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林寺桃花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古诗范文第1篇

1、《大林寺桃花》这首诗表达作者欣喜愉悦之思想感情。

2、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使人感到惊异和欣喜。

3、原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释义: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来源:文章屋网 )

大林寺桃花古诗范文第2篇

一、运用古诗,体味辩证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引用李商隐的《谒山》——“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可以体味,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引用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以体味,黄河水由西到东、由高到低奔流到海、一去无回是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它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且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类似的古诗还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等等。

二、运用古诗,探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就像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半》中所说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获得认识可以有间接经验,但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还有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苏轼还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坡错在他不懂得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三、运用古诗,理解唯物辩证法

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时,可引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以春风催开万树梨花来喻写雪景,“梨花”与“春风”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苏轼的《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显然,琴声的产生既离不开琴本身又离不开妙指的拨弄。

教学“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时,可以引用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可以引用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河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首诗都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此外,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告诉我们: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世间万物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诗句在感伤中透出豁达,以形象包孕哲理。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要正确解决问题,必须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讲“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可引用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中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里,噪与静,鸣与幽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以“蝉噪”反衬“林静”,因“鸟鸣”更显“山幽”,动中写静,以静衬动,妙趣横生,诗意丰盈。也可引用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松”“石”的静与“明月”“清泉”的动两两相应,相互衬托。失去了“松”“石”的静态美,人们就难以观察到“明月”“清泉”、“照”“流”的动态美,即所谓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在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一课时,可引用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们想以刀断水,没料水被阻隔导致满溢,可一旦放手水流会更湍急;想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的愁思,却不料醉酒后愁绪混乱越发忧愁。这就是所谓的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在。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节时,可引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山脚的桃花已凋谢了,但山上大林寺里的桃花却刚刚盛开,这是因为地势不同、气候差异所致。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脱离了山脚和山腰因地势不同而气温不同这一特殊性,我们就不能理解诗中的含义。

大林寺桃花古诗范文第3篇

古诗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文辞优美,琅琅上口。诗词中有大量描写祖国风光、壮丽河山的名句,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首先它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使人在心灵上达到共鸣,如李煜的《浪淘沙》中“别时容易见时难”,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次它使人养成了简洁凝练的做事风格。如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现了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梅岭三章》中“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用借喻,指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第三,有些诗词能激起大多数中国人的激情,如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陆游的《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过,我要说的是,很多古诗词对学习初中地理帮助很大,可为丰富的地理教学提供载体,因为一些诗词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事物现象,涉及很多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为地理教学提供真实背景材料。这些地理知识非常重要,对将来旅游,出行十分有用,它还会影响你的历史学习。很多政治家、军事家都研究历史,精通地理知识。本文就课本中的地理知识,该引用哪些古诗文作一简单介绍。

地理中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位置。如讲地形时用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山东泰山,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是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顺便提及我国的几大丘陵;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述内蒙古高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象,同时介绍我国的其他高原地理位置时;用曹操《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其中的沧海是指渤海。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时,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蜀指四川;李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天上”应当指青藏高原中的巴颜喀拉山脉。讲气候时,引用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述春天悄悄来临,万物焕发生机的景象;用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说明我国西北地区不受夏季风的影响,同时指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一个界线区。讲河流时,引用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借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记忆黄河源头注入的海洋;王之涣《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述黄河上游和中游的景观差异。

地理中的人文环境主要介绍人口的多少,农业发展,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支柱。其中许多古诗词描述了地理知识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我国素称诗国,诗歌遗产常具科学价值。最早的记载就保存在《诗经・豳风》中。“四月秀@,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E。”讲的就是一定的季节,远志开花、知了长鸣、庄稼收获、草木凋零的现象。可见我们的先人早就注意到生物的行踪去迹与季节变化之间关系,并以此指导农事活动了。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物候观测以生物为仪器,十分灵敏。例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形象地告诉人们平原和山上的气候不一样,物候也就不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刘禹锡《竹枝词》中的“江上朱楼新雨晴,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陆游《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首诗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还有陆游的《鸟啼》“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陆游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他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另外,下面的诗句也反映了物候特点: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正因为古代诗歌中富蕴宝藏,巧妙运用古诗词进行地理教学,对促进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美化学生的心灵、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应“以诗为证”,既能开拓视野,又平添一段趣味。在平时的备课中多收集有关地理教学的名句,深入挖掘地理信息,巧妙激起求知欲,侧重剖析地理现实问题。

大林寺桃花古诗范文第4篇

1、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仿照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示例: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如:弘扬孝道热爱母亲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冰心

推举岳母;理由:她教育孩子要精忠报国,将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是位善教的母亲,应该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3)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亲爱的妈妈,您给予我太多太多无私的爱,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感谢您。请让我为您洗一次脚吧,当作我对您的一点点回报。

2、《献给母亲的歌》

(1)请写出有关母爱的俗语和古诗各一句。

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妈妈,你的爱像阳光,给了我一生的温暖,谢谢您,妈妈。

为了让天底下的母爱得到最理智的回报,请你为母亲在子女的教育上提出一条建议。

请不要溺爱孩子,须知娇子如杀子。

3、5月11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差值 2% 20% 1%

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②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重视与同学的友谊,更要重视我们自己的母亲。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好听的名字。

母爱如水;妈妈,我爱你。

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1、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省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2、请写出有关春天的农谚。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3、请写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孟浩然《咏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4、请写出表现春天的成语。(三个以上)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花香鸟语、万紫千红。

三、《科海泛舟》

1、 阅读下面材料后请写出你的观点,要求言之有理。

(1) 现代科技正在飞速的发展之中,人类用科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登上月球,克隆羊,信息时代,人类总是在不断尝试着新的东西。

(2)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不断深入,有关克隆的话题不断升温,还出现了相关的影片如《侏罗纪公元》、《勇闯克隆岛》等。

观点:科技是把双刃剑,人们要合理利用,才能使其造福人类。

2、仔细观察下列标识,填写说明内容。

为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回应200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国家环保总局首次推出世界环境日中国标识。标识采用代表海洋的大面积蓝色,主体部分由四个图形组成。其中A酷似 ,象征海洋;B似鱼又似鸟,象征;C像;D像,象征海洋资源的珍贵。

四、《到民间采风去》

1、请写出你搜集的也是你最喜欢的民间谚语2则。

2、请在课文《吆喝》、《俗世奇人》中找出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并说一说写作中使用方言的好处。

①北京方言:如描写吆喝的语句。

②天津方言:如“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③好处:体现地方色彩,增强语言真实感。更突出人物性格。

3、中国的节日蕴藏着许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节日,感受其中的丰富多彩。某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

(1)你的任务是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标语:了解节日文化,生活绚丽多彩

(2)活动中有一个调查的环节,你的调查专题是:端午节的节日文化

(3)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4)活动中因喜欢什么节日文化发生了矛盾,于是展开了一场辩论。

①喜欢西洋节日文化。理由是:西洋文化新颖.有趣。

②喜欢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理由是: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为中国人,有义务喜欢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

五、《古诗苑漫步》

1、班上准备举行一次古代风流人物诗歌朗诵会,要求每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文,认真准备,力求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诵,从中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

(1)假如你是节目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场白。

(2)你一定也精心准备了自己要朗诵的诗文,请你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我推荐的诗文:我推荐的理由:

六、《背起行囊走四方》

1、请写出河南一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的名称,并指出其出名之处。

少林寺。天下武术的发源地。

大林寺桃花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诗意;地理;地形;河流;位置

一、同气候有关的

1.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春风”指夏季风。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把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玉门关位于这条分界线以西,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2.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里就包含了地理中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受地势高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度。山上气温低,各种物候现象就来得晚,于是山下桃花已谢、山上桃花才开就不足为奇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也说明了横断山区气候随高度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反映出夜间到白天天气的变化:一觉醒来风停雨住,一派春光明媚。

4.“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昆明四季如春的写照。

5.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6.“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代岑参诗)把大戈壁滩飞沙走石的场面描绘得形象生动。

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形象地表现了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的特点。梅雨属于锋面降水的性质。一方面暖湿空气已经相当活跃,另一方面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有一定的力量,这样,冷、暖空气就在这个地区相持不下,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于是,从6月上旬到7月中旬,便形成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梅雨季节。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真实写照,说明其昼夜温差大,也非常有利于瓜果中糖粉的积累。

二、同地形地势有关的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临海,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庐山,在江西省北部,原来和鄱阳湖是连成一体的,因发生断层,成为断块上升山,鄱阳湖却是断块下陷地区。因此庐山犹如平地拔起,格外险峻。

3.李白的《蜀道难》中“……为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和贯通四川到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三、同河流有关的

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三峡流速水急。江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至三峡则两岸高峰夹峙,水流汹涌湍急。所以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写道:“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现在著名的葛洲坝三峡水利工程就建在这里,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

2.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宋・李之仪《卜算子》

江头指上游,江尾指下游。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诗人借共饮长江水来慰藉相思之情。

3.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青藏高原上的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

四、同位置有关的

1.的诗《送瘟神》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的赤道周长四万多公里,在赤道附近的人即使坐着不动,他在太空中移动的路程也达八万多里。

2.北朝民歌《敕勒歌》中唱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概括了茫茫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象。这里位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地面植被大多为草原和耐旱植物,适宜放牧马、牛、羊和骆驼。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泰山。

五、其他

1.“海潮随月大,江水应春生。”把南方海潮及河流涨落规律生动简要地刻画出来。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