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文名句

古诗文名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诗文名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诗文名句

古诗文名句范文第1篇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屈原列传》)

1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古诗文名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诗文名句;妙语连珠;画龙点睛;接龙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经典语录告诉了我们背诵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标一直都非常重视学生传统优秀文言诗文的诵读积累,尤其古诗文作为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枝奇葩,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因此,课标明确指出要“诵读古代诗词”,并向中小学生推荐了一定数量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学生朗读、背诵这些传统名篇,从当下来看,对中学生中考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纵观历年各省市的中招试题,古诗文名句默写无一例外都是必考的范围,并且要求非常严格,如有多字、漏字、错字、别字,都不计分。从长远来说不仅可以让他们记住精美的诗句和传世名言,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语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思维。为此,如何激发学生的背诵默写兴趣、提高学生古诗文背诵的效率、提升学生默写古诗文准确率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让学生承袭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并积累更多的文言诗文,我在古诗文背诵教学上,积极尝试各种有益的教学方法,避免机械的重复背诵和默写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主动背记古诗文的兴趣。其中最成功的应该是仿照成语接龙创新而来的“妙语连珠――古诗文名句趣味接龙”,其基本形式有两种:即 “环环相扣―― 妙语连珠”和“画龙点睛―― 一脉相承”。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环环相扣――妙语连珠

环环相扣:即以指定诗句(一般是完整的一联,即连续的两句古诗)为“龙头”,接续含有前两句诗中任何一个字的诗句,依次类推,但后面同学不能重复前面出现过的诗句(文)。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接龙形式包括个人接龙积累、小组接龙比赛、全员开火车接龙等。

1.个人接龙积累:主要以书写为主,每个同学在自己专用的古诗文积累本上,按照上面的要求,自己接龙诗句(文),每周一次,少则十句,多则不限,每周五上交,教师要从书写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批改和计分,并及时反馈评价情况。对优秀作品予以表扬并在班级墙报进行展示。

2.小组接龙比赛: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分组。少则两两一组,多则十人一组,包括口头背诵接龙和书面默写接龙。教师要制定出明确的比赛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好(包括诗句的数量,书写的准确规范等)。口头接龙可以利用课前预备时间,或早读课五分钟内,化整为零,随时进行;书面默写可化零为整,定时进行,比如每周一次,起初阶段可由教师检查,并严格按照中招考试的要求予以评判计分,慢慢地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互评互改。事实证明,他们会做得非常认真仔细。

3.全员开火车接龙:为防止部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滥竽充数,我们还采用了全员开火车接龙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利用课前短时间进行口头接龙,每人一句诗(文)。书面默写,随时都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公用本上署名进行,每个人接续的诗句每次不能超过五句(如果不限制数量,有的同学“诗兴大发”,别人会有意见的)。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张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杨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王莹)……这样,一个班40人接续下来,每一轮的诗句数量都相当可观,再加上适当的考核,表扬优秀者,鼓励进步者,激励后进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画龙点睛 ―― 一脉相承

画龙点睛:即主题归类接龙,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归类记忆方法,每个同学或各小组分别从“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雨、江、河、湖、海”等字中任选一个作为“龙眼”,所接续的诗句中都必须含有该字。以“风”为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个环节也可以采用个人接龙积累、小组接龙比赛、全员开火车接龙等方式进行,也可以生生相接、师生互接、男女生对接等。

古诗文名句范文第3篇

语文是一门包含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学科,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利用渗透教育,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背诵名诗名句。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背诵古诗文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古诗文的欣赏、感触和理解的过程。古诗文的格调韵律,诗词中的场景画面,所呈现的人情事物,作者的喜忧感悟,都是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背诵古诗文的无形之中,就渗透了传统文化教育。第二,分析名诗名句。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联想无限景象。许多古诗名句都包含着一些深刻的道理,反映一种博大的胸怀。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抓住古诗文的经典魅力之处,认真剖析包含的道理,感受古人的思想,努力折射传统文化的倩影,通过耳濡目染,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是一种熏陶,一种影响。通过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进行文化教育,可以营造浓厚的课堂传统文化氛围。第一,营造课堂整体气氛。一种传统的文化氛围,应是静谧和严肃的。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配乐视频画面来烘托气氛。在背景音乐和情境画面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穿越时空,将学生带入古代氛围中。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非常大气的宋词,教师可以用《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背景音乐,用波涛汹涌的长江巨浪作为视频画面,让学生朗读,既能凸显《赤壁怀古》的大气与洒脱,又能烘托浓厚的课堂传统文化氛围。第二,营造传统语言气氛。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可采用古香古色的课堂语言进行讲解,交流内容应以古诗文为引,以诗文背后的传统文化为主,将学生带入到传统文化的交流氛围中,学习古诗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丰富课堂文化活动

语文教学应是开放灵活的课堂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努力丰富课堂文化活动。第一,课堂辩论。教师确定主题,学生进行辩论,辩论时要求学生尽量使用古诗文作为例证,或者用古人的思想作为证词。这样的辩论方式,能让学生在巩固对古诗文学习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第二,学生讲解。让学生自行选取一个传统文化主题,搜集与该主题相关的古诗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例如,学生可选取“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主题,搜集与之相关的古文如《师说》《吕氏春秋》《论语》等。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去学习、去领悟这些明文名著,从而使传统文化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增加传统文化拓展

古诗文名句范文第4篇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及近郊,南望龙门,北依邙山,东逾e水,西至涧河,洛水横贯其间。隋唐洛阳城遗址是中国隋唐两代的东都城遗址。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唐洛阳城进行勘查;1959年,调查了宫城、皇城及周围诸小城的平面布局,确定了一些门址的位置,并发掘了皇城南墙的右掖门;1960~1965年,考古工作者继续调查了街道、里坊及市场的位置,同时发掘了宫城。1969年,河南省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联合调查、钻探和发掘了含嘉仓城唐长安城,隋朝称之为大兴城,其兴建于隋朝,唐朝易名为长安城,为隋、唐两朝的首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一度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过程中包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思想观念。“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城池面积达84平方公里,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是当时世界大城之一。

86. 湖南长沙唐代长沙窑(唐)

位于湖南长沙北郊30公里的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长沙窑烧制出来的瓷器品种丰富,美观精致,实用性强。这些瓷器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冲破唐以前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长沙窑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为唐以后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骄傲。长沙窑始于初唐,兴盛于中晚唐,终于五代。长沙窑最重要的成就是最先把铜作为高温着色剂应用到瓷器装饰上,烧出了以铜红作为装饰的彩瓷,这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对宋代的钧窑,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豇豆红、郎窑红等铜红釉产品的问世,都起到了最初的奠基作用。

87. 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金银器窖藏(唐)

位于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22 件,银板60件,金、银、铜钱币466枚,玛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带10副,玉臂环1对,金饰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宝石等。其中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的有3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何家村窖藏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唐代的最高水平。何家村金银器使我们对唐代的金属冶炼、机械设计及加工、焊接、贵金属制作等都有了直观、深入的认识。专家推测当时可能已经使用简单车床对材料进行切削、抛光,窖藏文物的焊接、铆、镀、刻、凿等的工艺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大量优质银器的出现也表明当时冶银技术的进步。

88. 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与地宫(唐)

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塔基有唐代和明代建造的,地宫建造于873年。198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塔基及其进行了发掘清理,发现了唐代塔基和明代塔基。明代塔基略呈圆形,夯筑,东西直径约19米,南北约20米,基槽与明代的八角十三层砖塔底部完全吻合。唐代塔基为方形,青石砌边,夯筑,边长26米。唐塔比明塔大,且设有回廊。同年4月3日,在塔基正中部位发现了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建造的地宫藻井盖,随后,经过考古队两天的努力,在罗汉殿之北发现了宫口。地宫位于塔基的正中位置,呈“甲”字形结构。在地宫中出土有世界上仅存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一枚、仿造影骨舍利三枚、大量佛像和法器、完整的唐代茶道文化器具,还有大量唐代的金器、银器、瓷器、丝绸、雕塑、绘画等艺术品数千件。这批遗物数量之多、系统性之强、内容之丰富,均为中国唐代考古所仅见。法门寺塔基与地宫的发现,为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佛教艺术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89. 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唐)

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畔2公里处的一座土山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格王国都城遗址是雄踞西部古格王国所遗留下的规模最大的一处建筑群遗址,修建于10世纪。遗址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遗址内有寺庙、王宫建筑、暗道、洞窟、佛塔、碉堡、民房等各类建筑。大部分建筑集中在山体东侧,依山叠砌,层层而上,房屋、洞窟星罗棋布。2002年,古格王国都城遗址与札达土林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内保存完整、并有完好壁画的殿堂建筑有五座,分别是红殿、白殿、度母殿、大威德殿、坛城殿。其中,红殿、白殿、度母殿和大威德殿比较集中地分布于遗址山下,坛城殿则位于山体的顶部。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建筑在彩绘、泥塑、雕塑艺术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古格王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完整作品,也是古格建筑及艺术的代表。城内遗迹主要包括宗教建筑、宫殿、民居、墓葬和军事设施等;遗存有众多佛教壁画,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痕迹,整个遗址表现出10~17世纪的地方政权风貌。

90. 河南巩义市北宋皇陵(北宋)

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属郑州)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从公元963年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强烈的风水堪舆观念与严格的等级制度体现了宋代皇家丧葬习俗,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的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91. 浙江杭州泗洲宋代造纸遗址(北宋)

位于浙江省的富阳高桥镇泗洲村凤凰山北麓,遗址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包括西半部的造纸作坊区和东半部的生活区。该遗址规模大、流程保存完整、工艺水平高,为研究中国造纸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根据考古人员对出土瓷器、日常用品、土层等的考察,该遗址的时代至少为南宋时期,而其中出土的“至道二年”、“大中祥符二年”等纪年铭文砖,则有可能将遗址的时代上推至北宋早期。据了解,此前发现的国内最早的造纸遗址是江西高安明代造纸作坊遗迹。这是目前中国惟一一个完整的造纸遗址,基本反映了造纸工艺从原料预处理、沤料、煮镬、浆灰、制浆、抄纸、焙纸等流程,造纸技术要素齐全,布局和传统的工艺流程相当吻合。

古诗文名句范文第5篇

孩子们手捧读本,摇头晃脑,遇事、见人、触景,运用古诗文和名句,此情此景动人心扉,妙趣横生。

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坚持经典诵读,现在已经能非常熟练地背诵130多首古诗词和200多句的古诗文名句。我们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是气质修养的变化……

这天,鲍雨贝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往沙发上一坐,唉声叹气。鲍雨贝好奇地问:“妈妈,你为什么不高兴?”妈妈说:“现在从分行调到总行工作,一点也不自由,上班不能溜出去逛街了,也没有那么多假期了,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调动了。”鲍雨贝听了,睁着一双大眼睛,一本正经地说:“妈妈,你错了,既来之,则安之。”妈妈听了先是一愣,紧接着高兴地说:“对对对,我家的贝贝说得棒极了!我以后要好好上班。”

吃午饭是最轻松的时刻,许多学生往往扯着嗓门叫喊,教室就像炸开了锅,嬉闹声此起彼伏,有的学生甚至忘了吃饭。于是,笔者适度提问:“同学们,孔子爷爷告诉我们该怎么吃饭?”于是学生们异口同声地欢叫:“食不言,睡不语。”随之,孩子们开始安静地用餐。

班上有个男孩参加少先队大队部竞选落选后,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室,许多同学围了过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一位男生信口引用杜牧诗句,一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下引来了“诵诗潮”。其它同学接口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选的同学立刻绽开了笑颜。

事实上,经过几年古诗文特色教育的熏陶,古诗文已经渐渐渗入了师生的日常用语:学生拖拉作业时,笔者会与学生一起背诵《明日歌》,背着背着学生自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赶紧回教室补写作业;两个男生发生口角继而动手时,笔者并不急于判别是非,而是让他们共同背诵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许多矛盾,就在琅琅的吟诵中烟消云散。

……

就这样,校园内、家里,孩子们灵动而有趣的童言与举止常令老师和家长们忍俊不禁,欣喜万分。