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监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下水监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下水监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

20世纪80年代前,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地下水监测都是以满足供水需求服务的,其中,水利部以水资源管理为主要目的经过多次站网优化建立了为农业灌溉服务的监测网络,主要监测农村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深一般在10~350 m;

现有的专用地下水监测井少,建有专用监测井房的不到 5%,且井房十分简陋,缺乏专门供电设施。因此受季节性开采和抽水的影响较大,达不到监测规范技术要求,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地下水资源状况,造成监测数据代表性差。地下水监测工作大多委托距监测站点较近的农民,个别由附近水利和水文地质站(队)职工、乡镇、村干部和民办教师兼任,其中90% 没有专门进行地下水监测技能集中培训,缺乏基本监测技术,监测精度得不到保证。

目前,全国多数地下水监测工作仍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测方式,用测绳、皮尺、测钟或音响器等传统监测手段,近年来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济南、乌鲁木齐等省、市建设了部分地下水自动监测站,自动监测站数量不足500个,且尚处于试运行阶段。目前采取的委托监测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由于委托监测费太低,委托人员积极性不高,造成缺测、漏测、野外记录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资料质量难以保证。对于埋深较大的监测井,人工监测的难度大,监测资料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从监测信息的传输方式看,人工监测数据上报一般是采用普通信函、电报、电话报送到地市,地市再通过信函、电话、传真、网络报送至省级,经过监测员人工整理和逐级上报,月报动态信息传输周期至少10d以上,信息传输速度十分缓慢。从时效性看,目前的传输方式与现在的信息化管理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在国家大力投入建设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网的情况下,从国内外发展趋势看,实现地下水的自动监测和信息的自动传输是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的有效和必要手段。

2 地下水监测信息化建设

2.1 地下水监测管理体系结构

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分布式的国家地下水监测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和共享一体化工作平台,形成高标准的地下水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信息传输系统。对国家地下水调查基础数据、监测数据、模型建设数据、水质分析数据以及相关的气象、水文等数据实施统一协调管理,实现对全国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点信息进行联机查询、网络化管理和常规分析处理,大幅度提高地下水监测信息处理能力和地下水监测数据服务的时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应由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构成。在统一的建设原则和共享机制下依托各自的管理体制进行建设,完成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和数据管理以及共享系统。地下水监测管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2 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地下水信息采集、信息交换、数据存储与管理和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等建设内容,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2.2.1 地下水动态信息采集系统

地下水动态信息采集系统是整个国家地下水动态信息系统的基础,该系统的建立可以保证整个系统数据的持续更新。地下水信息采集主要利用水位、水温和水质(PH值、电导率等)传感器将地下水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并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如:PSTN、GSM、GPRS和CDMA等),将收集的地下水信息发送到各地(市)信息站、省(区、市)中心、流域中心或国家监测中心,从而完成地下水信息的采集。信息采集包括自动监测自动传输方式、自动监测人工采集方式、人工监测方式等3种。

2.2.2 地下水动态信息交换系统

无线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为地下水监测信息网的传输、提供了可靠保证。充分利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无线网络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自动传输。采取租用国内一级ISP骨干网带宽,借助ISP在全国各地的骨干网节点,实现国家级监测中心与省及地(市)的连接,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公益性专用网络体系。

地下水信息交换与数据传输因地制宜,可选用卫星、GPRS、GSM、超短波、程控电话、防汛专用网或“混合组网”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各监测信息(分)站、省(区、市)监测中心、流域机构和国家监测中心之间的地下水信息传输,并将收到的地下水信息处理后写入各级中心的数据库中。

2.2.3 地下水信息数据库系统

地下水信息数据库,按照不同的管理权限和不同的管理区域,以分级分布的方式建立多级数据库体系。各级系统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接收、汇总、处理本级动态监测数据,按照统一的要求建立数据库并向上一级系统传输。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61-2003)、《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SL360-2006)、《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等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建立数据库结构,完成对地下水监测信息的存储和管理,确保信息安全,提供安全、稳定的数据服务。

2.2.4 地下水信息处理系统

地下水信息处理与服务系统应该能够对监测的地下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地下水系统模拟的基础业务系统,全面支撑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的地下水监测业务的需求,为开展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质环境等地下水监测相关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和综合分析成果。

2.3 地下水信息共享与信息服务

地下水信息共享与服务应在资料共享、资料汇交基础上实现的地下水信息查询、信息和数据服务。水利部与国土资源部在国家层面上形成统一的国家地下水监测数据库,实现资料共享。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提供地下水信息,同时为政府、科研机构和专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

地下水信息共享和数据服务包括了地下水信息查询与信息服务、元数据服务、成果类综合数据服务等内容。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安全级别,采用信息网站、专用数据库接入、Web服务等技术为不同层面的用户服务。信息提供的形式则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地下水信息的特点,以不同方式(如图形、报表、元数据等)进行查询和服务。

2.4 地下水监测信息化建设可在现有站网建设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合理、经济、系统,以最小的投资获得完整、准确、及时的地下水监测资料

在信息监测、存储、传输等方面,利用自动设备和方式代替传统的人工方式,提高地下水站网的监测精度和时效性;在信息处理和服务方面充分发挥高性能软件系统的功能,提高速度和效率。

3 结论与建议

地下水监测工作信息化建设以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与环境保护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统筹兼顾、保护优先,以提升区域地下水监控能力、预报预警能力、决策支持能力与信息服务能力为目的,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全国地下水自动监测信息网,加快地下水监测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处理和服务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为各部门和社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从而保障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防治地质环境灾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61-2003)[S].

[2]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S].

[3]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SL360-2006)[S].

[4]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S].

地下水监测范文第2篇

水质监测资料表明,洛阳市地下水水质良好,无色、无臭、无异味、无肉眼可见物,清澈、透明、低浑浊。从开展全分析的37项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对地下水、地表水水源进行评价,地下水水质只有少数部分项目超标,水质综合合格率历年达90%以上;而地表水水质较差,伊河、洛河、涧河三条河流均受到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染,地表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低于同期地下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四2013年城市节水和地下水管理工作规划洛阳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关键是制定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开采方案。

根据目前现状,初步提出以下方案:1.根据历年地下水观测资料看,洛阳市没有出现降落漏斗,但在洛阳南以农科所为中心和白马寺水源地有漏斗发展趋势。2013年应考虑对该区调整开采量或停用部分水井,增加陆浑水库引水工程的供水量,减少该区地下水的开采强度,达到既满足城市工业、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又有效控制局部地段地下水水位下降的目的。2.自1994年以来,洛阳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地下水开采强度的地段变化,致使地下水的迳流状态发生了改变,虽逐年对观测网络进行调整,但还不尽合理,在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优化监测网络,尽快落实安装地下水动态监测远程控制系统,更准确掌握洛阳市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情况,使监测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3.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每年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和河南省节约用水宣传月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督,对浪费水、破坏水质行为举报,公开曝光,大力宣传推广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向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进行水形势和节约用水的宣传,宣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用水量最终只能限制在可开发利用的有限的资源范围内的观点,宣传节约用水的基本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和自觉性,更新水的观念,树立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危机的意识。4.我市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洛阳市水资源管理条例》(2009年2月1日起施行)、《洛阳市节约用水条例》(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已为我市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管理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应当尽快建立健全符合洛阳市市情的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城市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5.建立《水资源自动监测及业务综合管理软件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节水信息可以使节水实现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目前洛阳节水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管理水平还不高,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要在掌握大量节水管理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能形成各种统计报表,要能利用计算机模拟各种情况下的水量、水位和水质情况;能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研究水资源的供需关系等。6.加强有关节水管理和地下水管理的科研工作。《污水资源化研究及规划》已被省确定为2004年攻关项目,2007年完成科研(试验)及规划工作,通过了专家评审。要加强研究开发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回用新技术,挖掘废水的再生资源,开辟节水新途径,要组织制定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内容包括中长期供水,供水水源,节水、污水资源化,水资源保护等;要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和调度洛阳市现有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组织好节水器具的科研和设计工作,不断推出节水效益好,使用方便,价廉耐用的新产品;研究推广农业用水的节水新技术,研究工业、生活节水的适用技术等。

本文作者:沈嘉王素珍张咪娜董斐工作单位:洛阳市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

地下水监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2-0127-02

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普遍较好,然而由于人类无节制的开采也导致总量不断下降,用水形势严峻。尤其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工农业用水需求较高、浪费现象严重,加之,不合理的滥开滥采地下水,导致水资源紧缺现象加重,再不采取有效的、科学的手段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研究,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与研究能够掌握我国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对水环境进行可有效地保护,为人类用水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也为各项用水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的现状成绩

我国对地下水的监测起步较早,1998年我国水利部就正式承接了该项工作,当然与西方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就研究现状来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研究成果。

1.1国家地下水监测成绩

我国1960年左右水利部就开始对地下水进行了相关的监测,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建成了规模较大、运行科学的地下水监测井网,通过一系列的调研能够为水资源调度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截止到2013年6月我国已经具备24417处地下水监测站。2010年我国发改委就对地下水资源监测站点做出了初步规划,预计投入17亿元,通过20445个新建及改建的地下水监测站点,对我国350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为地下水的监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护。另外,为了加大对地下水全方位的监测,我国将进行下水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与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的建设以做好对地下水的保护和涵养,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 省市地下水监测成绩

随着国家对地下水监测力度的加大,一些省市也开始跟随国家的脚步加大了对省市内部地下水的监测(见图1),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点密度迅速增大。并且,水利部开展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建设”以及地下水动态信息的收集编制,为全国各地地下水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有力保障。如:天津市在全国对地下水监测的起步较早,1997年就追随国家的大趋势,开始对地下水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监测。塘沽、北京等地都建立了地下水监测系统,能够有效的对地下水状况进行监测。一些用水大省等更是加强了对地下水监测站点的建设,以便能够更有效的对地下水进行管理(见图2)。

1.3加强国际交流,发展新技术

同位素监测法在国际上得以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然而我国对这一方法的研究还是不是很成熟,远远满足不了对地下水精确监测的要求。为了提高地下水的监测技术我国积极的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交流合作,有利于我国专业监测人员技能的提高和地下水监测技术的升级,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开辟了个别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现状问题

虽然我国在地下水监督测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我们也要知道我国地下水监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

2.1监测站分布不合理

我国的地下水监测站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监测站的密度仍旧不高,而且在分布方面,南北极度不平衡,北多南少。另外,我国专用的地下水监测井不多,对于形成的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就很值得商榷。

2.2监测经费严重不足

我国对地下水监测经费投入逐步增大也是从近两年刚开始,长期以来在地下水观测中投入的经费十分不足,甚至仍旧停留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很难激发地下水监测的积极性。

2.3监测设备比较落后

我国用于地下水监测的设备比较落后,不能适应世纪的需求。到目前为止,在地下水监测中仍旧绝大部分的采用人工测绳监测,监测的精度和准度不高,不能完全体现数据的参考价值。这种落后的监测手段使我国的地下水监测止步不前,进入发展瓶颈期。另外,随着我国地下水污染情况的加重,先赢得水质监测点却没有明显的增多,水质监测力度明显不够。

3 加强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的相关措施

3.1逐步提升监测技术

应采用水位自动监测仪器,对地下水的监测实现自动化管理,通过数据的分析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同时要加大地下水监测网站的建设,多水质、水量进行动态的、有效的监测。要加大专用经的建设,提高对地下水的监测质量。

3.2 加大监测经费投入

没有足够的经济保障,我国的地下水监测是很难实现真正的发展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增拨在地下水的监测经费,以便改变这种因经费不足很难进行更高端研究的现状,使地下水监测能够整整的发展起来,真正的发挥作用。

3.3丰富地下水监测内容

地下水的的监测不应该只是谁来弄个的监测,应包含对地下水状况的调查评价以及对地下水的动态分析,如:过于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分析、地下水的生态分析等。另外对地下水的水质状况也要进行细致的研究,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从而多角度多方面的完善我国的地下水监测工作。

4 结论

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重,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势在必行。我国在地下水监测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同样的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在用水现状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多方面加强对我国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并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发展,为我国的生产、生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丁永涛.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功能以及矿区地下水系统域值的水文地质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2011(20).

地下水监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吉林省;动态监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P641.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45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监测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吉林省地下水监测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地下水监测工作从无到有,积累了大量的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到目前为止共刊印了30余年的地下水年鉴,并建立了地下水资料数据库。这些资料为地下水预测、预报,地下水资源评价、规划及环境保护,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在三水利用转化与国民经济建设及生产的决策中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各级领导部门指挥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为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科学管理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1吉林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现状

1976年在白城地区开始建立第一批地下水监测井,以后,在各地(市、州)、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逐年从平原区至山丘区、河谷平原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地下水监测井网,目前全省平原区共有地下水水位井1285眼,包括五日监测井1025眼、逐日监测井260眼、水质监测井238眼、水温监测井202眼。其中平原区地下水监测井779眼,监测井密度为每百公里一眼井;山丘区有监测井506眼,主要布设在山间河谷平原、台地等地。全省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具有省、市、县三级管理机构的监测队伍,基本控制了全省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动态,每年获得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12.5万个,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以及各类规划提供了宝贵资料。

2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有些单位对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地下水工作是额外负担,没有经济效益,政绩不明显的思想。工作中只重视征费和其他工作,而对地下水监测工作关心不够,地下水管理人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影响地下水正常工作,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

2.2经费紧张,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由于地下水经费投入渠道多样化并且不十分明确,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用于地下水的检测工作的资金由于没有具体的标准,随意性较大,各地各单位不同时间拨给的数额也不等。甚至有的地方地下水动态监测经费短缺,无法正常购置检测必需的检测物资,快速检测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2.3管理体制不理顺,不利于地下水工作的开展

我省地下水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有由水文部门管理,也有由水利部门管理的,长春、四平、吉林、辽源、延边由水文部门管理,白城、松原、通化、白山由水利部门管理。机构不完善,责任不明确。

2.4监测设备技术和信息传输手段落后

由于地下水井网建设监测运行管理费用缺乏,导致基层单位交通工具无法及时维修,测具难以更新。我省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建立运行已20多年,但监测设备仍比较落后,量测水位仍沿用建网初期的测绳、测盅或皮尺、木尺、毫安表之类。水位观测资料不准确,水温观测问题也较多,使用的酒精温度计冬季受冷酒精刻度线断条现象严重,水银温度计刻度不明显易损坏影响观测,常出现全年是同一个数值的反常现象。目前数据信息传输仅靠信件邮递一种手段,遇到重大旱情,信息很难及时传输,时效性差,满足不了各级部门对地下水信息的适时需要。

2.5无专用地下水监测井,监测质量受影响

我省目前无地下水专用监测井,所有的地下水监测井均借用生产井或民用井,在农业灌溉季节时常观测不到水位,水位监测资料直接受用水影响,监测质量难以保证。又由于生产井或民井自然淘汰或损坏,更换频繁,资料连续性差,监测井网很难稳定,自1999年新井网实施以来,换井率较高,给地下水动态分析、预测预报带来较大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测资料的质量,降低了观测资料的使用价值,增加了管理费用和难度。

3工作建议及对策

地下水监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9001

1 高层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概述

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城市高层建筑技术也在不断地增新,尤其是在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环境背景下,高层建筑空间转向地下发展,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面积越来越大。高层建筑的超高要求地下室要具有稳定的基础作用,如何保证地下水具有稳定的基础作用的关键在于做好地下室的防水工程,因为地下室处于水平地面的下部,位于潮湿的环境中,并且还要受到地下水等因素的侵犯,所以地下室的防水工程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高层地下室防水工程要占到整个高层建筑防水工程的45.2%左右。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室的防水工程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比如该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区域地形以及地下水位高低等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给地下室防水工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地下室防水工程应该遵循“放、排、堵”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把好施工关,按照施工要求规范每一道工序。在实际的高层建筑中,对地下水的防水处理我们一般采取二至多道的防水设置,由于地下室多为刚性混凝土结构,因此在地下室的外部加制一道二道防水材料。

2 地下室防水工程细部渗漏的成因分析

2.1 墙板施工不当引起的细部渗透

墙板施工不当是很容易引起局部渗透的,因为在墙板的施工过程中不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规范进行,就会导致墙板之间出现裂缝,进而导致防水措施无法对该部分进行作业:首先在模板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地下室墙体模板的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操作人员的失误或者漫不经心,而将一些杂物掉在墙板施工缝中如果我们没有对这些污染物进行清除干净,那么就会导致污染物被滞留在凹槽内,结果就会影响到墙体的渗透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墙体裂缝;其次在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不严密,进而会产生漏水通道,比如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结果导致混凝土出现了蜂窝现象,形成了漏水通道。或者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混凝土第二次浇筑与前次混凝土的结合不紧密,造成带状混凝土局部松散。

2.2 施工管理不科学

地下室防水工程的管理工程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地下室防水工程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后,因为没有按照养护要求进行养护,结果导致混凝土出现了收缩,而混凝土的收缩必然会产生干缩裂缝,而这些干缩裂缝的存在就会给地下室防水工程埋下隐患;其次如果建筑结构为大体积混凝土时,一旦混凝土出现裂缝就会造成渗漏出现,比如对大面积的混凝土养护要尤为重要,尤其是混凝土内部的结构要合理处理;最后对防水成品的管理也不科学。在进行防水作业时,一旦柔性防水层施工完成后,需要经过验收后才能进行砂浆保护层的施工,但是这段时间需要对成品进行保护,细微的破坏都会给防水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2.3 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设计存在缺陷

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结合实践,在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后浇带、伸缩缝的预留位置不合理。在地下室的伸缩缝设计上往往会超出相关规定的20m的限制,使得地下室的伸缩缝过大;二是对细部设计不当,没有考虑薄弱环节的加强措施。在地下室防水层作业过程中,由于地下室底板与墙身交接处的阳角线位置的防水层是最容易被破坏的,而且该部分受到结构沉降因素的限制,是防水层最薄弱的环节,因此需要重点对该部位的防水作业进行处理,避免出现破裂现象,进而影响到整体防水效果;三是墙体配筋的比例不合适。在高层建筑中为了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一般都会在墙体的配置钢筋,但是配置的钢筋过多的话,就可能形成渗水通道,因为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当混凝土中的石子碰到钢筋以后,它们就会因为钢筋的阻力而不向下流动,进而石子会呈现微隙状态。

大量实践表明:高层地下室防水工程的细微渗漏与每个施工环节是密切相关的,每个细节都关系到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质量,因此作为施工人员一定要从高层地下室防水工程的全局角度出发,做好各项工程细节。

3 地下室防水工程细部渗漏问题的对策

3.1 做好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设计方案

地下室防水设计方案应该贯穿于整个地下室防水工程,因此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应该符合地下室长远使用因素的考虑,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明确设计依据。地下室防水设计方案一定要在国家相关政策、标准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方案中一定要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使得设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以及责任化;注重对设计质量的持续改进,在地下室防水作业过程中要做到动态监测,及时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做到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持续改进。

3.2 加强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

施工过程是避免地下室防水细部出现渗漏的关键,也是整个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的核心。首先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针对墙体施工不当引起局部渗透的问题,我们应该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施工缝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且在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对接缝处松软的混凝土进行敲除,保证施工接缝的严密性;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细微施工环节的防水处理工作。比如在墙体施工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用到穿墙螺栓,而一旦应用穿墙螺栓就必然会给墙体的防水工程造成渗水点,影响整个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加焊止水环片的螺栓,采取该螺栓只需要在气焊烧断螺栓端杆之后,用防水砂浆进行磨平就可以,即达到了模板固定,也很好的处理了防水渗漏的问题;最后针对后浇带施工不当所引起的的细部渗透,我们可以需要在确定后浇带两侧主体结构混凝土收缩变形完成再进行,一般防水作业的时间要在混凝土结构完工两个月以后进行,在对浇筑带进行浇筑前一定要先将接缝面用钢丝圈进行清理并凿毛后,经过24小时的湿润后才能进行浇筑。在浇筑完成以后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养护。

3.3 采取性能好的防水材料

选择质量好的防水材料是避免地下室防水工程出现瑕疵的关键,如果我们使用过期的防水材料对整个防水工程而言是具有重大影响的,首先我们要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根据施工规范,对混凝土的砂石一定要经过清水处理之后才能使用,并且还要对其进行含泥量的检验,保证细骨料的含泥量不能小于2%;其次在选择防水材料时一定要选择具有质量安全保证的材料,对防水材料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才能应用到施工中,施工时要派专人进行工序把关验收,跟踪进行工序质量监控,每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4 做好对防水工程问题的管理

首先对穿墙管道处理。在浇筑混凝土结构前应在穿墙管道处预埋套管,并在套管上加焊止水环;穿墙管道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并且对预留的管道细缝进行防水材料的处理;其次对变形缝处理。应严格控制变形缝处的混凝土浇筑、止水带的安装防止固定,宽度的控制,填缝的处理,封缝的处理等施工工序,以确保工程不再渗水。其具体措施为:将缝内两侧基面打凿宽约80mm~100mm;选用特种水泥加氰凝材料搅拌细石混凝土,作基层封堵,在其上铺设注浆层,即干铺石子一层,后再于其上作与基层同样封堵;注浆顺序为先底扳后侧墙;最后按设计要求在变形琏上部槽内做柔性材料处理,完工后确认不再从管口渗水时,用气焊烧平注浆管。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应放在工程前期阶段,只有做好事前预控、重点应放在工程前期阶段,只有做好事先预控、事中监控,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振宇,薛建华.浅谈地下室防水工程细部渗漏的主要原因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