发现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何种岗位、何种层次的工作,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贯穿其中。因此我认为《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课程立足于物流岗位群,主要面向从事物流业务的基层管理者,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和管理物流信息的基本能力,以适应物流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对人才的需要。
在高职三年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物流信息技术》应开设在第四学期,是一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其前导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物流管理基础》《管理学基础》,这些课程为《物流信息技术》的顺利学习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与其相关的课程有《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岗位专用能力培养课程,它们一起为后续的实训、实践类课程提供了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校企多方合作开发,根据物流企业的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置项目,本着服务地方物流企业的宗旨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打破了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顺序,依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典型业务流程(工作过程),根据工作任务进行课程项目设计,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在做中学、做中教。
2.设计思路
通过人才市场和岗位标准调研,我们了解了物流岗位群所需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确定了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主要培养学生采集、处理、应用、管理物流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成为“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的物流专门人才。
根据课程能力要求,分解物流信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通过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实现课程内容设计,确定学习情境,实施项目教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征求合作企业意见,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计和单元设计,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
三、课程内容选取与安排
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依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以工作任务为线索,适应项目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依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把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业务操作层和管理规划层两个层面。
在业务操作层,以物流信息的数据流动形式为主线,依据物流活动中管理者对信息的采集、传输、跟踪、加工和存储设置相应的教学单元,采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在管理规划层设计的教学单元为: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认知、物流信息系统调查分析、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实施管理。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会采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能够简单地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为从优秀员工晋升为职业经理打好基础。
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建立了“4+1”实践教学体系,由四个单项岗位工作技能和一项综合技能实训组成,四个单项岗位技能即指从企业真实情景中提炼的仓储技能实训、运输技能实训、配送技能实训和客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即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实训,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的操作水平直接与工作岗位对接。
四、教学模式方法及考核评价
1.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时采用“校企合作、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真实化项目和工作任务开展教学,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教学方法
在实施项目教学时,采用“导、教、学、做、评、总结”的教学过程,由教师引入工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视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在理论知识传授上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我们准备了充分的案例引导学生情境学习、趣味学习。在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针对每个任务下达任务单、任务描述,展示任务步骤,并配有实训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时要提交实践报告。
3.考核评价
学生评价采用分层式考核方式,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各占50%。其中过程性评价由分项目考核和其他日常考核组成,项目考核成绩就是四项工作任务的成绩。在重视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终结性评价由理论考核和综合技能项目考核组成,各占20%和30%。
随着我国物流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变革很快,很多企业适时地采用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竞争力。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一定要紧跟行业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玉娜.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众客空间、开放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在物流行业加强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管理服务平台,创新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互联网+”行动计划对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与机遇,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二、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合作企业创新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即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根据物理管理专业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经济管理通用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学习与认知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个阶段物流专业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第三个阶段综合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综合实训项目、企业跟岗实践学习、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达到企业准员工标准;第四个阶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校外进行顶岗实践学习或开展自主创业项目。分层培养即在第二、三阶段把学生分成技能型学生、创新型学生,第四阶段把学生分成就业型学生、创业型学生,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双创贯通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通学生培养的四个阶段。图1“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多形式学习,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实践项目、课题研究、特长竞赛、创新成果、境外交流学习等纳入学分管理,建立以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学分互认制度。
三、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课程体系
“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创新人才,将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实践体系和理论体系,涵盖创新思维以及创业全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愿,增加学生的创业资本。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上,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创业导论、商业模式概论、项目管理等,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创业,物流领域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创业素质和基本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创业指导及创业案例研究课程,并引入创业者、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对已经开展物流项目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类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训、校外认知实习、创新创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组成,学生在校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商贸物流服务技能与运营能力,开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技能大赛、“互联网+”物流运营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图2“双创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体系设计上,开设创业活动课、创业模拟仿真课程等。一方面实现“做中创”,包含综合实践项目、应用性专题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使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重点实现“研中创”,即依托师生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系列做法
(一)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由专任教师与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引入快递分拣业务、物流仓储流程优化、物流设施设备设计、特色农产品物流项目、商贸物流项目等,由师生共同选择实施项目,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完成物流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物流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还能够为专业教师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项目,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二)举办物流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在物流领域的创业意愿,每年开展全部学生均能参与的物流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以智能快递、高效物流、智慧仓库、特色产品物流项目、先进物流技术应用等模块为题,学生根据兴趣与自身优势选择参赛项目,通过项目计划书的撰写、项目的实施方案的制定、项目的讲解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三)开设经管通用课程,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企业运营模拟、电子商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经济商贸通用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外,还掌握经济管理能力;除了能够进行物流业务操作外,还懂经营、善管理,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四)开展名家进校活动聘请物流企业老板、行业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创业导师,每个学期为专业师生开设创业指导讲座。利用企业老板创业经验、行业专家创业思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理念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困惑。
五、总结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由传统的物流发展为一体化物流、智能物流、高效智慧物流,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以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创型课程体系为核心,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作者:逯义军 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如前所述,物流情景实训是通过现场演练的方式将物流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典型工作任务再现出来的一种实训模式。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必须创设类似于现实物流企业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实训效果。我们在《医药仓储管理实务》的情景实训教学中,建立了医药仓储实训室,实训室配置了现实医药仓储企业的主要设施、设备,有立体化仓库、自动堆垛机、自动分拣系统、电子辅助拣货系统、电动叉车、托盘、自动打包机等,还建设了小型冷藏库、恒温库、阴凉库,仿照现实医药物流企业的做法,实训室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全部上墙,学生进入实训室需要打卡。此外,我们还配发了工作服、胸卡,实训室整个就像一家真实的医药仓储企业,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融入到职业氛围中去了,上课就像上班,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实训,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并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工作过程和任务要求开展实训,也提高了学生实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物流情景实训学习团队的组建
物流情景实训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训活动,是情景实训组织实施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就目前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基础而言,让他们独自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训项目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为此应善于采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这一学习形式,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都能得到有效激发,实训技能普遍提高。具体做法是:对于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情景实训项目,教师按照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动手能力的强弱、学生脾气性格、男女生等进行搭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数人,让学生自己确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担任的角色(同一个实训项目中学生担任的角色可以进行轮换)。同一小组里,确定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责任,这种责任必须是相对独立的,以制约、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自觉行动起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物流情景实训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物流情景实训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学习训练过程,我们以《医药商品入库接运与验收》的实施为例概要说明这一实训模式的主要过程。过程一:教师下达情景实训任务,讲解任务实施的细则和要求,提示与回顾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过程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和教师进行交流,为任务的完成制定工作计划。教师帮助学生审定工作计划,关注计划中的预期成果及未来的自查项目,关注工作进度,制定项目进度检查计划。过程三:学生针对工作任务通过分析、思考,或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听取教师的指导,修正工作方案。教师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提出可行性方面的建议,提供指导意见,帮助学生确定工作方案。过程四:学生按照工作计划表,撰写角色台词,完成表演脚本,并进行演练。教师观察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实施过程,考察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监控实施过程,控制项目进度,必要时进行干预,对实施中出现的分歧或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进行协调、咨询、指导与帮助。过程五:学生对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修改不足之处,填写检查记录,完成检查表,进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的演示、汇报;小组之间进行互查。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结果,听取组内汇报,检查学生是否按计划进行操作,实施进度如何,能否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是否达标。过程六: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及其每一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在本项目学习训练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如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是否听取教师和组员的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分析任务完成出现偏差的原因,和学生一起讨论项目任务的实施安排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今后改善的措施,给每一个学生打分。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与体会,自评完成任务的质量。
四、结束语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物流配送;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方式已经从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向新教育模式转换,满足社会需求,加强技能教育。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物流配送》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际操作很强的一门课程,对《物流配送》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物流配送》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经营作为总部管理哲学的具体化管理方式,连锁总部必须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安排、员工的职责、员工的服务标准、店面的陈列、广告宣传、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所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连锁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予以规范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商品学、物流配送等学科,其中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目前物流配送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的存在着问题
1.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标准作为依据
首先《物流配送》曾经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在专科到博士生的升学体系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办学等级方案,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单一的专科办学,无法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全面发展,只有极少数的本科院校设置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育上,在该课程的内容选取上太过度依赖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课程,而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是和《物流概念》、《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等重点课程自动形成管理体系,而连锁经营管理是《物流管理》、《物流配送》、《门店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核心与培养该专业方面的人才方案所形成的体系,但绝大多数连锁经营专业的老师仍依照《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来组织课程,甚至更有的院校老师将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的课程内容混为一谈,内容几乎是雷同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将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划等号。高职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倾向于宽泛的课程内容,内容的主次欠缺,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了学到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处的想法。
2.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过程
现在的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大致是:案例引入、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布置作业等这么个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高职教育与学术性教育大不同,物流配送是一个车辆运输货物的过程,学生没有实际的观看过物流配送的整个流程,只靠想象是很难了解其中的细节,跟不上老师授课的思维,而老师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不让学生实训观察,即便学生非常努力,也无法了解物流配送的全部内容。因此这种教学层次顺序让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在上课时选择逃课、玩手机等厌学行为。
3.老师的教学方法达不到统一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不符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就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教学效果。现在的课堂教学还保留着一支粉笔、一个课本、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的理论教学授课方式,粗疏的教学状态,还有很多学校老师盲目跟从这种授课方式,后来发现很多环节都不能协调,导致最终别的教学方式被搁浅,比如学生在实训时,受到学校实训条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的关系限制,只能接触到初步的知识层次,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针对《物流配送》这门课程,高职老师就没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化教学方式。
4.教学资源比较短缺
《物流配送》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校想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只是依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解和课后的简单操作训练是很难达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的。但是现在的物流配送专业课除了相关的精品课程符合教学资源的要求外,别的课程除了老师的讲解,学生想要继续扩展学习是难的,与课程相符合的教学资源比较少,所以要达到想要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太可能的。
三、改变《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
1.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
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组织起来,让物流配送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的教学体系,符合专业的标准与培养目标,怎样防止同一节课老师们的上课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让课程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岗位条件,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促进其在职场上的发展。改进《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课程技能要点,再根据院校、企业的需要,把课程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必修课是非常主要的,重点突出了企业的运行机制,所以,学生应该将与工作紧密联合的技能要点学习的扎实稳固,抓住主次。老师在教学资源准备上,应该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得以学习。
2.教学层次顺序需要合理安排
老师在教学层次顺序的安排上,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将课本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实际,方便学生理解接受。老师需要先将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尽可能的将一堂课设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让课堂保持独立连贯性,然后对教学层次顺序做一个合理安排。《物流配送》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学习目标,再将课程进行梳理,然后在播放相关的物流配送视频,让学生们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与实训课相配合,让学生找到学习方式使学习渐入佳境,同时老师可根据视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点或简单的说明,在做最后的知识总结,老师还要结合教材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告诉学生在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些学校的条件比较好的话,可以同企业合作拍摄教学视频,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做成合辑,完美的将工作过程还原,结合专业特色贴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生在上课时就像看电影一样,在看视频时就吸收了里面的知识要点,无需老师在进行讲解。上理论课,老师需将课堂上的内容做好总结,再将下次要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部署,找一些思考题给学生,学生也可根据老师的下次所授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上实训课,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做好实训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课堂质量。
3.教学方式的更新
《物流配送》课程的特征比较明显,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复原配送管理工作的情景,进行实训追踪、总结评价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系统,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实施的具体方案是:明确教学任务、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进行教学实施的讨论、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教育成果的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补充教学资源
学生怎么才能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满足行业需求,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达成的,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立以物流配送课程为主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提高,满足行业需求。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物流配送》课程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物流配送》课程需与物流管理管业的课程区分开,改进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层次,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充实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便于熟悉自己的岗位,满足行业需求。
作者:邓攀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丽娟.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中教学管理的探索[J].教育科学,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