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景观

设计是一种创新,同时设计又具有艺术性。

什么是景观设计呢,我们常说景观设计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主要包含了规划和具体空间设计两个环节。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结合就称为城市景观规划,景观设计也可以和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就成为室内外空间设计,所以景观设计也可以说是处理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以景观为主题的设计组织方式,目的是为了无论是大的空间尺度规划还是小的空间尺度设计都能以最优化的组合发展。

现代艺术与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时现代最为综合的艺术,它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景观设计是为人的设计,是为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设计,是为提高环境质量和生存质量的设计,其目地是为人类设计一个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平衡的空间。

1.1现代艺术与设计

设计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应该比艺术早,最先的设计里并不含有艺术的成分。作为设计,一般都有使用目的,而艺术却没有这一目的。通俗的讲,艺术是把事物美的一面展现给世人,其墓地就是要好看。

一般认为,近现代设计和艺术的结合来源于19世纪,当时工业革命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采用更加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可以生产更为美观的物品和建筑。大批艺术家投身于各类设计中,开创了近现代设计的新局面。

1.2现代艺术与景观

在现代艺术和景观的种种联系中,形式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观念上是相通的,大都受到哲学,美学的影响。随着艺术的景观化和景观的艺术化,艺术修养已经成为了景观设计的必须课。

对于从事景观行业的设计师来说,景观设计,更多的偏向于艺术的层面更高一些。为了创造出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是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在这个行业领域里没有单纯设计的存在。

二景观设计与艺术思潮

景观就其本身特点而言,就像是一次机遇,一次可以汇集多种语言,并可将这些语言融会贯通的变成美丽和谐的机遇。景观设计正朝着艺术,表现和纯创作的方向发展。

2.1景观设计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1.1彼得•沃克的思想和作品

彼得•沃克193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的帕萨德纳,1955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景观建筑科学学士学位,1956年在伊利诺斯大学进行景观建筑学研究生课程的学习,1957年获哈佛大学景观建筑学硕士学位,同年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佐佐木英夫教授共同创立了SWA景观设计公司,为美国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之一。随后在哈佛大学任景观建筑学教师,1977―1978年任哈佛城市设计专业主任,1978-1981年任哈佛景观建筑系主任。

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在结构上强调集合和秩序,善于应用简单的几何母题,如圆、椭圆、方、三角,或这些母题的重复,以及不同几何系统之间的交叉和重叠。材料上除使用新的工业材料如钢、玻璃外,还挖掘传统材质新的魅力。通常所有的自然材料都要被纳入严谨的集合秩序中,水池、草地、岩石、卵石、沙砾等都以一种人工的形式表达出来,边缘整齐严格,体现出工业时代的特征。种植也是规则的,树木大多按网格种植,整齐划一,灌木修剪成绿篱,花卉追求整体的色彩和质地效果,成为严谨的几何构图的一部分。

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并不像它表面看上去那样简洁。他使用的材料是丰富的、现代的,有的甚至是昂贵的。

除了应用材料的丰富,还有平面的复杂。将简单的几何图形,采用人工的秩序来组合、变化、复制,去统领自然的材料。

此外,将复杂、浩渺的天地万物潜存在细微形式中的东方文化对沃克的作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简主义的简洁、单纯的形式犹如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追求一种空无的境界,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从而使作品更有某种不可捉磨的空灵感、神秘感。

2.1.2玛莎•施瓦茨的作品与思想

玛莎•施瓦茨是一位在公共艺术领域开拓了风景园林新天地的设计师。她是景观设计师中的另类,是一位充满批判精神的创新家。

施瓦茨1973年就读于密执安大学艺术系并获得学士学位。这时她开始熟悉大地艺术,由此对景观设计产生了最初的兴趣。1974年她转入密执安大学景观设计系学习,在这期间遇到了彼得•沃克。由于两人对艺术与景观的共同追求,使施瓦茨找到了继续学习景观的意义,一年之后她获得了密执安大学景观设计硕士学位,并于1977年进入SWA公司,在沃克手下工作。1990年,为了各自事业的发展,施瓦茨建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首先,从施瓦茨的作品所体现的现代主义的本质精神来看,她把园林看作是建筑印记以外的任何事物――道路、高速公路、停车场,它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就在我们身边,并不一定只是划分完整的一块土地。

出于敏锐的艺术视角,施瓦茨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如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行为艺术等。

施瓦茨的许多作品都是临时性景观或部分地使用临时性材料构建的。这又体现了行为艺术和大地景观艺术家对她的影响。她将景观的建造过程看成是景观艺术的一部分,这种景观的稍纵即逝,使人将时间要素纳入景观的体验之中,体现了它特殊的审美价值。

玛莎•施瓦茨是一位景观设计领域中的勇敢拓荒者。她用艺术的审美眼光审视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她的作品是体现现代主义本质精神的大众艺术,是发掘城市细微空间的装置艺术,是关注基地文脉的后现代景观艺术,是充满隐喻、关注人性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是享受景观变化的行为艺术,是城市中鲜艳的花朵,是随时代跳动的脉搏。

2.1.3彼得•沃克与玛莎•施瓦茨的比较

施瓦茨一直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沃克的作品。对艺术和景观的热情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在不断探索艺术与景观结合的道路上并肩前进着。他们同样受到现代主义艺术的熏陶与极简主义艺术、大地艺术的影响。

但是两人的设计思想却并非完全相同,随着各自事业的发展,他们的设计风格越来越具有个人特征,风格明显不同。沃克的作品极力追求一种纯净、高品质的景观面貌,犹如现代贵族般的高雅与讲究。而施瓦茨园林是活泼的、亲切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平民景观。“贵族与平民”也许是一个滑稽的比喻,但它能够比较贴切地体现出两人的风格。之所以这么形容,具体来说:沃克的景观设计虽然是几何的、注重功能的、现代感的,但是,它主要受极简主义的影响,在其简洁、工整构图的背后是昂贵的材料、精湛的工艺与对细节的苛求,并不是代表现代主义为大众的基本精神的。而施瓦茨恰恰相反,她的作品虽然绚丽夺目,但却是廉价的材料,艺术形式是大众化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像施瓦茨自己说的,她的作品是现代主义的、平民化的。

三结语

如果说,没有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等这样的设计师,这么致力于将景观和艺术相结合,在20世纪,景观设计也许就会更趋向于技术化,而与艺术分道扬镳。

艺术和设计相融合,难以用清晰的界限划分,艺术解决的是形式,设计解决的是功能,当设计与艺术这对人类千百年来一直面对的两个领域从根本上走向一直的时候,其所面临的发展前景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广泛,对于我们这个人们物质精神需求都在不断增长的社会而言,就显的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实现现代艺术的创作思想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ARCHITECT 2006.10

2 凌月秋浅谈现代艺术影响下的景观设计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NO.6

现代艺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化生存现代主义艺术观念设计创造性思维

一位教士登上一列火车,由于他经常乘坐这辆车,因此列车长认识他。教士伸手到口袋中掏车票,但没有找到,他开始翻他的行李。列车长阻止了他:“教士,我知道您肯定有车票,现在别急着找。等找到后再向我出示。”但教士仍在找那张车票。当列车长再次见到他时,教士说:“你不明白。我知道你相信我有车票,但——我要去哪里呢?”这是一个幽默故事,但是却暗含了我们人类对自己未来命运的追问——我们要到哪里去呢?我们未来的生活理想和目标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如何获得?

一、艺术化生存的必然选择——艺术与设计

人类生存的美、生存的合理性以及人类的未来命运,都与设计的理念以及设计的方式有根本的联系。设计是我们追求理想生活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当代文明的一种境界,一种诗意的、艺术化的理想,同时也是我们当代人无法回避的事实,无法逃遁的生活环境。

未来社会,人类理想的生存方式是艺术化生存方式。艺术化生存方式,是一种全面和整体的生存方式,不仅需要知识和技术,还需要更成熟的人类情感。按照这种生存方式,从事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更好地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而不是让无情感的技术和机器掌握自己。人类必须通过这种艺术,在技术发展遭遇的暗礁中踏出一条回归自己的路。在这条路上,设计和艺术一直相伴相随,共同改变和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视觉时代,每时每刻目睹媒体的各种图像,不断从艺术角度做出抉择。选购服装、买块地毯,购置家用电器等,我们都要在款式、颜色和图案上做出抉择,只是我们很少意识到艺术抉择这件事,或者很少留心自己兴趣和标准的起因。

每件艺术品都是一种潜在的刺激物。能给人以最深刻的人生体验的艺术品就应算是最伟大的艺术品。艺术是一种想象,与生俱来,还可以培养成生命的一部分,使人终生受益。艺术抉择从根本上是我们自己的视觉文化意识的趋向性。就创造和欣赏而言,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这种意识,使我们能更充分地体验周围多种文化的世界,从而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与其说艺术是一件东西,还不如说艺术是一种活动。艺术既是创作活动,也是观赏者的响应活动。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社会产品的生产已不再被简单地分为纯物质或纯精神了,模糊性填平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沟壑。逻辑性的求同思维不再是科学家的代名词;形象性的求异思维也不再是艺术家的天赋。两种思维综合交叉将使设计之树遍布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角落。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一个二者之间对话的“边缘地带”迅速形成。因此这样的设计理应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设计的重要方面。“设计应被认为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的活动,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活动。”(Marco Diani语)

作为有艺术含量的创造活动,设计通过把预期目的和观念具体化、实体化的手段,满足着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于具体的设计项目而言,技术的规定性和艺术的创造性是为达成设计目标而存在的两个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满足设计艺术最终形态的物质和精神功能要求的整体。设计中也常常发生这样的现象,一个设计不是直接地进入生产,而是巧妙地引发另一个新的设计。因此艺术相对于设计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艺术在设计活动中可以开启设计者的思维,拓展其想象空间,探索无限的可能性,以解决设计中表达的问题——观念设计或概念设计。

二、难解难分——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设计实践

在近代,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距离日趋缩小,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极易诱发新的设计观念,而新的设计观念也极易成为新艺术产生的契机。很多工业设计品的形式表现出与现代雕塑和绘画的密切关系。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设计相互影响,在建筑和雕塑方面尤为瞩目。许多设计家就是艺术家,设计了许多时代性的代表作品。如赖特的流水别墅、门德尔松的爱因斯坦天文台、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等等。而勒·柯布西耶等许多设计家,早年几乎都热衷于现代艺术活动。

包豪斯时期,结构主义的抽象形式设计与新造型主义绘画和雕塑就存在着惊人的共同之处。许多现代主义艺术家被邀请到学院讲学,教授基础课程,如著名的现代主义艺术家费宁格、依顿、康定斯基、保罗·克利、莫霍伊·纳吉等等。

依顿在教学中重视发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启发学生的色彩感受;康定斯基对色彩、形体的近乎科学方式的理性分析,影响了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康定斯基总是在一系列讲演中用图表来说明自己的色彩理论。他那强调数量有限的原色以及外加黑与白的“日尔曼式的”色彩理论,后来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纳吉的构成主义摄影实践和基础课教学,对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保罗·克利对包豪斯色彩观念的特殊贡献是他关于色彩级数特性的结论,并将这种结论应用在绘画和教学中,体现了很强的色彩科学的精神。约瑟夫·艾尔伯斯的绘画《向正方形致敬》就源于其老师保罗·克利的色彩级数原理。

保罗·韦茨(Paul vitz)和阿诺德·格里姆奇尔(Arnold Climcher)在其《现代艺术与现代科学》一书中,对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归纳如下:现代主义艺术的最突出特征是它对抽象的偏爱。

到了20世纪早期,许多重要的艺术家如康定斯基、德劳内、波洛克和德·库宁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就是从早先热衷于描绘可辨识的景观或形象,转向完全或几乎完全抽象风格的成熟阶段。另一个值得注意和最整体性的倾向,是消除了透视空间,这就导致了画面的平面化。第三个显著特征是,它自觉地关注自己的历史功绩,尤其是诸多不同艺术运动理论上的解释。第四个特征是所谓的艺术的“知觉”本性,它涉及我们如何“看”和“看”什么。

现代主义艺术的这些特征和观念,不但深深影响着现代设计的形式的面貌,提供了设计产品的美的精神特征,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设计实践,积极参与到对现实物质世界的改造中来,使人化的自然具有了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能,为人类艺术化的生存方式提供了可能。

在当代,观念艺术作品又在纯艺术领域内掀起了艺术思潮的巨浪,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和潮流。观念艺术启迪着创造的灵性,也影响着当代设计潮流的走向。

三、殊途同归——观念设计与创造性思维

观念设计又称概念设计,原是产品设计中的一种设计方法,是设计过程的早期阶段,其目标是获得产品的基本形式或形状;是开发性的,对未来从根本观念出发的设计;是预见的,在设计中不考虑生活技术水平和材料。现在,概念设计已经从产品设计领域拓展到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各个领域,成为观念设计的同义语。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设计也是一种传达活动,是运用形象或符号向观众传送一种信息的过程。通过视觉的基本元素的设定、计划、构成来达到预定的目标,使设计家同观众达成一种信息沟通。如何使信息和形式有机结合则是设计过程的全部。信息即观念,观念是设计审美评判和表达的主题。观念始终是设计的核心。观念在这里可以是一种哲思、理念、感受,也可以是形式因素本身特有的抽象内涵……它是设计的灵魂。观念设计则是一种强烈夸张的甚至是怪诞的忽发奇想的方式。把观念寓于形式之中,以一种理想的方式或非理性的,有时可以是纯抽象的方式向观者传达引导或预测着使用设计的方向和潮流。

观念设计启迪着艺术的创造思维,影响和引导着设计的潮流,设计艺术家要彻底解放思维的禁锢,进入创造的自由王国,观念设计将会是开启这自由王国大门的金钥匙。

设计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的创造性过程。设计的过程是寻求解决问题最佳办法的过程,也是需要发挥设计师创造能力的过程。创造性是衡量设计综合价值的重要标准。创造性还来自设计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的要求。通过设计满足引导和创造需求,是社会对设计的要求,也是人类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具体体现。

技术创新在观念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念设计中技术创新的本质就是要在设计领域中发现某种新事物、提出某种新思想,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现有的产品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激发出的新颖构思和创见。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知识的积累和灵感的进发,是设计人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创新本身就意味着不拘一格,不局限也不依赖于某种特定的模式。技术创新的结果是一种新材料的选用或新科技手段在设计中的运用。

另一方面,观念设计需要创造性思维的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创造性想象。没有创造性想象,作品就没有生命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设计人员要打破习惯性思维,变换角度,开阔视野,才能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建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在此基础上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创造性思维有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多种形式。在观念设计中,要努力发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注意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辨证统一,准确把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巧妙结合,善于捕捉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闪光和亮点”,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产品。

在观念设计中,主要就是通过创造性思维解决设计中的创造问题。创造性思维是艺术的主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观念设计中,由于艺术与设计的上述关系,借助艺术思维的某些特性,探索艺术思潮对设计的诱发因素,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选择。历史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

参考文献:

1、荆雷著《设计艺术原理》,山东教育出版杜,2002年

2、鲁道夫·阿恩海姆[美]等著,周宪译《艺术的心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艾迪斯·埃里克森[美]著,宋献春等译《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4、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5、柳冠中著《工业设计学概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6、廖军著《视觉艺术思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

现代艺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 本质 ; 审美情趣 ; 发展;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大的发明,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项。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便开始了陶瓷的利用,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上,陶瓷逐步地脱离了实用主义,从日常生活用具向着装饰性方向发展。而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陶瓷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原料。

现代陶瓷艺术,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备材料。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结构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功能陶瓷,现代陶瓷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包括像高温材料陶瓷,生物陶瓷,超导陶瓷等新型陶瓷材料,已经逐步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陶瓷的特殊性质可以将陶瓷制成特殊的非金属材料,用来代替常用的材料,既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一、现代陶艺的本质

现代陶艺同传统陶艺有本质的区别。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它不是传统陶艺的简单重复和延续。从本质上讲,现代陶艺是对传统陶艺的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它把陶瓷艺术从“器”的概念中,从古老的、已经定型的工艺模式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陶瓷的本质和内涵,并加以挖掘和发展,开拓成富有时代精神的纯粹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因此,现代陶瓷艺术比古老的陶瓷艺术更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现代陶瓷艺术已抛弃了传统陶瓷艺术产品必须“使用”的观念。现代陶瓷艺术并非泛指现当代所有陶瓷艺术,而是一种在艺术上具有明确指向性和相对独立性、以陶瓷材料为媒体进行试验性探索艺术样式。它以反叛传统为起点,直接反应现代社会中人的本能,反应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兴关系。它强调个性、感性、自身情感,用具有独特的、自由的、变形的、不受约束的艺术形式,摆脱了多年来传统审美标准制约的思想,成为现代艺术创作者来挑战自我、标新立异的手段。

二、现代陶艺的审美情趣的表达

现代陶艺创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正进入一个转型期。所谓转型期,不仅是新老艺术家的交替,也包括艺术观念、审美价值和创作思想的转变。艺术家开始意识到一味移用西方现代艺术趣味并不能代替个性的创造,对自身传统的完全否定则将带来失去立足之本的危险,唯有把握陶瓷艺术创造过程中精神与语言的统一,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才有可能产生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的作品。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他们关注的不再是空洞的作品主题,而是寄寓在造型中的精神价值。在这个层面上,艺术家开始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从艺经验,从某种角度探向现代艺术陶瓷个性的生成。

三、现代陶艺走进室内环境中

陶艺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的产品,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现代的艺术。在历史中,陶艺在中国历史上与人们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丰富起来,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时尚的艺术,陶冶情操影响心灵,并给人以纯朴、回归自然的感觉,于是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陶艺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和生活环境、家庭办公场所的设计中。

家居空间提倡利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依据现代人的生活特性,创造出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居室生活环境。现代陶艺独特魅力与家居空间的广泛协调性,是其走进今日家居空间的良好前提。现代陶艺以自然而然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始介入家居空间环境,展现家居空间环境的自然化、艺术化和多元化。陶瓷艺术已经逐步成为美化家居空间的一种文化载体,亦是品味不俗的室内环境的点缀与装饰,这既是现今都市人的追求,又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四、现代陶艺融入生活的发展

陶瓷因生活需求而产生, 生活因陶瓷而丰富多彩,陶瓷与生活紧密相连,陶瓷的社会属性不言而喻,探究现代陶艺的人文精神,离开了当代社会生活就等于无源之水,可以说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成就了现代陶艺的快速兴起与成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玩陶、赏陶、爱陶和制陶氛围中去,陶艺设计因此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

随着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生活模式,而乐于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茶道的兴起、饮茶之风的盛行刺激了陶瓷茶具的生产设计。当一件陶瓷艺术成为生活用品,它同时就具有了社会属性。陶瓷艺术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社会生活的这种需求,把当代人的文化精神、艺术思想、审美情绪悄悄地渗入到现代陶艺设计中去,提高了现代陶艺的艺术性和品位性,从而使得陶艺社会属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

五、结论

在诸多的艺术种属中,中国陶瓷是最传统又最现代并具有国际语言的造型艺术,不仅是由于陶瓷这种融艺术与生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的起源和发展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性,也由于构成此门类艺术的基本要素水、土、火与人性的天然亲近感,正是这种与人性共通并为生命所依赖的基本要素,构成并创造了陶艺的神奇魅力。玩泥弄陶所带来的愉悦和健康不仅让艺术家迷恋忘返,其泥土的质朴表现和火烧的亲切感,也为欣赏者带来直入心灵的关怀。

参考文献:

[1]王忠.现代陶艺设计[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现代艺术范文第4篇

1.跨越界线的融合

现代艺术对西方现代园林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设计者身份及作品本身的双重交叉上。上世纪60年代,艺术家作为园林的实践主体开始在室外环境领域登台,代表人物有艺术家史密森(RobertSmithson),他的螺线型防波堤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对环境的危机意识。他为艺术家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将自身对造型、空间、材料等方面的创作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大地艺术开始,艺术家有了更为直接影响园林行业的平台,使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当代设计师逐步褪去了传统的工匠本色,贴上了“艺术家”的标签。他们多有艺术教育背景,或身兼设计师与艺术家双重身份。从早期活跃于美国的施瓦兹(MarthaSchwarz)到近来作品横跨欧美的古斯塔夫森(KathrynGustafson),其设计作品均展现出强烈的艺术天分。在园林与艺术的交叉领域寻找可取之处,她们显得驾轻就熟。就艺术与园林作品而言,现代艺术类型的探索成果在当代园林里也可以得到自由地体现。现代雕塑、装置艺术、大地艺术、包扎艺术、概念艺术等非架上艺术在材料的综合运用、空间把握、观念表达,以及在观众的参与性等方面与传统架上绘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兴的现代艺术正是在内容与表达方式上与园林作品的趋同,吸引了设计师们的目光。如现代雕塑对景观的实质影响,是随之从具象到抽象、室内到室外、小尺度到大尺度的演变,以及对自然材料的尝试,才促成了艺术品向园林作品的转换。(图1-1)而反过来,将园林中的多种因素与艺术形式结合,让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样式和各种不同的材料媒介自由地融于作品中,其结果便是一种表现力丰富的“艺术园林”的产生,它们极大丰富了人们观察园林的视觉体验。艺术与园林的“全新”结合,正如艺术评论家RosalindKrauss所说,使园林成为更广阔领域的艺术品。

2.形式语汇的源泉

因为形式的变换空间广阔,其本身越来越成为设计瞄准的对象。当简约而功能化的设计新形式和新风格已经被人们统称为现代形式、现代风格之后,更新的形式和风格似乎只能从艺术的身上获得了。现代艺术为园林提供了一套多元化的视觉形式语言体系,也成为园林设计最直接、最丰富的形式语汇源泉。曾活跃于西方现代艺术浪潮中的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极简艺术、大地艺术、波普艺术等,都被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设计师和艺术家介绍或运用进来,它们使当代园林进入到一个形式自由的发展时代。它包括了设计师对形体本身观赏性价值的高要求,以及它们相互组合产生的新的图式规律与表现手法的应用。从形体本身而言,突出设计元素自身的观赏性,创造更具视觉刺激的形式,是现代艺术给园林设计带来的新启示。设计师从简化带来视觉震撼中受到了启发,将设计要素的自身造型,如体量、质感、色彩等放在关注首位,而忽略元素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搭配。由此也出现了一批以处理某一元素见长的“标签型”设计师,如以处理地形见长的哈格里夫斯、将台阶处理得心应手的塔奇(AthenaTacha)、以水为标签的达蒙(BestyDamon)等(图2-1)。从图式规律上说,现代艺术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在于形成各物品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寻求实物之间的联系与和谐。这些方法的使用和发展,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当代西方园林照搬了这种拼贴模式,将构成设计的最基本形式单元点、线、面、体、色彩、材料、几何形等自由拼贴组合(图2-2),乃至使风格多样、模式变换丰富成为当代园林的一大主要特征。

3.“先锋”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形成

现代艺术对园林影响之三或许在于其思想观念上的先锋性。在多方位、多层次上自由地实验各种观念的可能性是现代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它使园林在这样的基本特征影响下也走上了一条在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不断探索的道路。现代艺术打破了对于理想的视觉美的追求,艺术表达不只是美感问题,它可以采用特别的构思和非常规套路的物品与手段,让观者内心受到震撼、冲击,从而对艺术主题过目难忘,以至产生共鸣。当代园林因对现代艺术形式的追随,在审美标准上也识变从宜。对传统审美和美学法则的这种偏离有其积极的一面。从欣赏艺术品的角度欣赏园林,当代园林被推向了更广阔的观众,在社会价值、文化象征、个性化体现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曾经施瓦兹的作品被视为离经叛道,借由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段逐渐被设计师所广泛引用,她不再是行业的叛逆者,而是先锋设计师。现代艺术审美的深入人心却也逐渐消融了园林传统经典,这种对传统的过分摒弃而产生的空虚又使设计师们试图从提升文化内涵的角度来化解。然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缘于自身多元文化的碰撞,多元化的园林形式却掩饰不住对艺术形式的过度依赖。当代园林的文化价值表面看似乎得到了提升,却因为这种形式寄托忽略了园林实践中的某些本质问题。

4.园林与艺术结合的新意义

现代艺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陶瓷;艺术;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27-01

现代陶瓷艺术,亦可归类于现代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存在又同时传承了陶瓷技术这一文化传统精髓。在传统陶瓷艺术中非常注重形体与釉色光泽的关系,如若其中某一点不符合这两大要素将被视之为废品,人类发展最初的阶段出现了容器这一概念以来便出现了以中高温烧制陶器来作为日常储存容器之用,陶瓷器皿以功能性诞生,后来追求奢华的宫廷用品由各地方设窑厂来进贡陶瓷器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陶瓷作为器皿的单一存在,直到当代各种门类的装置与室外雕塑的大量使用,使陶瓷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走到了艺术的前沿。

当代陶瓷艺术,解构陶瓷的表现手法,单一的从选材,塑性开始到后期着色上釉,釉上彩或其他手法都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实现,同理在当代油画艺术当中把传统油画解构成光影,肌理,色彩和独立的黑白灰关系,其中的每一种都可无限的放大或者无限的缩小来作为艺术家表现题材的一种语言,这样的做法使作品更加的纯粹,更加新颖且具有视觉感官的冲击力度更强,在陶瓷艺术中也是一样。

塑形:塑形作为装置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也是陶瓷艺术作为新的装置艺术体系中一员的根本,手段一般通过光线与作品表面的关系来说明艺术家所要阐述的观点,也可用表面肌理的凹凸来体现,大致形体的塑造方面与雕塑无异,但与雕塑不同的是,现代雕塑可现取现用来制作,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直观的了解到最终的材质效果,而现代陶瓷则不行,在最初的塑性阶段仅仅只是塑形,对于最终出现的效果的把控性需要后面的几个要素同时进行,需要制作者对整个制作流程有很好的基础,在形的限制上也与雕塑不同,不能出现太过复杂的形体,尽量以简单的造型来说明问题。历代的作品中很多以片状的堆叠,简单几何结构夹带复杂肌理表面居多,单片式的作品也比较多,这样易于处理陶瓷技术上的问题。塑性完成后低温素烧,对形体进行最后定型,有些艺术家在素烧完成之后就完成了作品的制作。

釉色:在釉色的选取上,传统陶瓷手工艺人会制作大量的陶瓷色片,来直观的了解不同金属元素的釉质最终烧制完成会是怎么样的色彩,参考传统陶瓷的工艺即可了解,釉色的选取与形体的关系必须把握得当,釉质的厚薄与形体表面的肌理也同样有很大的关系,釉下彩和釉上彩的制作方法也各有不同,多用于物体表面彩绘和制作

但以上只是制作手段上的一些事项,而艺术创作而言,只有其手段只是纯粹的炫技,而技艺又不能达到古代官窑所烧制的瓷器的水准,就如同油画现实主义写实绘画,当代画家自知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这些写实已经走到顶峰无法超越且其功能性为纯粹再现已经被后期的摄影艺术所取而代之,这只是从纯粹的再现功能性的说法,而转入更加注重作者本身想法和观念的作品中同样映射到现代装置艺术上,艺术已经离开了其再现的作用,转而进入表达想法传递想法的功能性,语言的选择性也变得更加宽泛,现代陶瓷艺术便是其中之一,在选择好题材之后又正好在陶瓷这一传统语言中找到恰到好处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